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话能力的培养

论说话能力的培养
论说话能力的培养

论说话能力的培养

[摘要]:说话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之一,因此说话教学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椐现实调查发现,当前学生的说话能力并不强,总存在口吃、条理不清、语句不通等弊病。如何进行才能正确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的教学策略是:一、明确培养说话能力的目标,确定说话教学的方向。二、创设说话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乐说的愿望。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说话课堂充满活力。四、拓宽渠道,鼓励学生多参与说话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农村学生说话能力培养实践策略

[正文]: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出色的口才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实,历代有远见的教育家都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近代,对语文研究有较大贡献的黎锦熙、王森然,阮真等认为语文教学目标中应该包括说话能力。国际上,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作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我国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说话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说话教学无疑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总结原因主要有:1、是学生对说话能力的训练兴趣不浓2、是说话能力的教学不够重视;3、是说话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不科学。

如何才能正确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的教学策略是这样的:

一、首先明确培养说话能力的目标,确定说话教学的方向。

说话能力是一个现代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结合实际,让说话教学循序渐进。

规范口头语言。讲普通话并能清楚明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一个想法,生动讲述一件事情,介绍一个人物,表达真情实感。说话符合语法、逻辑的要求。

提高说话能力,认真耐心的倾听能力;清楚流利的表达能力;积极互动的交流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敢于发表意见;说话的语气、语调适当;与他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尊重、理解对方,力求交谈中和谐发展。

二、其次创设说话交际情景,激发学生乐于说话的动力。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特别是

农村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当众发言,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是,当学生课余聚在一起时,又争先恐后说个没完,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究其原因是学生怕上课说错或说得不好而被老师批评,同学笑话。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教师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的环境进行课堂管理,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土壤。只有在这种良好氛围里,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为切实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还可以改变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讲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用等老师批准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往往能思路畅通,发言踊跃。

(二)激发兴趣和建立信心,让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使学生乐说、爱说。首先,教师要注意活用形式,激发兴趣。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三)规范口头语言,让学生“说对”

农村学生的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如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有条理等等。教师应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指导学生说话。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作用,利用每天晨读的时间请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较准的学生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其次,学生说话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随时随地地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而规范的句式说话,这更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说规范语言的好方法。

三、再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说话课堂充满活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话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活说话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情境或氛围。说话教学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去说,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是教育的目的。在说话课中,都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求在说话的内容和方法上要灵活,从简单的话起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敢于从小组说到全班说,从对师生说到对亲人说,逐步实现说话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交谈到课堂的交流,始终让他们处于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教师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活动,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的勇气增加了,知识丰富了,语文课堂气氛也就自然活跃了。

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说话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创新上好说话专题课。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训练的活动。过去有人持着“自然论”,认为学生练习说话可以海阔天空,无处不有,结果忽视了课内的专门性指导。现代说话教学的训练形式主要有:回答问题、复述、讲故事、交谈、说明事物、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致辞、讨论、演讲、辩论等;有时只靠课本的说话教学内容还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新,让教学内容更贴切实际,更为生动,学生才会对说话课更感兴趣,说话能力才能快速提高。

(二)在听话中训练说话。

其实要想说好就首先要学会顷听,听话不仅能训练人的记忆能力,更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分清条理,找出重点,为说话打好基础。我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每听一段话,在脑子里首先要记下内容的提要,分析重点,分清层次,最后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进行复述,复述的方式就有多种形式,包括背诵、说出概要、点评等,通过这种训练让学生的说话内容更具概括性、主次分明,特别在评论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创新。

(三)在阅读中训练说话

在教学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和背诵优秀课文。用有声语言“再现”无声的书面语言,完全按照原材料的文字来训练口头表达的基本方式。并且鼓励他们在课外说话时运用课文里的语言;平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述说课文内容。先要求学生熟记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然后讲明各种复述方式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按照“详细复述-概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序列依次布置练习培养他们连贯的、有条理的、完整的说话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课前设计好一系列问题,然后在课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可以鼓励学生一问多答,还可以连问连答激励学生说话。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解答问题或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在回答问题中的仪态习惯等要给予评价,保护和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选准提出某个有价值的议题,引起同学讨论,按照“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顺序进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这种方式训练的面广,信息流通多且快,此时教师在讨论中尤其要注意指导和控制主题,及时评点,以达到训练说话和思维的目的。

学生的说话能力不是仅在说话课堂中培养的,而是在无处不在的说话实践活动中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必须广开渠道,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锻炼说话能力。要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倾听、表达与交流。正如古人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实践、感知,才能体会出其中滋味,才能有真实的话语、真诚的交流,也才会产生真挚的情感。

(一)让学生说话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提高。

在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学生辩论赛”、“演讲比赛”或者让学生演课本剧等等,其他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采访和答问以及即席讲话、口头报告等活动,这些

方式既能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众人面前畏惧说话的心理,也使得他们的语言更加简洁,增强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我们生活的母语环境,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参与各种有价值的组织活动,为学生创造交际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如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节日庆祝活动或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等。此外,还应关注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用他们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工作,在与别人打交道、求帮助、解决问题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交往与合作。

总之,说话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要求教师在训练时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实践证明学生的说话能能力的提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教育工作者认真他析学生的现状,充分发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单元着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主要分析的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点,激起说话兴趣.

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兴趣不仅牵动活动过程,也影响活动的质量.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教材,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触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乐说,愿说.是说话质量提高的保证.

寓说话于创设的情境中.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起"现场感".学生学习动机有抑制状态进入理想的活动状态,即能"有话可说".如教《颐和园》一课是,学完了整篇课文后,我对学生说"刚才,老师带领家去颐和园游览了一回,现在,你一定对颐和园了解甚深了.如果现在让你当一次导游,领游客去参观,你想想怎样介绍更清楚,更吸引人"于是,学生纷纷以小导游的身份在小组内练说,其结果非常的男人满意,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是自豪和老练.在创设的情境中,辩一辩是最直接的说话训练方式.对某一词语,情节,人物的不同看法或理解,都可成为辩论的"论点".如《落花生》,围绕"现代社会,你做落花生式的人,还是做苹果,石榴型的人"展开驳辩,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才,知识面,思维的灵活,开阔性都在接受着实实在在的考验,其效果非问题所能比拟,窝说话于操作中."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具体可感的操作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操作过程及结果.再把所见所感进行描述,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效度.

二,狠抓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到说话训练当中去,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1,激发"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进行"说"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而要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必须先要使学生明确"说"的意义.我们通过古今的典型事例,如: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周总理的外交辞令等使学生体会善于辞令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通过现实生活中招工面试,竞选演说等事例使学生明确"说"的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说"的乐趣,产生"说" 的欲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思维定势,出现了学生胆小不敢说,头脑空空没啥说,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虽然经近些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可总有些同学因说得不好,不顺受到嘲笑而丧失信心.为了鼓起这些学生大胆说话的勇气,尽量给他们提供说话的机会,我就对他们降低了要求的标准,让他们敢说,即使他们说得语序混乱,缺乏条理,吐字不清,重复罗佩或答非所问,言不由衷,不知所云,只要他们开口说了,就给他们以鼓励,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的微小进步而鼓掌,用微笑,掌声和赞语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大胆说话的勇气和信心.有了信心,有了兴趣,进行训练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2,提供"说"的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训练素材要依纲扣本,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听说训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课后的说话训练题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梯级分明,操作性强,为我们的说话训练提供了非常好的蓝本.说话训练课基本上可以用它作素材进行系统的训练,但是提高"说"的能力仅靠一学期仅有的几节训练课是远远不够的,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随地进行训练.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说话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而课本中的插图则为说话训练提供了素材和形式.教师先要指导学生会看图,看好图,再指导学生把话说好.在训练是,做到边看边想,边想边说.利用插图说话,一般按学前――学时――学后的顺序结合课文观察图.如《翠鸟》一课,学第一小节前,指导学生观察图,有顺序地说翠鸟的颜色美,强调说话的顺序及图上的翠鸟各部分的颜色.学习之时,对照刚才说话的内容,对文中描述的部分进行积累,体会用词的丰富性.所进行的再次说话是对学习之前说话内容的补充.学习之后,放开课本,根据学生的体会有感情地进行看图说话,可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观察插图和说话结合,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为促进说话能力而服务.教材的要求为说话提供了材料和内容,为其创造条件.紧扣要求进行多方训练,同时也提高观察,思维能力.把它们结合起来,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对造就未来所需创造性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在课堂上要大力加强说话训练,还应征听,说,读,写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根据各年龄阶段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及时反馈,矫正,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联想

联系实际想象说,即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它实际上包含的是一个能力迁移过程,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学完《争吵》第五节"安利柯"心里所想的内容之后,教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克莱

谛"又会怎么想让学生们置身于课文中,把"自我"当作文中的"克莱谛",有的学生说"我"一"克莱谛"病了,"安利柯"是怎样帮助"我"补习功课,背"我"上学,有的说"安利柯"的父母待我是如何的好;也有同学说到"安利柯"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我"应该向他道德等.这种说话练习,不仅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也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总之,说话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要求教师在训练时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实践证明学生的说话能能力的提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教育工作者认真他析学生的现状,充分发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单元着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人所共知就是要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多年来,人们对读写研究的似乎多一些,而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尤其忽略“说话”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引起同行们的关注。 一.培养学生说的心理要求 学生刚刚进校,开学第一节课我就给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讲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能说会写,告诉他们能说会写是社会交际的需要,现在不练不行,练不好也不行。这样促使学生自觉走上讲台说。学生有了“说”的心理需求后,我给他们创设“说”的机会,每节课都有三分钟的固定“说话”时间,学生分组轮流上台来说。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课堂讨论以及定期的口头作文都让学生上台来说,凡是敢上台来说的同学都要给予鼓励,表扬。这样逐步培养起了同学们“说”的兴趣。第一学期我所带两个班级的百名学生全部上台“说”过“话”,有的还说过两三次。班内有个说话不太清楚因而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上台“说话”后,我热情地给予鼓励,表扬他有胆量,能主动上台说话,他看到同学们不笑他,还受到老师的表扬,如释重负,从此不管上什么课都敢发言了。家长感激地说老师的训练项目解决了他们最担心的孩子不敢说话的难题。还有一位同学开学初担任班内学生委员,周末总结时不敢上台发言,只写一个条子递给班长代他总结。一次上台“说话”训练后,我表扬了他。老师的表扬使他赢得了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以后他信心大增,每次“说话”训练他都争着发言,老师推荐他当班长,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每周的班会都由他主持,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恰当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巩固了学生“说”的积极性,说话训练也给了同学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了自强自信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巩固同学们的“说话”的积极性,我制定了考核评比制度。我把“说话”训练的成绩作为语文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因此同学都十分重视“说话”训练,轮到自己时都要认真做准备,这样坚持堂堂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丽克孜 容摘要:通过对学生课堂倾听现状的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1、需要填充的成长特点。2、改革滞后的课堂教学。3、怎样使课堂活起来。采取的措施:建 立、亲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使教学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当评价,鼓励倾听;教给方 法,善于倾听。 关键词:倾听现状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是一门艺术,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小学生课堂学习中捕捉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开始议论对错;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

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低段课堂上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多么的重要。 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思索,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落实有效倾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最终学会如何倾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叶圣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在当今课堂,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一种倾向:一个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嘴巴不停地喊:“我来,我来……”。老师刚提出作业要求,有几个同学又问,老师刚纠正同学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同学又重复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如何改变现状,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倾听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1、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能够反应学生是否倾听。课堂上,我们对听的姿势要给予认真指导。如:听老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注视对方,手不做其他小动作,嘴巴不发出声音,以示尊重。倾听中,若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思考相一致,则致以微笑或点头或给一个眼神等非语言信息以示自己在听。若听不明白皱一下眉或做一个苦脸或在白纸记符号。 2、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

一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2)

一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广东省高州市潭头镇凤坡小学陈富云 语文是工具学科,语言是语文中的一部分。人与人的情感沟通,需要语言的交流。因此,语言不仅具有生活性和语文性,还具有社会性。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口头表达比书面表达起着更直接的交际作用,对人们的语言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中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初见成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在拼音教学中,培养说话能力 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与过去的教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先看图说话,再学拼音。拼音是学生知识大厦建筑的基础,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又不能是一个单纯的枯燥无味的过程。教学时,我灵活运用教材中活泼有趣的情景图,创设愉快学习拼音的情境,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入手,将观察思维、说话与学拼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培养了能力。 如在教学ai、ei、ui三个复韵母中,我先运用情景图,指导学生看、想、说。首先引导学生全面看图,问:“谁认识图上的小动物呀?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后,我再指导学生据图说完整一个故事“龟兔赛跑”。最后小组内互相讲故事,同学们讲得最兴趣盎然,手舞足蹈。当我再叫学生上台演讲时,个个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当我由情景图中引出音节词,再分解出

ai、ei、ui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觉基础,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这样的看图说话学拼音,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说话,为今后的习作打下根基。 二、在识字教学中,培养说话能力 低年级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在激发学生识字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积累发展语言,培养说话能力。 如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一课时,这是一篇识字课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字词,又能训练说话能力。我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把“我家里有。”这句话说具体。学生经过识字后很快就说出了以下的句子: 我家里有电灯。 我家里有沙发。 我家里有茶壶和茶杯。(我表扬他能用上“和”字。) 我家里有电灯和电视,还有山水画。(我表扬他能用上“还有”这个词语)

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科: 论文编号:((县区号)学科号顺序号)形式(论文或案例):论文 题目: 思维能力的培养 姓名:孟祥超 单位:赤坑中学

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伴着新课改的脚步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能力能够更上一层楼,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因为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 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其中包括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揭示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人的思维能力越强,预见力越强,适应力也越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在教育教学中,思维是贯穿学生学习的主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而理解的实现更要通过思维。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只有通过积极的成熟的思维活动去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 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已经可以完全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因而在教学中忽略形象直观性,过于注重理论分析,每一节课对字、词、句、段、篇的条分缕析,造成讲解的空洞和课堂气氛的枯燥。然而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它牵涉到人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综合。直观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只是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走向,抽象思维可以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但它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前者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经验,为后者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奠定基础。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对说话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具备良好的说话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我国现在的教育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越来越放松。从而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说话能力;中学生;应试教育;课堂训练 对中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言作为人们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靠书面语言交流的场合会大大减少,而代之以口头语言。因此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对造就未来所需的人才无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说话的含义及说话的重要性 说话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这样三个要素:一是交际主体,是指参与说话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简称话语;三是说话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语境。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早就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狮。”在西方,人们甚至把口才、美元、电脑称之为世界三大战略武器。以上种种,无不说明说话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活动,有实实在在的作用,而且随着现代载体和传播媒体的发展,这种作用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般说话,曾不止一次地人们认为,所需要的不过是人的“嘴皮子功夫”。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说话能力,是人的多方面的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 (二)说话能力在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对中学生而言,说话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学生树立和增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威信和良好印象;有利于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主动进取、大胆开拓的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总而言之,良好的说话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教学论文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形成,教师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仅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包括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训。就拿小学科学来说,学生想要学好科学,观察能力、试验能力、自学能力缺一不可。而思维能力与三者密切相关,对三者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观察时若没有思维活动,那就不可能将视觉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思想中的理性思考;做实验时,要做到手脑并用才能提高试验水平,加强对试验目的认识;没有思维能力做保障,自学就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科学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就成为了当代教师的工作重心所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指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人类的思维存在有目的性,在学习中明确一堂课的目的是重要的,然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意义则更大。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思维能力不仅仅对现阶段文化学习有巨大的帮助,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教师交给学生知识重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思维能力更重要。 (二)通过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的知识都来源于对疑问的解答,对疑问的解答就要考人们的思维。可以说疑问便是思维的火种。因此在现代的科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必须要具有启发性或质疑性,改变以往的对明确答案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的一问一答模式,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创造思维的良好空间,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当然,提问也不是盲目的,它也有一定的要求存在。 1、提问要难易适度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石川乡三条沟小学文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然而,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头疼的是教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几乎是“谈写变色”。其实,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容或事情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阶段是学生练习写作文、练习写真人实事、写出自己真实情感、培养写作兴趣、为将来作文打下扎实基础的阶段。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离不开教师引导他们平时的观察、积累、阅读、模仿、想象等。正如叶圣先生曾经说的:“作文这回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因此,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会观察、积累、阅读、模仿、想象等。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雾”、“火烧云”、“雷雨”等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这些事物很多同学都会认为司空见惯,平淡得很,更谈不上有什么值得去写的地方。其实,平常小事也

可写出其新意来。因此,老师应指导学生从这些平常事物入手,逐步养成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如: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海上日出》作者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的;语文教科书中《猫》抓住猫的古怪性格和淘气可爱的特点进行观察;语文教科书中《火烧云》抓住事物的不同形态、颜色和细微的变化进行观察;学会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并注意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再次,通过看图学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水平。看图学文,是由图画和课文组成的,图画形象的反应课文容,课文容又准确地叙述了图上的事物,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形象,教学时,从图入手,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抓住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说话写话水平,指导看图时,先强调观察顺序,例如教学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山水》一文时,先引导学生从近到远、从水到山的顺序观察,这样把图中的水和山连起来看、连起来想,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从中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二、引导学会积累。 好的作品都是经过收集别人作品的好词佳句重新加工而成的,这就要求小学生们要养成收集、记录资料的习惯。如果等到写作时才发现手上的素材太少,当然就写不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因此,要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因为多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但单读教科书是不够的,也应读各式各样的书报、杂志等。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初中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初中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淮安市楚州区平桥镇初级中学樊重礼邮编223219 摘要:初中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大语文”原则、阶段性原则、灵活多样原则、及时评价原则。随机训练、有序训练、拓展训练、强化训练交错开展。旨在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说话能力原则方法 “说”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升学压力、高耗低效等众多原因,她一直倍受到师生们的冷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因此“说”是与听、读、写一样重要的一种语文能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能漠然视之。笔者不揣陋俗,结合几十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初中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大语文”原则。我们不能局限于初中阶段的六本语文书,应该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的“大语文”观念。坚决改变那种通过几本语文书就能提高语文

素养的错误观念。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达到处处、时时都有训练的机会、意识和动力。 2、阶段性原则。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只会使学生对“说”失去信心和兴趣。说话能力的培养应该经历这样的四个阶段,即:想说、敢说、会说、妙说。要顺利完成这几个阶段最好先找些学生感兴趣的简单的话题,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太难的太深的话题学生势必不敢说,也说不好。 3、灵活多样原则。“说”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费时高耗的事情,但她也有着自身的优越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说话训练可以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社会实践等领域随时随地进行,这体现了她的灵活性;朗诵、复述、提问、讨论、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演讲、辩论、交谈、口头作文等都属于说话训练的范畴,这又体现了她的多样性。 4、及时评价原则。说话训练的内容不象书面信息一样具有持久性,它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因此在说话训练中可采用“多起 点”“分层分类指导”,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随时给予评价,及时归纳整理,直观地找出学生的差距,就不同个体有的放矢加以指导。这样不仅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更利于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二、初中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应该讲究一定的方法。 (一)结合阅读、写作,进行随机训练

浅谈说话能力培养

浅谈说话能力培养 浅谈说话能力培养 左朝娟 (邻水县鼎屏镇初级中学四川邻水 638500)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总和。语文能力这个 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十分不够,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时”。 所以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一开始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 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缺陷,诸如“结绳记事”之类,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 言(文字)的发展。这是人类语言发展史上的共同特征,这也是口头语言本身在当时社会条 件下的最大局限。其次,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也使人们对说话能力的 培养不够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人还是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 等同起来,甚至有人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生活哲学。直到今 天我们不少人仍然信奉“沉默是金”的所谓“生活真谛”,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给说 话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建国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 的影响,有些人以“大老粗”为荣,不注意言辞的表达;而近来一些所谓“大款”也往往是口出 狂言、语不成篇、错漏百出,所有这些,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了严重的消极效果。再次,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影响了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毋需讳言,现在的中 学教学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围着“高考”这根指挥棒来转的,因高考时没有专门对学生的说话能 力进行考核,故而直接导致不少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忽视。 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多要素有机地组合而成。 它包括理解、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要理解口头语言便要“听”,要理解书面语言 便要“读”;要运用口头语言便要“说”,要运用书面语言便要“写”。因此,要运用口头语言, 说话能力的培养便不可缺少,它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看,按系统论原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从“共时”的观点看,听、说、读、写是相通的。它们各有功能,又相互促进。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的综合训练,效益常常大于片 面的和单项的训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忽视不得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生的视野窄,知识面也窄,所以,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难点。就这一点,我谈谈自己的一些随想。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学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一个人只要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自主地去学习和钻研,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口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是目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把听、说能力放在一边,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放在了次要、最次要的地位,这样就使有一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说话时往往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敢说,不会说,就算是开口说,也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因此,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是这样教学的: 1、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 如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看着图画作文。那些适合于小学生看懂的图画,大部分用简洁明了或幽默夸张的笔法来描绘儿童生活,其趣味性、教育性都能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弦,为孩子们所喜欢。经常进行看图作文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小白兔搬南瓜》这幅看图作文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图上画着什么?(2)小白兔正在干什么?(3)小白兔想到了什么?(4)它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在脑中组织语言,用完整的话叙述清楚内容,在叙述中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清了自己的意思。另外,还每天交替进行“新闻发布十分钟”,“谈谈天,说说地”,“实物景物谈”等系列课外活动,收到课外搭桥,课内巩固的效果。 2、消除学生胆怯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说。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每天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在学生演讲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训练的要求,把握说话的中心和条理。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对第二天要演讲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可使学生上台演讲显得自然大方,胆子放大了,就会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细致观察,有条不紊地说。 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口述见闻。口述见闻就是让学生把每天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变化或听到的各类消息,用规范的口语说给大家听。为了使学生有内容可说,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景的变化,或让学生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说的时候,要放开心扉,畅所欲言;说的内容,可以选家乡的变化,路上的见闻或校园的新鲜事;也可以是同学间的关系,所听到的消息等。但是不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讨论交流的气氛,还可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二、教会学生说话的方法,提高说话的能力。 说话,有确定的对象,有特定的情境;用语力求生动、简练、易懂;语音要求清晰,口齿要求清楚,态度要求自然;说话即时性强,又得边想边说,要求思维敏捷,组织话语快速等。

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结题报告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我们知道,任何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就不愿修改了,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自己的作文水平就是不行。经过调查,我们研究组发现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对习作兴趣不浓。 2、没有修改习作的技巧和方法,经验比较缺乏。 3、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运用到作文修改上也就没有很好的词句来保障。 我计划小组决定以此课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当前学生们写作方法的技巧与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2、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的研究。 3、总结学生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 3、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可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法、现场训练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具体工作。 1、在3月份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理论书籍,让教师获得指导学生的基本能力。 2、在4月份对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对于作文修改的兴趣、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5—8月份进行以下研究: 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进行形近字、错别字的对比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汉字,在作文中不写错字和别字。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练习修改其他学生作文中的病句,提高学生对于句子的修改能力。 运用多媒体的卡通画,对学生进行标点符号使用的修改练习。 在网络中进行段落的修改活动,提高学生修改段落的能力。 4、在9月份,由教师出示各种作文,让学生进行修改竞赛。 5、在10月份,搞一次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 6、在11月份,参研的全体老师共同总结,把在指导学生作文修改过程中的各种技巧、心得形成书面成果。 7、在12月份进行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篇论文《利用多媒体,更新作文批改方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组的课例报告。 3、研究组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案例。 4、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精美的课件 5、我校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上期期末成绩从全镇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 十、问题与反思。

[初中生,说话,能力]初中生说话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说话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 ①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要求学生动口读,动口说;二是要求学生动手练。所以说的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这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许多教师也已认识到,只重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听说的训练的语文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 说话是一个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过程,因而也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智慧的最直接、最现实的综合表现。高雅的谈吐仪态,幽默的语言风格、严谨的讲话逻辑,得体的语调表情,无疑都是现代人讲文明、有教养、有知识的表现,也是当代中学生所追求所向往的人格。所以,说话不仅是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更是道德情操,文化教育,性格气质的“外化”。因此,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初中生说话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定向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较差,故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刻不容缓的现实。 一、初中生说话能力现状 为了取得可靠的素材,找出初中生说话能力不强的真正原因,本人于2003年3月对不同层 次的两所中学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各发问卷250份,分别收回有效问卷233份和198份,结 果如下: 表一: 城乡初中学生说话能力调查结果统计表 城镇农村 初一初二初三初一初二初三 表二: 城乡初中学生说话能力不强的影响因素统计表 城镇农村 生理有缺陷(如舌头大)7745.734.623.20000 对说话能力与读写能力关系的认识应该并重66664260.94062.55487.14171.95569.6 不应该并重6645.834.734.823.567.6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给每个教师提出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确实做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有利于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学思维兴趣的产生又依赖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主动持久的观察、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敢想、敢说,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思考问题,不敢发表意见,则数学思维训练难于进行。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

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如教学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在让学生分别在透影片上画一角后,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比较所画的角的大小。请四人小组操作、讨论,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生找到了方法,而后让个别学生上台在投影上演示,用把画个角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既提高了兴趣,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调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如,教学?圆的认识?中,学生对车轮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觉得好奇,意想弄个明白,教师如果随便介绍一下,便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中,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认识到车轮的轴长则是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既半径相等,这样,才使车子平稳行走。既理解了知识,又顺应了学生的需求。 3、必须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将亲身体验与生活中认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要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说明,有疑才能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浅谈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 经典论文

浅谈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经典论文 (文章一):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2xx论文·语文科】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低年级阶段重视识字教学,三年级开始才进入写作,由于起步晚,造成学生面对写作时困难重重,笔者从这一状况出发,结合低年级学生自身发育的一些特点,让孩子低年级阶段开始写作能力的培养。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写作,先要学会观察和积累,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同时阅读兴趣的培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也是很重要的。【关键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衡量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高低,主要的还是看他的书面语言能力是否会表达,表达得如何。小学阶段是写作的启蒙阶段,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应该开始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了,这一阶段的孩子大脑处于全开放状态,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然而人们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的起步阶段。因此我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就应抓好小学低年级这一重要阶段。(一)、为何培养(一)培养的最佳时期“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①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群特殊群体,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从自由自在的游戏、玩耍中进入正规的学习生活,对他们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崭新的,由于自身发育的种种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学校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和新鲜,让他们急于去探索和了解。因此,在这一时期开始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最适合的,可以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错失良机的后果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定式:小学一年级以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为主,二年级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三年级才正 式开始作文训练。由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过分重视识字教学,忽视或淡化作文训练,因而失去了培养写作能力的大好时光。正因为起步太晚,坡度太陡,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三)抓好起步阶段要知道,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些问题,那孩子碰到作文时肯定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会畏惧作文,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应开始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如何培养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它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掌握较强的阅读能力。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身发育的一些特点,笔者谈谈以下几点认识:(一)学会观察和积累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它是人们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对所得知的各方面知识、信息进行积累而取得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初学写作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写什么’是‘如何写’的前提和基础”,②让他们有东西可以写才是最关键的。因此,小学生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从中积累材料。但由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的初期,他们对外界事物虽然充满了新鲜感,并且好奇心旺盛,但对事物本身却不具有判断和筛选的能力,观察事物时,他们往往瞎摸乱指,如同“盲人摸象”,因此,在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同时更应该引导他们“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为什么观察”,让他们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思考,并逐步学会判断、筛选,由此使他们意识到哪些材料是需要积累的,而哪些是不必要的,从而达到观察的最终目的。小学低年级课文中的插图内容丰富,色彩鲜明,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诱惑力。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课文的插图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使学生认识画面,丰富画面,从而获得知识。观察时应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或由远到近”等顺序观察,理清思路,抓住图画中心, 想象图中描写什么,然后设计思考题,帮助学生寻找画面的主要内容,逐一观察,并有序地表达出来。(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除了让他们学会观察和积累,还要让他们学会运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积累到的知识和信息(即材料)来写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只学会了大量的音节和一些汉字,要让他们运用材料进行写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教学时,可先他们先利用拼音来写句子,随着课程的进展,他们学的音节、音质节词和短语越来越多,句子和句群也渐渐出现,此时,可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他们用汉字取代拼音书写句子、句段,为材料的运用打好文字基础。在国外,许多国家的小学作文教学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掘

一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说话水平的培养 语文是工具学科,语言是语文中的一部分。人与人的情感沟通,需要语言的交流。所以,语言不但具有生活性和语文性,还具有社会性。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口头表达比书面表达起着更直接的交际作用,对人们的语言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合时代,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水平,在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中明显地体现了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培养水平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说话水平,初见成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在拼音教学中,培养说话水平 一年级语文实验教材与过去的教材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先看图说话,再学拼音。拼音是学生知识大厦建筑的基础,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又不能是一个单纯的枯燥无味的过程。教学时,我灵活使用教材中活泼有趣的情景图,创设愉快学习拼音的情境,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入手,将观察思维、说话与学拼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培养了水平。 如在教学ai、ei、ui三个复韵母中,我先使用情景图,指导学生看、想、说。首先引导学生全面看图,问:“谁理解图上的小动物呀?它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后,我再指导学生据图说完整一个故事“龟兔赛跑”。最后小组内互相讲故事,同学们讲得最兴趣盎然,手舞足蹈。当我再叫学生上台演讲时,个个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当我由情景图中引出音节词,再分解出

ai、ei、ui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听觉基础,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这样的看图说话学拼音,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说话,为今后的习作打下根基。 二、在识字教学中,培养说话水平 低年级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在激发学生识字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积累发展语言,培养说话水平。 如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一课时,这是一篇识字课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又能训练说话水平。我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把“我家里有。”这句话说具体。学生经过识字后很快就说出了以下的句子: 我家里有电灯。 我家里有沙发。 我家里有茶壶和茶杯。(我表扬他能用上“和”字。) 我家里有电灯和电视,还有山水画。(我表扬他能用上“还有”这个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