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作业题1答案解析

行政管理专业作业(一)答案解析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注:X-XX代表知识点答案在X章节XX页)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韦伯

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3.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A.安德森

B.戴伊

C.拉斯韦尔

D.西蒙

4.下列关于政策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150

A.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

B.公共政策是法的一部分

C.政策不具有强制性

D.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统一的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B )2-120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6.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 A )2-123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一般政策

7.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预算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C )2-126

A.政治政策

B.社会政策

C.经济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8.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B )2-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9.实行委员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C )3-208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10.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C )3-190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监控系统

C.政策咨询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11.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4-230

A.安德森

B.戴伊

C.拉斯韦尔

D.西蒙

12.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 B )4-235

A.西蒙

B.伊斯顿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3.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210

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C.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

D.公共政策的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

14.“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 C )2-169

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15.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 A )9-420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16.政策分析人员根据目前的和历史的数据来判断未来社会状况的方法称( B )6-312

A.直观预测

B.外推预测

C.理论预测

D.判断预测

17.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 D )9-392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8.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154

A.公共政策无法实现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

B.公共权力机关代表公众制定政策,不存在自身利益

C.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D.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完全由民意决定

19.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 C )8-361

A.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

B.政策议程

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

D.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

20.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 A )8-365

A.比例关系

B.叠加关系

C.扩散关系

D.互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BC )1-141

A.司法审查

B.推翻先前的裁决

C.司法命令

D.立法

E.立法否决

2.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BCE )8-407

A.政策目标

B.政策方案

C.政策措施

D.政策环境

E.政策主体和客体

3.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ABCD )7-350

A.忠实原则

B.民主原则

C.法治原则

D.创新原则

E.实事求是原则

4.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 ABCD )6-299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E.政治学习

5.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ACD )10-448

A.道德品质要求 B.决策者的要求

C.价值判断要求 D.行为规范要求

E.利益集团的要求

三、名词解释

1.部门政策1-124

答案解析:为在某一特定的部门贯彻基本政策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被称作部门政策,也被称做具体政策或方面政策。

2.公共政策监控8-381

答案解析: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编,这就是政策监控。

3.政策问题5-249

答案解析: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队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或公共问题。

4.政策论证6-305

答案解析:政策论证是指政策方案的论证以有力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的政策主张,进而对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提出或有可能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有理有据的抗辩,旨在推动决策者采纳自己的政策方案而拒绝其他政策方案的做法。

5.公共政策执行7-321

答案解析: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成现实的行动过程。

四、解答题

1.简述政策分析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10-448

答案解析:

(1)道德品质要求;(2)行为规范要求;(3)价值判断要求。

2.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5-250

答案解析: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

(4)团体或组织活动;(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3.简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及内容。8-381

答案解析:

含义:政策监控是完整的政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政策制定活动、政策执行活动、政策评估活动和政策调整活动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不足,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及时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

内容:(1)政策监控的主体。(2)政策监控的对象。(3)政策监控的目的。(4)政策监控的过程。

4.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9-420

答案解析:

(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分解;(4)政策合并;(5)政策缩减。

五、论述题

1、试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9-409

答案解析:

➢公共政策调整的主要形式有:

(1)政策的增删。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等进行增补和删减。

(2)政策的修正。这是指在保持现行政策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适用范围和时间所作的修改和订正。

(3)政策的更新。这是指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

➢政策调整通常被看做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因此政策调整的一般程序是:

(1)重新界定问题。政策制走者根据评估和监控反馈回来的信息,同时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政策问题进行重新界定。

(2)提出调整方案。政策制定者根据新的认识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尤其是要明确应该调整的部分以及要采取的形式,然后对其可行性加以论证。

(3)选择调整方案。这是对若干调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出一个最佳的方案来加以执行。这种择优要符合双重优化的原则,即所选的方案不仅要优于其他备选方案,而且要优于原来的方案。

(4)执行调整决定。调整方案选定之后,经过合法化的程序就成为原有政策的一部分,重新进入实施

阶段。政策调整的效果如何,必须经过执行以后才能作出判断。

2、试述政策系统运行的主要步骤。3-P194

答案解析:

(1)利益输入。政策问题的提出实质上就是民众或相关利益群体反映和表达自身利益祈求和愿望,并将其输入政策系统的过程。政策输入分为两种:一种是内输入;另一种是外输入。

(2)利益综合。政策系统对各种利益关系的充分考量和综合平衡,即为利益综合。

(3)政策形成。政策系统各子系统在利益综合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获取和分析政策相关信息,拟制备选的政策方案;直接决策者经过对各备选方案的审议,最终做出政策抉择。(4)政策发布。在政策决定最终做出之后,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比如,信息发布会、发布文件或白皮书等,由政策系统正式公众予以政策宣示。

(5)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最终是通过政策执行来实现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并适当调整各政策行为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6)政策反馈。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2015年.12月答案解析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题目: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关于进一步 我国2003年8月1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

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 (1 (2 (3 (4 (5 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 1 2 3 4 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等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因。

讨人员的盲目 流动; 安、城管、民政 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2003年8月1日起《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后 方案所需的各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 六章之后。 一210 1.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C)是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二210 1.麦克唐奈何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慈善不足 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活动的业余性 3.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A.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4.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三名词解释520 1公共政策工具:指的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公共政策导论课程作业及答案1

公共政策导论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的政策模型是()。 A、渐进模型 B、小组意识模型 C、团体模型 D、过程模型 答案:A 第2题 20世纪(),西方政策科学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注意,一些学者和政策研究者着手进行这一领域的介绍、引进和研究工作。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答案:C 第3题我国政策科学研究及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宣传、普及工作做得不够 B、体制化或学科组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缺陷 C、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D、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未确立起来 答案:C 第4题“不可能定理”是()提出的。 A、肯尼斯·阿罗 B、伍德罗·威尔逊 C、戴维·伊斯顿 D、哈罗德·拉斯维尔 答案:A

第5题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工作中开始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党的政策这是以()体现的。 A、直接形式 B、间接形式 C、宪法 D、基本法 答案:B 第6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这是公共政策的()。 A、政治性 B、价值选择性 C、层次性 D、阶段性 答案:A 第7题诺齐克对罗尔斯式政策制定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他对罗尔斯观点的进攻主要基于对()的分析。 A、利益问题 B、制度问题 C、权力问题 D、权利问题 答案:D 第8题()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A、政策客体 B、政策主体 C、政策环境 D、政策目标 答案:C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答案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指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 2、行政机关:是指按照法律设定的、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约束的组织。 3、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并呼吁政府出面解决的过程。 4、政策合法化:是指政策方案经由特定的国家机关的审议、修改、通过、批准、签署、公布等程序而获得合法地位或成为法律的行为过程。 5、公共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6、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治经济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7、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经过政策评估,为了防止政策消极作用,保护政策积极作用,对过去的、无效的、需要法律化的政策所采取终止措施。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作用。

答:(1)公共政策有引导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与前进的功能。(2)公共政策具有国家实现职能的作用。 (3)公共政策有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调整利益分配的作用。(4)公共政策具有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2、列举我国政策议程建立的推动因素。 答:(1)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者; (2)专家学者; (3)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4)政治团体; (5)大众传媒; (6)科学技术进步; (7)突发性的事件或危机; (8)公民个人。 3、影响政策执行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答:(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政策结构的合理性; (2)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国家能力; (3)适宜的政策环境; (4)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5)政策执行中损益关系的合理化; (6)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力; (7)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 4、简述政策监控的意义。

公共政策作业题1答案解析

行政管理专业作业(一)答案解析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注:X-XX代表知识点答案在X章节XX页)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 )1-97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韦伯 D.西蒙 2.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C )1-91 A.《国策》 B.《谏逐客书》 C.《教战守策》 D.《盐铁论》 3.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1-94 A.安德森 B.戴伊 C.拉斯韦尔 D.西蒙 4.下列关于政策与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150 A.政策是法的来源和动力 B.公共政策是法的一部分 C.政策不具有强制性 D.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是完全统一的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B )2-120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6.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 A )2-123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一般政策 7.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预算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 C )2-126 A.政治政策 B.社会政策 C.经济政策 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8.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 B )2-128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9.实行委员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C )3-208 A.英国 B.法国 C.瑞士 D.美国 10.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C )3-190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监控系统 C.政策咨询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11.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 D )4-230 A.安德森 B.戴伊 C.拉斯韦尔 D.西蒙 12.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 B )4-235 A.西蒙 B.伊斯顿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3.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210 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 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学》习题答案

1 1、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主要有经济环境、、以及国际环境。2、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美国学者在1951年提出的。3、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4、公共政策基本特征有、、和程序性。5、美国学者邓恩把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分为效益、效率、充足性和、、六类。6、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7、构建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多角度分析。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除了公共性、公正性、合法性外,还有一个是【】A.利益性B. 可行性C. 程序性D. 现实性2、美国学者邓恩认为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的三类问题是【】A. 事实、价值、规范 B. 分配、调解、评估C. 事实、价值、评估 D. 描述、解释、规范3、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 会问题的认定4、政策议程建立的意义是【】 A.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B.政策方案选择的关键一步C.政策执行的关键一步D.政策制定的关键一步5、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评估【】A.政策效率B.政策效能C.政策效果D.政策效益6、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确定并公布之后,即进入了【】A.政策议程B.执行阶段 C.政府议程 D.评估阶段7、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A.伊斯顿B. 林德布洛姆 C. 拉斯韦尔 D. 阿尔蒙德8、政策规划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府B.公

民C.利益集团D.传媒9、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A.系统分析方法 B.定性方法 C.定量方法 D.类别分析法2 10、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A.脚本写作 B.头脑风暴法 C.博弃论D.个人判断法1、“阿罗不可能定理”有什么意义?答: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所提出的。(2分)它说明了我们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取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 陷的。(4分)作为该缺陷的一个结果,所有民主方式中的投票过程都潜在具有被操作的可能性。(4分)2、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答: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有:(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7)政策评估所需经费获取不易;(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回答上述7点,即可得该题的满分,回答3点,可得6分。)3、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3分)(2)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3分)答:要保证政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1参考答案 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楚,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参考案例一、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群,生活陷入困境,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产生直接影响,有利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进程,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1 造成我国农民失地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被征地农民大约有5000多万,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全国每年至少有400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还将会有7000万到8000万的失地农民。尽管有些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农民失地后得到的补偿也比较高。但有关调查显示,56%的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下降,部分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的群体,由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几乎所有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都存在征地造成农民失地、失业的问题。 造成农民失地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然而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的快速扩张期,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必定向农民征地。 1.2 耕地产权不明晰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尚不够充分和明确,土地产权主体不清,农民通过承包获得的土地权益尚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在操作中,政府拥有分配土地的绝对权利,土地归集体所有是虚的,集体最多不过是土地的经营者、管理者,征用土地缺乏刚性约束。 1.3 土地征用的补偿标准太低我国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方式简单,补偿标准太低。过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一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作业(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A )的失效。 A.正常状态 B.特殊状态C.终结状态 D.起始状态 2.(B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拉斯韦尔 B.史密斯C.西蒙 D.克朗 3.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D )。 A.互动模型 B.对策模型C.系统模型 D.浴盆模型 4.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A )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 B.三C.二 D.五 5.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C )。 A.反映 B.深入C.内化 D.响应 二、多项选择题 1.史密斯认为,( ABCD)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 D.环境因素 2.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ABCDE )。 A.抵触型 B.僵化型C.滞后型 D.折扣型E.结构型 3.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 ABCD). A.多样性 B.动态性C.交叉性 D.突发性 三、名词解释 1.行动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组织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3.因果理论

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4.管理理论 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5.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6.系统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7.演化理论 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出台、实行及调整。

东北财经大学2021年9月《公共政策分析》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

东北财经大学2021年9月《公共政策分析》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 1. 德尔菲法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匿名性 B.反复性 C.定量性 D.集体性 参考答案:ABCD 2. 人们一般认为,( )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A.管理 B.决策 C.控制 D.执行 参考答案:B 3. 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是指通过考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及价值规范,并确定公共政策价值准则的过程和方法。(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政策方案规划包括哪两个选择?( ) A.目标选择 B.方案选择 C.直接选择 D.积极选择 参考答案:AB 5. 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这是本着政策评估的哪一标准?( ) A.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B.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C.政策评估对社会的影响

D.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参考答案:A 6. “一只看不见的手”是由( )提出。 A.凯恩斯 B.亚当·斯密 C.拉斯维尔 D.泰勒 参考答案:B 7. 单项政策或政策单元的活动在总体上和逻辑上总是包含着规划、实施和评估的基本要素。( ) T.对 F.错 参考答案:T 8. 凡是网友认为重要的就应该进入政策议程。(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9. 政策理解包括( ) A.政策宣传 B.人力准备 C.组织准备 D.政策分解 参考答案:AD 10. 作为一门科学,政策科学总是以理性原则为基础,试图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各种理性模型来改进政策制定,同时也重视政策制定者的经验、直觉、预见、灵感等超理性因素,以及情感、深层心理动机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 A.正确

22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5

22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答案参考 1.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参考答案:D 2. 政策分类根据政策所指示的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的综合性程度,从纵向上把政策分为哪些类型?( ) A.总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基层政策 参考答案:ABC 3. ( )是说政策为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 A.解释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参考答案:B 4. 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5. 线性规划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使政策效益达到最大化的方法。(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6. 以质询和诘问等方式对公共政策加以监控的组织机构是( )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政党系统 参考答案:A 7. 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从其形式特征看,由( )等构成。 A.党的政策 B.人大立法 C.企业决策 D.行政决策 参考答案:ABD 8. 定量分析的基本逻辑是归纳法,即从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的事例中逐步抽象出概念和理论。( )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9. 决定公共政策系统的民主化程度的是( )。 A.经济环境 B.政治环境 C.地理环境 D.国际环境 参考答案:B 10. 市场的缺陷包括( )。 A.垄断与效率损失 B.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 C.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 D.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3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3参考答案 作业1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5分) “爆竹一声辞旧,桃符万象更新。”这是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国就已经流传的一幅春联。从那个时候起,燃放烟花爆竹就已经成为成为春节辞旧迎新的特有习俗。出于安全,环保等因素的考虑,自1992年广州首先“禁放”开始,目前,全国28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就连华人众多的美国纽约市,也在1996年发布了禁放令。发布禁令容易,可是要真正改变千百年来的根深蒂固的风俗却很难,很多地方禁放多年,可逢年过节也没能消除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于是,有的城市又选择了开禁,而有的城市恰恰相反,不仅坚持禁放,而且还加大了惩处力度。 参考答案: 政策环境在决定和制约公共政策的同时,也受到公共政策对其产生的能动反作用。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实质上来讲,该系统就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的全过程,它通过不断调整来实现与环境的功能耦合,同时通过自身的特性来影响环境的优化提升。制定公共政策,就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合理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充分利用政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抑制不利因素,以适度改造环境,达成既定目标。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政策,转变职能,界定产权,通过对经济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和再分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释放了企业生产力,重塑了经济社会环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当然,公共政策对于政策环境的反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达到改善政策环境的目的,使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就会使政策环境不断恶化,成为政策环境健康发展的羁绊,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过分地、随意地强调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的反作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依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决策;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控制冲突与混乱,促进有序、和谐发展。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一答案

“公积金建保障房”利大于弊 案例: 10月16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试点城市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 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个人讨论提纲: 首先,我们从该实施意见本身来看一下 (1)意义重大原则清晰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数额可观,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意义重大。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项举措,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增加住房公积金收益,实现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有利于带动住房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推动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意见试点原则是严格控制贷款用途,实行专款专用;规范贷款审批程序,贷款资金实行封闭管理;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维护缴存职工合法权益;试点工作以城市为单位进行,由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负总责。 (2)强调维护缴存职工合法权益 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否会影响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呢? 意见强调,试点工作必须切实维护缴存职工合法权益,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10%执行,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禁止无偿调拨使用。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试点不改变缴存职工住房公积金所有权,不影响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 根据意见,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在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时,必须征求缴存职工意见。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公布试点的建设规模、开发单位、建设成本、供应对象等内容,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此外,意见还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在同等条件下,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职工,优先购买或租赁。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考册作业1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考册作业1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考册作业1答案 电大09行管本《共公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 1992年6月1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1993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12月1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280多个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同的程度上放宽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允许居民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北京市人民政

府2021年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即要修订。据北京市法制办周继东主任介绍,修订的原因是社会各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 通过以上这个事例说明公共政策制定很重要,要讲究四个原则,既民主化原则,规范化原则、合法化原则,公开化原则。如果当初制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遵守这个原则可能就不用12年后再次修订,这样对公共立法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二.个人提纲: 公共政策具体内容是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有机系统。 (一)公共政策制定 (1)民主化原则。 (2)规范化原则。 (3)合法化原则。 (4)公开化原则。 (二)公共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学在线作业一100分

公共政策学(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7-01-13 17:02:41 一、单选题 1. (5分)政策的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行为。 ∙ A. 主动 ∙ B. 被动 ∙ C. 创新性 ∙ D. 重复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2. (5分)行政听证的立法目的主要是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保护(),促进行政行为的公正。 ∙ A. 集体利益 ∙ B. 个人利益 ∙ C. 党派利益 ∙ D. 公司利益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A. 民生 ∙ B. 政治 ∙ C. 外交 ∙ D. 伦理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4. (5分)政党只有在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才能把其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 ∙ A. 政治纲领 ∙ B. 意识形态 ∙ C. 指导方针 ∙ D. 公共政策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5. (5分)行政听证的立法目的主要是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保护(),促进行政行为的公正。 ∙ A. 国家利益 ∙ B. 个人利益

∙ C. 党派利益 ∙ D. 公司利益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6. (5分)政策执行的原则包括()。 ∙ A. 忠实与权变 ∙ B. 系统性 ∙ C. 求是与创新 ∙ D. 其他三个选项都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第2版)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7. (5分)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包括()。 ∙ A. 延续 ∙ B. 调整 ∙ C. 终结 ∙ D. 其他三个选项都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第2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一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 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 1.联系实际的例 个人的讨论提纲。 2.个人的讨论提纲。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子。联系实际的例子 2. 论后形成的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 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 1992 年 6 月 1 日,《广州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实施, 引发了全国的“禁放”潮。 1993 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自当年 12 月 1 日起,北京市城八区为禁放烟花爆竹区。在禁放区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准生产、运输、携带、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此后,全国 280 多个城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类似的法规。禁放烟花爆竹法规出台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面临的一项挑战。近些年春节期间的实际情况表明,违反禁放法规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政府在不

公共政策习题参考答案V1.0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3、科学的品格是什么?公共政策学的科学诉求试图通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论体系达到公共政策科学化的目标?公共政策学应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做研究设计?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快速、初步分析方法? 答案(1)科学的第一个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科学的第二个品格是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考的产物;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2)公共政策学的科学化就是在既定的政策目标和价值体系下,以最佳途径和环节达到最佳政策效果。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两种认识论:经验主义与先验主义;两种研究方法:实证的方法与演绎的方法。 政策分析的视野(scope)与路径(approach)。路径:政治的途径、管理的途径、法律的途径。 政策研究的资料搜集与操作性分析方法。两种资料:书面资料和文字资料;两种政策分析模式:战略性和研究性分析、紧急对策性和初步性分析 (3)政策研究设计: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确定假设;收集系统资料;资料分析;做操作性研究;写作研究报告。 7、20世纪前半期哪些历史条件对公共政策学的诞生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 答案(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的构成要素(1)系统论原理,系统的构成和重要特征,系统的类型,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和生命周期;(2)系统方法,广义和狭义的方法,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来加以考察的方法;(3)系统工程,这是系统的技术层面。 申农的信息论主要思想:主要是研究通讯过程中信息的度量、提取、存储、变换、传递、检测和识别的规律和方法。 维纳的控制论主要思想:控制论是研究不同系统之间的共同控制规律以实现优化目标的科学;是利用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信息传递,使整个系统组织成为能自动地合乎要求的运动机制的一门横断科学。 (2)决策科学的形成 决策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手段和分析工具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并认识和把握正确决策的规律的综合性和新兴学科。包括理性人假设,博弈论,决策科学,如西蒙等人的理论。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行为科学的宗旨,就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以利于达到群体和组织预期的目标。所谓行为主义,指的是一种关于观察个人、组织或动物等有机体在既定环境中或内外刺激下的表现和反应的学说。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凯恩斯主义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认识到公共政策的正面作用,二是吸引学者参政。 8、拉斯韦尔和德洛尔分别对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拉斯韦尔等人主编《政策科学》一书,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在该书中,他提出“政策科学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解决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拉斯韦尔的关于公共政策学的主要观点:认为政策科学是具有跨学科性、一般选择性和解释性的学科;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对于时间和空间十分敏感的学问;须与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德洛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德洛尔的贡献:(1)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误区;(2)系统群体研究方法的提倡;(3)“总体政策”、“超政策”、“政策系统”;(4)跨学科性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

1、什么是公共政策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着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 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

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4、政治行动的基本类型? (1)权力与控制。它认为,政治活动经常表现为一种命令形式而且通常需要武力作为依托。 (2)交易 (3)博弈。运用数学模型解释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彼此冲突与合作的行为模式。 5、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 (2)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中观政治在各个公共政策的领域产生,不仅与政府部门的分散性

公共政策答案(1)

1、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利益)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权威性)的分配。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A.选择 B.综合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D )的导向。 B.观念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B.直接引导C.间接引导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答案:√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答案:×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答案:√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答案:√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答案:√ 8、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答案:√1.(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党政二元结构)。 3.(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C.詹姆斯·E﹒安德森)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公共政策主体) 6.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D大众传媒)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BC )。 B.非官方决策者 C.官方决策者 3.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A.利益集团 B.政治党派 C.大众传媒 D.思想库和公民 4. 利益集团的特征有(AB )A.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B.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5.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AB )。A.官方决策者 B.非官方决策者 1、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答案:√ 2、司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答案:× 3、行政机关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答案:√ 4、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答案:√ 5、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身份意味着参政的权利。()答案:√ 6、利益集团是“位于公民个人和国家庞然大物之间的缓冲器”,是国家和社会的链接纽带。()答案:√ 7、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都是积极的。()答案:× 8、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答案:√ 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A 社会问题) 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西奥多·罗威) 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C 多样性) 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B 目标群体) 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 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B 目标群体) 1. 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ABC )A.分配性问题 B.调节性问题 C.再分配问题 2.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ABD )A.结构优良性问题B.结构适中问题 D.结构不良问题 3.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ABCD )A.全球性 B.突发性C.结构不良性 D.复杂动态性 4.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BCD )的要求。 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 D.政策问题 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ABC )。A.客观因素 B.主观因素 C.环境因素 1、风险性问题是指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政策价值目标相互冲突,许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预测性,需冒很大的风险。()答案:√ 2、实质性的问题是以公共问题为核心,并能快速地解决使之排除在政策议程之外的问题。()答案:× 3、象征性的问题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存在争论的问题。()答案:× 4、社会问题的“复杂动态性”强调,人们为适应自身直觉与环境变迁而选择适应性策略策略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反馈与无限循环的过程。()答案:× 5、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答案:√ 6、目标群体对于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选择有两种形式,一是接受,二是不接受。()答案:√ 1. 从系统论角度看,( 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