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定稿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定稿
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定稿

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基因类标志物的应用及进展(综述)

沈宗义

桐城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31400

摘要: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治疗难题。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方法。目前只有少数人可被早期诊断,得到根治性切除。针对胰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基因类标志物的研究有望成为新的筛选方法,从而早发现早,以提高治愈率。本文就胰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基因类标志物作一综述。

关键词:胰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基因类标志物

胰腺癌已经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文献报道[1],其发病率不仅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发病率增加2%左右,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接近。胰头癌根治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1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36%、13.47%、8.47%;胰体尾癌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7.2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7.2%、0、0。由于其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体重减轻、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等,常被病人或医生忽视而延误诊断,早期诊断极为困难。

1.血清肿瘤标志物

1.1胰腺癌胚抗原(POA)和胰腺癌相关抗原(PCAA)

胰腺癌胚抗原( pancreatic oncofetal antigen POA)POA是从胚胎期胰腺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1974年由Banwo首次报道。Gelder等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也提取出了这种糖蛋白,并提出POA可以作为胰腺癌较特异性的标志物。近年来研究发现POA在胰腺癌患者中检测阳性率达87.5%,术后指标明显降低,对于诊断胰腺癌、观察胰腺癌疗效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2]。

胰腺癌相关抗原(pancreas cancer-associated antigen PCAA)是由胰腺癌腹水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糖蛋白。胰腺癌、肺癌、乳腺癌都有一定的阳性率。胰腺高分化腺癌内PCAA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3]。

1.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CEA对胰腺癌检测的阳性率报道不一,一般在50%~70%。Furukawa等[3]报道,CEA的低敏感性在其他消化道肿瘤及良性疾病中也有增高,多见于肿瘤中晚期,故CEA对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限。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的发展,Fiedler[4]等对血清CEACAM1研究表明,以5ng/ml作为临界值,胰腺癌中69%明显增高,而正常人则2%,差异显著,优于单独测定CEA 和CA19-9,联合测定CA19-9敏感性、准确性均可提高。

1.3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

CA19-9在诊断胰腺癌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达71.69%和74.35%,是目前临床上最具有诊断价值也是应用最多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但单独检测血清CA19-9水平对诊断早期胰腺癌价值有限。Gareth[5]等报道CA19-9对I、II、III和IV期胰腺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8.3%、84.0%和85.7%。约有20%的III和IV期胰腺癌血清在正常范围,这可能与CA19-9属Lewis血型抗原有关。人群中约有7%~10%Lewis阴性者不分泌CA19-9,对于缺少此种基因的人群,CA19-9水平较低,即使进展期胰腺癌亦是如此[6-7]。

1.4糖类抗原50 (carbohydrate antigen 50 CA50)

CA50是一种缺少岩藻糖残基碳水化合物部分的独特糖蛋白,在正常人组织中只在胰腺检出CA50的存在,其他组织均未能检出CA50。单独检测血清CA50对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72%。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CA50对胰腺癌转移与非转移组诊断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因而在分期方面似乎价值有限[8]。

1.5糖类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

CA242由Lindholm于1983年通过人结、直肠癌细胞COLD205免疫小鼠而得到,主要存在于胰腺和结肠恶性肿瘤细胞中,在正常人体组织中也含少量CA242.CA242也是一种肿瘤相关性糖链抗原,其抗原决定簇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其与CA19-9、CA50等糖链抗原的表型有关而不完全相同,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国内张乐之等[9]的研究得出CA242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2.2%,认为它比CA19-9和CA50更特异,且不受肝实质损害及胆汁淤积的影响。Liao Q[10]及Ni XG[11]等应用免疫组化研究显示,CA242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比CA19-9低,而特异性较高,在胰腺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良性疾病中也很少升高,并且不受胆汁淤积的影响,因此可作为能与CA19-9联合检测的又一个有价值的胰腺癌标志物。

1.6mesothelin 和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 (PSCA)

mesothelin 为分子质量40000的糖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主要功能是细胞黏附和细胞间相互作用。Mesothelin 在正常间皮细胞上广泛表达,而在正常胰腺不表达。Min L[12]等研究表明mesothelin 在胰腺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胰管细胞癌,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达80%。杜以龙[13]等采用RT-PCR方法检测PSCA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SCA蛋白在胰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9%,其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1.7胰腺谷氨酰转移酶(pancreatic gamma-glutamy transterase PGGT)

陈玉泉[14]等研究表明血清PGGT>4U/L、PGGT/TGGT>0.1作为诊断胰头癌的指标,其阳性率为62.5%,用PGGT单抗检测血清中PGGT诊断恶性阻黄及胰头癌阳性率明显提高,分别为59%及100%。其临床价值在于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确定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癌变部位,阳性者绝大多数为胰头癌,其次为壶腹部癌或十二指肠乳头部癌,有望成为胰腺癌的新肿瘤标志物。

1.8粘蛋白1(mucoprotein 1 MUC1)

Inagaki 等[15]应用单克隆抗体PAM4为试剂定量分析患者血清中的MUC1,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测定来鉴别胰腺癌和胰腺炎,结果发现在诊断胰腺癌方面有77%和9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和胰腺炎鉴别有95.4%的特异性,和CA19-9相比有显著差异,该方法有诊断胰腺癌价值。

1.9胰腺癌相关抗原SC6

单克隆抗体SC6在胰腺癌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73.0%、90.9%,良性胰腺疾病中不升高,对胰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能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16]。

2.基因类标志物

迄今,胰腺癌补认为是在基因水平上表现多种多样的一种肿瘤,其发展过程有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等参与,呈多基因累积性的改变。胰腺癌的基因研究K-ras基因、p53抑癌基因及DPC4基因等,还涉及其他几十种胰腺癌相关基因及它们表达的蛋白质、生长因子、黏附分子等,如端粒酶、HER-2/neu

基因、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肿瘤抑制基因DCC以及Mucin基因等。

2.1 K-ras (Kirsten rat sarcoma)

K-ras基因胰腺癌发病机制表明,该基因突变是胰腺癌演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突变率达90%以上,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12密码子。K-ras突变导致p21蛋白激活,从而促使细胞增殖。PCR扩增技术对其检测可应用于胰腺癌诊断。检测途径包括胰液、十二指肠液、ERCP刷取物、细针抽吸物、粪便、尿液及血液等。胡海燕等[17]研究表明,早期胰腺癌中粪便K-ras基因突变率为81.8%,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粪便K-ras率为91.2%,胰腺良性疾病粪便K-ras突变率为50.0%。Nonogaki等[18]对通过内镜搜集到的纯胰液标本,分别取上清液与沉淀液进行K-ras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9%和79%,联合检测两者阳性率为100%。通过改进检测方法,K-ras基因突变检测,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较有价值的基因诊断方法。

2.2 p53基因

P53基因定位于17p13,为抑癌基因,在人类细胞生长过程中对细胞DNA 状态起监控作用,具有p53突变的受损或错配DNA异常细胞往往能顺利通过细胞周期而累积增多,成为生长失控的癌细胞前身。P53抑癌基因在胰腺癌中的异常表现主要有:点突变、基因缺失和重组。P53基因在胰腺癌中的突变率为40%~76%。近年来报道[19-20]突变型p53可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而VEGF正是刺激肿瘤血管生长的最主要因子,突变型p53可能间接参与了胰腺癌的生成调节。

2.3 p16基因

p16基因,又称多种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1 MTS1)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 dependent kinase 4 inhibitor, CDK4I),是Serrano等在利用酵母双杂交蛋白相关性筛选法研究与CDK4作用的蛋白时发现的,p16基因通过其表达p16蛋白与CDK4结合抑制CDK4的功能。CDK4与cyclindl结合能使细胞周期进入G1期,而p16蛋白与CDK4 结合后,使PRB(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磷酸化作用减少,导致转录因子E2F释放减少,细胞从G1至S期受抑制,从而使细胞生长停滞。p16基因,Rb基因之间含着一个CDK s,cyclin及转录等介导的细胞周期负反馈调节环路。p16的缺失和突变在人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包括神经胶质瘤,白血病,黑素瘤,肺癌,间皮瘤,膀胱癌等,突变率30%~80%,其广泛的突变谱表明p16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有报道[21-22]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原发性胰腺癌p16蛋白及基因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59%和61%。研究结果提示:p16表达与胰腺肿瘤的良、恶性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说明p16表达在胰腺癌晚期和病程发展较快的病例中明显降低,与自然病程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指标。

2.4 端粒和端粒酶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端粒DNA与结合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如同染色体的一顶帽子,它既可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又避免了染色体间的融合,并且解决了末端复制的难题。随着每次细胞有丝分裂的进行,端粒长度在逐渐缩短,当缩短到一定程度,即不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细胞最终衰老死亡。端粒长度与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所能分裂的次数直接相关,端粒可能为细胞有丝分裂的“计数器”。在基因突变和肿瘤形成时,端粒可能表现缺失、融合和序列缩短等异常,造成遗传物质不稳定,使细胞无限增殖,并导致肿瘤发生。端粒酶可阻止体细胞的端粒缩短,使其避免死亡,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成为永生细胞,而细

胞永生化的获得是细胞恶变形成肿瘤的关键步骤。有报道[23]在胰腺癌胰液中,检测到端粒酶阳性,阳性率为84.0%;在慢性胰腺炎胰液中,阳性率为28.6%。提示了胰腺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端粒酶可能能作为一种诊断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以K-ras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结果作为胰腺癌诊断标准,则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66.7%,以端粒酶检测阳性来评价其胰腺癌诊断的价值,则K-ras基因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2%、50.0%;若以两个指标中任一结果为阳性作为胰腺癌诊断的参考标准,则其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66.7%;两个指标均为阳性来作为胰腺癌诊断标准,则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85.7%。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可能成为一种早期诊断胰腺癌的有效、敏感的方法,并且有可能应用于高危人群的检查和胰腺癌治疗疗效评估方面。

由于仍没有一种对胰腺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化免疫诊断方法,目前普遍采用联合检测以提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生化免疫诊断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应用时还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基于肿瘤的发生均先有基因的异常,通过检测这些改变了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基因诊断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胰腺癌基因研究已成为近年来胰腺癌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寻找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肿瘤标志物仍是胰腺癌早期诊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Shaun McKenzie, Brain Mailey, Avo Artinyan,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pancrea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J] Journal of the pancreas, 2010;11(4)341-347.

2.Zhao Xiao-Yan, Yu Shi-Yuan, DA Shi-Ping,et al. A clinical evaluation of serological diagnosis

for pancreatic cancer. [J] WJG, 1988;4(2):147-149

3.Hiroyoshi Furukawa. Diagnosis clues for early pancreatic cancer. [J] Jpn J Clin Oncol

2002;31(10)391-392

4.Georg Martin Fiedler, Alexander Benedikt Leichtle, Julia Kase, et al. Serum peptidome

profiling revealed platelet factor 4 as a potential discriminating peptide associated with pancreatic cancer. [J] Clin Cancer Res 2009;15(11):3812-3819.

5.Gareth Morris-Stiff, Mary Teli, Nicky Jardine, et al. CA19-9 antigen levels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ancreaticobiliary disease.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9;18(6):620-626.

6.Park HD, Park KU, Song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wis/Secretor genotypes and

serum carbohydrate antign 19-9 levels in a Korean population.[J] Korean J lab Med,2010;30(1):51-57.

7.Stephanie T Chang, Jacob M Zahn, Joe Horeck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biomarker panel

using a multiples proximity ligation assay improves accuracy of pancreatic cancer diagnosis.

[J] Journal of translation medicine 2009;7(105):1-12.

8.邢春根, 田斌, 刘根寿, 等. CEA、CA19-9、CA50检测对胰腺癌诊断与分期的价值. 苏

州医学院学报, 1996;16(3)425-426.

9.张乐之, 龚燕芳, 屠振兴. 胰腺癌患者血清CA242定量测定及其意义. 胰腺病学,

2002;2(1):20-21.

10.Quan Liao, Yu-Pei Zhao, Ying-Chi Yang, et al.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tumor marker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olid lesions located at the pancreatic head.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07;6(6):641-645.

11.Ni XG, Bai XF, Mao YL, et al.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rum CEA, CA19-9, and CA242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J] Eur J Surg Oncol 2005;31(2):164-169.

12.Min Li, Uddalak Bharadwaj, Rongxin Zhang, et al. Mesothelin is a malignant factor and

therapeutic vaccine target for pancreatic cancer. [J] Mol Cancer Ther 2008;7(2):286-296. 13.杜以龙, 艾开兴, 代军涛, 等. PSC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医学临床研究,

2008;25(12):2152-2155.

14.陈玉泉, 王志伟, 沈洪薰, 等. PGGT、PGGT单克隆抗体和GGT mRNA表达在胰头癌诊

断中的价值.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2;14(1):20-22.

15.Firpo MA, Gay DZ, Granger SR, et al. Improved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edenocarcinoma

using haptglobin and serum amyloid A in a panel screen. [J] World J Surg, 2009;33(4):716-22.

16.Min-Pei Liu, xiao-Zhong Guo, Jian-Hua Xu, et al. New tumor-associaed antigen SC6 in

pancreatic cancer. [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5;11(48):7671-7675.

17.胡海燕,刘颂,苑凤昌,等. 血清CA19-9与粪便K-ras、p53突变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J]

中国医药导报,2009;35(6)151-152.

18.Aiguli Ha, Hiroyuki Watanabe, Yasushi Yamaguchi, et al. Usefulness of supernatant of

pancreatic juice for genetic analysis of K-ras in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J] Pancreas, 2001;23(4):356-363.

19.Mikikio Takikita, Sean Altekruse, Charles F. Lynch,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elected

biomarkers and prognosis in a population-based pancreatic cancer tissue microarray. [J] Cancer Res, 2009;69(7):2950-2955.

20.Morton JP, Timpson P, Karim SA, et al. Mutant p53 drives metastasis and overcomes growth

arrest/ senescence in pancreatic cancer. [J] Proc Natl Acad Sci, 2010;107(1):246-51..

21.Bordy JR, Costantino CL, Cozzitorto J, et al.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harbors KRAS2, DPC4, and TP53 molecular alterations similar to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J]Mod Pathol, 2009;22(5):651-659.

22.Brune K, HongSM, Li A, et al.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of familial pancreatic

cancers. [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8;17(12):3537-3542.

23.许利华,陆华生,季颖林,等。胰液端粒酶和K-ras基因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 临

床内科杂,2007;24(12)836-837..

胰腺癌科普知识

胰腺癌科普知识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其程度可能为饱胀不适、钝痛乃至难以忍受的剧痛,腰背部疼痛则通常预示着肿瘤较晚期和预后差。 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由于肿瘤与胆总管末端位置较近,容易压迫或侵犯胆管,造成梗阻性黄疸,病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晚期可呈现陶土色大便。尽管黄疸经常先于腹痛症状之前出现(即无痛性黄疸),但决非胰头癌的早期临床表现,而是肿瘤已处于进展期的一个信号,有此症状的病人,仅50%左右有根治切除的机会。 胰腺癌的其它表现:少数病人可能摸到上腹部包块,一般为肿瘤晚期的表现,或者为胰头癌压迫胆管后胆汁瘀积造成的肿大胆囊或肝脏;另外,少数胰腺癌患者起病的最初表现为新出现的糖尿病,或者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

2020胰腺癌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完整版)

2020胰腺癌临床研究回顾与展望(完整版) 摘要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近20年来,我国胰腺外科发展迅速,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学术水平和地位不断提升。胰腺癌治疗模式已从传统“surgery first”过渡至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腹腔镜及机器人胰腺手术日益普及,但仍须开展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进行肿瘤学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切缘标准日趋规范;新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预后。从经验性治疗到个体化施治、从极限性手术到极致性手术、从解剖学切除到生物学治愈,是胰腺癌外科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胰腺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其肿瘤致死率目前列第四位,预测10年后其肿瘤致死率在美国将升至第二位,在欧盟国家升至第三位,主要原因是目前位居前列的肺癌、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均有了显著提高,而胰腺癌仍进展缓慢[1]。近20年来,外科治疗胰腺癌从技术层面进步巨大,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有了极大提高,围手术期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的开腹手术术式均可通过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微创理念与技术日益普及。然而,上述技术的进步并未带来病人预后的显著改善。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回顾30年间手术切除的1147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

预后资料,以每10年为1个时间段统计,发现30年来胰腺癌病人的预后无显著改善[2];美国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学医院回顾过去20年间216例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病人的临床资料,仍以每10年为1个时间段进行预后比较,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国内虽然缺乏来自大中心、大样本量的预后资料,但实际情况应与国外近似。胰腺癌的诊治仍极具挑战性,改善胰腺癌病人的远期预后任重道远。本文评述近20年来胰腺癌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我国胰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迅速 近20年来,我国胰腺外科发展迅速,成就斐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及权威性的学术团体,在赵玉沛院士带领下,注重学科建设与文化传承,保持与国际接轨,外科技术方面与世界同步,胰腺癌联合扩大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等术式普遍开展,在部分领域如腹腔镜及机器人胰腺外科领域具国际领先地位。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结果,针对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胰腺术后并发症等分别制定或更新了诊治指南,对于规范我国胰腺常见疾患的临床诊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年来,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胰腺疾病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章的数量逐年攀升,在国际知名学术会议上,国内学者的参与度及学术主持、报告的频次显著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通过检索Pubmed、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统计在国际英文期刊发表的源自我国胰腺相关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下: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13)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 14)铁蛋白 (SF)为消化系统肿蜜、肝癌、乳腺、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5)B2微球蛋白(B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等患者体液中升高; 16)鱗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瘟、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 全网发布:2011-06-23 21:59 发表者:曹水江(访问人次:4326)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定义 1978年NCI提出 1979年确认并开始使用 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或因肿瘤组织刺激,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 应当具备:特异性强;敏感性好 肿瘤标志物常用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 酶免疫测定技术,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DNA提取技术, DNA杂交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PCR技术 肿瘤标志物分类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 2微球蛋白本-周蛋白铁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SCC-Ag 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 糖类肿瘤标志物 CA19-9 CA50 CA242 CA72-4 CA125 CA15-3(CA-27-29) 酶类肿瘤标记物 α-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儿茶酚胺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多胺类肿瘤标志物 5-羟色胺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9)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 2微球蛋白本-周蛋白铁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SCC-Ag CYFRA21-1 甲胎蛋白(AFP) 1956年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单链糖蛋白590aa, MW70000, 胎儿6周开始合成,12-15周高峰,出生后1-2年降至成人水平, 正常妊娠中期达90-500ng/ml, 正常参考值:<10ug/L AFP临床意义 (1)原发肝癌 80% AFP>400ng/ml, 原发肝癌近20% AFP正常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绝大部分AFP<400ng/ml (3)内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与其伴肝转移者AFP可升高 (4)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高峰,一般在400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精选-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97%的健康成人血清CEA浓度在2.5ng/mI以下。

胰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5), 638-644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4766099.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b14766099.html,/10.12677/acm.2019.95096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Junpu Wang1, Hui Zhang1,2, Jun Yan1,2, Wence Zhou1,2* 1The First Clinic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2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Apr. 25th, 2019; accepted: May 13th, 2019; published: May 20th, 2019 Abstract Pancreat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its glob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mainly includes surgical resection,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and combination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Due to the concealed disease of pancreatic cancer, the disease progresses rapidly, and the degree of malignancy is high. Once the patient is found to b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of cancer, the operation is lost. Opportunities lead to a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ess than 6%. In order to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actively exploring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pancreatic canc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ervices,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has ranged from conventional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o alkaloid drug therapy, gene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s for pancreatic can-cer. Keywords Pancreatic Cancer, Treatment, Review 胰腺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君璞1,张辉1,2,严俊1,2,周文策1,2 * 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甘肃兰州 收稿日期:2019年4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20日 *通讯作者。

FUSCC胰腺癌诊治指南(2009)

胰腺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胆、胰综合治疗组 1、诊断和诊断流程 病史和体格检查 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饮食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史等。 对于表现为阻塞性黄疸、难以解释的体重减轻(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不明原因上腹痛或腰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肠道常规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者、突发无法解释的腹泻、自发性的胰腺炎发作等表现者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和CA242,CA19-9在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CA242的特异性优于CA19-9。 必须检查项目:CEA、CA19-9、CA50、CA242。 特殊检查 B超是胰腺癌的首选无创性检查。 对于B超发现有异常者或者显示不清者应进一步进行CT或MRI检查,可进一步显示胰腺肿块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有无胰管和(或)胆管扩张、病灶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伴有肝转移。对于CT/MRI诊断不能明确的可考虑行ERCP。 病理学诊断 主要包括 (1)US、CT引导的细针穿刺活检; (2)EUS; (3)腹腔镜及术中活检; (4)胰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 (5)腹腔冲洗液及腹水。 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在放化疗前必须取得病理学诊断

诊断流程图 诊断流程图 上腹痛、黄疸、体重减轻 B超+CA19-9、CA242检测 CT/MRI 异常无异常 胰腺癌初步确立随访 穿刺/术中取组织 病理诊断成立病理诊断不成立 再次取病检随访2、临床分期 采用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胰腺癌TNM分期(AJCC,2002)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2 肿瘤局限于胰腺内,最大径>2cm T3 肿瘤超出胰腺,未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 T4肿瘤累及腹腔轴或肠系膜上动脉(原发肿瘤不能切除)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令狐采学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 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概念 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或质上与正常细胞或良性疾病相比有显著差异 肿瘤标志物很重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细胞肿瘤标志物(cellular Tumor Marker) 主要是指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膜上表达的标志如生长因子、激素受体、癌基因以及抗癌基因表达产物P53等 体液肿瘤标志物(humoral Tumor Marker) 是指由肿瘤组织分泌到外周血和尿等体液物质中中的标志,其浓度高于正常生理水平,如肿瘤相关抗原(CEA、AFP和CA系列抗原)以及肿瘤诱导产生的物质(如CRP) 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来源、分布、增殖程度 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有可分为5类: ⑴原位性肿瘤相关物质:在同类的正常细胞中含量甚微,但当细胞癌变时迅速增加,如一些细胞蛋白、各种细胞的酶。特异性不强。 ⑵异位性肿瘤相关物质:是由突变的肿瘤细胞产生,不是同类正常细胞的组分,如异位性激素、脑癌血ACTH可明显升高。小细胞肺癌时血,NSE明显增加,这类物质表达的特异性较强 ⑶胎盘和胎儿性肿瘤相关物质:在胎儿过程中可升高,当胎儿成长后开始消失,而在成人组织细胞癌变时,这类物质又再次产生或表达;癌胚性物质如CEA、AFP、碱性胎儿蛋白(BFP)

和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胎盘性物质,如妊娠蛋白(SP);激素如HCG、酶和同工酶。 ⑷病毒性肿瘤相关物质:可引起人或动物肿瘤生成或细胞恶性转化病毒,分为DNA和RNA 病毒两种,如HTC-1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EB病毒(伯基特化淋巴瘤),HS病毒(宫颈癌与皮肤癌),HB病毒(肝癌)和人巨细胞病毒等 ⑸癌基因、抗癌基因及其产物: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及其产物表达异常,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CD117阳性表达,是确诊胃肠间质瘤(GIST)的依据。 综上所述,人体的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有许多物质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如酶、激素、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等,广义的肿瘤标志物还 包括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用途 ㈠肿瘤筛查应是一份方便简易的方法,但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同时存在于健康人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的循环血液中,而且浓度水平有较大的重叠,其特异性不足以用于癌症普查的过筛试验,只在肿瘤的高发区或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作为过筛试验。 ㈡临床诊断: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尚不够高,难以准确区别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标志物浓度轻度升高,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异,也可见于非恶性疾病。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某一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诊断癌症。但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特别是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取得非常成功。 联合检测 一般选择细胞类型相同的肿瘤所共同表达的标志物,有助于鉴定癌的原发部位。 以上皮细胞癌检测盘为例,乳腺癌、卵巢癌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来自上皮细胞都含有类似的遗传组分,但由于各种细胞的细胞分化不同,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有差别,即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 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临床诊疗水平近年取得明显进步: (1)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得到普及,由多学科专家根据肿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体能状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贯穿诊疗全程。(2)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结合皮下或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PDX模型)开展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1.胰腺癌的诊断: 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病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 1.1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筛选: (1)长期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

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2实验室检查: (1)糖类抗原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记,具有以下临床特征: ① 血清CA19-9 > 37 U/ml作为阳性指标,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8.2%和82.8%9。 ② 约10%胰腺癌病人呈Lewis抗原阴性,CA19-9不升高,此时需结合其他肿瘤标记物如CA125和/或癌胚抗原(CEA)等协助诊断。 ③ 发现CA19-9升高者,排除胆道梗阻或胆系感染等因素后则高度怀疑胰腺癌。 (2)血糖变化也与胰腺癌发病或进展有关: ① 老年、低体重指数、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新发糖尿病者,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② 既往长期罹患糖尿病,短期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者,亦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③ 前瞻性研究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0.56 mmol/L,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14%。 (3)其它诸多生物靶标如外周血内microRNA、ctDNA、外泌体内Glypican-1等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尚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 1.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技术诊断胰腺癌的基本原则为:①完整(显示整个胰腺);②精细(层厚1~3 mm 的薄层扫描) ;③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 ;④立体(多轴面重建,全面了解毗邻关系)。(1)增强三维动态CT薄层扫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并依此判断肿瘤与血管(必要时采用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指导术前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胰腺癌诊治指南》解读

《胰腺癌诊治指南》解读 六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徐皓 前言 随着普通外科的发展,胰腺癌的外科治疗越来越被重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在各级医院得到开展,然而疗效并不满意,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为规范手术方式,提高胰腺癌病人的疗效,便于交流和总结,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7年7月制定了《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希望为我国胰腺癌治疗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阅读《胰腺癌的指南》 NCCN共识分类 1类:基于高水平的证据,NCCN达成共识,认为该建议是合适的。 2A类:基于包括临床经验在内的低水平证据,NCCN达成共识,认为该建议是合适的。 2B类:基于包括临床经验在内的低水平证据,NCCN在该建议的适宜性意见不一致,但无较大分歧。 3类:NCCN对该建议的适宜性存在较大分歧,除非特别指出,NCCN对所有建议均达成2A共识。 一、概述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2009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2470例,死亡病例数为35240例,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四位,五年生存率小于5%。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2003年北京协和陆星华报告1991年-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人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结果提示胰腺癌的死亡率由1991年的1.83%增至2000年2.26%,呈逐年上升性趋势,其在肿瘤死因中的位次波动于第7-8位,地区分布差异明显,东北和华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这是我们比较完整的胰腺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综合治疗的核心,也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目前胰腺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15%~25%。近年来,大医疗中心接受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死亡率已<5%,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Ⅰ.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Elli等报告早期症状体重下降79%, 腹痛56%,厌食28%,黄疸25%,乏力23%。 (2)有胰腺癌家族史。 (3)突发糖尿病,年龄>60岁,无肥胖及糖尿病家族史。 (4)慢性胰腺炎患者,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5)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属癌前病变。 (6)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7)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8)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为长期吸烟、酗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Ⅱ.现有诊断方法的选择 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消化不良、恶心、体重减轻、黄疸、脂肪泻、疼痛、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2018

ICS 11.100 C 50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459—2018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和质量管理 Common used serum tumor marker tests:clinical practic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2018-12-11发布2019-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北京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健民、王传新、郝晓柯、吕时铭、胡晓波、杨振华。

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检验后,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已被医学界普遍接受,并受到全世界医学领域科学家们广泛重视和研究。目前已知的肿瘤标志物达上百种,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有指导医疗实践的文件,以适应目前临床检测的需要,为此制定“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研制和生产肿瘤标志物试剂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470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 WS/T 414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应用指南 WS/T 420 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 WS/T 46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WS/T 492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TM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复发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3.2 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 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出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类抗原,可分为两大类,即高分子粘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5-3、CA27-29,CA549等)和血型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50、CA72-4等)。 4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本文件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和糖类抗原19-9在内的9个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如东县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徐然*概念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生化物质。 它表示肿瘤的存在并反映其一定的生物特性。 *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以及预后的评价。 发展史发现:年BenceJones发现本周蛋白。 推广应用:年Abelev发现AFP与肝癌的关系。 Gold等发现CE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放免技术的诞生和应用。 发展:年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 糖类肿瘤抗原的涌现。 理想中的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好疗效监测监测复发预测预后灵敏度高具有器官特异性与肿瘤类型(大小分期)相关TM的分类、胚胎抗原类标志物(AFP、CEA)、蛋白类标志物(?MG、SF)、糖链抗原标志物(CA、CA)、酶类标志物(γGT、PAP)、激素类标志物(?hCG、ACTH)、基因类标志物(ras基因、bcl基因)*按肿瘤标记物本身的性质分类、从肝癌、结肠癌的组织中发现的而胚胎时期的肝、胃肠管组织也能合成并存在于胎儿的血清中因此称为胚胎抗原。 、蛋白类标记物:β微球蛋白铁蛋白等在肿瘤发生时会升高多发性骨髓瘤时本周蛋白阳性是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糖类标记物:是用各种肿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来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大多是糖蛋白或粘蛋白如CACACA等。 、酶类标记物:当机体某个部位发生肿瘤时,肿瘤细胞代谢异常使某些酶或同工酶合成增加或由于肿瘤组织的压迫和浸润导致某些酶的排泄受阻使肿瘤患者血清中酶活性异常升高。 酶是较早发现并用于临床诊断的一类肿瘤标志物如患肝癌时γGT升高患前列腺癌时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等。 、激素类标记物:正常情况下不产生激素的某些组织在发生恶变时能产生和释放一些肽类激素(异位内分泌激素)并导致相应的征候群因此这些异位内分泌激素升高也可作为肿瘤相关的标志物如小细胞肺癌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患甲状腺髓样癌时降钙素升高患绒毛膜上皮细胞癌时hCG明显升高。 、基因类标记物: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变异可使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导致肿瘤的发生。 因此癌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如ras基因蛋白myc基因蛋白p抑癌基因蛋白等。 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常见肿瘤标志物⑴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AFP是一种肝细胞和生殖细胞(非精原细胞)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分子量为kD的糖蛋白。 主要由胚胎肝、卵黄囊、胃肠上皮细胞产生。 成人由肝脏产生。

名医解读:胰腺癌诊治3大新进展

名医解读:胰腺癌诊治3大新进展 专家简介 彭承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消化外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肝胆胰肿瘤的诊治,以及肝脏移植。 特约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提起胰腺癌,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因罹患胰腺癌而不幸去世的香港喜剧明星“肥肥”、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不容易被发现、手术效果差、生存期短、病人痛苦不堪……”这或许是胰腺癌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似乎一旦罹患胰腺癌,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胰腺癌为什么那么可怕,疗效如此之差?近年来医学界在胰腺肿瘤的诊疗方面有哪些新进展?一旦发现胰腺肿块,该怎么办,是否都需要开刀?为解答这些疑惑,本刊记者于近日采访了瑞金医院普外科彭承宏主任。彭主任表示,

由于胰腺癌普遍发现较晚,且比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更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故其疗效一直不能令人感到满意,平均5年生存率只有5%~10%。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使胰腺癌的诊治取得了一定进展,为病人带来了福音。 新趋势:早期检出率有所提高 胰腺肿瘤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忽视。而当病人出现消化道梗阻、黄疸、腹痛等不适症状时,肿瘤已届中晚期,且往往已经发生了扩散和转移。因此,胰腺肿瘤的预后一直较差,病人的平均生存期只有13~15个月,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随着健康体检的日益普及、医学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完善,胰腺肿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出现,使许多过去被无法发现的早期胰腺肿瘤可以被检出。而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帮助下,医生还可以对胰腺肿瘤进行直接定位。 与肝癌、胃癌、肾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胰腺癌体积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与此同时,当肿瘤合并炎症时,还会导致身体抗肿瘤能力下降,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胰腺癌病人非常关键。目前,部分胰腺癌病人是在出现症状去医院就诊时被发现的,也有一些部分病人是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胰腺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研制和生产肿瘤标志物试剂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470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 WS/T 414 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应用指南 WS/T 420 临床实验室对商品定量试剂盒分析性能的验证 WS/T 46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前列腺癌临床应用 WS/T 492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精密度与正确度性能验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TM 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复发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3.2 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 利用杂交瘤技术研制出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类抗原,可分为两大类,即高分子粘蛋白类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5-3、CA27-29,CA549等)和血型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50、CA72-4等)。 4 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本文件主要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和糖类抗原19-9在内的9个肿瘤标志物。

2020年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课件)

2020年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 床意义(课件)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 下: 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

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健康四季大家谈:胰腺癌的诊治进展(虞先浚)

胰腺癌诊治进展1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 PCA],主要指胰外分泌腺腺癌,是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全身各种癌肿的1%—4%,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10%。美国近十年发病率升高了3倍,占美国恶性肿瘤第十位,癌症死亡的第4位。2002年国内评价:胰腺癌位于我国10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六位。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总一年的生存率约19%、5年生存率仅4%,经各国专家多年努力,疗效没有明显提高。其原因是胰腺癌旱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表现,当典型症状出现时,已属于晚期。因此,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如何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水平,是提高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也是消化科、胰腺外科等临床医师们面临的艰难的课题,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攻克之。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一胰腺的解剖组织学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胰腺长10—15cm,宽4—5cm,厚1.5—2.5cm,重约60——100克,位于上腹部和左季肋区深部腹膜后间隙中,紧贴脊柱,表面由网膜囊后壁的腹膜所覆盖,是腹膜后器官,它从十二指肠的降部左侧起,水平或稍向左上走向,横跨1—2腰椎前方至脾门。胰腺分为头、颈、体和尾部,但无明显分界标志。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胰腺头部膨大形扁,被十二指肠框所围,胰头后下端向左下方伸出钩状突,越至肠系膜上血管之后。胰头上方和胃窦部和十二指肠上部紧邻,前面为幽门和横结肠,右侧毗邻十二指肠降部,后面为腹腔大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肾静脉和胆总管,胰头肿瘤或炎症肿大时,可压迫下腔静脉及其属支,引起腹水和下支水肿,压迫胆总管引起黄疸,压迫十二指肠引起梗阻。见图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1、吸烟: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约为非吸烟者2倍,危险性随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和累积包数而显著升高,吸烟指标最高组的胰腺癌相对危险度约为非吸烟者的3—6倍。结合相关因素分析:男性约25%胰腺癌病例可归因于吸烟,吸烟引起胰腺癌的可能机制(1)吸烟促使致癌物质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分泌到胆管,随后反流入胰管;(2)烟草特异性N---亚硝酸盐对器官的特异性作用可随血流入胰腺;(3)吸烟增加血脂,促发胰腺癌。Stolzenberg等的实验证实,保持足够叶酸和吡哆醛可减少与吸烟相关的胰腺癌危险性。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2、饮酒:不同种族饮洒后其胰腺癌发病率均有不同的机制(1)增加了腺泡细胞对CCK 诱导的未成熟酶原的激活;(2)增强了CCK对转录因子、核因子kB及AP-1的激活作用;(3)产生了有毒性的代谢物如乙酸和脂肪酸乙烷基脂;(4)增强了胰腺对柯萨奇病毒B3的毒性作用;通过乙醛及氧化作用激活了胰腺的卫星细胞而增加了胶原和其他基质蛋白的产生。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3、糖尿病:实验研究表明,胰岛素在体外或体内能促使胰腺癌细胞生长;高浓度胰岛素能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活化,结果产生包括细胞周期进程改变的生长促进效应。美国报道,从1982年开始对无肿瘤病史的467922名男性及588321名女性进行16年随访显示糖尿病与胰腺癌密切相关。初步结论:糖尿病可能既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也是一个病因因素。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4、慢性胰腺炎:胰腺的慢性炎症逐渐破坏和损伤胰腺的正常生物屏障,长期刺激可诱发胰腺癌。Brat等1998年报道了3例分别于经胰腺手术证实为不典型增生后17个月、9年和10年发生浸润性胰腺癌病例,病理学也已经观察到从正常胰腺组织逐渐增生,最后发展为胰腺癌的组织学证据。------但仍然需要寻找更多的研究证据来揭示二者关系。fe7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