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湿环境调节及节能措施

建筑热湿环境调节及节能措施
建筑热湿环境调节及节能措施

建筑热湿环境调节及节能措施

姓名单位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要

纵观人类建筑发展历史,人类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力量,从洞

穴居住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建筑,创造了今天辉煌的建筑文

明。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可避免的耗能问题,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兴起的通过空调及人工照明构造的全封闭式高层建

筑,使建筑耗能成为继工业耗能、交通耗能之外的又一耗能大户。

众所周知,建筑可以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工作所需

的各项功能,已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一部分,解决建筑能

耗问题,关键在于满足各项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想办法降低建筑

的相关能耗。因此,人类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即在建筑的全

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

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关键词: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暖通空调,节能

Adjustment of building heat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aving measure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human development, human beings use the power given by nature, from the hole

Cave dwelling has developed into today's modern architecture, creating today's brilliant architectural

Ming. Bu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also accompanied by the inevitable problem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particular

All closed high rise building with the rise of air conditioning and artificial light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Building, so that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the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 large energy consumption.

As is known to all, the architecture can provide the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living needs of the people.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Consumption problem, the key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while trying to reduce the building

Related energy consumption.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is put forward, that is, the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to maximize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for people

To provide health, applicabl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nd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ymbiotic nature

key word:Green building, hot and humid environment, HVAC, energy saving 建筑热湿环境是建筑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在空气

环境的热湿特性中。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形成主要受各种外扰和内

扰的作用。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

射、风速风向的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都可以通过围护结

构使热湿进入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外扰则主要包括照

明、人员和室内设备等室内热湿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成为全社会关

注的热点话题。以人体为对象的室内热环境研究,对当前的建筑节能工作及建筑热湿环境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热湿环境的营造过程, 包含大量的能源转

换和能量传递过程。不同的营造方式可以实现同

样的热湿环境营造效果, 即使采用同样的处理方

式, 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换热面积、流量等参数

也可以有多种组合。这样, 如何在获得相同处理效

果的情况下实现较优的系统性能, 成为营造建筑热

湿环境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 系统性能的优化可以通过对

不同方案实例的比较计算来实现, 但计算结果往

往只能反映出一个方案的整体效果较优, 而该方

案中的各个部分是否是优化的呢? 是否存在某

种系统的结构较优而由于内部换热环节面积分

配不合理等造成其性能不够好呢? 在热量传递

体系中, 温度或温差是衡量传递过程效果的有效

参数, 而在热湿环境营造过程中, 涉及到很多热

湿传递过程, 单独分析温度或温差一种参数很难

全面反映整个过程的特征。这就需要利用热学

参数来分析描述热湿环境营造过程的特征, 根据

分析结果指导优化过程。

现有建筑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重点,而建筑空调系统能耗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点,其热环境控制系统的换热网络存在输配系统、热泵系统、换热器面积的统一优化及周期性换热过程的换热本质等问题。首先,分析不同显热换热网络的优化准则:对于单热源、单热汇换热网络,性能最优满足等效热阻最小原则;得到串联换热器三股流体的最佳热容量流比公式,并且最佳面积分配为均匀分配,此时等效热阻均匀。对于理想制冷循环过程,系统性能最优满足最小火积增和最小熵产原则;当两侧流体热容量流相等时,最佳面积分配为均匀分配,此时等效热阻均匀。接着,分析换热网络的匹配特性,对于逆流换热器,两侧流体热容量流不匹配系数相当于等效热阻对对流换热热阻1/KA的放大倍数;当热容量流匹配时,系数为1。并且采用温差方法分析制约单级热管换热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为制冷剂等温特性导致的热容量流不匹配;采用多级热管换热器可降低热管换热器的不匹配系数,降低等效热阻,提高换热效率。再者,给出输配系统和热泵系统的统一优化方法:先求出最佳热容量流比和面积比,再求最佳热容量流大小。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种外扰和内扰的

影响,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

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

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量进入到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

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8]。如

能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气候特征,通过建筑围

护结构本身设计,减少夏季热量获取和冬季热量损失,则可以减

轻机械采暖空调设备在建筑后期运行的压力,从而通过合理的建

筑结构设计营造舒适、健康、节能的绿色建筑。

自然资源在绿色建筑上的体现包括冬季保温采暖、夏季隔热

降温、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方面。利用自然资源的绿色建筑在

建造过程中将产生不可避免的较高投资,但如果能够在日后建筑

使用期间合理使用,则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相比较普通用能建

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上述两方面设计都是通过建筑物自身设计来实现最大限度

地利用自然资源对建筑物室内热湿环境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

如还不能满足建筑环境要求,则需要借助不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提

供相应的环境需求量,即采用主动式采暖空调系统。集中式供热或空调系统需要消耗电能、燃料等大量不可再生能源,但只要能

够将建筑设计、被动式采暖通风以及主动式供热空调系统相结

合,就能够大幅度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达到既能节约能源,

又能营造舒适室内热湿环境的目的,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绿色建筑

社会和经济效应的最大化。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要占建筑采暖热耗的1 /3 以上,通过改善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

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从而减

少建筑冷、热消耗

太阳能系统在绿色建筑中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太阳能系统

两种,被动式太阳能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以自然方式收集和传

递太阳辐射热,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则需要通过在建筑上加装的太

阳能采集及转换设备来利用太阳能资源。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1) 利用太阳能集热系统,例如提供生活热水、

取暖( 或制冷) 等,其中又以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 2) 太

阳能光电系统,即将太阳辐射中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为建筑

的设备系统提供清洁的能源

空调系统中一般采用回风循环使用的方法来达到节能效果,

即将一部分回风与室外新风混合,经过空调机组处理后送入室

内。但当室内空气质量与室外有较大差异不能直接回收利用时,

应对排风进行余热回收。室内回风在排至室外以前,先和室外进

入的新风经显热回收器进行显热交换,经能量回收后再排到室

外,而室外进入的新风则经过显热回收器后夏季温度降低,冬季

温度升高,而达到能量回收目的,使用显热回收器在北方寒冷地

区应注意防冻问题,一般来讲,显热回收器最大能回收50% 左右

的能量,而全热回收器则最大能回收80%左右的能量

集中供暖是我国北方城市主要的采暖形式。采用热量分户

计量,按热量收取采暖费用,能够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使公众积

极参与节能活动,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对于采暖系统间歇性

运行的大型建筑,通过分户计量的合理运行管理,能够不需要采

暖的时间段大幅度减少能源浪费。对于一个大型供热系统来说,

水泵耗电量很大,供热系统分户控制后,由于用户的节能调节而

造成的供热负荷的变化,系统除了可以采用质调节的方法调节

外,还可以采用变流量调节手段适应负荷的变化,并通过使用变

频泵等具体措施减少运行费用

建筑为人类提供舒适的人工生活工作环境,建筑人工环境的

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化进

程的加快,人类对于建筑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大。为倡导可持续发

展的战略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筑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成

为未来建筑行业研究的焦点。在结合我国地理及气候环境特点

的情况下适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绿色建筑,改造既有建筑,

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GB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张玉菊,汤梦玲,张广峻.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 36) : 16064-16065.

[3]成志明.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11,37( 23) : 189-190.

[4]武涌,刘长滨,刘应宗,等.中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创新研

究[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郑洁,黄炜,赵声萍.绿色建筑热湿环境及保障措施

[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6]何晓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 10) : 27-29.

[7]徐小林,李百战.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28( 4) : 102-105.

[8]朱颖心.建筑环境学[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赵真.论建筑节能与暖通空调系统[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1( 7) : 60-61.

[10]杨俊华,徐玉党.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 5) : 12-14.

[11]王世刚.关于集中供热分户采暖热计量的探讨[J].中国高

新技术企业,2009( 4) : 124-125.

[1] ASHRAE Standard 55-1992. Therm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human occupancy[S]. ASHRAE, Atlanta,

1992:1-5.

[2] 陈滨,彭菲菲,郭丽燕.大连沈阳夏季室内热湿环境实测

调查[J].暖通空调,2003,33(4):23-26.

[3] 刘京,李文琴.高甫生,等.哈尔滨市夏季室内环境实测

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6):105-107/

[4] 翁文兵,张忠燕,徐小军.上海市夏季卧室热湿环境实测

与分析[J].流体机械,2007,35(10):71-74.

[5] 王琳,肖益民.重庆市高校学生宿舍夏季热湿环境与能

耗现状调查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9,23(5):36-41.

[6] 赵西平,冯旭明.吉林省松原市乡村住宅热湿环境调查

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34(5):217-220.

[7] 王晓霞,李志生,郑文正,等.采用区域供冷的教室热湿

环境测试与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27(3):70-73. [8] 乔慧,庞菲菲.西安某高校学生公寓冬季室内热环境实

测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30):198-199.__

9] 江亿, 谢晓云, 刘晓华.湿空气热湿转换过程的热学原

理[ J] .暖通空调, 2011 , 41(3):51-64

[ 10] 江亿, 李震, 薛志峰.一种间接蒸发式供冷的方法及

其装置:中国, ZL 02100431 .5[ P] .2002-01-30

[ 11] Jiang Yi , Xie Xiao yun. Theo retical a nd testing perfo rmance o f an inno vativ e indirect evapor ative chiller[ J] .Sola r Ene rgy , 2010, 84(12):2041- 2055 [ 12] 刘晓华, 江亿, 张涛, 等.建筑热湿环境营造过程中换热网络的匹配特性分析[ J] .暖通空调,2011, 41(3):29-37

[ 13] 江亿, 谢晓云, 于向阳.一种同时产生冷水和冷风的

间接蒸发制冷方法及装置:中国, ZL 200810103448 .

0[ P] .2010-09-01

[ 14] 谢晓云, 江亿, 刘拴强, 等.间接蒸发冷水机组设计

开发与性能分析[ J] .暖通空调, 2007, 37(7):66-85

[ 15] 江亿, 谢晓云, 于向阳.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中国

西北地区可再生干空气资源的高效应用[ J] .暖通空

调, 2009 , 39(9):1-4

[ 16]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

究报告2009[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__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程标准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 程标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建筑节能与环护知识》课程着重培养建筑工程行业从业人员的建筑节能环保设计、节能环保构造设计和节能环保工程的施工实现技能,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节能与环保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建筑应用技术、墙体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屋面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门窗及幕墙工程与验收技术、楼地面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和节能评估与改造等建筑节能方面的内容。以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产生的原因、环境保护理念、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当前的环境管理与制度,与建筑行业相关的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案例等内容。适用于土建类专业中的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课程性质为专业素质拓展课。 二、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和“节能的目标不是限制用能,而是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的观念以及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并与每个行业都息息相关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掌握建筑本体节能和各种能量系统节能技术的主要思路,了解目前环境存在的问题,并且清楚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应用的环保理论及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建筑能耗以及产生的污染并提供恰当的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建筑节能环保施工实施和质量验收。 三、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使用适宜的设计思想,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运用建筑节能及其构造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一线付诸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

第一章 1.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 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 部分组成 2.建筑满足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环境舒适性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 1.赤纬是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他的变化范围为+23.5~~- -23.5. 2.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时角、纬度 3.太阳常数:在I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 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I=1353W/m2,称为太阳常数。 4.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5.大气透明度;令P=Il/I0=exp(-a) 大气质量;m=L’/L=1/sinB 6. 风玫瑰图(P21) 7.室外气温的影响因素:第一,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第二,地面的覆盖面;第三,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8.霜洞现象: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臵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9.不当风场的危害1)冬季住宅内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大 2)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作用,造成夏季的自然通风不良 3)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影响舒适 4)建筑群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散发的气体污染物无法 有效的排出,而在小区内聚集 5)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10.什么叫做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 答: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的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叫做热岛现象。 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内热湿环境形成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例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等,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度进入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围护结构表面特性:热惯性 如何影响反射率吸收率:对于太阳辐射,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

工程建筑节能与环保应用技术

建筑节能与环保应用技术 2005年,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新的建筑节能政策和标准规范,从而把建筑节能纳入新的视野和国家战略。建筑能耗当前占全国能源消耗近30%。所以,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国家要求新建建筑(含改建、扩建)近阶段达到节能50%,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则要达到节能65%的目标。为此,对设计、建造、监理提出了新的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行为责任。 建筑节能是指在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建筑的规划(包括布局、形状和朝向等)、设计、施工、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按照有关建筑节能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对建筑物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选用节能型用能系统(指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安装的用能设备和设施)、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利用系统及其维护保养,保证建筑物(城镇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环境质量,切实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等活动。建筑围护结构指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墙体、屋顶、地面等。其中直接与外界空气环境接触的围护结构称为外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屋顶等;内围护结构不与外界环境接触,如内墙、楼地面等。 1建筑节能技术要点 1.1墙体保温技术 1.1.1墙体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一环 自从节能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来,墙体保温经历了外墙内保温、夹层保温和外墙外保温的发展历程。 2002年,外墙外保温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欧洲被广泛使用,估计总面积达8500万平方米。有关机构测试表明,住宅的能量损失大致为屋顶约占15%;门和窗约占25%;地下室和地面约占15%;墙体如果不做保温处理约占50%,如果进行保温处理约占 10%-15%。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目前普遍采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是相对较好的墙体保温技术。 “外墙内保温”技术,即在建筑空间内部墙体附加保温材料以达到节能目的。我国在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初期,大都采用外墙内保温的方法。但外墙内保温做法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热工效率较低,外墙有些部位如丁字墙、圈梁处难以处理而形成“热桥”,使保温性能有所降低;二是保温层做在住户室内,对二次装修、增设吊挂设施带来不少麻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维修时会对住户造成很大困扰;三是内保温占用室内空间,减少用户使用面积。 “夹层保温”技术,即对外围护墙采用分层处理的措施,形成墙体—保温材料—墙体体系,达到保温节能目的。我国在建筑保温材料发展的前期,曾经大力推广过夹层保温技术,上世纪80年代初建造的北京前三门高层住宅区,就是典型代表作。建筑界曾试图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解决建筑的保温和节能问题,然而由于生产方式复杂,不能有效地解决建筑中存在的“冷桥”问题,夹层保温的做法逐渐被墙体外保温的做法所取代。

建筑热湿环境

绿色建筑热湿环境 2011331150313 陈光慧11建环3 摘要:①全球正处于空前的建筑热潮,而这对全球的能源的使用有重大影响。商 业和住宅建筑大约占全球能源总消耗的三分之一,而工业和运输业也各占了三分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的建筑物没有烟囱装置,所以大部分的人不会考虑到能源使用量上升的问题以及因此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 关键词:热湿环境节能建筑设计 室外气候条件以及室内发热发湿源直接影响着建筑环境内热湿环境。室外内室内热湿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共同作用,他们通过建筑物外围保护结构把大量的热量传进室内,同时还通过门窗透过太阳辐射热,通过缝隙渗透热湿空气影响室内热湿环境,这类被称为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外扰因素。同时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另一因素是内扰,主要包括室内照明、电器等工艺设备、人体等散发的热量或者水蒸气,他们通过不同的散热散湿的形式,直接地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室内热湿环境。主要形式分为:辐射、传导或传湿、对流热交换或对流质交换。其中建筑传热中部分辐射来自围护结构或室内家具的等蓄放热过程,这还是区别于其他传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室内得热与室外负荷不等的主要原因,不同扰量作用、不同建筑热工特性,带给室内的热湿负荷是不同的,从而形成的热湿环境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热湿环境对人们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里上的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热湿环境,不仅需要了解形成室内热湿环境的物理因素,而且还要了解人们在不同热湿环境中的生理和心里上的反应。 ①热湿环境是建筑环境中的最主要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空气环境的热湿特性上。研究表明:热环境的四要素(温度、湿度、辐射和气流)对人体的热平衡均有影响,而且各要素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相互换和互相补偿。例如,机体经由辐射所获得的热灵可以和因气温所获得的热量相当。在热环境中湿度增高所造成的影响可被风俗增高所抵消。当空气温度低于21摄氏度时,人不出汗,随着气温的增高,出汗量逐渐增多,湿度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一般皮肤的正常的平均温度是32.5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的流动能增加机体通过对流和蒸发散热。当气温高于35摄氏度时,情况比较复杂,空气的流动能加速蒸发散热,但同时却可使机体通过对流的方式受热增多,气温越高受热愈为明显。热辐射除了太阳的直接照射使机体直接受热外,人体与周围环境间还存在长波辐射换热。热辐射不受空气温度的影响且与风速无关。根据实验:当气温10摄氏度,周壁表面温度50摄氏度时,人在其中会感到过热;当室内温度50摄氏度而壁面表面温度为0摄氏度时会使人在室内感到过冷。高温高湿对机体的热平衡有不利影响,因为在高温时,机体主要依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此时相对湿度的增高,将妨碍汗液的蒸发。就人的感觉而言,当温度高、湿度大尤其是风速小的时候人感到“闷热”;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感到“干热”风速对改善人们的热环境也有重要作用,气流可以促进人体散热,增进人体的舒适度;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空气的流动只会使人体从外界环境吸收更多的热量,甚至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②随着亚洲经济起飞,区域内的建筑工程也加速进行,建筑业的能耗占到四分之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 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 =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 =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 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建筑环境学第三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否。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反映了室外气温,太阳辐射和长波辐射综合效果,是这三种效果折合而成的当量值,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强度远远大于长波辐射,因此长波辐射的效果可以忽略。由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表达式可知,其数值不仅跟室外气象参数,如气温,日射强度,风速有关,还跟所考察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即维护结构或人体表面的吸收特性有关。 4.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不一定。负荷是指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不变,在单位时间内所要去除或增加的热量。负荷的大小与去除或增加热量的方式有关。对于送风空调系统,只能通过对流的方式去除热量,因此,只有直接进入空气中的热量才会成为瞬时负荷,而由于显著辐射存在,积蓄在维护结构和家具等物体中的热量只有在进入空气时才会成为负荷。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能并不会直接进入空气成为房间的负荷,它通过提高室内各表面的温度,当各表面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时,则热量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成为负荷,这其中有衰减和滞后。 而对于辐射板空调系统,玻璃窗透过的辐射能,如果有部分直接落在辐射板板上,则也会成为瞬时负荷的一部分。 5.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为瞬时冷负荷? 不全是。室内照明和散热设备散发的显热包括对流和辐射两种形式,两种散热形式所散发的热量比例与热源的性质有关。 而负荷的大小与去除热量的方式有关,对于送风空调系统,其中以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直接进入空气成为房间的瞬时冷负荷,而以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并不会立刻成为房间的冷负荷,而是先积蓄在维护结构和家具中,当这些结构的表面温度提高后,会以对流的方式将热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而对于辐射板空调系统,如果有辐射热直接落在辐射板上,也会成为部分的瞬时负荷。 得热与负荷在时间和量值上存在差别的根源在于辐射得热的存在和维护结构等的蓄热作用。 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季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稳态算法不考虑建筑物以前时刻传热过程的影响,只根据室内外瞬时或平均温差计算采暖负荷。在冬季,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大于室内外温度的波动值,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进行近似计算的误差相对较小,可以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需要,因此可以用稳态算法计算冬季的采暖负荷。 在夏季,室内外平均温差并不大,而温度的波动幅度却很大,不符合稳态算法的使用的前提条件,必须采用动态算法。 8.夜间建筑物可通过玻璃窗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散出去吗? 可以将部分热量以长波辐射的方式散出去。具体数值与玻璃的厚度和有无镀膜有关。对于普通玻璃,其热量散失包括传导和长波辐射部分。普通玻璃对室内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目录 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7.1.2. 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 7.1.3. 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 7.2.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 7.2.1.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 7.2.2. 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 7.3. 预拌砂浆技术

7.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内容 7.1.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 7.1.1.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 ㈠各种砌块施工中防止裂缝的控制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国内生产的砌块有: ①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②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③混凝土夹心聚苯砌块 ④凯福298(Core-Fill500)砌块体系 应该说目前国内生产各种类型的砌块从技术到生产工艺都是比

较成熟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砌筑质量较差:砌体灰缝不实产生裂缝;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之间产生裂缝;砌筑砂浆是普通砂浆,在灰缝处形成冷桥易结露等问题。 砌筑时,要提前将砌块浇水湿润,砌筑时还应适当湿水,严禁干砌块上墙,避免砂浆水分被砌块过快吸干,降低砂浆的强度;砌筑时一边砌筑一边勾缝补缝,使灰浆饱满,重点做好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墙之间的接缝处理,砌块砌完后应静置一段时间,待结构变形稳定后再将框架梁底与砌块之间的缝隙填实,再对所有的灰缝进行二次勾缝。也可在砌筑灰浆初凝时喷涂防裂剂,如YH-2 型砂浆防裂剂,可有效防止裂纹的产生。 对有暗箱、线盒、线管和钢筋混凝土墙(或框架梁)的地方,应在抹灰前锭铺密目钢网片,防止抹灰空鼓裂缝;抹灰前对基层进行界面处理,提高界面的粘和力,防止空鼓和开裂。 轻质砌块的砌筑砂浆,应使用轻质保温砂浆,减少冷桥,提高砌体的保温性能。 (2) 技术指标 砌体裂缝的宽度以小于0.2mm 以下。 (3) 适用范围 可适用于砌块结构的所有建筑的外墙和内填充墙。所有砌块的热工性能均可参考《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JGJ/T14- 2004。

建筑环境学教案 ja3

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本章学习要点: 1. 掌握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 3. 掌握通风与气流分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1概述 一、室内空气环境的概念 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部分组成。热、湿环境将在第四章介绍。 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是一个为大多数室内成员认可的舒适的热湿环境、同时能够为室内人员提供新鲜宜人、激发活力的并且对健康无负面影响的高品质空气,已满足人体舒适健康的需要。 二、积极进行室内环境研究的原因 1. 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 2. 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 3. 建筑物密闭程度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与污染物的接触机会。 §3-2 室内污染的指标与来源 室内污染物来源分为:人员的活动、建筑与装饰材料、室内设施及室外带入。 种类: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 广义上的污染物:固体颗粒、微生物、有害气体。 一、室内环境指标 (一)阈值及阈值的三种定义 阈值:是指空气中传播的物质的最大浓度,在该浓度下,日复一日地停留在这种环境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均无有害影响。一般有如下三种定义。 1. 时间加权平均阈值:正常的8h工作日与35h工作周的时间加权。 2. 短期暴露极限阈值:工作人员暴露时间为15min的最高允许浓度。 3. 最高极限阈值:即使瞬间也不能超过的浓度。 (二)室内空气品质 1. 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的定义 空气品质的概念在进20年中经历了许多变化,最初,人们把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于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然而近年来,人们认识到纯客观的定义已不能完全涵盖室内空气品

建筑环境学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使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一、建筑环境的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构成。 1.热环境:一般指室内空气的温度。 2.湿环境:一般指室内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 3.空气品质:一般指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室内空气品质除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之外,还间接影响生产和工作的效率。 二、室内空气环境的重要性 1.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大约80%时间人在室内度过) 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燃料,各种油,装饰材料等)至今发现室内空气的污染物约有300种。 3.建筑物密闭程度增加,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人类接受污染的机会。 4.病态建筑:室内污染物聚积,室外新鲜不能正常进入室内,造成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称为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已经形成建筑环境科学领域内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空气污染的指标与来源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 1.污染物的来源:室内人员活动释放物,建筑及装饰材料,室内设备,室外传入物等。 2.污染物的分类:化学、物理、生物等。分为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 二、空气环境指标 1.阈值:空气中传播的物质的最大浓度,在该浓度下日复一日的停留在这种环境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无有害影响。 实质是确定污染物允许浓度标准。 1)阈值的不同定义方法: i)时间加权平均阈值。它表示正常的8h工作日或35h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 度值,长期处于该浓度下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均无有害影响。 ii)短期暴露极限阈值。它表示工作人员暴露时间为15min以内的最大允许浓度。 iii)最高限度阈值。它表示即使是瞬间也不应超过的浓度。 2)室内空气品质: i)定义: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ii)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3)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而表示不满。 空气品质定义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是一个量化监测和主观调查结合的过程,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 3.室内空气品质标准 4.室内环境品质 室内环境的概念:指室内空气品质,舒适度,噪声,照明,社会心理压力,工作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程标准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建筑节能与环护知识》课程着重培养建筑工程行业从业人员的建筑节能环保设计、节能环保构造设计和节能环保工程的施工实现技能,课程主要讲授建筑节能与环保的基本知识、建筑节能工程材料、建筑节能应用技术、墙体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屋面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门窗及幕墙工程与验收技术、楼地面节能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和节能评估与改造等建筑节能方面的内容。以及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产生的原因、环境保护理念、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当前的环境管理与制度,与建筑行业相关的生态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示范区案例等内容。适用于土建类专业中的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课程性质为专业素质拓展课。 二、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和“节能的目标不是限制用能,而是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的观念以及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并与每个行业都息息相关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建筑节能与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掌握建筑本体节能和各种能量系统节能技术的主要思路,了解目前环境存在的问题,并且清楚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应用的环保理论及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建筑能耗以及产生的污染并提供恰当的建筑节能环保技术方法、能进行基本的建筑节能环保施工实施和质量验收。 三、课程基本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国家规范、法律、行业标准的范围内,使用适宜的设计思想,采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运用建筑节能及其构造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一线付诸实施,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需求设计与施工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设计岗位职业道德、

实事求是的作风、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学术研究领域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特点、工作产品特点、现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程序,重组了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建筑节能基本知识及材料选用、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节能工程施工方案设计和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建筑节能与环保知识》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学术研究领域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特点、工作产品特点、现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程序,重组了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建筑节能与环保基本知识、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选用、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工程关键技术要点和质量验收、建筑中环保技术等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2、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岗位适应和职业健康两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工程实践中掌握职业岗位技能、体验职业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使岗位技能、职业健康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和实践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判断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就比较容易了。 3、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引导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4、课程实施安排足够的理论教学和充分的实践训练时间。

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内容摘要 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内容、含义、范围进行分析,从减少建筑运行能耗入手,提出了实施建筑节能的几个有效途径,从而证实了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达到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筑节能,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并引导我国建筑业与建筑技术随同世界大潮流迅速前进。

现代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 “建筑节能”的内容和含义在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就叫建筑节能(evergy saving in buildings);但不久即改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ev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意思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近来则普遍称作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也就是说,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利用效率。在我国,现在仍然通称为建筑节能,但其含义应该进到第三层意思,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节能的范围从广义上讲应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施工和建筑物使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我们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来讲,主要涉及到的应该是建筑物选址与规划、建筑物形态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筑物使用等过程中的节能问题,并且要与改善建筑舒适性相结合。舒适宜人的建筑热环境是现代生活的基本标志。建筑要营造健康 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低能耗建筑同时应是高舒适度建筑,建筑节能工作要以室内环境为底线。一方面,建筑节能决不能以牺牲室内环境品质为代价;另一方面,对不合理的环境消费(例如夏季过低和冬季过高的环境温度、过大的新风量、边使用空调边开窗等)行为,即不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答案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筑节能现状及建筑节能新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的产出与消耗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筑能耗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人们对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呈急剧上升趋势,因此建筑节能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建筑节能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建筑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且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建筑节能及其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也成为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满足建筑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对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新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筑节能概述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能耗,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省能源的目标。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的节能。 建筑节能涉及的内容广泛、工作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建筑技术看,建筑节能包括了众多技术,如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照明节能技术、新型供冷供热技术等。从建设程序看,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都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从建筑材料看,建筑节能包含了节能型门窗、节能玻璃、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 2建筑节能现状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1996年中国建筑年消耗3.03亿t 标准煤,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4%,到2001年已达到3.76亿t,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7.6%,年增长比率为5%,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目前全国房屋数量有400亿m2左右,建筑节能面积2.3亿m2,在每年近20亿m2的房屋竣工面积中,只有3%是节能建筑,即97%是高能耗建筑,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 2.1建筑节能政策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较晚,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建筑节能事业已取得多方面的发展。如加强了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制定了一批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从法律层面上,我国已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这些法律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依据,但法律条文难以对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建设做出详尽的规定,没有以法的形式明确确定建筑节能中各方主体的法律地位,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在建筑节能中的行为,制定节能建筑建设税收优惠政策,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习题部分参考解答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并不严格遵守? 答:太阳光在垂直面上的直射强度为θβcos cos ,??=N z c I I ,对于地理位置的地区βcos ?N I 是不能人为改变的。所以要使I c,z 取最佳值,只有使θ尽可能小。在冬季,太阳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坐北朝南的布局就保证了在冬季能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辐射。北方气候寒冷、冬夏太阳高度角差别大,坐北朝南的布局可以使建筑物冬季获得尽可能多的太阳辐射,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小。但在南方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南,冬夏太阳高度角差不多,所以建筑物是否坐北朝南影响不太大。 2.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4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 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 ,另外,T 0=25+273.15=298.15 K ∴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 4.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5. 为保证日照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要求的最小住宅楼间距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相同。因为不同纬度的地区,太阳高度角是不同的。相同时刻南方的太阳高度角大,住宅楼产生的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面积小,所以南方的最小住宅楼间距也小。 6. 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答:对于低密度住宅区,反射率高有利于改善小区微气候;而对于高密度住宅区,由于地对天空的

建筑节能与环保

建筑节能与环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的兴起而开始的。随着人类对全球生态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深入,建筑对环境问题的响应也从能源方面扩展到了全面的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以及居住者生活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意识形态的不断提高,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或科技住宅已经逐步成为地产市场高端项目的代名词,而居住环境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又为生态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于是,建筑节能与环保就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本届世博会是一场节能环保的低碳盛会。场馆种类多,有国家馆、联合馆、企业馆和首创的最佳城市实践区等,也是场馆数量最多的一次,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多数场馆都在使用最新生态节能技术,而这些建筑更符合城市化发展,让人们生活的美好。同时,各馆还大量使用最新生态、绿色、低碳和建筑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组织方承办的中国馆、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和主题馆我们安装了总量达4.5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可以供日常使用。在园区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绿地,园区三分之一是绿地。在七八月炎炎烈日下排长队等待进场馆参观恐怕不会让人心情舒畅,不过这次,您不用太过担心,一项喷雾技术能给您带来清凉。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场馆外等候时就感受到了丝丝凉意。汽化的喷雾在人们头顶喷洒,很像春日细密的小雨,只不过都是气体,

没有液态水,衣服也不会湿。节能领域研究专家也很肯定,世博会后公众的节能环保理念会得到提升,节能产品和技术在各领域的使用率也会提高。159年来,每届综合性的世界博览会总能给人们带来新奇的发明和创造。在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人们会探索更智慧地解决全球变暖、保护环境等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放眼世博园,最大的亮点就是太阳能、风能的大规模应用。太阳能项目主要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电系统。所谓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建筑材料,让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成为发电机。通过并网,建筑物发的电能输入城市电网,让绿电进入千家万户。此外,在世博园区内还将设置一些光伏小品,比如太阳能公交车站、太阳能街头雕塑、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凉亭等。在风力发电方面,世博会的风力发电量也是北京奥运会风力发电量的2倍。节能方面,在上海世博会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一轴四馆的景观照明完全采用LED,整个园区80%以上的夜景采用LED。 从世博会各国所展示出来的各种节能与环保技术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国家都在绞尽脑汁展现他们所能达到的各种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除了以上世博会上所展示的各种高科技的节能环保技术外,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建筑节能大致有以下几个途径:1墙体节能,2门窗节能,3屋面节能4采暖节能,5通风节能。 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所以墙体的节能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耗能。墙体的节能有以下两个途径:

建筑热环境论文

浅析建筑遮阳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建筑能耗日益增加的今天,节能设计已经提上议案,而建筑遮阳设计正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建筑所处地域的多方面因素,选用不一样的遮阳方式,使得建筑物遮阳设计既符合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要求,又满高质量的室内健康环境需求,更能起到建筑节能的多方位设计理念。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遮阳建筑室内环境 一、建筑节能的意义与定义 建筑使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即通常说的建筑能耗,在所有能耗中占很大的比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在20年里建筑总量达到了105.6亿㎡,预计2020年还将新建建筑面积300亿㎡.但是,目前中国建筑中,95%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92年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15%,00年为27.5%,2020年甚至可能达到40%,如果加上材料的能耗,建筑能耗可能更多。所以国家提出了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第一阶段1996年改造能耗减少30% 第二阶段1996~2005 能耗再减少30% 即原来的50% 第三阶段2005年以后能耗再减少30% 即原来的35% 因此,建筑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 二、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状况 目前大部分地区新建的居住建筑室内物理环境较以前有很大改善,但还是有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窗户越开越大,窗户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隔声薄弱环节,现阶段一般采用塑钢窗、中空玻璃,大大提高了窗户的热阻和气密性,但是夏季室内过热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夏季的炎炎烈日透过窗户直接射入室内是室内热环境恶化的主因。公共建筑如果不依赖空调、人工照明等耗能手段,室内热环境、光环境状况将非常恶劣,现有良好的热环境、光环境是建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 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dp=6℃-19 ℃,有效天空温度t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sky可以达到0℃以下。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高反射率地面(吸收率和发射率低)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较少,温升较低,从而对近地面空气的加热作用较小,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马赛克建筑)。但微气候涉及建筑物周围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风速、阳光等多种参数,高反射率地面铺装可能会带来光污染。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答:不是,虽然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很大一部分被玻璃窗反射回去了,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红外线或紫外线透过玻璃窗 4.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