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儿童小说的抒情艺术

曹文轩儿童小说的抒情艺术

摘要: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创作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作品能更好的体现出情义和美感,也能将感动与悲悯的情怀融合其中,形成独特的审美艺术和审美理念,文学审美意味浓厚。使用成长和苦难的主题形式,为儿童文学的研究开创出新的研究方向。在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中,他非常重视对儿童的情感的分析,然后主要通过摇摆的叙事模式将所有的内容体现在故事情节上,然后再巧妙的设置曲线式的故事情节进行人物情感的呈现。同时,曹文轩在情感处理方面可以说是既大胆又谨慎,主要是将男女的内心情感通过悸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表现过程中,其可以在情节设置领域中通过应用摇摆和悬置两种叙述模式来深入刻画人物的情感,同时通过利用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意境,并在极具生活化的语言下有效提升文章审美度。

关键词:曹文轩;儿童小说;抒情艺术

曹文轩主要将情感因素看成是小说的创作主题,秉承的创造理念将哲学、美学和文学等多重学术修为更好的契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文学实践性,多年的儿童小说创作中不仅要琢磨自己的作家意识还要拓宽人们的文学视野,在挖掘少年儿童成长经历的阶段要注意模糊性与纠结型的特质,这样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就会对人类事物有着初期的情感判断。内心深处也会随之产生隐秘的情态[1]。曹文轩在叙事方面主要是运用大胆的文学理论构建出摇摆的悬置艺术系形式,通过两种技法的比较让故事与情节的交叉和反复性达到最佳。

一、曹文轩儿童小说微妙的情感表现

(一)少年情感时期的模糊地带性

曹文轩主要是将少年儿童看成是其人物塑造的主体,小说创作的核心落到成长上。成长也是小说的核心母体之一,母题是研究的基本理念,最早提出的人是俄国形式主义以及德国的形式分析学家,他们在人类历

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反复的对性行为和心理欲求度做高度的概括,其实这可以被看成是普遍性与历史延续请的情感体验模式。曹文轩曾经单方面的认为成长是充满神秘感的,无论从心理角度亦或是从生理角度都会发生裂变,这些奇妙的变异甚至会在成长个体感觉无所适从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把握,并能在秉承其成长痛苦感的过程中,出现恐怖感。少年儿童在成长中会诱发出他们原始的性格因子,所以在与社会进行接触的时候失意或者无助常常伴随他们左右[2]。作者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二次文学创造,他们将学生成长阶段中产生的模糊性和特殊性做敏锐捕捉,最终使用诗化的语言将其全部呈现给读者。若将成长看成是少儿文学的基本主题,审美的感受这些主题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是人类攀登情感稿费的关键,也是人类从一个高峰攀越两位一个高峰的前提。其实曹文轩儿童小说中任务的情感世界呈现有着模糊性,具体表现是任务在整个成长中是要逐步蜕变的,这将与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在情感意识较为模糊的时候,主要通过对自身身心特征的关照让人对性别差异产生隐约情感。

人成长到一定阶段以后开始有性别意识,他们对性别意识的产生主要是超越种族的异性相互吸引。曹文轩在谈及成长的小说中曾经明确的标示过,任何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都要从真正意义上接受人生的洗礼。这种成长的洗礼主要是成长个体发掘性别的差异性,他们开始从懵懂无知进入到羞涩成熟的不可回避的成长阶段[3]。在曹文轩小说中曾塑造出很多机灵、善良的男孩形象,女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是以成长和辅助的身份出现的,所以这里提及的男孩主体研究的情感意识就显得极为模糊。

成长期的少年对于异性有着极度的保护热情,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异性有着极度的保护欲望,同时他们也有着极度的羞涩和迷茫感。如在

《山羊不吃天堂草》中,明子为让紫薇高兴不惜冒着严寒在冬天涉入水中下河去摘芦花,耽误工作以后还陪着她去医院,亲手为她做拐杖。但此刻作为城市出身的男孩就表现极度的嫉妒、生气和自卑,这些情感的交织,就会占据着这个十七岁少年的内心。《青铜葵花》中青铜对葵花也有着微妙的情感变化,两一起生活和长大,但是命运之门关闭在12岁那年,两个少年分开,但是男孩却始终在心中思念,在遥望芦苇荡的时候希望能看到女孩,其实这不仅是朋友的情感,更是恋人间的想念。但是作者却没有直接表述出来,反而是用遥望表达,使用含而未漏的方式进行表达,更加委婉和具有深意。还有在《大王书》中茫对瑶和璇这两个女孩子产生的模糊情感,就能直接理解为妹妹与姐姐之间的情感感悟,但是期间也能看出他们的爱慕之意,其实这种吸引对异性来说很重要,也有着较为奇妙的吸引力,甚至在书中能看到性格十分残暴的熄在看到纯洁女孩橘营以后,也会流露出丝丝的柔情蜜意。

(二)快乐原则与理想原则的碰撞

十八世纪的英国作家泰恩曾经强调过,文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描写人内心世界的情绪变化,曹文轩的写作特点就擅长抓取人类中较为微妙的情感变化,然后借助于小说的方式将这种微妙的情感展现出来[4]。虽然这种展现具有模糊性与纠结型,但其实如何在儿童小说创作中将情感真实地呈现出来是我们一直所探寻的问题。

曹文轩小说中人物的私欲与理智之间产生的冲突,其实主要是体现在快乐原则与理想原则上的个体化冲突。如,短篇小说《阿雏》中顽劣的少年由于记恨大狗父亲曾经对自己的不管不顾,所以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为难大狗,后来在上游发大水的时候将大狗带到芦苇荡里面,饿了大狗两天再接大狗出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意外是船被

风浪吹走了,所以她和大狗都被困在了芦苇荡里面,开始他还为村里的人没有呼唤自己而报复性的猛揍大狗,但是当他看到大狗十分虚弱的晕倒以后就开始克制自己心中的怒火。开始给大狗寻找食物。在故事的最后是阿雏为例给大狗寻找食物而溺水身亡,但还是将自己的衣物留给了大狗让大狗取暖,其实阿雏在与大狗相处的过程中能用生命维护大狗是十分不易的,由此可见虽然这个孩子平时的生活中缺乏亲情,但是孩子本性善良[5]。

(三)私念与道德感官的博弈

道德感始终是人们遵循的道德标准,当人对自身或者他人进行评价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体验,虽然这种体验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期间虽然也形成了一种稳定性极佳的道德标准,但其道德观主要受到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决定的。所以在个人情感与道德理念产生冲突以后,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触碰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火花,个体在这种情感体验下会产生着纠结的心绪。

曹文轩也曾经在《三角地》的序言中提及到“文学先要具有道义感”,所以曹文轩笔下的人物在个体情感与道德情感出现冲突的时候,先是表现出对私欲和道德的强化与放大,最终在道德情感中战胜人的私欲达到净化人心灵的目的[6]。如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当中,明子在拿到一千元定金以后开始陷入了独白式的内心世界挣扎。整个文章中用一段文字来形容当时明子纠结的情感状态,他在心里有着内心的独白,即跑了也就跑了,如果不跑白不跑,犯罪也不能抓到我,但却又另外一个声音出现即不能犯错误,这是个坏主意。曹文轩巧妙的将人的两种情感体现出来,通过使用锋利的犄角进行互不相让的斗牛场景表现出道德与私欲间较难抉择的情感。

二、曹文轩儿童小说的情感表达方式

曹文轩小说中主要通过摇摆的叙事模式将所有的内容体现在故事情节上,然后再巧妙的设置曲线式的故事情节进行人物情感的呈现,将人物的情感做系统性提纯,他其实深知一点即思想上的摇摆要与性格和人心理的摇摆相匹配,这才能是让人物更加生动与形象的,也能创造出一个富有生命感的真实的人。其实在情节设置的时候曹文轩主要将人物直接设置在曲线式的情节发展中,这其实可以被看成是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这种曲线模式的发展是小说旋律感的真实再现。旋律感可以被看成小说运行中的摇摆状态,曲线运动主要是以循环的方式进行旋转和移动,使用回旋的表达方式,能够让效果达到最佳。其实我们也知道曲线不是平铺的一种表达方式,曲线应该有着起伏与回旋[7]。小说中当人物处于两难选择的时候,就要稳定人物的心理状态,这样能打破人物的状态,真实的给人物呈现出最为本性的内容,其实这也就是曹文轩小说中最为真实的写照——人性的呈现。

曹文轩在小说中使用摇摆的方式主要是体现出小说的人物以及家庭命运的情感失衡,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始终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中,时间上其倾斜也更偏重于生机勃勃,有时候倾斜的时候更趋向于潦倒破败。这种情感的再现其实是摇摆于不同人物的境遇中,通过不断地变换让人反复的从人生的顶端到人生的低谷过渡,在时光变迁中能见证一个还孩童的成长,这可以被看成是一段情感的开始和终结,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家族的兴亡与衰败。

曹文轩习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书写波澜,这其实可以被看成是曹文轩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成长中无论要历经个体的成长亦或是深入的情感发展,或是家族的营生,曹文轩的笔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铺展开来。

《草房子》中杜小康,由昔日的白马王子变成的邋遢颓废偷书的孩子,原因是受到家庭变故的打击,当我们阅读小说的时候感觉到自我的满足与安慰时,曹文轩就会用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也能通过场景的事件搅扰这份宁静与祥和。若能将小说中的宁静卷入到看似祥和的气氛中,所有的事件即在情理之中也在情理之外,其实这种接近与“残忍”的手段恰恰是将事件推向高潮的关键,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震荡着人物的情感,也可以充分的调动人物的小说情感转机,让人物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迅速的摆脱掉逆境和阻碍所能带来的负担,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化险为夷的劫后重生之感。

三、曹文轩抒情小说的抒情艺术探源

当前社会中很多人已经开始对人类的情感逐步弱化,其实文学界也意识到这一让人深感惋惜的现状[8]。其实这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本质联系,任何的发展都不能阻止冷漠色彩的存在,冷漠不再是人际进行交往的态度,现状已经成为一种逆反性的心理因素。所以在文学界要如何的对现在存在的问题进行疗伤是我们经常提及的问题,特别是儿童文学史我们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其实曹文轩也曾经说明有关儿童文学主要是通过任重道远的责任意识进行民族未来的重新塑造,他也这样认为,人只有站在民族性格的高度上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表达其善良,让人富有同情心,也能养成儿童朴实的性格因素。从这一角度考虑问题,我们能看到曹文轩提倡广大的儿童工作者当前需要关心儿童的精神世界并发出生命的最强音符,用以完善民族性格,从全新的视角看待民族性格的养成,创造出具有深度的文学作品。

社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人们的童年加入

很多成人的内容,部分孩子的心理年龄也十分成熟,其实这是当前这一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曹文轩对待这一问题就显得极为从容,他始终坚信,现在如果还是持续争论两性间吸引的问题。就显得没有任何的意义,其实真正剩下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的问题,曹文轩更强调纯美的爱情不是丑恶的,要注意其中的分寸,可能这些分寸带着优美的笔调,也可能怀揣着纯真的想法,曹文轩在文学作品中更像突出儿童文学中柔美的一面,所以就要求他在笔下创造出一段纯洁但是朦胧的情感。所以就有了他文字下的种种人物,《山羊不吃天堂草》里面的明子和紫薇,《红瓦》里面的林冰等,这些人物都是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他们可能是少年时的密友,也可能是青年时期的玩伴,亦或是成长过程中的匆匆过客。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小说要通过不同的性别和年龄,对人物有着细致的描摹和心理写作,这是能帮助当时人认清自我的关键,也能满足当事人的好奇心理。

曹文轩在情感处理方面可以说是既大胆又谨慎,主要是将男女的内心情感通过悸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也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呈现出更多的情感方式,但是这些情感的关键点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部分情感只是有着细致的内心感受,而没有表述出来。其实这不难理解,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说一个男孩十分喜爱一个女孩,每天哪个女孩都从他面前走过,他甚至都能清晰的闻到女孩身上散发出来的清香,每天他上课就是看这个女孩,甚至能清晰的看到女孩身上的每一根绒毛,初中毕业以后那个女孩去了中专,他目送女孩离开后,心情很沉闷,偶尔一天看见女孩和另外一个男孩牵手走在大街上,心里很烦,用自己的脚使劲的踢墙面,结果自己的脚趾血肉模糊。多年来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想着当年的那个女孩,即使事业成功,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女性他们都无法与他心中

的女孩相比,很多时候他都能回忆起她上学时姣好的容貌和清甜的声音,直到一天他看到了当年的女孩,正在抱孩子过马路,神态憔悴的站在街面上,与普通中年妇女无异,岁月也在她曾经光洁的脸上留下些许痕迹。其实所有的美好都来源于少年时期的初见,有些记忆是心中永远的回忆,正是因为太过美好,所以不能触碰和打碎。曹文轩在进行描写的生活对少年身体发育阶段与异性的接触写的很细致,但是却不低俗,能够清晰的将少年时期的身体经历发展呈现给广大读者,其实很多读者在少年时期都有过这种经历,所以能引发出共鸣。

结语

曹文轩作家借用自己双重的身份在文学疆土上坚守,并使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进行实践性创作,这在儿童小说的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能更好的彰显出少年儿童的模糊和纠结这两种微妙的情感特征,也能在情节设置领域使用摇摆和悬置两种叙事模式表达人物的情感体验,巧妙的使用修辞方法能让整个文章显得更加的醇美,也能通过温婉的生活化语言设置,提升文章的整体美观度。

参考文献

[1] 郑阳. 寻找飞翔的力量——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创作 [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3(12):22-23

[2] 陈恩黎. “儿童”作为一种方法——论曹文轩儿童小说的特质 [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14(8):10-11

[3] 王泉根. “曹文轩模式”与中西儿童文学的两种形态 [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3(12):22-23

[4] 罗丹. 流逝的是永恒的——试论曹文轩小说创作的美学特征 [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4(8):10-11

[5] 周占文. 梦想与成长——曹文轩少年小说《根鸟》评析 [J]. 电影文学.2013(12):22-23

[6] 高守亚.曹文轩小说理论读解[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1期

[7] 冯学民.感伤的优美——曹文轩新古典主义风格论[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8] 李巍.优雅的古典——曹文轩小说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