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讲义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讲义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讲义

(一) 等比数列

[说明] 有5个量,n n s a n q a ,,,,1以及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如不能直接求值,就需要列方程(组),

并求解。一般的说,等比数列求出1a 和q 就解决了问题

1、 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63=a ,公比21

=q ,求}{n a 的通项公式以及前10项和

2、 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q=2,且842=a a ,则71a a 等于

(二)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

[说明]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运算能力

1、 已知等比数列}{n a ,公比为2,前3项和为14,求}{n a 的通项公式;又设n n a b 2log =求数列}

{n b 的前20项和

2、 在等差数列}{n a 中,25,41,a a a 三个数依次成等比数列,且11425,41=++a a a ,求这三个数

3、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与第四个数的和为16,第二个与

第三个数的和为12,求这四个数。

(三) 数列的前n 项和

[说明] 这类问题在试题中偶然出现过

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n n S n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符号

[说明] 弧度制与角度制互换;半径、圆心角和弧长三者关系;角函数的定义和符号在试题中都出

现过,但次数不多。作为基础必须掌握。又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必须熟悉

1、 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4)则αααtan cos sin ++=

2、 在半径为20cm 的圆中,以扇形的弧含有54°,求这个扇形的周长(π取3.14,计算结果保留到小

数点后一位)

(五) 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公式、诱导公式与两角和、差及二倍角的三角公式

[说明] 这部分内容公式较多。但新的考试大纲颁布后,近几年只是一道选择题,

也没有过多的技巧。一般需要使用两个公式。要注意小巧的题型

1、设23

sin =α 且α为第2象限角 求α的其余各三角函数值

2、ααααππ

sin )cos(cos )sin(44-+-的值为 。

3、在ΔABC 中,C= 30°则cosAcosB – sinAsinB=

4、已知65

sin =α,且α在第二象限,则sin2α=

5、已知53cos sin =+a a ,则=a 2sin

6、ππ6567

cos sin 的值为

7、若532cos ,-=<<θπθπ

则)sin(3πθ+=

(六)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对应的角

[说明] 求三角形的内角 (0〈 θ〈π〉;两向量的夹角( 0≤θ≤π);直线的倾角(0≤θ〈π〉

都会涉及这部分内容

1、 已知23

cos -=α,且πα20<≤ 则α=

2、 已知παα<≤-=0,3tan 则α=

(七) 计算正弦、余弦(及正切)函数的周期

[说明]考试频率非常高,一般是选择题。

1、函数 x y 31

sin =的最小正周期为 。

2、函数)sin(3632

π+=x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

3、函数3tan x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

(八)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与增减性

[说明] 前已说明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常与其它函数混在一起作为选择题出现;至于增减性题型不多,解

题办法可以通过图像或试数。

1、 如果 0<θ< 4π

则(A )cos θ< sin θ(B )cos θ< tan θ

(C )tan θ

2、函数x x y 2cos sin =是

(A )是偶函数 (B )是奇函数 (C )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 (D )既不是偶函数又不是奇函数

3、如果232ππ

βα<<< 则一定有

(A )βαcos cos > (B )βαsin sin > (C )ββcos cos < (D )βαsin sin <

(九) 正弦、余弦函数的值域、最大值和最小值

[说明] 属于经常考试的内容。第3题在早期的考试中常出现,近年不多。

1、 Y= 4sinx -3cos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2、 函数x y 2sin 23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3、 求函数y = cos x-cos2x 的最小值

4、 求函数x x y 2

2sin cos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 已知函数b x y +-=cos 21的最大值为43,则b 的值为 (十) 解三角形

[说明] 年年都有的考试内容,难度也不大。

1、 在ΔABC 中,如果0,31

150,sin ==C A ,BC=4 则AB=

2、 在ΔABC 中,如果AB=3 , B=60°,BC=2 ,则 AC=

3、 在ΔABC 中,如果AB=2 ,A=45°B=60°,求AC ,BC 及三角形面积

4、 在ΔABC 中,已知c=2,b=7 ,a= 3, 则∠B=

(十一) 平面向量

[说明] 向量的和与差;数量积的定义和运算;两向量平行垂直条件。

1、如果向量 a 、b 满足 | a | = 2 , | b | =5 ,且 a 和b 的夹角为120°则a ·b = 。

2、若向量 a =( 3 ,x ), b = (-3 ,4) 且 a ⊥ b 则x 的值等于

3、已知向量)4,2(-=,向量=(-1,2)则向量 =

4 、若向量a =( x, 2) ,b = (-2 ,3)且a ∥b 则 x =

5、已知向量a =(3, 1)b = (3 ,0),则a 与b 的夹角是

(十二) 直角坐标系、两点间距离公式、中点公式

[说明] 基础知识,记住公式

1、点(-3,2)关于X 轴、Y 轴、原点以及直线x y =的对称点分别是

2、点(-1,3)关于点(1,0)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点(-1,3)关于直线x =1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1) ,B(2,5 ),C(-6,3)求中线AD 的长

(十三) 曲线与方程

[说明] 基础知识,在解题时人们常常忘记一个事实,曲线过某一点,则该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的解。

1、曲线12+=x y 与直线 y = kx 只有一个公共点, 则k 的值为

(十四) 已知直线方程的有关计算

[说明] 基础知识。

1、点P (-2 ,3)到直线y =x +1 的距离为

2、设α是直线y =- x+2 的倾斜角,则α=

3、直线 x+2y +1=0经过哪几个象限。画出这条直线

4、平行直线2x+3y-6=0 与 4x+6y-7=0之间的距离是

(十五) 两直线位置关系

[说明] 两直线位置关系有关定理要记住,也可能在考充要条件是出现

1、如果两条直线3x+y=1和 2mx+4y=-3互相垂直,则m 的值是

2、直线x+ay-2a-2=0与ax+y-a-1=0平行则a 的值是 (A )1或-1 (B )1(C )-1 (D ) 0

(十六) 求直线方程

[说明] 下面两题是最常见的题型

1、过点(2 ,1 )且与直线y = 2x +1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2、过点(1,2)且与直线3x-2y +1=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十七) 已知圆方程的有关计算

[说明]

1、圆的方程为02712822=++-+y x y x ,其圆心为 ,半径为 。

2、已知圆方程为25)4(22=+-y x ,该圆与X 轴交点的坐标是 ;与Y 轴交点的坐标是

(十八) 求圆方程

[说明]

1、 经过点A(1,-2)与 B(3,1)圆心在 y 轴上的圆方程为

2、 经过点A (1,-6)圆心在点C (4,-2)的圆方程为

3、 经过点A )0,3( ,B (0,1)且圆心在直线3x-y=1上的圆方程为

(十九)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说明]

1、 直线2x-y-7=0 与圆20)1()1(22=++-y x

(A )相离(B )相切(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2、 直线x+y-3=0与圆2)2()3(22=-+-y x 相切的切点坐标是 。

3、 过点(1,2)与圆相切的切线方程是

(A )3x-4y+5=0 (B )3x-4y+5=0 或y=1 (C )3x-4y+5=0或 x=1 (D )4x-3y+5=0 或x=1

4、圆a y x =+22与直线02=-+y x 相切,则a=

(二十) 已知椭圆方程(或已知a 、b 、c 、e 中的2个)的有关计算

[说明] 考试中常见的题目。一般就是其中一个问题。另外要掌握椭圆的定义

1、设椭圆的方程为 1121622

=+y x 该椭圆的长轴长为 ,短轴长为 ,

焦距为 ,焦点坐标为 , 离心率是 ,准线方程

为 。

2、设21,F F 是椭圆192522=+y x 的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与21,F F 构成一个三角形,则

ΔP 21F F 的周长是 。

(二十一) 求椭圆方程

[说明] 考试中常见的题目。求出a 、 b 的值以及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即可

1、 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0,4),且过点(3,0)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2、 平面上到两定点 )0,1(),0,1(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4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3、 椭圆的长轴长为10,短轴长为4,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二十二) 已知双曲线方程(或已知a 、b 、c 、e 中的2个)的有关计算

[说明] 考试中常见的题目。一般就是其中一个问题

1、双曲线110302

2

=-y x 的顶点坐标为 ,焦点坐标是 ,焦距是 离心率是 ,准线方程为 ,渐近线方程为 。

2、如果双曲线1292=-y x

的两个焦点21,F F ,A 点是该双曲线上一点且||1AF =5,那么=||2AF

(二十三) 求双曲线方程

[说明] 考试中常见的题目。求出a 、 b 的值以及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即可

1、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等于3,并且经过点(-3,8)求双曲线的标准方

2、 已知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的双曲线过点),3(25

-和(2,0)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3、 求经过点)32,3(-且渐近线为x y 34

±=的双曲线方程

(二十四) 已知抛物线方程的有关计算

[说明] 考试中常见的题目,求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开口方向。有时会涉及抛物线定义

1、 抛物线x y 42

= 的焦点坐标是 准线方程为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离心率是

2、抛物线x y 42-=上一点P 到焦点的距离是4,则它的横坐标是

(二十五) 求抛物线方程

[说明] 只要知道抛物线开口方向求出数即可,试题中常见

1、求以原点为顶点,坐标轴为对称轴并且经过点(-2,-4)的抛物线方程

(二十六) 二次曲线综合

[说明] 这种综合题,仅供参考

1、 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双曲线

112422=-y x 的右焦点,并且此圆过原点,求圆的方程 2、 求以抛物线x y 82-=的焦点为圆心并且与此抛物线的准线相切的圆方程

3、 求以椭圆14922

=+y x 的焦点为顶点,以椭圆的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

(二十七) 直线与二次曲线

[说明] 第1题属于常见题目,第2题在早期的试题中屡次出现(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相交)仅举一例供参考。又直线与圆相交有简单做法,不属于这类问题。

1、已知抛物线x y 42

=上有一点P 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则经过点P 和原点的直线的斜率是 。

2、已知直线43+=x y 与抛物线x y 82-=相交,求弦的中点和弦长

(二十八) 排列与组合

[说明] 考试往往就一道选择题,比较容易。练习一些基本题就可以了。

1、从5本不同的科技书中任意选出3本,不同的选法共有 。

2、5个人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二人总排在一起,则不同的排法有 种。

3、7个学生约定在假期每二人互发一次短信,每二人互通一次电话问①共发短信多少次②共通电话多少

(二十九) 等可能性概率计算

[说明] 常见的题型

1、5个人随机地站成一排,求甲恰好站在正中间的概率

2、袋中有3只黑球和2只白球,一次取出2只球,恰好黑球白球各1只的概率是

3、任意抛掷三枚硬币,恰有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本题也可看成3次独立重复试验,见后

面题型)

4、5个人排队,甲站在乙左边的概率是

(三十) 概率三个公式

[说明] 相互独立的事件A 与B 同时发生的概率;互斥(互不相容)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对立事件的概率 。第1题是最常见题型

1、 甲乙二人向同一目标独立地各射击一次,甲命中的概率为0.7 ,乙命中的概率为0.6 计算以下事件

的概率①二人都命中 ②二人都未命中 ③至少有一人命中④甲命中乙未命中⑤恰好有一人命中

2、 二名运动员打破全国纪录的概率都是0.1,那么在全国比赛中至少有一名运动员打破全国纪录的概率

是多少

(三十一) N 次独立试验概型

[说明] 也是可能的考试题型

1、 某人投篮,每次投中的概率为7.0,则投篮4次恰好有2次投中的概率

2、 某气象站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为80%,计算5次预报中至少有4次准确的概率(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

字)

(三十二)样本平均值与方差

[说明] 几乎每年都有一道填空题。

1、从一个班级中任选10名学生作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78,90,84,86,81,87,86,82,82,84。样本方差为

全国成人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成人高考数学模拟题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31|≤≤-=≤≤-=x x B x x M ,则M B =(B ) A. )1,2(- B. )1,1(- C. )3,1( D. )3,2(- (2)若0tan >α,则a A. 0sin >α B. 0cos >α C. 02sin >α D. 02cos >α (3)设i i z ++= 11 ,则=||z A. 2 1 B. 22 C. 23 D. 2 (4)已知双曲线)0(13 2 22>=- a y a x 的离心率为2,则=a A. 2 B. 26 C. 2 5 D. 1 (5)设函数)(),(x g x f 的定义域为R ,且)(x f 是奇函数,)(x g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 是 A. )()(x g x f 是偶函数 B. )(|)(|x g x f 是奇函数 C. |)(|)(x g x f 是奇函数 D. |)()(|x g x f 是奇函数 (6)设F E D ,,分别为ABC ?的三边AB CA BC ,,的中点,则=+ A. B. 21 C. 2 1 D. (7)在函数①|2|cos x y =,②|cos |x y = ,③)62cos(π + =x y ,④)4 2tan(π -=x y 中,最小正 周期为π的所有函数为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如图,网格纸的各小格都是正方形,粗实线画出的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是 ( )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代数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一.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x A ∈ 或 x?A 二.集合的运算: 1.交集 A ∩B={x︱x A ∈且x B ∈} 2.并集 A ∪B ={x︱x A ∈或x B ∈} 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第二章 函数 一、函数的定义: 1.理解f的含义,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配方法 2.求函数值 3.求函数定义域: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2)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0;3)对数的真数>0; 二.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2.奇偶性 (1)定义:若()()f x f x -=,则函数)(x f y =是偶函数;若()()f x f x -=-,则函数)(x f y =是奇函数.(2)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3)常见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记) 3.反函数定义及求法:(1)反解;(2)互换x,y;(3)写出定义域。(文科不考) 4.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 (文科不考) 5.函数)(x f y =和与其反函数)(1 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文科不考) 6.一次函数y=kx+b 图像是一条直线 7.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8.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 b x 2-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若[]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

xx《数学》知识点 (一)函数 1、知识范围 (1)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隐函数 (2)函数的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图像 (4)基本初等函数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5)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6)初等函数 2、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表达式、定义域及函数值,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会作出简单的分段函数的图像。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3)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像),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熟练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

(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二)极限 1、知识范围 (1)数列极限的概念 数列、数列极限的定义 (2)数列极限的性质 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通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定理 (3)函数极限的概念 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趋于无穷时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4)函数极限的性质 唯一性、四则运算法则、夹通定理 (5)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的阶 (6)两个重要极限 2、要求 (1)理解极限的概念,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了解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2)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3)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模拟题 本试卷共5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 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市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若集合{|52},{|33}A x x B x x =-<<=-<<,则A B =I (A ){|32}x x -<< (B ){|52}x x -<< (C ){|33}x x -<< (D ){|53}x x -<< (2)圆心为(1,1)且过原点的圆的方程是 (A )22(1) (1)1x y -+-= (B )22(1)(1)1x y +++= (C )22(1) (1)2x y +++= (D )22(1)(1)2x y -+-= (3)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A )2sin y x x = (B )2cos y x x = (C )|ln |y x = (D )2x y -= (4)某校老年,中年和青年教师 的人数见下表,采用分层抽 样的方法调查教师的身体状 况,在抽取的样本中,青年 教师有320人,则该样本的老年教师人数为

(A)90 (B)100 (C)180 (D)300 (5)执行如果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k值为 (A)3 (B)4 (C)5 (D)6 (6)设,a b是非零向量,“|||| g”是“//a b”的 a b a b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设命题甲:x=1 ; 命题乙:02=-x x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3、设x 、y 是实数,则22y x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x=y (B )x=-y (C )33y x = (D )|x|=|y| (一) 不等式的性质 [说明] 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在试题中也常出现。一定要明白不等式性质中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此外用作差比较法可解决一些问题;最后还可根据函数单调性判断某些不等式能否成立(见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1、若a(B )a b a 11>-(C )| a | > | b |(D )22b a > 2、设x 、y 是实数且 x > y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22y x > (B ) xc >yc (c ≠0) (C) x - y>0 (D) 1>y x (二)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说明] 一般没有直接作为试题出现,但是必须掌

握这些基础知识并提高运算能力 1、不等式组? ??->->-2154723x x 的解集为 2、解不等式 03452>+-x x (三) 解绝对值不等式 [说明] 这部分内容重要,在历年试题中几乎都出 现过。有时直接求解集,有时转为求函数定义 域等问题。 1、不等式| 3x-1 | < 1的解集为 | 3x-1 | ≥ 1 的解集为 2、 解不等式 6|1|3<+≤x 3、设集合}1|||{≤=x x A ,集合x x B |{=>0} 求B A ? (四)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说明]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主要用在求函数 定义域。基本要求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 不相等实根的情形。 1、不等式12>x 的解集是 2、不等式012112<-+x x 的解集是 3、不等式4 382>-x x 的解集是 (五) 指数与对数 [说明] 没有冗长的计算和太多的技巧。要掌握幂的运算法则和对数运算法则,此外就是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第4题在近几年试题中不曾出现。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二模拟试题和答案解析一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二模拟试题和答案解析一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二)》 模拟试题和答案解析(一) 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设函数?(x)在点x 处连续,则下列结论肯定正确的是(). A. B. C.当x→x 0时, ?(x)- ?(x )不是无穷小量 D.当x→x 0时, ?(x)- ?(X )必为无穷小量 2.函数y-=?(x)满足?(1)=2?″(1)=0,且当x<1时,?″(x)<0;当x>1时,?″(x)>0,则有().A.x=1是驻点 B.x=1是极值点 C.x=1是拐点 D.点(1,2)是拐点

3. A.x=-2 B.x=-1 C.x=1 D.x=0 4. A.可微 B.不连续 C.无切线 D.有切线,但该切线的斜率不存在5.下面等式正确的是().A. B. C. D. 6. A.2dx B.1/2dx C.dx D.0 7. A.

B. C. D. 8. A.0 B.2(e-1) C.e-1 D.1/2(e-1) 9. A. B. C. D. 10.设函数z=x2+y2,2,则点(0,0)().A.不是驻点 B.是驻点但不是极值点 C.是驻点且是极大值点 D.是驻点且是极小值点 二、填空题:1~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解答题:21~28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推理、演算步骤. 21. 22.(本题满分8分)设函数Y=cos(Inx),求y'.23. 24. 25. 26.

成人高考升本政治考点汇总精编版

1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常考点汇总 一、选择题(单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是在:党的十六大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关系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工农联盟 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关于历年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总文

2011-15成考数学真题题型分类汇总(文)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1) 已知集合A={1,2,3,4}, B={x|—1- B {}1x x > D {}12x x ≤≤ (2014)若,,a b c 设甲:2 40b ac -≥ 乙:20ax bx c ++=有实数根。 则( )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5)设集合M={2,5,8},N={6,8},则M U N= (A){8} (B){6} (C){2,5,6,8} (D){2,5,6} (2015)设甲:函数Y=kx+b 的图像过点(1,1), 乙:k+b=1,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集合和简易逻辑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求公共元素)A∩B={x|x∈A,且x∈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求全部元素)A∪B={x|x∈A,或x∈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且集合A包含于U,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的补集,记作 A C u, 读作“A补” A C u={ x|x∈U,且x?A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和结论B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记作“A→B”“A推出B,B不能推出A”。 必要条件: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记作“A←B”“B推出A,A不能推出B”。 充要条件:如果A→B,又有A←B,记作“A←B”“A推出B ,B推出A”。 解析:分析A和B的关系,是A推出B还是B推出A,然后进行判断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如果a>b,那么ba,那么ab,且b>c,那么a>c 如果a>b,存在一个c(c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如果a>b,c<0,那么acb>0,那么a2>b2 如果a>b>0,那么 b a> ;反之,如果 b a> ,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要发生改变)。 如:6x+8>9x-4,求x?把x的项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变成6x-9x>-4-8,合并同类项之后得-3x>-12,两边同除-3得x<4(记得改变符号)。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定义: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值,最后求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交集(公共部分)。 考点: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定义: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如:|x|a型不等式及其解法。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x|

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篇一: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101112. “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古希腊柏拉图:“理念世界”;中国朱熹:“理在事先”;德国黑格尔: 【篇二:成人高考政治教材知识点】 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三个特点(1)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从性质上看,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 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4)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 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系统的特征如下:①整体性。②结构性。③产生 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 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2)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由 新旧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第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新 的结构和新的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第二,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第三,在社会历 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规律,在社会生活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和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 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 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必考公式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笔记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一 、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必考)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求公共元素) A ∩B={x|x ∈A,且x ∈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求全部元素) A ∪B={x|x ∈A,或x ∈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 ,且集合A 包含于U ,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的补集,记作, 读作“A 补” ={ x|x ∈U ,且x A } 今年选择题第一题必考: 例1、设集合,集合 ,则集合( D ) (A ) (B ) (C ) (D ) 例2、集合U={1,2,3,4,5,6,7} ,,集合 ,则 (C ), =(D ) (A ) (B ) (C ) (D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二、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 和结论B 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 1. 充分条件: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记作“A →B ”“A 推出B ,B 不能推出A ”。 2. 必要条件:如果B 成立,那么A 成立,记作“A ←B ”“B 推出A ,A 不能推出B ”。 3. 充要条件:如果A →B,又有A ←B ,记作“A ←B ”“A 推出B ,B 推出A ”。 解析:分析A 和B 的关系,是A 推出B 还是B 推出A ,然后进行判断 第二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三 、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1. 如果a>b ,那么ba ,那么ab ,且b>c ,那么a>c 3. 如果a>b ,存在一个c (c 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 ,a-c>b-c 4. 如果a>b ,c>0,那么ac>bc (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5. 如果a>b ,c<0,那么acb>0,那么a 2>b 2 7. 如果a>b>0,那么 ;反之,如果 ,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四、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成考专科数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成考专科数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85分) 1.设集合M={-1,0,1},集合N={0,1,2},则集合M ?N 为( D )。 A. {0,1} B. {0,1,2} C. {-1,0,0,1,1,2} D.{-1,0,1,2} 2. 不等式12x -≥的解集为( B )。 A. {13}x x -≤≤ B. {31}x x x ≥≤-或 C. {33}x x -≤≤ D. {3,3}x x x ≥≤- 3. 设 甲:ABC ?是等腰三角形。 乙:ABC ?是等边三角形。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4.设命题 甲:k=1. 命题 乙:直线y=kx 与直线y=x+1. 则( C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5.设tan α=1,且cos α<0,则sin α=( A ) A. B. 12- C. 1 2 D.

6.下列各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D ) A. 2x y = B. 2x y -= C. cos y x x =+ D. 2 2x y = 7. 函数y =( B ) A.{2}x x ≤ B. {2}x x < C. {2}x x ≠ D. {2}x x > 8. 下列函数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B ) A. cos y x = B. 2x y = C. 22y x =- D. 13 log y x = 9.设a=(2,1),b=(-1,0),则3a -2b 为( A ) A.( 8,3) B.( -8,-3) C.( 4,6) D.( 14,-4) 10.已知曲线kx=xy+4k 过点P(2,1),则k 的值为( C ) A. 1 B. 2 C. -1 D. -2 11. 过(1,-1)与直线3x+y-6=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B ) A. 3x-y+5=0 B. 3x+y-2=0 C. x+3y+5=0 D. 3x+y-1=0 12.已知ABC ?中,AB=AC=3,1 cos 2 A =,则BC 长为( A ) A. 3 B. 4 C. 5 D. 6 13.双曲线221169 x y -=的渐近线方程为( D ) A. 169y x =± B. 916y x =± C. 034x y ±= D. 043 x y ±= 14.椭圆221169 x y +=的焦距为( A ) A. 10 B. 8 C. 9 D. 11 15. 袋子里有3个黑球和5个白球。任意从袋子中取出一个小球,那么取出黑球的概率等于( D )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 温馨提示:数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掌握后灵活运用,上课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知识点1:交集、并集、补集 1、交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公共元素 2、并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全部元素 3、补集:已知全集U ,集合A 的补集记作A C u ,取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列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知识点2:简易逻辑 概念: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甲和结论乙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甲成立,那么乙成立”。若为真命题,则甲可推出乙,记作“甲=乙”;若为假命题,则甲推不出乙,记作“甲≠乙”。 题型:判断命题甲是命题乙的什么条件,从两方面出发: ①充分条件看甲是否能推出乙 ②必要条件看乙是否能推出甲 A 、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B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技巧:可先判断甲、乙命题的范围大小,再通过“大范围≠小范围,小范围=大范围”判断甲、乙相互推出情况 第二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1: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变“<”)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知识点2: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 要发生改变)。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着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 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 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全国成人高考数学公式汇总

全国成人高考数学公式汇总 1.平方差公式 2 2 ))((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 2 2 2 2)(b ab a b a +±=± 2.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的求根公式 a ac b b x 242-±-=.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B A ? A 叫B 的充分条件 B A ? A 叫B 的必要条件 B A ? A 叫B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4.函数定义域的求法:(1)分母不能为0;(2)偶次根内大于等于0;(3)对数的真数 大于0. 5.函数的奇偶性: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y=sinx 、y=tanx 、y=n x (n 为奇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y=c(常量函数)、y=cosx 、y=n x (n 为偶数) 奇+奇=奇、偶+偶=偶、奇+偶=非奇非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6.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y=ax 2 +bx+c(a ≠0) a >0 a <0 图象 顶点 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 2b x a =- 单调性 (,]2b a -∞- 为减区间[,)2b a - +∞为增区间 (,]2b a -∞-为增区间[,)2b a - +∞为减区间 最值 当2b x a =-时,2min 44ac b y a -= 当2b x a =- 时,2 max 44ac b y a -= o x y o x y

7. (1)指数及其性质:1n n a a -=,1n n a a =,m n m n a a = 01(0)a a =≠ (2)对数:log 10a =,log 1a a = 运算性质: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log log n a a M n M =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指 数 函 数 对 数 函 数 解析式 (0,1)x y a a a =>≠ log (0,1)a y x a a =>≠ 图 象 性 质 定义域 (,)-∞+∞ (0,)+∞ 值 域 (0,)+∞ (,)-∞+∞ 定 点 (0,1) (1,0) 单调性 当a >1时,是增函数;当0?<->

成人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012成人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正确位置上。17*5’=85’) 1.集合===N M N M Y 则},3,2,1{},4,3,2,1{ A .}3,2,1{ B .}4{ C .}4,3,2,1{ D .φ 2.设甲:?ABC 是等腰三角形;乙:?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甲是乙的 A .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不等式3|12|<-x 的解集为 A .}1512|{<

9.下列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A .是偶函数x x y sin += B. 是奇函数x x y sin += C.是偶函数x x y sin ||+= D. 是奇函数x x y sin ||+= 10.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482,11,1a a a 则 A .19 B. 20 C. 21 D. 22 11.若向量a =(3,-2),b =(-1,2),则(2a +b )·(a -b )= A .28 B. 20 C .24 D. 10 12.通过点 (3,1) 且与直线x+y=1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A .x-y+2=0 B .3x-y-8=0 C .x-3y+2=0 D .x-y-2=0 13.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0,4) 且过点(3,0)的椭圆方程为 A . 125922=+y x B .11692 2=+y x C . 141 252 2=+y x D .14 92 2=+y x 14.=6 cos 6 sin π π A .4 1 B. 4 1 C. 4 2 D. 4 3 15.从4本不同的书中任意选出2本,不同的选法共有 A .12种 B.8种 C. 6种 D. 4种 16.在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普通扑克中,抽出红桃的概率是 A .5413 B. 21 C. 131 D. 41 17.过曲线3x y =上一点P(1,1)的切线方程是 A .023=--y x B. 043=-+y x C. 023=-+y x D. 023=+-y x 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横线上。4*4’=16’) 18.设一次函数)4(,4)2(,25 )1(,)(f f f b ax x f 则且==+=的值为 19.函数122-+=x x y 在 x=2处的导数值为

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