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湿环境文献综述

建筑热湿环境文献综述
建筑热湿环境文献综述

建筑热湿环境研究进

展文献综述

姓名:陈丽旭

班级:Z112

学号:11200138224

日期:2013.11.17

前言:近年来,中国城市高层住宅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居住建筑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生存的四大要素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因此得到了人类世代的关注。人们关心自身的健康状况,也就关注所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质量。在建筑物内保持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不仅对人的健康有益,使人精神愉快,精力充沛,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人更富有创造力。带中庭的高层住宅作为高层住宅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分析其室内环境的特征,以及对舒适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建筑热湿环境是衡量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指标,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舒适感,而且长期处于不适宜的热湿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办公建筑作为国内能耗最为严重的建筑类型之一,分析其在各个季节的热湿环境现状和人员的热舒适性情况,对于指导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改造和人们的行为节能,以及提高室内人员的工作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建筑热湿环境舒适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室方法和现场测试法。实验室方法主要探讨在实验室稳态条件下人体冷热感觉与各种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而现场测试法是在动态的建筑环境条件下研究人体的热舒适性与热适应性,该方法由于在实际建筑中对人体热舒适进行调查,从而保留了受试者和建筑之间的完整性。

以长沙地区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为例,采用现场测试法,通过现场热湿参数实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夏季、过渡季和冬季该类型建筑室内热湿状况和人体的热舒适情况。通过对长沙气候特点和建筑特征分析,确立测试对象、测试参数与测量仪器、问卷调查。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状况、人体热舒适性分析、热舒适投票、热中性温度。

得出以下结论:1)夏季办公建筑内空气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基本满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中的规定,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冬季办公建筑内空气平均温度偏低,相对湿度较合适;过渡季室内空气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18.0℃和53%。2)办公建筑内人员会通过改变穿衣来适应季节的变化,以获得较好的热舒适感。全年服装热阻与室内、外空气温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3)通过实际调查得到夏季、过渡季和冬季办公建筑内人们平均热感觉都比较适中。热舒适投票也表明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绝大多数人热感觉舒适,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感觉稍不舒适,感觉不舒适的人较少。4)夏季实际热中性温度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而冬季实际热中性温度要比理论值低,说明该地区人们对于环境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加宽广、耐冷性更强。

在我国北方地区城市住宅冬季采暖设备多采用铸铁散热器,而且,为了抑制冷风渗透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散热器一般布置在室内外窗的下方。另外,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对冬季室外计算参数确

定原则所作的说明可知:所确定的冬季室外计算参数一般应保证对于不同热惰性指标的围护结构,在室内温度保持稳定,室外温度从各自的计算温度降至当地最低一个日平均温度的条件下,在围护结构内表面上引起的温降都不超过1摄氏度,内表面最低温度都不低于露点温度[1]。在这些设计计算中,一般都没有考虑人的生活行为、采暖方式的改变以及建筑结构或布局的多样性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

进行现有民用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的研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调查、问卷调查和数值仿真。

我国冬季北方采暖地区的室内热湿环境状况,以大连市各种类型的民用住宅为例,于2001年冬季,对居住环境的热湿环境状况进行了实测调查和问卷调查。根据实测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从采暖方式、运行调节方法、散热器安装位置的变化以及居住者的生活行为等,分析考察了这些因素对室内热湿环境和居住者热舒适感觉的影响。

通过冬季对大连市住宅室内环境的问卷调查及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住宅进行的实测调查,分析研究了不同的采暖方式对室内热湿环境、居住者热湿感觉及生活行为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传统散热器仍是住宅的主要采暖设备。(2)由于电热膜采暖调节方便、实行分户计量,使得居住者一般只开停留房间的电热膜采暖系统,因此室内平均温度在实测调查的住宅中最低。(3)地板采暖和电热膜采暖的用户有感到室温适中。(4)居住者的干燥感同室内相对湿度相对应,辐射采暖的室内相对湿度较散热器高,因而湿环境状况好于采暖散热器采暖的住宅。(5)多样化的采暖设备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行为,对于散热量可

调的电热膜和地板采暖的用户,根据个人需要而开窗的情况多于传统的散热器的用户。(6)连续供暖以其合理的供暖机制,使室温稳定,供暖质量好,但要注意一味强调温度而使得室内温度偏高,也会使成住者感到不舒适。(7)无规则供暖住宅的居住者经过长期生理调节的作用,已经逐渐适应了低温的室内热环境。(8)在有外墙的房间,将散热器置于内墙上,将增大非对称辐射,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

建筑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建筑或人工气候室就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测试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各种参数,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出室内热湿环境条件变化时人体的舒适感变化情况,从而提出一些改善室内热湿环境、提高人体热舒适性的措施。这将为今后建筑、暖通设计专家优选设计方案提供依据,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最大可能地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室内热湿环境。

室内热湿环境(也称室内气候)由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室内热辐射四要素综合形成,以人的热舒适程度作为评价标准。室内热湿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水平、工作学习效率将产生重大影响。

空气湿度直接影响人体皮肤表面的蒸发散热,从而影响人体的舒适感。湿度过低,人体皮肤因缺少水分而变得粗糙甚至开裂,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受到伤害导致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甚至丧失。室内湿度过高,不仅影响人体的舒适感,还为室内环境中的细菌、霉菌及

其他微生物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加剧室内微生物的污染,这些微生物容易导致患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

室内空气的流动影响人体的对流换热和蒸发换热,同时也促进室内空气的更新。当室内空气流动性较低时,室内环境中的空气得不到有效的通风换气,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不能及时排到室外,造成室内空气质量恶化。而且,由于室内气流小,人们在室内生活中所排出的各种微生物相对聚集于空气中或在某些角落大量增生,致使室内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损害人体健康。风速大有利于人体散热、散湿,提高热舒适度。但风速过大,也会有损健康,特别是在睡眠时,容易导致感冒。

在ASHRAE标准55中,归纳了影响人体热舒适的6个因素,它们是:人的活动量、衣着保温程度、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空气湿度和平均辐射照度。前四个因素为室内物理因素,后两个因素为个人因素。前四要素对人体的热平衡产生影响且在各要素间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互换的,某一要素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常常可以为另一要素相应的变化所补偿。人体产热量是不可控制的,但是人体散热量受到上述六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变量,因此热舒适性研究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热舒适温度变量。通常认为空气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时,对热舒适的影响不显著,可以不必考虑。但在我国南方,夏季多是高温高湿天气,在满足热舒适要求的前提下,如果能使空调系统的设定温湿度尽量接近室外参数,就可以减少冷负荷,有效地降低空调能耗。另外,室外新风的取用,也会减少空调综合症的发生,有利于人体的

健康。可见,进行热湿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实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意义。

人体热平衡一旦被打破,人体的体温调节机构便开始起作用。人的体温调节根据其机制可以分为生理性体温调节(physiological temperature regulation)和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r temperature regulation)两大类。生理性体温调节即通过体内体温调节系统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行为性体温调节即通过体外调节以改变换热系数,如穿衣或有目的地利用外界能量以减轻外界环境温度对机体的生理热应激(physiological heat strain)作用,从而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以内。当室内环境温度较高时,由散热中枢发出指令,汗腺分泌、血管扩张、增大呼吸量以增强散热;当温度较低时,人体的发热中枢发出指令,肌肉收缩、血管收缩、减小呼吸量以减少散热。体温调节机构的强度越大,人体感觉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在一定的活动强度下,人的热感觉与人体热负荷(即人体的蓄热量)的大小有关。

要使人们真正处于舒适的室内环境中,应使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即辐射散热应占总人体散热量的45% -50%,对流散热约占25%-30%,而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25%-30%。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重视室内空间质量和功能分区问题,注意室内的防热处理,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而防止不利的环境因素,创造舒适的室内热湿环境。防热途径有室内外环境绿化、窗户遮阳(内、外遮阳)、自然通风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等防热措施。

个体可通过改变着衣量,开关窗户,启停室内空调采暖设备及改变温度、风速等个人行为调节(behavioral adjustment)措施来改变环境舒适度及个人热舒适感;个体还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适应某一热湿环境,生理适应(physiological adaptation)指长期暴露在热环境中人体热应力的逐渐减小的一种生理反应,它包括基因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心理适应(psychological adaptation)指根据过去的经历和期望适时改变现在的热环境期望值。对理论上未达到舒适标准的某一热湿环境,个体换一种心态去评价和感受也许会觉得舒适。

空调设计专家们应高度重视室内气流组织,积极采纳各种新型空调方案,例如:置换式空调、工位调节、背景空调与桌面空调相结合、椅下低速送风及地板送风等等,当然某些空调方案只适合于特定的建筑类型和房间功能,设计师们应慎重选用。高层建筑物业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空调专家定量评价室内气流组织优劣,进一步对空调系统作出总体评价,并适时调查用户室内热湿环境和热舒适性情况,为今后空调设计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国内外关于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研究非常之多,涉及的方向和内容比较广,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热湿环境的各影响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是复合的,而各因素之间又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热湿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人体的影响。(2)目前的热湿环境对人体热舒适性影响研究主要偏重于物理环境测试分析,而没有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影响,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我们今后应侧重于热湿环境对人的心理、

生理影响的研究,采取物理测试和问卷调查两种试验方法对室内热湿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3)通过调查,目前室内热湿环境相对恶劣的建筑为大型超市、商场、影剧院、体育馆等,其原因是以上建筑空间大,人员密度大加上室内空气流通性不好,导致室内空气污浊沉闷,易引起人的抱怨。所以,以后我们应着重进行以上建筑的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研究,提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案和标准,以供建筑师、暖通空调工程师参考。(4)国内气候比较特殊的地区(如夏热冬冷地区、湿热地区)的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尚无人研究。笔者依托重庆地区所特有的气候和重庆大学B区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优越的实验条件以及一支团结奋进的科研队伍,正在开展重庆地区的建筑热湿环境的舒适性研究,希望能提出针对湿热地区的舒适性指标。(5)建筑能耗的一大部分是用来维持室内热湿环境状况,因此,为了获得人体可以接受的舒适热湿环境,可接受状态的定义在决定建筑能耗和设计方案选择方面显得极其重要,而且各典型气候地区的舒适性标准又不尽相同,我们应加以区分,并形成标准或规范。(6)室内热湿环境包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和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的内部热湿环境。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到交通工具的室内热湿环境方向。实际上交通工具由于室内人员密度大,外围环境差等原因,其内部热湿环境极其恶劣,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探讨,得出一些建设性结论以供暖通空调设计师们借鉴,并为空调系统的操作提供指导。(7)如今的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影响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学研究并不多,所以,

各研究院所和机构、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应选准方向,深入研究,直到项目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为止。

结论:调节室内热湿环境可采用空调、供暖设备及一些辅助措施,如环境绿化、外围护结构保温、窗户内外遮阳、水幕玻璃外窗、房间进出口安装空气幕设施,等等。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尽量提高夏季空调温度,降低冬季供暖温度,但会造成室内热湿环境质量变差,容易引起室内人员的抱怨,人体的热舒适得不到保证,导致生活质量

下降、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有所改变,加之个体的生理、心理差异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中的各项标准是否仍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是否是最节能的标准,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商榷。因此,我们应该综合室内热湿环境质量和节能两方面,主客观全面兼顾,试验研究测试和现场问卷调查两种手段相结合,得出一套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热湿环境能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且耗能最低的空调、采暖标准。从散热分析来看,出汗调节热损失和呼吸热损失是影响热舒适的两个重要因素。除了散热损失影响热舒适外,吹风引起的不舒适感也不可忽略。个体对热湿环境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长期呆在同一热湿环境里,个体通过行为调节、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对这一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性,不舒适感也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1.《长沙市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研究》李剑东,王智超,袁涛

2.《冬季民用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的实测调查研究》陈滨彭菲菲

3.《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分析》徐小林

4.《长沙市某一高层中庭住宅夏季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崔允华

5.《室内热湿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及热感觉研究》重庆大学曹晓庆

6.《提高热湿环境写之气流速的热舒适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刘学营皮伟

7.《热湿环境下人体热反应的实验研究》清华大学?田元媛许为全

建筑环境学实习报告

建筑环境认识实习 ——建筑环境0702 孙昌林27号 摘要:随着大学三年级上半年课程的结束,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认识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校锅炉厂、校玻璃大棚、校动物实验中心及校新图书馆。宋老师在实习期间逐渐引导我们思考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将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充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利用。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让我倍感荣佩。 关键字:校锅炉厂、校玻璃大棚、校动物动物实验中心、校新图书馆 第一站:校锅炉厂 锅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产生活之中。电站锅炉用来推动汽轮机发电;工业锅炉在造纸、纺织、制药、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中用来加热烘干、蒸发、消毒等工业过程。随着我国集中供暖事业的发展,大容量锅炉及大面积供暖区域的出现,使得锅炉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大学锅炉厂为例) 实习第一天,宋老师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实习模式直接带我们去锅炉厂,而是将我们重新拉回课堂,让我们先了解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让我们带着走过场的心态去实习。 一、锅炉的系统组成 锅炉按其固有的内部工作过程,可分为三大系统:煤灰系统、风烟系统和水系统。 1、煤灰系统: 燃煤经过煤斗进入炉内燃烧后,其固体生成物——炉渣——经过除渣机排至炉外。这一系统主要设施有:上煤机、煤仓、溜煤管、加煤斗、炉闸板、炉排、老鹰铁、除渣机等。 2、风烟系统: 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氧气是由送风机送入炉内的,燃烧后生成烟气由引风机经过烟筒排至大气中。为了减少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粉尘颗粒与硫酸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经由除尘器将烟气中的灰尘颗粒分离出来,经过脱硫装置降低烟气中的硫酸气体成分。这一系统的主要设备有:送风机风道、炉排风室、流通烟道、除尘器、脱硫装置、引风机、、烟道、烟囱等。 3、水系统: 对于水循环回路中是依靠水泵的运转来保持。在循环系统中还有定压设备,是用来补充注入循环系统所丢失水量必需设备。除此之外,还有水质处理设备,在炉外预先经过化学计生户处理,讲注入锅炉及系统的水中含有的氧气及锅炉容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

第一章 1.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 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 部分组成 2.建筑满足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环境舒适性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 1.赤纬是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他的变化范围为+23.5~~- -23.5. 2.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时角、纬度 3.太阳常数:在I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 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I=1353W/m2,称为太阳常数。 4.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5.大气透明度;令P=Il/I0=exp(-a) 大气质量;m=L’/L=1/sinB 6. 风玫瑰图(P21) 7.室外气温的影响因素:第一,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第二,地面的覆盖面;第三,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8.霜洞现象: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臵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9.不当风场的危害1)冬季住宅内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大 2)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作用,造成夏季的自然通风不良 3)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影响舒适 4)建筑群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散发的气体污染物无法 有效的排出,而在小区内聚集 5)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10.什么叫做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 答: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的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叫做热岛现象。 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内热湿环境形成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例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等,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度进入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围护结构表面特性:热惯性 如何影响反射率吸收率:对于太阳辐射,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

建筑热湿环境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 2011331150313 陈光慧11建环3 摘要:①全球正处于空前的建筑热潮,而这对全球的能源的使用有重大影响。商 业和住宅建筑大约占全球能源总消耗的三分之一,而工业和运输业也各占了三分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建筑物没有烟囱装置,所以大部分的人不会考虑到能源使用量上升的问题以及因此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 关键词:热湿环境节能建筑设计 室外气候条件以及室内发热发湿源直接影响着建筑环境内热湿环境。室外内室内热湿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共同作用,他们通过建筑物外围保护结构把大量的热量传进室内,同时还通过门窗透过太阳辐射热,通过缝隙渗透热湿空气影响室内热湿环境,这类被称为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外扰因素。同时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另一因素是内扰,主要包括室内照明、电器等工艺设备、人体等散发的热量或者水蒸气,他们通过不同的散热散湿的形式,直接地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室内热湿环境。主要形式分为:辐射、传导或传湿、对流热交换或对流质交换。其中建筑传热中部分辐射来自围护结构或室内家具的等蓄放热过程,这还是区别于其他传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室内得热与室外负荷不等的主要原因,不同扰量作用、不同建筑热工特性,带给室内的热湿负荷是不同的,从而形成的热湿环境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热湿环境对人们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里上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热湿环境,不仅需要了解形成室内热湿环境的物理因素,而且还要了解人们在不同热湿环境中的生理和心里上的反应。 ①热湿环境是建筑环境中的最主要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空气环境的热湿特性上。研究表明:热环境的四要素(温度、湿度、辐射和气流)对人体的热平衡均有影响,而且各要素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互换和互相补偿。例如,机体经由辐射所获得的热灵可以和因气温所获得的热量相当。在热环境中湿度增高所造成的影响可被风俗增高所抵消。当空气温度低于21摄氏度时,人不出汗,随着气温的增高,出汗量逐渐增多,湿度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一般皮肤的正常的平均温度是32.5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的流动能增加机体通过对流和蒸发散热。当气温高于35摄氏度时,情况比较复杂,空气的流动能加速蒸发散热,但同时却可使机体通过对流的方式受热增多,气温越高受热愈为明显。热辐射除了太阳的直接照射使机体直接受热外,人体与周围环境间还存在长波辐射换热。热辐射不受空气温度的影响且与风速无关。根据实验:当气温10摄氏度,周壁表面温度50摄氏度时,人在其中会感到过热;当室内温度50摄氏度而壁面表面温度为0摄氏度时会使人在室内感到过冷。高温高湿对机体的热平衡有不利影响,因为在高温时,机体主要依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此时相对湿度的增高,将妨碍汗液的蒸发。就人的感觉而言,当温度高、湿度大尤其是风速小的时候人感到“闷热”;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感到“干热”风速对改善人们的热环境也有重要作用,气流可以促进人体散热,增进人体的舒适度;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空气的流动只会使人体从外界环境吸收更多的热量,甚至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②随着亚洲经济起飞,区域内的建筑工程也加速进行,建筑业的能耗占到四分之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 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 =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 =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 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建筑环境学第三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否。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反映了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长波辐射综合效果,是这三种效果折合而成的当量值,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因此长波辐射的效果可以忽略。由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表达式可知,其数值不仅跟室外气象参数,如气温,日射强度,风速有关,还跟所考察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即维护结构或人体表面的吸收特性有关。 4.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不一定。负荷是指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不变,在单位时间内所要去除或增加的热量。负荷的大小与去除或增加热量的方式有关。对于送风空调系统,只能通过对流的方式去除热量,因此,只有直接进入空气中的热量才会成为瞬时负荷,而由于显著辐射存在,积蓄在维护结构和家具等物体中的热量只有在进入空气时才会成为负荷。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能并不会直接进入空气成为房间的负荷,它通过提高室内各表面的温度,当各表面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时,则热量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成为负荷,这其中有衰减和滞后。 而对于辐射板空调系统,玻璃窗透过的辐射能,如果有部分直接落在辐射板板上,则也会成为瞬时负荷的一部分。 5.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 不全是。室内照明和散热设备散发的显热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种形式,两种散热形式所散发的热量比例与热源的性质有关。 而负荷的大小与去除热量的方式有关,对于送风空调系统,其中以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直接进入空气成为房间的瞬时冷负荷,而以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并不会立刻成为房间的冷负荷,而是先积蓄在维护结构和家具中,当这些结构的表面温度提高后,会以对流的方式将热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而对于辐射板空调系统,如果有辐射热直接落在辐射板上,也会成为部分的瞬时负荷。 得热与负荷在时间和量值上存在差别的根源在于辐射得热的存在和维护结构等的蓄热作用。 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季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稳态算法不考虑建筑物以前时刻传热过程的影响,只根据室内外瞬时或平均温差计算采暖负荷。在冬季,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大于室内外温度的波动值,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进行近似计算的误差相对较小,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需要,因此可以用稳态算法计算冬季的采暖负荷。 在夏季,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而温度的波动幅度却很大,不符合稳态算法的使用的前提条件,必须采用动态算法。 8.夜间建筑物可通过玻璃窗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散出去吗? 可以将部分热量以长波辐射的方式散出去。具体数值与玻璃的厚度和有无镀膜有关。对于普通玻璃,其热量散失包括传导和长波辐射部分。普通玻璃对室内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答案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建筑环境学教案 ja3

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本章学习要点: 1. 掌握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 3. 掌握通风与气流分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1概述 一、室内空气环境的概念 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部分组成。热、湿环境将在第四章介绍。 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是一个为大多数室内成员认可的舒适的热湿环境、同时能够为室内人员提供新鲜宜人、激发活力的并且对健康无负面影响的高品质空气,已满足人体舒适健康的需要。 二、积极进行室内环境研究的原因 1. 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 2. 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 3. 建筑物密闭程度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与污染物的接触机会。 §3-2 室内污染的指标与来源 室内污染物来源分为:人员的活动、建筑与装饰材料、室内设施及室外带入。 种类: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 广义上的污染物:固体颗粒、微生物、有害气体。 一、室内环境指标 (一)阈值及阈值的三种定义 阈值:是指空气中传播的物质的最大浓度,在该浓度下,日复一日地停留在这种环境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均无有害影响。一般有如下三种定义。 1. 时间加权平均阈值:正常的8h工作日与35h工作周的时间加权。 2. 短期暴露极限阈值:工作人员暴露时间为15min的最高允许浓度。 3. 最高极限阈值:即使瞬间也不能超过的浓度。 (二)室内空气品质 1. 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的定义 空气品质的概念在进20年中经历了许多变化,最初,人们把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于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然而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纯客观的定义已不能完全涵盖室内空气品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解答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并不严格遵守? 答:太阳光在垂直面上的直射强度为θβcos cos ,??=N z c I I ,对于地理位置的地区βcos ?N I 是不能人为改变的。所以要使I c,z 取最佳值,只有使θ尽可能小。在冬季,太阳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坐北朝南的布局就保证了在冬季能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辐射。北方气候寒冷、冬夏太阳高度角差别大,坐北朝南的布局可以使建筑物冬季获得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小。但在南方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南,冬夏太阳高度角差不多,所以建筑物是否坐北朝南影响不太大。 2.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4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 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 ,另外,T 0=25+273.15=298.15 K ∴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 4.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5. 为保证日照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要求的最小住宅楼间距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相同。因为不同纬度的地区,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相同时刻南方的太阳高度角大,住宅楼产生的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面积小,所以南方的最小住宅楼间距也小。 6. 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答:对于低密度住宅区,反射率高有利于改善小区微气候;而对于高密度住宅区,由于地对天空的

建筑环境学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使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一、建筑环境的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构成。 1.热环境:一般指室内空气的温度。 2.湿环境:一般指室内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 3.空气品质:一般指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室内空气品质除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之外,还间接影响生产和工作的效率。 二、室内空气环境的重要性 1.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大约80%时间人在室内度过) 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燃料,各种油,装饰材料等)至今发现室内空气的污染物约有300种。 3.建筑物密闭程度增加,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人类接受污染的机会。 4.病态建筑:室内污染物聚积,室外新鲜不能正常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称为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已经形成建筑环境科学领域内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空气污染的指标与来源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 1.污染物的来源:室内人员活动释放物,建筑及装饰材料,室内设备,室外传入物等。 2.污染物的分类:化学、物理、生物等。分为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 二、空气环境指标 1.阈值:空气中传播的物质的最大浓度,在该浓度下日复一日的停留在这种环境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无有害影响。 实质是确定污染物允许浓度标准。 1)阈值的不同定义方法: i)时间加权平均阈值。它表示正常的8h工作日或35h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 度值,长期处于该浓度下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均无有害影响。 ii)短期暴露极限阈值。它表示工作人员暴露时间为15min以内的最大允许浓度。 iii)最高限度阈值。它表示即使是瞬间也不应超过的浓度。 2)室内空气品质: i)定义: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ii)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3)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而表示不满。 空气品质定义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是一个量化监测和主观调查结合的过程,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 3.室内空气品质标准 4.室内环境品质 室内环境的概念:指室内空气品质,舒适度,噪声,照明,社会心理压力,工作

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 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内容、含义、范围进行分析,从减少建筑运行能耗入手,提出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几个有效途径,从而证实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达到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引导我国建筑业与建筑技术随同世界大潮流迅速前进。

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 “建筑节能”的内容和含义在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就叫建筑节能(evergy saving in buildings);但不久即改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ev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意思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近来则普遍称作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也就是说,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利用效率。在我国,现在仍然通称为建筑节能,但其含义应该进到第三层意思,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的范围从广义上讲应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我们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来讲,主要涉及到的应该是建筑物选址与规划、建筑物形态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筑物使用等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并且要与改善建筑舒适性相结合。舒适宜人的建筑热环境是现代生活的基本标志。建筑要营造健康 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低能耗建筑同时应是高舒适度建筑,建筑节能工作要以室内环境为底线。一方面,建筑节能决不能以牺牲室内环境品质为代价;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环境消费(例如夏季过低和冬季过高的环境温度、过大的新风量、边使用空调边开窗等)行为,即不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完整 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 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dp=6℃-19

℃,有效天空温度t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sky可以达到0℃以下。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高反射率地面(吸收率和发射率低)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较少,温升较低,从而对近地面空气的加热作用较小,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马赛克建筑) 。但微气候涉及建筑物周围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风速、阳光等多种参数,高反射率地面铺装可能会带来光污染。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

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的产出与消耗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人们对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呈急剧上升趋势,因此建筑节能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建筑节能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建筑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建筑节能及其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也成为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满足建筑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对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新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筑节能概述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能耗,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省能源的目标。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的节能。 建筑节能涉及的内容广泛、工作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建筑技术看,建筑节能包括了众多技术,如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照明节能技术、新型供冷供热技术等。从建设程序看,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都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从建筑材料看,建筑节能包含了节能型门窗、节能玻璃、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 2建筑节能现状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1996年中国建筑年消耗3.03亿t 标准煤,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4%,到2001年已达到3.76亿t,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7.6%,年增长比率为5%,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目前全国房屋数量有400亿m2左右,建筑节能面积2.3亿m2,在每年近20亿m2的房屋竣工面积中,只有3%是节能建筑,即97%是高能耗建筑,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 2.1建筑节能政策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较晚,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建筑节能事业已取得多方面的发展。如加强了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制定了一批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从法律层面上,我国已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这些法律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依据,但法律条文难以对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建设做出详尽的规定,没有以法的形式明确确定建筑节能中各方主体的法律地位,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在建筑节能中的行为,制定节能建筑建设税收优惠政策,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 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dp=6℃-19 ℃,有效天空温度t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sky可以达到0℃以下。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高反射率地面(吸收率和发射率低)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较少,温升较低,从而对近地面空气的加热作用较小,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马赛克建筑)。但微气候涉及建筑物周围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风速、阳光等多种参数,高反射率地面铺装可能会带来光污染。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答:不是,虽然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很大一部分被玻璃窗反射回去了,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红外线或紫外线透过玻璃窗 4.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建筑热环境论文

浅析建筑遮阳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建筑能耗日益增加的今天,节能设计已经提上议案,而建筑遮阳设计正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建筑所处地域的多方面因素,选用不一样的遮阳方式,使得建筑物遮阳设计既符合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又满高质量的室内健康环境需求,更能起到建筑节能的多方位设计理念。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遮阳建筑室内环境 一、建筑节能的意义与定义 建筑使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即通常说的建筑能耗,在所有能耗中占很大的比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在20年里建筑总量达到了105.6亿㎡,预计2020年还将新建建筑面积300亿㎡.但是,目前中国建筑中,95%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92年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15%,00年为27.5%,2020年甚至可能达到40%,如果加上材料的能耗,建筑能耗可能更多。所以国家提出了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第一阶段1996年改造能耗减少30% 第二阶段1996~2005 能耗再减少30% 即原来的50% 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能耗再减少30% 即原来的35% 因此,建筑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二、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状况 目前大部分地区新建的居住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还是有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窗户越开越大,窗户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隔声薄弱环节,现阶段一般采用塑钢窗、中空玻璃,大大提高了窗户的热阻和气密性,但是夏季室内过热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夏季的炎炎烈日透过窗户直接射入室内是室内热环境恶化的主因。公共建筑如果不依赖空调、人工照明等耗能手段,室内热环境、光环境状况将非常恶劣,现有良好的热环境、光环境是建

论建筑节能和室内热环境

论建筑节能与室内热环境经验告诉我们,在室内空气温度虽然达到标准(16—18~C),但有大面积单层玻璃或保温不足的屋顶和外墙的房间中,人们仍然会感到寒冷,而在室内空气温度虽然不高,但有地板或墙面辐射采暖的房间中,人们仍然会感到温暖舒适。在夏季自然通风的房屋中,人们常常关注室内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忽视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以及屋顶和西墙隔热性能差,所引起内表面温度过高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在顶层房间和有西山墙的房间中,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温度与其它房间相比,通常是稍高或接近,但由于屋顶和西墙隔热性能差,内表面温度过高隋时高达40~45qC),人们仍会感到炎热。这时如果室内空气温度高,气流速度又小,则更会感到炎热难忍。室内热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在节能建筑中,为了节约采暖和空调能耗,除了应采用高效节能、便于调控和计量的采暖和空调设备之外,还应加强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层顶、门窗和地面等)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以及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降低采暖和空调负荷。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符合节能要求的采暖居住建筑,其屋顶的保温能力(用传热阻表示,传热阻愈大,保温能力愈强)约为一般非节能建筑的1.5~2.6倍。节能建筑一般都要求采用带密封条的双层或三层玻璃窗户,这种窗户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要 比一般窗户好得多。在这种采暖居住建筑中,采暖能耗仅为一般非节能建筑的一半左右,但冬季室内温度可保持

18℃左右,而且因为围护结构的传热阻较大,保温性能较好,能使围护结构内表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避免了内表面结露、长霉,并使冬季室内热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此外,由于节能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阻较大,对夏季隔热也有一定好处。对于夏季舒适性空调建筑(即一般民用空调建筑,室温允许波动幅度为.-1-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相当于400毫米厚砖墙的传热阻,此外对窗墙面积比、窗户的气密性,以及窗户的遮阳措施等都提出了要求。实现这些要求,不但能够降低空调电耗,而且能够显着改善室内热环境,做到冬暖夏凉。一般顶层房间有一面屋顶、一面外墙暴露在室外。一般端头房间有两面外墙面为山墙、一面为檐墙)暴露在室外。顶层端头房间则有一面屋顶、两面外墙暴露在室外。由于这些暴露在室外的屋顶和外墙的内表面温度较低f在冬季采暖期间,可低至10~12~C,甚至更低),而且这种低温表面的面积也较大,互程技术。因此,与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量也较大。这时,虽然室内空气温度保持正常,但是人们仍然会感到寒冷。如果采暖设计时对顶层和端头房间增加的热损失估计不足,从而导致散热器面积不足,则这些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将会偏低,这时再加上大面积低温表面的影响,则人们将会感到更冷。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由于室内外空气的交流,室内空气温度基本上是随着室外空气温度而波动的。即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的优劣对室内空气温度的影响并不大。也就是说,顶层和端头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并不比一般房间的要高许多。一般仅仅稍有偏高一些,但是由于屋顶和外墙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放出,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建筑环境学第三章作业答案汇编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否。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反映了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长波辐射综合效果,是这三种效果折合而成的当量值,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因此长波辐射的效果可以忽略。由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表达式可知,其数值不仅跟室外气象参数,如气温,日射强度,风速有关,还跟所考察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即维护结构或人体表面的吸收特性有关。 2. 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在计算白天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时候长波部分可以忽略,而计算夜间则不可以忽略。 3.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不是,透过玻璃的太阳光线中包含可见光、近红外线和极少量的紫外线和长波红外线。 4.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不一定。负荷是指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不变,在单位时间内所要去除或增加的热量。负荷的大小与去除或增加热量的方式有关。对于送风空调系统,只能通过对流的方式去除热量,因此,只有直接进入空气中的热量才会成为瞬时负荷,而由于显著辐射存在,积蓄在维护结构和家具等物体中的热量只有在进入空气时才会成为负荷。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能并不会直接进入空气成为房间的负荷,它通过提高室内各表面的温度,当各表面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时,则热量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成为负荷,这其中有衰减和滞后。而对于辐射板空调系统,玻璃窗透过的辐射能,如果有部分直接落在辐射板板上,则也会成为瞬时负荷的一部分。 5.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 不全是。室内照明和散热设备散发的显热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种形式,两种散热形式所散发的热量比例与热源的性质有关。而负荷的大小与去除热量的方式有关,对于送风空调系统,其中以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直接进入空气成为房间的瞬时冷负荷,而以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并不会立刻成为房间的冷负荷,而是先积蓄在维护结构和家具中,当这些结构的表面温度提高后,会以对流的方式将热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而对于辐射板空调系统,如果有辐射热直接落在辐射板上,也会成为部分的瞬时负荷。得热与负荷在时间和量值上存在差别的根源在于辐射得热的存在和维护结构等的蓄热作用。 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季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稳态算法不考虑建筑物以前时刻传热过程的影响,只根据室内外瞬时或平均温差计算采暖负荷。在冬季,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大于室内外温度的波动值,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进行近似计算的误差相对较小,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需要,因此可以用稳态算法计算冬季的采暖负荷。在夏季,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而温度的波动幅度却很大,不符合稳态算法的使用的前提条件,必须采用动态算法。 7. 围护结构内表面上的长波辐射对负荷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