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医养生

运动中医养生
运动中医养生

一、不同体质的运动养生

从体质角度来提高生存质量,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这需要普及体质学知识,让人们知道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自己的体质的类型,有的放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体质类型的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健康长寿,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不同的体质类型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机体失衡现象,并且这种情况是变化的,表现出有余不足的病理症状。因此应该明确不同的体质类型,根据个人体质采用不同的运动养生方式延缓哀老。中医体质养生锻炼原则是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并结合个体差异等选用不同的运动方法。如中国传统体育锻炼方法的气功、导引、保健按摩、武术,现代体育锻炼方法中的健身操、球类运动、力量练习等。一般来说,中国古代运动养生方法,强调人体精、气、神的统一,更适合用于调整偏颇体质。锻炼养生体质,运动量以适度为宜,忌太过与不及,更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改善锻炼的目的。下面按照王琦教授提出的九种体制分法介绍不同体质的人采用不同的运动养生方式。

(1)平和质的养生

多为先天享赋良好,或后天调养得当。孙思邀在《备急千金要方》谓:“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极”。经常、适量的运动,能使气血流通,内荣脏腑,外润滕理,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功效。但劳欲太过则必伤脏耗气,损害健康。

平和质可以通过运动保持和加强现有的良好正常状态,使体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可根据年龄、性别、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异,自行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男性可以选择增强力量和耐力素质的项目为主,如器械训练、跑步、球类等。女性可以选择加强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如健美操等。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保持强壮体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从事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和人体保健基本理论的适宜运动,按照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效果。

在运动锻炼时,要保持心情舒畅,自觉主动、积极愉快地长期参加锻炼。对运动兴趣的培养是形成运动习惯的关键,有了兴趣是开启健康的金钥匙。一般体质运动锻炼,多采用对人体有利的有氧训练,运动强度为中等偏小强度。这种中等偏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具有易于长期坚持,安全性高,可以减少和降低各种运动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等特性。如果运动量、强度提高过快,超过机体适应速度,非但不能提高功能,反而会引起运动性疾病或损伤的发生。因此,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运动疗法,仍坚持中等偏低的运动强度为主,可在机体

完全适应原有运动量的基础上,适当延长运动时间来增加运动的刺激效果,但增加量一定要适可而止。人体因缺乏运动而引起的体质下降是缓慢发生的,要扭转这个局面,同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收效。因此要持之以恒,坚持不

懈,而不是突击锻炼以求速成。运动锻炼必须经常、系统地进行,多次重复从才能使锻炼效果逐步积累,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逐步改善,从而改善体质。体育锻炼应使身体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因此身体锻炼要全面、多样,均衡发展各项身体素质。全面的运动内容不仅能促进体质全面发展及增进健康,对掌握运动技术也十分有利,并且是防止多种运动损伤的重要条件。

中医的运动健身是在“天人合一”整体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四季当中,亦要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选择运用相应的运动健身方法进行锻炼。一般而言,要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应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物候规律,这是中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锻炼方法。中国传统的运动健身法,种类繁多。如运动量较小轻松和缓的散步、郊游、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形式多样,保健球等;运动量适中的跳绳、登高、跑马、这些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健身措施。民间还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方法,射箭等,如赛马、跷板之走高跷、摔跤、拔河、舞龙灯、跑旱船、龙舟竞渡及各种各样的民间舞蹈等,这些活动的特点是人数众多,具有一定的竞技性质,具有特定的季节和时间,是中国传统开展的群众性的毛普及性的民间健身运动。例如导引、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易筋、少林拳、形意拳等等,这些功法属于武术功法。也有使用器械的剑、棍、棒、枪、鞭、钩等,各有特色,各有所专。武术虽是技击、防身之术一,但其上乘功法则是以健身为宗旨的。可根据年龄、性别、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异,自行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

(2)气虚质的养生

气虚质者多元气虚弱。主要成因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常自汗,易患感冒、哮喘、眩晕或兼有过敏。气虚质可选用比较柔缓的传统健身功法,很适合气功和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进行锻炼。八段锦动作柔和,有强身益气功效,非常适合气虚质。此外,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健脾补气益气调整气虚状态。气功和太极拳运动都是轻慢的运动,运动强度和负荷较小,有助于人体力气的补充和增加人体的耐久力。从现代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气虚质的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主要是心肺功能不足,慢跑、散步等也是有效加强心肺功能的锻炼方法,可适当选用。气功的调息方法,有利于养气、补气,改善呼吸功能。气功可练

“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以固肾气,壮筋骨,逐渐改善体质。八段锦是传统的导引健身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动作柔和,有强身益气功效,适合气虚质。此外,经常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健脾补气益气调整气虚状态。

气虚质者的体能偏低,且过劳易于耗气,气虚质运动时很容易疲劳、出汗甚至气喘。因此,不宜进行强体力运动,注意“形劳而不倦”,选择适当的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的运动方式,适当地增加锻炼次数,而减少每次锻炼的总负荷量,控制好运动时间,循序渐进地进行。

(3)阳虚质的养生

阳虚质者多元阳不足。可由于先天享赋不足,如属父母年老体哀晚年得子,或由于母亲妊娠调养失当,元气不充;或因后天失调,喂养不当,营养缺乏或中年以后劳倦内伤,房事不节,渐到年老阳哀及肾等。易患痰饮、肿胀、泄泻、惊悸等病证。阳虚质以振奋、提升阳气的锻炼方法为主。肾藏元阳,阳虚质当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补肾助阳,改善阳虚质。阳虚质人畏寒易受风寒侵袭,锻炼时应该注意保暖避寒。阳虚质者要选择和暖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不宜在阴冷天气或潮湿之处锻炼身体,根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阳虚质的锻炼时间最好选择春夏天,一天中又以阳光充足的上午为最好的时机,可以振奋阳气,促进阳气的生发和流通。阳虚质以振奋、提升阳气的锻炼方法为主。阳虚质当培补肾阳。“五禽戏”中的虎戏有益肾阳强腰骨作用。虎戏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要求意守命门。命门乃元阳之所居,精血之海,元气之根,意守此处,旨在充养元阳。经脉中督脉统领诸阳,古代道家养生长寿术中的核心功法卧功中以脊柱、腹部运动,调节督脉、任脉为主,滋阴养阳。现代研究认为,卧功可以使脊神经得到锻炼和强化,巧妙而恰当地调整植物神经系统,还可以施功于性腺,促进性激素的分泌,保证了内脏器官的健康和发挥最佳功能,以保障健康人体的需要。按摩疗法中的捏脊法是改善小儿阳虚质的很好方法。

(4)阴虚质的养生

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其成因与先天本弱,后天久病、失血、积劳伤阴有关。易患咳嗽、消渴、闭经、内伤发热等病证。阴虚质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运动时易出现口渴干燥、面色潮红、小便少等,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轻缓性的运动项目进行身体锻炼,

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气功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皮肤干燥甚者,可多选择游泳,能够滋润肌肤,减少皮肤痉痒,但不宜桑拿。静气功锻炼对人体内分泌的双向调节功能,促进脾胃运化,增加体液的生成,从而来改善阴虚质。阴虚质的老年人避免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形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失阴液。

(5)痰湿质的养生

痰湿质者多脾虚失司,水谷精微运化障碍,以致湿浊留滞。成因于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以及病后水湿停聚。易患消渴、中风、眩晕、胸痹、咳喘、痛风、痰饮等病证。

痰湿质的人体形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痰湿质人要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应当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但是要注意运动的节奏,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保障人身安全。痰湿质者,形体多肥胖,身重易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

因此,单纯性肥胖的体育健身方法都适合痰湿质的人。痰湿质人要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应当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所有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全身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应当在下午阳气极盛之机,运动环境温暖宜人。对于体重超重,陆地运动能力极差的人,应当进行游泳锻炼。痰湿质的人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运动的节奏,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保障人身安全。

(6)湿热质的养生

湿热质者多湿热蕴结不解,形成于先天享赋或久居湿地。易患疮疖、黄疽、热淋、血妞、带下等病证。湿热质是以湿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可以将健身力量练习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湿热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健身力量练习采用杠铃阻力负荷方法在健身房有教练指导下进行锻炼。气功六字诀中的

“呼”、“嘻”字诀,也有健脾清热利湿的功效。湿热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

(7)瘀血质的养生

瘀血质者多血脉癖滞不畅。多因先天遗传,后天损伤,起居失度,久病血瘀等所致。易患眩晕、胸痹、中风等。血气贵在流通,癖血质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应多采用一些有益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坚持经常性锻炼,如易筋经、保健功、导引、按摩、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及各种舞蹈令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瘀血质的人心血管功能较弱,不宜做大强度,大负荷的体育锻炼。而应该采用中小负荷、多次数的锻炼。瘀血质的人在运动时要注意自己的感觉,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停止运动,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胸闷或绞痛,呼吸困难,特别疲劳,恶心,眩晕,头痛,四肢剧痛,足关节、膝关节、髓关节等疼痛,两腿无力,行走困难,脉搏显著加快。保健按摩可使经络畅通常达到缓解疼痛、稳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的作用。并通过整体调节促使吸体的各种、器官相互协调,使阴阳得以平衡,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癖血质的人心血管功能较弱,不宜做大强度、大负荷的体育锻炼。而应该采用中小负荷、多次数的锻炼。步行健身法能够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振奋阳气。

(8)气郁质的养生

气郁质者多气机郁滞。其形成与先天遗传及后天情志所伤有关。易患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不寐、癫证等。气郁质者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体育锻炼的目的是调理气机,舒畅情志。应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坚持较大量的运动锻炼。气郁质的锻炼方法主要有大强度、大负荷练习法、专项兴趣爱好锻炼法的体娱游戏法。大强度、大负荷的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发泄式锻炼,可以转移注意力,如跑步、登山、游泳、打球、武术等,有鼓动气血、疏发肝气,促进食欲,改善睡眠的作用。有意识学习某一项技术体育项目,定时间进行练习,从提高技术水平上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是最好的方法。适合老年人的有下棋、打牌、气功、打坐放松训练等,一方面要兴奋同时要入静,抑郁的人还常有焦虑状态,宜太极拳、武术、五禽戏、摩面、叩齿、甩手等活动,以调息养神。气郁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体育锻炼的目的是调理气机舒畅情志,可习练“六字诀”中的“嘘”字功,以疏畅肝气。体娱游戏则有闲情逸致,促进人际交流子分散注意,提起兴趣,理顺气机的作用。

(9)特禀质的养生

特禀质是由于先天性和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状态。若是过敏质者主要因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津亏血热。特享质的发病,凡遗传性疾病者,多表现为亲代有相同疾病,或出生时即有固定缺陷。若为过敏体质者责易患花粉症、哮喘等,并易引发宿疾及药物过敏,平常饮食要营养丰富,才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如此也能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当然如果能再配合适当的运动及保持乐观的心情,对过敏体质的改善非常有帮助。可练“六字诀”中的“吹”字功,以调养先天,培补肾精肾气。同时,可根据各种特察质的不同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项目,逐渐改善体质。但过敏体质要避免春天或季节交替时长时间在野外锻炼,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作。

总之,运动锻炼时应根据个体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坚持不懈,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协调,增强体质,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亦可使病理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延年益寿。

二、不同季节的运动养生

“季”与“春”、“夏”、“秋”、“冬”的字样,最早见于甲骨文。四季的划分,是以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仲),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两分、两至)为中点。《尚书·尧典》说:‘旧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霄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晶,以正仲冬。”最先提出四仲的概念,并用鸟、火、虚、晶四星的昏中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从四仲向前后延伸四十五天或四十六天,就是四季开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内经》将人体置于天地气交的大气环境中进行研究,必然以四时天气变化作为认识人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的前提条件。《素问·六微旨大论》说:“言人者,求之气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主要讨论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原则,指出顺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调摄精神,顺应四时气候阴阳的变化,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有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有贤人者,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认为养生的奥妙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善于掌握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并积极主动地利用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规律以避害就利,达到益寿延年的

目的。《灵枢

·本神论》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与健康「108]。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关系,要健康长寿就应“道法自然”。人防病健身的关键就是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要健康就应顺应这个规律,“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适应四时,顺乎自然的保健养生原则。

《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所以,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所谓“应四时”,则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与四时相适应,善加调摄,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则正气充盛,体质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之气,可提高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性和适应性,才能求得健康与长寿。因此根据四季变化不同的特点,养生应各有侧重。

1春季养生

春季是指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的三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随着阳气的逐生长、阴气的逐渐哀退,天气也由寒转暖,万事万物也萌发生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是指春季的三月时间里,阳气开始生长,万物萌发生机,人们应当晚睡早起多进行轻柔而柔软的运动以应春生之气。相反,既不宜肃杀这种生气,也不宜生发太过,应当做到无过不及。

具体来说,春季阳气始生,但是仍以阴寒之气为重,调养应如《素问·四调神大论篇》所提到的“发陈”:萌发生长,推陈出新。衣着上应当宽松而保暖,不可使寒凉之气侵袭肌滕而损伤身体内的少阳春生之气。唐代王孙思邀在《千金要方》中主张春季着衣宜“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从而得顺应自然,无过不及。饮食上宜多食生发之品,而大辛大寒之品绝不适宜多食。情志上应做到精神愉悦“以使志生”才是,而郁郁不畅“使志不生”和大喜大怒的“使志过生”均是不可取的。春季本属风木,入于肝,在春季的防病上应当注意谨防风邪。春季多风,六淫之风邪易袭肌滕,开泄皮肤使阳气外泄致病,所以春季应当谨和肌滕。而情志上大喜大怒则容易使得阳气生发太过,导致肝风内动、肝阳上亢,以致中风。总之,春季养生以生发之性为要,无过不及,以顺应春生之气。

应早卧早起,参加室外活动,但晴雨交替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故要慎着衣,以防感冒。尤其是老慢支、肺心病、冠心病患者要格外注意。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可以清晨早起,散开头发,松衣宽带,使形体舒缓,缓步于庭院。万物萌生不宜折杀,人畅达的精神情志也切勿抑郁,“以使志生”,顺春气“生发”之势,这便是春季养生的规律。每一个季节要使情志活动与时气的特点相应,这样情绪与生理、与自然界之气的变化一致,才能有助于心神宁静。其中“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不仅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动养思想,同时也明确了运动养生方法—“散步”的最佳季节、最佳时间和方式。

春天应加强锻炼,因为人体脏腑的阳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运动锻炼地点应去空气新鲜之处,如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等,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以适应春季阳气升发之性,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

2夏季养生

夏季是指立夏至立秋前一天的三个月时间,是在阳气到极致的时候,阴气也开始生长。这段时间里天气逐渐变得炎热,万事万物均生长至盛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疲虐,奉收者少。”是指夏季的三月时里,阳气渐盛,万物长极,人们应当晚睡早起,适量进行有一定强度的运动以助夏长之气。相反,既不宜压制这种膨胀的生气,也不宜使这种生气膨胀开来,夏长之气在约束之下长至盛状。

夏季阳气生长,阴气逐渐哀亡,调养应“蕃秀”。虽然夏季万物皆盛至极致但是这些极致表现均在夏至后至顶峰。夏至前,阴气逐渐哀无,而夏至之日一生。在夏至之后阴气生长,此时阳气为体,阴气为用。正因为阴气的出现阳气的作用才表现的更为显著。夏至后的极度繁盛之象看似阳气的大盛的纯阳状态,但阴气己经诞生了。实际上其中暗含着收敛,夏季膨胀的盛况是需要有所约束的。

具体指导上,衣着上应当轻便透气为佳,适量饮食甘凉之品,如西瓜、苦瓜等。情志上也当以宣畅通泻为宜。丘处机所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应澄和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阳,以消暑气”正是这个道理。夏季属心火,入通于心,而夏季之末为长夏,湿土,入通于脾,所以在夏季需要防止暑湿火热之邪。总之,夏季养生以长极之性为要,不可不及,亦不可无制。在万物发育成长的季节里,顺应自然界繁荣茂盛之气以养“长”。传统医学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要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养生论》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心静自然凉,这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运动养生,心态要正,不可急功近利,操之过急。

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运动锻炼应根据气候特点,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游泳、旅游、垂钓等为好,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以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这是夏季运动的重要原则。所以在夏季进行运动时应该注意运动强度适量不宜疲劳,主动出汗不宜过量以防虚脱。

3秋季养生

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前一天的三个月时间,渐衰退,天气也由暖转寒,万事万物也逐渐凋零期间随着阴气的逐渐生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少。”是指秋季的三月时间里,阴气开始生长,万物逐渐哀败,人们应早睡早起,使思想意识趋于平静,精神收敛。人体也如同这种自然界阴气渐旺阳气哀退的趋势一样变化,所以应当在生活起居上也做到收敛意志与神气,平静气。也如同春夏季节一样,使这种哀退之气过盛和过弱均是与自然不和谐的。具体来说,秋季阴气生长,但是阳气仍为重,其调养应当注重养阴护阴。秋季属燥金,入通于肺。燥易伤阴,且肺为娇脏,最怕伤阴,所以养阴在秋季养中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秋季不可进行剧烈运动而使得汗出太过,衣着上当“迟添衣”,换句话说也就是俗语说的

“秋冻”。如果穿衣太多则使阳气难消而阴气难长,若衣着太多而至汗液大出则更是伤阴。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锻炼项目。例如,野外锻炼可选择旅游登高,练导引功,可选择六字诀里的“嘶”字功、呼吸操、健鼻功等,使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状态,有保肺强身之功效。情志上宜使夏季放诸于外的神气逐渐收敛,以应收之势。总之,秋季养生以应该培护阴气,毋至阴伤,以应阴长阳哀的肃杀之气。采用一些导引、行气的运动方法。

4冬季养生

冬季是指立冬至立春前一天的三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随着阴气逐渐至极致而阳气也渐渐哀无,但是在阴气到极致的时候,阳气也开始生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函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疹厥,奉生者少。”是指冬季的三月时间里,阴寒之气达到鼎盛,在这样寒鼎盛的环境里,作为生命体应该不要使身体的阳气过多的消耗,多多接触阳较盛的物体和环境,不要让身体过多的暴露在阴寒的环境之下。情志上也应当较秋季进一步收敛,“使志若伏若匿”。

具体指导上,衣着上应当防寒保暖,不要使身体为寒气所伤,冬季锻炼冬天虽寒,但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正如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天气温低、气压相对升高,因此,要作好必要的准备活动,避免着凉。选择适合的锻炼地点,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大雾中及空气污染的地方中运动健身。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室内锻炼,使气血经脉通畅,阴阳平衡,增强体质,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主张适量进行小强度缓和的运动使得身体在闭藏安静的状态下孕育着一定的活力。《灵枢·本神论》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即顺应自然变化之道,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说明五脏的功能盛哀与自然界的变化也保持着协调统一。所以人们必须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阴阳消长,顺乎其变化来进行身体之调养,才能有益于身体健康。一年四季随阳气之盛哀,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气候的变化,而万物也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理过程,人体气血之运行也会有相应的改变。《素问·八正神明论》:

“天温日明,则人血津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说明春夏时节天气温热,阳气发泄,气血活动趋向于体表。秋冬时节气候严寒,阳气敛藏,气血活动趋向于内里。

总之,春季自然界阳气始生,人体气机开始活跃;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气机外浮;秋季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气机下降;冬季自然界阳气内藏,人体气机下沉;人的运动变化也有与此相应的规律变化,故作为运动养生应注意保持运动养生的这种顺应性变化,而不得逆之。很显然,“顺时调神”反映了中医天人相应的基本思想。人生存在大自然中,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在四季的养生里我们的大原则是于天地自然的变化相一致,但不难看出,天地自然的变化从一年的时间周期看来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一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状态。不同季节阴阳、动静的比例各不相同,但是这样的阴阳、动静共存的状态不是单纯阴、阳、动、静,这样有着一种缓冲,或者说是灵活性。他们处于的这样一蕴含着变化的势态的活动中。

所以我们对四季养生的归纳最终可以归结到动上来。随着天地自然的变化,而人类的顺应自然又能帮助我们更好适应自然的变化。自然不是永恒不变的运行,他总是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变化,天道无常,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使得自己在新的变化来到的时候能有一个缓冲,能很快的调整好自己,更快适应新的变化,做到四时养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运动保健

运动保健 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做体操,其弟子吴普按照“五禽戏”天天锻炼,活到90多岁,还耳目聪明、牙齿完好。“五禽戏”的出现,使中医健身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以后其他运动保健形式的出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到了晋唐时期,主张运动的养生家多了起来,晋张华《博物志》中所载青牛道士封君达养性法的第一条便是“体欲常少劳,无过度”。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所辑《养性延命录》中说:“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数故也。”唐代名医孙思邈亦很重视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还坚持走步运动,认为“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到宋代,对运动保健的养生法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如蒲虔贯著《保生要录》,专列“调肢体”一门,主张用导引动形体。明代著名养生学家冷谦著《修令要旨》、王蔡传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导引来锻炼身体。现在,在我国流传极广的太极拳,据说是明代戚继光根据民间拳术总结出来的拳经32势。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创“卧功、坐功、立功三项”,作为简便易行的导引法,以供老年锻炼之用。 以上说明,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话尽管讲得有点过头,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事实是,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可以帮助建立

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2016 级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本科201601500060 宗春蕾 “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 出,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因 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人类有史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甚至有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炼丹和发掘长生不老药的研究。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人们不仅满足于长寿,还希望在长寿的同时又更高的生活质量。现在,越来越多 的人意识到了“运动养生”这个概念,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 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 《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 导引之丄,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

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 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 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 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 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 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壬冰注:术数者,保生之犬伦:即指 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 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劫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 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养身,还在于养 心。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崇运动养生的原因。 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也:

中医与养生论文对运动养生的理解

对运动养生的理解2016级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本科 201601500060宗春蕾“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因而多次发出:“不要死于无知,不要死于愚昧”的忠告。人类有史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甚至有人花费毕生的精力去从事炼丹和发掘长生不老药的研究。随着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们不仅满足于长寿,还希望在长寿的同时又更高的生活质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运动养生”这个概念,开始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待生活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完美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体育运动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己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

《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养身,还在于养心。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推崇运动养生的原因。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将精、气、 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式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 保健就是每个人健康的前提,它关系着人类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的与平,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幸福。特别就是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正就是人生的辉煌时节;而人至老年,仍就是夕阳无限好,余霞映满天的时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个全社会关注的事情——中老年健康长寿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人正基于这种心情,今天给大家谈谈关于中医养生与保健的问题。给大家交流一下心得与体会,供大家参考。 其实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早就认识到了养生保健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未雨绸缪”,防重于治的精神,颇具有现实意义。 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讲讲:第一、锻炼保健,第二、心理保健,第三、饮食保健,第四、药物保健,第五、情志与健康。 一、锻炼保健 充沛的精力,必须寓于健壮的身体,而健壮的体力,又常来自经常不懈的锻炼。因此,加强身体锻炼,也就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发生的一项措施。 (一)生命需要运动 近年来,世界科技及经济快速发展,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其副产物如空气污染、噪音等使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生活在文明中的人,精神紧张,工作繁忙,每天托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后,就在沙发上一靠。如此日积月累,体力、体能逐渐衰退,高血压、糖尿病的病魔就会

威胁人的生命力,于就是需要提倡运动。 公元前300年,在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写道;“生命需要运动”。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心脑血管病与精神病大大增多。中风、大脑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灾难。2005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2300多万,肥胖者6000万,烟民3、5亿。 医学家认为:“这都就是活动太少,加上神经、精神过度紧张”,就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生产的劳动过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相反体力的部分在缩减,精神的负担在增加,加上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化交通与交际工具作用的增长,在客观上促使人们普遍以比较消极的形式度过闲暇的时间。人体的肌力减退,已发展成为社会问题。高血压病与心脏局部缺血症,逐步向中青年靠近,损害了脑力劳动者,甚至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健康。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参加各种运动(包括慢跑),进行体力锻炼,则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提出:“劳动可以健身,”她还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得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根据这个道理,她创造了“五禽戏”(距今有1800余年)。“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姿态动作,来锻炼身体。她的徒弟吴普按“五禽戏”来锻炼身体,就活到90多岁。后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多种健身方法,即从此演变而来。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提出:“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按西医来讲,体力锻炼,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有刺激作用,能改善代谢过程,活跃氧化过程,改善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

中医的运动养生法

中医的运动养生法 *导读:一提起养生,许多人会觉得是件麻烦的事,其实,生活中简简单单的小动作,不需要多长时间,却对养生大有裨益。 下面就由中医专家为我们讲解:如何通过生活中的简单小动作实现防病养生的目的。 *1、要快乐常捋心包经 心包经就是西医中的胸腺,是人快乐的根源。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散于胸部、上腹和下腹三焦。平常可以拍一拍心包经,其实有一个下意识动作,每个人都会做。当我们心中有气时,胸会觉得很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心包被憋了,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用手拍拍胸脯,这就是下意识地拍心包经。我们可以经常捋心包,捋一捋两乳正中间,拿大拇指轻轻地捋,心中的不快气滞就会被排除掉。 *2、随时随地拍胆经

现在很多人有胆囊问题,一般来讲有三条原因:第一,跟不早睡、老是晚睡有关。第二个原因跟精神压抑有关。第三个原因就是长期不吃早饭。而拍胆经对胆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站直了,手随意地放在大腿两侧,中指指尖停留的地方有一个穴位,叫做风市穴。这个地方是风的市场,最容易进风,往往摁到这个地方会觉得很硬。 要拍胆经,就稍微蹲着点,两个手就这么拍拍,就能锻炼了。如果有劲,就拍两肋,拍头的两侧,全身拍。 *3、坐着也能解肝郁 想要肝好,一个是锻炼,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健身气功中的六字诀,其中嘘字诀是专门锻炼肝的。发嘘这个音,一方面解肝郁、解郁闷,同时肝又藏血,所以它又有止血之功效。通过发声就能治病,这是中国最古老有效的方法。

解肝郁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宣开两腋。这是古代一个很好的解肝郁方法,坐着也可以做。方法是:两个手掌交叉,抱着后脑勺,撑住了,手与肩膀齐平,尽量撑开拉住。这个动作一下子就把两腋宣开了。然后,维持这个动作慢慢左转,在左转的过程中,两腋不许合上,慢慢地左转,转到最靠边的时候,屏住呼吸待一会儿。然后,再慢慢地正过来,再右转。眼神要拼命地往最后面看。保证每天左右各做六遍。这个动作,你坐在办公桌前也可以做,很方便。 *4、挤压六腑锻炼五脏 五脏都藏在肋骨里面,基本按摩不到,治五脏只有一个方法自我锻炼法。中医是靠六腑来治五脏的,因为五脏与六腑之间是相表里关系。比如说,同样心脏复苏,西医是靠电击的疗法;而中医上,因为心和小肠相表里,只要在小肠经上找到一个恰当的穴位按住以后,一定会刺激到心脏。按摩六腑是非常重要的,没事就揉、拍打肚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好的姿势抱着肚子蹲下,穿着平底鞋,脚后跟不许跷起,对五脏都有益处。

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许多人都越来越重视养生问题,养生有许多种方法,有的通过食补,有的通过药补,当然也可以通过运动来解决,运动有许多种,但不是每一种都对身体有益,中医方面也有关于运动养生的方法,并且有许多详细的介绍,大家想必都想了解一下,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 1、劳动锻炼 这里指的劳动是指体力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具有正常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固然要劳动,老年人也应时常小劳,这才符合养生之道。劳动能够舒展筋骸,流畅气血,调济精神,强身健体。 2、散步或跑步 散步与跑步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从古代来看,多开展散步,而对跑步则不大提倡,其实这两种运动方法具有相似的作用。前人对散步的作用、时间、要求、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饭后“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与输其食,则磨胃而易腐化”;闲暇“散步所以养其神”;睡前散步“是

以动求静”,有助于入睡。并要求散步时安闲自如,行不言语。现代养生学对跑步作了许多观察与研究,确认跑步对人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兴奋剂,是一种较好的防疾治病方法。至于跑步以多快的速度最适宜,如何控制速度,研究者认为改善机体功能的跑步应根据情况进行,持续跑步3-4分钟后,安静时脉搏次数不应少于跑步时的一半。无论是散步或是跑步,都贵在坚持,适量,这才是达到养生效果的保证。 3、导引 导引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古代健身方法。导引的内容比较丰富,它主要包括古导引式、华佗五禽戏、天竺国按摩法、波罗门导引十二法,易筋法、简化导引法、太极拳等方法。导引具有行气活血、流通营卫、舒筋健骨、健脾消食、聪耳明目、轻身强体等作用。 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想必大家对中医运动养生的方法也有 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也可以养生,岂不是两全其美。在平常生活中应该多锻炼身体,调节身体机能,增强身体体质,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工作。

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

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 周志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系统阐述了体育运动、中医养生的定义、内容、特点,分析了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的关系,认为体育运动应当坚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旨,反对将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而以武术和导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重修养,轻竞争,是体育运动与养生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应当加以推广。 关键词:体育;运动;养生;中国传统养生体育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健康长寿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因此,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等中医养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养生的内容和方法极为丰富,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运动,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 1 中医养生学概说 1.1 养生的定义和内容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生命。《尚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对生命、健康的追求,体现在中国的医药学和养生学相当的发达。中医养生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吸收、融合了儒、道、佛等诸子百家的一些哲学观念和养生方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养生,就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节欲、辟谷等手段,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方法,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顺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适寒暑、顺天时、避邪气,保护身体不受致病因素的侵害和干扰,使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一体,使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养生的内容很丰富,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营养;(2)睡眠起居;(3)精神调摄;(4)休闲娱乐;(5)药物针灸;(6)运动锻炼;(7)武术气功;(8)按摩导引;(9)个人卫生;(10)两性生活。其中,体育运动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养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2 养生的对象及其物质基础 从养生的定义可以看出,养生的对象就是人、人的生命,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养生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有三个层次:(1)微观层次:精气神。精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它有两个来源,一是父母的生殖之精;二是饮食物和自然界清气通过脏腑组织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也是来源于自然界清气和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神是生命的主宰,就是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2)核心层次:脏腑经络。脏腑,是隐藏于体内的器官,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3)宏观层次:筋脉肉皮骨。筋脉肉皮骨虽然是人的身体比较浅表的部分,但却是体育运动直接作用的部分。 1.3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和特点 中医养生学有两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和恒动观。(1)整体观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中医学非常重视

我的中医养生计划

我的中医养生计划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顾长远的发展,无尽地挥霍这本钱。而我,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的目的,同时也为了以后从医道路上能够给病人更好的建议,选修了中医养生,打算系统地学习一下养生之道。 首先,我要遵循中医养生的六大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形神兼养. 保精护肾调养脾胃综合调养持之以恒。 听课过程中映象最深刻的就是饮食养生了。如何正确地吃饭,如何吃正确的饭,那都是一门学问。民间也有比较经典的关于吃饭的谚语,如早上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诸侯,晚上吃得像乞丐。一天伊始,早饭是很重要的。喝一杯豆浆,其中含高蛋白质,吃一个鸡蛋或者面包,包子之类,吃点含糖高的,为上半天的活动提供能量。比如玉米(防止动脉硬化),红薯(吸收水分,吸收脂肪,吸收毒素)等等;中午要吃多点。以谷类为主食品,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具体顺序为先吃水果(有利于消化吸收),然后依次吃汤菜主食鱼肉。我比较想减肥,也有减肥的吃法,按照菜趟肉鱼蛋饭水果的顺序;晚上得少吃点,喝杯小米粥痒痒胃,小米

有除湿扶正安神的作用。中医养生强调了饮食有四大要点:和五味,有节制,注意饮食卫生,因时因人而宜。饮食不宜过咸或过天,过咸伤肾,而过天则易患胆结石,引起脱钙肥胖等疾病。吃饭要定时定量,每次七分饱即可。我的消化功能不好,所以每次吃六成饱即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我个人比较喜欢吃油炸的东西,而养生知识告诉我油炸食品易使感冒反复发生,而且油炸的不一定卫生(地沟油横行)。因此要尽量减少油炸食品的摄入。进入大学后,饮食有点不规律,但是每天坚持吃早饭,就是中午吃饭时间不固定,有早有晚,这个要尽量避免。平时多注意吃一些蔬菜,比如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西红柿对我多发的溃疡有良效,胡萝卜能够提高我的免疫力,同时健脾降脂,黑木耳能够美容,预防胆结石肾结石。我特别不爱吃大蒜,但是打算能够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并且杀菌排毒,所以应该多吃点。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养生也是养生的良方。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要遵循掌握要领-----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 2. 强调适度-----掌握运动量的大小。

健康行的七大养生妙法

健康行的七大养生妙法 导语:女明星们个个是“天山童姥”,30岁的年纪,18岁的面孔。一打听,她们都养生。可自己也在养生啊,为什么面孔仍然是“写实主义”呢?原来,你的养生功夫没做到家。 实践了很久的中医养生的办法为什么一直都没有效果呢?还要继续进行吗?或者这些办法根本就对自己没用?你是不是会因为以上疑惑而对中医养生法打退堂鼓呢?其实你离健康只差半步。跟随自然行,一起来将中医养生进行到底吧! 1、想让自己永远是20岁:搓肾(捂肾可促进肾循环) 你知道:腰痛是常年伏案工作的上班族常见的毛病,多为腰部着凉落下的病根,也有的是腰肌劳损者,还有是因为肾虚引起。干手搓热捂肾,可促进肾循环,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你不知道:中医认为肾气虚则体衰,按摩肾区则可起到补肾益精、防止早衰的作用。很多人以为腰疼,就使劲按摩腰部,其实天气凉的时候,腰疼有可能因为肾寒引起。按摩肾区之前要搓热双手,如果双手冰凉,按摩起来只会让腰更加疼痛。 健康行:将双手摩擦生热,然后同时上下摩搓后腰两侧肋下(也就是肾区)36次,每日早晚各一遍。 2、每次经期来时都疼:提肛(改善盆腔内血液循环) 你知道:提肛可以改善盆腔内血液循环,减少肛门疾病的复发,对便秘也有不错的治疗效果,是一项可以常年累月进行的养生方法。 你不知道:提肛运动过程中,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泵”的作用,可缓解肛门括约肌,增强其收缩能力。对于肛门疾病术后的人,进行有效的肛门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肛门直肠局部的抗病力。有人认为提肛会导致不孕,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实际上它可以促进盆腔内的血液循环,使经血畅流,减少痛经的发生。 健康行:一般保持坐、仰卧或立位,双腿分开,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收缩腹部、臀部、盆腔底部肌肉,随呼吸将肛门一紧一松,一提一放。吸气时肛门收缩上提,呼气时放松,每日便后、晨起或晚上临睡时坚持20-30次,连续30日后休息7日继续进行。 3、想苗条一点,再苗条一点:揉腹(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 你知道: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不仅有肝、脾、肠、胃、胆、肾、膀胱等各种器官,而且有任脉等经脉通过,被认为是阴阳气血之发源,坚持揉腹能够改善肥胖,促进淋巴循环,防止消化不良、便秘、胃下垂等坐在办公室里的女性容易惹上的毛病。 你不知道:腹部是脏器的容纳之处,也有各种经脉通过,中医认为坚持揉腹能够通和上下、调理阴阳、去旧纳新、充实五脏、祛外感之病邪、消内生之淤痰。很多女性简单地认为

现代运动养生法

现代运动养生法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总文化的组成部分。体育既是教育的一环,又是生活的一环,是属于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因此,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 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2、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 进行体育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以适应肌肉活动的需要,这样就能从结构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统。经常从事运动,能使心脏产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缩有力,心搏徐缓,血容量增大,这就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心率和血压变化比一般人小,表现出心脏工作的节省化现象。 3、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的生命现象,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经常运动能使呼吸肌发达,呼吸慢而深,每次吸进氧气较多,每分钟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满足机体需要。运动可使人体更多肺泡参与工作,使肺泡富有弹性,可增加肺活量。 4、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适当体育活动能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肌纤维变粗,肌肉组织有力,促进骨骼生长,骨密质增厚,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 5、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从事体育活动,特别是从事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能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由于运动的激励还可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运动还能调整人们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绪,如消除情绪的沮丧和消沉。 6、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事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应变能力,使人善于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因为经常锻炼,大脑皮层对各种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强,感觉敏锐、视野开阔、判断空间、时间和体位能力增强,因而能判断准确,反应灵敏。同时由于经常在严寒和炎热环境中运动,可以提高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身体对气温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 7、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经常运动可使白血球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缓老化过程,健康长寿。 运动养生的意义 动物学家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俘获,关进动物园,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5年;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一倍。那么,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寿命长呢?重要的一条是野生动物为了寻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经常要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体质变得越来越好,寿命自然比家养动物长了。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就长。这说明一个道理:运动是健康长寿之本。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动以养形 《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说明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著名医家张子和强调惟以血气流通为贵。人体运动主要围绕肩、腰、髋、膝、踝等关节来进行,且每一处关节部分布有若干肌群,经常运动,既能消除脂肪,又增强了肌肉的力量。此外,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还可提

中医与养生论文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 20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1600400141 张沥文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运动养生这一新名词应运而生。运动养生,顾名思义是“运动”和“养生”两词的有机组合。用活动身体的方式实现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运动起源于人类原始的生存和发展本能,从人类的祖先诞生之日开始,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以至将来,运动始终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生存与发展本能之一。发展至今,运动与养生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动养生体系。 运动养生的特点,归纳起来,大要有三。一是以祖国医学理论指导的健身运动。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运动的虚、实、动、静;用开阖升降指导运动的屈伸、俯仰;用整体观念说明运动健身中形、神、气、血、表、里的协调统一。二是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的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方能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三是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千百年来,人们在养生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使运动养生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融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养生方法。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加:五禽戏、八段锦等;源于武术的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然而,无论哪种功法,运用到养生方面,则都讲求调息、意守、动形,都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为目的。融诸家之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的一大特点。 运动养生还有很多优点是其他方面的养生无法替代的。首先,多做运动有助睡眠,现代人压力大,失眠的人很多。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形式会发生变化,睡眠会变浅。有研究表明,每周4次、每次至少用一小时来散步和其他有氧运动的女性,睡眠质量比那些不爱运动的女性高50%。所以,坚持运动可谓一剂非常有效的“安眠药”哦。其次,运动也可以控制体重、保持身材。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需要燃烧脂肪来提供能量,运动过程中,消耗热量,有减脂效果。此外,还会使得肌肉有线条感,让人变得健美、阳光。运动养生还可以延迟衰老、延长寿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功能都会有所衰退,而坚持运动会增加肌肉量,令人年老也能依然有一个好体魄,并且运动能让身体各系统功能衰退速度变慢,延长寿命。 现代运动养生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最常见的便是散步。每日慢步,讲规律,讲持久,民谚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持之以恒,方可见功。跑步也很有效果,提倡以适当的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 ——这门课之所得 怀着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我选修了它,这学期下来也觉得收获不少。下面我从六个大方面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一、中国传统养生的方法 1、精神养生法:调节内心世界、使心态平和、乐观豁达 (免生闲气、怨气、闷气) 怡养心神方法:静坐、看书、旅游、聊天、教书,另 外多与朋友、家人交流,多运动,多旅游。 2、起居养生法:起居有常、睡“子午觉”(子:23:00-01:00 脏器功率低;午:12:00-13:00交感神经弱) 高质量睡眠标准:a:入睡顺利10-15min b:睡眠过程良 好、中途不觉醒c觉醒后感觉良好、清新、舒适d: 起床快e:工作效率高 合理作息时间:6:00起床(春夏宜早起,秋冬任宴眠) 午休半小时23:00前睡觉 3、饮食养生法:咸入肾、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胃、 辛入肺,因此饮食对健康非常重要。 营养周期3-4天,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一荤一素一 菇、一袋奶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一斤蔬菜半斤 果、粮食及水基本够 4、运动养生法: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调心、调气、

练形。 5、药物养生法:提高抗病能力中药,分为补气、补血、 补阳、补阴四大类 补气类主要适用于气虚类表现为:精神疲倦、少气懒 言、四肢无力、食欲下降、腹泻便溏、甚至脏器下垂 等 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灵芝、黄芪、 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蜂蜜… 补血类主要适用于血虚表现为面色、唇色、指甲等 颜色淡白、失眠健忘、多梦易惊… 补血药: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等 补阳类适用于肾阳虚症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及性功能减退等 补阳药:鹿茸、蛤蚧、冬虫夏草、胡桃仁、肉苁蓉、 淫羊藿、杜仲等 滋阴类适用于阴虚表现为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 便干燥、形体消瘦等 补阴药:沙参、麦冬、石斛、玉竹、黄精、百合、枸 杞子、桑葚、女贞子、龟板、鳖甲、黑芝麻等 二、对八段锦的认识 (前四段作用:治病)

浅谈传统保健体育与中医养生

浅谈传统保健体育与中医养生 摘要:传统保健体育是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身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中医养生的 智慧结晶与实践成果。 关键词:传统保健体育中医养生 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分支。 历经先秦时期三黄五帝的传说,秦汉时期阴阳、五行、经络、脏腑、导引等学说的成型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的兴盛、养生学与中医学的日益兼容,宋辽金元时期各大学派养生理论的大融合以及远传,再到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方法的日趋成熟并在民间广泛普及,中医养生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我们的祖先也一步步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树栖穴居到结茅为舍,从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规律,并掌握了人类保健延年的理论和方法,即养生。中医养生学是指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基础理论、方法的的一门实用学科。 传统的中医养生讲究形神兼顾,重在养身;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虚静养神,修身养性。而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则包括精神养生法、运动养生法、饮食养生法、娱乐养生法、药物养生法、因时养生法以及按摩养生法等等。其中,运动养生法是人体生命始终处于动静结合的和谐状态,保证吐故纳新,维持人体生命活力。 古人言: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结合,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动为健,静为康,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

养生学的重要原则。动静相兼,才能做到刚柔并济。人有五劳: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但适当的运动能起到流通气血、调养精神;锻炼身体、治愈心灵;舒利关节、强壮筋骨、促进脏腑功能维持常态等作用。不论是劳身还是劳心都要有节制,不可过度,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神经和身心,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运动养生法就是协调动与静来达到平衡。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气功等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由此探求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传统保健体育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强身健体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它对预防疾病,强身益智,涵养道德,延年益寿,强盛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传统保健体育是古代养生学说与强身健身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中医学说来指导传统保健体育,让更多的人们用科学的观点来了解传统保健体育对人体的作用。 传统保健体育的形式十分丰富,其共同特点是要求做到意、气、身相结合,也就是意识、呼吸锻炼与身体动作、按摩相结合,做到动静结合、形意相随、意气相依。气功又称为静功,以意识、呼吸锻炼为主。动功则指以肢体运动为主的传统保健体育锻炼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下分点论述。 保健气功。气功锻炼的即是人体之元气,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2008年6月7日,中医养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中医养生 外文名 Medicine,Health 专业 中医学/养生 拼音 zhong yi yang sheng 解释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现代发展 1、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指示。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政治下的医学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并没有真正失去市场。中医学对众多疾病的治疗效果,成为其存在的疗效基础。中医学完整的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这成为中医学存在的文化基础,或者说因为中医文化的存在。中西医结合,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临床上中西医技术的同时独立使用。 2、中医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界众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尝试用现代科学来理解中医学。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们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学者。比如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此外,某些科研机构在对中医进行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上,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以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成功研发了各类中医诊断仪器。有些功能强的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其中的健康干预调整建议包括饮食养生、运动锻炼、足浴养生等。 养生观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运动养生主要形式与方法

运动养生主要形式与方法 何为运动养生? 注重运动锻炼是我国古代养生保健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以舞蹈的形式舒展筋骨,祛除病邪。据《吕氏春秋》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青海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遗物舞蹈纹彩陶盆内壁绘有五人携手起舞的画面。《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均有相关记载。明清时期武术运动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其矫健优美的姿态、龙腾虎跃的动作,极有利于身体的全面锻炼,再加上武术特有的防身技击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流传甚广。 运动养生主要形式与方法 运动养生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抱朴子》说:“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

吟,或息,皆导引也。”可分为操术、拳术、械术、游戏等几大类。 操术是单一动作的成套组合,如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小劳术、易筋经、少林内功、壮腰八段功、体功、祛病延年二十势、练功十八法等。 拳术是动作连贯而紧密的徒手技法操练,如舒缓柔和、轻灵圆活的太极拳;姿势舒展、动作快速的长拳;步稳势猛、刚强有力的南拳;朴实无华、刚健有力的少林拳;动作简练、发力较刚的形意拳;身灵步活、势势连绵的八卦掌;动作紧凑、节奏鲜明的查拳;放长出远、发力顺达的通背拳等。 械术主要借助于特制器械来进行。如勇猛快速、刚强有力的刀术;轻快敏捷、灵活多变的剑术;缠绕圆转、轻灵稳健的枪术;勇猛快速、全身协调的棍术等。

游戏是将运动寓于娱乐、兴趣之中,有的还带有很强的竞技性和对抗性。如举重、拔河、游泳、拍掌、拍球、扯铃(抖空竹)、捶丸、t陀螺、跳绳、跳橡皮筋、踢毽子、爬竿、滑梯、翘板、秋千、滚铁环、放风筝、划船、骑射等。 传统运动养生的特点 传统运动养生法的主要原则是动静结合,意气相依,内外兼修,身心并重。 静则收心纳意,轻松自然,全神贯注,以培育正气,即在精神舒畅和情绪安宁的状态下锻炼;动则强筋壮骨,滑利关节,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以壮形体,调脏腑。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静”,即在运动时要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要全神贯注;“静中动”,要保持呼吸的自然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

中医养生运动

中医养生运动 中医养生运动1:五禽戏 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所创,华佗在观察了很多动物后,以模仿虎、鹿、猿、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 练法有两种:一种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用意念想着它们的活动,自然地引出动作来,只要动作的前后次序有个组合就可以了,每次锻炼的动作次序可以不完全一样。另一种是参阅现有五禽戏的书籍,学习整套动作。 中医养生运动2:易筋经 易,改变之意;筋,泛指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而易筋经是一种改变肌肉、筋骨质量的特殊锻炼方法。它除练肌肉、筋骨外,同时也练气和意,是一种意念、呼吸、动作紧密结合的功法。在练功时要注意松静结合,柔刚相济,身体自然放松,动随意行,意随气行,不要紧张、僵硬。 中医养生运动3:六字诀 六字诀由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正式提出,他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气,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丝,皆出气也。”在呼气时发出“吹、呼、唏、呵、

嘘、丝”六个字的音,再配合吸气,来达到锻炼内脏,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练六字诀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阶段转到处理意念、吐字出气流。练“嘘”字功,睁眼练,其他字可以闭目吐。每个字吐六次。吸气时鼓肚子,呼气时瘪肚子。吐字呼气,吐尽吸气,嘴呼鼻吸。 预备功:头顶如悬,双目凝神,舌抵上腭,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胯,双膝微屈,双脚分开,周身放松,大脑入静,顺其自然,切忌用力。 中医养生运动4: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其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并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既能防病,又可强身,不仅我国人民喜练,而且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太极”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始见于陈抟、周敦颐的“太极图”,表示宇宙及万物都是由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识内静。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整体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按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可见所谓“太极拳”,就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以太极图形组编动作的一种拳法。其形在“太极”,意在“太极”,故而得名。

运动养生与健康

谈谈对健康的认识 在现在的社会,“健康”二字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词语。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已超过其他任何事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健康问题,近年来,各大媒体报道的各种病患人数的显著上升也使大家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因此,我这学期选修了《运动养生与健康》这门课程,也从武春英老师的课里学习了很多关于运动养生等等有利于健康的知识。现在我来和大家谈谈我对健康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宏观地从历史来看,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现代人的健康观却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等。 近年来,有人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养生信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开展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他们采用分层整群抽取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养生信息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饮食养生和运动养生方面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101),男生更热衷于体育锻炼的养生价值,女生更偏重于饮食对健康的作用;理科男生对心理、运动和饮食的养生信息认识较文科男生更为均衡,文科男生更注重于运动与心理养生。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大学生对健康养生信息的了解与掌握具有较大片面性和不均衡性,对传统中医养生方面的信息较为欠缺。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结论是合理的。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不断地忽视自己的健康,而现今的人们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中。举个例子,比如说生活在社会上层阶级的白领人士,巨大的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压力这一社会因素总是在不断的困扰着他们。大多数白领患病的原因就是劳累过度,而导致过度劳累的因素正是压力。压力首先侵蚀是人们的心理。从最初的只是心情上的小小波动,到产生愤怒,到最后诱发心理症状。当心理上的压力超过人们正常的承受范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然就导致身体上产生了问题。因此,医生在医治如白领之类的病人时,除了解决她们身体上的病痛之外都会建议他们休息。休息即为放松,就是指人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当人们的压力释放,心理上的病症就会减轻,从而身体上的病痛即会痊愈。

四季养生运动

立春养生运动—散步 立春时分进行锻炼不要进行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以避免由于过度活动和损耗而对人体养阳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若运动量过大,大汗淋漓,津液消耗过多.则会损伤阳气;且因出汗过多,毛孔开泄,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春练的目的是通过运动来强健体魄,因此春练应以小运动量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特别是肝火易旺、情绪急躁之人,春练更应采用舒缓、轻柔的运动方式。 散步是能促进体内各种节律正常运行的一项全身运动。双脚和双臂有节奏地交替运动,与心跳非常合拍。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将散步当成陶冶情志、锻炼。 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运动,不受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约束,也不受场地、设备条件的限制。春季阳气渐生,春光明媚,外出散步可以使人接触自然,摆脱冬日以来的懒散,帮助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观赏春日美景,感受盎然生机能使人心情舒畅,因此对身心健康极为有利。 中医认为,人在闲逸地散步时,四肢自然而协调地动作,全身关节筋骨得到运动,加之情绪轻松畅达,可使人气血流通,经络畅达,利关节而养筋骨,畅神志而益五脏。 现代运动医学认为,步行使全身肌肉、骨骼、韧带、血液都。活动起来,呼吸、循环、泌尿、消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皆处于活跃状态中,能调整内脏功能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延缓细胞衰老的目的。 散步还能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故有“散步防老年痴呆”、“散步出智慧”之说.因此老年人在春季更应该勤于散步。 散步的速度分为缓步、快步、逍遥步三种。每分钟60—70步,行步稳健,此为缓步。缓步可令情绪稳定、消除疲劳,有健胃助消化之功效。老年人散步以缓步为好。快步适合广大中年和老年体质较好者,是指每分钟行走120步左右。这种散步方式轻松愉快,可振奋精神,兴奋大脑,使下肢矫健有力。散步时且走且停,时快时慢,行走一段后稍事休息,继而再走,或快走一程,再缓步走一段,这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问的逍遥步,则适合病后恢复期内的患者及体弱者。 散步的时间,可在日出后,或傍晚落日时。这是散步的黄金时间。散步的地点以河边、湖畔、公园的林荫道或乡村小路为好.因为这些地方空气中有益于人体康康的负离子含量较高。切莫在车辆往来密集的马路边散步。这些地方易积聚汽车排放的尾气,空气污浊不堪。 立夏养生运动——脑颈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