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指导书(学生用..

免疫学实验指导书(学生用..
免疫学实验指导书(学生用..

关于实验报告的要求

实验过程:

通常实验过程的记录是同学的弱项,报告已经明确说明:要给出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等。

现象记录要准确、科学,例如:台盼兰染色细胞后,死、活细胞的颜色或状态要给出。

过程的操作描述也要准确、科学,例如: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时用到荧光组件时,我们会用到3、5光孔,而不是用3、5号灯;不用荧光时我们用的是普通白光,不能用“可见光”这个说法,因为可见光是相对于不可见光如:红外、紫外光的,这里我们用的荧光激发光也是可见光(兰光)。

结果与讨论:

这里给出结果,前面实验过程中给出过程中的现象、数据记录等,这里给出结果和讨论。

实验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了解常用细胞分离方法,掌握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得到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细胞分离方法很多,请同学自己查阅或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总结。

本实验是利用不同的细胞之间密度不同的性质,通过速度沉降法来分离制备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

三、试剂与器材:

(1)外周抗凝血

(2)含5~10IU/ml肝素的PBS

(3)淋巴细胞分离液

(4)1%台盼兰染液(台盼兰溶于无血清PBS中)

(5)离心管

(6)小牛血清

(7)离心机

(8)移液管,吸耳球

(9)光学显微镜,细胞计数板

(10)滴管

四、操作步骤:

(一)分离过程:

1.取正常人抗凝血,加等量含5~10IU/ml肝素的无血清缓冲液悬浮细胞。将细胞悬液小心加在与血液等量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上,室温中,水平离心500×g 20分钟。此时离心管中形成5层:最上面是血浆,血浆层和淋巴细胞分离液之间是PBMC,淋巴细胞分离液层和最下面的红细胞层之间是粒细胞层,又称为棕黃层。

2.收集血浆层和淋巴细胞分离液交界面的单个核细胞,尽量全部吸出PBMC。加1~2倍量含5IU/ml肝素、2%灭活小牛血清的PBS液(洗涤液),混匀后离心200×g 10分钟,低速离心有利于去除细胞悬液中留存的血小板,去上清液。

3.再用同样洗涤液洗涤细胞2次,每次离心500×g 10分钟,洗去残留的淋巴细胞分离液。

(二)、台盼兰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

1.将1滴细胞悬液和1滴台盼兰混匀,静置5-10分钟。

2.上述混合液滴入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计数活细胞数和死细胞数。

(三)结果:

1.本实验回收的细胞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占90%以上(细胞存活率应大于90%),粒细胞占0%~5%,血小板小于5%,红细胞0%~7%。

2.收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大约占初始细胞数目的40~60%。

五、实验要点:

1.抽血后在2小时内使用。

2.整个过程在室温下进行。

3.注意将稀释后的血轻轻地沿管壁铺在细胞分离液上,避免破坏其界面。

4.在一个较大容积(50ml)的试管中洗涤细胞,以便更好地出去多余的细胞分离液和血小板。

5.在收集单个核细胞时,预先将毛细滴管中的气体排空,再将毛细滴管轻轻插入单个核细胞层,沿管壁轻轻旋转吸取细胞,千万不能吹打,以免影响细胞的收集效果。

实验二、微量酶联免疫法测定IgG

[实验目的]

1.通过该实验学会并掌握酶联免疫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

2.通过该实验,学会并掌握酶标仪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实验原理]

酶联免疫测定法实质上是将专一性很强的、十分灵敏的、能够定量进行的原抗体结合反应与高催化效能的酶促反应偶联在一起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除了用来测定抗体外,原则上适用于一切可以诱导动物产生相应抗体的抗原和半抗原物质的测定。其特点是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无须特殊设备,特别适用于测定成分复杂的体液及组织中的微量生命物质,而且几乎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

酶联免疫测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具体操作方法随测定对象及测定要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除一般的液相竞争法外,还有固相吸附测定法,也就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简称酶标法。酶标法的基本测定方法有三类:即间接法(抗原-抗体-酶标抗抗体)、双抗体(夹心)法(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和抗原竞争法。

为检测抗体,可用间接法。先将已知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待测血清,如有相应抗体存在,则与抗体在载体表面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洗涤后加酶标抗抗体,保温后洗涤,加地物显色,加酸终止反应。有色产物的量与待测抗体的量呈正比。

为检测抗原,可用双抗体夹心法。先将特异性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待测血清,如有

相应抗体存在,则与抗原在载体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涤后加酶标抗体,保温后洗涤,加地物显色,加酸终止反应。有色产物的量与待测抗体的量呈正比。

抗原竞争法原理是将抗体(或某些抗原)吸附于聚苯乙烯反应板的孔内壁(或别的载体)上,样品和一定量的酶标记抗原(或抗体)混合后加入反应板孔,使二者与抗体发生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洗去未结合物后再以酶底物进行显色,比色定量。样品中抗原含量愈高,光吸收愈低。

本次实验检测血清IgG,应用的是双抗体夹心法。

[实验器材]

l、材料与试剂

(1)、抗人IgG抗体溶液,一般为兔、鼠或羊抗人IgG抗体

(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HRP-抗人IgG,一般也为上述几种抗体的酶标记)溶液,

(3)、人IgG标准液

(4)、4mol/L硫酸溶液

(5) 、包被液: 0.05mol/L pH9.6 碳酸缓冲液。取NaHCO3,2.93g,Na2C03,1.95g以水溶并定容至1000毫升,pH计校正。

(6)、保温液:0.075mol/L pH6.5磷酸缓冲液。取Na2HPO4·H2O(MW.356.22)8.6g,NaH2PO4·2H2O (MW.156.01)7.12g,Tween20(吐温)0.2ml,溶液定容100ml,pH计校正。临用前再加0.5%BSA(牛血清白蛋白)。

(7)、底物溶液:.先配制pH5.0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取柠檬酸6.53g,NaHPO4·H2O 93g,溶解定容1000ml。使用前称取40mg邻苯二胺(OPD)溶于100ml上述缓冲液中,再加入30%H2O2,0.15ml,置棕色瓶中,冷暗处保存,可用4小时。

(8)、待测样品液(血清)。

(9)、洗涤液pH7.4,0.01ml/L Tris-HCl缓冲液。

2、器皿

(1)、恒温培养箱,(2)、酶标光度计。(3)、聚苯乙烯反应板(带盖。40孔、55孔、96孔均可)。(4)容量瓶:50ml(或100m1)1只。(5)、试管及试管架。(6)、加样枪50ul、100u1、200ul各一支。(7)、吸水纸,(8)、停表。

[实验方法]

1、抗体包被:取酶标板,然后按所需孔数向其它孔加入用包被液稀释至工作浓度的抗体溶液(Ab)

每孔加量100微升(浓度10ug/ml),所有孔都加。勿使液滴沾在孔壁上部或出现气泡。加毕,盖好盖,置4℃冰箱过夜(或37℃,3小时),用时倾去上述包被溶液,以洗涤液洗三次后甩干备用。标准曲线共5孔,样品孔2孔,共6孔,每孔均做一个平行孔。

2、标准曲线的制作及样品测定:将IgG标准品按倍比关系稀释成一系列浓度,见下,

C1 S1——S4 X1—X2 N P X1—X2

S1—S5:(标准人IgG )50,100,200,300,500 ng/ml

原液1000ng/ml,因此S1—S5分别加10,20,40,60,100ul,再分别加入90,80,60,40,0ul 含BSA的保温液稀释即为终浓度,每孔总量为100微升。将待测样品稀释(含BSA保温液)为两个浓度(估计在标准曲线范围内1:20,1:40),同法加入反应孔内,每孔100ul。加盖,置37℃保温箱中保温l小时,取出,倾去上述标准液和样品液,定量加洗涤液洗涤三次(每孔约200微升)。

3、加酶标记抗体:向各孔加入用保温液稀释成合适浓度的酶标记抗人IgG溶液100微升。加毕。

加盖,置37℃保温箱中保温45分钟。取出后保温平衡10分钟,倾出反应液,定量加洗涤液洗涤三次(每孔约200微升),甩干备用。

4、酶反应:取酶底物溶液按顺序加入各孔,每孔50微升(或100微升),置37'C恒温箱内反应15

分钟(或30分钟)。然后每孔加入4mol/L硫酸溶液50微升(或100微升)终止反应。

5、酶标仪测定结果,打印结果:显色后于酶标仪上测各孔492nm波长的光吸收值。

[结果处理]

1、以光吸收A492为纵坐标,IgG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由样品吸收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IgG含量,再计算两个稀释度对应的样品浓度并求平均值。

3、将结果打印出来并附于实验报告上,报告中指出相关系数,标准差。

实验三、纳米金免疫检测抗原

胶体金(即纳米金微粒)标记技术(Colloidal gold marking technique)是从70年代初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用还原剂将氯化金分子聚合成具有特定大小的胶体金颗粒(gold particle,GP),经生物大分子(IgG或SPA)包被后,作为一种特异性的标记探针,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巩固免疫金标记技术的应用原理,训练并掌握免疫金技术操作方法,能够达到设计新型抗原检测方法的水平。

二、基本原理:

免疫金检测除了电镜水平检测外,根据检测装置的不同可分为金免疫层析试验和金免疫渗滤试

验。

1、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利用微孔滤膜的可滤过性,使抗原抗体反应和洗涤在一特殊的渗滤装置上以液体渗滤过膜的方式迅速完成。斑点免疫渗滤试验最初是从斑点ELISA基础上发展起来建立的,应用的结合物是酶标记的,称为斑点酶免疫渗滤试验。90年代初发展了以胶体金为标记物的斑点免疫渗滤试验(dot immuno 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又名滴金免疫测定法(简称滴金法)。在滴金法中不需酶对底物的反应,更加简便、快速,在临床检验中应用日渐广泛。

以双抗体夹心法为例。在硝酸纤维素膜的膜片中央滴加纯化的抗体,为膜所吸附。当滴加在膜上的标本液体渗滤过膜时,标本中含抗原被膜上抗体捕获,其余无关蛋白等滤出膜片。其后加入的胶体金标记的抗体也在渗滤中与已结合在膜上的抗原相结合。因胶体金本身呈红色,阳性反应即在膜中央显示红色斑点。

A B C

图1 DIGFA实验示意图

A.阳性对照

B.样品检测点

C.阴性对照

2、斑点免疫层析试验

斑点免疫层析试验(dot immuno chromatographic assay,DICA)简称免疫层析试验(ICA),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但利用了微孔膜的毛细血管作用,滴加在膜条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犹如层析一般。

免疫层析试验以单克隆双抗体夹心法为例。试验所用试剂全部为干试剂,多个试剂被组合在一个约6mm×70mm的塑料板条上,成为一单一试剂条(图2),试剂条上端(A)和下端(B)分别粘贴吸水材料,免疫金复合物干片粘贴在近下端(C)处,紧贴其上为硝酸纤维素膜条。硝酸纤维素膜条上有两个反应区域,测试区(T)包被有特异抗体,参照区(R)包被有抗小鼠IgG。

图2 免疫层析试纸条装配示意图

检测样品时如图3所示,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左侧(相当于图2中的C区)是包被了抗体的金纳

米粒,中间偏右(绿色)是针对检测抗原的抗体(相当于图2中的T区),最右边(紫色)是针对金纳米粒上抗体的抗体(图2中的R区),当有抗原沿膜向右扩散时,首先遇到带有抗体的金纳米粒,并与该抗体反应继续右行,当遇到中间针对抗原的抗体时,被该处的抗体捕获,使金纳米粒在此聚集,从而显示出颜色,未与抗原反应的纳米粒继续扩散至最右边,与抗抗体反应也得到聚集而显示颜色以检验纳米粒的有效性。

显然两种方法均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反应迅速,操作简单。

本实验选做斑点金免疫渗滤实验。

三、试剂与器材:

1.抗人IgG抗体:常用兔、鼠或羊抗人IgG抗体。

2.人IgG标准:做阳性对照(质控点)

3.检测样品:人血清

4.金标抗人IgG抗体

5.PH7.4 PBS(含BSA1%)

6.硝酸纤维素滤膜(NC膜):0.45um

7.微量移液器

8.吸水纸

四、实验操作:

1.点加抗体(若实验用金标非抗人抗体时,此步略):

在硝酸纤维素膜下垫吸水材料(卫生纸),用微量移液器取1-10ul抗体溶液(根据浓度求得该体积,使其中含抗体达到1-5ug)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注意点样时要逐次点于膜上,待前次所点

液体渗入后再继续点,不要使斑点太大,同时注意不要太用力将膜点破。待膜渗透完成至干(一定要给蛋白质一定吸附时间,否则下步的洗涤有可能将抗体洗掉!)(可用干燥箱干燥或电吹风吹干)

2.洗涤、封闭:点加10ul 含1%BSA的PBS洗涤(BSA作用是封闭),待干(以使BSA充分吸附),点三个点(阳性对照,样品,阴性对照),注意事项同上。

3.点加抗原:

本实验样品用人血清,阳性对照用人IgG标准,阴性对照用BSA(前述已在洗涤时加BSA,所以此处阴性对照可不做任何处理),点样体积1-10ul(具体体积根据溶液浓度求得,使其中含待检抗原达到1-5ug),10ul PBS洗涤,待干(此处并不一定要求吸附时间,因为抗原抗体反应较快)。

4.点加金标抗体:

金标记抗体稀释至1:25-1:50,点加10ul,即可在样品和阳性对照点处观察到红色斑点,而阴性对照则无。

五、注意事项:

1.斑点大小控制。

2.勿用力戳破膜。

3.给第一抗体和封闭蛋白(BSA)一定吸附时间。

4.把你的实验结果粘贴于实验报告上,报告测定结果,指出阳性点和阴性点。

实验四、免疫荧光检测技术

荧光免疫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包括荧光抗体技术和荧光抗原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与放射免疫法相比,荧光免疫法无放射性污染,并且大多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主要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序也还比较复杂。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该实验学会并掌握荧光免疫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巩固理论

知识。

2. 通过该实验,学会并掌握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免疫荧光检测样品时可用:即间接法(抗原-抗体-荧光标记抗抗体)、双抗体(夹心)法(抗体-抗原-荧光抗体)和抗原竞争法。本实验采用夹心法,即双抗体夹心法。先将特异性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待测样品,如有相应抗体存在,则与抗原在载体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涤后加荧光标记抗体,保温后洗涤,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或者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荧光强度。

荧光强度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的量呈正比。

本实验检测人血清IgG。

三、试剂与器材:

l、材料与试剂

(1)、抗人IgG抗体溶液

(2)、FITC标记的抗人IgG抗体。

(3)、人IgG标准液

(4)、(见实验二)包被液: 0.05mol/L pH9.6 碳酸缓冲液。取NaHCO3,2.93g,Na2C03,1.95g 以水溶并定容至1000毫升,pH计校正。

(5)、(见实验二)保温液:0.075mol/L pH6.5磷酸缓冲液。取Na2HPO4·H2O(MW.356.22)8.6g,NaH2PO4·2H2O (MW.156.01)7.12g,Tween20(吐温)0.2ml,溶液定容100ml,pH计校正。临用前再加0.5%BSA(牛血清白蛋白)。

(6)、待测样品液(人血清)。

(7)、洗涤液pH7.4,0.01ml/L Tris-HCl缓冲液。

2、器皿

(1)、恒温培养箱,(2)、荧光显微镜或荧光分光光度计。(3)、聚苯乙烯反应板(带盖。40孔、55孔、96孔均可)。(4)容量瓶:50ml(或100m1)1只。(5)、试管及试管架。(6)、加样枪50ul、100u1、200ul各一支。(7)、吸水纸。

四、实验方法(见实验二实验方法)

1、抗体包被:(同实验二)

2、加样本:同实验二,但在本实验中不做标准曲线,样品加两个稀释浓度,如1:20,1:40,

另外加一个阳性对照(用人IgG标准),每孔做一个复孔,加空白对照共计8孔。

3、加荧光抗体:从这里开始与实验二不同之处室一定要记得避光操作。按照要求加入一定稀释

度的荧光标记抗人IgG抗体(一般为1:500倍左右),避光37℃保温箱中保温30-45分钟。五、结果处理:

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并照相,于实验报告上附上你获得的荧光照片,图片标明照片样本、显微镜放大倍数等。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1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B.FⅡ、Ⅶ、Ⅸ、Ⅹ C.FⅡ、Ⅴ、Ⅷ、Ⅹ D.FⅤ、Ⅶ、Ⅷ、Ⅹ 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B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功能性蛋白尿 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D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总结

医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归纳 总结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方针滴定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 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 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竞争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他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和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免疫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 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免疫印迹法 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 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和B 细胞的分离 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 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 T细胞 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 执笔人:边藏丽 审定人:王恺兵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

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 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 (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 (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 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 2学时1.目的要求 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 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抗原在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此种在双向琼指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称为对流免疫电泳。 血型鉴定属直接凝集反应。将已知标准抗A和抗B血型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如果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则引起红细胞凝集,反之则不凝集,据其凝集现象可判断血型。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标准的抗A和抗B单克隆抗体(抗A为蓝色,抗B为黄色)、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待测血清、甲胎蛋白诊断血清,肝癌病人阳性血清, L巴比妥缓冲液,琼脂对流免疫板、打孔器、加样器、电泳仪等。 4.掌握要点 (1)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 (2)血型鉴定的方法及结果判断。 5.实验内容: (1)讲述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3)血型鉴定的操作及结果观察; 实验三小鼠吞噬细胞及转化细胞形态观察 2学时 1.目的要求 观察吞噬细胞的吞噬现象;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转化细胞、淋巴母细胞的形态了解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2.方法原理 巨噬细胞可吞噬异种或异体细胞等体积较大的异物,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多种细菌。观察这两类细胞的吞噬现象,可计算出吞噬异物的细胞数和吞噬细胞中吞入的异物数,用以评价机体的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在受抗原的刺激后,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 1.免疫学: 2.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 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 10.最适比(optimalratio) 带现象(11.zonephenomenon) 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半抗原 13.免疫佐剂14. 多克隆抗体15.(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凝集反应章5第 16.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17.间接凝集反应18. 明胶凝集试验19.

第6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絮状沉淀试验 21. 免疫浊度测定 22.凝胶内沉淀试验23. 单项扩散试验24. 双向扩散试验 25. 免疫电泳技术26. 对流免疫电泳 27. 火箭免疫电泳28. 免疫电泳29. 免疫固定电泳30.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 免疫溶血法32. 33.补体结合试验 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34.感染 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36. Ⅱ型超敏反应 37.Ⅲ型超敏反应38. Ⅳ型超敏反应 39. 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自身免疫 41. 自身免疫病42. 自身抗体43. 抗核抗体44. 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免疫增殖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6. 47.本周蛋白 血清区带电泳 48.免疫电泳49. 免疫固定电泳 50.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2. 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肿瘤免疫学 肿瘤抗原 54.肿瘤标志物55. 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7.移植排斥反应58.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59.(GVHR) 血清学分型法60. 二、填空题。.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习题及解答 一、名词解释 1、pI; 2、层析; 3、透析; 4、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5、蛋白质变性; 6、复性; 7、Tm 值; 8、同工酶; 9、Km值; 10、DNA变性;11、退火;12、增色效应 二、基础理论单项选择题 1、用下列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哪一种方法需要完整的肽键() A、双缩脲反应 B、凯氏定氮 C、紫外吸收 D、羧肽酶法 2、下列哪组反应是错误的() A、葡萄糖——Molish反应 B、胆固醇——Libermann-Burchard反应 C、色氨酸——坂口(Sakaguchi)反应 D、氨基酸——茚三酮反应 3、Sanger试剂是() A、苯异硫氰酸 B、2,4-二硝基氟苯 C、丹磺酰氯 D、?-巯基乙醇 4、肽键在下列哪个波长具有最大光吸收() A、215nm B、260nm C、280nm D、340nm 5、下列蛋白质组分中,哪一种在280nm具有最大的光吸收() A、色氨酸的吲哚基 B、酪氨酸的酚环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半胱氨酸的硫原子 6、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是根据各种蛋白质() A、在一定pH值条件下所带的净电荷的不同 B、分子大小不同 C、分子极性不同 D、溶解度不同 7、蛋白质用硫酸铵沉淀后,可选用透析法除去硫酸铵。硫酸铵是否从透析袋中除净,你选用下列哪一种试剂检查() A、茚三酮试剂 B、奈氏试剂 C、双缩脲试剂 D、Folin-酚试剂 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一级结构改变 B、亚基解聚 C、空间构象破坏 D、辅基脱落 9、用生牛奶或生蛋清解救重金属盐中毒是依据蛋白质具有() A、胶体性 B、粘性 C、变性作用? D、沉淀作用? 10、有关变性的错误描述为() A、蛋白质变性后,其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改变 B、蛋白质变性后,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改 变C、加热、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可以引起蛋白质变性D、变性蛋白质粘度增加,易被酶水解,易沉淀 11、双链DNA热变性后() A、黏度下降 B、沉降系数下降 C、浮力密度下降 D、紫外吸收下降 12、酶的活化和去活化循环中,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位点通常在酶的哪一种氨基酸残基上()

免疫学检验课程大纲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主 干课程是从事医学实验室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随着免疫学和 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检验技术成为医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检 验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稳定、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应用范围 廷伸至医学检验专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床旁检验POCT产品的应用当中发展成为一 种微量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方法。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特异性 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和抗体反应、补体和免疫应答等免疫学 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免疫系统和免疫分子概念和知识。 2. 使学生能够熟悉免疫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比浊分析、酶免疫分析术和荧光免疫技术等基本检验方法。 3. 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常规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室的一般 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免疫学的主要成就及与医学的关系,理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免疫学基本概念,难点是免疫系统。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三、免疫学检验 第二节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1、淋巴细胞 2、免疫辅佐细胞 三、免疫分子 【教学建议】课堂讲授 第二章免疫化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抗原的基本性质、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原 一、抗原的性质 1、异物性 2、理化特性 3、其他因素 二、抗原的特异性 1、抗原决定簇 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医学免疫学 实验设计 例子

《医学免疫学》实验设计 期别:x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 姓名:OOO IL-35对小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机制 【立题依据】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不断发现和认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Ⅰ型糖尿病(T1DM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全球大约有2000万患者,中国至少有100万的患者,但是Ⅰ型糖尿病常常在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发生且为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有较高的遗传度(75%),表现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Ⅰ型糖尿病患者如治疗不善将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失明、肾衰竭、心脏病、截肢等。因此如果能正确了解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治疗及预防方案,对于患者本身乃至整个家族的身体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Ⅰ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是体内除了抗原提呈细胞(APC)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外正常细胞几乎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研究表明IFN-γ转基因小鼠的胰岛β细胞分泌IFN-γ,由于IFN-γ刺激MHC-Ⅱ分子的表达这种小鼠的胰岛β细胞高表达MHC-Ⅱ类分子,这样以来免疫细胞就会结合并识别胰岛β细胞然后对其进行攻击,使其丧失胰岛素分泌活性,最终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些CD4+T cell还可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T细胞分化亚群。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 Tcell和CD8+ Tcell的活化与增殖从而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通过协调Treg水平来调节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2007年新发现的一种独特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因子,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IL-35为异源二聚,主要由活化的Treg分泌,对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参与介导机体免疫耐受的形成。IL-35是否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及其相关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仍有待继续研究和解决。 【实验目的】 本实验就是通过提高NOD系小鼠(Ⅰ型糖尿病患鼠)体内的IL-35水平,观测小鼠各期的血糖尿糖等水平及后期的Ⅰ型糖尿病发病率、胰岛炎评分等,评定IL-35对Ⅰ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并与其它一些免疫抑制性的药物(环孢菌素A)等,进行药敏对比;同时,体外测定小鼠体内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等含量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含量等,对小鼠的免疫体质及IL-35对Ⅰ型糖尿病作用的免疫学机制有大体认识及方向把握,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从而为新药(联合药)的开发,免疫抑制领域的深入研究有一定意义。 【实验对象】 NOD系Ⅰ型糖尿病鼠和NON系正常不患病鼠(雌性4周龄) 起源在对ICR/Jcl小鼠进行近郊培育的第6代,从白内障易感亚系分离出非肥胖糖尿病品系(NOD)和非肥胖正常品系(NON)。在近交20代时,首先发现NOD雌鼠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特征自发Ⅰ型糖尿病以及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小鼠。通过病理学观察发现,NOD小鼠自身免疫性胰岛炎发生于4周龄。NOD小鼠发病后,充分呈现该品系小鼠糖尿病的生理生化特征即:尿频·多饮·高血糖症状。在几周的时间內,血糖迅速升高,饮水量剧增,大量的排尿,体重迅速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患鼠血糖呈现迅速上升,后逐步下降,但仍维持高于正

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免疫球蛋白的粗提(盐析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免疫球蛋白的粗提方法 2、实践IgG分离纯化过程 3、了解分离纯化抗体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需要,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和其成分的提纯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纯化的方法很多,有单一法,常用盐析法、凝胶柱层析、离子交换剂层析以及免疫亲和层析等技术对血清抗体进行分离纯化。但大多数采用二步法以上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硫酸铵提纯为基础,再经过透析或层析柱的方法来提高免疫球蛋白及其各成分的纯度最为常用。硫酸铵溶液能使蛋白质胶体脱水并中和其电荷而使之沉淀下来(称为盐析)。不同浓度的硫酸铵盐析蛋白成分不同,利用这一原理提取所需的免疫球蛋白成分。盐析只能粗提,为了获得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成分,必须进一步采用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水膜与同性电荷的排斥作用是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基础,在蛋白质胶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H4)2SO4或Na2SO4盐类,使溶液中大部分自由水分子转变为离子水化分子,降低蛋白质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破坏蛋白质水膜,蛋白质溶解度也随之降低。蛋白质由于分子质量和携带的电荷不同,可在不同浓度的高盐溶液内分级析出。33% (NH4)2SO4为沉淀IgG的最适饱和度。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配制 1.人全血清(购买商品) 2.硫酸铵饱和溶液 硫酸铵800g~850g H2O 1 000ml 加热至绝大部分溶质溶解为止,趁热过滤,置室温过夜,然后以28%NH4OH 调pH至7.0(不调pH值也可以)。 注:硫酸铵以质量优者为佳,因次品中含有少量重金属对蛋白质巯基有影响。如次品必须除去重金属,可在溶液中通入H2S,静置过夜后滤过,加热蒸发H2S即可。 3.0.01Mol/L pH7.4 PBS液 A液:0.10Mol/L NaH2PO4液 NaH2PO4·2H2O 15.60g

免疫科试题及答案(1)

免疫科试题及答案351.鉴定抗体的特异性,常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 A.间接凝集试验 B.单向免疫扩散法 C.双向免疫扩散法 D.免疫亲和层析法 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答案:C 352.直接法BAB的反应模式为( ) A.Ag--(Ab-B)--A* B.Ag--(Ab-B)--A-B* C.Ag--(Ab-B)--AB*C D.Ag--Ab1--(Ab2-B)--A* E.Ag--Ab1--(Ab2-B)--A-B* 答案:B 353.酶桥染色法中的桥抗体是指( ) A.免疫反应系统中的特异性抗体 B.显色系统中的抗酶抗体 C.第一抗体 D.第二抗体(抗抗体) E.第三抗体(抗酶抗体) 答案:D 354.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创建者为( ) A.Cooms于1941年创建 B.Berson和Yallow于1959年创建 C.Nakene和Pierce于1966年创建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3518181.html,es和Hales于1968年创建 E.mgrall和Perlmann于1971年创建 答案:D

355.亲和素与生物素咪唑环酮结合的部位是( ) A.甘氨酸 B.色氨酸 C.丝氨酸 D.赖氨酸 E.谷氨酸 答案:B 356.关于胶乳凝集试验的载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颗粒为聚苯乙烯胶乳 B.是一种惰性载体 C.是一种直径为0.8μm的圆形颗粒 D.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能吸附蛋白质 E.抗原或抗体以非共价键交联在胶乳表面 答案:E 357.下列免疫不产生抗体的是( ) A.人血清免疫马 B.马血清免疫人 C.人血清免疫羊 D.羊细胞免疫兔 E.兔血清免疫大鼠 答案:E 358.非竞争性结合分析法,常用放射性核素标记( ) A.标准抗原 B.检测抗原 C.抗体 D.沉淀剂 E.待测样品 答案:C 359.ELISA中用于某种特异抗体的亚型测定常采用的方法是( )

医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 归纳总结

三大免疫结合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反应 试管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 胶乳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 P47 明胶凝集试验 自身细胞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RBC膜上的不完全抗原) 间接coombs试验(血清中的游离抗原)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试验抗原稀释法 抗体稀释法 免疫浊度测定 沉淀反应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 双向扩散试验 免疫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CIEP 火箭免疫电泳RIE 免疫电泳IEP 免疫固定电泳 交叉免疫电泳 三大标记技术 一、放射免疫:放射免疫: 免疫放射: 二、荧光免疫技术P81 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 光 免固相抗体竞争法 疫 分固相抗原竞争法 析 类 型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测定 荧光酶免疫测定(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法 固相抗原竞争法 三、酶免疫技术P95 酶免疫技术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 EMIT 克隆酶测定分析 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Ab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Ag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捕获法

其她标记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P109 类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生物素,亲与素放大技术 固相膜免疫测定免疫试验IFA 免疫层析试验ICA 膜免疫测定的种类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E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免疫印迹法IBT/EITB 放射免疫浊度试验RIPA 免疫细胞 1、分离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PBMC P161 淋巴细胞分离贴壁粘附法 吸附柱滤过法 磁铁吸引法 Percoll分离液法 T细胞与B 细胞的分离E花环沉降法 尼龙毛柱分离法 T细胞亚群分离亲与板结合分离法 磁性微球分离法 荧光激法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2、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方法抗体致敏细胞花环法 P174 免疫细胞化学法 免疫荧光法 FCM 3、功能检测T 细胞增殖试验方法形态学 P178 3H-TdR掺入法 淋巴细胞T细胞MTT比色法 CFSE(活细胞染料) T细胞分泌功能检测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试验 体内试验 B细胞:B细胞增殖试验、溶血空斑实验、ELISPOT、体内试验 NK细胞:、、、、、、、、、、 吞噬细胞、、、、、、、、、、、、、、、

实验诊断习题附带答案版

临床血液学检验,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得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病原体检验。?2、临床常用得抗凝剂有草酸钠,草酸钾,枸缘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血气分析时常在股动脉穿刺采血,也可用肱动脉、桡动脉。 三、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四、选择题:?A型题: 1、有关血液标本得采集,下列叙述错误得就是: A、毛细血管采血成人在指端B、静脉采血婴幼儿常在颈外静脉?C、血气分析时多在股动脉穿刺采 血D、急诊采血不受时间限制 E、必要时可以从静脉输液管中采取血液标本。【参考答案及题解】 三。名词解释:实验诊断主要就是运用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等得实验技术与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与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得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得客观资料。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Auer小体4、类白血病反应5、网织红细胞反应 二、选择题?A型题?6、红细胞得主要功能就是:( )?A提供营养 B维持体温?C 运输激素?D 运输O2与CO2?E 提供铁?7、红细胞得平均寿命就是:( ) A 90天? B 30天?C100天?D50天 E120天?8、贫血就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A 红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 正常?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与红细胞压积低于正 常 E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就是错误得:( )?A红 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 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 ——缺铁性贫血 D 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得贫血 E 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 时红细胞呈现:()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 大细胞性红细胞? D 镰形RBC E 缗钱状 11、以下说法错误得就是:( ) A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 成熟池与功能池?B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 具有分裂功能?C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 ?D 粒细胞得半衰期为6~7小时?E 剧烈运动可使中性 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12、粒细胞减少症就是指:()?A白细胞总数 <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中性粒细胞数〈2×109/L?E 中性粒细胞数<1×1 09/L 13、以下可使ESR增快得就是:( )?A纤维蛋白原 B 白蛋白? C 卵磷脂 D 镰形RBC1?4、急性溶血时:( )?A网织红细胞计数 细胞计数不变?E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 貌, 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 扪及。血象示Hb50g/LWBC50×109/L,异常细胞 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 小体,最可能得诊断就是:( )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败血症?D 缺铁性贫血 E血小板减少症 三、问答题 32、类白血病反应如何与慢粒白血病区别? 【参考答案及题解】一、名词解释?1、贫血:单位容积 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 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 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即可以为贫 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 之间得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 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得粒细胞称为核左 移。常见于感染,尤其就是化脓菌引起得急性感染,亦可 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得血或骨髓涂片中,白 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 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 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 性白血病得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4、类白血病 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得类似白血病表现 得血象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 量不等得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得常见病因有感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272042 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 英文名称: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ique 开课学期:7 学时学分:40/2.5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预防医学专业 选用教材:《免疫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1. 《免疫学检验》吕世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月第 2版 2.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王兰兰主编2004年1月第3版 3. 《简明免疫学技术》朱正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 1版 4. 《免疫学常用实验技术》柳忠辉主编科学出版社 执笔人:黎明兰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免疫学检验是研究免疫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免疫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简便和快速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各类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原理、类型、技术要点、实际应用及方法学评价,更好的为防病治病服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应用及方法学评价。 2.掌握免疫学检验常用技术的测定方法。 3.掌握免疫学技术在免疫预防计划免疫、动植物检疫、健康相关产品免疫 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4.了解免疫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抗原抗体的纯化(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抗原和抗体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评价和应用。了解抗原抗体各种纯化方法的程序及分离物的选择。 教学内容 第一节盐析法 一、原理 二、常用中性盐 三、操作步骤 四、影响因素 五、方法评价与应用 第二节凝胶层析法

实验五 凝集反应—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五凝集反应 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 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基本类型及其用途。 2.熟悉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验用品】 1. 材料试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伤寒杆菌H血清、伤寒杆菌H菌液、待测孕妇尿液、HCG阳性孕妇尿液、1:10稀释伤寒杆菌诊断血清、ABO血型标准血清、类风湿免疫诊断试验(用变性IgG致敏的乳胶颗粒)、HCG致敏乳胶试剂、兔抗HCG诊断血清、待测血清、生理盐水。 2.器材:洁净载玻片、巴氏吸管、乳胶皮头、接种环、酒精灯、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小试管、牙签、采血针、75%酒精棉球、无菌干棉球、试管架;1ml、5ml刻度吸管、37℃恒温箱(或37℃/56℃水浴箱)、显微镜。 【内容和方法】 一、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 1.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slide agglutination)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如ABO血型鉴定、细菌鉴定和分型等。 2.方法 (1)取载玻片一张(平置实验台上),用特种铅笔或记号笔划分为3格,并标明1、2、3。 (2)取巴氏吸管一支,套上乳胶皮头后,吸取1:10 稀释的伤寒杆菌诊断血清1~2 滴于第1、2 格内,另取巴氏吸管一支,吸取生理盐水1~2 滴于第3格内。 (3)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取少许伤寒杆菌菌培养物与第1、3格内的诊断血清、生理盐水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然后用同样方法取少许大肠杆菌培养物与第2格内的的诊断血清混合并涂抹成均匀悬液。静置数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与判定

免疫学练习题10

免疫增殖病及检验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单克隆蛋白 A. 电泳时显示不均一的图形 B. 无免疫活性 C. 是免疫球蛋白的重链 D.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 E. 又称本周蛋白 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易发骨质损坏 A. M蛋白沉积于骨骼所致 B. 增殖的骨髓瘤细胞代替了骨髓中的正常成分 C. 骨髓瘤细胞增生浸润 D. 淀粉样变性 E. 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减少,感染所致 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A. M蛋白沉积于骨骼所致 B. M蛋白沉积于肾脏所致 C. M蛋白使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缓慢,组织缺氧所致 D. 骨髓瘤细胞代替了骨髓正常成分,引起的贫血所致 E. 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发生细菌感染所致 4.轻链病 A. 伴发于多发性骨髓瘤 B. 血中可检出免疫球蛋白轻链片段 C. 尿中可检出免疫球蛋白轻链片段 D. 血和尿中可同时检出相同型免疫球蛋白轻链片段 E. 轻链片段可为κ或λ型,其中κ型肾毒性较强 5.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常出现 A. 贫血 B. 血中Ig升高 C. 本周蛋白 D. 骨损害 E. 骨髓中浆细胞大于10% 6.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首选检测是 A. 免疫电泳 B. Ig含量测定 C. 骨髓检查 D. 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E. 本周蛋白检测 7.血清蛋白电泳时,M蛋白区带常位于 A. α1 区带 B. α2 区带 C. β1 区带 D. β2 区带 E. γ区带 8.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时,血清蛋白电泳可出现特征性区带 A. 在γ区出现 B. 宽且淡的低矮蛋白峰 C. 高﹕宽大于2﹕1的高尖蛋白峰 D. 宽而浓密的宽大蛋白峰 E. 其电泳位置与免疫球蛋白类型无关 9.免疫电泳可以鉴定 A. M蛋白的类型 B. M蛋白的含量 C. M蛋白的效价 D. M蛋白的分子量 E.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预后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实验指导

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是目前唯一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近年来,这种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帮助研究者判断在细胞核中基因组的某一特定位置会出现何种组蛋白修饰,也可结合微阵列技术在染色体基因表达调控区域检查染色体活性,是深入分析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中央神经系统紊乱等疾病的主要代谢通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 实验前准备 在实验开始前,先准备好本次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盒和相关常规试剂,如本次实验分装Pierce Agarose ChIP Kit,此试剂盒,提供了简化的方法来实现交联反交联、蛋白消化、免疫沉淀和DNA纯化。相关试剂从冰箱里取出,室温解冻或冰上解冻待用。还需要16%甲醛,5M NaCl及RNase- free water等本次实验所需的耗材和仪器有:赛默飞公司的Thermo Scientific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QSP盒装吸头及冰盒,芬兰百得公司提供的各个量程单通道移液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接下来进入实验部分,本实验操作流程为:首先用甲醛处理细胞,使蛋白质与DNA交联,然后用微球菌核酸酶进行消化,进行免疫反应之后,解除蛋白质DNA的交联,最后回收得到的DNA。 甲醛处理使蛋白质与DNA交联 在实验前需将待用细胞,用胰酶消化,进行细胞计数后,调整细胞密度到所需的密度后,方可进行实验。在含相应细胞数量的细胞悬液中,根据细胞培养基的体积,加入16%的甲醛至终浓度为1%。 轻柔颠倒混匀,通风橱中室温孵育10min。在含1%甲醛的培养基中加入10×Glycine Solution至终浓度为1×,混匀,室温孵育5min,目的是终止交联。3000 ×g离心5min,弃掉培养基,用适量预冷的PBS洗细胞,离心去除废液。

临床实验室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临床实验室管理概论 1.什么叫做临床实验室? 临床实验室是指以诊断、预防,或者治疗人类任何疾病和损伤,或者评价人类健康为目的,而对人体的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血液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检查或其他检查的机构。(这些检查也包括确定、测量,或者用其他方法来叙述机体中是否存在不同物质或者有机体。仅仅收集和/或准备标本,或者提供邮递服务,但不进行检验的机构不能认为是临床实验室。) 2.临床实验室的作用和工作准则有哪些? 作用——利用必要的实验室技术对疾病的诊断、筛查、监测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提供信息。工作准则——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便民、保护患者隐私。 3.什么叫做临床实验室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临床实验室管理就是对实验室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达到尽可能满足医疗服务要求的创造性活动。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环境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LIS系统)、市场管理 4.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是什么? 实验室期望达到的目的或目标;实验室负责人具有指导团队达到目标的权利;实现目标必须的人力、设备、资金等资源;各类人员为达到实验室目标需承担的责任;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要求 5. 我国负责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专业机构是什么?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第二章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 1.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使检验结果最好地符合病人实际情况;及时地发出检验报告;并依据检验结果结合病人临床状况,主动为临床诊断提供咨询。这即是当今国际标准化(ISO)对质量广义定义“满足需求和期望”在实验室中的体现。 2.什么叫做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是指挥和控制实验室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质量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3.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大致分为哪四个过程?

免疫学实验整理

免疫学实验整理 一、凝集试验、吞噬试验 (一)凝集试验 1、直接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 2、间接凝集反应(类风湿因子测定) 3、金黄色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 (二)吞噬试验(示教) 1、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小吞噬) 2、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大吞噬) 名解: 1.免疫学检测技术:利用免疫学原理来检测抗原、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等)及免疫细胞等免疫学研究对象的实验过程。如凝集反应可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吞噬十堰可用于检测免疫细胞等。 2.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3.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4.间接凝集反应(in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5.协同凝集实验(coagglutination):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IgG的Fc段结合而不影响其Fab段功能的特性,将已知的特异性抗体吸附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上,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的凝集反应即为协同凝集试验。 6.滴度(titer)、效价:The maximum dilution that gives obviously visible agglutination (++) is called the titer. 实验及注意点: 1、检测抗原抗体的基本原则:根据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用已知抗体(抗原) 检测未知抗原(抗体),有现象则说明有相应抗原,无现象则无相应抗原。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须知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有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碳酸液覆盖0.5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需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姓名、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仪器内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中,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桌面,物归原处,留人打扫室内卫生。 11.离实验室前,将手洗净,注意关闭火、煤气、灯、水管等。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