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导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见附表一)

1.png

——具体要求:

空间规范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规定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凸显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投资规模,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此外,浙江省还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必须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 级景区标准建设。

——政策支持:

在组织协调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为创特色小镇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的建设用地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特色小镇,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则按60%奖励。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财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二、浙江省推进特色镇建设的几点启示

目前,浙江省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下:

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特色小镇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做真正的产业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引进资本、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虽然也强调“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但实际乡镇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虽有特色产业,但市场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以低端为主,如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杭集镇日化特色产业主要生产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浙江提出,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指标、税收返还(有税收才有返还),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

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阿里巴巴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计算产业的特色小镇;嘉兴海盐核电小镇围绕秦山核电站,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电城”;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则由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等。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融资难的问题。

一个区域(打破行政管辖权)。此次浙江出台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确了特色小镇既可以设在市区内,也可以依托乡镇传统特色产业设在乡镇工业区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个特色小镇中有5个位于城市区域内,这既有利于提高投资密度,又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相比我市城镇化的传统理念,重点抓乡镇经济发展,容易忽略城市对城镇化引领带动以及城市产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如江广融合地区虽属市区范畴,但也可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一个运作方式(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浙江明确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借助企业招引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产业,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设施配套、评估奖惩等,大部分特色小镇成立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展沟通协调与服务,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对推进我市乡镇特色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2014年全市乡镇GDP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50.7%,GDP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过特色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培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镇”,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我市下一阶段推进乡镇特色发展有两条路径,对比如下:推进特色镇建设其优势是符合省“十三五”规划对乡镇发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特色镇建设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对接争取,且乡镇整体推进组织领导有力,打造成功后对乡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之处是乡镇整体推进投入大、周期长,在各乡镇现有经济结构下,形成显著特色困难,我省是否出台扶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优势是从规划策划以及建设规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来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有成法可学;不足之处是小镇建设更多依靠市场运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缺乏省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资压力较大。

当前,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整体推进特色镇建设难度较大。而各乡镇在原有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与原来发展特色、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更加符合当前乡镇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扬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5-2020年)》、《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基础上,加快推进《扬州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扬州市城乡统筹规划》及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做法,启动编制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美丽乡村”村级规划编制范围,形成市、县(市)、镇(乡)、村四级较为完整的城镇规划体系。

二是出台乡镇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市区、县市城区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如宝应县曹甸镇可围绕教玩具产业设立“教玩具小镇”,仪征市月塘镇可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捺山生态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江广融合地带可围绕信息和文化产业打造“信息小镇”、“文化小镇”等。

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组织领导机构等。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制订我市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建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级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所含子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将建设用地不紧张的一般乡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所在县(市)的特色小镇所在地。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划定边界范围,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所在市和县(市)国土部门可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市区每年1亿、县(市)每年5000万的盘子,分别设立市区和县(市)特色小镇培育专项引导资金,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助,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对特色产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推动商业银行、市金融集团、小贷公司为小城镇提供中长期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乡镇申报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及相关试点,重点支持高邮市、氾水镇、月塘镇、邵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试点总结提炼及深化拓展工作,将培育特色小镇工作与国家、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创新现行,在全市乡镇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在这条产业链体系之上,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小镇能够作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也能通过大型集团企业长期投资、吸引聚集特色产业、改造历史经典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利,改造、改进当前我国小城镇的面貌。 据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中部分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那么到时候总投资将远超万亿。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 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至少4.8 万亿元。 六大盈利模式 一、工程收益-建造收益是开发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指土地整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收益。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道路、供电厂、供排水厂、供热网络、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华夏幸福受政府委托对小镇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变毛地为熟地后,通过政府回购,获得盈利。 二、土地升值-区域开发是小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这里主要指一级开发,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方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根据金融人才国际化、精英型的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通过联合政府性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开展海内外招商及合作业务,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一批涵盖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固定收益等方面的金融精英汇聚小镇。自2015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之后,已经有1000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小镇注册,资金管理规模达5800亿元(约合840亿美元)。由于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得到30%的税费补贴,更增加了其吸引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在已然成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聚集地。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税收就超过了3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其与杭州云栖小镇一样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和经营环境,通过特色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对冲基金为主导产业,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为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企业聚集、产业优惠政策和优质环境塑造,使小镇经济迅猛发展,税收猛增,并带动小镇及周边土地的溢价。 三、房产收益-房地产是产城,一体化中必需的蛋糕 这里主要指二级开发,即企业通过地产销售和自持物业经营获利。包括工业地产租售、居住地产租售、商业地产租售、休闲地产租售。 虽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以地产运作的理念去打造小镇是为人排斥的,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快速实现投资回报的模式,且通过特色小镇政策可以获得土地,这也是不少房地产等开发商进入特色小镇开发的原动力,因此这也是一种较为重要和普遍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由地产商或地产主导的投资商操盘,在开发地产的同时,配套度假型项目实现盈利,由于休闲度假市场和传统商业地产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和磨合,所以这类小镇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阿那亚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通过地产销售以及后期多元度假活动业态消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发展的浙江现象,正以蓬勃之势在全省引领了一轮产业转型、城市建设提升的新浪潮。下面是收集的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20xx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xx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xx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9个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的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 部分小镇的土地保障面临多重困局 调研发现,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有一部分在建设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经营性用地不足等问题。 个别小镇规划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虽然同为“双创”平台,9个小镇的规划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培育的成果也良莠不齐。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培育理念与产业基础结合紧密,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成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 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较小的城镇。从目前特色小镇发展现状来看,国家鼓励支持建设的“特色小镇”有两种类型: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文)所指的特色小镇。这类特色小镇一般为县城关镇以外的建制镇,主要特点是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二是浙江省模式的特色小镇。根据浙江的经济结构、地域产业关系,浙江版的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定义: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综观全国各地的实践和国家三部委的文件精神,我们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可以包括不同模式的探索。它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体系。它不是单一的旅游景区或产业园区,也不完全是建制镇,而是旅游景区、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功能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二)浙江特色小镇的特征和建设经验

调研报告:从特色小镇的起源看城市发展

从特色小镇的起源看城市发展 一、何为特色小镇,路往何方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特色小镇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特色小镇的灵感起源于国外的特色小镇,中国特色小镇借鉴了这一概念。如瑞士的达沃斯温泉、会展、运动小镇、美国的布兰森音乐小镇、法国的格拉斯香水小镇等,这些小镇都极具产业特色,业态新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拜访的游客,带动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上对小镇的认识,进而为我国小镇的改造提供了思路。 特色小镇的概念特征可总结为: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按照住建

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 特色小镇和传统的工业区或者旅游景区相比定位和功能有较大差异。和传统工业园区相比,特色小镇是一个集产业和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区,其产业规模可能并不大,但是通常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知名度。和一般的旅游景区相比,特色小镇通常是挖掘或培育的人文、历史、现代旅游服务。 对于特色小镇来说,人才是核心、产业是命脉,旅游则是产业的延伸关键。特色小镇最终是为人服务,一方面凝聚并服务好本地居民,另一方面吸引特定产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特色小镇要与当地优势产业相匹配,在产业链条中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相当一部分特色小镇着重发展的产业,而对于非旅游主导的特色小镇,旅游便是一种城市功能,表现形式包括会议、会展、文化体验、科技体验、产业博物馆、民风民俗等。 二、风起于浙江,兴盛于全国

浙江省特色小镇总介绍

数亮科技特色小镇业务介绍 一、项目背景 在2015年的浙江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描绘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在2015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之后,特色小镇便吸引了各方关注,全省各地对打造特色小镇已蓄势待发。作为浙江省“2015年重点工作”之一,省长李强曾四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 二、基本模式 1、基本流程 申报创建(或培育类上升)——三年建设期——每年进行考核与排名——申请验收命名——完成验收命名——创建成功 2、考核等级 优秀(80分及以上,约20%) 良好(70-79分) 合格(60-69分) 警告(60分以下) 降格(警告的末尾若干名。创建类降格进入培育类,培育类降格直接淘汰) 3、考核与验收分数 考核:以2017年为例,总计五大模块,23个指标,满分100分 验收:2017年7月发布,共性指标+特色指标两部分,400+600=1000分 4、小镇分类 ①按照产业可分为八大类别:(代表小镇) 数字经济类(1双创类,2电商类):原信息经济类,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上虞e游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 高端装备制造类:新昌智能装备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余杭梦栖小镇、椒江智能马桶小镇 金融类: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鄞州四明金融小镇 环保类:诸暨环保小镇、衢州循环经济小镇 时尚类:诸暨袜艺小镇、余杭艺尚小镇

健康类(1健康类、2服务类):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椒江药都小镇 旅游类:朱家尖禅意小镇、青田千峡小镇 历史经典类:龙泉青瓷小镇、青田石雕小镇 ②按照建设模式:新建小镇、成熟区域规划小镇 三、创建批次、培育批次 创建: 浙江省第一批创建类特色小镇名单(37个)2015年5月 浙江省第二批创建类特色小镇名单(42个)2016年1月 浙江省第三批创建类特色小镇名单(35个)2017年8月 浙江省第四批创建类特色小镇名单(21个)2018年9月 培育: 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培育名单(51个)2016年1月 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培育名单(18个)2017年8月 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培育名单(10个)2018年9月 四、重要的考核与验收指标 1、固定投资(一票否决指标-合格/警告,验收门槛指标) 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50亿元,每年15亿元,第三年完成剩余部分 数字经济、金融、旅游、历史经典——30亿元,每年10亿元 加快发展地区:*60% 2、特色产业投资占比(考核一票否决指标,验收门槛指标) 特色产业占比高于70%(注意是总投资,而不是50亿或30亿) 3、亩均产出(亩产论英雄) 主营业务收入(2、3产)/已建成投产的建筑面积 4、3A/5A景区或资源评估(验收门槛指标) 非旅游类小镇3A 旅游类5A

调研报告: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一、特色小镇发展机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实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内生型”特色小镇数量不足 目前,特色小镇的打造以“外推型”小镇为主,不少地方在规划建设当中存在“盲目建设”“过度模仿”等问题,未能依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建设适合本地情况的特色小镇。在建设小镇的过程当中,市场还不能起到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导致一个地区的产业不能依据市场需求变化得到自发性地生长、培育、升级。在建设小镇过程中,本地居民还未能充分参与进来,这使得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纠正。 (二)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深度不够

许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附加值较低,不能有效地进行产业延伸、产业融合以及产业功能拓展,导致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水平的低下导致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入驻。总之,因为产业结构的单一,导致以小镇为实体的空间单位功能缺失,特色小镇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无法实现,小镇建设的核心仍停留在“物”而不是“人”的阶段。“产、城、文、智、旅”五位一体发展并不能真正实现。 (三)先进技术支撑不足,不少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缺乏高新技术支撑 无论是“城中镇”“园中镇”,还是“镇中镇”,数字化往往意味着必须有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目前,很多乡镇的技术创新多以大企业为主,缺乏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产、学、研、用”不能有效结合,这使得许多乡镇的产业发展仍处在较低水平,无法实现产业的升级。一整套良好的科技创新体制与现代互联网信息体系目前仍在探索阶段。 (四)融资渠道缺乏,要素保障机制不健全目前,特色小镇在融资机制方面,虽然已经出现基金模式、信托模式、债券模式、PPP 模式等多种融资模式,但投融资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育消费将迎来爆发。 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特色小镇激发我国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自行车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docx

特色小镇建设调查报告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组建了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镇长和城建办人员任工作员,全程负责和指导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小城镇建设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作为全省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2015年,建设成容纳400户入住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4万平方米城镇化试点小区,节约建设用地38万平方米;完成了小区配套建设工作,投资15万元建设城镇化小区灯光篮球场,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15万元安装路灯60盏;投入资金270万元建设了上下水系统;投资935万元完成城镇化小区集中供热项目;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垃圾处理场。镇区内硬化路面14公里,绿化、美化铺满盖严,投资服务设施完善,有公共服务大厅、客运站、邮政、银行等服务设施。 二、小城镇建设培育情况 我们秉承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宜业人文环境的理念,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镇村布局。 (一)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 、产业特色 一是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创意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农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玉米、水稻、大豆、杂粮、特色农产品、渔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农林渔类产品生态绿色品牌。依托黑龙江湖润湾田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集实验控制中心、智能温室、阳光节能温室、阳光大棚、菌类栽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形成“农+游+娱+养+食+购”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产业链。 二是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发挥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境内蜂蜜山、兴凯湖、21公里黄金湖岸线、莲花泡等自然旅游景观,同时与周围多处人工、文化、历史、自然旅游景观相连的区位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民宿游”、“农家游”;通过对镇域内蜂蜜山景区、

浙江省10个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总结

浙江省10个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总结 江南药镇 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 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 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 的中药材资源宝库”。 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 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 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 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 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 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 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 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 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 分为三大功能区: 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 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 表的产业区。 磐安县“江南药镇”被列为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由县委书记牵头专门成立了小镇建设 指挥部。截至2015年底,已开发建设面积112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 和商业综合体项目)10.05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家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 江南药镇初见成效,中药材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五亿元,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等项目也已经在规划建设中,逐步将药镇的功能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延伸至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养生研发等多个领域。 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以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全县加快跨越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建设特色小镇理论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带来的效应逐渐增强,强劲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国性特色小镇建设风暴。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在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特色小镇。例如,有“云技术”、“PE”、智慧科技等高端产业类的科技金融类小镇;有温泉、禅休、养生等传统产业类的文化旅游类小镇,也有其他如“黄瓜”、“窩瓜”、“木雕”等地方特产类的文化经济小镇……可谓如雨后春笋,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态。如此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不得不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小镇只是刚起步就已显颓势。何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有五,一是盲目模仿;二是定位偏差;三是政绩行为;四是规划失误;五是既不知理论之意涵,更不知小镇建设之意义。特色小镇的形成是与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是一种社会现代化和后现代社会为背景的一种社会发展方式,也是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普及率”的一种结晶。在不同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式。中国人口纵多,需要走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多元并举的发展道路。但是,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中国不是所有的地区都适合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因地置宜、走分类指导、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发展的道路。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阐述特色小镇的概念、涵和外延,总结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的特点、工作创新和启示,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思路、策略选择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特色小镇;核心思路;策略选择;文化支撑 目录 1

1 1 2 2 5 5 6 6 6 7 8 9 9 10 11 11 13 13 14 14 16 16 18 21 23 24

2019年浙江特色小镇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2019年浙江特色小镇典型案例研究报告

一 湖州市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 (一)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概况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是信息服务类小镇三以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为核心,入驻地理信息企业240家左右,完成特色产业投资42亿元,年缴纳税收8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280项三小镇规划用地面积5500亩,其中建设用地2000亩;已建成区域用地面积4500亩三 (二)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创建成效 1 运行模式 (1)政府搭建平台三小镇建设初期,政府邀请了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四贝格做战略咨询二新加坡CPG集团负责编制控制性详规二南方设计公司完善小镇规划三政府负责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并采取政府垫资代建的方式,帮助企业建设产业用房,为企业搭好 凤巢 后,再由企业以综合成本价购房,为企业分担建房压力三 (2)企业积极参与三随着小镇基础设施及酒店二餐饮二娱乐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地理信息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镇,南方测绘和国遥等行业领军企业二中科院遥感所和武汉大学等科研院所陆续入驻,共同打造地理信息产业的集聚发展示范区二科技创新先行区二服务体验区二文化展示区和新镇区三2 特色产业发展 (1)集聚地理信息产业三重点引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二地理信息软件研发二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优化对企业的各项服务,吸引了地理信息相关企业240多家,共同打造地理信息 达沃斯 小镇三(2)凝聚技术创新力量三建成地理信息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吸引了中航通飞研究院浙江分院二浙大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二中科院遥感所德清研究院等入驻,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微波目标特性测量与遥感实验室三

建立从苗圃二孵化器二加速器到产业平台 四维一体 的科技创业孵化链,建成国内首家国家级地理信息众创空间 地信梦工场 ,并在北京二杭州成立异地孵化分中心,承接孵化优质项目20多个三开展与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二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二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等的合作,多次举办地理信息产品技术发布展示会,推介产品示范应用三 3 宜居宜游水平 (1)生产空间三累计投资5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用了52幢产业大楼,提升核心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三 (2)文旅空间三建设了3 5万平方米的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二3 5万平方米的展览馆二7000平方米的小镇客厅二330亩的凤栖湖,以及2000亩的树阵二花海等旅游景点,成功创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三 (3)生活空间三建设了2000套人才公寓,为入驻企业员工子女建设了幼儿园三引进诺富特酒店二亚朵酒店二机器人餐厅二电影院二酒吧二咖啡吧等商业项目,实现小镇首个商业综合体 德清海洋城投入使用三开通了小镇途经市中心二直通德清高铁站的公交车,方便企业员工日常出行三4 特色文化风貌 (1)举办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三举办了以 同绘空间蓝图二共建美好世界 为主题的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近百个国家和地区1000名左右的行业专家二企业代表参展参会三这是经联合国执行局决定二由联合国各成员国参加的国际盛会,是联合国主办的规模最大二级别最高二内容最丰富的地理信息大会,也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在我国举办的层次最高二覆盖面最广的重大国际多边活动三 (2)挖掘地理信息文化三建成全国首个地理信息专业展馆(小镇客厅),在挖掘清代德清籍著名地理学家等中外地理信息历史文化的同时,深入挖掘其高科技特性,衍生出地理信息高科技体验游三由20多家园区企业全程参与升级改造的设计建设,并提供所有展品与体验设备,吸引近3万人次参观三5 机制政策创新 (1)政府扶持三出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扶持地理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特色小镇”的提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颇有渊源。“新型城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相关的文件中。党的十八大对其内涵做了高度概括,并指明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深入详细地阐述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2013)。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小城镇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而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小城镇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在产业升级、科技发展、人才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从创建程序上看,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推进,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等程序在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经济社会功能和文化素养的特色小镇。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2016年1月29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浙江特色小镇从提出设想到落实推进,引发了社会、媒体、专家、学者等的广泛关注。正是特色小镇建设备受各界的关注,我们才觉得有必要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意义、经验、启示等做一个精要而又系统的梳理。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 “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特色小镇是以某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确切地说,特色小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它虽然独立于市区,但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单元;特色小镇也不是地域开发过程中的“区”,有别于工业园区、旅游园区等概念;特色小镇更不是简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研究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13T16:08:17.6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5期作者:赵明华1 杨建华2 冯志全3 [导读] 本文就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展开探讨。 1、2、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3沈阳高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创建特色小镇成为破解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是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突破点。本文就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经营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特色小镇;经营模式引言 小城镇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建设发展好小城镇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特色小镇建设正是关键着力点。 1特色小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城市是伴随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标尺,在城市化历史长河中,各种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特)大城市聚集,也带来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的压力,以城镇导向为代表的“逆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希腊的圣 多里尼小镇都是全貌精致独特,产业极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是特色小镇的标杆。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我国创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奇迹,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不到18%,城镇常住人口1.7亿人,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57%,城镇常住人口接近8亿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成绩有目共睹。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多数是80%-85%,日本用了大约40年走到这个阶段,韩国用了将近30年完成跨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在一定意义上讲,就近、就地城镇化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双向城镇化”的流动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促进以农业为主线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把附加值更多地藏富在乡村,由此带动乡村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实现新时代的乡村现代化。因此乡村振兴需要一个明确而又强有力的龙头拉动,把乡村的青山绿水、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特色资源等集聚在一个空间上,增强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对接城市两小时消费圈。 2梳理典型模式 2.1模式一:政府主导的内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政府通过对独有的内生型资源进行挖掘和配置,主导特色小镇的经营平台。关于小镇的定位、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引入和培育,对外宣传,甚至是招商引资过程都由政府来经营。形成这种政府主导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府较为强势,在小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导力;二是,很多小镇在发展初期需要较大规模的投入,规划定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收益薄、回报慢。 2.2模式二:政府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一种典型的模式是:政府是重要参与者,主导其建设、经营和产业培育全过程。以政府搭建平台,再引入特色产业的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政府直接参与投资,其行为对小镇建设、产业发展、投资者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发展模式称之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直接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建设特色小镇。具体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投资,撬动社会资本进入;二是政府通过产业等各种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帮助企业成长;三是政府搭建小镇产业发展和创新平台,为企业创造转型和创新的环境。 2.3模式三:政企合作的内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由于“乡财县管”,镇级政府的财政实力有限,并且在管理经营上相关专业化企业更具优势。但小镇规划、建设、发展、运营一系列流程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另一种典型模式是相关专业化企业与政府合作,成立专门的机构(平台公司)经营特色小镇。在这个专门的机构中,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政府对于小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系列便利,在对外宣传、产业发展中都依靠这个平台公司来经营。 2.4模式四:企业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 特色小镇建设资金需求很大,普遍存在短缺或没有落实的问题。农民进入城镇,要住房,要配建水、电、气、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还要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来推动不太现实。政府引导,充分调动、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由专业化企业搭建平台,待平台成形后再引入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渐形成,称之为企业主导的外生型特色小镇经营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华夏幸福公司的产城融合模式。在该模式下,特色小镇与企业联合设立特色小镇的项目公司SPV,企业向项目公司注入注册资本金与项目开发资金。通过特许协议,项目公司作为投资及开发主体,主导特色小镇的设计、投资、建设、经营、维护一体化市场运作,着力打造小镇品牌;小镇政府履行政府职能,负责决策重大事项、制定规范标准、提供政策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的监管等,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特色小镇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特色小镇建设考察调研报告 2016月#日-#日,我与**市政府办公室一行#人,先后赴张家港、常熟、昆山、吴江、海门、如皋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各市(区)深化改革、迸发活力,深挖资源、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启发。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地基本情况 这次考察学习活动,重点考察的是港口建设、开发开放、城市建设管理、旅游开发等,时间紧、内容多,安排的非常紧凑。四天的时间,我们实地参观了张家港市永联村、沙洲新城展示馆、暨阳湖生态园,常熟市东方红木工业旅游示范点、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隆力奇养生小镇、沙家浜旅游度假区,昆山市改革开放成果展览馆、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展示馆,吴江区东XX旅游度假区展示中心,海门市通海码头、招商局重工、中远重工,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园、水绘园、东大街等,并就城市管理与如皋市城管局进行了充分交流。 近年来,这些市(区)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大城市建设、园区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旅游开发的力度,经济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发展的质

量越来越好,发展的环境越来越优,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强盛。 二、各地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经济崛起的核心动力。参观的这些市(区),努力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营造了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敢于争先、大胆创新的浓厚氛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张家港人培育、塑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成为激励江苏乃至全国人民创新发展的动力。昆山市始终把富民强市、“两个率先”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精神,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他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工业化的理念和思维已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深入人心,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规的举措,准确把握住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大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思路清晰、精力集中是经济崛起的关键所在。昆山、张家港、吴江、海门等地抓住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提出的目标十分明确具体,工作思路非常清晰,制定的政策措施既富有胆略和气魄,又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张家港市确立了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协

浙江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特色小镇

浙 江 特 色 小 镇 建设分析

据统计,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总投资将远超5万亿。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达数万亿元。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众多企业扎堆进入特色小镇开发,但许多人却对特色小镇如何盈利不甚清晰。因此,弄清特色小镇开发的盈利模式至关重要。特色小镇开发涉及多方,本文从政府、开发企业两个角度解析特色小镇开发的“2+5”盈利模式。 政府 政府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最主要推动者,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升级和就业人口的聚集,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收益。 1、税收收入 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的核心,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而发展聚集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给政府带来巨大的税收收益 和就业人口,从而带动地方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百姓的致富增收,实现精准扶贫。

2、土地溢价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根据金融人才国际化、精英型的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通过联合政府性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开展海内外招商及合作业务,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一批涵盖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固定收益等方面的金融精英汇聚小镇。 自2015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之后,已经有1000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小镇注册,资金管理规模达5800亿元(约合840亿美元)。由于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得到30%的税费补贴,更增加了其吸引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在已然成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聚集地。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小城镇在空间上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是农村人口本地城镇化的重要场所,应该提供大量的非农就业岗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城镇尤其是中西部的小城镇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劳动报酬偏低。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泰山乡是吉安市“三山一江”战略建设的核心乡镇,是赣西新兴的旅游胜地,是以生态旅游作为经济支柱产业的“旅居”(旅游接待+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境内景点众多:有十万亩高山草甸,江南罕见、风光旖旎的武功山;有奇山云海、险山俊秀的羊狮慕;有绵延二十多公里,风光秀丽的武功湖;有设施一流、功能完善、含硒丰富,全省出水水温最高的嵘源温泉;有急流险滩、惊险刺激,号称“江南第一漂”的武功峡大漂流。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就是围绕这些优质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共生演进。 一、特色小镇定位 ——温泉养生休闲小镇。充分利用泰山优越的自然环

境、旅游资源,以及南上北下、连东通西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中高端养生休闲区、城市生态休闲区等休闲旅游板块,大力开发休闲度假、健康娱乐、文化创意、乡村体验等旅游项目,努力建设“休闲型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叫响“中国慢生活基地”、中国福山品牌。在已有基础上,再做好文家游客接待中心、文家村铜溪自然村旧村改造、羊狮慕索道下站南福门及停车场工程、泰山至文家公路拓宽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品味和档次。 ——优质健康养老小镇。借助良好的生态和怡人的气候,鼓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具有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等功能的养老庄园、养老院等,积极探索“候鸟式养老”和“虚拟养老”等模式,着力推进颐养公寓、颐养商品等要素市场建设,依托温泉资源,开发一批康复理疗、温泉养生等产品项目。 ——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小镇。依托优良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传统农业优势,以绿色、有机、生态为统领,整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井冈蜜柚、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大农业示范基地、精致设施农业建设与旅游结合,形成农业效益与旅游效益叠加的综合效益。 二、特色亮点 一是产业有基础。引进了江西安福上水生态农业科技

基于居民体验视角的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基于居民体验视角的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特色小镇如何在发展热潮中夯实群众根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特色小 镇的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小镇多元主体的共建共享和产业建设的协调可视是本文 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居民体验视角;特色小镇;建设模式 一、基于居民体验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1、居民体验的概念及引申 居民体验通常是指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是一种心理感受。居民的生 活环境由自然环境、环境设施与人文生态构成,自然环境是指人生存的自然生态 空间,包括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及与动植物相联系的生态系统在内的公共生存环境;环境设施是指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公共服务及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医疗 服务与设施、教育服务与设施和休闲服务与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人文生态 是指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公共秩序、文化观念、道德规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制度、体制、机制及组织等构成的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主要由物质实体、精神 实体和管理及体制三方面构成。目前国内外没有明确给出居民体验的概念,对特 色小镇居民体验的系统研究也较为缺乏,但从居民生活环境出发对居民体验的某 一方面如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进行分析的研究较为广泛,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 健康、旅游和公共服务方面。实际上,居民体验的内涵包括又不局限于居民幸福 感等内容,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居民体验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为研究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色小镇的最初形成往往是由于产业集聚而促使人们聚集在特定小范围区域 内共同生产生活,仅以经济发展、物质满足为目标的特色小镇建设不符合时代发 展的新要求,也无法为小镇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特色小镇的持续发展更依赖于 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交关系和社会态度等 非经济因素。提高居民体验就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生活质 量的定义认为:“生活质量是反映人们生活和福利状况的一种标志,它包括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内容。”生活质量的自然方面是指人们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等;生活质量的社会方面是指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生活服务状况、社会风 尚和社会治安秩序等,社会方面又具体表现为环境设施和人文生态两方面。新时 代特色小镇居民体验是指在提高小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小镇的建设活动,满足居民对小镇特色内涵建设、精神风貌层次、生产生活生态 空间、社区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从而获得心理上在特色小镇中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等,进一步促进个人精神风貌、自我发展动力 的提升及共同体意识、态度和行动的形成。如此良性循环,实现特色小镇的共建 共享、内涵提升,为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夯实群众基础。 2、居民体验的特性 2.1目标预期性。预期性是指当个体根据以往社会经验和自身愿望自觉不自觉地对于个人未来生活、社会将来发展做出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个体成 员的信念、情绪和行为抉择,这是个体的预期。这种预期带有目标性,短期目标 表现在内部个人对于自我提升的需求和外部外界认可的获得;从长期看则体现在 对下一代发展的规划需求,包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如收入的提高、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