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科医学教育模式

浅析儿科医学教育模式
浅析儿科医学教育模式

浅析儿科医学教育模式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儿科学面对的患者是婴幼儿、儿童、非成年人,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进行准确表达,患病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成年人困难得多。儿科教学和儿科医生的培养难度更大。提高儿科学教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和医学生儿科理论和实践的关键。

标签:儿科学;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1 儿科学教学主要特点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组成部分之一,和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具有特殊性。儿科学面对服务对象为儿童,年龄段从出生到14岁。这期间生理上和身体上变化大,从中枢神经系统至泌尿系统,每个系统都在变化是儿科涵盖范围。儿科学教学模式和其他学科教学模式本质区别不大,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是教学主导,给予学生灌输知识,被动记忆,消化理解知识受到束缚。学习过程单一,枯燥无味,缺少乐趣。儿科学还有其他学科少有的困难,儿科病人年龄小,各项指标发育不完善,语言表达不完整,患病后医生问病情难以准确表达。实习时疾病的临床上表现和症状,医学生不能准确按照书本描述的理论知识,在患病儿童身上得到证实,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在实践中体现,在实践中有效运用知识。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当前主要任务是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培养高素

质高水平的儿科医生,是儿科教学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问题。

2 医学教学模式及特点

传统医学教育注重知识掌握和传承,忽略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医学在临床经验基础上强调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指依据实验研究结果作为临床治疗依据的医学。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应用于治疗同类疾病病人,诊断治疗科学规范,病人得到良好治疗的医学治疗模式。全面系统评估新的治疗结果,更正已有的实验结果结论,给医学科学实验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儿科教学中引入循证思维,教师引导医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查证循证医学结果,并结合实习经验做出总结,熟悉掌握儿科疾病要点,理解掌握儿科疾病发病病因、病理、治疗原则。在分析治疗儿科疾病过程,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完成理论知识的自我转化过程。

目前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者,学生作为听众的讲座模式,这一模式根深蒂固。其特点是容易进行,一位教师讲述一节课满足数十个乃至数百个人的需要。教师可以系统讲授,系统给予知识点或某些疾病特点,教师是主导,唱独角戏,学生是知识接收器,只被动接受,降低了记忆掌握知识效率,学生掌握理解知识与自己理解能力互不相关,和教师水平有关。学生掌握知识程度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

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卫生部、人事部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第五条,建立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第二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是在卫生部、人事部领导下,对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的组织。 第二章任务 第三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贯彻《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及其它有关法规和文件,开展全国继续医学教育政策、规划的研究;指导、协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研究全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向卫生部、人事部提出建议; 2、研究和提出全国继续医学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 3、负责拟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审标准,申报、认可办法和学分授予办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和远程教育管理办法等; 4、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评审。评审结果作为卫生部批准和公布的依据; 5、组织选编、出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优秀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课件; 6、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远程教育,推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广泛深入的开展; 7、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卫生部直属单位及相关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8、负责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评审。评审结果作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公布的依据。 第三章组织 第四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由卫生部、人事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有关卫生厅(局)、人事厅(局)、高等医学院校、学术团体和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及专家组成。 第五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5人。秘书长1人,委员30人左右。一般每届任期5年,如有工作调动等情况,可进行调整。根据工作需要,每1-2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遇有重大事情,可临时召开部分或全体委员会议。在委员会休会期间,委托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行使委员会的有关职责。 第六条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学科组。学科组成员一般任期3年。学科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doc

2015 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继续落实我院“科教兴 院,人才强院”的方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卫生技术 人员的整体素质, 2014 年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将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学分档案的管理、 产儿科选派进修学习管理等工作将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 形式的方法,切实地开展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现制定2014 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员继续医学教 育规定(试行)》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 讲求实效的原则,从单纯技术型向提高人文素质型转变,培 养融创新能力、医学技术、人文素质为一体,综合素质全面 发展的医务人员。 二、总体目标 2015 年度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将实行“请进来”(请专家讲学、手术、会诊),“送出去” (外出进修学习、参加 院内、外各类学术活动及培训班)的形式,积极开展院内专 题学术讲座,组织科主任(护士长)查房、科室定期业务学 习,鼓励个人自考、自学或参加函授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形 式的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授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水 平,规范临床教学,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三、实施方案 (一)、认真做好继教项目的学习工作。各科室要认真 研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参加本专业继教项目学习。 (二)、本年度将选送 1 名助产士技术骨干到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 1 名妇产科医生和 1 名新生儿科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要求进修学习人员签属协议并回院后做好带教工作。 (三)、有计划的安排各学科主任、护士长及业务骨干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班等,为培养学科带头人奠定良好基础。 (四)、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 取得高层次学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鼓励医务人 员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 (五)、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撰 写、发表学术论文。 (六)、鼓励各学科及个人引进、开发、应用新技术 项目,对确实能给医院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和个人 , 医院年终评议并给予奖励。 (七)、努力促进医院的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同院外医 疗机构和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系与合作,扩大我院的学术影 响。 (八)、积极开展院内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计划,以学术

国内主要医学教育期刊杂志

国内主要医学教育期刊杂志 序号刊名类别发刊备注 1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双月国家教育部委托浙江大学和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研究学术刊物,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刊和全国医学教育核心期刊 2 中华医学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周刊中华医学会会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医学综合性学术 期刊,目前被国内外35个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并与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刊物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 3 中医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2000年获我国期 刊出版最高奖——首届国家期刊奖。连续七年荣获中国科 协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奖。 4 药学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 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承办,已被国内外主要 检索系统录用,以高等药学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药学教育、 医药职工教育、继续教育:以国内为主,适当介绍国外药学 教育经验和动态 5 药学教育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季刊中国药科大学、广东药学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已 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6 中国公共卫生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 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综合性业务期刊,中国自然科 学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7 解剖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双月刊中国解剖学会主办,相继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 文摘杂志(AJ);《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 《科学引文数据库》等16种国内外数据库和文摘收录 8 病毒学报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季刊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在国外是 《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和MELINE检索系 统的来源刊,在国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 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的来源刊 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武汉大学教务部认可核心期刊月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口腔医学期刊,中文

美国医学教育形式

美国医学教育概况高建苑美国医学教育与我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略有不同,分两个不同内容:一个是学校里的医学教育,一个是医师培养和训练。获得医学博士是美国行医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当医生首先必须是医学博士,与我国、英国等国家的医学博士不同。我国、英国等国家的医学博士是更高层次、具有研究性质博士。而在我国行医者大部分不是博士。美国医师培养从最基本培养和训练一直到很专业专科医师培养,一步接着一步,分 5 个层次和阶段培养,最后培养出合格医师。我国未来可能向此模式发展。 以下所陈述的是一个美国典型的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1 医学学校(Medical school) 美国所指的医学学校不是我国所指的医学学校,我国所指的医学学校层次比较低,主要是指中等专业学校和专科医学学校。美国是指大学里医学学校(Medical school),专门培养医生的机构,也可以称作大学里的医学院。医学生入学并不需要以前获得学位,但是,医学学生入学前需要在大学里完成2-3 年医学前期(pre-med)课程。入学注册后,学习的课程分两部分,临床前期(pre-clinical)和临床期(clinical)。两部分所占比重大致相当。临床前期由基础科学课程组成。临床期在教学医院(teaching hospital)完成,在此期间医学生全天在医院实习,在不同科室轮转,与住院医师工作相当,在医师的监督下采集病史、查体、进行各种操作等,要求在所实习的教学医院所有科室都要进行轮转。完成 4 年的学习后授予医学博士(Doctor of Medicine ,M.D.),显然与我们国家不同,或者授予骨病医学博士(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D.O.)。美国骨病医生与我国骨科医生不同,我国骨科医生相当于美国骨关节外科医生。美国骨病医学博士除了学习整骨手法之外,其它与医学博士无区别。 2 实习医师(Internship)在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年,学生选择专业作住院医师。选择专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学后的实习医师时间是独立的,为期一年。完成一年的实习期后,在美国大多数州,可以获得一般行医执照。然而,由于大学后医学教育时间延长,现在医生实习医师期安排在住院医师培养的第一年。尽管实习医师整合到住院医师里,但是传统的轮转一年的实习医师期仍然存在。例如,神经科、眼科的住院医师内容不包括实习医师内容。 3 住院医师(Residency)每个专业都有本专业的住院医师培训课程。期限长短和内容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而定。一般3-5 年,有的学科长达7 年,例如神经外科。不包括从事研究的年限。如果要获得理学博士(PhD),要另外加1- 4 年。一般第一年是实习医师年,主要是在各州获得行医执照。高年资住院医(Senior residents)指住院医师最后一年,有的称为住院总医师(chief2residents),有的住院总医师延长一年来监督其他住院医师的医疗活动。医院负责住院医师的一般吃住等费用。完成住院医师后,不继续深造,当医生称为主治医师(attendingphysicians or attendings or consultants),如果继续深造,就进入专科医师(Fellowship)的培养。 4 专科医师(Fellowship)在我国没有专科医师培养计划,一般都是到上级医院进修来完成的。因此,Fellowship一词没有确切翻译词对应。许多高度专业化领域在住院医师培养后,还有一个正式训练才能成一名该领域的医师。例如内科住院医师后心脏专科医师、肿瘤专科医师等等培养;普通外科医师后的心胸外科专科医师、整形专科医师、肿瘤外科专科医师等等培养。专科医师培养一般1-3 年,专业医师培训通常包括研究工作。 5 专业委员会的认证(Board certification)内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完成住院医师和可能完成专科医师的培训后为主治医师。主治医师必须经过专业笔试和口试后,通过专业委员会的认证。美国有2 6 个专

【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

【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医学继续 教育学分证 河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授予与登记管理,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颁发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全继委〔xx〕11号)和省卫生厅、人事厅颁发的《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豫卫发〔xx〕20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的分类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 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卫生厅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远程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

省辖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1、经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辖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省辖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公布的项目; 3、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二、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15-20学分。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及三级医院的继续医学 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Ⅰ、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其中: (一)医、技、药、疾控、保健和卫生监督等专业技术人员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

2015年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计划今年继续教育工作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继续教育创新意识为主导,充分利用县、市继教资源,落实好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重点传染病的培训。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追求高水平,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的原则。以实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要求,推动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深入地开展,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卫生改革发展和医务人员自身学习提高的需要。为更好地做好2015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做如下初步安排。 一、加强对2015年新进人员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落实好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重点传染病的培训。我们要广泛听取医务人员的建议,根据我单位的需要,开展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培训不少于10次,;在职业道德培训方面,要按照县卫生局纠风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执行,每人不少于24学时,培训内容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病历书写与规范等为重点。开展重点传染病培训每人不少于30学时,培训内容以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培训教材和光盘、华医网为主。 二、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根据我院院情,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吸收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专业,鼓励

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职务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参与科研、能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症,争取以请进来、派出去、自己学的原则想方设法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对我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以查房、手术、讲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我院业务水平,并支持各科邀请专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三、继续加强业务学习管理。 每月20日集体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并安排专门针对年轻医师的专业讲座。 四、外出进修学习。将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年青医护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相专业进修学习,以增强我院专科队伍建设及整体技术实力。年内计划选派1人次到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进修学习。 五、积极组织“三基三严”理论考核。 每年组织一次“三基三严”理论考核,对“三基三严”的培训工作进行每季度一次,每年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的考核。考核结果列入绩效考核。 六、做好继教档案的归档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完整地保存,系统地整理、规范地管理相关档案,真正为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为我院的发展

最新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表

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申报表 项目名称 所在学科 (二、三级学科) 申报单位(盖章) 邮政编码 申报日期

填表说明 一、本申报表所列内容必须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不要漏填,表达要简单、明确。 二、申报表填写内容须打印。 三、申报表须按规定程序要求、经市卫生局、高等医学院校、厅直属单位、省一级学会签署具体意见,并盖章后,如期(以邮戳为准)上报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过时不予受理。 四、若表内填写不完,可用同样大小的纸续写。 五、申报表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表填写思路: ⑴体现本申报项目在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上的新颖性; ⑵分析本申报项目的培训需求; ⑶介绍培训效果的具体评估方法。 2、教学对象须符合该学科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要求。 3、项目举办方式有: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研讨班、讲习班、学习班等。 4、教学时数为实际授课时数,不包括开班典礼及与教学无关的时间。 5、学分计算方法: 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一般在一个月以内,三天以上,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每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 六、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说明 ㈠组成 ⑴年份的后两位数字 ⑵各地级市、厅直属单位、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有关学术团体代码 ⑶二级学科分类代码 ⑷三级学科分类代码 ⑸项目数字号码 例::

㈡各市、厅直属单位、有关学术团体 代码名称代码名称 01广州市34 汕头大学医学院02深圳市35 广东医学院 03珠海市36 暨南大学医学院04汕头市37 广东药学院 05韶关市38 其他单位 06河源市 07梅州市 08惠州市 09汕尾市 10东莞市 11中山市 12江门市 13佛山市 14阳江市 15湛江市 16茂名市 17肇庆市 18云浮市 19清远市 20潮州市 21揭阳市 22省人民医院 23省职业病防治院 24省卫生防疫站 25省妇幼保健院 26省口腔医院 27其它省直医疗单位 28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 29中国药学会广东分会 3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 31广东省护理学会 32中山医科大学 33广州医学院

2017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简讯·2017年度中国医药院校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决定,从2008年起每年公布我国医药院校年度医学教育论文发表数量排名情况,以提高医药院校对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医学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医学教育研究的水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从2013年起,共同参加此项活动。 2017年,我国共有15种正式出版的医药教育类学术期刊,即《中华医学教育杂志》《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原西北医学教育)》《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基础医学教育》《中医教育》《药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中华护理教育》《浙江医学教育》《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和《医学教育管理》;同时,《复旦教育论坛》《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研究与教育》《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和《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开辟有医学教育类专栏或发表有医学教育类文章。2017年,在这些期刊上共发表了6121篇医学教育论文。 按照本科西医院校、中医药院校、高职高专医药院校、中等卫生学校、附属(教学)医院的类别,对上述20种期刊发表的6121篇医学教育论文进行了统计,2017年度我国医药院校发表医学教育论文数量的情况如下所示。 本科西医院校等168所,共发表3721篇医学教育论文,按照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0位的学校及其论文数量分别是: (1)首都医科大学,488篇;(2)中国医科大学,181篇;(3)西安交通大学,153篇;(4)锦州医科大学,135篇;(5)滨州医学院,123篇;(6)海军军医大学,109篇;(6)重庆医科大学,109篇;(8)北京大学医学部,99篇;(9)徐州医科大学,85篇;(10)哈尔滨医科大学,82篇;(11)遵义医学院,72篇;(12)陆军军医大学,71篇;(13)齐齐哈尔医学院,69篇;(13)新疆医科大学,69篇;(15)南方医科大学,66篇;(16)南京医科大学,65篇;(1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64篇;(18)昆明医科大学,55篇;(19)济宁医学院,54篇;(20)山西医科大学,53篇;(20)广西医科大学,53篇;(22)大连医科大学,51篇;(23)内蒙古医科大学,49篇;(24)潍坊医学院,42篇;(25)中山大学,41篇;(26)温州医科大学,39篇;(27)空军军医大学,37篇;(28)吉林大学,36篇;(29)中南大学,35篇;(30)天津医科大学,32篇;(30)浙江大学,32篇;(30)安徽医科大学,32篇;(30)广州医科大学,32篇;(34)杭州医学院,31篇;(35)复旦大学,30篇;(36)福建医科大学,29篇;(36)南华大学,29篇;(38)武汉大学,28篇;(39)华中科技大学,27篇;(40)泰山医学院,25篇;(41)郑州大学,23篇;(41)四川大学,23篇;(43)蚌埠医学院,22篇;(43)广东医科大学,22篇;(45)石河子大学,21篇;(46)海南医学院,20篇;(46)宁夏医科大学,20篇;(48)河北医科大学,19篇;(48)苏州大学,19篇;(48)西南医科大学,19篇;(48)川北医学院,19篇;(52)沈阳医学院,16篇;(53)上海健康医学院,15篇;(53)大连大学,15篇;(53)皖南医学院,15篇;(53)兰州大学,15篇;(57)暨南大学,14篇;(58)承德医学院,13篇;(58)新乡医学院,13篇;(58)同济大学,13篇;(61)北京协和医学院,12篇;(61)华北理工大学,12篇;(61)包头医学院,12篇;(61)成都医学院,12篇;(65)延边大学,11篇;(65)南通大学,11篇;(65)杭州师范大学,11篇;(65)汕头大学,11篇;(65)桂林医学院,11篇;(65)右江民族医学院,11篇;(65)西安医学院,11篇;(72)佳木斯大学,10篇;(72)山东大学,10篇;(72)青岛大学,10篇;(72)南昌大学,10篇;(76)

浅谈医学教育

浅谈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medical education)是指按着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教育活动。一般多指大学水平的医学院校教育。 1.医学教育的发展 医学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医学,为了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传给下一代,便产生了医学教育。起初是以师带徒的形式,随着知识量的扩大和对医务人员需要量的增加,学校形式的医学教育便应运而生。中国早在公元 443年刘宋王朝已设立了官方的医学教育机构;公元9世纪,意大利萨列诺医学校开始闻名于世。一定社会的医学教育要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且直接受到卫生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此同时,医学教育反过来又对它们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为社会培养医疗保健人才,保护社会劳动力;把医学知识和经验世代积累下来,传授下去,实现医学知识的继续和再生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地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思潮的启发下,目前国际上医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一个医生接受医学教育也是一个终身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医学教育,即医学院校教育,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以后,在所学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接受专业化培训,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深化;继续医学教育,是在完成毕业后教育以后,为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继续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终身过程。这三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紧密地衔接,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 2.中国医学教育的历史 中国的医学教育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以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外国教会在各地陆续办起医院,进而招收学徒,创办医学校,西方新医学教育引入中国。1866年美国教会在广州创办了博济医学校,1881年清政府在天津开设医学馆,继之,1903年在北京京师大学堂内增设医学馆。这以后全国各地建立许多医学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上确立了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和进修教育等形式的教育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医学教育体系(见表中国医学教育形式和层次一览表)。在发展现代医学教育的同时,又奠定了中医药教育基础,发展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 3.医学课程设置

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及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医疗卫生单位应制定措施,鼓励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第三条本办法中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指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学分的分类 第四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经卫生部、省卫生厅批准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获得部、省级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奖等由项目承办单位按审批标准授予Ⅰ类学分。 (二)Ⅱ类学分 1、自学、发表文章、出版书籍,获得市、县(市、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及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由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二级及以上医院)、县级及以上医学类学会、协会按标准授予Ⅱ类学分。 第三章学分的授予标准 第五条授予Ⅰ类学分标准 (一)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经考核合格,每3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2学分。 (二)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经考核合格,每6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1学分。 学术会议论文宣读者:国际会议8学分,全国会议6学分,省级片区会议、省级会议4学分;论文摘要者:国际会议6学分,全国会议5学分,省级片区会议、省级会议3学分。 参会者每次只记一项不重复记分。

(三)获得部、省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的,按不同标准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一)。 第六条授予Ⅱ类学分标准 (一)凡由单位组织自学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写出综述,每2000字1学分,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二)获得市、州、县(市、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的,按不同标准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二)。 (三)发表学术论文,按作者排序及不同级别刊物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三)。 (四)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五)撰写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六)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七)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专业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新技术推广等,每天授予主讲人2学分、参加者1学分。 (八)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案例讨论会、大查房等,每次授予主讲人1学分、参加者0.2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不超过10学分。 (九)凡到外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经考核合格者,6个月及其以上的,授予25学分;6个月以下的,每1个月授予4学分。 第七条学习经国家、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期刊、音像、光盘等刊载的有关四新自学资料,经主办单位考核,按相关规定授予学分。 接受现代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和参加编制远程教育课件的,按相关规定标准授予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不超过10学分。 第四章学分的要求 第八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积累制,以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周期(从现任职年度至申报晋升职称年度)累积计算。 第九条凡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每年应获得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获得25学分,其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获得Ⅰ类学分10分;中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获得Ⅰ类学分5学分;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的中高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五年内必须获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学分;少数民族县及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要求获得Ⅰ类学分;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 根据《XX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修订稿)》,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修定本办法。 (一)学分的分类: 继续医学教育按照活动性质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 1、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XX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3)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授权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4)经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专项备案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5)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XX市卫生局、XX市中医管理局批准的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6)省、部(XX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2、Ⅱ类学分: (1)区县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医院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 (3)自学等其他形式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4)区县级科技成果奖。

(二)学分规定: 医院聘用的所有具有医、药、护、技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都必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每年取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得少于25学分。其中按规定一级医院每年要求Ⅰ类学分5分,Ⅱ类学分20分;Ⅰ、Ⅱ类学分不能互相替代。在Ⅱ类学分中,参加医院继续医学教育自管项目的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年度自学学分不能超过5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 1、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者,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2)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或I类学分中3、 4、 5项内容,经考核合格者,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25学分。 (3)获省、部(XX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按课题组成员排序递减授予学分: 国家级奖: 一等奖 25—21学分 二等奖 20—16学分 三等奖 15—11学分 四等奖 10—6学分 省部级(XX市级)奖:

【人力资源】XXXX绍兴市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第四周期继续医学教育-儿科资料

儿科专业-考试题 1.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占体重的 A.2%~5% B.5%~9% C.5%~10% D.2%~15% E.7%~20% 2.早产儿有缺氧症状者,常用的氧气浓度是 A.10%~20% B.20%~30% C.25%~30% D.40%~50% E.50%~60% 3.为预防新生儿出血,维生素K1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A.口服,连用3天 B.口服,连用5天 C.肌注,连用3天 D.肌注,连用5天 E.肌注,连用7天 4.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每日黄疸上升超过 A.1.5mg/dl(26μmol/L) B.2.5mg/dl(43μmol/L) C.3.5mg/dl(60μmol/L) D.5mg/dl(85μmol/L) E.12mg/dl(205.2μmol/L) 5.为预防佝偻病,出生后开始口服维生素D的时间是 A.14天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4个月 6.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皮肤硬肿发生的顺序是 A.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B.臀部-面颊-下肢-上肢-全身 C.上肢-臀部-面颊-下肢-全身 D.面颊-臀部-上肢-下肢-全身 E.面颊-下肢-臀部-上肢-全身

7.患儿女,足月儿,生后5天。母乳喂养。出生第3天食奶量明显减少,第4天皮肤出现黄染而就诊。体检:体温37.8℃。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诊断为新生儿脐炎。此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大肠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表皮葡萄球菌 8.患儿女,生后7天,近日来,皮肤发黄明显,来医院就诊。查体:T36.8℃、P132次/分、R24次/分,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诊断生理性黄疸。正确指导是 A.给予白蛋白注射液 B.给予光照疗法 C.多晒太阳,减轻黄疸 D.注意保暖,多穿衣服 E.增加喂养次数,促进胎便排出 9.患儿女,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6天,近3日患儿哭声减弱,活动减少,拒乳、反应低下。体温34℃,双面颊、肩部、臀部、下腹部、大腿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硬。按之如橡皮样,恢复正常体温需要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6~12小时 E.12~24小时 10.患儿男,早产儿,胎龄36周,出生后5天,两日来发现患儿不哭,拒乳、反应低下。体温30℃,双面颊、扁部、臀部、下腹部、大腿及小腿外侧皮肤发硬,按之如橡皮样,属重度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其损伤的面积为 A.5%~10% B.10%~15% C.20%~30% D.30%~40% E.大于50% 11.男婴,胎龄35周,出生10天。因低体温、反应差、拒乳、尿少、双小腿外侧皮下脂肪变硬入院。该患儿最关键的护理措施是 A.维持有效呼吸 B.遵医嘱用药 C.合理喂养 D.积极复温 E.预防感染

202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2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指南 为规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提升培训质量,根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制定本指南。 一、申报要求 (一)对申办单位的要求 1.申办单位须为医疗卫生或相关的教学、科研等机构,按照“谁申报、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可申报冠名本单位或本单位作为唯一/第一申办单位的项目,不得为其他单位申报项目。项目获批后要接受项目第一申办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管。 多单位联合主办的项目由第一申办单位负责申报。同一项目只能通过一个单位申报,且只能选择以新申报项目或备案项目的形式申报,不可重复申报。 最近一个周期校验结论为暂缓校验或被撤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最近一个周期年检不合格或被注销法人身份的机构,不得申报或备案2021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项目的申办单位须由其行政管辖的上级部门予以建立申报用户(立项用户)并通过该用户申报项目。

(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标准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注重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本学科的国内或国际发展前沿; 2.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进展; 3.国内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 4.填补国内、外空白,有显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技术和方法; 5.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传染病防控或突发应急事件等重点工作领域的研究成果; (三)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备案)表填报要求 1.填表前须认真阅读申报(备案)表中的填表说明; 2.填写申办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授课教师的工作单位名称时,需完整填写单位的标准名称(与单位公章相一致); 3.根据所报项目内容正确选择相应的学科专业,学科专业的详细分类与代码见申报(备案)表中的学科分类代码; 4.按要求选择相应的申报(备案)表,如实、准确、认真填写其中的各项内容; 5.项目负责人应在职(岗)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与清末时期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与清末时期医学教育 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的完成与西医进入中国的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这个过程在清末时期发展的最为迅速,有很多因素都促成这一过程的完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传教士培养的早期西医人才、教会医学校的设立、中国自办的医学校以及晚清时期的留学生。 一、早期西医人才的培养 1900年以前,西医人才的培养与教会医院有密切关系。传教士医师为了医疗上的需要,在医院或诊所招收中国学徒,教以浅简的医学知识,目的是训练担任护理助手工作,所以早期的西医教育是在医院内,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 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的皮尔逊医生来华后,在广州、厦门设立医药局。1806年开始招收华人学医。1837年伯驾在眼科医局招收学徒,关韬在伯驾手下学习,是我国最早学习西医者。此后各教会医院陆续开始招收学徒。据1887年尼尔调查,当时教会医院培养的生徒数量很少,在60所教会医院中,有39所兼收生徒,其中有5所招生人数超过10人,其余为2~6人,当时已毕业的约300名,肄业生约250~300名。这种学徒式的训练方法成效不高,很难算得上是正规的医学教育,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不能满足当时医疗上的需要。 二、教会医学校的设立 由于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欲将西医全部内容教授给学生,即将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在中国介绍、宣传、学习,师徒的传授方式已不适宜。同时,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华的传教医师和专职医师日见增多,设立学校,开展系统的西医教学在客观上具备了条件。在华的各教会组织为了使西医知识的传授纳入正常轨道,开始设立医学校。 最早的教会医学校博济医学校。成立于1886年。继博济医学校后,1884年美国安立甘会于抗州成立广济医学校。1887年英国伦敦会于成立爱丽斯纪念医院,并于同年8月成立医学校(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第一届有两名毕业生,其中之一是孙中山先生。1889年南京成立斯密纪念医院医学校。1890年济南成立济南医学校。1891年美国监理会在苏州成立苏州女子医学校。1894年成立苏州医学校(苏州女子医学校并入,1910年停办)。1896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医科。1899年,美国长老会在广州成立夏葛女子医学校。1903年,上海成立大同医学校,1917年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1904年,耶稣会成立震旦大学,1909年迁至上海并建立医学院(1952年合并于上海第二医学院)。1904年,英美教会在济南成立共和道医学堂,1917年改组为齐鲁大学医学院。1906年,英美教会在北京联合创办协和医学堂,1915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罗氏基金会)及罗氏驻华医社接管,1908年,成立北京协和女子医学校;1923年合并于齐鲁大学医学院;汉口成立大同医学堂,1917年合并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南京成立金陵大学医科。1909年,广州成立赫盖脱女子医学专门学校;汉口成立汉口协和医学校;1910年,南京成立华东协和医学校。 20世纪以前,教会所主持的西医教育,无论是过渡形式的教学,还是初具规模的医学校,教学格局基本类似,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一般的学制为3~4年,后期增至5年。课程设置有化学、生物、物理、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和药物学,教学内容集中在生理、解剖、化学、外科和药物学,并且以实用性为主,以中国社会流行且中医较难医治的疾病为教学重点,临床教学集中在皮肤科、眼科及儿科。关于教学体制,当时受英美教学体制影响,尤其受英国爱丁堡医学院的影响最大。那时在华的许多著名传教医师如德贞、马根济等都是来自爱丁堡。中国有相当部分留学生,如最早的医学生黄宽即毕业于爱丁堡医科。这一时期中国的西医教育初具规模,开办的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其教育形式,内容和质量与欧美的教育水准相比较差距并不很大。 三、中国人自办的医学校

2015_儿科华医继续教育答案

2015年各级职称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达标的最新标准如下: 专业类别职称Ⅰ类Ⅱ类总分 医、技、药、预防、保健高级、中级15分10分25分初级10分15分25分 护理高、中、初级10分15分25分注:Ⅰ类学分含国家Ⅰ类和市Ⅰ类;Ⅰ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治疗规范 项目负责人:陆海英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国家I类5.0学分 流行腮腺炎的诊断与防治 1、腮腺肿胀的同时不会波及口腔内的哪个腺体() B、甲状腺 2、腮腺炎的传染源是()

C、病人 3、腮腺炎患者的恢复期血清的特点是() D、有强大抑制凝集作用 4、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D、飞沫传播 5、化脓性腮腺炎与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区别是() C、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麻疹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1、麻疹患儿对()的需要量很大 A、维生素A 2、下列对麻疹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 B、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 3、麻疹的皮疹最早见于() C、耳后、颈部 4、轻症麻疹多见于小于()个月体内有母亲抗体的婴儿 B、8 5、麻疹脑炎的脑脊液改变为() B、轻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解读

1、手足口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柯萨奇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倍以上的升高 A、4 2、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的2、4、5、7、9、10、16型,其中以()最为常见 B、16型 3、重症病例酌情使用免疫球蛋白,总量每公斤体重()g C、2 4、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表现,错误的是() B、慢性起病 5、下列对于引起手足口病病毒的抵抗力认识,正确的是() B、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水痘与带状疱疹的诊断及治疗 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的用品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2、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分布区是() D、脊神经胸段 3、眼部带状疱疹患者使用阿托品的目的是() A、防止薄膜的粘连 4、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导致()

现代医学模式对于临床医学教育及实践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对于临床医学教育及实践的影响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是向两极, 即向微观深入和向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宏观方向扩展。在向宏观方向扩展中, 必须从机体的完整性以及机体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上去认识健康和疾病的规律。 医学对生命现象的视野扩大了。WHO宪章指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 社会上的完美无缺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 思维方式已适应不了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G.L.Engel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并不否定疾病的本质是一个生物 学过程. 医学模式的转变, 是当代科学新潮流在医学领域中的反映, 它将对整个 医学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是改变人们医学观的一场革命。 目前, 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正向现代化发展, 主要特征是科学社会化 和社会科学化。现代化的形势要求医学社会化和医学现代化同步前进。许多国家把医学卫生事业纳入社会工程系统, 这样就扩大了医学的社会功能。随着医学社会作用日增, 医学工作者的视野扩大了, 他们应从研究疾病扩大到研究健康,从研究局部、个体扩大到研究群体、社会乃至生物圈。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把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新型的医学工作者既是社会生产力物 质文明) 的创造者, 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又是第三产业的服务者。不言而喻, 医 学模式转变中, 至关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医学教育的改革。我们知道今天的医学教育, 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占统治地位, 人们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以还原论为主 导。 为此, 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并且能对新的模式产生决定性和深远影响, 首先 有赖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成效。在国外, 许多医学院校对课程结构作了较大的变动,

2018年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划

2018年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大兴专业技术人员自学之风,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今年继续教育工作要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继续教育创新意识为主导,充分利用全县继教资源,落实好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重点传染病的培训。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追求高水平,坚持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的原则。以实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要求,推动我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深入地开展,以适应医院改革发展和医务人员自身学习提高的需要。 一、加强对2018年新进人员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 落实好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和重点传染病的培训。我们要广泛听取医务人员的建议,根据我单位的需要,开展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培训不少于10次,;在职业道德培训方面,要按照区卫生局纠风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执行,每人不少于24学时,培训内容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与规范等为重点。 二、加强科室科研工作。 每科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1-2项科研课题,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撰写发表科研论文不得少于1篇,医务科在督促科研工作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为科室创造有利条件。 三、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根据我院院情,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吸收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专业,鼓励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职务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参与科研、能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症,争取以请进来、派出去、自己学的原则想方设法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对我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以查房、手术、讲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我院业务水平,并支持各科邀请专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四、继续加强业务学习管理。 每二周各专业系统业务学习一次,医务科不定期抽查各科室实际学习情况并结合学习记录进行现场提问。另外,每月安排专门针对年轻医师的专业讲座,由各科主任轮流授课,医务科全程参与并做好记录,不定期进行现场考核。 五、外出进修学习。 将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年青医护人员及业务骨干进行相关专业进修学习,以增强我院专科队伍建设及整体技术实力。年内计划选派2—3人次到省、市级以上医院进行进修学习。 六、积极组织“三基三严”理论考核。 每半年组织一次“三基三严”理论考核,并在九月份正式进行本院实践技能考核工作。对“三基三严”的培训工作分季度进行,具体为:第一季度,对全员中低年资医师进行心肺复苏、呼吸机、电除颤的应用培训;第二季度,进行导尿、各种穿刺、插管等临床常用技术培训和第一次理论考核;第三季度,进行麻醉药品、抗菌药品的全员知识培训;第四季度,进行第二次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的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