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

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

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据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北京目前每年废弃23亿个塑料袋,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4万吨,占整个生活垃圾的3%;上海每年产生废旧塑料包装垃圾19万吨,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天津每年的废旧塑料包装垃圾也超过10万吨。塑料垃圾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一,漫天飘飞的塑料袋或挂在树梢,或飞到建筑物上,破坏了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二,塑料袋系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稳定,难以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混入土壤的塑料袋,会引起土壤结构的改变,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

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三,抛弃在陆地和水体的塑料袋会被动物和鱼类当做食物吞食,造成动物和鱼类死亡,或影响它们的生存;四,如果对塑料垃圾进行焚烧,会造成二次污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特别是塑料的焚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二噁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四,对塑料垃圾进行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也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塑料垃圾还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五,生产塑料袋要耗费大量的石油资源。我国每年为生产塑料袋要消耗480多万吨石油,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我国的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已不容忽视,能源的紧缺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攀升和物价的上涨,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2007年12月31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时至今日,“限塑令“到底效果怎么样?一份2009年民间限塑政策小组发布的《限塑政策研究NGO合作项目综合报告》表明,我国大中型超市限塑令执行情况比较乐观。在本次调查中,北京和杭州等地区的大中型超市限塑令执行情况最好,基本都能够做到向顾客有偿提供厚度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兰州,广州,成都等地区的限塑执行率也都达到

了80%左右;然而另一方面,农贸市场的执行情况却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其中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实施条件较好的市场,对于国家的限塑政策执行率较高。尤其在杭州,农贸批发市场限塑令执行率已达70%。然而一些设施条件较差、管理混乱的市场,限塑令执行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据调查,北京有些农贸批发市场限塑令执行率仅两成。许多露天批发市场内不仅免费向顾客提供塑料购物袋,甚至各种带颜色的、使用废塑料生产的超薄塑料袋扔的满地都是。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的情况下,许多农贸市场依旧我行我塑(素),而且许多消费者依然习惯于使用塑料袋,以图个方便。

总的来说,限塑令颁布的这几年时间,大中型超市的执行情况令人比较满意,而农贸市场却不容乐观,甚至情况越来越糟。那么,到底为什么限塑令会遭到如此“尴尬”的局面,白色污染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我们又应该怎样从公共政策这个角度来分析、把握这个问题?

问题分析:

(1)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考虑不周全,缺乏对可能产生的新问题以及遭遇的阻碍作必要的预测分析,缺乏对政策的长远性、整体性评估实行限塑令毕竟是好事,但它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一些不便也是不容忽视的。正如一位卖菜女所说:“一块生姜一个袋儿,两个土豆一个袋儿,谁都知道这样不好,白色污染。可你要不用它,你用啥啊?你上超市买一大包手纸或一箱牛奶,可以不用塑料袋。但你要来我这儿买菜怎么办?比如说买豆芽,没袋儿怎么拿?”在她看来,替代品

跟不上,是限塑令遭遇尴尬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人们已经习惯了“拎”,“拎”塑料袋给人们带来了极大地方便,而“购物袋”更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理念,突然让人们离开塑料袋而没有一种替代品作为补充,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并且,塑料袋已经成为许多家庭装垃圾的盛装食物或放垃圾的必备东西,人们习惯于将买了菜的塑料袋顺手套在垃圾篓上装垃圾,如果让人们为个塑料袋而花几毛钱或专门去商店买一卷垃圾袋,大多数人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限塑令的实行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众所周知,塑料制品产业是一个“薄利多销”的产业,企业依靠低成本和低利润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因而成为企业唯一的生存基础。限塑令的颁布,对那些大型企业或许影响不太大,但对这些中小企业就产生了致命的打击。这些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转产、转业,结果必将有一大批中小企业无法摆脱破产的厄运,塑料制品行业的大洗牌不可避免,而由企业倒闭所带来的,必将是许多人的失业。例如,限塑令颁布将近半个月,福建泉州千余家塑料袋企业仍处于煎熬之中,企业已经停产好长时间,员工“放假”一个多月,人人是谈“限塑”而色变。

国家实行限塑令,但在推广可降解塑料袋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超市、商场在“限塑”方面效果明显,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了2/3以上。然而在农贸市场,“限塑令”的效果就显得不是特别明显,尤其是价格上的差距,令不少农贸市场的经营户选择使用普通塑料袋,而不是更为环保的可降解塑料袋。“普通塑料

袋与可降解塑料袋的规格都可分为很多种,就最常用的一种规格而言,不同塑料袋的价格为1~3元/100只,而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则为3.5~4.5元/100只,而水产用的可降解塑料袋价格更高,为5元/50只。”在某农贸市场管理可降解塑料袋发售的毛先生告诉《市场导报》记者,虽然每只塑料袋的价格仅相差几分钱,但是对于生意比较好的经营户来说,一个月下来,其成本也相差了不少。毛先生算了一笔账,以一个经营户一天消耗100只塑料袋为例,适用可降解塑料袋的经营户每个月的成本就要上升60元甚至更多,这对仅是小本经营的农贸市场经营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于部分经营户来说,使用普通塑料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利润,这也令可降解塑料袋的推行受阻。

由以上可见,政府在政策制定及其合法化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生活习惯,也没有及时的替代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缺乏对限塑令实行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可能面临的阻碍的预测与考虑。

(2)政府在执行政策时,仍存在权责不明,监管力度与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菜市场是限塑令执行最薄弱的环节,它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限塑”的成败。然而“限塑”涉及质检、工商、物价等多个部门,虽然国家相关文件大致确定了每个部门的分管内容,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每个部门责任权利还是不明确,特别是对于违反“限塑令”的行为由谁来监督检查处罚,此前一直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政府

部门权责不明,肯定会使得执法工作疏忽、怠慢,执法效果不明显,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由此可见,政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管理,没有明确目标,权责、计划和考核监督。

(3)政府在“限塑”方面的投入还不够

首先,我国目前在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方面还做得不够,未能对数量庞大的废弃塑料制品进行专门的统一分类、回收、管理与利用,未能使之成为一个产业,因而大量的塑料垃圾“散落人间”;另外,消费者不应该全部支付环保费用,而政府并未实行塑料袋的有偿回收,并未对回收行为进行物质鼓励,因而回收效果不佳;再者,国标塑料袋的价格不能让人接受,现在塑料的原料塑料树脂价格是每吨1.2万元,10克的塑料袋的价格大约0.12元,再加上人工、管理等其他成本,塑料袋成本大约0.2元,而售价则会在0.3元左右,不少市民对塑料袋价格的争议较大。杭州市景芳二区的包小姐认为,出台塑料袋国标是好事,但3毛一只的塑料袋价格过高。按照上面专家提到的成本价和零售价,这些国标塑料袋的利润也高达50%,这对她来说还是接受不了。

解决对策:政府,企业,以及公民应该携手奋进,共同努力

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应该明确权力与责任,划清权限,并加强合作,协调内部关系,加强内部互相监督,确保执法工作协调有力。要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质检部门要建立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对违规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的,或不按规定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以及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应给予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要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曝光、召回、整改、处罚等制度。

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继续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等行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要加强对市场内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的管理,督促商户销售、使用合格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销售企业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防止不合格塑料购物袋流入市场。

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二、政府应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大资金、科技的投入,加强同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努力开发塑料袋的环保型替代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步引导人们过环保新生活。

三、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型塑料制品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企业顺利实现转产,促进塑料制品企业的产业升级。

四、政府应该加大投入,鼓励支持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强对废旧塑料制品的回收、管理和处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废弃塑料制品回收与利用的产业化,以加强对白色污染的控制,实现塑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五、政府应该一方面控制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一方面加大对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经营户的财政补贴,减轻经营户的成本压力,努力促进可降解塑料袋的推广使用,达到限塑和环保的目的。

六,政府应该加强环保宣传和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环保活动,在人们心中形成坚定的环保理念,传播和普及防治白色污染的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七、企业应该化“危”为“机”,抓住国家实行“限塑令”的机会,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尽快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限塑令”的精神,合法经营,不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袋,坚决支持国家限塑政策。

八、公民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坚决维护国家政策,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在购物时自备布袋或菜篮,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逐渐形成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

2020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范文

一、案例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其中,我国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这个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里,耕地不仅关系到GDP的增速,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安定的问题,更是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生命线,“民以食为天,国以食而立。”而耕地恰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正所谓“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粮”。当前,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原因如下: (一)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侵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据统计,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约亿,城市化程度大约为%。据专家预测,我国到2050年,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70%,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市,而且现有的许多城市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按照每个城镇人口占地100平方米计算,增加5亿城市人口,约需要土地5万平方公里,即7500万亩。 首先,新城市的建立和老城市的扩大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而占用一部分耕地,是不可避免的。但无论如何,城市化所带来的占用耕地的需要,与耕地保护两者之间毕竟产生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对辩证的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据《中国土地报》报道,陕、粤、赣、豫、皖、鲁、吉、川、湘、浙等10个省,1992-1994年共清查出各类土地违法案件32万宗,违法用地面积达500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3篇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3篇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公共政策分析案例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1 1.目前我国政策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 政策周期,指的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阶段性政策周期 2、功能性政策周期 3、反复性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是息息相关的,政策周期的循环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快慢与走势强弱。举个例子而言,看一下从我国的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我国已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其经济发展、生态稳定、社会生活等带来的实际危害以及潜在威胁。同时,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气候问题,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政策应对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

象。对此,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但是一段时间内,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气候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碳循环与政策周期关系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相关环保政策没有得到落实的深层原因。因此,无论在将来的政策制定还是推行过程中,都应当将碳循环与政策周期的不一致这个隐形障碍作为其内生变量,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为我国气候治理进一步扫清道路,以取得显著效果。 2.请你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公共政策是基于公共选择基础上的政策。公共选择是和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选择,它基于财产不能靠私人竞争在自愿的双边契约中来配置的成本和收益不能内部化的决策。由于公共选择不涉及双向的付出和收益,只涉及非相互性的收益,因此容易导致塔便车、败德、公地灾难和代理人机会主义。因此,公共选择需要有强制。 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制定者、执行者、实施对象、既得利益集团等,也包括下面所指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1、自然环境是指与政策执行系统发生密切联系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外部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宇宙环境。自然环境与一定的政策执行系统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影响着政策执行的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环境通过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目标达成情况和潜在问题,提供决策者制定政策和调整措施的参考。以下将从定义、重要性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 公共政策分析报告是指通过采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识别问题或需求,探讨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政策选择方案,以及阐释其准备方案的思维过程的文件。 二、重要性 政策分析对于协调复杂的公共议程和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至关重要。政治氛围、经济环境和公众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政策实施的结果。政策分析利用数据、考虑利益相关者和利益的交集、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能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更准确地识别利害关系与影响,并设计出达到目标的最佳政策。 三、案例分析 1.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发现,使用市政设施(如冰球场和图书馆)的人口和种族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使用公共政策分析,根据不同社区群体的需求,将资源分配方式优化。对新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估后,多伦多市政府发现,优化的策略显着提高了不同人口群体使用公共设施的机会和利用率。

2.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儿童保障法案被制定出来的原因是该州的无保险儿童比例高达 18 %。此类计划只有在定期评估后才能 有效地实施,以确认政策实现目标的整体效果以及改进政策所需的领域。公共政策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也需要更改原有的政策,包括因近期天气状况而增加的特定疾病负担,或者人口普查数据的变化。 3. 日本东京都政府制造业支持政策。该政策用于支持东京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不景气的情况下,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提高勘探效率,增强交易等。通过公共政策分析,东京都政府确定了合适的政策流程,并设计完成后的有效成果评估方法,以评估策略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 总之,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项助力于政策制定者评估和制定政策的重要工具,在各国政府机构、公共服务、私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只有深入分析和评价当前和未来政策影响的长远影响,才能制定出公共机构需要的高效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报告不仅能够帮助政策制定者识别和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政策的效率和透明度。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政策分析确保决策者充分了解各种政策选择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考虑到政策对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影响。 此外,公共政策分析还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预测政策后果,发现政策中存在的风险,以及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基础。这就要求制度的建立、收集和分析数据技能的训练,以及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的技能。这些将是今后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关键能力。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城市环境污染治理 目前,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不仅对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挑战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将以某市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为例进行公共政策分析。 问题背景:某市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但由于经济增长不平衡和环境管理不到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等。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居住环境,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政策目标:某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政策措施,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政策措施一: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 该政策措施的目标是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对污染源的管理和治理效果。政府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重罚并公开曝光,以此震慑污染者,确保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 政策措施二:推动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政府将鼓励和扶持企业进行环境治理和减排工作,通过提供财

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发展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政府还将对那些严重污染的企业实施严格的限产和淘汰政策,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政策措施三: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出行 政府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政府还将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政府将建设更多的地铁、轻轨和公共自行车系统,并鼓励居民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政策措施四: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政府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政府将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发布环境治理和改善成果,引导公众的舆论关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政策评价: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环境污染行为得到严肃处理。其次,政府应加强与企业协作,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最后,政府应加强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绿色消费习惯。 综上所述,某市政府制定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公共政策的案例

公共政策的案例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政策措施。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公共政策的实施和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包括建设地铁、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限制私家车数量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美国,医疗保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医疗保险普及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美国政府通过了《医疗保险法案》,建立了联邦医疗保险制度,为全国范围内的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保障。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美国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再次,我们可以看看日本的环境保护政策。作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日本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加强大气、水质监测,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限制工业废水排放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减缓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为日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可以看看德国的教育政策。德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为了提高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德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包括提高教师待遇、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德国的教育水平,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也为德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或政策。案例分析是通过对真实或虚拟的个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以揭示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政策制定者所采取的策略和效果。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案例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雾霾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来应对雾霾问题。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蓝天保卫战”政策。 蓝天保卫战政策于2018年开始实施,旨在减少大气污染、改 善空气质量。这项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使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为达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工业企业的排放管控、限制机动车的行驶、减少燃煤和燃油的使用等。 以北京为例,政府实施了交通限行措施,每天根据尾号限制一定数量的车辆上路。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迫使它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政府通过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厂和燃煤电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此外,政府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限制燃油车的使用,以减少尾气排放。 通过综合以上措施,蓝天保卫战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政策实施期间,雾霾天数显著减少,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不仅是北京,其他城市也同样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政府还

相应地提升了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能力,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然而,蓝天保卫战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政府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利益相关者的干扰。例如,某些企业可能不遵守排放管控规定,继续污染环境。其次,政府在实施限行措施时,可能会对居民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另外,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之间需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面临成本和效益的权衡问题。 综上所述,蓝天保卫战政策是中国政府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虽然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激励企业和居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并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同时,政策制定者还应该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指对特定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分析公共政策案例,可以深入了解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社会民众在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政策效果和影响等问题。本篇文档将介绍两个不同领域的公共政策案例,分别是英国的医疗改革和中国的二胎政策调整。 医疗改革 英国医疗系统最初设立的时候是为了保证对所有人都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但是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在21世纪初期,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英国国民的医疗满意度。 第一个政策是在2002年设立的“选择和择优医疗计划”。该计划鼓励患者就近选择符合自己病情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这项政策的效果几乎立竿见影,约有80%的英国人都选择了就近的医疗机构或医生,有效地缓解了医院分流和拥挤的问题。 第二个政策是在2004年推行的“家庭医生制度”。此改革新增了一项功能,即每个英国公民可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由该医生负责维护患者长期健康和提供全面医疗服务。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结果表明,该政策的推行在英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上都取得了显著提高。 二胎政策调整 中国二胎政策于2016年底正式放开。然而随着人口老龄 化越来越严峻,中国政府调整了政策,策略整体向鼓励生育转变。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此项政策调整被视为控制人口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人口增长、维护家庭和谐、提高国力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政策的效果是双向的,既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影响。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将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也将带动消费市场的扩大。此外,它还促进了家庭和谐和传统家庭观念的传承。然而,这种政策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家庭负担和不平等现象。 结论 通过比较英国的医疗改革和中国的二胎政策,可以发现政府的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和满足人民的需要。然而,政策本身的效果是双向的。因此,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认真评估所选政策的所有影响因素,以确保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和整体成效。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参考(共8个)【范本模板】

———-—全国哀悼日一体现了国家的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种挚爱;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三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四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艾滋病一政治性工具:二经济性工具:三社会性工具: —-—————殡葬改革此政策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实施,没达到政策精神。 1、自然环境。在农村,土地的获得比城市容易得多。 2、政治环境。很多时候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相互影响,其中公共权力的配置是关键。 3、经济环境。镇政府财力薄弱,靠死人剑财,百姓为了改变下辈子的财气,象富人一样地活着。 4、文化环境。传统的民间陋习。 5、社会环境。是指总的社会状况,人口,群体、职业,规范等的总和。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实施要求有成熟的公民社会。 -----——-- 限塑令核心内容:1、规定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使用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2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是一项利在长远的公共政策,要取得好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引入利益平衡、责任均衡的理论,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管理部门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人性化管理理念出发,多为消费者提供使得方面动脑筋,设溘减少服从成本,确保政策的更好执行。 比如,本案例中缺乏良好的消费观念才是造成污染根本原因,对环境的破坏不是塑料本身的过错而是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1)选择执行(2) 附加执行(3) 机械执行 政策执行效能的障碍因素:(1)、政策规划障碍:政策方案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案例里的政策变化令村民组长尴尬无法和农民交代走上绝路( 2、)\政策认知障碍案例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误种粮食要被罚款无奈选择自杀(3)、政策资源障碍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退耕还林的补助很少,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加上宣传的问题,导致农民误种粮食遭罚款,无力支付无奈选择自杀 如果你是一名政策执行者,你将如何推行该项政策的执行:(1)、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政策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3)、有效利用公共政策执行的宝贵资源; (4)、创建良好的公共政策执行环境;( 5)、规范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体系(6)、完善公共政策执行体制———————政府拨付专款50万元,资助1 200名贫困大学生春节期间进酒楼打工。 这些年,政府财大气粗了,动不动就“政府埋单”。其实,是各种税费收得多了,纳税人让政府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所有的“政府埋单",归根结底还是纳税人掏钱。因此,要弄清哪些事情应该政府埋单,哪些事情不应该政府埋单,政府不能想起一出是一出。酒楼是盈利性质的餐饮企业,无论是国企、私企,还是合资企业。企业用工,由企业根据需要招工,由企业给员工发工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政府插上一杠子,拿着纳税人的钱去给企业的“临时雇工"发工资,是对其他行业的一不公平。安排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政府的这个动机也是很好的.但是,去的地方应当是真正该由政府埋单的公共福利、公益事业部门。这样的地方是很多的,民政局肯定会给他们找一些活儿干。比如中帮无儿无女的老人解除孤独,大学生可以去陪老人聊天,一次聊若干小时,老人签字后,政府埋单。武汉市政府如果派1 000名大学生,春节期间去孤寡老人家里帮忙,代表政府去给几千户老人做点事,政府来埋这个单是全社会所有纳税人都拥护的。 —--—-—看似偶然:校车违规超载、逆行酿出惨剧,实属必然:面包车不是刷上黄漆就成校车 车辆运营规范(特权):请规范现有校车运营请给孩子们造一辆安全的校车车辆的提供上:请将校车计划上升到国家层面车辆的资金保证上:去年公车采购花费800亿,校车呢?一些政府大楼豪华程度让人瞠目结舌,校车呢 一个国家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态度,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之殇,拷问着我们每个人、以及政府的良心 ————---——“桑枣经验”:最牛校长 强烈的避险意识严谨的治校作风执着的求实精神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种对政府政策进行研究、讨论、评估的方法,其目的是根据实证数据和理论模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建议和反馈。在这篇文章中,将通过分析一些公共政策案例,来介绍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及分析的主要内容和评估标准。 一、公共政策分析流程 公共政策分析的流程主要包括问题界定、数据收集、分析方法选择、模型建立、方案评估和政策建议等步骤。 问题界定:首先需要确定分析的具体问题和目标,以明确政策挑战和需求,建立政策分析的研究基础。 数据收集:为了支持分析建模和推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数据来源必须是有效和可靠的信息,此步骤需要仔细判断数据可靠性和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分析方法选择: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是关键之一, 应综合考虑数据类型和数据量,可以选择定量或定性或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 模型建立:为政策问题建立一个合适的实证模型,旨在反映政策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用以预测政策的效果和可能的变化。

方案评估:根据模型结果, 对不同政策方案的预期效果、随机性、可能风险进行评估, 以支持决策者作出更合理的政策选择。 政策建议:据分析结果,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以推动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二、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1.基础设施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政府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分析的目的是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影响,评估政策措施的效果。数据可以收集GDP、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国家预算、和私人投资等信息。分析的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确定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投资之间的关系,评估政策措施的效果。 2.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如何对环境问题进行合理的政策规划和调控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方向。政策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治理策略的有效性。数据收集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的程度和种类,工农业排放的量,经济增长的速度,政府的环境治理政策等。分析的方法采用统计学和建模方法,说明环境污染和治理手段间的关系,预测采取特定的政策对环境的改善能力。 3.医疗保健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案例分析

关于公共政策执行难的案例分析 案例 据《南京晨报》2005年19日报道,近年来,一些被人民群众寄予厚望的扶贫干部面对金钱的诱惑蜕变成国家的蛀虫,频频利用手中的权利蚕食国家的扶贫款。有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小乡长配置的公车竟然是进口的“皇冠”,有的人打着“扶贫”的旗号办实体、搞项目,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扶贫款“洗”进自己的小金库……近日广西省防城区法院日前以贪污罪、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防城港市防城区扶贫办原主任谢乃金有期徒刑11年。经审理查明谢乃金自2002年9月任扶贫办主任起,在事实扶贫项目过程中,加大开支,4次将扶贫款非法占为己有,共贪污扶贫款近14万元。仅广西一省在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广西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察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起,涉案人员56人,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其它地区的扶贫政策方面的执行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资料来源:《南京晨报》2005年12月19日) 分析 从上述案例材料中我们看到我国扶贫政策的执行以及扶贫专款的执行与发放存在着许多缺漏,贫困地区群众的救命钱屡遭“洗劫”,民怨沸腾,严重影响了我国贫困地区的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通过公共政策这门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共政策的执行存在着许多阻碍因素,从而使得政策的执行结果与政策预期目标有所偏差。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等行为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执行的主体、执行的客体即政策的目标群体、执行的环境、正确的执行策略和有效的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主要从执行主体方面谈谈对上述案例中扶贫政策执行难这一现象的认识。 我认为,政策执行主体是影响政策执行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环节。首先,在我国国家行政体系中,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属于政策执行主体范畴。我国政府是典型的层次结构,庞大的政府系统是由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层级构成的纵横交错的复杂体系,中央的政策精神,经过不同层级地方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过滤之后,则会发生政策走形、扭曲现象。而不同的地方政府和不同的部门之间及他们与中央政府之间也可能发生利益矛盾,利益冲突从而导致政策执行的困难重重。其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任何公共政策的执行活动都要靠各级政府机关与政策执行人员来进行,政策执行机关掌握着实施政策的方法、技术和资源,是联系政策与社会公众(政策目标群体)的桥梁。政策执行人员自身的素质、政策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与政策任务的完成。但此时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执行政策,使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二也可能是由于他们软弱无能、效率低下或抵制政策、钻政策的空子而造成政策失误甚至政策夭折。所以,我认为政策主体因素应当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核心因素,所以应该也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在上诉案例中,之所以会出现扶贫款项被扶贫主管人员以各种手段而据为己有,就是因为在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因没有具体实施的相关要求和实施反馈措施,才使得本来就不能胜任的执行人员得以钻空子而获得私利。这里不能不认识到一个执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必须有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有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认识,并且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作为一个政策执行者应尽的义务。 总之,必须认识到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将我国政策执行、政府的执行力推向新的发展。

公共政策案例公益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公益的多个层面 一、引言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些政策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健康、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文化、公共安全和扶贫等。在公益方面,公共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旨在提高社会福祉,促进公平和公正。 二、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例如,中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确保了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一些国家还实施了奖学金和助学金政策,以支持贫困学生完成高等教育。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教育水平,还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 三、健康政策 健康政策对于保障公民的健康权至关重要。许多国家实施了全民医疗保险政策,以确保公民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保健。此外,政府还可能制定政策来促进公共卫生,例如推广疫苗接种、实施食品安全法规和

烟草控制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和死亡。 四、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旨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政府可能会制定政策来限制排放污染物、推广可再生能源、实施森林保护法规和推动垃圾分类。这些政策有助于减少环境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公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五、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保护。这包括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提供福利。政府还可能制定住房政策,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补贴或公租房。这些政策有助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确保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六、文化政策 文化政策旨在保护和推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政府可能会支持艺术和文化项目,提供资金和资源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此外,政府还可能制定语言政策,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这些政

公共政策制定方法及其实践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方法及其实践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需求增加,公共政策制定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旨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使社会、政府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得以平衡。为此,各国政府需要寻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公正合理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制定方法 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包括政策分析、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监测和政策评价等步骤。 政策分析阶段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政策分析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规模,找出社会需要和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因,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基础。 政策制定阶段是根据政策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政策的阶段。为了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来制定政策,包括讨论和咨询会等形式。同时要考虑到政策可行性、规模、资金来源等因素,拟定详细的时间表和任务清单。 政策实施阶段是把政策付诸实践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涉及的组织与人员能力、支持与反对等各种因素,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进行有效的调整和监督。 政策监测阶段是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测,如政策执行效果、

目标的实现情况等,以及监测各方反馈,也包括了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反应等。 政策评价阶段目的在于评价政策执行的成效和效果,从而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进一步的措施。 公共政策实践案例分析 在中国,制定《国家旅游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政策,也是一个成功的公共政策案例。2013年12月,国家对旅 游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出“旅游更加繁荣,旅游更加文明,旅游更加开放”的基本理念,成为推进“中国梦”的具体实践。 制定《国家旅游法》的过程中,政策制定者积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政策制定之前,相关部门就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针对各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而在《国家旅游法》的制定过程中也有不少社会共识,使得该法的实施更加顺利。 在《国家旅游法》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强监督,包括制定依法采取信息化管理制度,强化法治意识等。同时,在宣传与推广方面,政府发布一系列文件,提供各种方式的传媒推广,使得《国家旅游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总之,公共政策制定存在许多因素,从政策分析到政策实施,都需要考虑到各个层面和环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重视社会的态度以及对政策的反应,并且逐步完善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通用11篇)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通用11篇)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禁止塑料袋 概述:禁止塑料袋是一项公共政策,旨在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这项政策通常包括禁止商家提供塑料袋,鼓励消费者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 案例分析: 1.旧金山:旧金山市于2012年制定了禁止塑料袋的政策。根据该政策,商家不得提供塑料袋给顾客。该政策的目标是减少漂流在街道和水域中的塑料袋数量,保护海洋动植物的生态环境。然而,该政策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商家和消费者不满于这一变化,因为他们认为用塑料袋方便且成本低廉。此外,一些研究指出,替代塑料袋所使用的纸袋和可重复使用袋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孟买:孟买市于2018年实施了禁止塑料袋的政策。政府提供了过渡期给商家和消费者适应新政策。然而,新政策的实施并不顺利,因为一些商家仍然提供塑料袋,并存在非法制造和销售塑料袋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严厉的行动,处罚非法使用塑料袋的商家,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检查和执法行动。尽管如此,全面禁止塑料袋还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执法力度。 3.德国:德国是全球重要的塑料垃圾回收国家之一。政府推行了广泛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以减少城市垃圾填埋的压力。此外,一些城市还出台了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政策,鼓励人们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这些政策的实施遭遇了一些挑战,包

括缺乏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改变,以及一些商家的抵制。然而,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德国的塑料垃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结论:禁止塑料袋的公共政策在各国实施的成果有所不同。这些案例表明,社会共识、政府执法以及替代产品的可行性是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尽管禁止塑料袋的政策可能引发一些争议和挑战,但通过合理的过渡期和有效的宣传教育,可以推动公众接受新的购物习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禁止塑料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共政策,旨在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塑料袋被广泛使用,但却对生态系统和物种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它们很难降解,进入土壤和水域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破坏性影响。此外,动物误食塑料袋甚至因为塑料袋缠绕而丧命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禁止塑料袋政策的实施是一个迫切需要的举措。 然而,禁止塑料袋政策的实施并不容易。笔者将通过分析前述案例,进一步探讨禁止塑料袋政策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首先,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公众意识的培养。在旧金山的案例中,禁止塑料袋政策引发了一些争议,并遭到了一些商家和消费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塑料袋方便、成本低廉,而且已经成为他们日常购物的一部分。然而,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塑料袋问题的认识,可使公众更加支持和配合政府的政策。政府可以与环保组织及媒体合作,展开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解释塑料袋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并提供使用可替代的购物袋的方法和选择。

公共政策典型案例

第一章绪论案例 一、天津全面推行节水措施案情介绍天津市近日起全面采取节水措施,对市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水资源再利用和水源保护等做出具体规定。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每户以3人计算,月用水定额为8立方米, 按标准水价收费,超过部分加价收费。 严格限制新上耗水量大的用水项目。 凡使用白来水和地下水的用户,对超过计划用水部分按累进加价收费。 规范洗浴、旅游、水上娱乐等单位或个人的用水管理办法。 加强施工用水管理,每平方米建设面积施工用水不得超过 0.5立方米。 加强对公园、绿地、苗圃、花坛等用水的管理。 新建住宅小区实行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分流。 新建、在建楼房附属绿地和花园必须同时安装水表及节水灌溉设备。 对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征收水资源费。 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公共政策的导向和管制功能。 解答: (1)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 天津市号召群众节水的政策就体现了政策导向功能。 (2)天津市政府对各项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即对各项用水超额部分加价收费这种作法体现了政策的管制功能,通过价格的制约来规制社会行为,以此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标。 政策的管制功能分为积极性管制和消极性管制两种。

第二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案例 一、我国取消市话费、手机入网费案情介绍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信息产业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规定白2001年7月1日起,取消市话初装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等专项用于邮电通讯建设事业的政府性基金。 地方出台的电话初装费以及附加在电话上征收的其它政府性基金项目也同时取消。 据了解,白80年代以来,为解决我国邮电通讯落后的状况,缓解邮电通讯建设资金不足,国家先后开征了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移动电话入网费等政府性基金项目,专项用于邮电通讯事业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电信耗资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我国电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已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为切实减轻社会负担,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取消上述政府性基金项目。 据悉,消费者在2001年7月1日前已缴纳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移动电 话入网费、农村电话初装费,但尚未装机入网的,将获得全额退款。 (摘白〈〈中国青年报》2001年7月1日)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试分析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解答(1)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政策又能够改善和塑造环境,二者存 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公共政策是随着政策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 在我国邮电通讯业较为落后时,国家制定了设置初装费、入网费等收费项目,当我国电讯业蓬勃发展后,政府又出台新政策取消了上述收费项目,这些都体现了政策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 (3)公共政策对改善和塑造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由于我国政策实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导言 食品安全是公共政策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涉及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本文以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为案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政策制定过程、政策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例如有毒有害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广泛关注和社会不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反复发生。 二、问题原因 1.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卫生、农业、质检等,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缺乏协调和沟通。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导致监管缺位、责任不清,容易出现盲区和漏洞。 2.监管手段和技术手段不足:当前食品生产技术进步迅速,食品伪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得监管人员在检测和鉴别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监管部门的技术手段滞后,无法满足实际监管需求,容易被企业绕过。 3.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力量薄弱是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食品安全监管涉及范围广泛,但实际从业人员不足,监管手段也相对简单。这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做到全面监控和有效管理。 三、政策制定过程 1.政策目标确定: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政策目标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惩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食品环境。 2.制定监管框架: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完善食品

安全监管框架。包括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建立监管机构、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产业链等。 3.加强监督检查:政府加强对监管部门及相关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策的实施。同时,强化行业自律和企业责任,加大对违规 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政策效果评估 1.政策成效显著: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改进监管机制和法规制度,加强执法力量, 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人民群众的饮食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2.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政府付出了努力,但仍难以完全解决食品 安全问题。仍有企业存在违规行为,食品质量问题仍时有发生。此外,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监管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五、问题与建议 1.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政府可以进一步提高立法水平,完善食品 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和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 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法律责任。 2.加大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持:政府可以增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 数量,提高监管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加强对监管技术手段的研 发和投入,提高食品检测和鉴别的能力。 3.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政府可以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知情权。同时,鼓励舆论监督,借助 媒体等社会力量监督企业和监管部门的行为。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指出了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更好的食品安全状况。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 《政策执行》之案例

第六章政策执行 [案例1] “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 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 1997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 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不少乡村干部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一定30年不变”不过走走形式,以前俺干部能动地,现在还能。 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分析说,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个“包不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是口头协议,管理比较松散;而第二轮土地承包十分严格,承包地块、期限都是用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的,严格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如果基层干部再延用以前行政强迫命令的办法随便调地,势必引发大量土地纠纷。 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基层得到广泛的拥护,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矛盾:一家一户承包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陕西省长安县探索出一种叫作“股份田”的新形式,即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且参与劳动经营,收益为土地股金和劳动者报酬;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来经营管理,收益为经营利润和管理者报酬;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么技术服务,收益为技术服务指导费,三方皆大欢喜。河南省许昌市近年兴建了上百家高效农业开发公司,也大都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仍搞“两田制”损害农民利益。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前,许多地方乡村干部将耕地分为经济田和口粮田两块,口粮田分给群众,而经济田则高价发包,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中央在第二轮土地延包中明确规定不能再搞“两田制”,但仍有一些乡村干部对此阳奉阴违,维护一己私利。 1999年10月中旬,已是麦播期,可河南省修武县王屯乡一千二百多亩地却一直荒着。原因是乡党委、政府下通知:“废止和收回1998年8月所有与农户签订的土地延包合同,全面调整土地。”不少村民在自己的承包田地刚种上麦,就被干部带人犁掉了,双方冲突不断,村民多次上访告状。 在付屯村,村民们拿出1998年8月18日才与村委会签订的承包期为30年的合同书,满腹委屈地说:“这合同刚刚签满一年,说不算就不算了。国家不让搞两田制,乡里这样搞,我们坚决不同意。”对此付屯村支书解释说:“1998年上面要求必须在麦播前把土地延包工作搞完,为应付检查验收,村里与村民们签订了合同。谁知,村民竟把这个合同当真了。乡里已专门下通知,要求废止已签的合同,重新制定承包方案。”在这里,合同竟被视为儿戏。 山东省临朐县月庄村支书李安兴1992年从村民手中收回大批耕地,以“两田制”办法发包出去,建起418亩樱桃园和上百亩苹果园。在国家土地承包30年政策出台后,这个村仍私自发包耕地180亩,致使村民人均只有0.33亩的口粮田,粮食根本不够吃。月庄村的村民说:“这樱桃园每亩收入高达数万元,大都被村干部包了,大伙儿就是觉得不公。”去年1月以来,月庄村村民多次越级上访,要求废除“两田制”,按中央政策均分土地。 人口变化引发人地矛盾: 1998年底,第二轮土地承包进入尾声,河南省商丘市不少群众来到省城上访,反映在延包中没有分到土地。原因是商丘市的一些县区自1978年“大包干”以来,直至1998年,没有根据人口增减变化调整过土地。 据调查,在这些县区,大包干后才出嫁的妇女和此后才出生的孩子都没有分到土地。在有的乡村,此类人口占人口总数近30%,导致“一个人种多人地、多个人种一人地”的情况十分普遍,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中,这批人十分迫切地希望能分到地。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片面理解“土地顺延”和“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加之没有地的村民又不足三分之二,不符合“小调整的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的有关规定,所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中,这批人仍没有分到地,结果引发了大量矛盾。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走在前列的河南省濮阳市,解决今后的人地矛盾主要是用以下四种方法:一是使第二轮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