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的整理和复习

执教者:曾国栋

请用一个分数描述我们的班级。

分析自己所说的分数。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是否是真假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基本性质

请按这样的步骤进行:

第一,组内每位同学按顺序阐述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图,要让其他组员听清、听懂;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看法和修改的意见等。

第二,从中选取出一幅最能代表你们小组看法的网络图,按它的顺序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定义、每种技能等。

第三、请注意举例比较一些字义相近而意义不同的知识点。辨析:(1)把单位“1”分成5 份,表示其中

的3 份就是。

(2)分数的分子乘以2,分母

加上5,分数的大小不变。

(3)用分数表示35÷21的商是。

(4)修一条路,计划6 天完成,

按计划平均每天修这条路的。

(5)最简分数就是分子和分母都是

素数的分数。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容: (一)分数意义 1、我们可以把1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将一个物体或是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其中,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它的分数单位。如: 74的分数单位是7 1 一定要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如果只取1份,也就是它的分数单位。如:全班有24名同学,其中男同学占全班的3 5 。 这里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 3 5 的5是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3是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它的分数单位是1 5 ,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 5 表示的意义是: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5份,男同学的人数占其中的3份。 例:某市今年修的公路总长是去年的1110,11 10 的意义是: (二)分数与除法 (0)a a b b b ÷= ≠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例: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米? …… 被除数 …… 除数

填一填 1、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9个小组,其中4个小组占全班人数的( ),这里的单位“1”表示的是( )。 2、在城市绿化中,草坪面积约占 35。3 5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3、一项工程计划8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3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 ) 。 4、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结果。 (1)用4米长的布料做5个桌帘,每个桌帘需布料( )米。 (2)一根绳子长6米,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 )米。 (3)8厘米=( )米 45千克=( )吨 37秒=( )分 87立方分米=( )立方米 66克=( )千克 90毫升=( )升 涂一涂 1 2 3、涂出四分之二 做一做 妈妈买了16个苹果,小华前天吃了3个,昨天吃了2个,今天吃了2个。小华这三天共吃了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二)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学 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难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__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4. 把六枝铅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是____枝。 5. 把八枝铅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是____枝。 6. 把一盒铅笔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是这盒铅笔的____。 7. 看图完成下面各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4份是它的( )。 8. 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6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单位“1”是( )。 9. 10 8的分数意义是( )。 10. 32里有( )个31,有( )个61。 11、 把3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1米的( ),是( )米。 12、8 5的分母加上4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 1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厘米=( )米 35立方分米=( )立方米 53秒=( )时 25公顷=( )平方千米 29时=( )分 9分=( )时 119平方分米=( )平方米 3083毫升=( )升 40平方分米=( )平方米 75厘米=( )米 350千克=( )吨 14、分数b a ( b 不等于0),当( )时,它是假分数;当( )时它是真分数;当( )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 )时它是最简分数。 15、修一条4千米长的水渠,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 )千米,相当于1千米的( )。 16、20 18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1。 17、一周中,双休日的天数占( )。 18、“红气球是气球总数的 65”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红气球是这样的( )份。 19、把8公顷地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这块地的( ),每份是( )公顷。 20、一堆煤平均分7次运完,每次运这堆煤的( ),5次运这堆煤的( )。 21.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其中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后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分数的起始,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的引申;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则是沟通了两者在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基本是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这样的递进发展关系编排的。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再设置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体现出通分的作用。 (二)增加了带分数的概念。虽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分数运算中不含带分数,但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以及便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因此,教材增加了带分数的认识。 (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先给出概念和求法,再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原来将解决问题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教材先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分数的意义 本节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三个层次的内容组成,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1.分数的产生。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呈现分数的现实来源,让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有了分数,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示出来。教材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的实例,引入分数的编排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并受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分数的意义。通过举例说明的含义,它可以是一个物体(如一张正方形纸、一张圆形纸、一条线段)的,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如一把4根的香蕉、一盘8个面包)的,引出分数概念的描述。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实例理解、归纳分数的意义,并重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分数与除法。前面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分数的意义。这里,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揭示分数另一方面的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学习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准备。 例1和例2都是把一个物体(如1个蛋糕、3个月饼)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容易理解为什么用除法算,但根据图示或分数的意义说出结果,将除法与分数联系起来,要相对困难些。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操作和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结果的理解。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弄清谁是单位“1”,如例2,这里要求每人分得多少个,是看每人分得的月饼是1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是把1块月饼看作单位“1”。学生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就是12小块,每人3小块,得到错误的结果,就是把12小块也就是3个月饼看作了单位“1”。正确的是把1个月饼也就是4小块看作单位“1”,3小块是1 个月饼的。最后在两个实例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强调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练习 一、填空 1、把单位“1”平均分成a 份,表示这样的b 份的分数是( ),分数单位是( )。 2、分数单位是 71的分数你能写几个? 3、7 2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4、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份,这里单位“1” 是( ),每份是5米( )。 5、11 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自然数1。 6、2个 71是( ),6个61是( ),125中有( )个121。 二、判断 1、把单位 “1” 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2、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 3、1 和 单位 “1” 相等。( ) 4、用直线上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21 41 31 125 1211 0 1 例题:比一比 3121O 7372O 11 111212O 751O 总结:5、当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母越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练习:小红看了一本书的21,小明也看了一本书的2 1,他们看的一样多?

6、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被除数 ÷ 除数 =除数 被除数 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 ÷b=b/a (b ≠0),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思考:b 为什么不能等于0? 7、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8、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例题 1、四年级同学植树80棵,活了72棵,活的棵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2、把8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 段,每段长多少米? 9、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10、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1、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2、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3、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 1 5。 例1:将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12 311 829 12 141 175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新知探究】 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 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公顷。 5. 得出结果 根据大家的想法,。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6. 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最新五年级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12.10) 【温故知新】 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表示:把()米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 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 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0.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 1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例】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 )来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a 4 表示把( )( )分成( )份,这样的( )份是( )。 它的分母是( ),分数单位是( )。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 )计算。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用 ( )÷(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 如:714的分子是14,分母是7,14是7的倍数,所以714 =( )=2。 4、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 分母是原来的分母。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经典易错题型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经典易错题 型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最简分数是真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的积是15,这个最简分数是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解:15=3×5=1×15,所以最简分数是或。 故答案为:;。 【分析】分子和分母的积是15,15=3×5=1×15,则分子和分母的组合有4组,即,,,。真分数是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最简分数是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1和15互质,3和5互质,所以结果只能为:,。 2.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2 【解析】【解答】解: = = = =6.4-3.375+3.6-4.625 =(6.4+3.6)-(3.375+4.625) =10-8 =2

故答案为:(1);(2)2。 【分析】(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化为同分母分数,再按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进行计算;(2)分数化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数的分母,再把商写成小数的形式;计算时,利用凑整数法,可以使运算简便。 3.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________,最小假分数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分析】最大真分数是分子比分母小于1的分数,最小假分数是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4.把7克糖溶在100克水中,水的质量占糖水的( )。 A. B. C. 【答案】 C 【解析】【解答】100÷(7+100) =100÷107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水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用水的质量÷(水的质量+糖的质量)=水的质量占糖水的分率,据此列式解答. 5.涂色部分正好占整个图形的的是( )。 A. B. C. 【答案】 B 【解析】【解答】A,图中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B,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占1份,也就是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C,图中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 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 整数的互化。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1、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学生分析:

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内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会寻找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学生在看一看、画一画、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分数,进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结合小组协作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实践探索,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全面考虑数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1)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2)理解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 课件,磁铁 2、学具准备: 彩笔、图画本、圆形、正方形纸片、线段、4根香蕉图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拍掌游戏导出分数的产生。 8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 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 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个; 第三个问题学生没有拍掌,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不拍掌?”(得出“不是一个整数”。)

引出:“生活中不光是分东西时得不到一个整数,在测量或计算时往往也不能正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这时就用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 学生看书45页了解分数的产生,并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复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初步认识了分数,(出示 41)你们会读这个分数吗?它的各部分分别叫什么? 明确: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操作探究 师:现在请你们拿出学具,用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等方式,表示 41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表示4 1。 师:表示完的同学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你表示的 41。 (2)反馈交流,概括总结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 41的? 投影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4 1的过程中,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想,再同桌交流。 学生观察、比较,再交流汇报。 师:你们把什么平均分成了4份? 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整体 单位“1” 师:这儿的“1”很特殊,加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它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为了和自然数1区分,所以加了“”。你能说出,刚才这些41 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吗?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 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 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54的分数单位是5 1。 4、分数与除法 A ÷B= B A (B ≠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 4÷5=54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510=10÷5=2 5 21=21÷5=451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把2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2=4 8)(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51=5 26)(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22=33=44=55=…= 100 100=…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 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 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3024=54 10、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最简真分数、 最简假分数) 11、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 52和41 可以化成 208和205 1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能约分的要约分 如:= 103 =1003 =1000 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五年级下册_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讲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讲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理解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温故知新 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 (一)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1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小数部分的最高计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计数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十) (二)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 自然数的单位是1,任何自然数都是由1组成的。 在自然数中,1表示一个物体;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 过关精炼 1. 用分数表示各图形的阴影部分. 2.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是( )。 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3.7 4 的分母是(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分子是( ),表示有这样的 ( )份。 4.6 5 的分母是(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分子是( ),表示有这样的 ( )份。 时 间 分 配 及 备 注 ( ) ( ) ( ) ( )

知识讲解 (三)分数单位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如 32的分数单位是31,32里面有2个31;85的分数单位是81,85里面有5个8 1) 如:的分数单位____, 的分数单位是____, 的分数单位是____。 过关精炼 127 读做(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5217 读做(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单位。 73 1的分数单位是( ),再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就变为0. 题海拾贝 (四)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 被除数 ) 分数可以用整数除法的商表示:用除数(不能是0)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即: 被除数÷除数= 除数 被除数 。用字母表示:a ÷b=b a (b ≠0) 如:3÷5=53 因此5 3 的意义是:把3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分数与除法的区别: 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个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率)。 过关精炼: A .73 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15 13 的意义是: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 )份的数。 B .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3÷5= ()) ( 12÷13= )() ( 23÷56= )() ( 1÷37= )() ( C .把下面的分数用除法表示。 43=( )÷( ) 12 7=( )÷( ) 49 16 =( )÷( ) 9 9 =(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执教:通州小学谢开军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分数的意义已经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已往学过的知识,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这节概念课,教学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和分物,使学生感悟分数的产生;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单位“1”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圆、正方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的时候有2位一年级的小朋友请我帮他们点小忙,我呢求助于你们,看看你们是否能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 (出示帮忙分物品) 二、新授课 (一)分数的产生 师:为什么用分数呢 生:因为不能分到整数个,所以用分数 师:在我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的时候,往

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分数来表示。分数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呀,我们要对这个老朋友来个更深入的了解。(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师:你还能写出其他的分数吗我们把一个蛋糕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分到是1/4个蛋糕, 那你说说1/4的意义吗 生:把一个蛋糕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就是蛋糕的1/4 师:那我可不可以随便分呢 生:不可以,我们要平均分。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要公正公平所以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师:那你能说说1/4的意义吗 1.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指导. 2.学生汇报, 预设: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段,其中的一段就是1/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把正方形或长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现在谁能总结下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用分数表示呢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师:那大家会读这个分数吗那你们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它们都有什么意义呢 (分数线表示的是平均分,分母表示的是把单位“1”分成几份,分子表示的是取了其中的几份) 师:刚才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给平均分了,现在看大屏幕:一些物体师: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师: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对分数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些闯关游戏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5.第62页第1题。讲要求;自己填分数,并选一个讲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意义及答案(一)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的意义及答案(一) 一、填空 1.把单位“1”( )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者( )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 2.12 7 表示的意义是( )。85表示的意义是( )。 3.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7份就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 4.74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6 15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把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的长是( )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单位“1”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就是 3 2 。 ( ) 2.3米的41和1米的4 3一样长。 ( ) 3.分母越大的分数,分数单位越 大。 ( ) 4.五(2)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8 25。 ( )

三、选择题 1.分子相同的分数( ) ①分数单位相同 ②分数的大小相同 ③所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 2.在95、75、9 4三个分数中,最大的分数是( ) ①95 ②75 ③9 4 3.把3吨化肥平均分成5份,每份重( )吨. ①31 ②51 ③5 3 4.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95,则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①94 ②54 ③14 5 四、应用题 1.五(1)班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得优秀成绩的有17人,得良好成绩的有23人,其余的是中等成绩,中等成绩有9人,问三种成绩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工程队13天完成一项工程,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5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平均分成一份几份分数单位 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这样的7份的数。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的数. 3. 4. 4 15 5.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三、选择题 1.③ 2. ② 3.③ 4.①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教案 案例背景: 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在第八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和分数应用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整个分数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究来发现分数意义的本质,领会其内涵。 案例片段: 导入新课 师:(师用米尺以“米”为单位量一位同学的身高)量的结果是整数吗? 生:不是整数。 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名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半个苹果。 师: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测量计算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在四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 (1)把一个物体或计量单位平均分。

师:(出示图例)请你根据学过的知识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分的?每个图形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阴影部分表示它的几分之几?(要求同桌讨论)生: (2)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4人小组的同学拿出4个苹果,6个小熊猫玩具。) 师:大家讨论4个苹果,6个小熊猫能不能平均分成若干份?为什么? 生:把4个苹果,6个小熊猫看成一个整体,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 师:有几种分法?每份里有几个苹果或几个小熊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 生:占整体的5/6。 师:从以上的大家汇报的结果里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四人讨论) 生: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总结:(师指图,指学生手中的一些苹果和一些玩具)像这样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师:想一想单位“1”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单位“1”可以表示哪些事物?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单位“1”,大家能不能概括出什么叫分数呢? 总结的结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听后感

分数的意义-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听后 感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听后感 有幸再次聆听张其产老师的课——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端,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是重点。在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开始,张老师把“1”作为礼物送给大家,让学生说说周围可以用1表示的事物,说了很多,但学生对“1”的思维还是固守在一个具体的事物,把这个“1”仅仅只是看做自然数1,这时候张老师引导了:“我们班级有多少个人?怎么用‘1’表示”?一个学生领会了说:“一个班级。分数的意义”张老师又问:“还能再说一说这生活中的‘1’吗?”这时学生的思维有些打开了,学生开始说:“一群人、一堆苹果……”。此时,学生的思维算是

完成了“1”可以表示从一个具体的事物到一些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的跨越,为建立单位“1”这个抽象的概念打下基础。 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的重头戏,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张老师先是利用并排的3个苹果,问学生能从中看出“1”吗?学生可能记住了“一堆、一些苹果”,但是3个苹果可以说是一堆、一些,5个6个,不管多少个苹果都可以说是一些、一堆的,并没有完全把3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这时张老师又幽默地引导:“我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怎么都是3啊?”学生经过思考及张老师的引导,出来一盒苹果,学生把3个苹果看作1。当再出示6个苹果,第1个学生站起来说:“这表示1。”第2个学生说:“这表示2”。分数的意义张老师问:“你这2是怎么看的?”第2个学生说:“把3个苹果看作1,6个苹果有2个1,就是2。”当学生能把3个苹果看作1后,张老师出示更多的苹果,说说这是几,让单位“1”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慢慢形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练习题(通用)

一、填空 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 7 。表示把 ()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3份。 2、7 8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如果4 15 的分子加上8,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 上()。如果4 5 的分母加上10,要使 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是()。 3、7 12里面有()个 1 12 10个 1 17 是 ()()个1 5 是 3 5 ; 6 7 的分 数单位是(),它至少要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才是1。 4、把3米长的铁丝剪成相等的5段,每段长用分数表示是()米,每段铁丝是全长的()。 5、由最小的质数和10以内最大的合数组成的分数是()或()。 6、比较大小。3 7 ( ) 4 7 5 12 ( ) 5 11 11 24 ( ) 3 8 5 8 ( ) 5 6 7、 8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9段,每 段占全长的(),每段长() 米。 8、 1 3 = ( ) 18 = ( ) 39 = 12 ( ) 3 ( ) = 15 25 = ( ) 125 =()÷ ( ) 9、 10、1米的 5 8 与5米的()相等,4 个 1 7 等于1的()。 11、根据右图填适当的分数。 ①AC是AF的(),②AE是AF的 (),③BE是AF的(), ④AC是BE的(),⑤AD是BF的 ()。 12、默写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 8 中有( )个 1 8 2里面有( ) 个 1 3 12个 1 11 是() 30 ( ) =( )÷( )= 4 5 = 4 2() 20 =() 4 = () 12() 12() 48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 1.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 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4.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5.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6.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总数÷份数=每份数。7.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一个数量÷另一个数量=几分之几(几倍)。 8.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9.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10.带分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数部分应当是真分数。带分数大于1。11.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是用整数部分乘分母的积加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12.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例如5可以看成是5/1。 1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14.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一定是1。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作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培优精编版

分数章节 知识概要: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 被除数 (除数不为零) 3、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4、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⑴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⑵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假分数可以 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 5、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约分的意义:(1)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2)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如:215\\346 等。 约分的方法: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 除到最简分数为止。(约分时尽量口算,能看出最大公约数的直接去除) 7、通分的意义: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 数。(尽量口算,遇到有带分数的,只把分数部分通分,整数部分不变,但不能丢掉整数部分) 例题讲解: 例1:①把3千克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千克的几分之几?是1千克的几分之几?每份重多少千克? ②1米的 45与4米的15 一样长吗? 巩固: ①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的长是( )米。 ②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些苹果的( ),3份是这些苹果的( ),每份有( )个 苹果。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测试题含答案及知识点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一个分数的分子加1,这个分数是1.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母加1,这个分数就是,原来的这个分数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解:分母加1,分母就比分子大2,2÷(8-7)=2,,分母减去 1就是原来的分数。 故答案为: 【分析】原来分母比分子多1,分母再加上1,现在分母就比分子多2,这样就能计算出约分时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把现在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然后把分母减去1就是原来的分数。 2.1路和2路公共汽车早上7时同时从起始站发车,1路车每隔6分钟发一辆车,2路车每隔7分钟发一辆车。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________。 【答案】 7时42分或7:42 【解析】【解答】6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6×7=42, 这两路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7时+42分=7时42分. 故答案为:7时42分或7:42 。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它们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先求出它们发车间隔时间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第一次的发车时间+最小公倍数=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据此列式解答. 3.一排电线杆,原来每两根之间的距离是30米,现在改为45米,如果开始的一根不移动,至少再隔________又会有一根电线杆可以不移动? 【答案】 90米 【解析】【解答】 30=2×3×5,45=3×3×5,所以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故答案为:90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求至少再隔多少米又会有一根电线杆可以不移动,就是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4.分母是16的最小真分数是________,最大真分数是________,最小假分数是________,最小带分数是________。 【答案】;;;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