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料坚固性试验仪操作规程

集料坚固性试验仪操作规程

1、首先按照规定要求,在保温桶内配置好硫酸钠溶液;装入放有不同粒径试样的三角网篮。将“浸泡温度仪表”设置在20℃~25℃范围内,“升降次数仪表”设定为25次,将“浸泡时间仪表”设定为20h,按下“电源开关”和“加热开关”。

2、此时“浸泡温度仪表”开始工作,其他仪表不工作,当温度达到25℃后仪表发出蜂鸣报警,仪器自动进入升降状态,此时“升降次数仪表”开始进入25次升降循环,循环完成后自动导通“浸泡时间仪表”,当保温20h后停机,完成第一次试验。

3、进入下一次循环时,将“浸泡时间仪表”设定为8小时(即待烘干4小时浸泡4小时),按一下“清零键”重新启动。当烘干4小时时第二次循环完成。以后几次循环参照本条进行。

4、试验完毕后应清洗所用仪器器具,并断开电源。

第1页共1页

第五部分 集料的各种试验项目

105+5)中烘干冷却备用。 : 1)准确称量烘干试样500g(m1精确0.5g),置于套筛 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 1%时为止,逐个分筛。 2)称量每个筛余试样的质量。要求称量精确至0.5g, 1%。 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 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 将试样置于洁净容器中,加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将容器中悬浮液倒入用1.18mm筛及0.075mm的套筛 将全部集料用水冲入搪瓷盘中,放入烘箱烘干称重。 将干料置于套筛上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约10min,并称取每层筛余量。(精确0.5g 筛前和筛后相差 1%)。 计算:分计筛余率、累计筛余率、质量通过率;精确 绘制级配曲线; (水泥砼用砂)计算细度模数 +A0.315+A0.63+A1.25+A2.5)-5A5 /100-5A5 0.16 (沥青路面用砂)计算细度模数 +A0.3+A0.6+A1.2+A2.36+A4.75)/100 0.16 要求平行做两次,两次差值不应大于0.2,否则重做 二、细集料含泥量试验(T 0333-2000筛洗法) :测定细集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尘屑、 :天平、烘箱、方孔筛0.075mm1.25mm(或 四分法取样,烘干、冷却称取约400g的试样两份。 将试样置于筒中,加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浸泡24h,然后用手淘洗,将悬浮液滤去0.075mm的 再次加水于筒中,直至筒内水洁净为止。 筒中干净的砂装入浅盘,放入烘箱烘干、冷却称重M。计算: Q=(400-M)/400 x100 精确0.1% 要求平行做两次,取两次平均值,两次差值不应大于 三、细集料泥块含量试验(T0335-1994) 测定水泥砼用砂中颗粒大于1.25mm的泥 :天平、烘箱、方孔筛0.63mm(或0.6mm)(或1.18mm) 取2500g试样四分法,置于烘箱烘干、冷却,用筛筛分,取筛上的砂约400g分两份。 取一份200g置于容器中,并注入洁净的水,使水面高200mm,拌匀、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捻碎泥块,(0.6mm)筛洗,直至水洁净为止。 将筛余物放入浅盘,烘干、冷却、称重m。 计算:Q=(200-m)/200 x100 精确0.1% 、要求平行做两次,取两次平均值,两次差值不应大于 四、矿粉筛分试验(T 0351-2000水洗法) 测定矿粉、水泥、石灰、粉煤灰的颗粒仪器与材料:标准筛、0.6mm、0.3mm、0.15mm、0.075mm 1.将矿粉烘干,冷却,称取100g,碾碎。 2.手工干筛矿粉剔除小于0.075mm部分,存留物倒回整 0.075mm以下部分任其流失,直至水 3.将筛上物装入搪瓷盘中烘干,冷却称取筛余重。 4.计算:计算分计筛余率。精确0.1% 要求平行做两次试验,取两次平均值。各号筛的通过2%,否则重做试验。 五、矿粉亲水系数试验(T0353-2000) :用于评价矿粉与沥青结合料的粘附性能。 量筒、研体、天平、煤油、烘箱。 称取烘干矿粉5g,放入研体中,加入15ml-30ml的蒸细磨5min,后将悬浮液冲洗移入量筒中,使量筒中液面 50ml,然后用玻璃棒搅和悬浮液。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坚固性试验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 标准坚固性试验 一、砂的坚固性试验 1.目的 判断砂的坚固性。 2.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于通过测定饱和硫酸钠溶液渗入砂中形成结晶时的裂胀力对砂的破坏程度。 3.检验人员 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4.试验设备与试剂 (1)电热鼓风干燥箱:能控温在(105±5)℃。 (2)电子天平:称量2000g,感量0.01g。 (3)标准筛:公称直径为160μm、315μm、630μm、1.25mm、2.50mm、5.00mm。 (4)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量不小于10L。 (5)三脚网篮:内径及高均为70mm,由铜丝或镀锌铁丝制成,网孔的孔径不应大于所盛试样粒级下限尺寸的一半。 (6)试剂:无水硫酸钠。 (7)比重计。 (8)氯化钡:浓度10%。 5.试验准备 5.1硫酸钠溶液的配制

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加温至30~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300~35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两昼夜,其密度应保持在1151~1174kg/m3。 5.2将缩分的样品用水洗干净,在(105±5)℃下烘干冷却至室温备用。 6.试验步骤 6.1称取公称粒级分别为315~630μm、630μm~1.25mm、1.25~2.50mm和2.50~5.00mm的试样各100g,若是特细砂,则筛去160μm 以下和2.50mm以上,称取各粒级100g。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其温度应保持在20~25℃范围内。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 6.2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个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开始,浸泡及烘烤时间均为4h。共循环5次。 6.3最后一次循环完毕后,将试样置于20~25℃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用孔径为试样粒级下限的筛,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 注:试样中硫酸钠是否干净,可按下法检验: 取洗试样的水数毫升,滴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如无白色沉淀, 即说明硫酸钠已被洗净。 7.结果整理

混凝土试验室标准操作规程

混凝土试验室标准操作规程 一、前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质量对于工程的安全性和耐 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需要进行各种试验。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试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规范 的操作。 二、试验室设备 1. 试验室必须安装空调设备,保持室内温度在20℃±2℃之间。 2. 试验室应根据需要配备以下设备:压力试验机、抗弯试验机、干燥箱、振动台、水泥细度仪、砂浆压力试验机等。 3. 所有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试验材料 1.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75-2007《水泥标准试验方法》的要求。 2. 砂: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混凝土用细集料技术条件》的要求。 3. 石子:应符合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混凝土用粗集料技术条件》的要求。 4. 水:应使用自来水或经过净化处理的水。

5. 混凝土试块: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方法》的要求制备。 四、试验操作规程 1. 水泥试验 (1)水泥细度试验 ① 将100g水泥样品放入水泥细度仪中,加入适量水,按照仪器要求进行试验。 ② 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水泥细度试验记录表中。 (2)初凝时间试验 ① 将水泥样品与适量水按照国家标准GB/T 1346-2011《水泥振实密度和初凝时间的测定》的要求进行试验。 ② 将试验结果记录在初凝时间试验记录表中。 (3)抗压强度试验 ① 将水泥样品与适量水按照国家标准GB/T 17671-1999《水泥抗压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试验。 ② 将试验结果记录在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中。 2. 砂试验 (1)相对密度试验 ① 取一定质量的砂样品放入密度瓶中,加入适量水,按照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混凝土用细集料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试验。② 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相对密度试验记录表中。

(完整版)砂的坚固性试验

砂的坚固性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通过测定硫酸钠饱和溶液渗入砂中形成结晶的裂胀力对砂的破坏程度,来间接地判断其坚固性 坚固性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和试剂: 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0)℃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60цm、315цm、630цm、1.25mm、2.50mm、5.00mm的方孔筛各一只: 4.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量不小于10L 5.三脚网篮——内径及高均为70mm,由铜钢丝或镀锌铁丝制成,网孔的孔径不应大于所盛试样粒级下线尺寸的一半; 6.试剂——无水硫酸钠 7.比重计; 8.氯化钡——浓度为10% 溶液的配制及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取决于试样及容器大小,加温至30~50℃),每1000ml蒸馏水加入无水硫酸钠(Na2SO4)300~35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止两昼夜,其密度应为1151~1174kg/m3 2.将缩分后的样品用水冲洗干净,在(105±50)℃温度下烘干冷却至室温备用 坚固性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称取公称粒级分别为315~630цm、630цm~1.25mm、1.25~ 2.50mm和2.50~5.00mm的试样各100g。 若是特细砂,应筛去公称粒径160цm以下和2.50mm以上的颗粒,称取公称粒级分别为160~315цm、315~630цm、630цm~.25mm、1.25~2.50mm的试样各100g..分别装入网篮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其温度应保持在20~25℃。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先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mm(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mm. 2.浸泡20h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温度为(105±50)℃的烘箱中烘烤4h,至此,完成了第一次 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开始,浸泡及烘烤时间均为4h 3.第五次循环完成后,将试样置于20~25℃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在(105±50)℃的烘箱中烘干至 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后,用孔径为试样粒级下限的筛,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 试验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样中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δji应按下列计算: δji=m i-m1i/m i×100% 式中δji ——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m i——每一粒级试样试验前后的质量(g) m1i___经硫酸钠溶液试验后,每一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2.300цm~4.75mm粒级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δj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δj=a1δj1+ a2δj2+ a3δj3+ a4δj4/ a1+ a2+ a3+ a4×100% 式中δj ——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 a1、a2、a3、a4——公称粒级分别为315~630цm、630цm~1.25mm、1.25~2.50mm、2.50~5.00mm粒级在筛余小于公称粒径315цm及大于粒径5.00mm颗粒后的原试样中所占的百分率(%) δj1 、δj2、δj3、δj4——公称粒级分别为315~630цm、630цm~1.25mm、630цm~1.25mm、1.25~2.50mm、 2.50~5.00mm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3.特细砂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δj=a o、a1、a2、a3——公称粒级分别为160~315цm、315~630цm、630цm~1.25mm、1.25~2.50mm粒级在筛除小于公称粒径160цm及大于公称粒径2.50mm颗粒后的原试样中所占的百分率(%) δj0 、δj1、δj2、δj3——公称粒级分别为160~315цm、315~630цm、630цm~1.25mm、1.25~2.50mm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沥青混合料试验操作规程

MDJ-ⅡA型马歇尔电动击实仪操作规程 1. 打开电源开关,按照所需锤击次数,按置数器设定好。 2. 放下压模装置压紧试筒,然后松开锤座使导杆落下。 3. 用手触动点动观察传动轮,正反转。 4. 一切正常后,按下“启动”,击实仪开始工作。 5. 当试件击实一面后,取下套筒将试模调头,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和次数击实另一面。 6. 试件击实结束后,立即用镊子取掉上下面的纸,用卡尺量取试件离试模上口的高度,并由此计算试件高度。如不符合要求,试件作废,并调整试件的混合料的质量。 7. 最后卸去试筒及底座,将装有试件的试模横向放置,冷却至室温后置脱模机上脱模。 8. 工作完毕后,把试模清理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将仪器擦拭干净,并在导杆击实锤传动轮上拭上润滑油。

BH-10型自动沥青混合料拌合机操作规程 1.检查机器、插座是否有漏电,确认无误后方可插好电源注意不要用湿手插电源,防止触电。 2.打开开关设置温度、拌合时间,开始加热。 3.约30分钟锅的内壁即可达到设定温度,待拌锅达至规定温度时,按下操作面板“上升”按扭,则搅拌头自动升到最高位置,这时将事先预热好的混合料倒入锅中。 4.将搅拌机落下,按“启动”按扭则搅拌机开始搅拌,注意人员离开后开始拌和。 5.拌合完毕后,将搅拌机升起,松开卡扣放倒拌锅,带好石棉手套将混合料取出,放入容器中,注意防止烫伤。 6.将拌锅复位卡好拌锅,再将搅拌机落下,注意人员是否离开。 7.试验完毕后,拔下电源,将仪器清理干净,准备下次试验

DLC-Ⅲ型沥青混合料离心抽提仪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按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在拌和厂从运料卡车采取沥青混合料试样,放在金属盘中适当拌和,待温度下降至100℃以下时,用大烧杯取混合料试样质量1000g~1500g左右(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用高限,细粒式用低限,中粒式用中限),准确至0.lg。 2、如果试样是路上用钻机法或切割法取得的,应用电风扇吹风使其完全干燥,置微波炉或烘箱中适当加热后成松散状态取样,但不得用锤击以防集料破碎。(二)、试验步骤 1、向装有试样的烧杯中注入三氯乙烯溶剂,将其浸没,浸泡30min,用玻璃棒适当搅动混合料,使沥青充分溶解。 注:也可直接在离心分离器中浸泡。 2、将混合料及溶液倒入离心分离器,用少量溶剂将烧杯及玻璃棒上的粘附物全部洗入分离容器中。 3、称取洁净的圆环形滤纸质量,准确至0.Olg。注意,滤纸不宜多次反复使用,有破损者不能使用,有石粉粘附时应用毛刷清除干净。 4、将滤纸垫在分离器边缘上,加盖紧固,在分离器出口处放上回收瓶,上口应注意密封,防止流出液成雾状散失。 5、开动离心机,转速逐渐增至3000r/min,沥青溶液通过排出口注入回收瓶中,待流出停止后停机。 6、从上盖的孔中加入新溶剂,数量大体相同,稍停3min~5min后,重复上述操作,如此数次直至流出的抽提液成清彻的淡黄色为止。 7、卸下上盖,取下圆环形滤纸,在通风橱或室内空气中蒸发干燥,然后放入105℃±15℃的烘箱中干燥,称取质量,其增重部分为矿粉的一部分。 8、将容器中的集料仔细取出,在通风橱或室内空气中蒸发后放入105℃±15℃烘箱中烘干(一般需4h),然后放入大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质量。

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操作步骤

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操作步骤 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是一个用于测定石料、混凝土及其他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的设备,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评估他们的材料性能。本文将为您介绍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的操作步骤,以便顺利地进行试验。 设备及工具准备 在使用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之前,您需要先准备以下设备及工具: •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 •软弱样品 •分析天平 •筛分机 •洗杯和水槽 •试验器和夹具 •操作手册和相关文件 操作步骤 步骤一:标准准备 1.打开设备电源,保证试验机和其他设备都已连接,并检查所有仪器和 设备是否处于正确的工作状态。 2.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排列试验器和夹具,并根据样品的类型、尺寸和 几何形状选择相应的试验器和夹具。 3.将工作台校准平稳并修正,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步骤二:分析和准备样品 1.使用分析天平将软弱样品量称在指定的重量范围内。 2.使用筛分机将样品筛分至标准尺寸。 3.将样品放入洗杯中,通过反复浸入和排水的方式,将杂质、泥土、粉 末和其他不需要的杂质洗掉。 4.将样品放入试验器中,并跟据手册和标准要求装置夹具。 步骤三:试验前的设置和校准 1.根据试验标准的要求设置试验机的各个参数,如负荷速率、负荷范围、 压缩和拉伸试验等。 2.连接试验机和计算机并启动数据采集软件,确保各种仪表和传感器的 读数正常。

步骤四:进行试验 1.将试件夹具拉近到接触面后,按下试验机上的升降按钮,使其与试件 接触。 2.框架将制作一个固定的分类速率,按下启动按钮开始测试。 3.持续记录试验数据直至到达标准指标或设备停止。 步骤五:数据分析和处理 1.将测试数据导出到计算机,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估算。 2.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图形分析、计算和统计,以获得样品的强度、韧性、 模量和其他相关参数。 总结 本文介绍了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的操作步骤,包括设备及工具准备、分析和准 备样品、试验前的设置和校准、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方面。小心操作,按照操作手册和标准要求进行试验,并在实验中保持高度注意。只有在保证实验准确和精密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

粗集料坚固性试验(T 0314-2000) 2.10.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试验时确定碎石或砾石经饱和硫酸钠溶液多次浸泡于烘干循环,承受硫酸钠结晶压而不发生显著破坏或强度降低的性能,是测定石料坚固性能(也称安定性)的方法。 2.10.2仪具与材料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1g。 标准筛:根据试样的粒级,按表T 0314-1选用。 表T 0314-1 坚固性试验所需的各粒级试验质量 容器:搪瓷盆或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三角网篮:网篮的外径为100mm,高为150mm,采用孔径不大于2.36mm的铜网或不锈钢丝制成;检验37.5mm~75的颗粒时,应采用外径和高均为250mm的网篮。 试剂:无水硫酸钠和10水结晶硫酸钠(工业用)。 2.10.3试验准备 2.10. 3.1 硫酸钠溶液的配制 取一定数量的蒸馏水(多少取决于试样及容器的大小),加温至30℃5~50℃, 每1000mL蒸馏水加无水硫酸钠(Na 2SO 4 )300g~350g或10无水硫酸钠 (Na 2SO 4 ·10H 2 O)700g~1000g,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 ~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其相对密度应保持在 1.151~1.174(波美度为18.9~21.4)范围内。试验时容器底部应无结晶存在。 2.10. 3.2 试样的制备 将试样按表T 0314-1的规定分级,洗净,放入105℃±5℃的烘箱内烘干4h,取出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表T 0314-1规定的质量称取各粒级试样质量m i 。

2.10.4试验步骤 2.10.4.1 将称取的不同粒径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脚网篮,并浸入5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温度应保持至20℃~25℃的范围内,三脚网篮浸入溶液时应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气泡,然后静置于该容器中;此时,网篮底面应距容器底面约30mm (由网篮脚高控制),网篮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30mm ,试样表面至少应在液面以下30mm 。 2.10.4.2 浸泡20h 后,从溶液中提出网篮,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烤4h ,至此,完成了第一个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即开始第二循环。从第二次循环起,浸泡及烘烤时间均为4h 。 2.10.4.3 完成五次循环后,将试样置于25℃~30℃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用试样粒级下限筛孔过筛,并称量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m i ’. 2.10.4.4 对粒径大于19mm 的试样部分,应在试验前后分别记录其颗粒数量,并作为外观检查,描述颗粒的裂缝、剥落、掉边和掉角等情况及其所占的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 2.10.5试验步骤 2.10.5.1 试样中各粒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T 0314-1)计算。 100'⨯-=mi i m m Q i i (T 0314-1) 式中: Q i ——各粒级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m i ——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烘干质量(g ); m ’i ——经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 2.10.5.2 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T 0314-2)计算,精确至1%。 ∑∑= i i i m Q m Q (T 0314-2) 式中: Q ——试样总质量损失百分率(%); i m ——试样中各粒级的分计质量(g );

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校准规程

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校准规程 摘要: 一、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简介 1.试验机的定义与作用 2.试验机的组成部分 二、试验机校准的重要性 1.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校准规程 1.校准环境与设备准备 2.校准步骤与方法 3.校准结果处理与分析 四、校准后的维护与管理 1.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2.定期检查与维护 3.校准周期与要求 正文: 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是一种对集料进行软弱特性测试的专用设备,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建筑等工程领域。为了保证试验机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按照相关规程对其进行定期校准。 一、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简介

集料软弱颗粒试验机主要用于测定集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柔软特性。试验机主要由主机、液压系统、测量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试验机,可以获取集料的柔软度、抗压强度等性能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试验机校准的重要性 1.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试验机经过校准后,可以确保测试数据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从而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试验机校准可以消除设备自身误差,降低试验结果的偏差,从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校准规程 1.校准环境与设备准备:校准应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的实验室内进行,并准备好相应的校准工具和设备。 2.校准步骤与方法:根据试验机型号和规程要求,进行液压系统、测量系统等方面的校准,确保各部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3.校准结果处理与分析:记录校准过程中的数据,对校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设备是否满足校准要求。 四、校准后的维护与管理 1.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试验机时,应遵循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 2.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试验机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各部件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试验结果。 3.校准周期与要求:根据试验机的使用频率和性能要求,确定合理的校准周期,确保试验机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操作规程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操作规程 一、前言 细集料棱角性试验(流动时间法)是评定细集料棱角性的常用试验方法,可用于工程设计和质量控制中。本规程主要介绍该试验方法的操作规程,以及试验结果的计算和分析。 二、试验仪器设备 1. 流度计 2. 钢尺 3. 立式漏斗 4. 装样刷 5. 平衡 6. 筛分器 三、试验前的准备 1. 检查流度计、钢尺、立式漏斗、装样刷、平衡和筛分器是否完好无损。 2. 将试验室温度调整至(20±2)℃,并将试验平台稳定在水平状态。 3. 需要进行的细集料数量视情况而定,但每次试验应至少按照一定的组数进行。 4. 细集料样品在进行试验前应先进行筛分,只选用粗细分布均匀的颗粒。 四、试验操作步骤 1. 测量流度标准荧光粉的流动时间并记录。每次试验前应进行该项操作以保证流度计读数的准确性。 2. 准备细集料样品,将其放入干燥器中烘干至恒重。 3. 按照所需数量取出细集料样品,并用装样刷将其均匀地刷入漏斗中。 4. 将流度计垂直地放置在漏斗的出口下方,并打开流度计的阀门,使细集料自漏斗中自由流动,进入流度计。 5. 当细集料完全流出后,记录流出的时间t(单位为秒)。

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进行多次测试,直到其三次流出时间的相对偏差小于5%。 7. 对每一组试验结果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并将其记录下来。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1. 根据试验所得的数据,计算细集料的流动度(单位为秒)。 2. 求取细集料流动度的标准偏差,并根据此计算细集料流动度的相对偏差。 3. 根据所得相对偏差的大小来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将试验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细集料的棱角性是否达标。 六、注意事项 1. 进行试验时应确保试验平台稳定且处于水平状态,以保证流动时间的准确性。 2. 需要进行多组试验,统计其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3. 进行试验前要选用粒径分布均匀的细集料样品,并对其进行充分的烘干处理。 4. 测量流度标准荧光粉的流动时间是确保流度计读数准确性的必要步骤,也可以周期性地进行该项操作来检查流度计是否正常。 5.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如接触细集料应戴手套,防止细集料对身体造成伤害。

集料室作业指导书

集料室作业指导书 一、集料温湿度要求 二、集料室工作要求 1.试验人员每日上班对本室的仪器设备、工具、水、电进行检查, 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做好使用记录。 3.试验人员在操作前应熟悉试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应尽量避 免一边试验,一边查阅操作规程。 4.使用天平称量或进行筛分试验时,应避免吹风,必要时应关门窗 及电风扇,以免造成称量不准或细颗粒损失。 5.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闭仪器,并查明原 因。 6.试验样品做好标识,待检和试毕样品分别放在对应区域。 7.试验完毕,应将所有仪器擦干净,配件放回原处,较精密的仪器 应放入柜内或套上防尘罩,试验废料当日清理。 8.离开试验室,关电(工作中的烘箱除外)关灯,打扫清洁。 三、作业流程: 1.对样品进行检查

2.备料(按照对应检测参数,参照试验规程的取样数量要求 进行分料、备料) 3.试验(严格按照试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试验,确保试验 数据的准确可靠) 4.登记仪器使用记录 5.试验数据整理,出具试验资料、报告。 四、作业指导: 1.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 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2)、设备和量具 1、鼓风干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或案称: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3、国家新标准方孔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4、摇筛机、盘子、料铲、毛刷等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按下表规定取样,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颗粒级配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2.取一份试样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试验的总质量,准确至0.1%。 3.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依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工地试验室仪器操作规程(上墙的)

SYD-3536型克利夫兰开口闪点试验器操作规程 (1) 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随后就可以进行试验操作。 (2) 将试样倒入克利夫兰油杯中,至刻线处。 (3) 把油杯放在电炉上,调节好点火装置和温度计的高度,调节好火焰的大小,根据标准的规定调节电位器,即调节升温速度,随后就可以进行点火试验。 (4) 在预期闪点前28℃时,按动自锁按钮开关,点火杆点火,如未出现闪点现象,则每升温2℃后,再次按动自锁按钮开关,点火杆向相反方向点火。每次通过扫划试验的火焰,所耗时约为1s。 (5) 在油面上任何一点出现闪火时,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作为闪点。 (6) 试验结束后,做好清洁工作,并应切断电源。

HLM-2型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操作规程 (1)在负压容器中注入约25°C的水,将混合料全部浸没。 (2)将负压容器与真空泵、真空表连接,开动真空泵,使真空度达到97.3kpa持续15Min±2min. (3)然后强烈振荡负压容器,除去剩余的气泡,为使气泡容易除去,可在水中加有0.01%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4)把负压容器放入仪器平台上的定位圈内,盖好上盖,并压上压杆,然后关闭放气阀,开启抽气开关,使负压达到97.3kpa时,关闭抽气开关保压15分钟后,在开启震动开关,按要求选择震动方式。(5)当负压容器采用A类容器时,浸入保温至25°C±0.5°C的恒温水槽,约十分钟后,称取负压容器与沥青混合料的水中质量(m2),当负压采用B、C类容器时,将装有沥青混合料试样的容器浸入保温至25°C±0.5°C的恒温水槽,约十分钟后取出,使容器中没有空气,擦净容器外的水分,称取容器、水、沥青混合料试样总质量(mg)。

中心试验室仪器操作规程完整

-附表、十四 作业指导书 中铁十七局集团唐铁路项目经理部 第一分部试验室

目录 一、胶材室 1、FYS—150型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操作规程 2、NJ-160型水泥净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3、NLD-3型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操作规程 4、ZS-15型水泥胶砂振实台操作规程 5、JJ-5型水泥胶砂搅拌机操作规程 6、DKZ-6000型电动抗折试验机操作规程 7、FBT-5型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操作规程 8、YH—40B型标准恒温养护箱操作规程 9、FZ-31型沸煮箱操作规程 10、JYE-300A型全自动恒应力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11、JF2004型精密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2、CF-B型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 13、水泥稠度凝结时间测定仪操作规程 14、LD-50 型雷氏夹测定仪操作规程 15、Ca-5型水泥游离氧化钙测定仪操作规程 二、砼工作室 1、SJD-60L型混凝土卧式搅拌机操作规程 2、HX-15-30型砂浆搅拌机操作规程 3、120型砼贯入阻力仪操作规程 4、砂浆分层度仪操作规程 5、SC-145型砂浆稠度仪操作规程 6、HZJ-A 1000cm×1000cm型混凝土振动台操作规程 7、ZH型直读式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8、SHM-200型双端面磨石机操作规程 9、DQ-3型自动岩石切割机操作规程 三、砼耐久室 1、TDR-3型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机操作规程 2、HP-40型自动加压混凝土渗透仪操作规程 3、SY-3型混凝土压力泌水仪操作规程 4、DT-16型动弹模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5、PFR-6A型混凝土电通量智能测定仪操作规程 6、SP-540型混凝土收缩膨胀仪操作规程 四、力学室 1、JYE-2000型数显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