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的导航(PBN)与机场建设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与机场建设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与机场建设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与机场建设

摘要: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航班流量的不断上升,空域资源日渐拥挤,航空器的运行环境日趋困难,基于性能导航(PBN)正是在这一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背景下产生的。PBN充分利用当代飞机的全部潜能,按照精确定义的航路飞行,无需依靠地基无线电导航信号,在提高飞行安全、增加空域容量、节能减排等方面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基于性能导航(PBN)的基本定义、组成、作用和意义,详细评述了PBN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PBN 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应用研究现状,并讨论了我国在PBN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还探讨了我国机场建设中的空域规划、管理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与基于性能导航(PBN)相结合以共同作用和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基于性能的导航(PBN),RNAV/RNP,机场建设,航行新技术

1、基于性能导航(PBN)的基本概念

1.1基于性能导航(PBN)的定义

在航空飞行中,传统导航是利用地面导航台信号,通过向台或背台飞行实现对航空器的引导,航路划设和终端区飞行程序受地面导航台布局和设备种类的制约,如图1a所示。为进一步提供空域容量和运行效率,满足航空运输飞行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新航行技术正亟待被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和应用。此外,从全球范围看,现行导航的技术标准并不统一,如航空发达的欧洲和美国对导航的具体技术要求也存在差异,这为全行业规划和发展带来困难。

随着航空器机载设备能力的提高以及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了“基于性能的导航PBN (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概念,并已经与各缔约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达成共识,将PBN作为未来全球导航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是在整合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新型运行概念,如图1所示。PBN是指在相应的导航基础设施条件下,航空器在指定的空域内或者沿航路、仪表飞行程序飞行时,对系统精确性、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图1 PBN概念示意图

1.2基于性能导航(PBN)的组成

PBN是空域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监视、通信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协同工作,共同构建了空域的概念。在空域的环境中,PBN运行的三个基础要素是导航应用、导航规范和支持系统运行的导航设施(见图2)。

图2 空域的概念

基于性能导航概念的三个基本的因素中,导航应用是将导航规范和导航设施结合起来,在航路、终端区、进近或运行区域的实际应用,包括RNAV/RNP航路、标准仪表进离场程序、进近程序等。导航规范是在确定的空域范围内对航空器和飞行机组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它定义了实施PBN所需要的性能及具体功能要求,同时也确定了导航源和设备的选择方式。基础设施是用于支持每种导航规范的导航基础设施(如星基系统或陆基导航台)。

PBN包含两类基本导航规范是: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基于性能导航(PBN)是从所需导航性能(RNP)演变出来的概念,它明确区分了RNP定义上的差异。ICAO根据是否需要机载导航性能监控与告警,将PBN明确分为RNAV-X与RNP-X两种类型,RNAV-X需要以上两项功能,而RNP-X并不需要。X表明了以海里为单位的在95%(含)以上飞行时间内需要达到的水平导航精度。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的基本内容简介如下:(1)区域导航(RNAV)可以使航空器在导航信号覆盖范围之内,或在机载自备导航设备的工作范围内,或二者的组合,沿任意期望的航迹飞行,即RNAV 系统能够使用多种导航源信号来自动确定航空器位置,建立期望的飞行航迹并为航空器向下一航路点飞行提供航迹引导。RNAV系统可以采用的导航源包括:惯导(INS/IRS)、VOR/DME、DME/DME、LORAN C、GNSS和FMS。

(2)所需导航性能(RNP)是对指定空域内运行所需要的导航性能精度的描述(RNP类型)。RNP数值根据航空器至少有95%的飞行时间能够达到预计导航性能精度的数值来确定,与RNAV概念结合,能够提高导航精度和运行安全水平。RNP系统不仅对航空器机载导航设备有要求,对支持相应RNP类型空域的导航设施的精度也有一定要求。根据飞行地区的不同和飞行阶段的不同,RNP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RNP0.1-0.3、RNP1/2、RNP4、RNP10,分别用于进近阶段、终端区飞行、陆地航路飞行和洋区飞行。

1.3基于性能导航(PBN)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航空运输的持续发展,传统航路的局限性渐显严重。基于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的两类技术不依赖于地基导航设备,可以使航空器在任意两点之间精确飞行,对改善航空运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和实现与全球标准的统一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如图3所示。

PBN能精确地引导航空器,可以有效促进民航持续安全,增加空域容量,减轻管制员和飞行员工作负荷,减少地面导航设施投入和提高节能减排效果等。显然,PBN极大地提升了空域运行效率,这对减少运行成本和提高运行的整体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此外,PBN的概念体现了导航方式从基于导航源到基于性能导

航的转变,导航标准不仅定义了性能要求,同时也定义了导航源和设备的选择方式,能够对国家和运行者提供具体的实施指导。

图3由传统方法转变到基于性能导航(PBN)的优点

2、基于性能导航(PBN)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PBN是飞行运行方式的重大变革,其更加精确安全的飞行方法、更加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已经赢得各国民航组织的广泛青睐。ICAO在2007年9月第36届大会上,正式要求各缔约成员国,2009年底前必须制定完成PBN实施规划,2016年完成全部实施工作,以全球协调一致的方式从传统飞行模式过渡到PBN飞行模式。目前,美国、欧洲、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公司以及空中管理供应商正一起工作,研究和实施先进的PBN解决方案(如图4),为进行新一代空域现代化努力。

(3)日本情况

航路运行方面,日本1992年开始建立RNAV航路,于1998年在洋区实施了RNP10区域导航航路,目前共实施了60多条RNAV航路。飞行程序方面,1999年开始在东京机场实施区域导航进场程序,并逐步推广到其他5个主要机场。2005年日本制订了《RNAV发展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为:2007年年底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引入国际统一技术标准。2008年至2012年,实施RNAV5航路,同时研究实施RNP2航路并逐步推广到非雷达管制空域,实现大部分终端区内实施RNAV1飞行程序。20013年以后,在FL290以上全部实施RNP2航路,并在大中型机场实施RNP1飞行程序。

图4 全球PBN实施计划图示

2.1国外现状

(1)欧洲情况

1998年1月29日,欧洲率先实施了基本区域导航BASIC-RNAV(B-RNAV),被认为是航路飞行阶段实施区域导航运行的第一步过渡。欧洲RNAV导航技术分为B-RNAV和P-RNAV(精密方式),计划在2010年后发展为RNP方式,如图5所示。就侧向导航精度而言,B-RNAV相当于RNP5的精度,P-RNAV相当于RNP1的精度,但对于性能方面的要求,RNAV要比RNP的运行要求低。

图5 欧洲PBN实施计划图示

在欧洲空域内航路飞行阶段均要求航空器具备B-RNAV的能力,其具体要求为,在考虑各种飞行误差情况下,航空器95%的飞行时间内必须保持在标称航迹

左右各9.3公里(5海里)范围内。2004年后,欧洲开始使用P-RNAV技术,应用于终端空域,使终端区设计得到优化,增强了飞行灵活性,提高了空域容量。P-RNAV航路的导航性能精度相当于RNP1,但不等同于RNP1,要求在考虑各种飞行误差情况下,航空器95%的飞行时间内必须保持在标称航迹左右各1.85公里(1海里)范围内。P-RNAV运行是使用DME/DME、VOR/DME、GNSS、INS/IRS 等一种或几种组合的导航信息源确定航空器的位置,但不包括垂直导航功能。在欧洲的基于性能导航发展规划中,2010年后主要航路和所有的终端区必须实施区域导航运行,并向3D和4D的区域导航应用发展,如图6所示。

(2)美国情况

美国FAA制定了《基于性能的导航发展路线图》,其目的是:确定美国向基于性能导航系统过渡的政策,为航空界的业务发展提供指南;改进美国国家空域系统设计和航空交通程序,减少空中交通延误,改善运行效率,提高安全水平;建立运行概念和目标,并确定实施步骤和时间表。

图6 欧洲PBN实施对导航设施的要求

FAA将发展路线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为:

近期(2006-2010年),FAA为所有飞行阶段提供RNAV和RNP程序,并继续制定有关运行标准和指南。该阶段,美国将在总结Q航路和T航路运行基础上降低T 航路最低运行高度,制定RNP-2技术标准,并逐步将Q航路转变为RNP-2航路。期间,非区域导航航路将继续使用。

中期(2011-2015年),RNAV将成为美国国家空域系统中的主要导航方式,在FL290以上均使用RNP-2航路,进一步降低T 航路最低高度,完成从陆基导航到基于性能导航系统的过渡,开始使用国家基准系统(NRS),以实现自由航路

的理念。该阶段,FAA将逐步取消一些地面导航设施,重新设计有关航路和程序,修改调整间隔标准、扇区划设和终端区空域结构。

远期(2016-2025年),在FL290及以上均使用RNP航路,整个国家空域系统均采用区域导航方式。该阶段,空域将被重新设计,CNS/ATM技术将充分应用,自由航路越来越多,并引入新的自动化系统,从固定的航线转变为灵活的、用户可选择的自由航线。

此外,在上述三个阶段中,美国对洋区、终端区和进近范围内基于性能的导航发展规划都做了详细描述。美国Q航路为高空区域导航航路,提供了灵活的飞行航迹,不受限于地基导航设备位置,为更有效的设计程序和使用空域提供了条件。第一条Q航路是建立在墨西哥湾,代替以前的传统航路,此后,Q航路就在美国西部、南部以及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大湖地区实施,如图7所示。“Q”是美国用于指配这些区域导航航路的代号,按照有关导航规定,Q航路标准为RNAV-2。Q航路依据FAA8260.3《美国终端区仪表程序标准》的规定而划设,航路内相邻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是12海里,最大距离是500海里,平行Q航路的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为8 海里,与一般的航路相同。Q航路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采用雷达监控以确保有效的航路容差。Q航路可以采用GPS或DME/DME结合IRU 进行导航。如果某条Q航路拟采用DME/DME运行,就必须进行地基DME设备性能的分析,如果DME信号不能覆盖整条航路,则航空器需要安装GPS 导航设备。FAA的AC90-100中描述了Q航路运行要求,包括对航空器的机载设备要求和机组的训练要求。

图7 美国西部Q航路实施图示

2.2国内现状

1998年,我国民航启动了第一条区域导航航路(L888航路)建设,并于2001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同年,我国引入国际民航组织统一标准,在三亚地区实施了RNP10航路。近年来,我国民航更是加快了区域导航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步伐:在西部地区新辟了基于RNP4的Y1、Y2、Y3航路,与L888航路互为补充,优化了西部地区航路结构;为缓解现行京沪、京广航路拥挤问题,实施京沪、京广RNP2平行航路的研究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区域导航飞行程序应用也获得快速发展。2003年2月试飞了天津机场区域导航进离场飞行程序,并于2004年2月正式生效;2003年7月首都机场区域导航飞行程序也进行了试飞。2005年4月中国民航首次使用RNP 飞行程序,成功地在拉萨完成验证飞行,这是RNP程序在亚洲的首次飞行。

据估计,国内现有机队90%具备RNA V能力,60%能够满足RNP要求。并且,民航实施WGS-84已获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拟于近期正式启用,解决了PBN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坐标系问题。因此,我国已具备了系统、广泛开展PBN技术应用的条件。2009年10月民用航空局正式提出了中国民航《基于性能的导航实施线路图》,明确我国飞行程序和航路飞行以基于性能导航为方向,由航路、终端区、进近逐步推进,并采取实验、试验、推广的步骤稳步实施。中国民航PBN实施将分为三个阶段,即近期(2009-2012)、中期(2013-2016)、远期(2017-2025),如图8所示。近期实现PBN重点应用,中期实现PBN全面应用,远期实现PBN与CNS/ATM系统整合,成为我国发展“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的基石之一。

图8 中国PBN实施阶段示意图

2.3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评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全球航空运输系统的安全、效率和可持续性。PBN突出的优点和作用使得各国将其作为研究和应用的重点。美国的“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和欧洲的“单一欧洲天空空中交通管理研究”都是以基于性能的导航为基础的。相比较国外的发展现状,我国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所存在的问题是:

(1)基于性能导航PBN的应用性研究大大超过技术性的研究。目前我国基于性能的导航PBN的导航规范和技术范本还主要来自于纳沃斯等其他国外公司,还缺乏在PBN飞行程序设计和航路规划方面的能力,这容易使得我国PBN 应用受制于人。此外,导航精度和信号覆盖面不足将严重制约我国民航行业的发展。事实上,相关组织和学者已经注意到上述问题,他们结合当前GNSS运行情况,探讨了将“北斗二号”纳入GNSS运行的可行性及必然性。这对加强我国自主导航系统的影响力,提升我国导航服务整体水平有重要意义。

(2)我国基于性能导航PBN应用面临的独特问题。由于特殊的国情和作为一个新兴的且生机盎然的航空市场,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空域受限和机场容量饱和,特殊机场众多,行业发展协调性不够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因而在基于性能导航PBN应用时所涉及到的机型机组限制,管制员、签派员培训、导航设施建设和管制指挥方式改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国民航有计划有步骤、平稳安全地从传统导航过渡到PBN导航。

3、基于性能的导航(PBN)与我国机场建设

建设新一代民用机场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国机场的建设,空中和地面的建设应协调同步开展,二者缺一不可,在某些地形和空域复杂地区,空中的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我国西南地区林芝和昆明机场建设中空中的部分起了决定作用。空中的部分主要包括飞行仪表程序和航空器性能两部分内容。

基于性能导航PBN是民航飞行仪表程序中的标志性规范和技术范本,是机场航空器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PBN方案研究在机场预可行性选址阶段就应该得到足够地重视,机场场址是否满足PBN方案的要求,直接影响项目的可行性;如果已有的机场在地形和空域复杂地区,还会影响到机场的净空处理量乃至机场的投资。另外,在机场的建设论证期间,PBN方案还会直接影响陆基导航设施的建设布局和管理等。

3.1基于性能导航PBN的空域规划

PBN和空域规划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PBN是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保障PBN顺畅运行也是空域规划的目的。基于性能导航PBN包括航路和终端区两部分。空域规划除机场终端区部分另外还应包括外围航路、航线的划设,通常情况下航路的划设主要考虑周边空域方面的需求,科学规划机场的进出点,合理分配进出机场的航班流量,保障PBN进、离场顺畅运行,外围航线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机场的PBN进、离场的运行顺畅与否。

对已有机场而言,机场建设首先要依据基本空域和地形条件制定出基于性能导航PBN方案。PBN方案规划的飞行路线加上线路保护区,通常就是基于性能导航PBN的航空器运行所需的空域规划的范围。因而PBN方案是空域规划的依据、前提。空域规划人员依据PBN方案与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尽量满足PBN方案的要求,对空域规划不能满足PBN的要求,应根据空域的限制和地形限制情况对PBN作适当的调整。对准备建设的机场而言,鉴于上述PBN和空域规划的关系,在机场建设初期PBN设计和空域规划就应该同步开展。

3.2基于性能导航PBN的机场管制指挥

飞行安全是民航的根本所在,基于性能导航PBN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和战略性基础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航空器运行安全。PBN的实施主要目的是避免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相撞,保障航空器运行的安全和顺畅,提高机场运行的效率,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航空器无论在航路或在机场终端区飞行都必须把基于性能导航PBN作为基础。

基于性能导航PBN是管制指挥的基础,是为更好地管制指挥提供服务的。在管制运行体系建设上,要推进路基空域的合并调整,构建以民航运行管理中心为指挥核心,以区域、终端进近和塔台为主线的管制运行体系。大力推进管制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健全民航运行协调决策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设备运行保障体系建设上,要建立分级管理与集中监控的设备运行保障体系。通过一线的实际工作可以发现PBN的不足,并及时反馈给PBN设计人员,对基于性能导航PBN进行优化、调整,更好地为管制指挥服务。

3.3基于性能导航PBN的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PBN设计和导航设施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机场建设前期首先要拟定、设计PBN方案,然后依据PBN方案安排导航设施的建设布局。如果导航设施建设布局不能满足相关导航规范,应进一步优化、调整PBN方案,依据调整的PBN方案进一步优化导航设施建设布局,二者最终达成一致。最终,PBN确定的导航设施布

局符合导航规范的要求,导航设施布局能够满足PBN的使用要求。基于性能导航PBN的我国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流程可以参照图9所示,其内容事实上也可以作为整个机场建设的基本规划流程。

图9 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流程

随着PBN导航技术的出现,飞行仪表程序对导航设施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导航方式是依赖陆基的无线导航设施,因而导航设施对仪表程序的限制比较大,仪表程序也完全依赖地面导航设施。但PBN导航技术的出现,未来的仪表程序越来越依赖星基导航设施和机载导航设备,PBN的设计也就更具灵活性。

4、小结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将航空器的机载设备能力与卫星导航及其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涵盖了从航路、终端区到进近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提供了更加精确、安全的飞行方法和更加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PBN的引入体现了航行方式从

基于传感器导航到基于性能导航的重大转变。在民用航空的应用和发展方面,它具有显著的安全、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于性能导航PBN是未来民航导航的发展目标,是引领未来民航导航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机场建设及其它相关政策、规定应与之适应并支持以保障PBN的推广和健康发展。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努力,使得基于性能的导航PBN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以适应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民航航行新技术发展的标志性规划和国际航空界的蓝图范本。

参考文献

飞机场通讯导航设施

飞行 区代码代表跑道长 度(米) 飞 行 区 代 号 翼展(米) 主起落 架外轮 间距 (米) 1L<800A WS<15T<4.5 2800≤L<1200B15≤WS<24 4.5≤T<6 31200≤L<1800C24≤WS<366≤T<9 4L≥1800D36≤WS<529≤T<14 E52≤WS<659≤T<14 F65≤WS<8014≤T<16 注:4F级飞行区配套设施必须保障空中客车A380飞机全重(560吨)起降。 飞机场通讯导航设施 飞机场通讯导航设施航空通讯有陆空通讯和平面通讯。陆空通讯飞机场部门和飞机之间的无线电通讯.主要方式是用无线电话;远距离则用无线电报。飞机场无线电通讯设施20 世纪80 年代,载波通讯和微波通讯发达的区域,平面通讯一般不再利用短波无线电通讯设备。无线电发讯台主要安装对飞机通讯用的发射设备;也不再单建无线电收讯台,而将无线电收讯台和无线电中心收发室合建在飞机场的航管楼内。航空导航分航路导航和着陆导航。 中文名 飞机场通讯导航设施 意义 飞机场所需的各项通讯、导航设施 主要方式 用无线电话

时间 20 世纪80 年代 飞机场所需的各项通讯、导航设施的统称。 航空通讯有陆空通讯和平面通讯。 陆空通讯飞机场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和飞机之间的无线电通讯。主要方式是用无线电话;远距离则用无线电报。 平面通讯飞机场和飞机场各业务部门之间的通讯。早期以人工电报为主。现在则有电报、电话、电传打字、传真、图象、通讯、数据传输等多种通讯方式;通讯线路分有线、无线、卫星通讯等。 ①飞机场无线电通讯设施。在城市划定的发讯区修建无线电发讯台,收讯区修建无线电收讯台。无线电中心收发室则建在飞机场航管楼内。发讯台和收讯台、收发室,以及和城市之间都要按照发射机发射功率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一定的距离。功率愈大,距离要愈远。收、发讯台的天线场地以及邻近地区应为平坦地形,易于排除地面水,收讯台址还应特别注意远离各种可能对无线电电波产生二次辐射的物体(如高压架空线和高大建筑物等)和干扰源(如发电厂、有电焊和高频设备的工厂、矿山等)。20世纪80年代,载波通讯和微波通讯发达的区域,平面通讯一般不再利用短波无线电通讯设备。无线电发讯台主要安装对飞机通讯用的发射设备;也不再单建无线电收讯台,而将无线电收讯台和无线电中心收发室合建在飞机场的航管楼内。 ②飞机场有线通讯设施。有电话通讯和调度通讯。 航空导航分航路导航和着陆导航。 航路导航①中、长波导航台(NDB)。是设在航路上,用以标出所指定航路的无线电近程导航设备。台址应选在平坦、宽阔和不被水淹的地方,并且要远离二次辐射体和干扰源。一般在航路上每隔200~250公里左右设置一座;在山区或某些特殊地区,不宜用NDB导航。 ②全向信标/测距仪台(VOR/DME)。全向信标和测距仪通常合建在一起。全向信标给飞机提供方位信息;测距仪则给飞机示出飞机距测距仪台的直线距离。它对天线场地的要求比较高。在一般情况下,要求以天线中心为中心,半径300米范围内,场地地形平坦又不被水淹。该台要求对二次辐射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台址比中、长波导航台的要求严。在地形特殊的情况下,可选用多普勒全向信标/测距仪台(DVOR/DME),以提高设备的场地适应性。该台的有效作用距离取决于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和飞机的飞行高度。在飞行高度5700米以上的高空航路上,两台相隔距离大于200公里。

关于机场导航设备网络监控系统的研究

关于机场导航设备网络监控系统的研究 目前,民航机场正常运行需要得到众多设备的支持,而机场导航系统是保证机场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实时监控这些设备可以为机场可靠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作者将对机场导航设备监控进行详细分析,对所需要收集的监控数据和系统所需要监控的主要对象进行研究,旨在为加强机场导航设备的工作质量和安全牢靠性提出方案设计。 标签:机场;导航设备;监控系统;研究 我国民航事业在客运量和货运量方面均表现出每年上涨的趋势。所以,保证机场安全可靠地运行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导航设备作为飞机飞行的航标,只有通过导航设备完成正确引导,才能确保飞机安全可靠的飞行。目前,机场内安装配置的导航设备越来越先进,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其性能。 1 系统的主要功能 随时遥控功能:监控系统配备有8个控制输出信号,信号数量多,信号强度大,这就方便了机场指挥调度中心部随时对监控范围内的所有导航设备直接进行主备机转换、开关机等重要操作。 任意随时检测:监控系统上所安装配置的软件开放性很强,可以时时对监控范围内的任意导航设备进行操作,任何信息随时随地进行了解。除此之外,还能够根据工作的具体需要,任意增加或者删减在监控范围内的导航设备的数量。 及时报警提醒:检测到的报警和该报警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和故障信息通过监控系统准确及时的反馈给监控操作人员,确保报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监控需要设计语音提醒任务,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导航设备监控。 实时数据传输:监控系统使用RS232作为网络的接口,搭载MODEM可以把数据的远程运输、专线任务进行完成,除此之外还能够实现采集数据的实时无线传输,使机场指挥调度中心可以及时知晓导航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多数据智能收集:导航设备正常工作运行时的所有参数可以被监控系统进行收集,包括模拟/数字信号、设备周围环境信息等等。 数据处理、读/存功能:将采集到的检测数据进行及时存储也是监控系统的功能之一,这项功能可以方便以后进行数据统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可以随时读取和进行处理运算这些储存在数据库中的数据。 2 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目录2014newest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目录 第一部分:许可类别目录 类别名称适用范围包含要素 通信类高频地空通信电台(HF)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高频地空语音通信。功放型号电源型号终端设备 通信类甚高频地空通信电台(VHF)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甚高频地空语音通信。功放型号天线型号滤波器型号遥控器型号 通信类甚高频地空通信共用系统(VHF)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甚高频地空语音通信。电台型号 天线型号 滤波器型号控制单元型号监控系统型号 通信类语音通信交换系统(VCS)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语音通信控制和交换。触摸屏型号耳麦型号 通信类航空固定电信网自动转报机(AFTN-MS)适用于民用航空航空固定电信网自动转报业务。操作系统通信类自动航站情报服务(ATIS)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航站情报自动通播。

类别名称适用范围包含要素通信类记录仪(DR)适用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语音和数据记录。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型号 导航类仪表着陆系统(ILS)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精密进近着陆导航。航向信标型号 航向信标天线型号航向信标天线单元下滑信标型号 下滑信标天线型号 导航类指点信标(MB)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进近着陆辅助导航。天线型号导航类多普勒甚高频全向信标(DVOR)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相位测角导航。天线型号 导航类测距仪(DME)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脉冲测距导航。天线型号功放型号发射功率制式 导航类无方向信标(NDB)适用于民用航空地基无线电近程振幅测角导航。功放型号发射功率 监视类一次监视雷达(PSR)适用于民用航空机场或航路的监视。天线型号 旋转铰链型号波段 作用距离

基于性能导航运行的管制工作负荷分析

基于性能导航运行的管制工作负荷分析 摘要 由于区域导航程序点对点直飞操作时间稍长,但远距离引导精度更高,通话量更少,管制员 思考和判断时间更短。而且区域导航程序较高的导航精度能够确保航空器保持精确航迹,雷 达显示屏上雷达航迹更加清晰、规律,能够有效减轻管制员扫视强度,缓解视觉疲劳。管制 员只需要干预航空器的速度和高度,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到对间隔的准确调配上,有助于加速 飞行流量,节省管制间隔,同时也减轻了工作负荷,避免频率拥挤。而且区域导航技术以飞 行员沿程序自主飞行为主、管制员监控为辅,可以有效减少陆空通话数量以及指令复诵错误。关键词:基于性能导航管制运行负荷分析 引言 随着全球航空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加,基于传统运行方式的航路结构难 以满足航班量增加的要求,航路和终端区空中交通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飞行安全, 降低了运行效益。为此,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基于性能的导航的概念,在这个概念的影响下,全球航空运输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全球统一标准的大地坐标系 WGS-84 坐标系,进行了 空域再设计,调整了适航批准的方式,以研讨会的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产生了很好的 效益。研究管制员工作负荷对于空域容量、空域利用率以及空域的安全等有重要意义。 一 PBN 的概念及主要因素 PBN是指在相应的导航基础设施条件下,航空器在指定的空域内或者沿航路、仪表飞行 程序飞行时,对系统精确性、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PBN的 引入体现了导航方式从基于设备的导航到基于性能导航的转变。由于 PBN 产生于 RNAV 和RNP 的基础之上,因此,RNAV 和 RNP 的所有技术标准都包括在 PBN 中,包括了飞行的所有 阶段。针对 RNP 的不足,PBN 还加强了对协同概念的描述,提供了完整和详细的导航标准, 并描绘了未来 PBN 标准及导航应用发展的全球框架,使PBN 系统使用的方式更明确,RNAV 和 RNP 是 PBN 中最关键的要素。 PBN 与通信(C)导航(N)监视(S)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协同工作,共同构建了 空域的概念,PBN 运行的三个基础要素是:导航应用;导航标准;导航设施。导航标准是在 已确定的空域范围内对飞机和飞行机组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它定义了实施 PBN 所需要的性能 及具体功能要求,同时也确定了导航源和设备的选择方式。PBN 包含两类基本导航标准:区 域导航(RNA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国家一般将导航标准作为其适航和运行批准的基础。导航标准包括 PBN 系统在精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和连续性方面要求,PBN 导航标准包 括 RNP 标准和 RNAV标准,RNP 标准包括完备的 RAIM 要求,RNAV 标准不包括此内容,目前,RNAV 和RNP 标准的精度要求只是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不包括纵向的飞行技术容差(FTE)。RNP 标准用 RNP-X 来表示,如 RNP-1;RNAV 标准表示为 RNAV-X,如 RNAV-1,其中,X 代表以海里为单位的横向导航精度,要求飞机至少 95%的飞行时间内能在规定的空域、航 路或飞行程序范围内飞行。 二国内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发展概况 国内在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及空域规划方面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工作负荷方面的研究, 主要是在人为因素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于管制员工作负荷,进行有关探讨。韩松臣等针对广州 管制区,对于管制员工作负荷进行定量统计,采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主观容量评估方法DORATASK 方法,进行扇区容量评估实验;邢诒吉采用修改的 MBB 方法,评估扇区内管制员 管制一架飞机的工作负荷,用总的滞留时间除以单架航空器的管制负荷来得到扇区的容量。 万莉莉采用对管制员工作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评估每个扇区内管制员的工作负荷,用最繁 忙时段的管制员工作负荷值所对应的航空器数量得到扇区的容量。 三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影响因素 管制员在管制航空器时,管制过程会受到管制区内各种各样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管制员工作负荷发生相应地变化。 3.1影响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因素分析

支线机场导航新员工测试题

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仪表着陆系统是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着陆导航系统,它为正在着陆过程中的航空器提供()、()和()信息,从而使航空器能安全地降落到跑道上。 2、仪表着陆系统由()、()和()组成。 3、仪表着陆系统各种设备均应采用()和()配置(天线系统除外),在交流电源供电时,各种设备应能不间断连续工作。 4、地面车辆、航空器等的停放和活动必须满足仪表着陆系统()和()的要求,以避免干扰运行中的仪表着陆系统。 5、航向信标应由其天线系统产生一个由( )单音和( )单音幅度调制的合成场型,该场型应产生一个航道扇区。 6、航向信标发射的电磁波必须是()极化波 7、航向信标设备必须工作在( )MHz—( )MHz的频段内。 8、民用航空法所称民用航空器,是指除用于执行( )、( )、( )飞行任务外的航空器。 9、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应当标明规定的( )标志和( )标志。 10、民用航空器( )具有双重国籍。未注销外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国籍登记。

11、在民用机场及其按照国家规定划定的净空保护区域以外,对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高大建筑物或者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飞行( )和( ),并使其保持正常状态。 12、申请机场使用许可证具备能够保障飞行安全的( )、( )、( )等设施和人员。 13、国家对空域实行()管理。 14、空域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制定。 15、民用航空器在管制空域内进行飞行活动,应当取得()单位的许可。 16、机场区域内的无方向信标台,一律使用()或()工作,呼号拍发速度为每分钟()个字母,每分钟最少等间隔拍发()次 17、机场内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的工作频率,除使用国家()指配的频率外,还可申请由当地()指配。 18、各无线电台站频率一经指定,()自行变更。如需要变更,应当报告(),并按正式变更通知实施。 19、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与非规定的电台联络,()冒用、伪造呼号或作不表明身份的发射。 20、各航空无线电台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使用()及()在无线电通信中传递涉及保密的事项。 21、中波导航台包括机场()导航台、机场()导航台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29号)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已于2016年3月24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28日起施行。 部长杨传堂 2016年3月28日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以下简称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保障民用航空活动的安全、正常和高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以及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以及与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有关的活动。 本规则是组织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依据。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的单位以及其他与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统一管理全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民航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监

督管理本地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 第四条通信导航监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配置和管理相应的人员及设施设备,为民用航空活动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五条组织与实施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贯彻安全第一、保障可靠、服务优质的方针,遵循科学配置、协调运行、集中统一、分工负责的原则。 第六条民航局鼓励和支持通信导航监视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通信导航监视服务水平。对通信导航监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规则所用术语的含义在本规则附件一《定义》中规定。 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第一节机构 第八条通信导航监视服务由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提供。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提供通信导航监视服务。 第九条通信导航监视运行保障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二)具有满足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保障工作需要的,持有有效执

机场安防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软件市场的开辟,对于很多领域都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在对于一些管理模式上面,有了一个新的管理方式和模拟系统,对于这些,之前可能是全人力的管理,而现在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一个管理软件就万事OK了,现在的管理软件也是很受一些大中小型的企业亲赖,而也在广泛应用,下面我给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航空安防的管理软件系统。 机场的安全防范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候机楼监控子系统;安检区监控子系统;通道监控子系统;行包房监控子系统;停车场进出口监控子系统;停机坪远距离昼夜监控系统; 2.机场飞行区安全监测系统:雷达导航指挥系统;飞机起降安全远距离昼夜跟踪监控系统;飞机起落架收放远距离监控系统;飞鸟探测识别预警系统(可与驱鸟装置联动);飞机起降偏离航线视频监控预警系统; 3.旅客管理系统:安检区人脸识别监控子系统;登机牌检测子系统;通道控制子系统;通道监测子系统;行包安全检测子系统; 4.机场安全防范系统:机场净空管制远距离昼夜监控系统;机场“领空”异物闯入预警系统;机场跑道异物探测自动识别预警系统;周界安全预警系统;周界防盗报警子系统;入侵监测报警子系统; 5.防火报警系统:燃料区防火防爆预警系统;飞行区火灾自动识别预警系统;候机楼烟火探测识别预警系统;行包房烟火识别预警系统; 6.机场安保系统:机场安保人员值班管理子系统、机场电子巡更系统; 7.车辆管理系统:停车场进出口管理系统;机场内部车辆停机坪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客/货车辆机场内运输监控管理系统; 8.门禁管理系统:候机楼进入停机坪区域进出口管理子系统;飞行区工作人员出入管理系统; 9.防盗报警系统:行包房偷盗报警子系统;旅客候机室、隔离区、安检区监控管理

简析PBN(基于性能的导航)运行

简析PBN(基于性能的导航)运行 一、PBN的概念 中国民航业发展速度快,空中交通流量与日俱增,传统的路基导航方式对地面导航台过度依赖,对于空域流量的增加产生瓶颈。区域导航技术应运而生,并体现出了自身强大的优势。但各个国家对新的导航方式的应用程度及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的的导航规范和标准各不相同。为了全面统一规范,阻止概念不断扩张,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PBN的概念。 PBN——基于性能的导航(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是RNA V和RNP 的总称。 基于性能的导航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整合各国区域导航(RNA 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运行概念。它将飞机先进的机载设备与卫星导航及其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涵盖了从航路、终端区到进近着陆的所有飞行阶段,提供了更加精确,安全的飞行方法和更加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 PBN概念明确了特定空域概念下拟实施的运行,对航空器RNA V系统的精度、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和功能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PBN概念标志着由基于传感器导航向PBN的转变。导航规范中明确了性能要求,以及可选用于满足性能要求的导航传感器和设备。 二、PBN的组成部分及其区别 PBN概念包涵两类基本导航规范,即:区域导航(RNA V)和所需导航性能(RNP)。PBN概念的提出体现了目前导航方式从基于传感器导航向基于性能的导航的过渡的一个趋势。 RNA V(regional area navigation)区域导航:能使航空器在导航设施的有效范围内,或在自备领航设备的领航能力限制内,或二者结合,在任何预定航径上运行的领航方法。这样就脱离了传统向台与背台飞行飞行方法,可以实现导航区域的自由飞行。RNA V程序可以采用的导航源包括:INS/IRS、VOR/DME、DME/DME、GNSS。目前RNA V程序主要用于基础终端区的仪表进场程序与仪表离场程序。 RNP(required navigation)所需导航性能:是指对指定空域内运行所需要的导航性能精度的描述。RNP的数值根据航空器至少有95%的飞行时间内能够达到预计导航性能精度的数值来确定。RNP X中的X表示的就是95%的飞行时间内沿规定航迹所不超出的保护范围的数值。X用海里表示,如RNP 0.3、RNP 1等。

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通信导航监视设施是飞行签派专业的一门技术

1.5 通信导航监视设施 通信导航监视设施是飞行签派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知识。它要图例通讯、导航、雷达及其它一些辅助导航系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无线电基础知识,了解飞行签派服务实施的种类及其用途和作用原理,同时对新航行系统的方案及实施有一定的了解。 第一章绪论 通信系统分为平面通信和地空通信系统两类,地空通信未来以数据通信为主,甚高频实现数据链通信后,就可以实现自动相关监视。 导航系统分为终端区导航系统和航路导航系统两类,未来采用卫星导航后,可以取代地面NDB、VOR、DME、ILS等系统。 监视系统分为流量管理系统、终端区监视系统和航路监视系统。 新航行系统的特点是:提供全球CNS系统的覆盖能力,空/地间实现数字化数据交换以及对无须装备ICAO 准陆基精密着陆引导设备的机场跑道和其它着陆区提供导航和进近服务。ICAO系统方案选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用于导航。 数据通信可以采用三类媒体:航空移动卫星数据链、二次监视雷达S模式数据链及甚高频数据链。 第二章无线电基础知识 无线电传播规律: 第一,无线电波在均匀媒质中传播时,是以恒定的速度沿直线传播; 第二,无线电波在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除了速度要发生变化外,还会引起发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使得电波传播方向改变; 第三,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的扩散和被媒质的吸收,使得电波能量逐渐减少,场强逐渐减弱。无线电波传播时,由于地面和大气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传播方式,大体上分为四种: 第一,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 第二,天波,靠电离层反射而传播的电波; 第三,空间波,靠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合成的方式而传播的电波; 第四,散射波,利用对流层和电离层对电波的散射作用而传播的电波。 根据无线电波不同的传播特性,无线电的频率分成若干频段,其中有甚低频(VLF)频段、中频频段(MF)、高频频段(HF)、甚高频频段(VHD、特高频频段(UHF),超高频频段(SHF)及极高频频段(EHF)。对于微波以上的频段,一般都用“字母”表示,例L频段,X频段,C频段及K频段等。 甚低频频段,频率低,靠地面和电离层的D层传播,称波导模传播方式,这种方式传播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损耗小,但不够稳定;中频频段电波靠地面传播,信号稳定;高频频段,频率高,地面损耗大,主要靠天波传播,传播距离远,但是存在着衰落和越距等现象,信号极不稳定;甚高频频段以上的电波,靠空间波传播,传播距离为视距,信号同样存在衰落现象,但受干扰小,频段宽,容纳电台多。 第三章无线电通信系统

飞机场通讯导航设施

飞机场通讯导航设施 航空通讯有陆空通讯和平面通讯。 陆空通讯飞机场部门和飞机之间的无线电通讯。主要方式是用无线电话;远距离则用无线电报。 飞机场无线电通讯设施 20世纪80年代,载波通讯和微波通讯发达的区域,平面通讯一般不再利用短波无线电通讯设备。无线电发讯台主要安装对飞机通讯用的发射设备;也不再单建无线电收讯台,而将无线电收讯台和无线电中心收发室合建在飞机场的航管楼内。 航空导航分航路导航和着陆导航。 航路导航①中长波导航台(NDB)。是设在航路上,用以标出所指定航路的无线电近程导航设备。台址应选在平坦、宽阔和不被水淹的地方,并且要远离二次辐射体和干扰源。一般在航路上每隔200~250公里左右设臵一座;在山区或某些特殊地区,不宜用NDB导航。 ②全向信标/测距仪台(VOR/DME)全向信标和测距仪通常合建在一起。全向信标给飞机提供方位信息;测距仪则给飞机示出飞机距测距仪台的直线距离。它对天线场地的要求比较高。在一般情况下,要求以天线中心为中心,半径 300米范围内,场地地形平坦又不被水淹。该台要求对二次辐射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台址比中、长波导航台的要求严。在地形特殊的情况下,可选用多普勒全向信标/测距仪台(DVOR/DME),以提高设备的场地适应性。该台的有效作用距离取决于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和飞机的飞行高度。在飞行高度5700米以上的高空航路上,两台相隔距离大于200公里。

③塔康(TACAN)和伏尔塔康 (VORTAC)塔康是战术导航设备的缩 写,它将测量方位和距离合成为一套装臵。塔康和全向信标合建,称伏尔塔康。其方位和距离信息,也可供民用飞机的机载全向信标接收机和测距接收设备接收;军用飞机则用塔康接收设备接收。塔康和伏尔塔康台的设臵以及台址的选择,和全向信标/测距仪台的要求相同。 ④罗兰系统(LORAN)远距导航系统。20世纪 80年代航空上使用的主要是“罗兰-C”。“罗兰-C”系统由一个主台和两个至四个副台组成罗兰台链。“罗兰-C”系统的有效作用距离,在陆上为2000公里,在海面上为3600公里。主台和副台间的距离可达到1400公里。按所定管辖地区的要求,设臵主台和副台;并按一般的长波导航台选址要求进行选址。 ⑤奥米加导航系统(OMEGA)。和“罗兰-C”一样,是一种远程双曲线相位差定位系统。由于选用甚低频波段的10~14千赫工作,作用距离可以很远,两台之间的距离可达9000~10800公里。只要有8个发射台,输出功率为10千瓦,即可覆盖全球。罗兰系统和奥米加导航系统不是一个飞机场的导航设施,而是半个地球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导航设施。 飞机场终端区导航①归航台着陆引导设施。飞机接收导航台的无线电信号,进入飞机场区,对准跑道中心线进近着陆,这样的导航台称归航台。归航台建在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上。距跑道入口的距离为1000米左右的称近距归航台(简称近台);距离为7200米左右的称远距归航台(简称远台)。归航台一般都和指点标台合建。指点标台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编号:AP-115TM-134-R1 部门代号:TM 日期:2004年10月8日 关于印发《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 规程》的通知 各地区空管局、空管中心(站)、民航飞行学院: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逐年增加,设备在种类上及数量上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进一步做好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空管安全生产运行,我局组织修改了《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自2004年12月1日起在全民航空管系统施行。 目前空管系统施行的1985年10月18日《颁发<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设备运行、维修规程>的通知》((85)民航航通字055号)将另行通知取消。 二○○四年十月八日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维护的管理,保障飞行安全,根据《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工作规则》第三条、第五条的规定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民用航空地面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和设备(以下简称设备)运行管理的组织与实施,全体通信导航监视工作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第三条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 (一)组织与实施设备的运行,使设备按规定的技术指标正常工作,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导航监视保障。 (二)组织与实施设备的维护和修理,实行以预防为主,定期维护和计划检修并重的原则,确保设备的性能指标、环境条件符合规定。 (三)组织与实施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的保管及零备件和器材的保障工作。 第四条各级通信导航监视主管部门,必须负责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监督检查。建立岗位责任制或承包责任制,征集使用部门的意见,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第五条各类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有关规章制度和所管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操作程序和维修方法,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考核,取得相关执照,才能参加值班或维修设备。凡未经考核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能独立工作。 第六条已经投入使用而需要停工维护和修理的设备,必须报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经过修理,但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得投入工作。 第七条全体通信导航人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定期检查安全和防护用品,密切注视设备的危险征候,认真查找原因,迅速排除,确保人身、设备、工具和仪表的安全。 第八条本规程的附件是实施设备运行维护的细则,本规程的附件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本规程附件尚未包含的设备,另作补充规定。

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指导材料

信息通告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 编号:IB—TM—2010—004 下发日期:2010年4月26日 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 指导材料

关于下发《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指导材料》的通知 各地区管理局,各监管局,各地区空管局、各空管分局(站),各机场公司: 为了规范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指导导航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维护工作,确保运行保障单位提供所需导航服务,现将《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指导材料》下发你们。 望各单位参照本材料加强导航台建设管理,补充完善运行维护规范,确保运行安全。 民航局空管办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抄送:局领导,政法司、计划司、运输司、飞标司、机场司,空管局。

民用航空导航台建设指导材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及指导民用航空导航台(以下简称导航台)建设,保证导航台的建设符合国家和民航局相关规定、技术规范,确保导航台建设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特制定本指导材料。 第二条本指导材料要求导航台在选址、规划、设计及施工的各阶段,落实场地保护、电磁环境保护等行业规范要求,保证导航台在供电保障、机房装修、维护空间、防雷接地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标准,满足实际使用需要,为导航设备的长期持续正常运行提供所需环境,为飞行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第三条本指导材料使用以下定义: 导航台是指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为航空器提供测定导航参量(方位、距离和速度),确定航空器的位置,并引导航空器按预定航路(线)飞行的地面台站。包括无方向信标台、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台、测距台和指点标台等。 航路导航台是指为在航路(线)上飞行的航空器提供飞行引导信息的导航台。 机场导航台是指为在机场区域内飞行的航空器提供起飞和着陆引导信息的导航台。本指导材料中导航台设备包括导航设备及附属设备。

飞机导航方法

飞机导航方法 所谓飞机的导航.就是引导飞机航行使之能够按照预定的航线,在准确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在飞机导航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瞬时位置。这是因为,要使飞机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除了必须知道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外, 更主要的是必须知道瞬时位置,这样才能对下一步如何飞行进行决策,从而把飞机引导到目标位置。可见飞机的导航是极为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飞机对导航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各样导航方法。下面作一些简单介绍。 1.仪表导航 根据空速表、航向仪表和其它议表测得的飞机空速、航向、姿态、攻角、偏流角、风速和风向等数据,进行航程推算,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飞机自动领航仪就是使这种计算过程能连续进行的自动化导航仪器。仪表导航有一定的自主性,工作可靠,能够连续工作,体积和重量也较小,但它的导航定位精度比校低。 2.红外线导航 利用红外线辐射仪检测和显示地面目标,再与事先知道的地面目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红外线导航的作用距离有限,受雨、雾等外界条件影响大,而且必须事先知道地面目标本身所发出红外辐射的情况才成。 3.全景雷达导航 利用雷达摄取地面图像,再与事先摄制的地面图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以全景雷达导航为基础,还发展成自动地图导航。全景雷达导航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导航定位精度也较高,但它要向外发射电波,易受干扰且隐蔽性差。 4.电视导航 通过电视设备观察地面,然后将图象与地图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飞机的位置。电视导航的定位精度高,但技术复杂,易受干扰,并且受到能见度的影响。 红外线导航、全景雷达导航和电视导航等导航方法,均是属于形象比较的导航方法。 5.天文导航 通过观测天空星体来确定飞机相对星体的位置,由于在一定时刻星体相对地球的位置是一定的,故经计算之后,便可确定出飞机的位置。天文导航系统主要由星体跟踪器、陀螺稳定平台和计算机组成。 天文导航不依赖地理条件,具有全球导航能力,没有积累的导航定位误差。它不向外发射电波,隐蔽性好,也不受无线电干扰,可靠性好。但它的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较大,短期工作精度不高。特别是它受气象条件限制,在云雾中飞行时便无法使用,故有时工作是不连续的。

机场定位导航系统解决方案

机场定位导航系统 方案说明

目录 1引言 (3) 1.1文档说明 (3) 2项目需求 (4) 2.1项目背景 (4) 2.2需求描述 (4) 2.2.1机场室内外电子地图 (4) 2.2.2机场内服务设施引导 (4) 2.2.3机场内商家商品推介功能 (4) 2.2.4机场外公共设施查询功能 (4) 2.2.5机场信息功能 (5) 2.2.6安检口、登机口引导功能 (5) 2.2.7登机/寻乘提醒功能 (5) 2.2.8旅客一键求助功能 (5) 3技术方案 (6) 3.1旅客定位 (6) 3.2机场位置服务LBS (6) 3.2.1机场电子地图 (6) 3.2.2机场内服务设施引导 (6) 3.2.3机场内商家商品推介功能 (7) 3.2.4安检口、登机口引导功能 (7) 3.2.5登机/寻乘提醒功能 (7) 3.2.6旅客一键求助功能 (7) 3.3信息服务 (7) 3.3.1机场内外信息施查询功能 (7) 3.3.2机场信息推送功能 (8) 4数据交互流程图 (9) 4.1定位以及手机显示数据交互流程图 (10) 4.2导览数据交互流程图(必须先走完定位以及页面显示流程) (11) 4.3信息推送数据交互流程图(必须先走完定位以及页面显示流程) (12) 一键求助数据交互流程图(必须先走完定位以及页面显示流程) (13) 4.4乘客登机帮助数据交互流程图(必须先走完定位以及页面显示流程) (14) 4.5信息查询检索数据交互流程图(必须先走完定位以及页面显示流程) (15) 5定位APP截图 (16)

1引言 1.1文档说明 ?本文档为奔骝科技所做的机场大雾导航管理系统, ?奔骝科技拥有对本文档的最终解释权. ?本文档仅提供给合作伙伴和服务公司,不得外流,奔骝科技保留追诉责任的法律权限.

基于必备导航性能的区域导航及其效益分析

基于必备导航性能的区域导航及其效益分析 Benefit Analysis of RNAV Based on RNP 魏光兴方学东 虽然中国民航引进的大型运输机大都配备有GPS/IRS导航设备,但国内航线大多还是 导航台与导航台之间的连线。先进的导航设备与落后的航路设计及运行方式之间存在矛盾 ,这不仅使先进设备难以产生应有的运行效益,还会影响飞行安全。广泛推广区域导航有 助于改变这种局面。 随着全球航空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加,基于传统导航方式的航路结 构难以满足航班量增加的要求,航路和终端区空中交通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保持航 路顺畅,保证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益,解决飞机先进的机载导航设备与落后的航路设计 以及运行方式之间的矛盾,国际民航组织(ICAO)早在1991年就确立了新航行系统(FANS )和区域导航(RNAV)的概念。后来,根据RNAV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必备导航性能(RNP)概念。在此基础上,ICAO及其成员国设计了基于RNP的区域导航航路,进行了试飞和数据分析,取得了可贵的经验和可观的经济效益。RNAV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航空界的 一大热点。 区域导航及其特点 区域导航不同于传统导航之处在于,它可以确定出飞机的绝对位置(地理坐标),不需 要飞机向/背导航台飞行或飞越导航台,因而航线可以由不设导航台的航路点之间的线段 连接而成,即允许在航路上定义航路点组成航线,实施逐点飞行;它还可以跳过某些航路 点直飞,甚至实施起点到终点的直飞,进而大大缩短了航程。由于可以建立临时的绕飞、 偏航飞行和等待航线等飞行计划,航线编排变得更加灵活,运行更加方便,效益也更加明 显。(见表1) 应该说,区域导航允许飞机在陆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范围内,或在自主导航设备 能力限度内,或两者配合下,按所希望的飞行路径运行。它的出现将引起传统的航路结构 和空域环境的巨大变化。 区域导航的效益 区域导航有四种潜在的应用航路。 固定航路:在该区域内分布的永久性的区域导航航路,包括某些航路上由于没有陆基 导航台做航迹导引,只能由具备区域导航能力的飞机做区域导航运行,包括某些高空航路 。 偶然航路:在该区域内公布的短期性区域导航航路。 随机航路:在指定的随机导航区域内由飞行计划自行确定的航路,属于非公布航路。 终端(航站)区航路:包括区域导航的标准进场航线、进近程序、标准离场航线和等待 程序等。 虽然大中型运输机上现都已装备了区域导航/飞管系统(FMS)设备,但区域导航方法 才开始引进,并没有充分发挥设备优势。随着惯性导航和卫星导航的发展,区域导航将全 面实施,并以其成本低、航线多、精度高等优点,带来更多效益: 1. 可以建立快捷的直接航线,缩短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节约燃油和运行成本,提

浅谈机场导航设施防雷

浅谈机场导航设施防雷 一般来说,导航设备都位于偏僻地区,并且导航天线高,极易引来雷电,对于夏季这种雷雨交加的季节更是如此。对于民用机场,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导航台被雷电击到,以免影响正常使用,或是造成重大损失,这是机场导航设计者与使用者都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一些机场导航防止雷击的措施。 标签:雷电危害;防雷措施;日常维护 机场导航设施一般包括导航设备系统、天线系统以及远程遥控监视系统。导航设备系统包括设备机柜、电源系统等;天线系统包括发射天线与监控天线等;远程遥控监视系统包括设备遥控装置、无线测控系统、通信传输系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电气、仪表等各项技术的发展,机场导航设施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电路集成装置也越来越高,感应雷电入侵极易造成电子元件、设施等的损坏,再加上机场导航系统很多设施都在室外,电线裸露,天线外置,这些更加快了机场导航系统遭雷击的可能性。在这种高风险的形势下,对于导航系统只安装一个避雷针来防止其被雷击的措施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建立完善的防雷体系,做到“综合管理、层层防护、重点保护、全面系统防卫”,增强台站的立体防御能力,使机场导航设施遭雷击损坏的几率降至最低水平。 1 雷击的分类 雷击一般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顾名思义,直击雷就是直接击到建筑物、动植物、人体等物体上,造成建筑物直接损坏、动植物毁坏或伤亡等,这种雷击方式主要是靠电效应、热效应等混合力作用造成。感击雷实际是利用感应电压间接损坏动植物、建筑物等的过程。这种感应雷是通过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之间放电在附近的架空线路、埋地线路或其他传电导体上产生了感应电压,从而传导至相关设备造成微电子设备的间接损坏。感应雷对于微电子设施的伤害极大,比如监控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讯设施等,在雷击造成的以上设施损坏的数据中,有五分之四以上的设施都是感应雷造成的。 2 雷电对民航无线电通信导航设施的危害 根据基础电力学常识,电流都是要通过电阻相对较小的路径,所以,对于耸入大气的低电阻接地导体就会极易引来雷电发来的电流连接入地。为了保证通讯质量,确保无线电通讯信息可靠,对于民航导航系统都是建立在空旷的大地上或是空山上,其高高的天线和长长的馈线都是良好的引电流入地的导体,极易引来直击雷和感应雷,造成导航设施的損坏。无线电通信导航设备大多由集成模块构成,其耐冲击能量只有几微瓦秒,其一般所能承受的尖峰电压约为700V,很容易引起元器件的击穿和烧坏。因此,当民航导航系统被雷击时,若保护不当,会引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或者造成设备轻度受损,使停机无法运行;或者造成整个设备报废,系统紊乱,影响飞行安全。雷击所产生的强大电流和强烈的电磁辐射

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分析

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飞机出行已变得尤为普遍,随之而来的民航安全问题也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民 航通信系统作为民航的主要部门,近年来受到诸多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成为民航 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为此,本文主要结合新疆哈密机场工作经验,首先对民航 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接着对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 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展开分析,最后给出一些可行性应对措施,以供同行人士进行 参考。 关键词: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应对措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呈跨越式发展态势,甚高频电台、仪表着陆系统、ADS-B等通信导航系统在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 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应用,各种无线电台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对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造成干扰问题,不仅影响到民航通信 导航的正常、顺畅开展,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会给民航带来安全隐患,威胁到国家 财产以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着重对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 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促进民航事业的健康发展。 1.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带来的影响 随着通信领域的蓬勃发展,无线电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无线电通信、航空 无线电监视、航空无线电导航以及航空无线电监视以及其他航空服务,这致使电 磁空间尤其拥挤,空中服务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随之而来的无线电信号干扰问 题也不断加剧。通信导航信号干扰会影响正常的无线电通信,轻则造成航班延误,流量控制以及晚点等问题,重则会导致机毁人亡。所以,确保民航机场通信导航 系统的安全尤为重要,有必要及时分析引起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的主要因素, 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妥善解决干扰问题,从而为机场民航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2.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内部原因 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形成的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出行频率的 快速增长,导致机场飞行强度大幅增加,机场航班交通流量大幅增加。在民航机 场对空指挥系统以及空中交通管制方面,机场通信导航部门均会采取大量无线电 设施管理,进而造成相互干扰问题,并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无线电通信设施和闭 路电视通常安排在机房内,然后构成一个具有显著效果的大型电磁辐射系统。若 兼容性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会造成系统间的互相干扰,也会对航空飞行安全造 成极大威胁。 2.2外部原因 民航机场通信导航信号干扰问题形成的外部原因包括广播电视服务、医疗设 施以及工业生产等。广播电视业务的主要特点是采取大功率发射仪器连续操作。 一般来说,它大都布设在大城市,并在高山顶安装差转塔装置。一般因业务应用 频段与民航机场无线电比较接近,加上有限的频率资源,促使逐渐上扩,民航频 率逐渐下扩,频段显得非常拥挤,极易对民航机场航空业务造成信号干扰。医疗 设施和工业生产在应用过程最后会产生谐波和杂散辐射,进而对民航机场通信导 航信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当工业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短时间内频率的稳定性 不够高,并且可能会出现比较显著的瞬时频移。干扰信号接近宽频率偏移和低频

华东地区通用机场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指南

华东地区通用机场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指南 1 总则 1.1 为规范华东地区通用机场设施设备和人员的配备,指导通用机场的设计与建设,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中的通用机场设施设备和人员是指飞行场地、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安全保卫、消防救援等民航专用设施设备及其相关的民航专业人员。 1.3 本指南在梳理研究民航现行标准和规范基础上,结合通用机场运行实际编制,尽可能明确各类通用机场民航专用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最低配备要求。 1.4 当本指南与民航局新出台的标准和规范不一致时,应当执行新的标准和规范。 1.5 本指南可供局方监察员、通用机场建设单位、通用机场设计人员使用。 2 飞行场地 2.1 固定翼飞机使用的通用机场(A类) 2.1.1 飞行场地包括跑道、滑行道、机坪、防吹坪、升降带、端安全区、道面标志、标记牌、标志物、助航灯光及供电、净空等。 2.1.2 飞行场地的设计与建设应当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 2.2 直升机场(B、C类)

2.2.1 飞行场地包括进近起飞区(FATO)、接地离地区(TLOF)、安全区、直升机机位、风向标、标志和标志物、助航灯光、净空等。 2.2.2 飞行场地的设计与建设应当符合《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MH5013-2014)。 2.3 水上机场(B、C类) 2.3.1 水上运行区包括水上起降区、转弯掉头区、水上滑行道、斜坡道、风向标、水上机场标志、机场灯标和泛光照明等,其设计与建设应当符合《水上机场》(FAA AC No.:150/5395-1A)。 2.3.2 陆上停机坪的设计与建设应当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 2.3.3 净空障碍物限制图按照《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设计,其中:水上起降航道等同于升降带,运行类别一般采用非仪表跑道。 2.3.4 码头的设计与建设参照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游艇码头设计规范》(JTS165-7-2014)。 2.4 人员配置要求(A、B类通用机场) 2.4.1 应至少配备一名经过培训的飞行场地巡查维护人员。 设置助航灯光的通用机场,还应至少配备一名经过培训的持有电工证的助航灯光巡查维护人员。 飞行场地、助航灯光巡查维护人员可以兼职,但在工作时间安排上不能发生冲突。 2.4.2 飞行场地巡查维护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包括飞行场地技术标准、《民用机场飞行区场地维护技术指南》(AC-140-CA-2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