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平法讲座-陈青来

钢筋平法解释1

问: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看到框架梁的悬挑端要进行众多内容的原位标注,这里面有哪些道理?在梁的悬挑端上要进行哪些原位标注? 答:框架梁的“悬挑端”与一般的“跨”不同,也可以说它是特殊的“跨”,因为“悬挑端”的力学特征和工程做法与框架梁内部各跨截然不同。所以,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在“悬挑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在使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时,也要在“悬挑端”做好原位标注。 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如下: 1、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 2、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 3、在悬挑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用φ8@100/200(2) 这种格式。而悬挑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例如:采用φ8@200(2) 这种格式。 4、在悬挑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悬挑端一般为“变截面”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的“截面尺寸”一栏中。 问:陈教授,我有个问题 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 谢谢回答~ 答:我的观点是: 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再问:谢谢您,还想问的是,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六根 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再补充一下“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 6、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惯做法: 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 本报记者朱启同 关于平法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陈青来 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

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 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作为梁表法的配套软件,1986年开发的结构CAD软件即以详图法和梁表法为编制依据。它的出现,从形式上替代了人工制图,对提高我国结构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解答

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答疑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 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今年的6月-9月,广联达公司在全国陆续开展了21场陈青来平法讲座,希望通过此类讲座能够提升广大造价人员对平法的应用能力,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很多造价人员围绕新图集06G101-6和03G.11G系列图集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对平法的疑问,本期我们特选择了答疑环节的部分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平法。 本期专家支持:冯俊国2000年毕业后从事施工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2003年进入广联达公司后,担先后担任过公司的钢筋、图形软件高级应用讲师及服务经理,精通平法,曾多次担任大型平法讲座的讲师。目前为广联达总公司钢筋产品经理。 06G101-6问题 1、06-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 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 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 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这一段距离是锚固了。而且伸入相邻的基础梁,想布置钢筋也比较费事了,梁里面多的是钢筋。 4、06G101-6P61柱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应伸至承台顶? 答:图集中注解第3条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只要伸入承台内的长度满足Lae和35d 的要求就可以了,这个和柱的钢筋要到顶是不一样的。桩和承台都是基础构件,承台是为了扩大受力截面,更好的承载上部构件,如果桩足够大的话,就没有必要设置承台了。 5、06G101-6 P51页,内容是否与04G101-3的内容相同?还有其他的内容,是否也相同? 答:这个是不同的,看图的时候要仔细,非贯通纵筋在-3中取值除了L0/3以外,还有

陈青来G101图集答疑整理汇总(条理清晰,阅读更方便)

综合问题 1、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Ⅳ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Ⅳ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谢谢! 答: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还有,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2、03G101与03G329有矛盾时依谁为准? 答: 03G101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03G329协调一致。当设计者选用03G101时,应以03G101为准。当设计者既选用了03G101,又选用了03G329时,由于03G101中的构造是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详见03G101总说明第4、5两条),如果设计者采用了平法制图规则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其构造应以03G101为准;如果未使用平法表达,则不应以03G101为准。 3、03G101图集中为什么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这些数据不便记忆,施工中也容易出错,为什么不采用整数呢? 答:不是03G101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而是《混规》GB50010-2002把原来以5d进位的锚固长度改了。《混规》也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的依据之一。为了方便施工,03G101把规范第9.3条的公式根据不同的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直径计算成表格,尽量做到目前的样子。 4、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26页10.1.5条规定板下不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我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置,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 答:请注意规范用语“不应小于”的意义。大学教科书中是“=”概念,而工程规范和规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 当为非抗震设计时,正常情况下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受压;当为抗震设计时,通常板不作为耗能构件,因而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设计,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亶?去〔圪?溦吝恳 汲N坻 哔 嗥 座?忷︺?遬?通常也是安全的。执行规范规定时,应特别注意“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5、有梁式筏板基础问题: (1)筏板部分一般为上下两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片放在最下面,基础梁的整个钢筋(箍筋及纵筋)放在下层钢筋网片的上面。是这样的吗? (2)但是,一般图纸在标注基础梁的高度时,梁底标高和筏板板底标高是在同一个高度,这样就出现了“基础梁的有效高度”缩减的问题。因为,首先是梁的下部纵筋的保护层变厚了。(最下面是筏板的保护层,然后是筏板中的钢筋网片的纵横钢筋,再是基础梁的纵筋,最后才是基础梁的下部钢筋) (3)至于筏板钢筋网片,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哪个在下面、哪个在上面?是否应为: ⅰ“下层钢筋网片”是短方向的钢筋在下面、长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ⅱ“上层钢筋网片”是长方向的钢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钢筋在上面; ⅲ因为,从“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结构模型来看,正好是“楼板和梁”的受力结构模型翻转过来。这样的看法对吗? 答:(1)梁形基础的钢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2)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较大者),与“强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 (3)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插空走过);

墙内钢筋

1. 竖向梯子筋间距一般 1500mm 左右, 每道墙不少于 2 道, 直径大于墙体竖向分 布钢筋一个规格, 其作用是控制墙体水平分布钢筋 位置的正确性 (当然也便于施工) , 随墙体钢筋一同浇筑于砼中,为一次性使用 (用量较大) 。 2 、水平梯子筋一般采用直径 12 以上的钢筋焊接,置于墙体上口,其作用是控制墙 体竖向分布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浇筑于砼中,可周 转使用 (用量较少)。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内的构造问题 1、剪力墙包括剪力墙墙柱、剪力墙墙身、剪力墙墙梁,墙柱和墙梁都是剪力墙墙身的加强边,不是单独于墙身而存在的构件,因此剪力墙墙身钢筋进入暗梁和暗柱不是构件之间的锚固关系(请注意:暗梁不是梁、暗柱不是柱)。无论暗梁与暗柱是否存在,剪力墙本身的钢筋都要伸至剪力墙尽头,下附图1为陈教授相关答疑。 2、另06G901-1《平法排布规则》剪力墙章节多处都有描述:水平钢筋设置节点外边(竖向钢筋内侧)弯折15d这样的描述(下附图2),这足以作为你对量的依据。 问:如你所说伸至柱边,那么是否还需要弯折呢? 答:可以这样理解,墙身水平钢筋封边的构造,就是伸至剪力墙尽头弯折15d(如附图2的图示),与是否存在暗柱没有关系(当然如果是与转角另一侧的钢筋连续通过的除外)。对于墙身进入端柱的, 则要考虑直锚条件, 满足直锚可取 Lae,不足直锚仍取对边加15d(如下附图3,注意端柱和暗柱的区别)。平法配筋之--剪力墙( 平法配筋之--剪力墙数据调查:“陈青来教授钢筋平法全国巡回讲座”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针对“平法设计的抽钢筋中哪一部分构件计算困难”这一问题,我们对其中的432名来宾进行调研,结果选择“剪力墙”的比例为39.81%,高出第二“楼梯”19.91%,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一、基本情况 姓名陈青来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单位土建与水利学院 邮编250061 电话2026172 电子信箱ql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de655186.html, 二、主要学历 1978.9—1982.7,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 1990.1—1991.2,Trondheim University, Norway 2001.1—2002.2,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USA 三、主要任职经历 1992年为高级工程师,同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室主任 1995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98年为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2002.11转入山大,2004.1为山东大学教授 四、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建筑结构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系统与整合方法(平法)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广义标准化 建筑减震减灾:方向为建筑结构的隔震、消震与制震 五、正在研究中的主要项目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基础与楼板结构设计规则与标准构造(首位) 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建筑隔震实用技术及耐久性设备研究开发(首位)六、发表的主要论著(均为首位)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6G101与00G1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1,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2,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4G101-3,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筏形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湖南大学学报,1994.12 《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结构施工图章节(大学本科教材)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12 《建筑结构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5.4 《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中国建设报1995.8.8 《全新的结构设计法与PIEMCAD》中国建设报1995.9.12 《结构设计方式的系统化与标准化》(15期系列讲座)建筑知识1997.8—1999 《制定(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考前复习计划的基本思路》建筑知识1998.6 《贯穿新规范体系的普遍性问题》建筑知识1998.8 七、迄今为止获得主要荣誉 1997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为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 1999年荣获我国最高设计奖“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金奖”(首位) 1997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199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 本人科技成果“平法”1997年列为国家级“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1996年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

平法疑问解答(二)

问:1、梁的下部纵筋一定要在中间支座锚固吗? 2、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两边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可否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搭接? 3、不是说“能通则通”吗?支座两边直径相同的钢筋贯穿中间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处的钢筋拥挤程度吗? 答:1、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 其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 ≥ LaE (2) ≥ 0.5hc + 5d (即是“超过柱中心线5d” ) 2、第54页图中所示的“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说的是“钢筋锚固”,而不是“钢筋搭接”。“钢筋搭接”是两根钢筋之间的行为,“钢筋锚固”是一根钢筋对于支座的行为。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按锚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a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该伸过支座的另一边了,而不是“在支座内部”了。 3、“能通则通”一般是对于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度的范围内进行连接。但是,梁的下部钢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则通”、而让钢筋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因为,下部跨中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的。 再问:2005年10月21日听了陈青来教授的讲座:下部钢筋也能连通布置,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一般用机械连接)。 答:陈青来教授讲的是两点不同的意思: 1、对于“非抗震框架梁”来说,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因为这里没有正弯矩。——03G101-1图集也已经肯定了这一点。 2、如果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可以在任何位置上进行连接。因为一级机械连接经过国家的多次试验,证明是相当可靠的(拉力试验的钢筋破坏点都不在机械连接处)。 问:03G101-1图集第65页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只在第一排钢筋上面标注尺寸“Ln / 3” 。现在工程中出现了中间支座第二排上部纵筋,其延伸长度如何处理?是否可按“框架梁”的“Ln / 4”来处理? 答:答案是肯定的,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同“框架梁”。根据如下: 03G101-1图集第28页第4节“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 第4.4.1条:“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 / 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 / 4位置。” 问: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集第65页 1、中间支座的上部纵筋(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为Ln1 /3 。 2、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标注值为Ln1 /5 ,然而后面还跟着一个“(Ln1 /3)”。 非框架梁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取Ln1 /5 还是Ln1 /3?什么时候取Ln1 /5 ?什么时候取Ln1 /3 ? 答: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集第65页 1、一般情况下,梁端部上部纵筋取Ln1 /5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 2、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的下方有一附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Ln1 /5 后面跟着的一个(Ln1 /3)”的意义为: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 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 答:问设计院。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4》问:何为对边? 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 答:对。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 答:不知道。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 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 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 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 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 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12》问:为何柱插筋伸入下层的锚固为1.5Lae 注:11G 1.2Lae 答:规范规定。平法图集是照规范来的。 13》问:约束边缘构件箍筋是否要加密?

横河模块接口(配自带安全栅AIO)技术手册

General Speci?cations <> <> Terminal Block (for I/O Modules with Built-In Barrier) GS 33M50H40-40E ? GENERAL This GS covers the hardware speci?cations of the Terminal Block that can be used for Modules with Built-In Barrier (FIO) of CENTUM VP . When installing these apparatuses with intrinsically safe circuit, “Explosion Protection” (TI 33Q01J30-01E) and “Explosion Protection of FIO Products” (IM 33Y06K01-90E) for CENELEC Approval should be referenced together with this GS. These terminal blocks are compliant with ISA S71.04 class G3.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the module is -20 to 70 °C. ?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Variation of Connection Terminal blocks are used to connect I/O modules with built-in barriers to ?eld devices. The pressure clamp terminal block is available for I/O modules with Built-In Barrier. Terminal block 滨州新大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03G101平法图集-陈青来权威解释

03G101平法图集-陈青来权威解释 ●墙问题(1):在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 时,是否只需锚入AL 够锚固长度即可?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 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 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 钢筋直径?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 箍筋,第三层为AL 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以第54-55 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 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 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 页注6 实行。 ●梁问题(2):关于03G101 图集第54 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 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 也不要紧。” ■答梁问题(2):laE 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 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 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 的错误方法。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钢筋论谈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回答G101问题 大家好!我们可以通过G101栏目研讨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也可以讨论有关的结构问题,谢谢各位!山东大学陈青来以下是陈教授答复(一)●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

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梁问题(2):关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 Page 1----------------------- 平法应用技术讲座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 主办单位:深圳市造价工程师协会 深圳市清华斯维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主讲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 ql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de655186.html, 2007.9.13 ----------------------- Page 2----------------------- 2007年新出版的平法专著: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 的主要内容: 全面讲解平法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 方法 解决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 实际问题 发表更多合理、全面的结构构造 ----------------------- Page 3----------------------- 关于07年6月出版的平法专著 新书以一条结构科学哲学主线贯穿四个创新: 一、创新观点——土建领域五个板块划分 二、创新论点——规则论 三、创新理论——钢筋混凝土构造原理 四、创新构造——计有两百多个新构造规定

----------------------- Page 4----------------------- 结构工程界的板块构成 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 1、结构科学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2、规范规程板块:国家的工程技术法规; 3、技术规则板块: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技术指导性文件规定; 4、技术措施板块:结构工程技术的应用类专著; 5、工程板块:包括设计、造价、施工、监理等。 ----------------------- Page 5----------------------- 结构规则论 1、规范为纲,规则为目; 2、规范是法,规则是实施细则; 3、结构具体构造,不适合采用条文形式的规范表达,但 适合采用图形化的技术规则表达; 4、规范中的条文规定,在具体应用时不如规则清晰; 5、规范和规则的功能有区别,宜“各行其责”。 ----------------------- Page 6----------------------- 现状: 1、结构科学板块:既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当为其他板块的基 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大学教科书滞后), 且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未解决好构造理论。 2、规范规程板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规范规程采取追踪、引进国 外版本的路子,在现阶段奇怪地走在建筑科学技术的最前沿,而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因此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出现明显板块错位,其失误属于自然结果。这种板块错位现象是我国在特殊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应属正常。

11G101平法图集11G钢筋平法讲座完整版

11G钢筋平法讲座完整版下载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de655186.html,/share/home?uk=506855081 目录 第一章平法钢筋图识读 第一节建筑施工图概述 第二节房屋建筑制图标准 第三节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及步骤 第四节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内容 第二章钢筋平法基本知识 第一节平法简介 第二节钢筋预算的一般知识 第三节箍筋、拉筋的样式及计算 第四节特殊钢筋的长度计算 第三章平法施工图识读规则 第一节框架柱的制图规则 第二节剪力墙的制图规则 第三节梁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四节板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五节基础类构件的制图规则 第四章框架柱的平法规范要求及计算步骤 第一节抗震框架柱生根计算 第二节计算柱纵筋插筋案例分析 第三节抗震柱嵌固部位构造计算 第四节抗震中间层柱纵筋构造计算

第五节抗震顶层柱纵筋构造计算 第六节计算顶层柱纵筋案例分析 第七节非抗震框架柱的节点构造要求 第八节特殊形式柱的纵筋计算 第五章剪力墙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剪力墙柱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二节剪力墙身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梁的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四节剪力墙计算实例解析 第六章梁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抗震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二节非抗震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第三节非框架梁的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 第四节梁类构件其他节点平法规范与计算分析第七章板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板底钢筋计算 第二节板面钢筋计算 第三节板面支座负筋计算 第八章基础构件平法规范要求与计算 第一节基础“点”构件计算 第二节基础“线”构件计算 第三节基础“面”构件计算 第九章钢筋算量软件的运用 第一节鲁班钢筋翻样软件的设计原理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施工答疑

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墙问题(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墙问题(3):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墙问题(4):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答墙问题(4):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墙问题(5):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2Φ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2Φ12?(例如,在第(4)、(5)、(6)条中) ■答墙问题(5):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墙问题(6):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答墙问题(6): 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墙问题(7):《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答墙问题(7):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

平法问题汇总

平法问题汇总 一、请教CDF以前我好象看到过剪力墙水平筋可以在转角搭接,现在G101上面好象看不到了是否仍然可以全部搭接在角上。 还有个问题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中柱是按搭接算还是按锚固算。 答:1、也许在00G101-1以前的图集说过可以在"转角"处搭接,但现在03G101-1图集(第47页)已经明确:剪力墙外侧水平分布筋必须绕过转角暗柱,到另一侧的墙身上进行搭接。而且,陈青来教授也明确地说过,03G101-1图集发行以后,00G101-1图集就作废了,所以不应以00G101-1图集的旧做法来施工。 2、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还是应该以"锚固"为主。因为,抗震框架梁下部纵筋的连接是一个难题,在于"连接点"很难确定:不能在支座内连接,也不能在跨内连接。所以,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还是以"在每跨支座处锚固"为好。 当然,在满足定尺长度的前提下,相邻两跨的下部纵筋可以作贯通处理。 对于非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可以在跨内靠近支座的1/3跨度范围内连接,所以做成"通长筋"是可行的。 二、03G101-1(2004版)第66页(2)详图,L梁中间支座锚长12d为水平段与垂直段之和。而65页端支座锚长又为水平段>=0.4La与垂直段15d之和,是否中间支座与端支座锚 长需弯折时取值不同? 答:1、03G101-1(2003.11版)第66页(2)详图也是:L梁中间支座锚长12d为水平段与垂直段之和。 但03G101-1(2003.03版)第66页(2)详图为:"水平段>=0.4La加垂直段15d"(在再版时修改了) 2、但是,注意第65页"L配筋构造"的端支座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仍为"12d"(一直没改变)。 如果你是说"圆括号"里面的数据,请注意,那是"用于弧形非框架梁"的。 3、至于上部钢筋,不论是端支座、还是中间支座弯折时,都是"水平段>=0.4La加垂直段15d"。 三、1、若水平段大于等于0.4LaE或0.4La与垂直段小于15d之和已够一端锚长,此时垂直段是否还需15d? 2、若水平段大于等于0.4LaE或0.4La与垂直段15d之和小于一端锚长。此时垂直段15d是否需加至一端够锚长? 答:不论哪种情况,"垂直段"一概是15d。 只是在直锚水平段≥LaE,且超过柱中心线5d时,可以不做直钩。 四、桩承台基础基础梁支座负筋是设在梁上部还是底部 答:1、桩承台之间的梁是基础拉梁,而不是筏形基础那样的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 2、筏形基础的基础主梁是主要受力的,其"负弯矩筋"(对应于框架梁的负弯矩筋)在梁的下面。 3、桩承台是主要受力的,而拉梁是次要的。我听设计院的一些老工程师说,拉梁是不计算受力的,按构造配筋。 五、在101图籍中的框架梁的上部两根通长的角筋,是不是要在每跨的L/3处都要搭接(在图集上看好象是这样的),还是按钢筋的定尺长度计算搭街个数呢?我是搞预算的,这个问题捆扰我好久了, 答:1、上部通长筋如果设计成与"支座负筋"直径一致的话,则不需在每跨支座附近的"Ln/3

陈青来教授的答疑《一》

【关于03G101-1平法使用陈青来教授答疑】 ? 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 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 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 答:问设计院。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 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 答?:对。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 答:不知道。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 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 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 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 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 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12》问:为何柱插筋伸入下层的锚固为1.5Lae?????注:11G?1.2Lae 答:规范规定。平法图集是照规范来的。 13》问:约束边缘构件箍筋是否要加密? 答:不用。 14》问:03G101第67页?1-1剖面是否有误??注:11G现为p90 答:无误。 15》问:03G101-1第54页梁筋锚入支座时,水平段达不到0.4Lae时如何处理??注:11G?p80 答:这是设计人员造成的问题。按面积相同原则置换成较小钢筋直径。 16》问:附墙柱是柱还是墙? 答:是墙的一部分。? 17》问:剪力墙钢筋是否直穿到上层? 答: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