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第五十五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第五十五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第三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亦为泌尿系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一般35岁以上,前列腺多有不同程增生;50岁以后出现症状,可分为病理期和临床期。(病程长、发展缓慢)

国外资料:50岁40% 60岁60% 70岁70% 80岁90%

国内资料:(常州地区)BPH发病率

40—49岁:9.5% 50—59岁:23.2% 60—69岁:40.8%

>70岁:64.8% 。其中城市居民高于乡村。

一、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清楚,相关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尽管各家见解不尽相同,但以双氢睾酮(DHT)学说和间质一上皮相互作用学说(揭示雄激素发挥作用的细胞机制)、生长因子和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理论等被大多数专家学者接受。(揭示雄激素调节器控细胞生长,增殖与死亡平衡的分子机制)。

(一)基本观点:1.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发病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2.上皮和间(基)质的相互影响,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睾酮(T),双氢睾酮(DHT)以及雌激素的改变和失去平衡是BPH的重要病因。

(二)目前主要学说和理论:

1.内分泌学说(即DHT学说)―――细胞机制

(1)两个基本事实:a.BPH 必然是老年男性

b.同进必须具备有功能的睾丸。 (2)主要依据:a.宫庭太监没有一个患BPH(北医、1960年,清代26名调查资料)

b.实验犬去势后前列腺明显缩小,追

加外源性雄激素又可使缩小的前列腺增大。

(3)主要机制:

5α-还原酶

总之由此5α-还原酶参与合成DHT,而DHT与 BPH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就是“DHT学说”。

2.间质与上皮相互作用学说→细胞机制

(1)主要代表:1970,Franks,体外培养研究。1988年,Sherwood,证实间质的分泌产物的作用。1990年,MxNeal,“胚胎再唤醒学说”。

(2)基本观点:不排斥雄激素的作用,间质细胞具有雄激素受体若将上皮与间质分离则失去对雄激素的敏感性,说明雄激素是通过受体直接对间质C发挥作用,再介导上皮一间质相互作用来调控前列腺的生长、发育。

3.前列腺生长因子作用理论→分子机制

与BPH有关的肽类生长因子是一种细胞生长调节物睾酮(T)

双氢睾酮(DHT) 组织反应 (+) BPH

质,在激素调节控下通过旁分泌,自分泌和内在分泌方式介导间质→上皮相互作用。

4.前列腺细胞凋亡及基因调控理论→分子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前列腺细胞增殖和死亡之间维持很精确的平衡,如果这一调节机制受到破坏则会导致BPH→增殖活性↑,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

(抑制基因:bcl—2,突变型P53基因等)

总之,上述学说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们应综合各家学说,融会贯通。

二.病理:

(一)组织病理改变:

1.正常前列腺(NP)组成:{尿道周围腺体(内层腺区)

前列腺腺体(外层腺区)

具体分为:内带(移行带)、中央带、外带

两侧叶、中间叶、前、后叶五叶组成。2.前列腺增生,始于移行带,主要是膀胱颈、精阜间一段的尿道周围腺体及其间质(C、T、平滑肌组织)增生。(shapivl报道的各组织含量:平滑肌:39%;C、T:38%上皮:12%;腺腔:11%,—主要增生部分是基质)

①以腺性增生为主→腺体大而软,呈结节增生

②以肌纤维增生为主→小而硬,呈结节增生

3.增生、增大的腺体:向外、内突出→BO堵塞,

对外周腺体挤压→梗阻、假色膜(外科包膜)

尿道受压变窄→梗阻、精阜下移。

4.前列腺增生多发于两侧叶及中间叶,前叶少、后叶无。(二)增生后的影响(主要病理问题):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膀胱出口梗阻(BOO)→排尿困难,

原因:①机械性,②动力性(α受体分布异常、张力↑)2.第二阶段:膀胱功能异常,其梗阻和刺激症状加重。

表现:逼尿肌肥厚,

M受体等结构改变→①低顺应性膀胱:

(容量小、内压上升较高)

②高顺应性膀胱:

↓(容量大、内压低、残余尿多↑)失代偿③不稳定膀胱或逼尿肌功能亢奋:

(储尿期无抑制性收缩)

3.第三阶段:膀胱功能代偿失调,小梁和憩室形成

上尿路积水和肾功能损害。(双侧性)

①大量残余尿(意义)②膀胱输尿管返流机制

4.长期梗阻→尿潴留→续发性结石、感染等

熟悉病理改变的意义:①正确判断病变的程度。

②选择治疗方案。

③估计预后。

5.强调:增生程度与梗阻程度不一定成比例,而与增生部

位直接有关。

三.临床表现:(掌握内容)

1.男性,一般>50岁有症状,痛程长、发展缓慢。

2.症状取决于梗阻程度,发展速度及是否有并发症而不在

于增生程度。

增生而未引起明显梗阻,可无明显症状(病理期)

3.梗阻后表现为排尿困难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

4.早期症状为:尿频,夜间为甚。

原因:颈部粘膜充血水肿,残余量↑→有效容量↓。

5.主要和常见症状为: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重要)

轻度:排尿迟缓、时间延长、断续、尿后滴沥,

重度:排尿费力、射程缩短、尿残线而无力→滴沥状。

6.严重达一定程度,出现:①残余尿

②尿潴留(急、慢性)

③充溢性尿失禁。

7.并发或伴随疾病相关表现:①膀胱刺激症。

②无痛血尿(不常见)

③肾积水、肾功不全病象

④腹外疝、脱肛或内痔等。

五.诊断(要点):一般不困难,但应全面评估。

(一)一般根据年龄、性别特征+典型症状+肛查→确立诊断

症状程度判断:(量化)

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轻度:0—7分、中度:8—19分、重度:20—35分。

2.生活质量评分:

(二)肛门指检(常规):初步估计大小(传统分Ⅰ、Ⅱ、Ⅲ度),病变性质及梗阻程度。

(三)B超:1.测定体积=∏/6横径Χ前后径Χ上下径。

△ 2.测定残余尿(RU):>100ML准确性>97%。

3.了解并发或伴随疾病。

(四)膀胱镜检查:1.膀胱颈病变;

(有创性→谨慎)2.增生的部位;

3.膀胱腔内病变。

(五)尿流动力学相关检测:(有条件时)

1.尿流率测定:简单、安全、无创。

最大尿流率(Qmax)<10ml/s;膀胱颈梗阻。

>15ml/s;正常。

2.充盈性膀胱测压:

测定容量压力相互关系及感觉功能→判定逼尿肌功能。

3.尿道测压:正常男性:80—110CmH2O(7.8—10.8KP a)

(六)泌尿系平片和排泄性尿路造影(KUB+IVP)

(七)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1.肛检为常规检查。

2.必须重视残余尿的临床意义(梗阻程度、膀胱功能)

3.不可忽视肾功及全身情况的估计

4.尚须与前列腺癌(PSA、活检)

膀胱颈硬化症(膀胱颈挛缩)

神经源性膀胱

尿道狭窄等作鉴别

五.治疗

(一)一般原则:

1.梗阻轻或不能耐受手术者,采取非手术疗法或姑息性的手术;

2.梗阻重且能耐受手术者,应考虑及早手术治疗。

3.治疗时必须同时考虑梗阻程度和全身情况。

(二)等待观察(期待疗法):

症状轻、密切随访、定期检查、健康指导。

(三)药物治疗;随着发展,有人建议为首选第一线治疗方法。主要有三大类:

1. α—受体阻滞剂:针对平滑肌张力性梗阻,减轻膀胱出口阻力,改善梗阻症状—不影响疾病过程、仅仅对症治疗。

如:①阿夫唑嗪(桑塔、Alfuzosin)→选择性α1(一)

②特拉唑嗪(高特灵、Terazosin)→选择性、长效

α1(一)

坦索罗辛(哈乐、Tamsulosin)→高选择性α1(一)2.抗雄激素药物:均可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改善尿流率,阻止前列腺进一步增生。

如: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MK906,Finasteride)

每天口服5mg,可减少尿潴留危险性57%

可减少手术相关危险性55%

具有良好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受欢迎

3.植物药:种类繁多,疗效不确切。

其功用在于抗炎消肿,抗增生作用;

以舍尼通(前列泰)为代表正广泛用于临床。

(四)外科治疗:

1.考虑手术干预的情况(前提:无手术禁忌症):○1症状恶化,梗阻加重;

○2反复发作尿路感染;

○3持续性血尿;

○4膀胱顺应性差;

○5膀胱结石、肿瘤、尿潴留

○6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2.手术方法:

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a.TURP b.TUVP c.TUIP

2开放手术切除:传统疗法,手术指征严格,

a.经耻骨上途径

b.经耻骨后途径

c.经会阴途径

3姑息性手术:耻骨上膀胱造瘘

(五)其它疗法:(高龄、高危病人)

1.激光治疗;

2.经尿道气囊高压扩张术,热疗;

3.体外高强度聚焦超声;

4.前列腺记忆合金支架疗法;(钛或镍钛记忆合金支架)

六.急性尿潴留的处理(自学)

(1)病因:1机械性梗阻;

2动力性梗阻;

(2)处理方法:1导尿(或留置);

2耻骨上膀胱穿刺(应急时);

3膀胱造瘘。

小结:1.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特点;

2.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

3.BPH临床病例分析。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方案

精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1]。 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且每次尿量少、尿线变细、尿流中断、尿等待、排尿不畅、尿不尽、甚至尿闭等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2]。 (1)病史:50岁以上男性,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尿线变细、排尿不畅、尿不尽等症时应考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2)症状: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遗尿、膀胱区疼痛等;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以及间断排尿等;排尿后症状包括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 (3)主要体征:直肠指诊提示前列腺体积增大,中央沟变浅或者消失。 (4)辅助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超声检查、残余尿量超声测量、尿流率测量。 (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补充参考文献

(二)证候诊断 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1]、《基于肾虚瘀阻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专家共识》[3]。 1.湿热蕴结证:小便频数不爽,尿黄而热或涩痛,或小便不通,少腹急满胀痛,口苦口黏,或渴不欲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气滞血瘀证: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少腹急满胀痛,舌质淡或紫黯,脉弦或涩。 3.脾肾气虚证:尿频,滴沥不畅,尿线细甚或夜间遗尿或尿闭不通,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无华,便溏脱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4.肾阴不足证:小便频数不爽,淋漓不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神疲倦怠,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或五心烦热,尿少热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5.肾阳亏虚证: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爽,排尿费力,或尿溢失禁,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肢寒怕冷,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6.肾虚瘀阻证: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无力,尿线细,排尿时间延长,伴腰膝酸痛,小腹胀痛,舌淡紫苔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推荐方药:八正散加减。常用药物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子、大黄、灯心草、四季红、三颗针、大风藤、荚蓉叶、川木通、金钱草、野菊花等。或使用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针刺治疗:取穴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丰隆、阳陵泉。针刺方法用泻法,留针5~1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行瘀散结 推荐方药:沉香散合代抵挡丸加减。常用药物沉香、石韦、陈皮、乌药、王

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问题: [多选] 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A . α1受体阻断剂有利于快速控制下尿路症状 B . 使用仅,受体阻断剂,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C . α1还原酶抑制剂则需长时间使用控制前列腺的体积 D . 正在使用酮康唑的患者,建议使用奥昔布宁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E . 药物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缓解下尿路症状,长期目标是延缓疾病的临床进展,预防并发症 与硫酸亚铁同用可生成难溶性化合物的是()各种白酒。乳酸食品。葡萄柚汁。盐腌海鱼。茶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钙磷吸收,促其排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是()。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时,容易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诱发或加重感染。骨质疏松。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缺铁性贫血最早和最常见症状是()食欲不振。乏力、困倦、活动耐力减退。头晕。记忆力减退。结膜及甲床苍白。在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内容中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伦理学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规范。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医学道德的教育、评价和修养。医学道德中特殊问题。主要影响水盐代谢,水钠潴留作用强的药物是()。抗炎作用强,几乎无钠潴留作用的药物是()。甲泼

尼龙。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去氧皮质酮。关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严重胃肠动力障碍、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正在使用酮康唑等强力CYP3A4抑制剂的重度肾功能不全和/或肝功能障碍患者禁用抗胆碱能药物(包括奥昔布宁、索利那新、托特罗定)。

良性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方法比较(一)(精)

良性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方法比较(一)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多在50岁以后出现症状。对于轻度和中度增生的患者,保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重度增生的患者特别是残余尿较多的患者仍需手术治疗才能解除梗阻,手术治疗作为治疗BPH的有效方法,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1〕。对于那些尝试拔除导尿管失败、再发泌尿系感染、持续血尿膀胱结石、肾衰竭病人、高美国泌尿协会评分的病人也是最好选择〔2〕。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的日趋完善成熟及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使高危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以及远、近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随着微创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微创手术方式代替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 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经历TURP后的病人PSA显著下降,术后60天仍能稳定维持低水平〔3〕,在合并有膀胱结石的患者行TURP出血少、创伤小、恢复时间短〔4〕。成本方面前期调查治疗花费约615.00美元(平均300-1300美元)〔5〕。Nigel Armstrong等也对手术治疗的成本进行研究,证实TURP并不是花费最多的术式〔6〕。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循环和电解质紊乱是TURP的主要并发症,称作TUR综合症,是由于灌注液的大量吸收,经研究发现使用5%葡萄糖或0.9%平衡生理盐水灌注液,术后发生TUR综合症的几率小,且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7〕。Chang-Jun Yoon等还研究发现使用双极组织管理系统可以克服TURP的并发症,因为其有较少的热损害和较好的可见度,在术后留置导尿管和住院天数方面,比单极是更有效的,能给让传统TURP有更好的选择〔8〕。虽然TURP目前在前列腺手术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TURP和SPP的优缺点,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保证手术的安全,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9〕。 2.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 TUVP和TURP在改善前列腺增生的症状是等价的,但是也有一些区别,C Fowler等的研究发现,全面测量血细胞计数、尿素和电解质24小时测量、以及住院期间和随访记录的副作用的基础上,在症状持续改善24个月后,两者之间的区别有不同,TUVP发生严重事件概率和出血不止是少见的,但TUVP使用的一次性电极比TURP的可重复使用的电极更贵〔10〕。TUVP价格相对低廉,较安全,较适合初学者选用。而对于TURP,仍是操作熟练者的首选。 3.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继单纯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现今有联合钬激光的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国外文献报道有许多优点如:不需术后膀胱冲洗,出血少,术野清晰,术中输血比例为1/1000,而TURP为5/100,较TURP而言迟发型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明显缩短了大体积前列腺的手术时间,弥补了TURP的不足,不发生TUR综合症,对手术时间没有明确限制达到与开放手术完全相同的解剖学目标,对前列腺尖部的处理远胜TURP一筹〔11〕。TUERP是一种完全性极高手术方法,术中损伤周围组织脏器,术后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降低,在减轻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等尿动力学指标方面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12〕。 4.等离子体下前列腺切除术(PKPP)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切除术它有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楚、并发症少等优点,也是治疗BPH的常用方法,TUVP切除术,迅速使组织汽化,在创面下形成一条具有屏障作用的脱水带,静脉窦开放减少,降低出血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PKPP是低温切割,切割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龚侃 写在课前的话 我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前列腺增生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加。虽然是良性疾病,但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为显著的影响。本课件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治疗上的新进展,展开详细阐述,给予全面系统的回顾性总结。 一、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概述 BPH 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患者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组织学表现为前列腺增生,解剖学表现为前列腺体积增大,临床表现为膀胱出口梗阻和刺激性症状。 (一)前列腺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器官,是内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分泌前列腺液,组成精液。 1 、位置:前列腺上接膀胱,后邻直肠,下接尿道。

2 、结构:前列腺分为中央区、移行区、外周区以及前平滑肌纤维。前列腺增生好发于移行区,而前列腺癌好发于外周区。 3 、大小和重量:正常前列腺一般为 4 × 3 × 2.5cm ,重量应< 20 克。 (二)前列腺增生的流行病学 1 、开始增生的年龄 一般而言, 40 岁左右开始增生, 50 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 2 、增生的普遍性 前列腺增生具有普遍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生比率越来越高。 50% 的 55 岁男性出现前列腺增生,当 80 岁时, 90% 的男性都会出现前列腺增生。此处增生指的是病理性增生,仅有 1/2 的男性会出现临床症状。 3 、增生的原因 增生的原因众多,较为明确的有两个。一是高龄,二是有功能的睾丸。经吴阶平院士调查随访清朝遗留的较多太监后,发现他们无一人出现前列腺增生。这间接证实了有功能的睾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目的評价单独应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9月本院泌尿外科门诊符合入选标准的106例连续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 mg口服,1次/d。治疗8周后复查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V)、残余尿量(RV),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106例患者,1例服药后出现皮肤瘙痒、2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1例腹胀、2例排尿困难症状加重接受手术治疗。100例患者治疗8周后,主观症状、生活质量、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单独服用盐酸坦索罗辛也能明显改善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标签: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盐酸坦索罗辛;药物;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影响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产生尿路刺激症状及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上尿路损害甚至威胁生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α-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2008年3月~2011年9月本科单独应用坦索罗辛治疗门诊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6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9月,从本院泌尿外科门诊的前列腺增生症连续患者中随机选取106例,病例入选标准:男性患者,年龄50~75岁,有尿频、排尿困难症状,经直肠指诊、B超和尿流率检查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13分,最大尿流率(Qmax)为5~15 mL/s(单次排尿量≥ 150 mL),膀胱残余尿量≤100 m L,前列腺体积> 25 mL(经直肠B超),血清PSA≤ 4 ng/mL。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肿瘤或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膀胱颈硬化、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尿路感染活动期等其他影响排尿的疾病,有急性尿潴留史或近期可能出现尿潴留者,曾经接受过前列腺手术或其他如激光、微波、射频、支架、消融等特殊治疗者,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和精神心理上的严重疾病史、药物滥用史或酒精中毒史,过去半年内有中风或心肌梗死史,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低血糖者,有低血压或高血压不能停用其他α-受体阻滞剂者,入选前1个月内接受过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者。 1.2 观察方法 患者遵医嘱服用坦索罗辛(0.2 mg口服1次/d)。于治疗8周后复查患者的IPSS、Qmax、QOL、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症状评分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计算评定。前列腺体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研究进展(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1 药物治疗 随着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使BPH药物治疗的可接受性也有所提高。BPH 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2类。 1.1 5α-还原酶抑制剂人体中的5α-还原酶分为1型和2型两种,1型5α-还原酶分布在人体中许多器官组织,如皮肤、肝脏,2型主要分布在前列腺等器 官。前列原间质细胞是2型5α-还原酶表达的最主要细胞。5α-还原酶能催化睾酮转变为双氢睾酮。男性外生殖器的发育、青春期前列腺的生长、老年的前列腺增生等均需双氢睾酮的存在。前列腺中双氢睾酮的合成主要由2型5α-还原酶完成。由此提示,前列原的增生可能是患者2型5α-还原酶过度表达的结 果[1]。2型5α-还原酶作用产生的DHT在BPH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1型5α-还原酶产生的DHT作用很小[2],非那雄胺是2型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BPH安全有效[3]。dutastefide是一种双重5α-还原酶抑制剂,有人证实该药使前列腺组织内的DHT也明显下降,能使血液和前列腺中的DHT显著和持续下降,且抑制能力与剂量成正相关[4,5]。该与2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同样能使血液中PSA水平下降,下降程度相似,约为50%,下降速度以服用前者时稍快。这说明 dutastefide能有效抑制血液和前列腺组织中DHT的生成,抑制前列腺增生,是 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双重5α-还原酶抑制剂[6,7]。另外,前列腺症状药物治疗(medical therapy of prostate symptoms,MTOPS)研究也可能会对BPH的药物治疗产生重大影响。除了上述的药物治疗以外,祖国医学对BPH的治疗也日益得到关注,如文献报道中药敷脐疗法对改善BPH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且费用低,无明显毒副作用[8]。 1.2 选择性肾上腺能受体α?1拮抗剂 α?1-2ARA是治疗BPH最常用的药物,疗效好、见效快,疗效优于5α还原酶抑 制剂。Djavan[9]等分析了Ter、Dox、Alf和Tam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在6840例中,4种药物疗效相似,BPH的症状评分可降低30%~40%,Qmax增加16%~25%。 差别在不良反应方面,患者对Tam的耐受性最好,其次为Alf缓释片,因不良反应而停药者与安慰剂相同,均为4%~10%,而Ter与Dox因不良反应停药者比安慰剂组高1倍。Eri[10]等认为Dox、Ter、阿呋唑嗪(Alf)、哌唑嗪、坦索罗辛(Tam)、吲哚胺(indoramin)和乌拉地尔(urapidil)等各药疗效相似,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增加1.5 ml/s,效果与用药剂量相关,若剂量增加到最大允许 量,Qmax可增至1.9 ml/s,症状评分减少14%,剩余尿(RU)减少29%,排尿时逼尿肌压轻度降低。α-2ARA由于见效快、效果好,有些症状严重者用α-2ARA治疗获得良好效果,国际已公认为治疗BPH的首选药物。 2 手术治疗

第五十五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第三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亦为泌尿系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一般35岁以上,前列腺多有不同程增生;50岁以后出现症状,可分为病理期和临床期。(病程长、发展缓慢) 国外资料:50岁40% 60岁60% 70岁70% 80岁90% 国内资料:(常州地区)BPH发病率 40—49岁:9.5% 50—59岁:23.2% 60—69岁:40.8% >70岁:64.8% 。其中城市居民高于乡村。 一、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清楚,相关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尽管各家见解不尽相同,但以双氢睾酮(DHT)学说和间质一上皮相互作用学说(揭示雄激素发挥作用的细胞机制)、生长因子和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理论等被大多数专家学者接受。(揭示雄激素调节器控细胞生长,增殖与死亡平衡的分子机制)。 (一)基本观点:1.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发病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2.上皮和间(基)质的相互影响,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睾酮(T),双氢睾酮(DHT)以及雌激素的改变和失去平衡是BPH的重要病因。 (二)目前主要学说和理论: 1.内分泌学说(即DHT学说)―――细胞机制

(1)两个基本事实:a.BPH 必然是老年男性 b.同进必须具备有功能的睾丸。 (2)主要依据:a.宫庭太监没有一个患BPH(北医、1960年,清代26名调查资料) b.实验犬去势后前列腺明显缩小,追 加外源性雄激素又可使缩小的前列腺增大。 (3)主要机制: 5α-还原酶 总之由此5α-还原酶参与合成DHT,而DHT与 BPH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就是“DHT学说”。 2.间质与上皮相互作用学说→细胞机制 (1)主要代表:1970,Franks,体外培养研究。1988年,Sherwood,证实间质的分泌产物的作用。1990年,MxNeal,“胚胎再唤醒学说”。 (2)基本观点:不排斥雄激素的作用,间质细胞具有雄激素受体若将上皮与间质分离则失去对雄激素的敏感性,说明雄激素是通过受体直接对间质C发挥作用,再介导上皮一间质相互作用来调控前列腺的生长、发育。 3.前列腺生长因子作用理论→分子机制 与BPH有关的肽类生长因子是一种细胞生长调节物睾酮(T) 双氢睾酮(DHT) 组织反应 (+) BP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