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新闻学:是一门以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2.广义新闻学的基本内容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从实践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3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个案研究法,检验某一个受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的方法。

B、比较研究法,将已有的新闻资料和新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分纵向、横向。综合式

比较。

C、调查研究法,以少数的访问调查面获得多数人态度资料的一种方法。

D、内容分析法,以语言方式表述转换为以数量方式表述。步骤为:选取样本、内容分类、

内容编码、统计资料。

4、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及其思想

A、《新闻学大纲》徐宝璜1922出版

B、《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1923出版

C、《中国报学史》戈公振1927出版

第二章新闻

1、概念

新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宣传:是运用各种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迅速越快越好。尽可能准确、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多属延缓性新闻,但它讲究写作技巧,必须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要有明确时间。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很难有明确时间。

2、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迅速

3、认识新闻定义的不同观点

定义一:新闻史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现在定义:随社会的发展,新近事实变动或正在发生的信息

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地区别

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讨论的是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或者说,记者从哪里去发现新闻。

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是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①直接目击:现场的重要性②他人转述:消息来源很是关键

③文本资料:提供线索和背景④大众传媒:参与、竞争

5、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6、在学习和实践中加深对新闻分类的认识

7、新闻与信息的异同

同:A、都是客观事物的情况、特征及运动状况的反映

B、都有助于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以利于认识改造世界

异:A、外延宽窄不同;

B、传播手段的差异

C、主观色彩的有无:信息可有可无,新闻通常有主观色彩

8、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1)出发点不同:

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

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

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

去行动;

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

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

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

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

新闻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

典型。

联系:尽管二者从动机、特点、职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

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和评价。

第三章新闻传播

1、新闻传播是新闻传者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将事实信息转换为新闻产品,广泛、迅速地传播

给受众并接受受众反映的双向循环传播过程

2、新闻传播过程理论与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2、新闻传播过程

采集新闻,写作新闻文本,传递新闻文本,收受新闻文本,信息反馈环节(采、写、传、接收、反馈)

3、新闻传播基本要素:传者、内容、媒介、受众

1)传者:记者,编辑,播音员,发稿人,总编辑等媒体工作人员构成新闻传播者。他们是新闻传播过程的起点。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保证信息的顺利传递。

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新闻传者既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工作人员。

2)内容:是在采集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新闻价值判断和选择,记过写作,编辑并为受众所接收的新闻信息。新闻传播内容是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新闻传播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传播的内容。

3)媒介:又叫大众传播媒介,是专门用来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信息的技术手段的总和。新闻传播媒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交流的中介和纽带。

4)受众(略)

第四章新闻传媒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新闻传播工具

2、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重点)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4、近代中文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五章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新闻业诞生的基本条件

1)资本主义时代从16世纪开始,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不但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还必须关心世界各地的重大事变。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数在激增,这就客观上创造了受众群。

2)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存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大大增多,使新闻采访比较容易,这就便利了报刊的采集和发行。

3)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5)资本的集中加深,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2、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报纸:A、记录性好,便于长期保持;B、选择性强,读者自由性大;C、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A、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时效性差;B、阅读报纸受

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电视广播广泛;C、文字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

逼真,有感染力。

广播:A、传播迅速,时效性强;B、渗透性好,不受空间交通的限制;C、对象广泛;

D、感染力强。缺:一瞬即逝,使受众不能自由选择,传播性差。

电视:A、强烈的现场感;B、亲切感,仿佛是面对面;C、简洁明了。缺:A、视觉性带来局限性,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B、电视新闻的采访制

作有较高的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网络:A、信息量大;B、时效性强,C、开放度高(信息分享度高);D、互动性强;E、链接便捷。缺:A、信息庞杂(信息自由流

动的弊病);B、话语分散;C、

把关弱化;D、浏览成本高

3、新闻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4)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的多样化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业而产生、发展

第六章新闻媒体的性质

1、新闻传媒业的共性、特性和个性

共性:所谓的共性就是指所有新闻媒体的超时空,超阶级和超意识形态的共同特点:1)新闻媒体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属于上层建筑,仅仅只是舆论机构,没有

强制性和指挥权。

2)新闻媒体主要传播新闻,和传播其他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是有区别的。

所以,新闻媒体的共性就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特性:就是指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描述,主要方面有:

1)从所有制分:民营、公营、国营

2)从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分:独立的XWMT、官方、半官方

3)从阶级性方面看: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4)从办报方针看: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型

5)从媒体的内容看:严肃的高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

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个性:是新闻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与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是:报道迅速,及时;真实,客观,公正;见解独到;编排新颖;

2、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实质和外在形式

实质:新闻媒体,既属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产业,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

外在形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

导。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3、新闻界对“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具有什么时代意义

双重属性的认识给我国新闻业带来重大转机:

1)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从而使新闻媒介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3)新闻媒介更加注重社会的反馈,以受众为中心。

4)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问题是:有些媒体为争取受众,格调低下,低级庸俗;有些媒体搞有偿新闻,将版面标价出售。

4、认识媒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

1)经常思考读者的需要;

2)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必然可以自由买卖,报纸的销售就会越出行政的区域,报业间必然存在竞争,迫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3)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报纸生存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4)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因素,这种消极因素就是为了扩大报纸的销售量,单纯地迎合读者,产生了色情、暴力等内容。

5、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基本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特点:1)中国新闻传媒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新闻媒介要努力宣传党、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要支

持新闻媒介

4)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党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以及传播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5)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至少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私营的新闻媒介和集团股份的新闻媒介。

6)新闻媒介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依法纳税。

第七章新闻选择

1、概念

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新闻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新闻传播的反馈:传者通过新闻媒体把制作好的新闻传给受众,受众接受新闻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加入选择,理解,产生一种反应,又将这种反应通过各种方

式返回给传者的过程。

2、新闻选择的意义

3、新闻选择的标准

1)新闻定义:新闻史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3)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4)新闻法规: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容许不容许公开地播放,这是任何新闻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容许不容许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

4、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时新性。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

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害有密切关系。

3)接近性。地里上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与他们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心理上接近——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是

由于各种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

4)显著性。名人、圣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名人+普通的是=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

5)趣味性。奇闻趣事,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5、新闻的宣传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这里的标准就是政治上的“利”与“害”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的媒体来说,就要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国家的

法令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作为新闻选择的标准。

2)针对性。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盲,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失的宣传。

3)普遍性。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

4)典型性。事实不但要和坐着所想说的思想观点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选用的事例要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人心服

口服。

5)时宜性。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够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

6、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选择如何实现?

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第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有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

2)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这一道工序是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这是个去掉“杂质”的过程。

3)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和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

4)从宣传价值到新闻法规。这是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这是去掉“毒质”的过程,力求使传播出去的新闻不产生危及国家(政党)利益的社会效果。

5)新闻价值、新闻法规、宣传价值的关系

新闻价值和新闻法规、宣传价值之间,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新闻价值是解决阅读率、收视率问题。既然任何社会效果必须以受众愿看、愿听为前提,那么掌握新闻法规,运用宣传价值就必须考虑到新闻价值。

限得过死、禁条太多,使新闻报道面过窄,许多有很搞新闻价值的新闻不能上报,新闻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不愿看、听,那么一切良好的愿望都会落空。

但新闻报道只考虑受众兴趣,不考虑受众看后、听后和社会效果,那就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第八章新闻受众

1、受众对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影响

受众的作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反馈来实现的。比如:受众调查,受众座谈,受众来信来电以及他们有选择性地收看,收听或阅读新闻

媒介。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决定着新闻媒体内容的取舍。从表面上看,是由媒介负责人、记者编辑决定;从长远、整体来看,决定权属于受众。

2)决定着新闻媒体的风格定位。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的风格。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变革的依据归根到底在于新闻媒介不断追逐受众的新需求。是受众迫使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的变革。

所以,重视受众是一切新闻媒介兴旺发达的起点

2、受众的特点

一般特点:1)广泛性。是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2)混杂性。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距,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造就了混杂性。

3)隐蔽性。总体上来说,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不见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新特点: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3、影响媒介核心受众定位的因素有哪些?

1)受众区域定位。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4、受众对新闻机构的制约通过反馈表现出来。

新闻传播各环节,受众都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第九章新闻媒介的功能与效果

1、新闻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最主要、最基本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3)舆论监督,抑恶扬善

4)信息传播,提供娱乐——准确科学、通俗易懂、注重思想性

5)座位企业,赢得利润

2、如何认识新闻媒体作用的局限性原则(P150)

1)不能低估新闻的宣传作用,但也不能认为宣传可以“无敌不克、无坚不摧”。

2)新闻媒体可以揭露谴责各种不法行为,但不能代替法院去判决。

3)新闻媒体可以批评各种错误行为,但不能代替党政部门去处分任何人。

3)新闻媒体可以指导人们的思想、行动,但不能代替行政业务部门去指挥、命令任何人。

4)新闻媒体可以介绍各种知识,但这种认识介绍仅仅限于当前人们迫切需要的或新发现的知识,并没有系统性、阶段性,因此不能代替教科书和学校教育。

3、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原则

准确科学、通俗易懂、注重思想性

4、怎么认识新闻媒体的正负效应

1)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行为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新闻媒体联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5、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的主要作用和任务

第十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1、新闻自由的内涵

公民拥有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力,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的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

是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既包括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自由和新闻接受者的新闻自由

2、新闻自由的内容

1)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像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

2)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代表任何意见(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

3)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简要的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表达权。

2、新闻传媒业的社会控制

是指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控制者的利益。

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监控新闻媒介)

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规定,税收控制)

3)资本控制(一种隐形的控制手段,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

4)媒体的自律

3、社会是个整体系统

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过程都处在此系统中,都受它制约,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依存和制约。新闻自由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合理运行,不能影响和危害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不能影响和危害其他子系统。

对新闻自由的控制,从科学角度去看,就是社会整体规范对新闻自由的制约,属社会制衡中的一个子系统。

4、公民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公民拥有获取相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

概念们:

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主导理论: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理论新闻学: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出发,重点考察新闻事业,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系统总结和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对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实践作理论指导。

历史新闻学:通过对人类社会既往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可为当前和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为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应用新闻学:通过对具体新闻业务工作和新闻传播技能的研究,概括总结出从事新闻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以直接指导实际的新闻业务活动。它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全部新闻业务领域。

新闻:(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报道: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狭义)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的定义)

宣传: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舆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基本一致的

意见或态度。

新闻要素:指构成新闻必须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

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新闻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

评论:从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或重大新闻事件出发,加以分析,简洁、明快地指明事件发生地原因,它的性质影响,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

新闻评论: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而发的评论,简明扼要地分析其发生地原因、影响、事件的性质。

新闻特写:(报纸的新闻文体)新闻和文学的杂交。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电视的新闻文体)抓住新闻事件典型的瞬间,调动电视表现的各种技法,从各种角度、侧面把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对此进行描述、分析、评论。

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杂文,夹叙夹议。它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调查报告:新闻、历史、评论的杂交。它围绕一个新近发生的事

件或人们关心的某方面的问题,全面地、系统地、精确地报告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力图揭示其本质或问题的症结。

深度报道:新闻与评论的杂交。它抓住重大或令公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以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

纯新闻:又称客观报道,迅速地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

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它集中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来揭示时间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隐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

调查性报道:有些称“揭丑报道”。它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一件丑闻或秘密交易,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或倾向。

特稿:捕捉读者的爱好,它抓住新闻事件的特征、细节,用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地描述。

消息报道: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报,同时出现画面,也有少数没有画面的口播新闻。

新闻述评(新闻透视):它不但客观地描绘新闻事件,也追索此类新闻产生的原因,阐述其影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它们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通讯: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地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以补消息之不足。

特写:对有典型意义或典型特征的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

一个片断进行集中、突出描写的一种新闻文体。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往往只突出表现事物的某一局部,而略去其余别的部分。我国一些教科书把特写归入通讯的一种,西方一些教科书则把消息之外的所有新闻文体统统当作特写。

突发性新闻:指对出人意料、突然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报道,如空难、火灾、车祸以及不期而至的战争、突然变动的政局等。正因为这类新闻来得突然、出人意料,往往有较大的新闻价值。

延缓性新闻:对逐渐变化的事情所做的报道,这类事件常常在意料之中,如气候的逐渐变化、社会制治的不断好转,重要会议的如期召开、重大活动的如期举行等。

头条新闻:报纸头版的第一条新闻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第一条播报的新闻,它是编辑部认为的当天或当前时段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新闻。

独家新闻:即其他媒体没有报道,只有一家媒体报道且有公认价值的新闻,它是媒体树立自身威望、赢得受众的有效手段。

客观报道:试图不偏不倚地反映新闻事实,要求报道者持中立的报道立场,真实而全面地反映新闻事实,并采用客观的报道手法。

解释性报道:综合运用各种背景材料分析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解释新闻事件的意义,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报道方式的新新闻主义提倡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报道和反映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但由于这种报道方式有悖于新闻规律,在20世纪60年代喧嚣一阵后,便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精确新闻报道:广泛采用民意调查或实地调查、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或研究结果来反映和揭示当前社会的某一领域的总体状况。

新闻时新性:时新包括事实发生的时间新近和事实的内容新鲜两个方面。

新闻传播者:指的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人。现代社会,传播者更多情况下是属于一定政党、集团并掌握先进传播手段的机构,因此,他们是“组织化的个人”。

编辑权:指新闻传播者独立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取舍的权利。

报道权:新闻工作者自由选择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权利。编辑权和报道权在西方被称为“内部新闻自由”或“编辑部新闻自由”,主要针对的是当媒体内部编辑方针和媒体所有者的某些要求发生矛盾时,编辑部工作人员拥有对稿件的最终取舍和处理权。

隐匿权:称“秘匿权”、“消息来源保密”、“保护新闻来源”等。指新闻传播者不公开消息提供者具体情况的权利。

知情权(the right to know):也称知晓权、获知权、知察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说,指社会成员获知有关自身及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知情权是人的生存权的内容之一。从狭义上说指社会成员对国家公共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拥有的知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也称表达权,指社会成员接近和利用大众传媒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规定:“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采取艺术形式的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

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表达权。

采访自由(Free Access to the News):指记者对任何新闻事件有采访、了

解、发掘新闻事实的权利,政府机关、有关部门和个人应给予方便,而不应进行任何干扰。

传递自由(Free Transmission of News):无论新闻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记者采访所写成的稿件,首先必须传送到所属新闻机构的编辑部,方能进行新闻传播的其他程序。如果传递受阻,将被视为对新闻自由的触犯和违反。

出版自由(Free Publication of Newspaper):此条指报纸的出版和发行,如果这方面受到限制或发行前受到检查,此项自由即遭破坏。西方各国对报纸的出版和发行管理办法不尽相同,一般采取四种

办法:放任制、保证金制、申请制、登记制。

批评自由(Free Expression of Views):允许每个公民有思想、言论自由,可以自由表达各种意见,评论时政,批评政府的政策和官吏的不法行为。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新闻指导性:即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新闻价值:即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宣传价值:即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网络新闻:指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

受众:一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及复习资料

1.新闻的本源?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基本原理的含义有三:1.有事实才有新闻 2.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 3.已经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成现实地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2.新闻的特性?答: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主要特性:一是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二是真实。纪实性和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三是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3.新闻的定义?是公开传播新近变动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表明新闻是以新近变动的事实为依据和来源的,强调了事实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前提性和决定性作用。也提示出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的主观精神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的认识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把握的一种方式。 4.新闻的真实性?答: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具体地说它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个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前提,从事物总体的联系中通过媒介的连续,全面的报道达到反映时代潮流社会趋势的总体真实。 4.新闻的公开性?答:一方面是指新闻信息的内容是可以公开拓,另一方面是指新闻信息应该以公开的方式传播给公众。 5.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答:一报道中的新闻要素必须真实准确;二新闻背景的介绍包括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必须真实;三情节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的介绍必须真实,不能渲染夸张,不能以想像代替事实;四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五是新闻的解释要合理客观事实本身的逻辑。 6.新闻失真的原因及如何保真?答: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一般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类。故意:一是出于片面的政治功利的需要。二是新闻媒体出于商业的目的,哗众取宠,耸人听闻,不择手段编造新闻;三是新闻从业人员出于畸形的个人名利观,编造新闻;四是一味追新猎奇的新闻观。非故意包括新闻消息源设置圈套;新闻传播者采访不深入;在新闻的时效性竞争中有的新闻机构没等核实就急于发稿,甚至先于事件发稿;新闻传播者知识素养欠缺;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也是造成新闻失真失实的新的原因。防止和克服新闻的实现象要做到:一进一步完善新闻传播体制,抵御权力和金钱对新闻传播独立公正地位的损害,使新闻传播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而不是少数权力持有者和利益集团的工具。二加强新闻传播工作者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三提高采写编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存,调整知识结构;四建立和健全新闻传播机构的管理体制,树立层层把关的自觉意识。第五建立和健全对新闻传播业的社会监督机制,尤其是针对新闻失真失实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8.如何为弥补第一时间的丧失确保新闻的新鲜度?答:一是跟踪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二是追索今天的新闻依据;三是挖掘明天的新闻依据;四是揭示新闻事件的丰富复杂的联系,提供重大新闻的细节。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1.新闻学的学科结构是什么? ●理论新闻学 ●历史新闻学 ●实用新闻学 2.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及其要点是什么? 集权主义理论 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新闻思想,这一理论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统治权,可以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对报刊进行审查;严禁报刊批评政府。 集权主义理论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和英国哲学家霍布士等人的思想和学说。他们认为,政治权力只有控制在少数有智慧有经验的优秀人物手中,才能对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合法统治,国家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的。 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1644年,由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首先提出的。后来得到发展。 这一理论认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其基本原则;反对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或操纵,支持报刊批评政府。 局限——自由的泛滥,媒介的自由损害了公众和社会的自由。 社会责任理论 1943年,罗伯特·哈钦斯邀请众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教授组成新闻自由委员会,1946年,该委员会完成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被正式提出。 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1)否认了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 (2)报刊自由应该兼顾报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利益。公众的自由高于媒介的自由。(3)提出“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 (4)主张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和管理 3.新闻传播三要素是? ●事实:新闻的本源,新闻传播行为的客体,但有很强的反作用; ●新闻报道者: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主体地位体现; ●新闻接受者:受众,在传播行为中兼有主体和客体双重性质。 4.新闻价值五要素是? 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5.什么是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一、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 在阶级社会里,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掌握和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它们在报道新闻、发表评论的同时,不间断地传播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二、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通过它大量报道的新闻反映出来的。新闻事业发布的新闻以及配合新闻发表的评论,都是记者和编辑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结果。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不能不受立场、观点、方法的指配和影响。因此,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具有阶级性。

00633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

00633自考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汇总第一章新闻的定义 本章阐述新闻的起源,新闻的词源意义、新闻的定义,阐释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介绍新闻的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的起源 (二)新闻的词源 (三)新闻的定义 (四)新闻与信息 (五)新闻的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的起源 领会:新闻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社会交往 (二)新闻的词源 领会:新闻一词的含义在古代的演变 (三)新闻的定义 识记:各种关于新闻的定义。 (四)新闻与信息 识记:信息的一般含义 领会:对信息的不同理解 应用:新闻与信息的比较 (五)新闻的类型

领会:新闻不同的分类标准 应用:辨析软新闻与硬新闻 第二章新闻的特性 本章阐述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和公开性等特性,分析了新闻失实的类型和原因。真实性是新闻基本的特性,新鲜性是新闻的存在形式,公开性是新闻的目的。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的真实性 (二)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 (三)新闻的新鲜性 (四)新闻的公开性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的真实性 领会:认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 新闻传播者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革命导师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有关言论 (二)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 识记:新闻失真失实的定义 领会: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 应用:如何防止和杜绝新闻失真失实 (三)新闻的新鲜性 领会:新闻新鲜性的含义

领会:新闻时效性和时宜性 应用:辩证对待新闻的新鲜性 (四)新闻公开性 识记:新闻公开性的含义 领会:认识新闻公开性的意义; 正确认识新闻公开性与情报、个人隐私等的关系。 应用:新闻公开的限度 第三章新闻的选择 本章阐述新闻选择的两项重要的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法规)。分析了新闻价值概念的起源含义及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与实现过程;分析新闻法规、政策的作用,概述我国新闻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二)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 (三)新闻价值的实现 (四)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识记:新闻价值的定义 领会: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新闻价值是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三章 新闻价值

第三章新闻价值 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新闻价值的定义 ◇矛盾:一是无限的事实与有限的传播能力的矛盾 二是新闻媒体的选择怎样才能同社会与公众需要相吻合,为他们所接受◇表现:1.编辑、记者对事实的选定情况 2.受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 3.最终取得的社会效果 ●我国关于新闻价值的其他定义 1)素质说。新闻价值是事实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素质的总和。 2)标准说。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用以衡量新闻的标准。 3)功能说。主张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后最终所能取得的社会效果。 4)源流说。把新闻价值分为“源”和“流”,即由新闻价值因素和新闻价值表现两方面构成。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求的要素的总和 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满足大众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总和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把价值看作是客体属性同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统一 新闻价值属于关系范畴,它是指社会与公众对新闻的需求同事实所具有的要素总和能够满足这

种需求的统一 新闻价值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所具有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是以能满足社会与公众需要的要素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对社会与公众的共同需求进行抽象概括,就形成了对新闻价值一般要素的理性认识 新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要素满足需要的程度的评价 只有当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的预测同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充分吻合时,新闻价值才能完美地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价值的实现是由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完成的 ●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1)时新性:一指时间新;二指内容新 2)重要性:事实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性质 3)显著性:新闻事实所涉及的人物、社会组织、地区等知名度高 4)接近性:事实在地理和心理上与受众接近的程度 5)趣味性:指新闻事件具有新奇、反常、巧合、感染性、有趣、怡情等性质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2、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3、辨析是要专才还是广学?对于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除了学好 新闻学外,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学习其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到新闻实践中刻苦磨炼,从而建构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4、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2、报 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第一章 1、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二、大众传播三、群体传播 第二章 1、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3、新闻的本源:即事实的变动新闻的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4、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5、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6、明确新闻五要素的作用:第一,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第二,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 7、导语:是相对于新消息而言的,现代新闻写作中,导语通常保留新闻中二个或几个要素。突出哪一些要素取决于新闻价值在哪,哪些要素最能引起读者、观众或网民兴趣。 8、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则具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第三章 1、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就是指狭义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最基本的特点是“新”。共享性是信息最重要、最本质的特性。 3、信息与新闻的异同之处异:①信息的范围外沿比新闻大②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及新闻强③信息的传播形式比新闻多④信息提供的服务效果更直接。同:①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②都是受者预先未知的事理③都讲求新鲜、真实和准确④都是可传递的

新闻学概论复习材料

Review 专业名词解释 1.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新闻价值属于关系范畴,它是指社会与公众对新闻的需求同事实所具有的要素总和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统一。 2.新闻媒体的报道权: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也叫发表权、表达权或传播权。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合乎社会规范和媒体宗旨的前提下,通过采访获得新闻素材后,其新闻作品享有在媒体上发表的权利。 3.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新闻舆论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形式,与政治、法律、哲学、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 4.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5.名誉权: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自身名誉所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而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有两类,即公民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指的是公民的个人名誉依法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法人的名誉权指的是法人的社会组织形象等名誉依法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 6.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工作的党性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属性和政党立场,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则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7.新闻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新闻的倾向性既表现在对待事实的立场和态度上,也表现在单篇新闻报道和系列、连续报道中。 8.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问答题 1.简述新闻媒体侵害采访对象隐私权的主要表现? 隐私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新闻媒体侵害采访对象的隐私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未经采访对象同意,公开当事人(如刑事案件受害人)的姓名、照片和住宅地址,使他人足以辨认出当事人。特别是涉及性犯罪的新闻报道,由于涉及当事人婚姻关系、恋爱关系的信息,不仅会使受害者再次受到精神伤害,而且对当事人未来的社会关系变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不恰当的公开采访对象的财产状况、生理缺陷、家族疾病史等私人信息。三是未经采访对象或者当事人同意,在媒体上公开其已成为历史的犯罪行为或不光彩的行为。四是对社会名流的婚恋信息,未经本人同意而进行渲染。五是对他人的婚外情、婚外性关系的不当公开。 2.三贴近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新闻工作怎样做到三贴近? 主要内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贴近实际是新闻工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大战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放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把反映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作为新闻工作的中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㈠新闻五类说 ?事实说:1.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范长江 2.就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趣的事实——布莱尔 ?报道说:1.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2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约斯特 ?手段说: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芬 ?信息说: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 ?反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博加特 ㈡新闻的定义: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对公众有知悉意义的事实的陈述 1公众——对象要素2事实——实体要素3知悉意义——功能要素 4新近或正在发生——时间要素5陈述——形态要素 ㈢事象、事态 ?事象是指构成事实的最小元素,即每个最小时间单位出现的事实迹象。任何一个事实都是多种事象的复合体,呈现出事象的复合性、运动性和可感性。 ?事态是指新闻中事象总和的动态,形成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事态链(新闻事件)。事态包括人态和物态。人态指人的思想与活动状态,物态显示事象中各类物体、自然环境及其景象,事态则是人与人并借助物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事件变动。 新闻要素: 指新闻的构件,即可以证实事实存在的基本因素,五个W和一个H: 1.主体——谁、什么(事实运动的主导者) 2.时空——何时、何地(展示主体与环境关系)3 原因(展示因果关系,认识新闻意义) 新闻以事态链让人获得感性层面,以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让人把握事实的悟性层面 ㈣硬事实与软事实:硬事实是新闻中时空界限清晰,不能任意改变的事实,也称固态事实。完全由硬事实构成的新闻,称为硬新闻。软事实是新闻中难以确定具体时空界限、表达情态或意态的事实。情态事实表现为现场气氛和人们的情感;意态事实表现为新闻中的议论。软事实较多的新闻,称软新闻。 ㈤新闻的属性 2.新闻区别于社会其他意识、由新闻事实与新闻形式所构成的特性,表现为事实转化为新 闻后出现的特质。 3.新闻具有双层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1多重空间性:任何新闻实体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都受四维空间的制约(具体方位、社会环境、历史环境、具体时间) 2相对性:指事实的新闻性是相对的,新闻事实的知悉意义、新与旧是由各种条件决定的,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新闻,在另一条件下不是新闻。 社会属性(新闻的功能) 1信息性2意识观念性3政治宣传性4舆论引导5社会监督6文化娱乐性7社会组合4信息性信息功能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1)从起源看,新闻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信息传播需要而产生 西方:《威尼斯公报》的产生是因为当时威尼斯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世界各地的政客、商人需要了解威尼斯的情况。 我国:“开元杂报”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官报。是唐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信息的朝政简报。 (2)从定义看,新闻是动态的事实,具有信息的特征。 5意识性 意识性使新闻具有提供观念的功能 “没看法”的新闻“没法看”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

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快,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二、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媒介)(无定向) 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所以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缺点:反馈很慢,互动性差 三、群体传播(集会、发布会、讲座……)(定向+无定向具体对待) 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第二章新闻 1.新闻的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新闻最核心、最基本的规律) 2.两钟新闻的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共同点:概括和反映了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3.区别:报道、分析、判断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论述。“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新闻学内容分类 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他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燕姐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二、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从业人员观念的一个决定性理论主张,目前,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有四种。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做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而探索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则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1)主要观点有: ①报刊独立自由,不受政府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自由的表达各自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偶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意见自由市场: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书中引申出来。 ④对事实的信念。 2、社会责任论 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收,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 ①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这个要求包含着三项内容:第一、新闻必须真实,全面; 第二、新闻报道必须理智,减少那些耸人听闻的煽情新闻,那些晦淫晦盗的细节描写。 第三、新闻要做出呵护真实的解释,即把每一项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各种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后果。 ②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③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④呈现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⑤讲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3、发展新闻学 核心内容是: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唯心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自身本能的需要 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信息交往的需要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的特点:事实是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 2。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可分为两类: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的事;纯粹的自然现象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是否承认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是区分唯物论新闻本源观和唯心论新闻本源观的分水岭.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准确 二、内容新鲜 三、报道及时 四、传播公开 第二章新闻真实 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一、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1。构成新闻要素的“ 5W ”要准确无误; 2. 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 3。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 4。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从整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1。从总体上反映事实:新闻所反映的局部情况是真实的,而且它们的总和所反映的整体情况也是真实的; 2。从整体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在真实、准确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透过事实以及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使整个新闻报道与事实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相符合,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相符合. 三、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1。全面: 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把握事实,从事实的相互联系中准确描述事实,不孤立、静止、片面看待事实。 2. 客观:对事实呈客观描述,如实呈现事实原貌,用事实说话;事实原委及根据,应有据可查;消息来源真实可靠. 3. 公正:尊重民众知情权,不以主观意愿为先导,平衡反映多方意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审慎审视大局。 四、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关键在于尊重事实. 客观性:事实的客观性、新闻实践的客观性、新闻报道的客观报道形式。 倾向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新闻为何会有倾向性? 1 、报道者个人—-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 、新闻事业 -—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三节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一、人民群众的信任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新闻真实是评价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 公信力:指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三、反对虚假新闻,提高媒体的公信力 1。产生虚假新闻的原因: 既有新闻媒体自身职业道德、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2 。虚假新闻的危害: 极大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破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使之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公选课《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公选课《新闻学概论》资料 1、如何理解新闻的定义 我们认为,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事实、新近发生、报道。 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这个环节就是“报道”。不经过报道的事实,要么默默无闻地自我生息消长,要么成为秘闻而不为大众知晓。“报道”二字,还有一层含义,即新闻对事实的反映,不是机械地有闻必录。在反映过程中,报道者有主观能动作用,要对事实进行选择、分析和整理。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在无穷无尽的客观事实中,只有那些新近发生、发现和正在发生的、具有新意的事实,或事实的新变动,才有可能成为新闻。 报道者在衡量一个事实可不可以报道时,除了时间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它具有哪些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能在多大范围内引起受众的关注,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受众未知、欲知、应知的信息需求。 2、新闻政策的内涵及要求 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政党或地方行政机关对新闻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它是政党或政府管理新闻事业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 新闻政策选择的要求 (1)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 一切事业都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国家制定新闻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对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 (2)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社会舆论机构,维护公共利益应是其当然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公共利益”,是指那些涉及公共领域的,能够给社会与公众带来共同利益的东西。它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群众基本生存和生活权益的前提条件。

(3)符合新闻控制者利益 任何新闻政策的制定者都要使自己制定的新闻政策符合新闻控制者的利益,防止出现由于政策原因导致发生损害新闻控制者利益的新闻传播行为的情况。 (4)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新闻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从维护新闻控制者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因此,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内容和方式的限定往往是出于政治宣传和舆论导向的考虑。 3、新闻价值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新闻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要素。 时新性: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二是新闻事实在内容上是新鲜的。 事实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鲜,新闻价值越高。 重要性:重要性指事实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大多数人关注的重要程度,即事实具有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性质。事实越重要,越有社会意义,报道该事实也就越有价值。一般来说,凡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事实都具有重要性。 显著性:显著性指事实能引起大多数人关注的程度。显著性同新闻事实涉及的人物、社会组织、地区、事件、时间(如节日)等因素的知名度有关。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与政界要人、商界名流、娱乐明星等公众人物相关的事实,一般具有显著性;同某些特殊的地点、建筑物或以往著名事件相联系的事实,也具有显著性。 接近性:接近性指事实在地理上和心理上,与受众接近的程度。 接近性最常见的表现是地理上的接近,人们对离自己或亲戚朋友工作和生活所在地越近的事实越是关注,因为这些事实对人们实际生活的影响更大。 接近性的另一种含义是指心理上的接近,包括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职业、信仰、爱好、利益等方面的接近相似。具有心理接近因素的事实,更能在社会类型相似的人群中引起共鸣。 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受众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称为趣味性。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 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 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 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 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 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 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 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 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 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 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 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 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 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 宣传 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 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 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 力推崇 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 想和行 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 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 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 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 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 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理论总结 第一章新闻 一、新闻的起源(新闻从何时产生) (一)西方新闻起源观 1、新闻欲(格劳德、约斯特) 新闻欲——新闻来源于人的“原始的冲动”或者说“自然的人类感情的表现”。把新闻的起源归结为人的最本能的欲望。 把“新闻欲”看作人类新闻事业得以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一定道理。但由于理论的绝对性,背离了科学。 2、“好奇说”和“群居说”(小野秀雄) ?新闻的起源是由于“群居本能产生的交流欲望”。把新奇的见闻想对同类公开的行为,就是源于群居的交流欲望,同样也源于好奇心的驱使。 (二)我国认同的新闻起源观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新闻活动是人类社会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二、新闻的本源(新闻从哪里来)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有事实才有新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 ?2、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三、新闻的定义(新闻是什么) (1)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之事实也。 (2)李大钊: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 (3)邵飘萍: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的认识一切关系于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实现象也。 (4)范长江:新闻,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2、西方实用派新闻定义 ——迎合人性的弱点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三个“W”:woman女人, wampum 金钱, wrongdoing 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呀”的东西都是新闻。 3、两种新闻定义的结合 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李良荣) 四、新闻的特征 (一)真实 (二)新鲜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1、新闻传播活动: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性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2、邸报:中国古代官方的报纸,产生于汉,形成并完善于唐代 3、新闻:是指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有三个关键词:事实、新近发生、报道。首先,它肯定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其次,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4、舆论监督: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具有深刻的新闻职业内涵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内化在新闻从业者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通过自律的方式约束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处理新闻工作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从内容上看,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新闻纪律有交叉重叠之处,但从实质上看,新闻职业道德作为内化的规范只有在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时,才有可能起作用。 5、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6、新闻舆论:是指通过新闻手段来反映和表达公众意见,是一种特 定的舆论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研究报告,提出建设国际新闻传播秩序的理念。资源共享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新闻事业

第四章新闻事业 令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令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通讯社、新闻图片社、新闻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互联网新闻网站等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 令广义新闻事业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令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 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是,在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行业性组织 >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 1)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制约着新闻事业具体媒体形态及传播手段的发展水平 1 作为近代文明标志之一的印刷报纸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科学文化技术相对发达的欧洲国家相继出现, 标志着以报纸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新闻事业开始走向成熟 今 183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出现 今 1839年,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电报线路开通 1 无线电技术的发明为以广播为先导的电子媒介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 今 1920年11月,美国匹兹堡KDKA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新闻广播电台 1 1923年,我国上海泰来洋行的中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新闻和音乐,它标志着中国无线电新闻 广播的启动 今 1940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窑洞里开始正式播音,这一天成为新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立的纪念日 今紧随无线电广播之后出现的电子媒介是电视,1936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20世纪50年代以后,电视开始在西方各国普及,我国第一家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建立 1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起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力从1993年到1997年,仅仅生年,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作为一种新媒介,要使其受众达到5000万,广播用了组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1.著名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列宁)曾赞誉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新闻自由口号是一个伟大的口号。 3.早期的新闻学又称(报学)。 4.(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世界新闻学的萌芽。 5.(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世界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6.(1922年)出版的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李普曼的《舆论学》),(1924年)出版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标志世界新闻学的成熟。 7.(1956年)美国新闻学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8.(《报刊的四种理论》)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进入了(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9.梁启超:从1901年到1911年,发表了多篇新闻专论,阐述了许多深刻的新闻学术问题。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认为报纸“非政府之隶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10.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1918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大学)开设新闻课程,(10月14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9年4月

20日)研究会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标志着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 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 作。 11.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础是在(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时期(奠定)的。 12.新闻学的母体是政治学。 13.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的新闻传播活动。 14.新闻学研究的任务,用最简要的话来说,就是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活动的规律。 15.从1998年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从原来的三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这是新闻学考夯实基础和多方面努力而打赢的一个翻身仗。 16.当代最科学的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新闻现象。 17.理论新闻学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和范畴,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 历史新闻学运用历史的方法,通过研究传闻传播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应用新闻学既含应用理论,也含应用技术,它所研究的是新闻学传播业务过程的操作方法和一般规律。 多选

(完整word版)新闻学概论复习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2.新闻法制: 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3.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4.言论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5.出版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民提供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态。 7.新闻事业管理: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8.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9.新闻倾向性:

指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 10.隐私权: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关系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报道事实。 2)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和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3)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作制度。 2.“三贴近”的基本要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3)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4)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3.新闻法治的法律依据: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行政规章;6)其他法律依据。 4.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相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5.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1)阶级立场是决定新闻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 2)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3)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