地质构造实验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

地质构造实验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
地质构造实验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

地质构造实验读不整合接触地质图

篇一:实习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实习四读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一、预习内容

实习指导书上相关内容;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地层的接触关系;“V”字形法则;地质图的组成要素。

二、实习要求

1. 认识倾斜岩层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学会用“V”字形法则分析倾斜岩层的产状;

2. 学习在发育倾斜岩层的地形地质图上编绘图切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三、实习内容

1. 分析倾斜岩层在地形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V”字形法则

倾斜岩层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上表现出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不同交截关系,在山脊和沟谷处弯曲成“V”字形,而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V”字形法则,有三条内容:

(1)相反--相同:如果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且岩层界线的弯曲幅度小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幅度。

(2)相同>相反:如果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界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相同 2. 认识不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根据地质图上出露的地层时代、层序可以确定不整合类型。

(1)如在图区内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即两地层时代层序不连续,而两地层产状一致,界线基本平行,则为平行不整合;

(2)如两地层产状不平行,较新地层的底面界线截过不同时代的较老地层界线,则为角度不整合。

3. 绘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1)选择剖面线位置:尽量垂直于区内地层、构造的走向,切过图区主要地层和构造;

(2)绘地形剖面:竖直比例尺一般与水平比例尺保持一致;基线标高一般比剖面所过最低等高线再低1~2个间距;把地质图上剖面线与地形等高线各交点一一投影到相应高程的水平线上(或剖面标高位置),按实际地形用平滑曲线连接相邻点即得地形剖面。

(3)完成地质剖面:把地质图上的剖面线与地质界线(地层分界线、不整合线、断层线等)的各交点分别投影到

地形剖面线上,按各点附近的地层倾向和倾角绘出分层界线。如剖面线与走向斜交时,则应按剖面方向的视倾角绘分层界线。

4. 作业:

(1)分析《凌河地形地质图》或《南涧镇地形地质图》或《嘉阳坡地形地质图》,用“V”字形法则分析图区岩层产状、露头分布特征及露头宽度变化,认识地层接触关系;

(2)绘制《凌河地形地质图》中A-B剖面图。

篇二: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讲述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介绍了地质图的阅读等内容,其中地质年代、岩层铲状、各种构造的识别与工程评价是本章重点。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地质年代的识别方法,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的特点和工程评价,学会阅读地质图。

现代地质学认为,地壳被划分成许多刚性的板块,而这些板块在不停地彼此相对运动。这种地壳运动,引起海陆变迁,产生各种地质构造,形成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基本地貌形态。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是岩层或岩体在地壳运动中,由于构造应力长期作用使之发生永久性变形变位的现象。地质构造大大改变了岩层和岩体原来的工程地质性质,影响岩体稳定,增大岩石的渗透性,为地下水与运动和富集创造了良好的场所。因此,研究地质构造不但有阐明和探讨地壳运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指导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生产实践的重要意义。

3.1 地史的基本知识

3.1.1地史

一、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又称为地质时代,是指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和年龄,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实际年数,称为绝对地质年代。二是指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叫做地质历史,简称地史。地球的年龄至少有45.5亿年。

查明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时代和先后顺序是十分重要的,前者称为绝对地质年代,后者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的相互关系,以及阅读地质资料和地质图件时,必须具备地质年代的知识。

1、绝对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又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单位以百万年计。它是依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比例,用衰变常数(半衰期)进行计算和确定。

2、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是依据地层形成的顺序和生物演化规律的原理来划分和确定,分别叫做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

3、地质年代表

通过对全世界各地区地层剖面的划分和对比,综合岩石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古生物研究资料,结合我国实际,将地球发展演化的历史,按从新到老的顺序,进行系统性的排列,编制而成的年表,称为地质年代表,见表3-1。地质年代表的内容包括了地质年代划分的顺序、

表3-1 我国地质时代划分表

名称、代号和绝对年龄,以及历次重大构造运动和生物演化规律。它简明扼要地反映了地壳

发展的主要特征,便于地质工作对比应用。

从古到今,地质年代名称:震旦纪(系Z)、寒武纪(系)、奥陶纪(系O)、志留纪(系S)、泥盆纪(系D)、石炭纪(系C)、二叠纪(系P)、三叠纪(系T)、侏罗纪(系J)、白垩纪(系K)、第三纪(系R)(早第三纪(系E)、晚第三纪(系N))、第四纪(系Q)

二、地层单位

地层和岩层的区别: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岩层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岩层是沉积岩的基本单位而没有时代的含意。地层-在地质学中,把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一套岩层及其上覆堆积物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的具有一定层位的层状或非层状岩石的总称,是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各种岩石。为了研究地壳发展历史,地质制图以及地层对比等需要,把组成地壳岩层划分成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单位,称为地层单位。地层单位有以下几种:

1、年代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又称为国际性地层单位,是指以地层的形成时限(地质时代)作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层单位,它具有严格的时间界限,其顶底面都是以等时面为界。年代地层单位与统一的地质年代表中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对应,分别称为宇、界、系、统。如在白垩纪形成的地层,不论其岩性、厚度或化石的差异如何,统称为白垩系地层。

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宙---------------- --宇

代----------- -----界

纪---------- 系

世--- -统

2、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又称地方性地层单位,是依据岩性变化、岩性组合、沉积韵律及沉积间断等岩性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它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但它反映了特定地区的沉积环境特征。岩石地层单位按级别大小划分为群、组、段、层四级。

组是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岩性上表现为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均一性。组的厚度可大可小,可以从几米~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组的界限一般划分在明显的岩性变化面上。如北京昌平~天津蓟县一带的下马岭组主要是页岩,长龙山组主要是砂岩,景儿峪组主要是泥灰岩,三个组的分界明显。组的命名一律用最初建组的地名加组来命名,如徐庄组、栖霞组等。

段是比组低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它主要是依据明显的岩性特征划分出来的岩性段,是两种以上岩层构造的组的再分,代表组的一部分。段可用地名加段或岩石名称加段来命名,如长龙山组可再分为下部龙山段、上部前坡段;飞仙关组划分为下部灰岩段、上部页岩段等。

层是岩石地层单位中级别最小的单位,是一个能从岩性

上区别于其上下层的单位层,一般没有统一的命名。

群是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它由成因上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构成,群与群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不整合。如青白口群就包括下马岭组、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岩性上构成一个大的沉积旋回,它的地层间都有沉积间断,标志着构造环境和沉积条件的显著改变。群也是地名加群进行表示,如登封群、泰山群等。

3.1.2地层年代的确定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层的绝对年代可以根据岩石所含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规律来确定。但在一般地质工作中,用的较多的是地层的相对年代,地层相对年代常用以下方法确定:

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自然的层序总是先沉积(时代老)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沉积物的形成是由下而上一层一层的叠置起来的,先沉积的在下

面,后沉积地在上面,沉积岩层这种正常的层序关系,反映了沉积历史的先后,具有下老上新的相对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而不能解决地层归属及不同地区地层时代对比问题。根据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如果没有经过激烈的构造变动,

使地层倒转,则位于下面的地层时代较老,位于上面的地层时代相对较新。

2.标准地层对比法:一般在同一地质时期,同一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它们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岩石组合等特征都应该是相似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将未知地质年代的地层岩性特征,与已知地质年代的地层岩性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可以确定未知地层的地质年代,在进行对比时,既要本层岩石的岩性特征,又要对比与之相应的上下岩性组合的特征。岩性对比法是地质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特征基本一致。可以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特点,作为岩层对比的基础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可靠性。

3.层位接触关系对比法:地壳上升可以形成侵蚀面,然后下降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埋藏的侵蚀面称为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之间具有埋藏侵蚀面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就成为划分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沉积岩的接触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

(1)角度不整合:埋藏侵蚀面将年轻的、新的、变形较轻的沉积岩同倾斜或褶皱的沉积岩分开,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之间有一角度差异,见图3-1。

(2)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

一致、互相平行,但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不连续的,中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3)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且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连续的,没有发生过沉积间断。

图3.1 角度不整合

4.生物层序法: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而且生物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也就说任何一种生物一经灭绝,在以后的演化过程中,绝对不再重复出现,同时生物演化的历史,又使生物不断适应生活环境的过程。在不同环境的地质历史时期,必定有不同的生物种属和生物群,所以地质年代越老的地层,保存的生物化石越低级简单,地质年代新的地层,保存的生物化石越高级复杂,称为生物层序律。利用生物层序律就可以确定地层时代的归属和不同地区地层时代的对比问题。根据生物层序律及一定种属的生物生活在一定的地质时代,同一时代的地层保存有相同或相近种属的生物化石。因此,可以认为在同一地区含有相同生物化石的地层,属同一时代。用古生物标准化石,就可以确定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如寒武系的珠角石、奥陶系的三叶虫、志留系的笔石,泥盆系的鱼类化石、大羽羊齿植物化石,侏罗—白垩系的恐龙化石等,都可作为该时期的标准化石。

化石是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不同地质年代中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见图3-2、3-3。时代相同的地层中,可以找到相同的生物化石,利用岩层中所含的标准化石,就可以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图3.2 鱼化石图3.3 恐龙化石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是通过它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它本身的穿插构造来确定的。

1.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岩浆侵入体侵入于沉积岩层之中,使围岩发生变质现象.说明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发生变质的沉积岩层的地质年代。

(2)沉积接触:岩浆岩形成以后,经长期风化剥蚀,后来在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侵蚀面上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底部往往有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岩浆岩风化剥蚀的痕迹,这说明岩浆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沉积岩的地质年代。

2.穿插关系:穿插的岩浆岩侵入体(如岩株、岩脉和岩基等),总是比被它们所侵入的最新岩层还要年轻,而比不整合覆盖在它上面的最老岩层要老。若两个侵入岩接触,一般是年轻的侵入岩脉穿过较老的侵入岩。

三、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用放射性同位素法

3.2.岩层产状及岩层构造

3.2.1岩层的产状基本概念

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称为岩层产状。它以用岩层面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和倾斜程度来确定,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要素,见图3-4岩层产状要素图。

走向线: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所指的方向,交线是一条直线(即AB),被称为走向线,它有两个方向,相差180°。

走向: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倾向:垂直于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称岩层的倾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即为岩层的倾角。它表示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

图3-4 岩层产状要素图

由此可见,用岩层产状的三要素,能表达经过构造变动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

篇三:读地质图

实验八:读地质图

:本站原创 3536 更新时间:20XX-5-29

一、目的要求

学习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阅读地质图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

长山地区1:25 000地质图(附图),长江三峡地区地质图(附图),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 地质图的一般知识

①地质图的概念。地质图是将各补不同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沉积岩层、岩浆岩体、地质构造、矿产等)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用规定的图例和符号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或平面图上的一种图件。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着重表示某种地质现象的图件,称专门的地质图。

通过地质图我们可以判读该区的地层层序、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质发展历史及成矿规律等。是帮助我们预测矿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依据,因此,它是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图件,是国家资源和地质工作最重要的资料。

②地质图的一般规格。一幅正式的地质图应有统一的规格,除图幅本身外,还包括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图单位、编图年月及编图人等,并附有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图名:一般放在图框正上方,用来表明本图幅所在地区及图的类型。为了进一步表明该图所在的地理位置,一

般在图框右上方注明图幅的接合表(有些图在图名下方注明)、图幅和国际代号,以便查图之用。

比例尺:一般数字比例尺放在图名之下;线条比例尺放在图框外正下方。

图例:用各种规定的颜色、花纹、符号等表示地层时代、岩性和户状等。通常放在图框的右侧或下方。地质年代按从新到老、自上而下排列:当放在图幅下方时,则自左至右排列。且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符号等顺序绘制。

综合地层柱状图:一般放在地质图框外左侧。

地质剖面图:一般放在地质图框外正下方。

2.地质图的读图步骤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所表示的内容有所差别,但读图步骤却基本相同的。

(1)首先读图框外的附件

通过图名、方位及比例尺,了解图幅类型,方向、位置、区域面积及地质图的精度;通过图例了解各种符号、花纹的念意;通过综合地层柱状图了解该区出露地层的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及接触关系等;通过地质剖面图大致了解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2)正式读图的步骤如下:

首先了解地形特征,并结合等高线、水系和地形分布,了解该区自然地理概况。

然后读地质、构造等内容。大致了解地层分布的总规律,如走向、倾向,新老地层分布状况等;判别有无褶皱构造的存在,逐个分析褶皱的性质及形成时代:判别有无断层的存在,逐个分析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了解岩浆岩及岩浆活动特征,如岩性、产状、规模及其形成时代;分析各地质体的相互关系,如褶皱、断层、岩浆岩体、变质岩等的相互关系。

(3)综合与概括

在了解全区范围内地层的发育、空间分布、岩性、厚度、古生物、接触关系、褶皱、断

裂构造及岩浆岩体等的特征、形成的时代及其相互关系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本区构造运动性质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规律,地质发展简史及各种矿产的生成与分布等,从而对该区的总体地质概况有较全面的认识。

3.读地质图要点

(1)读地形图的要点

图1 不同产状岩层露头形态与等高线的关系

I—水平岩层;II—直立岩层;III—倾斜岩层

地形是地质构造、岩性等特征在地表上的反映,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所以掌握地形的特征对了解地质构造起着一定的作用。

①读地形应从水系特征着手,结合等高线的高程,分

析区内山区、丘陵和平原的分布。了解它们的相对高程与绝对高程;根据等高线的形态特征了解山头、鞍部、洼地、山谷和山脊等的分布;根据等高线平距和等高线稀密分布特征,了解地形的陡、缓;再结合地貌,地物符号了解该区水系类型、居民点的分布、交通情况等,从而掌握全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概况。

②注意地层(或断层等)布图上的露头形态,露头形态与地层产状有关,而且受当地地形的影响。从图1可见,对水平岩层而言,其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图1 I);垂直岩以的露头线割地形等高线、成为一条与岩层走向一致的直线(图1 II);而倾斜岩层的露头线是与等高线斜交,并随等高线弯曲而弯曲成U形曲线(图1 III),其弯曲程度与岩小倾角大小成反比,而U形顶点的指向则孔岩层的倾向、倾角与山坡的坡向、坡角及其间的相互关系有关,因此,可通过露头线的形态,大致判别岩层产状。以上对露头形态与地形关系的分析,不仅适用于层状、似层状地质体,同时亦适用于岩浆岩侵入体、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断层面及不整合接触面等等。

③注意地形对地层露头宽度的影响。地层的厚度是指上下层面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厚度、同一产状的地层,在不同地形坡度上的出露宽度是不同的,坡度越缓出露越宽;坡度越陡出露越窄(图2)。

(2)判读地质图中的倾斜岩层

①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它的地质界线的弯曲程度与倾角有关,岩层的倾角愈小,地质界线愈弯曲。相反,倾角愈大,则弯曲愈小。如直立岩层的地质界线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2 岩层厚度及倾角不变时露头宽度决定于地形坡度和坡向。

②倾斜岩层由于地形坡度及岩层产状的不同,在地质图上的弯曲尖端方向也不同,并且具一定的规律,称为倾斜岩层的V字形法则。简述如下:

a)当岩层倾向与山坡坡向相反时,在河谷处,岩层露头线所成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处,V字形尖端指向下游(图3a)。

b)当岩层倾向与山坡坡向一致,如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度时,则在河谷处,V字形的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处,V 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图35b)。

c)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在河谷处V字形尖端指向上游(图]35c)。

图3 V字形法则图解

(3)在地质图上确定岩层的产状要素

在带有等高线的地质图上可以用图解法求得岩层的产

状要素。如图16是一幅倾斜岩层的地质图,图中有点子的条带代表某一岩层。按照岩层产状的定义,同一岩层层面的出露线与同一条等高线相交的两点连线即是该层面的走向线。图中岩层底面线与500m等高线相交于A、B两点,与400m 等高线相交于C、D两点,AB与CD分别为岩层底面的500m 与400m两条走向线。作EF上AB(或CD),此线即代表岩层面的倾向。在AB线上截取EG等于符合地质图比例尺的两条等高线间距的长度;连FG,则/EFG即为该岩层的倾角。

(4)判读地质图中的褶皱

①根据地段产状和地质界线的分布,了解区内地层的分布情况。

②垂直地质界线、从老地层出露处着手,沿其倾向或反其倾向穿越,了解不同时代地层的分布规律;从新、老地层的相对位置,确定向斜和背斜的核部、翼部的所在位置和组成地层及全区褶皱的数目。

③根据各褶皱构造两翼地层倾角大小、出露宽度,并参考地质剖面图,判别轴面位置、轴向及单个与组合的横剖面形态。

④根据两翼地层平面分布形态,判别各褶皱枢纽的产状及倾伏向;再按各褶皱轴的位置,判别褶皱的平面组合方式。

⑤综合上述内容,给褶皱命名并分析其形成时代。地

质图上的地质构造与空间位置有密切联系,故命名时应以地名+褶皱类型,如黄陵背斜等等。

⑥观察褶皱与其它地质体间的关系,如果发现地层被岩体、断层所切断或被不整合面所覆盖,应沿地层走向追索,推断被切断或被覆盖地层的归属,以便恢复褶皱的原来面貌,

(5)判读地质图中断层

断层存在的依据是:不同时代地层的非对称重复或缺失;或沿地层走向突然中断。而在地质图上,一般以特殊符号表示断层的存在及共性质。如以红色实线表示实测(虚线表示推测)断层的位置与长度;在大、中比例尺地质图还用特定的符号表示断层类型及其产状。当图上未标明断层性质时,可通过以下观察加以判断:

①观察断层线与褶皱轴线(或地层界线)间的关系。如果两者分别近于垂直、平行或斜交时,应分别属于横(倾向)断层、纵(走向)断层或斜向断层。

②观察断层线的形态及其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确定断层面陡、缓及倾斜方向,其方法与前面介绍相同(见图4)。

图4 图解法求岩层产状

③判断断层两盘运动方向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断层发生位置的地质条件(是在单斜地层还是在褶皱构造中,是背斜还是向斜,是在翼部还是在核部);断层性质属纵断层或

横断层,地层产状属正常还是倒转;以及断层面与地层产状的关系等等。可从如下方面考虑:

在一般情况下走向断层不论发生在单斜地层、背斜或向斜中,其老地层出露的一盘为上升盘;但当断层面倾向与地层倾向一致、且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或地层倒转时,则相反。当横断层切断褶皱时,如果断层两盘核部出露同一时代的地层,则背斜核部变宽(或向斜核邻变窄)的断盘为上升盘;但当断层两盘褶皱的核部,出露不同时代的地层时,则无论是背斜或向斜,其核部是老地层的一盘为上升盘。当地质界线被横断层或斜断层切断并位移时,如断层面两侧地层出露宽度一致,则为平移断层。

此外,还应参考地质剖面图上断层的表现,借以判别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④综合上述内容,根据断层命名原则,分别给各断层命名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和形成时代。

(6)区别地质图上不同类型的地层接触关系

①整合、假整合接触。二者在地质图上均表现为接触界而上、下的地层界线相互平行,如果上、下地层间是连续渐变的为整合;若其间有间断面(即有地层缺失)者为假整合。

②不整合接触。在地质图上明显表现是在不整合界线两边的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在剖面图上表现为上覆地层的底界切断其下伏一个或若干个较老地层的地质界线,两者呈明显的

地质构造及其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A.N45°E B.S45°E C.S45°W D.N45°W 6.褶曲存在的地层标志是()。P34 A.地层对称重复B.地层不对称重复 C.地层不对称缺失D.地层对称缺失 7.褶曲按横剖面形态分类,主要依据褶曲()的相互关系分类。P33 A.枢纽和轴面产状B.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C.轴面产状和轴线产状D.枢纽和两翼岩层产状 8.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9.轴面倾斜,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同,其中一翼为倒转岩层的褶曲是()。P34 A.直立褶曲B.平卧褶曲C.倾斜褶曲D.倒转褶曲10.地层对称重复,中间老,两边新,地层界线平行延伸,表示该地区存在()。P32 A.水平背斜B.水平向斜C.倾伏背斜D.倾伏向斜11.节理延伸方向与岩层延伸方向一致时,叫做()。P36 A.倾向节理B.斜交节理C.走向节理D.横向节理12.节理按成因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P35 A.冷缩节理B.张节理C.成岩节理D.次生节理 13.正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7 A.上盘相对向上运动B.上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下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4.逆断层是指断层的()的现象。P38 A.下盘相对向上运动B.下盘相对向下运动 C.上盘相对向下运动D.两盘水平错动 15.构造角砾岩是断层存在的()。 A.唯一标志B.重要标志C.必要条件D.充分条件16.地层出现不对称重复,缺失时,则有()存在。 A.向斜B.背斜C.断层D.角度不整合接触 17.当岩层走向与断层倾向一致时,叫做()。P39 A.走向断层B.倾向断层C.斜交断层D.横断层 18.泥裂开口所指的方向一定是()。P26 A.岩层的底面B.岩层的顶面C.地表的表面D.河床的底面

建筑构造作业——墙身剖面

建筑构造作业任务书 一、题目:墙身剖面设计 二、设计条件:某公共建筑平面如图所示,层数三层,底层层高3.6米,二、三层层高3.0 米,室内外高差为0.50米。建筑四周设明沟,出入口明沟加设盖板。结构形式为砖混体系,楼盖和屋面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地面为实铺式地面。门厅入口处门高2.7米,上设过梁。门斗上设雨篷,出挑长度为1.5米,雨篷设反梁,高0.3米。外墙面为小型面砖贴面,内墙面为内墙涂料饰面。地面装修为缸砖饰面。 三、设计要求:设计并绘出E轴1-1、2-2墙身详图。(不绘屋顶部分) 四、图纸要求:3#绘图纸,针管笔作图(墨线),图面质量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 比例:1:20。 平面图如下: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 1、墙身详图的表达方式及规定画法 墙身详图实质上是建筑剖面图中外墙身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它主要反映墙身各部位的详细构造、材料做法及详细尺寸,如檐口、圈梁、过梁、墙厚、雨篷、阳台、防潮层、室内外地面、散水等,同时要注明各部位的标高和详图索引符号。墙身详图与平面图配合,是砌墙、室内外装修、门窗安装、编制施工预算以及材料估算的重要依据。

墙身详图一般采用1∶20的比例绘制,如果多层房屋中楼层各节点相同,可只画出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来表示。为节省图幅,画墙身详图可从门窗洞中间折断,化为几个节点详图的组合。 墙身详图的线型与剖面图一样,但由于比例较大,所有内外墙应用细实线画出粉刷线以及标注材料图例。墙身详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和标高,与建筑剖面图相同,但应标出构造做法的详细尺寸。图8.31为某小区别墅墙身详图。 2、墙身详图的识读 (1)了解图名、比例 由图8.31可知,该图为外墙身详图,比例为1∶20。 (2)了解墙体的厚度及所属定位轴线。 该详图适用于轴线上的墙身剖面,砖墙的厚度370mm,偏轴(以定位轴线为中心外偏250mm,内偏120mm)。 (3)了解屋面、楼面、地面的构造层次和做法 从图中可知,楼面、屋面均为四层构造,地下室地面采用七层构造做法。各构造层次的厚度、材料及做法,详见图中构造引出线上的文字说明。 (4)了解各部位的标高、高度方向的尺寸和墙身细部尺寸 墙身详图应标注室内外地面、各层楼面、屋面、窗台、圈梁或过梁以及檐口等处的标高。同时,还应标注窗台、檐口等部位的高度尺寸及细部尺寸。在详图中,应画出抹灰及装饰构造线,并画出相应的材料图例。 (5)了解各层梁(过梁或圈梁)、板、窗台的位置及其与墙身的关系。 由墙身详图可知,窗过梁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梁,门过梁由圈梁(沿房屋四周外墙水平设置的连续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代替,楼板为现浇板。窗框位置在定位轴线处。 (6)了解檐口的构造做法。 从墙身详图中檐口处的索引符号,可以查出檐口的细部构造做法。 一、外墙身详图 1.右图所示为外墙身详图。根据剖面图的编号3-3,对照平面图上3-3剖切符号,可知该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和投影方向。绘图所用的比例是1:20。图中注上轴线的两个编号,表示这个详图适用于、两个轴线的墙身。也就是说,在横向轴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 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形成于燕山期发育于特提斯与华夏构造域之上的南岭构造带也是该域的新成员,以隆起—花岗岩带为特征,是陆内造山的产物。除此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为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特提斯洋迭次关闭,冈底斯—印度板块多次相对向N或NNE方向聚合、碰撞造山形成的一个主体为NW向、中段为近EW向、东南段约略向南东撒开的反S状弧形挤压地带,是总体为EW向的特提斯造山系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发生的构造畸变。其地域主要在中央造山带之南,扬子陆块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NW向的右江造山带也属该域组成部分。主体由一系列造山带间夹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等长条状弧形微陆块组成,其中有一系列巨大的断裂带,亦呈反S状,长达1 000~3 000 km余,多数伴有蛇绿岩带、外来混杂岩块或蓝片岩带,他们一般具有拉张、逆冲挤压等复性特征。东段兼有左行走滑和旋转,南段显示右行,其间的块体有向SE挤出的趋势。多数断裂活动性较大,为地震多发带。 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全长3 000 km以上,北西段呈NWW向分为两支:一支为羊湖—金沙江断裂,发育西金乌金蛇绿岩带,并有榴辉岩分布,在蛇形沟新发现有早二叠世深海放射虫硅质岩;另一支为郭扎错—若拉岗日断裂,在藏北青南沿带发育二叠—三叠系复理石、硅质岩、基性火山岩及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且有蛇绿岩残块及蓝片岩。中段折向NNW至SN 向,由金沙江蛇绿岩及含志留系—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的泥砾混杂岩组成宽达30~40 km的强变形带,以逆冲兼有右行剪切为特征。南段经哀劳山延出国境,与越南黑水河消减带相连,

地质剖面图的突破(详解版)

图表攻之高考地理中地质剖面图的突破(详解版一) 今日话题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对于地质剖面图,如何判读?2009--2017年高考都是如何考查的?掌握本期容,地质剖面图方面的高考一定会顺利突破哟。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 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 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 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 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 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 B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沉积岩甲。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建筑构造作业作业答案

三、简答题 1、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答:1)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2)确保结构安全;3)适应建筑工业化和建筑施工的需要;4)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5)注重美观。 2、建筑剖面图指的是什么,其有何用途? 答:建筑剖面图是用一假想的垂直剖切面将房屋剖开,移去观察与剖切平面之间的房屋部分,作出剩余部分的房屋的正投影图,简称剖面图。 建筑剖面图主要表示房屋的内部结构、分层情况、各层高度、楼面和地面的构造以及各配件在垂直方向上的相互关系等内容。在施工中,可作为进行分层、砌筑内墙、铺设楼板和屋面板以及内装修等工作的依据,是与平、立面图相互配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图样之一。 3、特级工程和一级工程各有何主要特征? 答:特级:1)列为国家重点项目或以国际性活动为主的特高级大型公共建筑;2)有全国性历史意义或技术要求特别复杂的中小型公共建筑;3)30层以上建筑;4)高大空间有声、光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一级:1)高级大型公共建筑;2)有地区性历史意义或技术要求复杂的中、小型公共建筑;3)16层以上、29层以下或超过50m高的公共建筑。 4、建筑立面色彩处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色彩处理要注意统一与变化,并掌握好尺度。2)色彩运用应符合建筑性格。3)色彩运用要与环境有机结合,既要与周围相邻建筑、环境气氛相协调,又要适应各地的气候条件与文化背景。 5、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1)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均匀程度。2)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3)经济技术要求。 四、构造图示题 1、绘图说明民用建筑中承重内、外墙处的定位轴线的位置。 答:

2、绘图说明地下室的一般防潮构造做法。答:

地质构造带答案

地质构造练习(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面关于上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2.下面关于该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海水最深 B.乙处岩石形成年代最晚 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 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 下图中甲图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R河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示意图(R河河谷的形成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读图完成小题。 试卷第1页,总8页

3.R河流的流向大Array体上为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4.河谷处的地质 构造为 A.向斜B.背斜 C.谷地D.山岭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据此完 成小题。 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甲B.乙C.丙D.丁 6.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甲B.乙C.丙D.丁 “飞来峰”为地质术语,意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 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当老 岩层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的一部分老岩层孤零 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题。 试卷第2页,总8页

试卷第3页,总8页 7.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③②① B .⑤⑥③⑦ C .⑥②⑦① D .⑦⑥③① 8.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 .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9.读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B .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 .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 .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题。 ① ⑦ ③ ② ⑤ ⑥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3 地质构造与地质图识别 本章重点、难点 ?地层地质年代的确定; ?判读地质年代表; ?认识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地质构造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节理玫瑰花图的绘制 ?阅读地质图 3.1 地史的基本知识 几个概念的区分: 地史---地壳发展演变的历史叫做地质历史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时代,是用距今多少年以前来表示,是通过测定岩石样品所含放射性元素确定的;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或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由该岩石地层单位与相邻已知岩石地层单位的相对层位的关系来决定的。 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一、地层的地质年代 地层和岩层的区别: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岩层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是沉积岩的基本单位而没有时代的含意。 地层-在地质学中,把某一地质时期形成的一套岩层及其上覆堆积物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二、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 ◆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自然的层序总是先老后新(下老上新). 2.标准地层对比法: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特征基本一致。可以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特点,作为岩层对比的基础. 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和不可靠性。 3.层位接触关系对比法:不整合接触就成为划分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4. 生物层序法:化石是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 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地壳上升可以形成侵蚀面,然后下降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埋藏的侵蚀面称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之间具有埋藏侵蚀面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不整合接触. (1)角度不整合:埋藏侵蚀面将年轻的、新的、变形较轻的沉积岩同倾斜或褶皱的沉积岩分开,不整合面上下岩层之间有一角度差异。 (2)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但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不连续的,中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3)整合:上下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互相平行,且在岩性时代、古生物特征上是连续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标准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4.相对年代法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

相向倾斜。 8.节理P35 文案. 标准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9.断层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10.地质图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 2.岩层的倾角表示()。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P30 A.缓倾岩层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D.直立岩层 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P32 A.5°B.145°C.35°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P31

建筑构造与识图实训报告

篇一:建筑识图实训报告 实训报告 时间过得真 快,一转眼十多天的识图实训时间就结束了!十多天的实训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使我在 理论上对建筑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明白了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技术人 才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更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还 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去和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 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我大开眼界。 经过这次实 训,我懂得了最基本的识图顺序,拿到图纸,首先要看的就是图纸目录,其次就仔细看图纸的总说 明,懂得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相应区别,在看到图纸的过程中应结合图纸里面的说明进行观 察,同时在图纸中我看到了有好多细节的东西需要我们注意,所以在识图过程中细心是很重要的! 再者,我们在识图中相信大家也有所感触就是不知道看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有好多同学在实训过程 中学不到什么东西,其实识图是靠自己去观察,利用空间想象结合实际你就会发现自己有所进步了。 下面就是我 个人在此次实训中所学到的一些东西. 第一、建 筑图纸的几个看点: 1、设计说 明是设计图纸的纲领,看图先要认真阅读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中包括建筑工程概况(建筑名称、建 筑地点、建设单位),经济技术指标(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耐火等级、防水等级、抗 震设防烈度等),基本做法(墙体、防水、门窗、玻璃等)。把这些内容看明白了,对建筑的基本 情况也就大体了解了。 2、总平面 图表达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建筑定位的关键。总平面图中除了建筑,还会标示道路、停车场、 绿地、水面、广场等内容,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场地条件。重点关注场地入口、建筑入口、各种间距 (消防、日照、卫生)的控制、定位坐标。竖向设计是总平面图的另一重要内容,表达场地的地形 变化及排除地面雨水的方式,而且容易被初学者忽视。 3、平面图 表达建筑的布局,看平面图应该抓住重点,否则会迷 在复杂的标注和图样中。一找指北针,虽然大多数图纸是上北下南,但也有例外,看图先要“找到 北”。二看出入口、楼梯、电梯、扶梯的位置及走廊的走向,了解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在脑子里把 建筑“走通”。三看轴网及柱子、剪力墙的布置,了解建筑结构体系。四看屋面天沟、雨水口及各平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终审稿)

2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 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 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 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 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 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 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 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岩层产状是指()。 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 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 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 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 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 A.缓倾岩层 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 D.直立岩层 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

(完整word版)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质剖面上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图件。地质剖面图与地质图相配合,可以获得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垂直岩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地质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地质纵剖面图;按水平方向编制的剖面图,称水平地质断面图。按地质剖面所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地层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按资料来源和精确程度,又分为实测、随手、图切剖面图等。 一、绘制地层剖面示意图 1、地层剖面示意图内容 地层剖面示意图是表示地层在野外暴露的实际情况的概略性图件。用于路线地质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绘出地形轮廓的剖面上进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层的产状、分层、岩性、化石产出部位、地层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地层的特征。地层剖面示意图的地形剖面和地层分层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实际测量,这是它与地层实测剖面图的主要区别。 2 、绘图步骤 (1)确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与地层走向线垂直。 (2)选定比例尺,使绘出的剖面图不致过长或过短,同时又能满足表示各分层的需要。如实际剖面长,地层分层内容多而复杂时,剖面图要长一些,相反则短一些。一般地,一张图尽量控制在记录簿的长度以内,对于绘图和阅读都是比较方便的。如果实际剖面长度是30m ,其分层厚度是数米以上时,则可用l: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图。 (3)按选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绘地形轮廓,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实际情况。 (4)将地层及其分层的界线按该地层的真倾角数值用直线画在地形剖面相应点之下方,这时,从图上就可量出各地层及其分层的真厚度,注意检查图上反映出的厚度与目估的实际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须找出绘图中的问题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种通用的花纹和代号表示各地层及分层的岩性、接触关系和时代,并标记出化石产出部位、地层产状。 (6)标出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图上地物的名称。如图1所示: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②断层——升降运动。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②利用背斜找油。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④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8.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遂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

建筑构造作业——墙身剖面

建筑构造作业——墙身剖面

一层平面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 1、墙身详图的表达方式及规定画法 墙身详图实质上是建筑剖面图中外墙身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它主要反映墙身各部位的详细构造、材料做法及详细尺寸,如檐口、圈梁、过梁、墙厚、雨篷、阳台、防潮层、室内外地面、散水等,同时要注明各部位的标高和详图索引符号。墙身详图与平面图配合,是砌墙、室内外装修、门窗安装、编制施工预算以及材料估算的重要依据。 墙身详图一般采用1∶20的比例绘制,如果多层房屋中楼层各节点相同,可只画出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来表示。为节省图幅,画墙身详图可从门窗洞中间折断,化为几个节点详图的组合。 墙身详图的线型与剖面图一样,但由于比例较大,所有内外墙应用细实线画出粉刷线以及标注材料图例。墙身详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和标高,与建筑剖面图相同,但应标出构造做法的详细尺寸。图8.31为某小区别墅墙身详图。 2、墙身详图的识读 (1)了解图名、比例 由图8.31可知,该图为外墙身详图,比例为1∶20。 (2)了解墙体的厚度及所属定位轴线。 该详图适用于轴线上的墙身剖面,砖墙的厚度370mm,偏轴(以定位轴线为中心外偏250mm,内偏120mm)。

(3)了解屋面、楼面、地面的构造层次和做法 从图中可知,楼面、屋面均为四层构造,地下室地面采用七层构造做法。各构造层次的厚度、材料及做法,详见图中构造引出线上的文字说明。 (4)了解各部位的标高、高度方向的尺寸和墙身细部尺寸 墙身详图应标注室内外地面、各层楼面、屋面、窗台、圈梁或过梁以及檐口等处的标高。同时,还应标注窗台、檐口等部位的高度尺寸及细部尺寸。在详图中,应画出抹灰及装饰构造线,并画出相应的材料图例。 (5)了解各层梁(过梁或圈梁)、板、窗台的位置及其与墙身的关系。 由墙身详图可知,窗过梁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梁,门过梁由圈梁(沿房屋四周外墙水平设置的连续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代替,楼板为现浇板。窗框位置在定位轴线处。 (6)了解檐口的构造做法。 从墙身详图中檐口处的索引符号,可以查出檐口的细部构造做法。 一、外墙身详图 1.右图所示为外墙身详图。根据剖面图的编号3-3,对照平面图上3-3剖切符号,可知该剖面图的剖切位置和投影方向。绘图所用的比例是1:20。图中注上轴线的两个编号,表示这个详图适用于、两个轴线的墙身。也就是说,在横向轴线③-⑨的范围内,、两轴线的任何地方(不局限在3-3剖面处),墙身各相应部分的构造情况都相同。 2.在详图中,对屋面楼层和地面的构造,采用多层构造说明方法来表示

地质构造类型及简介.pdf

第三节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地质体(geologic body)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outcrop)。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应力作用下,地质体有的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变位),如平移和平稳的升降;有的出现形体改变(形变和体变)和方位扭转。这些变化后的产物统称为地质构造,常见的地质构造有水平构造(horizontal structure)、倾斜构造(dipping structure)、褶皱(fold)、断裂(fracture)以及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 一、地质构造空间位置的测定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它的空间位置,也就是确定地质构造的产状。 组成地壳的岩石从总体上看,岩浆岩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仅占地壳岩石总量的5%左右。但从地壳表层(0-3km)的岩石看,具层状构造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超过岩石总量的80%。地质构造的各种类型在层状岩石中发育最好,表现得最清楚。下面着重介绍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一)岩层的产状(attitude of stratum) 岩层的产状即岩层在空间的位置,以其层面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和与大地水准面(水平面)的交角关系来确定,即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变量来度量。这三个变量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图12-4)。 1.走向(strike)层面与水平面相交所得的直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指示的方向即是岩层的走向。它有两个方向(二者相差180°)。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延长方向。 2.倾向(dip)在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真倾斜线,此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为真倾向线,真倾向线指示的方向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倾向只有一个,表示岩层向下倾斜的方位。层面上与走向斜交的直线均为视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均为视倾向线,其方向均为视倾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一、知识讲解 地质构造构造图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3中丙),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 二、例题分析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

建筑构造作图作业

1、图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构造缝隙之间的关系。 2、图示刚性角。 3.在图中表示基础的埋深,并表示防潮层的位置和构造做法。 室内标高 室外标高 灰土垫层 4、绘图说明勒脚及散水的做法。(10分) 5、表示下图中外墙墙身水平防潮层和垂直防潮层的位置。 混凝土 混凝土

、图中圈梁被窗洞口截断,请在图中画出附加圈梁并标注相关尺寸。 圈梁 洞口 7、试绘出该内墙的卧室、卫生间两面的装修做法,并注明材料。 8、绘图说明如何避免和减轻外围护结构中热桥的影响。 9、绘图说明平砌砖窗台的构造做法。 9、绘出砖隔墙上部与楼板或梁交接处的构造节点 10、用图表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层的基本组成。 11、绘图表达扩大室内净空高度的方法。 12、某房间平面尺寸为12×18m,周围砖墙承重,试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布置,绘出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 13、某房间平面尺寸为3.6×5.4m,240厚墙体,试进行预制楼板布置,绘制预制楼板布置图。

4、下图为多层住宅阳台剖面图。阳台采用地砖地面,直接式顶棚。注明阳台地面和顶棚的材料做法(包括滴水做法)及阳台的必要尺寸。(地面坡度、地面高差、栏板高度)。 15、用图表示板式雨篷的构造。 16、某住宅层高2.800,采用现浇板式双跑楼梯,18级踏步,请绘出1-1剖面,绘至标高3.300处,并注明休息平台宽度,梯段宽度,梯井宽度,踏步高、宽。(栏杆不用画)

、绘图表达梯段、平台、平台梁之间的关系。 18、用图表示混凝土台阶的构造层次。 19、请绘出柔性保温上人屋面的构造层次,并注明材料做法。 20、绘出女儿墙外檐沟屋顶排水沟造图、 21、画出内、外墙伸缩缝构造处理各一个。 22、绘出刚性防水屋面(等高屋面)变形缝的构造。 23、画出屋面变形缝处的一种泛水 24、绘图说明钢门窗框与墙的连接方法。 25、已知某二层建筑层高为3.6米,在图中标出层高、净高及各层标高。 屋面上表面 结构层上表面 楼面上表面 结构层上表面 26、.绘制端柱与横向定位轴线位置关系图。 27、绘图说明钢筋混凝土骨架结构厂房,当外墙为砌筑墙时,墙与柱基的关系。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学习资料

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二、地质构造及地质图 Ⅰ.名词解释 1.地质构造 P23 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2.地质作用 P24 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3.绝对年代法 P25 是指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此排列出各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4.相对年代法 P25 是通过比较各地层的沉积顺序、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接触关系来确定其形成先后顺序的一种方法。 5.褶皱构造 P32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产生的连续弯曲变形形态。 6.背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上凸出,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7.向斜 P32 岩层弯曲向下凹陷,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8.节理 P35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9.断层 P37 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10.地质图 P43 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岩层产状是指()。 P31 A.岩层在空间的位置和分布 B.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C.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D.岩层在空间的倾斜程度 2.岩层的倾角表示()。 P31 A.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夹角 B.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交线方位角 C.岩层面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交线的夹角 D.岩层面的倾斜方向 3.当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时,岩层是()。 P30 A.缓倾岩层 B.陡倾岩层C.水平岩层 D.直立岩层 4.岩层产状记录为145∠5时,表示岩层的走向为()。 P32 A. 5° B.145°C.35° D.175° 5.岩层产状记录为S45°E∠15°S时,表示岩层倾向为()。 P31 A. N45°E B.S45°E C.S45°W D.N45°W

地质剖面图

实验九:编制地质剖面图一、目的要求 了解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初步掌握利用地质图编制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二、实验用品 长江三峡地区地质图(附图),方格纸、直尺(或三角板)、量角器、铅笔、小刀、橡皮等。 三、实验内容 1.地质剖面图简介 地质剖面图是重要的地质图件之一,它是沿地表某一方向,以假想的竖直平面与地形相切所得的断面图。断面与地面的交线称剖面线。地质剖面图是用一定比例尺、记录和揭示某一方向剖面中的地貌形态与内部构造相互关系的图件。它可通过现场目测、仪器实测或根据地质图编制而成。地质剖面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剖面方向、地形及地层的岩性、厚度、时代及产状,它可表现出褶皱形态,断层性质、火成岩体和矿体的形态;并可表示它们的位置和规模等。 2.利用地质图编制地质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 (1)选定比例尺 地质图上作地质剖面图所采用的比例尺,一般应与地质图相同,而且其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应一致,才能反映真实的地形和地质情况。但当地形非常平缓时,为揭示其起伏状态,可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此时所作地形剖面与实际相比有所夸大。 (2)选定剖面线位置 除特定目的外,一般选择剖面线位置的原则是大体上垂直地层走向,能通全区的主要地层和地质构造,较好地反映该区地质构造特征等。如长山地质图选择A—B作为剖面线,绘制了图幅下面的剖面图。 (3)作地形剖面 ①在方格纸上引一水平线(A—B)作横坐标,代表基线(见图1)。用以控制水平距离,其长度与图面上A—B丈度相等,其方向一般规定左端为北或西、右端为南或东(按看图人的左,右方向)。 ②在基线一端或两端引垂线作纵坐标,用以控制地形的高度,按垂直比例尺标注高度,所标高度值范围,应以满足剖面线所经过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高程为原则,亦可从海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