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论文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论文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论文

浅谈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制度本身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解决“新农合”制度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的终极目标迈进。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农村医疗保险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在全国各地试点实施以来,推行的速度较快。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向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国家卫生部2004年6月30日统计,全国已有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业人口9504万人,实际参合农村居民6899万人,参合率为72.60%.全国共筹集资金30.21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为15.01亿元,农村居民个人缴费10.88亿元,集体和社会赞助4.32亿元,已有4194万人次的医药费得到了报销,报销金额为13.94亿元,占筹资总额的46.14%,其中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有27.25%得到报销。

政策目标是正确的,政策实施阶段是明确的,制度试点初始阶段的情况也是较好的。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现况及问题

中国医疗保险问题的调查及分析 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来说,关心粉东西有很多,医疗保险绝对是重中之重。人们普片认为看不起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要冲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从头说起。 我国的医疗保险经历了多次改革,从整体上来讲是逐渐趋向完美,但是总不能满足所有群体,这其中也算是有历史渊源。我们就从以来哦改革制度的开始说起。 建国以后,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首先,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费水平。不仅如此,这种医疗制度还造成企业之间负担差距过大:新兴产业老职工少,医疗开销相对少,而老企业背上的是总也甩不掉的包袱。由此造成了一家人靠一个人看病的现象,浪费现象日益明显。 基于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包袱,1994年国务院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于1998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双方负担”即基本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即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就此告终。到2000年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口5000万。 2002年4月份在哈尔滨召开的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各地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进程,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完成今年医疗保险90%以上统筹地区启动,覆盖8000万人的工作目标。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取得相当成效,到今年6月底,全国349个地级以上统筹地区中,307个已经启动实施,占全国的88%;覆盖人数达到5026万人,占全国应参保人数的30%.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难点。承认难是为了慎重、积极地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会非常艰难,不会一步到位,可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需要不断提出适应的方案。 以药养医制度是药价虚高的重要根源,同时也贬低了医生的价值,有损医生社会地位的评价。药价高昂,尤其是医院药价比药店高出一大截,迫使众多百姓拿着医生的处方到药店里抓药,这显然对医院收入构成了重大威胁。为了对付处方外流,医院不得不想出种种对策。譬如,开完处方后,不立即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而是等其把药买来,再坦诚相告;有的将药品用密码编号,处方上除了病人看不懂的密码,没有一个正式药名,迫使病人只能在本院购药;还有的采用电传处方,即医生通过电脑开方,处方被直接传递至药房,只有病人交钱拿药后才能明白。医院的这些措施,引发了社会的种种不满,强迫病人买药又成了医患关系的新焦点。 过去温情脉脉的医患关系已不复存在,医患冲突不断,医疗官司也层出不穷,老百姓对医生和医院的仇视正持续升温。百草止水细究之下,发现医患冲突的原因有四。一,国家极力削减对医院的投入,迫使医院只能靠病人的钱财来维持运转,这是病人负担愈来愈重的最根本原因。二,医生收受回扣和医院乱收费,致使医疗费用飞涨,令百姓的腰包不胜其荷。三,部分医生的麻痹大意或医术不精,导致了众多的低级医疗事故,让老百姓备受伤害和愤怒。四,医疗资源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使得小城镇尤其是乡村百姓就医艰难。值得注

大学生保险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保险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保险论文范文一: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管理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规模大、周期长、生产复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确定的因素,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工程保险是建筑工程风险转移的常用方法,本文重点探讨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管理工作,旨在提高项目施工风险防范意识和索赔能力,索取应得权益,降低项目施工风险。 关键词: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管理 1前言 公路等大中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一切险(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属于强制保险内容。但大部分项目,由于对保险管理工作缺少认识,对保险管理不重视,往往是出险后才想起保险索赔,项目缺乏风险防范能力,索赔工作不到位,不仅项目施工损失加大,而且应索赔的权益无法获得。 2保险管理 保险管理做为项目管理的基础,重点是保险培训教育、工程风险防范、索赔。 2.1重视保险培训教育,提高项目全员保险意识 2.1.1保险机构的专业培训 为了减少损失,提高被保险人防范风险的能力,保险合同签订后,保险公司会不定期组织项目部、业主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培

训,重点是保险条款的解释、风险防范的措施。但项目部参加保险培训往往流于形式,项目经理、总工基本不参加,而参加培训的人又不安排进行保险管理工作,保险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故项目经理、总工等领导及保险工作具体管理人员对保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参加专业保险培训很有必要。 2.1.2项目保险管理小组培训,吃透保险合同 项目进场建设开始,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保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由工程、财务、机电、物资等专业人员组成。项目保险管理小组主要工作是对项目部基层单位保险培训教育、宣传,对项目各个工程包括工序、操作流程等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以及出险索赔等。小组成员的培训重点是保险合同的学习、风险防范能力、索赔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培训的目的是吃透保险合同,培养较为专业的工程保险管理人士。保险管理小组还应制定出项目施工风险防范细则、保险合同权利和义务解释明细、索赔流程等管理手册,便于实际操作。 2.1.3对基层进行保险培训教育及宣传,提高全员保险意识 保险管理工作与整个工程切身相关,提高全员保险意识是根本。保险管理小组对基层有针对性进行培训教育,宣传保险管理,重点是保险范围、风险防范要点和措施、规范风险工程原始资料填写等,提高全员保险意识,对降低工程风险至关重要。 2.2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减少工程风险 项目保险,很多人狭义理解为出险索赔,认为有保险公司赔偿,防范不防范无所谓。其实,保险条款规定只赔偿直接损失,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英文_3000字

一、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1.1农村保障水平低low level of rural security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63.91% of the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countryside of 100 individuals, only 12 people enjoy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business or social medical insurance as a whole, it is 54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Officially adopted in 1999 from social security reform, has been 108950 people, nearly 65% are town enterprise worker and retiree, and farmers enjoy the security of society is extremely low, as in the various commercial and social insurance society to plan as a whole with the most serious illness medical insurance coverage of less than 20%. Moreover, 79% of the rural farmers' medical expense, low level of security, China's social security in cities is not enough, only make the farmers enjoy the social secur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1.2 The rural investment is insufficient,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ver the years, we follow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ilted to the city's train of thought, for a long time in our country urban and rural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imbalance, accounting for 70% of the country's rural population accounts for 30% of the health resources.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fund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tax and fee reform, the local finance tight, many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is running out, less subsidies for rural health institutions, lack of rural health resource will be more.

社会保障学论文-医保问题

摘要: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的一环,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雇员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本文从经济发展、立法、发展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等方面做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字: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现状,问题,改进措施 一.引言 医疗保险是根据立法规定,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把具有不同医疗需求群体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即集资建立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具有涉及面广而复杂,短期而经常性,补偿形式为医疗给付,不确定性和被动性及发生平率高、难以控制费用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各个国家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应对模式:英国、加拿大等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德国领衔全球流行最广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自由至上的美国采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还有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而我国作为独一无二有着悠久的古代史、复杂的近代史、独特的社会体制、沉重的人口负担微妙的城—农关系、广阔的地域和文化差别等等不能复制的特点的国家,别国的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难以给于我们最重要的帮助。我国的医疗保险,不断沿革、不断摸索、至今仍在进行、永远为舆论所关注、现状永远都在变动。二、医疗保险现状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体运行平稳 1、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4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977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2702万人。全国城镇医保基金总收入、总

2019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障统计分析报告

中国基本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报告(2019年) 一、医疗保险 2019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1](以下简称基本医保)13540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4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2],占当年GDP比重约为 2.5%;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2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当年GDP比重约为2.1%;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3]27697亿元,其中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4]19270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8426亿元。 (一)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参加职工医保32925万人,比上年增加1244万人,增长3.9%。其中在职职工24224万人,比上年增长3.9%;退休职工8700万人,比上年增长3.9%。在职退休比为2.78,同比持平。 企业、机关事业、灵活就业等其他人员这三类参保人(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分别为22267万人、6232万人、442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747万人、113万人、384万人,分别占参保总人数的67.6%、18.9%和13.4%,构成比例与

上年基本一致。职工医保统账结合和单建统筹参保人员分别为30235万人、2690万人,分别占职工医保参保总人数的91.8%和8.2%。 2、基金收支规模扩大。2019年,职工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5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1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2019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0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支出7939亿元,比上年增长9.4%;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当期结存2066亿元,累计结存(含生育保险)14128亿元。2019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5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个人账户支出4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个人账户当期结存1116亿元,累计结存8426亿元。 3、享受待遇人次增加。2019年参加职工医保人员享受待遇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3%,增幅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普通门急诊18.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8%;门诊慢特病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9.4%;住院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8%。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适用人群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单位的职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根据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按一定的缴费比例,由单位统一缴纳; 其中单位要承担职工工资总额6%,个人承担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2%。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职工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以及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的个人帐户待遇,其报销比例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高一些。在职职工住院的费用,在扣除范围外费用以后,最低起付线以上至5000元的部分,按75%报销;5000元至10000 元的部分按80%报销;1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85%报销,退休人员相应提高10%;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在职职工为80%,退休职工为85%。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适用人群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主要包括未成年居民,指中小学阶段学生(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学龄前儿童及其他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居民;老年居民,指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以及其他非从业的城镇成年居民。大学生将来也要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个人通过所在居委会或学校(幼儿园)缴费,同时政府在个人和家庭缴费的基础上给予补助。未成年居民、成年居民、老年居民的基金筹集标准每人每年分别为100元、360元、360元,其中个人缴纳分别为40元、280元、150元;政府补助分别为60元、60元、210元。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集标准要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低很多,约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人均筹资额的1/5。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和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待遇。由于缴费费率较低,因此待遇也相对低一些。参保居民的住院费用报销,在扣除范围外费用以后,最低起付线(同城镇职工医保)以上的部分,按55%报销,每个医疗年度最高可累计报销3万元。统筹病种门诊费用,在起付线(300元)以上的,按50%报销。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12周岁(含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居民因病住院,可直接到市辖五区范围内设有儿科病房的定点医院就医,不受医院级别限制;12周岁以上的居民,首诊需在五区范围内二级以下(含二级)定点医院就医,确因技术水平所限诊治有困难的,可本着逐级转诊的原则,办理市内转诊手续后,再转至高一级别医院进行诊治。

汽车保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术论文)

汽车保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术论文)

汽车保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车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针对我国车险的现状,借鉴了美国、日本在车险方面的先进经验,找出存在的差距,并据此提出我国车险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交通事故叉引发了复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经过世界各国保险实战证明,车辆保险是防范化解车辆风险,解决速一社会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并且因其效益和规模成为财险公司最重要的险种。中国车辆保险市场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但因发展历史较短,还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保险市场现状的分析,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汽车保险市场。 关键词:保险汽车发展

Abstract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uto insurancesyste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China auto industry.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advanced experience ofUSA and Japan, gap is foundou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insurancesystem is p resented.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car ownershipAutomobile travel convenience to people, because of the traffic accident-caused complex as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China's vehicle insurance market has a certain scale and characteristics, but due to the relatively short history, there is insufficient. This article on China's automobile insuranc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enables people to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our automobile insurance market

关于医保论文

关于两会社会民生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医疗改革一年一度的两会总是承载着太多的民生期待。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改革等民生问题都已提案。随着老龄化社会飞速来临,社会保障话题日益受关注。中国当前社保制度以点、线为主,“十二五”时期,点、线已具备汇集成面的条件。民之所盼,政府所为。中国政府已提出构建一个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回应了民生期待。 关于养老保险 在前不久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提出建议说,应放宽社保政策,一是对城市从没有缴过社会养老保险费的退休人员,只要有能力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允许他们补缴。二是在解决了国企、集体企业和外资、民办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后扩大到解决城市其他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对有能力和有意向像企业人员一样补缴个人养老费的,允许补缴。(摘自中新社) 这一提议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逐步显现,养老保险这一保证大部分人生活所需的保障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及试点,会使很多人受益。代表们相继提出了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退休金保障制度,把财政提供的公务员退休金纳入社保基金统一管理使用;要尽快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无业居民群体纳入到养老保障体系中来尤其是60岁以上无工作的城镇居民这个最需要社会 关注的困难群体使他们也能享有养老保险。另外试点问题也提到了桌面上,据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中国新闻)报道:胡晓义副部长就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国建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胡晓义说,目前中国已经有838个县进行了试点,1.43亿农民参保,其中4000多万老年农民已经领到每月最低55元的基础养老金。 这一举措能大大缓解地区差异造成的城乡不平衡问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应积极完善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动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关于医疗保险 事实上,关于医疗保障实际上是一道世界难题。目前,全世界尚无一种完美的医疗保障制度,各国都在殚精竭虑,筹谋对策。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有3种代表形式:一种是德国、法国等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一种是英国、瑞典等国实施的国民卫生服务(NHS)制度;还有就是美国实施的多元、非组织化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无论是哪种制度,从根本上说,其设计的初衷都是旨在保障国民健康,免于伤病威胁。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其特点是: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目前,世界上有上百个国家采取这种模式。

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办理流程

现在我国患大病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家都想着如何为自己提供一定的保障,许多朋友想为自己办理一份大病医疗保险,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大病医疗保险的办理是保险行业中的一个常规模式,它的出现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针对一些农村户口的贫困家庭,如果有了一份大病农村医疗保险的话,在遇到重大疾病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因为经济困难影响到救助计划了,关于办理的方式请看以下介绍。 在我国商业保险和统筹类保险是起到相互补和的关系,对于我国的大病农村医疗保险来说,它主要是涉及到商业保险的范畴内,在办理的时候没有户口限制,一般每个人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按照流程来办理的,像泰康人寿保险在这方面的实施方法也是比较明确的,比如说如果家庭经济水平适中的话,在办理的时候对重大疾病保险的选择,一般包括癌症,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这些重大疾病的范畴一般可以扩展到三十几种。 大病医疗保险的办理也需要考虑每个地方的经济水平发展,毕竟每个地方的政策和经济不同,在办理的时候关于缴费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好比泰康人寿一样,它虽然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分公司,但是分公司的政策与总公司的政策是有差距的,同样的在办理重大疾病保险的时候,每个家庭的经济模式不同,那么采取的办理方式及缴费的比例也是有差异的。 大病医疗保险的办理要考虑到关于医药费用的补贴情况,重大疾病与基础的医疗保险在投保的范围上是有差异的,当然大病的办理一般都是高额报销的,毕竟重大疾病的发生是有一定的概率的,如果发生的话,一般所需要的花费并不低,考虑到这一点,并不是说投保的费用高,这类的保险由于发生的频率低,所以在患病的时候一样可以得到全面的补贴覆盖。不过每个保险的赢利率的比例不同,在办理上,保险公司的政策的倾向性也是有很大的悬浮。 大病医疗保险政策也是按照当地政策的规定,无论是商业保险还是统筹类保险,都需要有不同的投保人群,不过为重大疾病投保也需要考虑疾病的范围,如在选择的时候,对体检的项目有疑问的话,可拨打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热线电话来详细咨询,针对性一对一了解。

保险营销学论文

保险营销学论文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保险营销学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了保险营销就是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交易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需要为目的,实现保险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它立足于全方位的思考,以系统的方法和策略达成保险销售,把保险销售纳入一个更完整的活动体系来加以俯瞰。其中,保险营销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现实需求;保险营销的核心是达成市场交易;保险营销的手段是综合性商务活动,即整体营销。 若想提高保险营销效益,要学会如何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营销规划。保险营销计划的内容由八个部分所组成,即内容提要、当前营销状况、机会与问题分析、营销目标、营销策略、行动方案、预计盈亏报告表、控制。 在营销计划当中,首先要有一个内容提要,即对主要营销目标和措施进行简要的说明。对于市场情况、险种情况、竞争情况、营销渠道情况、保险营销环境分析要做详细的调查,做到知己知彼。每个保险公司都有其追求的主要目标,如果有些市场机会能使不符合所追求的目标,也就不能转化为公司的营销机会。例如,抓住某一市场机会能使公司在短期内提高利润水平,但却可能破坏公司形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这样的机会是不可取的。 →→ →→否→→→→→→→→→ ↓ ↓ ↓ ↓ ↓ ↑ ↓ ↑ ↑ →→否→→→→→→→→→ ↓ → ↓ ↙ ↓ ↙←←←←← ↓ ↙ 保险公司的营销目标是营销计划的核心部分,实在分析营销现状并预测未来营销机会的基础上制定的。营销目标一般可罗列为保险金额、保费总收入、首期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吸引新客户数、续保率、代理人数以及新招聘的代理人数。同样要注重营销策略,包括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市场定位、营销组合策略等,之后要将策略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方案。对于营销组合的各项要素要编制营销预算。对计划执行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保险营销活动健康顺利地发展。 就我而言,我对于在使客户接受保险产品时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客户不会因为转变观念而认可保险,只可能因为认可保险而转变观念。而要认可保险,首先就要让客户认可

医疗保险学论文

论医疗保险存在的重要性 学号:2012221110 姓名:李亭亭专业:2012级预防医学第二专业:2013级卫生事业管理【摘要】:目前,人们对于社会存在的医疗保险各方面问题产生了相当热烈的讨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激烈的讨论正是说明了医疗保险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根据当今社会存在的有关医疗的问题,探讨医疗保险存在的重要性。 【关键词】:保险医疗保险重要性 去年奶奶生病在医院住了两周,一共花费应该10000多元,其中医保报销了80%,一下子就省了一大笔费用.,给我们家减轻了许多经济压力。从这件事让我实实切切的体验了医保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同时让我对医保的重要性有了深切的认识。 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它以合同的方式集合众多受同样风险威胁的人,按损失分摊的原则预先收取保险费用,建立保险基金,用以补偿风险发生后给被保险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医疗保险是指以社会保险形式建立的,为居民提供因疾病所需医疗费用资助的一种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是众多保险中普通的一类保险,但我认为,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具体来说,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性由国家、单位、个人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必要的医疗服务时,有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以保障人民平等的健康权利为目的,其社会目标是保证基本医疗,以法律手段要求全社会劳动者都要参保,由全社会劳动者共同承担责任,这样可大大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015年3月5日,党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在“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中明确指出“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由此可见,全社会对医疗保险的关注。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新中国发展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以及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人们对医疗保险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在发达国家,医疗保险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新中国建立之时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的医疗保险之路,但它的正式建立却是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正式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改善,中国的医疗保险也日渐完备。在此期间,医疗保险也为中国人民的人身健康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新中国建立以后,逐步建成了一个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各种卫生人员组成的、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人均寿命延长,健康水平提高。据统计,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1988年的70岁,超过世界中等国家水平。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高达33‰下降到7‰以下,成为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婴儿死亡率降至30‰左右,已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中国人口的体质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也比旧中国有很大提高。从1979年至今,中国人民的体质又有了明显的提高,疾病的预防能力显著增强,诊治技术不断进步。与此同时,疾病的医治能力也明显提高,发达国家能治愈的疾病我国也可治愈。 医疗保险的存在有助于保障居民健康,降低或消除疾病经济风险;有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一方面医疗保险的存在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证了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有助于维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范本

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医疗服务协议范本 (试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制订 2014年月

为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构建和谐医、保、患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XX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甲乙双方经过协商,就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有关事宜签订如下协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甲乙双方应当认真贯彻囯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本统筹地区有关基本医疗保险、医药卫生、物价等规定,保证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 第二条乙方提供医疗服务的对象包括:本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 第三条乙方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范围,包括:门诊、住院、 科目。 第四条甲乙双方应当依照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本统筹地区有关的政策法规,正确行使职权,有权监督对方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和履行职责的情况,举报或投诉对方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向对方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五条甲方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及时向乙方通报基本医疗保险法规政策和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的变化情况,并接受乙方咨询。 (二)加强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完善付费方式及结算办法,及时审核并按规定向乙方拨付应当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 (三)组织乙方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有关的人员培训。

第六条乙方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管理服务部门,由一名院级领导分管医疗保险工作,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明确并履行管理职责,配合甲方开展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二)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合规收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 (三)向甲方提供与基本医疗保险有关的材料,即时传输参保人员就医、结算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材料和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条甲方建立并及时维护本统筹地区为参保人员服务的医生库,对纳入医生库的医务人员所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甲方予以支付。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医生信息,并对医务人员开展医疗保险政策培训。〔2〕 第八条甲方结合对乙方的年度考核实行分级评价与分级管理。评级结果与放宽参保人员定点就医选择限制、提高预付比例、适当提高总额控制指标、简化费用审核与结算程序等激励措施挂钩。 第九条甲方应当通过媒体、政府网站、服务场所等向社会开展医疗保险宣传。乙方应当在本机构的显要位置悬挂由甲方制发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标牌,并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向就医的参保人员宣传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政策、就医流程等。 甲乙双方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第十条*甲方通过医疗保险信息监控系统对乙方的医疗服务行为及医疗费用进行实时监控。 甲方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并将监控和监督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乙方。 乙方应当对甲方在监督检查中查阅参保人员病历及有关资料、询问当事人等予以配合。对乙方提供的资料,甲方应当予以保密。

保险学论文

论我眼中的保险学 摘要:本学期上了保险学,所以根据保险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一下总结。保险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极大地规避了人们的风险,对于人们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险的发展,对于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具有极大的作用,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经济利益,有利于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完善国家的社会治理职能。关于保险的合理应用,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掌握保险学的特点与学会巧妙利用保险,将会对于我们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人身保险风险规避风险保险公司财产保险道德风险 引言:保险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的一种措施。保险的功能很多,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散危险功能和经济补偿功能。保险,对于企业及时恢复生产、加强危险管理,对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了保险,人们对于生活才会充满信心。 一.保险的简介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保险主要是用来预防人们的经济损失的一种补偿行为,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衍生出来的产物。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保险是一种平均分担经济损失补偿的活动,在分担的主体之间必然形成一种再分配关系。保险分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也有着很多的功能,最基本的两个功能为分散危险功能和经济补偿功能。通过分散危险功能,就可以将一些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的头上,而通过经济补偿功能,被保险人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保险的出现,对于人们分散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保险公司的作用 保险公司随着保险的出现应运而生,保险公司主要通过收取保费来进行运营。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手段来管理保险,一是通过设定适当的费率,二是通过把高风险的人群排除出去。保险公司是一种金融机构,一是作为组织保险经济活动和经营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的功能,二是作为金融机构的保险公司的功能,可以融通资金和吸收储蓄。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和个人保险组织,个人保险组织的典型代表有英国的劳合社。 三.保险的分类 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可分为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和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人身保险可分为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财产损失保险、健康保险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生活中由于各种意外、事故,我们总是免不了要面对支付大笔费用,假如没有买好保险,就会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冲击。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要进行风险管理,所以就必须要适当地买保险,比如要买健康保险。等工作以后,我们可以买商业保险,这样可以为我们规避各种风险做足了准备。商业保险是自愿保险,是一种盈利性保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买车之后,我们可以买一些商业保险,为我们遇到事故做好准备,避免损失而使我们面临倾家荡产的局面。 四.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又称保险契约,它是保险关系双方之间订立的一种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必须要有民事行为能力,而且是双方的一致性为,必须要合法。保险合同的特点有双务性、射幸性、

中国医保制度

一、中国社保体系及医保制度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第三条: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羊毛出在羊身上);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中国的社保体系框架: (一)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1984年中国开始对原有退休金制度进行改革的探索,1997年构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制度框架。该制度的目标只是为被保险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从改革前的近100%下降到60%左右。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由企业和雇员共同负担费用。在北京,企业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作为企业缴费工资基数,按照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退休时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给付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给付条件是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 为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能力,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 (二)统账结合的医疗社会保险(详见后文) ?(三)失业保险 1999年1月22日,《失业保险条理》发布并实施。企事业单位应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5%—2%缴纳保险费,职工本人按照工资的0.5%—1%缴纳。 ?保险金的给付条件:所在单位和本人已缴费满1年;非因本人意愿 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的最长期限为18个月;10年以上的,领取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期限可以与前次失业应领取而尚未领取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个月。 ?(四)工伤保险 ?2004年1月,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施行。用人单位缴纳 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费率: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 (五)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一般只有女性享有,但有26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男 方护理假”或“配偶护理假”。生育保险也是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在北京,企业按照职工缴费基数的0.80%缴纳生育保险费。 ?生育保险共保四项内容: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 医疗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生育保险支付最低金额1900元,最高金额为4000元。由于生育险的诊疗项目和药品名录是和医疗保险一致的,所以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人要靠医疗保险报生育的费用。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医疗保险改革是社会保险改革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这是因为,医疗保险不仅涉及到医疗供需双方、医疗保险机构,而且涉及到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所以医疗保险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新医疗制度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1.公费医疗改革。公费医疗改革始于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医疗费用改为以国家财政为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医疗费用。在具体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实践表明比较好的做法是,患者负担一定比例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年负担的比例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或者患者本人1个月的工资额,超支部分由单位负担。但是,这种做法一方面没有全面推开,许多地方仍在沿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由于政府拨款不足而使公费医疗出现赤字时,还需自己筹措资金予以弥补,但是这种责任分担是极其有限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拨款是公费医疗唯一的筹资渠道的特征。此外,公费医疗的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公费医疗享受范围、经费开支、机构职责、监督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改革主要是将原来由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改为多种管理形式并存,从全国来看,多数选择由医院管理的办法。 2.劳保医疗改革。劳保医疗改革始于1990年11月劳动部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劳保医疗制度改革会议。会议确定的改革方向是: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统筹虽然只在企业进行,没有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它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积累了经验。 3.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到1998年已有50多个城市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在多年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帐结合、多层次”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之后,全国范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1.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 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 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

保险学论文

作业2 五、 小论文(一)修订保险法的必要性(一)原《保险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由于此次《保险法》起草到颁布实施时期为90年代前半期,因此带着计划经济这一时代烙印,对保险业的规范尤其是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管束太严,同时也表现在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规定上体现了当时管理手段死板,将本应由保险公司自身决定的事项也纳入调控范围。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作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修改。原《保险法》在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利益等方面也有不完善之处。在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方面有不合理之处。对保险人的赔付责任不够具体及保险业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大等。(二)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及保险市场的变化与原《保险法》的冲突一方面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的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原《保险法》对保险业限制和管束太多,保险公司放不开手脚,产品相对单一,与保险市场多样化需求相矛盾;保险业务活动经营管理和监督管理在立法上设置的不合理之处造成消费者对其满意度较低和保险业市场竞争力不够;对保险中介市场的规范太少以及对保险业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处罚不够具体,使得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得不到很好保护,这些问题使得原《保险法》亟待修订和完善。(三)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与原《保险法》的冲突世贺组织成员从事经济活动包括保险服务贸易活动时应遵循市场准入和逐步自由化等原则,要求成员间不断进行服务贸易多边谈判,逐步取消和减少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障碍。因此,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推进,原《保险法》已明显不再适应形势。二、《保险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新《保险法》在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次共修订了原《保险法》中33个条文,把其中两条合并为一条,并新增了6条规定。《保险法》从原来的8章152条修改为8章158条,即共有38处改动,其范围几乎涵盖了原《保险法》所有章节,重点是《保险法》中的业法部分,对保险合同法部分则没作实质性修改。(一)履行有关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原《保险法》中关于再保险的规定中有每笔非寿险业务都须有20%的法定分保,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协议中承诺4年内逐步取消法定分保的要求,新《保险法》第102条将原法第101条修改为: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办理再保险。另外,世贸组织活动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及逐步自由化原则等也是《保险法》修订的重要考虑因素。(二)强调了保险业最大诚信的基本原则修订后的《保险法》将诚实信用原则单列一条,突出了该原则的统领指导地位。第5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强调此原则有利于提高保险业参与人的诚信意识和保险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三)增强了保险企业经营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1.放松了对保险条款和费率的严格管制。新《保险法》第107条将原法中第106条上述两项由监督主管部门制订改为特定险种及费率审批制和一般险种及费率的备案制,由监督机构制定审批备案的具体办法,且第145条新增了保险公司不按规定报审批的法律责任,这一修订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拓展了保险业条经营权,也是市场竞争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2.扩大财产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范围原《保险法》规定了产险和寿险严格分业经营的做法,这主要是基于避免削弱寿险业务的偿付能力的考虑。而事实上,人身保险业务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险由于其短期性、补偿性及核算方式等与一般财产保险业务特征相同。于是,新《保险法》在参照国际惯例的做法后规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机构核定”后,可经营上述两种险种。(四)根据保险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保险业监督和管理第一,在职能部门和宏观调控要求方面。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改为“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调整的要求,放松对保险条款和费率的管制,改用审批和备案制。并且新《保险法》中第4、5条中有关诚信等原则也有赖于职能部门的监督来履行。第二,将监督重点放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方面,具体体现在:1.新《保险法》第94条将原《保险法》中第93条有关责任准备金的规定改为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责任准备金提取和结转的具体办法;第97条第三款明确了保险保障基金管理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制定。2.修订增加了一条关于偿付能力监管指标的规定。新《保险法》第108条规定:“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实施监控。”3.提出有关精算制度的要求。新《保险法》第121条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聘请精算人员建立精算报告制度的规定。第三,对保险公司经营业务和财产状况的监督方面做出了规定。如:1.为强化监督职能,赋予保险监管部门查询权。新《保险法》第19条新增一款“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有权查询保险公司在金融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