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如何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如何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如何处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

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儿童经常会表现出行为问题:例如发脾气、暴力倾向和不守规则等。当老师和家长面对这些滋扰性行为,会感到束手无策。为帮助老师及家长能够有效地面对这些问题行为,以下是有一些建议:

在干预这些行为之前,先冷静,思考一下,尝试了解他们做那些行为的原因。例如:当在超市内经过摆满糖果的地方,孩子在吵嚷,这可能是他想获得某些东西或做某些活动。

识别某些行为表现的模式,尤其是在发生前和特别是某些事情发生时作出的反应模式。了解孩子做那些行为的原因之后,你可以按照以下的守则:利用奖励减低孩子做那些滋扰性行为。奖励是一项有效鼓励或干预行为的方法,患有ASD的人士会更加需要这种额外的推动力。

适当时给予赞赏是需要的。根据情况才可应用奖励的方法,以鼓励或干预行为。这表示奖励要在孩子做适当的行为时给予。

减少奖励滋扰性行为。例如:如果孩子在超市吵嚷时,切勿买他们想要的食物或物件来制止其吵嚷。

对滋扰性行为,不要作出任何回应或注意。基本上,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回应,都不要给予。但是,如果在不安全的情况下,则应该作出适当的回应。

教导孩子另一种可达成相同目标的行为。例如,您可能需要教孩子适当的言

语表达,例如:“请给我买糖果?”来付代替其吵嚷的行为。否则,孩子有可能会继续发展出同样的不适当行为或不同的问题行为将取而代之。

保持一贯的奖励原则和对应。

希望以上的方法对你有帮助。对于患有自闭症儿童,他们会需要一些时间和练习才可克服某些行为。但长远来看,自闭症儿童还是应尽早寻求专业咨询和治疗。

东方启音致力于推广国际先进的专业言语治疗技术,让言语发展障碍的个体轻松与世界对话。我们将会坚持不懈地与大家分享所有对言语发展有益的文章和报告。想了解更多请关注东方启音。

本文系东方启音言语治疗中心独家撰写,

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 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 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 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 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 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 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 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 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 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 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 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 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 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 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论文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自闭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在实际生活中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一些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如: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及控制他们的不良行为等。 一、的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接受的教学的影响,因为教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当问及“您所熟知并运用的教学理论”时,所有的教师都表明熟知目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如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图片信息交换系统(PECS)和社交故事等,所有的教师都表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了两种甚至以上的教学理论。教师X说:“我习惯将不同的教学理论穿插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比如我喜欢采用结构化教学理论开启每一天,利用图片和时段的搭配让每一个孩子知道自己当日的任务和安排,从而能心情平稳地参与到当日的活动中;而在早茶时间和午餐时间时,我一定会利用图片信息交换系统,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沟通的要求,我感觉在一天的不同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让我的课堂非常有序,儿童在这之中也能够得到积极的发展。”除了熟知当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不同的专业人员对自己所属领域的相关技能也掌握得很好。作业治疗师R说:“在新西兰,我们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成为专业的作业治疗师,四年的大学学习教会我如何将游戏与训练有机地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我想,这是属于我这个职业最重要的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评估表

【自闭症、孤独症】 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情绪与行为评估表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中心: 评估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评估日期 儿童年龄岁月岁月岁月岁月评估员 序号评估范围评估项目 评估记录 (A、M、S或X) 备注 ★1 依附 情绪 行为回应行为 反应对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 ★2 依恋情绪 行为与照顾者分离时的反应★3 情绪理解情绪识别 分辨成人的语气 ★4 理解成人的表情 ★5 回应他人安慰和帮助别人 ★6 分享别人的快乐★7 情绪表达与调节表达情绪 用行动表达正面情绪 ★8 用行动表达负面情绪 ★9 用语言表达正面情绪 ★10 用语言表达负面情绪 ★11 调节情绪调节正面情绪 ★12 调节负面情绪 ★13 忍受挫折,寻求帮助 ★14 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忍耐 15 关系 与情 感物品运用 对镜中自己影像的反应 16 接纳亲近 对身体接触的反应★17 引发社交 沟通向测试员求助 ★18 社交反应对测试员的声音的反应 ★19 目光接触

★20 情感 ★21 恐惧的反应 ★22 察觉测试员的存在 ★23 与测试员合作 ★24 对社交奖励(赞赏)有反应 ★25 适应转变 对干扰的忍耐力 26 对物 品的兴趣运用物品 及身体 对绳子的反应 ★27 单独玩耍 ★28 探索测试房间的环境 ★29 检查测试材料 ★30 测试时的行为 ★31 专注力长短 ★32 对物质奖励有反应 ★33 内在动机 ★34 动作及动静 ★35 感觉 偏好视觉视觉兴趣和灵敏度 36 听觉对哨子声的反应 37 对摇铃声音的反应 ★38 听觉灵敏度 39 触觉检查触觉块 ▲40 对被瘙痒的反应 ▲41 对轻掐的反应 ★42 对质感的兴趣 ★43 味觉 对味觉的兴趣 ★44 嗅觉 对嗅觉的兴趣★45 特殊行为特殊反应 不会过分活跃或过分安静 ★46 不会情绪不稳,波动很大★47 不会对自己、别人或物品作 出伤害或攻击 ★48 没有不服从或不合作行为

自闭症孩子的不良行为矫正策略及原则

自闭症孩子得 不良行为矫正策略及原则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患有自闭症得儿童特别孤独,缺乏与她人得情感交流与对父母得依恋,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这些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语言,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有得代词颠倒、言语奇特、可懂性差,对固定行为得改变常会产生焦虑反应。 自闭症得治疗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等。但大部分自闭症就是很难通过药物治疗取得最佳效果得,而通过行为训练却能逐步改善其孤独状态,因此行为治疗就是自闭症治疗得重要手段。自闭症孩子有较多得行为问题,如发脾气,咬手,自伤,晃动身体,尖叫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孩子学习,训练,有时会伤害她自己或对周围带来干扰、并影响她在公众中得形象,明显影响它得社会适应,为此需要进行矫正,并让她们学习并维持一些良好行为。对于孤独症得不良行为分析应当结合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如有得孩子哭闹时有一定原因得,可能就是有所需求,这就是就要从心理方面了解孩子究竟为了什么、而有得不良行为及有可能与她么感觉失调有关,象晃动身体可能与她得本体平衡杆不足有关等,在训练时应选择合理得方法与策略, 至于自闭儿行为矫治得策略与方法,以下提供几种: 一、增强物得应用:凡孩子喜欢得事物或行为,都可作增强物。增强物最好不

只一种,且就是孩子真正喜欢得、孩子得行为结果就是愉快得,行为就会增加。故家长应时常考虑自己得处理方式就是否正确,勿在不经意中增强了孩子得不良行为。?二、介入法:较难处理得行为可用此方法。简言之,就就是与孩子做同样得动作、但此行为要有所选择,并注意思考如何介入行为、介入后能产生多少效果、如何处理发展新得学习(包括语言、行为等)三要点。如旋转得行为、介入后可发展成拉她转、转快或转慢而至听指示转。如介入后,旋转次数反而增加,则表示不能介入,应改用其它方法解决。介入法有时要与环境控制相配合,如孩子爱撕纸,可以此做增强,但绝不可让孩子随地随时都能拿到纸撕。 三、区辨增强法:即让孩子辨别那些行为就是可以做或不被允釭满A故家长说话得声音、表情与动作宜明确、最好在距离近时表达,以讲求最好得效果,好让孩子区辨行为得对错。如果能多称赞增强好得行为,更具作用。 四、隔离:方式有二种,一就是把正在做得喜欢得事情撤走,另一就是把孩子撤走。该注意得,就是孩子喜欢得事物或环境才能隔离,否则易达反效果、隔离时间不宜太长,隔离地点则重安全,且不能比原来之场所有趣。 五、过度矫正及积极演练法:用来处理较常犯得行为。所谓过度矫正,就是指在孩子不当行为发生时,除了要其改正外,还要多做一些。如摔破杯子,除了要收拾外,还要孩子多抹其它地板。实施此策略时,大人要陪在身边,并告之正确得行为。积极演练可用来学习较好得能力,,,以修正不当行为。同时在不当行为出现时,应找最接近得替代行为来积极演练、如孩子关门太大声,则一遍遍让其练习;手敲头时,则可以练习举手答「有」为替代行为。 六、消弱:指将不适当得增强方式减除得策略。使用前要判断何种行为适用?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迟雅 一、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 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中国公益研究院201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 2016年3月9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0~14岁儿童患病者达到200万。 二、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情况 目前,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65%以上的社会群体不能正确认识自闭症,75%以上自闭症儿童在6岁以前未能被及时确诊,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呢?因为他们在患上自闭症以后,精神发育就跟不上了,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再加上他们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流障碍,所以,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现在,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最先发现孩子问题的多数是家长,家长发现孩子不正常以后,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周围的人也不了解自闭症及其危害之大,也有些人虽然知道孩子不正常,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家长伤心,便挑好听的说,经常会说:孩子有早长也有晚长的,你们的孩子就属于晚长的那种,属于大器晚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正确,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爱因斯坦当年是四五岁才会说话之类。反正这样说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而且家长听得也顺耳。于是家长也认为似乎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自然也就无意于孩子的诊断与治疗。等到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于是,城市的自闭症患儿只能去特殊教育学校了,而农村的自闭者患儿一般都在家里散养。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孩子,一般只招收8周岁以上的。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3~6岁,8周岁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治疗与训练的最佳时期。这部分人将成为家庭和社会永久性的严重负担。 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行为训练、干预及个性教育,约有10%的自闭症儿童能够完全康复,约20%虽然达不到完全康复水平,但是可以完全自理,还有近25%的儿童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就是55%。如果能够实施“医教结合”,早发现,早实施心理干预,实行医教结合,将“开窍疗法+四环节行为训练”全面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当中去,前景会更好。尤其是那些属于“五软”、“五迟”的儿童,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我们曾经干预过一名小男孩,在28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倾向,30个月的时候再次复查,仍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在30个月的时候开始实施开窍疗法,从解决身体的一些不良症状入手,包括治疗肾积水、尿频尿急等症状,很快孩子的亲社会能力大大提高,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逐渐得到改善乃至最终消失。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比如全国妇联及其所属家庭教育学会,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通过各级组织,大力实施自闭症患儿普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实施开窍疗法和四环节心理训练,必将为自闭症问题的解决开创美好的前景。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实施情况 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学习环境、课程、教学策略、技术。 1、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环境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 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通常他们是孤独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教育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以及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语(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倒置、无法使用抽象名词、暗喻性言语、音调简单、语调和节奏缺乏变化、缺乏情绪表达、少有动作配合、无法了解和记忆和他对话的人以及对他们的谈话细节不感兴趣等。因此,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团体生活中不受欢迎。 (三)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质 模式化、固定的行为是自闭症者的普遍特征。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方面常有仪式行为。另外,功能性、象征性游戏的缺乏也是自闭症的特点之一。自闭症儿童常不按玩具的功能性质操作,而是出现对某些玩具的偏好和不恰当的玩法,如放入嘴里咬,用手触摸特殊的材质或只注意某些角度或动作,而让人觉得它有斜视的现象。自闭症儿童因其固定玩法与知觉缺陷而缺少一般儿童想象的、功能的、变化的及和别人互动的游戏形式。 除上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外,自闭症儿童也常有活动量太高、活动量太低、注意力不集中、缺少主动、对某些事物特别的恐惧或特别的喜爱、乱发脾气,甚至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时有攻击或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只在少部分的自闭症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2篇)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 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篇: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发病于儿童早期,在社会交往、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出现严重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美国精神医学会主编《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其列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DD)。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在语言、行为、沟通等方面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坎纳教授自从1943年首次正式描述自闭症以来,尽管自闭症诊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到时至今日,并没有一个公认定义,其诊断指标和分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都认为自闭症的社会互动和交流的识别能力受损应该是其最为重要的行为特质和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闭症儿童。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为了真实地了解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本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向康复医院、残联机构、康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专业的康复工作人员、自闭症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主题为“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调查现状和研究”的相关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课题组把搜集到的220名学龄自闭症儿童(其中30名儿童在社会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90名在机构设立的特殊学校分教点接受特殊教育),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学校(或机构)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与同学的相处以及老师的评价等情况)。基于全面地了解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与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深入沟通,选取普教老师10名,机构特教老师30名,进行深度访谈,由此获得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并根据访谈和观察中的思考进行研究记录。 二 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开展的“广州市自闭症儿

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出现与解决

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出现与解决 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出现与解决 吉林市龙潭区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张雅婷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42-01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一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1)人际交往障碍: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 (2)语言障碍: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 (3)兴趣和活动异常:刻板行为或仪式性行为。 教育自闭症儿童时首先要确定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及训练。在我校B班就读的付明月同学她的自闭症行为就表现的尤为突出,经常表现为自言自语的念广告词,对其它孩子们极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也很难吸引她的注意力,有时候她还会发出呻吟声。还有A班的佟琳云同学语言障碍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语言沟通能力几乎没有,目光交流、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在内的非语言行也严重缺失、还有A班的徐帆、郭天一、B 班郑子爵同学都是自闭症儿童。他们在平时也都表现出以上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患自闭症的孩子,心理是不正常的,所以,不能以正常孩子

的教育来要求和对待他们,只能在顺应中循循善诱,不能主观地强求。 正常孩子要全面发展,不能由着孩子的倾向。而对自闭症的孩子却不能这样要求,要先顺着孩子,满足孩子,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再适当引导。例如我校B班的郑子爵同学比较喜欢电脑,(这是因为他难以和人沟通的原因),那我就利用电脑扩展他的知识:用电脑播放动画片,我制作的课件等。还利用电脑促使他与人沟通,和他一起玩益智游戏,逗引他说话,让他回答我的问话,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在他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让他教其他同学玩,目的是为他创造自然交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现互助和友情,同时也增强了该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教师还要和他们建立起师生依恋情感。大家都知道要想自闭症儿童接受你的教学,首先要让他们能接受你、喜欢你,在我们特教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有很多自闭症儿童他们非常胆小,愿意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愿与任何人交往,喜欢独处,像我校于思佳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主动与她接近,用肢体语言表达我喜欢她,使她打消了对我的戒备,这样她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也非常愿意接近我、愿意上我的课了。 因材施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提倡的方法,特殊儿童的因材施教也就是个别化教育教学,它也成为教学中的常用手段。自闭症儿童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个别化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儿童的缺陷能力,通过个别的训练实现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的生命

儿童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概要

自闭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永骏 (石河子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新疆,832000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由美国临床学家Kanner提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研究者对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自闭症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从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自闭症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和分析了自闭症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自闭症的治疗。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对自闭症进行详细的临床研究并发表第一篇研究论文的学者是美 国的临床医学家Leo Kanner。[1]他将一组行为特异的儿童命名为“early infantile autism”(早期婴儿自闭症。他发现这些儿童有着极度的孤立,强烈的要求保持同一性,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对刺激的过度敏感,自发性活动类型的局限性。但是却有着超常的记忆水平,良好的认知能力。[2]但是仅凭对11个儿童的临床观察就得出自闭症的特点是不科学的。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将自闭症诊断标准列为如下4项:1.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不能用一般的发育迟缓解释。2.行为方式、兴 趣或活动内容狭隘、重复。3.症状必须在儿童早期出现。4.所有症状共同限制和损害了日常功能。[3]对自闭症更精确的诊断提供了帮助,但是自闭症的病因和治疗依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1自闭症的病因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多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因此诸多早期研究聚焦于社会认知来寻找自闭症的病因[4],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医学,生物学等角度开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2.1生物学因素 2.1.1神经生物学因素 研究者通过MRI,ERP和HC(超声的技术检验发现2到4岁的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患儿多个脑区灰白质局限性异常肥厚(比正常肥大20%,额叶肥大最重,从额到枕肥大度渐小,枕叶与正常人无差别.[5]Courchesne等人通过研究推测自闭症儿童脑区的过度增长可能与脑神经元数目过多有关,而过多的神经元可能会阻碍各个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脑区之间的所构成的网络是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功能基础,自闭症儿童的早期临床表现可能与此相关。[6] 1.1.2遗传因素 自从Folstein等(1991认为自闭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 %, 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 %[7],一些学者也随之做了相似的研究都得出相似的结果,因此自闭症可能有一定的家庭遗传因素。 2.2营养因素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从其他领域研究自闭症的成因,JG Bell 等[8]报道15 名自闭症儿童及青少年患者较15 名无孤独症的智力发育迟滞同龄患者血浆不饱和脂肪酸明显降低。同时有临床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存在基因水平的PUFA代谢困难。[9]而PUFA的代谢障碍可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精神活动。但是人们对于是营养因素导致的自闭症还是营养因素的问题是自闭症的伴随现象目前还尚无定论。 2.3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如意图、愿望、信念、动机和情绪等进行推测,并据此对他人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

自闭症儿童行为评量表(CLAC GRAM)

自闭症儿童行为评量表(CLAC GRAM) 儿童姓名:性别:男、女生日:年月日实足年龄:岁月就读机构:地址: 电话: 监护人姓名:地址: 电话: 家庭成员: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兄人、弟人、姊人、妹人 发现异常时期:内容: 咨询就医情况: 1. 年月~ 年月 医院、机构名: 诊断名称或指导内容: 2. 年月~ 年月 医院、机构名: 诊断名称或指导内容: 3. 年月~ 年月 医院、机构名: 诊断名称或指导内容: 评估者姓名:初评日期年月日 复评日期年月日(第次) 〔生活自理〕 欲食习惯 1.自理程度 口①需全面由他人喂食 口②需由他人喂食,但偶尔会动手抓食 口③需由他人喂食,但偶尔会使用汤匙或筷子 口④自己拿筷子或汤匙进食,但食物会泼洒在外 口⑤能自己进食 2.偏食 口①对吃无兴趣(缺乏吃的意欲) 口②不喜欢正餐的食物

口③只吃某些特定食物 口④对食物有明显的喜恶 口⑤几乎无偏食现象 3.饮食时间 口①每天进食时间、次数皆不规则 口②每天进食次数固定,时间则不定(想吃时就吃) 口③有自己进食的时间 口④和家人一起用餐,但途中会站起来走动 口⑤和家人一起好好地用餐 排泄 4.小便(白天) 口①需使用尿布 口②有小便训练,但一不注意就尿在裤子上 口③有小便训练,且自己有便意时会做意思表示,但需他人全面协助口④有便意时会自行如厠,但需部分协助 口⑤能自己处理小便 5.大便 口①需使用尿布 口②有大便训练,但不留意时就排在裤上 口③有大便训练,且有便意时会做意思表示,但需他人全面协助 口④有便意时会自行如厠,但需部分协助 口⑤能自己处理大便 睡眠 口睡眠时间很长,约 口睡眠时间很短,约 口容易入睡 口睡不安稳,常会醒来或哭闹 口其他 6.穿脱衣服 口①需全面协助 口②能自己脱衣但不会穿上 口③能扣按扣 口④能扣钮扣,但有时需部分协助 口⑤能自己穿脱衣服 [游戏] 请先针对下列各项作答(在适当处打√,并具体记下玩法) 完全不玩偶尔玩经常玩玩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 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2010年入读某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 因此,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师兄的帮助下,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训练。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案例观察学习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案例观察学习 小组背景 **市儿童福利院**家长俱乐部的会员,由社会残障儿童家庭组成,儿童分别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等症。由于智力障碍和肢体残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就业等,许多患儿家长虽经多方努力,仍未掌握患儿问题行为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鉴于这种情况,俱乐部社工特开展家长互助小组,通过收集具体案例,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行为进行分析、讲解、指导,便于家长逐步掌握正确有效的干预方法,使儿童以前不良的习惯做法不断得到纠正,促进正确规范的行为的建立。 分析预估 社会工作采用观察法和焦点小组访谈两种形式对小组需求进行分析。从焦点小组访谈中发现:一是服务对象因孩子的特殊性,服务对象存在一种内疚和补偿的心理,因此对孩子比较溺爱,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比较纵容;二是服务对象对问题行为界定和认识不清晰,想从小组活动中获得一些关于问题行为的知识,用来评估和了解孩子的行为。三是服务对象对问题行为存在很多困惑,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对问题行为进行良好的干预,解决面临的问题。四

是服务对象对于问题行为干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没有意识到环境对行为干预的作用,服务对象在环境营造中所起的作用。根据观察和访谈内容分析:服务对象由于孩子的情况相似,故存在较多共同的问题,适合进行小组的学习辅导;由于小组的定位是认知学习性质的,所以能改善他们对问题行为的认识和了解,完成对问题行为的正向干预。 服务计划 (一)小组理念 互动小组模式理论,小组的目标在于小组成员的交互影响,共同活动,分享情感。这一模式强调人与人的交互反应关系,强调成员的互相帮助,强调个人必须从群体生活中学习。小组互动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自我与发展健康的人格。小组成员相互依赖并分担相互帮助的责任,有助于满足小组成员娱乐、交往与感情交流的需要,也有助于面临共同问题的人进行信息交流,获得心理支持,学习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从而缓解个人的危机和问题,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分享责任与小组经验。小组工作者是服务对象与小组或小组与机构间的居间协调人,他利用机构内外的资源,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动及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行为干预第一步:学会夸孩子 要帮助孩子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或暴力行为,首先要做的不是看问题行为本身,而是要找到什么是正确的取代行为。 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内在的意义,是孩子与旁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孩子为什么会选择用问题行为甚至暴力行为来与旁人沟通,是因为这些行为有效地帮助他们达成了目的。当我们试图要消除这些不适当的行为,却没有想着要去教孩子应该怎么样做,那孩子又怎么样来跟我们表达他们的意思呢?——他们不是机器人,按个钮就可以静止不动。他们需要表达,需要沟通,而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与沟通,所以我们要教他们好的行为,才能最终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一直在强调夸孩子,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训练的时候用得很好,但千万别忘了,在生活里,也要夸孩子。夸孩子是家长的学习任务,是家长需要建立的一个新行为。 “夸奖”本身并不难,难就难在到底夸孩子什么。不少家长在这个结上卡了壳,于是“在日常生活里夸奖孩子”成了不可达成的任务。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夸孩子,不应该只看到他们做得特别好特别棒的地方,而是要看他们做得对的地方——没有不适当的行为,就是一个好的行为。 行为干预第二步:学会不对孩子说“不” 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标准,来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当父母说“不要做”的时候,有些孩子会听从,慢慢改掉了习惯;有些孩子会暂时停止原来在做的事,但没过一会儿又开始做;还有一些孩子立即发起小脾气。换句话说,告诉孩子“不要做”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但因为说“不要”很容易,

所以不管有用没有,大人们还是不断地在对孩子说“不要做”。 行为干预第三步:明白行为的功能(理解孩子想通过行为告诉我们什么) 行为是一种沟通方式。我们通常会把想和作为两个部分来对待:想是别人看不到的部分,而做是别人看得到的部分。有意识地,我们会通过行动来掩盖我们真实的想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复杂的游戏。然而,无意识中,我们仍然能从每个人的行为里读到他们的想法。 自闭症儿童远没有我们这样复杂,他们很单纯,从想到做,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统一性。他们或许受语言和沟通能力的限制,没有办法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解读他们的行为来了解他们想表达什么。有的时候,他们用来表达想法的行为并不是太合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行为”;有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过于暴力与激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攻击性行为。要想要解决这些行为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孩子在表达什么,然后才能教孩子如何正确的表达,无论是通过语言还是行为。只有当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后,这些问题行为才会真正地被取代,从而减少或消失。 从应用行为分析(ABA)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行为归类到四种功能中去。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因而自闭症 儿童也被称为“特殊儿童之王”。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以严重的 社会交往障碍和沟通障碍为特征,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运动 等能力受严重影响。 自1943年美国人堪纳(Kanner)首先对该类儿童有关特点加以描述以来,医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相关学者对此开展广泛研究,但针对儿童自闭症的诊断 评估主要是基于此类儿童行为特点进行心理学方面的诊断。在自闭症儿童的评 量上须重视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绘画、音乐、机械记忆等特殊才能的评估。同时,注意和ADHD儿童、智障儿童、癫痫儿童做鉴别诊断。 自闭症干预技术中感觉统合训练是重要的技术之一。临床实践中,感觉统 合训练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训练强度不足。因自闭症儿童的障碍及训练人员极少 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儿童和训练人员配合度不高,导致有控制的训练较少, 且单位训练时间短、训练方式单一,导致此类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常出现儿童在 训练室内自由活动或缩于一角落等,训练强度不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自闭症儿童的特点 自闭症的发生和种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都无关,自闭症儿童几乎在 各种人群中都可以看到。自闭症儿童间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同的自闭症 儿童身上,其症状都有所不同。但是,综合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自闭症儿童 大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社会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在眼对眼凝视、识别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方面有显著障碍;独来独往、无视他人存在,不愿也不会 和他人交流,不能建立同伴关系。极少自发和他人分享情绪情感体验,缺乏情 感互动,难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在陌生场合,他们易出现焦虑、哭 闹等情绪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在感觉统合训练中,训 练人员应注重和该类儿童目光对视,增加互动游戏、情感交流等项目的训练, 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语言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一般较正常儿童延缓,表现出音量过高或过低、语调异常、自言自语、答非所问及刻板和重复语言等情况。部 分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完全缺失,但亦不会通过手势或模仿等进行沟通补偿。

浅析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5357828.html, 浅析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作者:李谷秀 来源:《黑河教育》2016年第09期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自闭症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身体发育能力较正常儿童发育迟缓,并且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伴有问题行为。自闭症儿童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需求、宣泄情绪,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闭症学生,教学语言要生动且有趣味性,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避免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父母是自闭症儿童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产生原因 一、问题行为的含义及研究问题行为的重要性 1.问题行为的含义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偏离常态给他人或自己身体、生活、学习、环境带来危害甚至危险的行为。其中偏离常态行为包含行为过度(如多动症)、行为不足(如儿童的语言能力不足、社会交往能力不足)以及行为不适当(个体所表现出的行为与其所处的情境不相配,如在公共场合躺在地上打滚等)三个方面。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有:不定时的哭闹;喜欢用嘴咬手指甲;在地上打滚;用手指捏别人脸部或手部;用头撞墙或地面;用手打自己的头部或脸部;喜欢吐口水玩耍;总在班级里不停地走动,无法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 2.研究问题行为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生应遵守课堂秩序,配合老师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要做到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不随地走动,不发出任何声音,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班级里有一个儿童出现问题行为,老师就要去安抚他,这势必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在自闭症儿童的课堂上,他们的问题行为是否出现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自闭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

行为矫正的基础理论及用于自闭症

行为矫正的基础理论及用于自闭症 行为矫正在自闭症(孤独症)的治疗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可用于强化需要培养加强的行为,如语言训练和社交训练等,常常运用阳性强化的方法使之加强;而对于一些不良的需要矫正的行为,也可采用行为矫正的方法。使之消退或减少。 行为矫正(behavioralmodification)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帮助人们改玫变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其理论奠基于华生(Watson,1878-1958)的行为主义理论及20世纪初期两种学习理论的影响一是巴甫洛夫(Pavlov,1849-1936)的经典条件反射,二是斯金纳(Skinner1904-1999)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发育障碍领域里进行的行为矫正研究可能比任何别的领域都多。患有发育障碍的个体可表现出严重的不正常行为,大量的行为矫正研究证实,这些不正常行为可以通过行为干预的方法加以控制甚至消除。行为矫正程序对发育障碍人员的训练及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帮助患者塑造良好行为,改善不良行为。 1964年,斯金纳出版了第一本有关应用行为分析方法(AppliedBehavioralAnalysis,ABA)的著作,专门处理孤独症的特殊行为问题,用于自闭症的治疗。1965年,Lovaas开始了一系列强化应用行为分析方法对孤独症进行训练,他发现2年后这些受训练的儿童有很大进步,但停止训练后又退步了,1989年,研究结果证实如果能在早期如2-3岁或4岁时开始强化训练,每周保持40小时的训练时间,并能训练2-3年,那么所有的儿童都能进步。美国的应用行为咨询公司(ABC)最初是针对弱智儿童的,1990年起开始应用ABA 进行孤独症的专门治疗。接着很快对孤独症或孤独样障碍的患儿进行了家庭内应用行为分析治疗,1994年创件了应用行为ABC学校,对所有接受强化行为干预

详解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

详解自闭症儿童行为管理 毫无疑问,许多人会对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 (ASD)的儿童的行为认识上提出问题。本篇文章将协助你进一步了解“ABC” (译者:Antecedent 行为前环境; Behaviour 行为;Consequence 行为后环境)。面临自闭症患者行为上的挑战, 看护者常常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许多自闭症患者会表现出异常或者极端的行为。不过, 尝试着去了解这些行为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协助你明白自闭症谱系障碍。 并不是只有专家才能管理这些成问题的行为,你需要的是一些基本应对策略,对自闭症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一颗坚定的心和巨大的耐心. 你可以尝试着列出一系列你觉得成问题的行为,然后有选择性地优先处理其中的一两样。试图在同一时间处理多种问题行为,极大可能会导致反效果,也可能会降低你管理问题行为的一致性。 1. 着手处理问题行为的第一步:找出导致该行为的前因。行为学里称此原因为“行为前环境”。同时, 了解该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某问题行为发生后,什么事情会紧接着发生。通常来说,这些后果便是这些问题行为为什么会持续发生的原由。 2. 下一步便是找出某一问题行为,对患者来说,具备了哪些功能。一般情况下,自闭者患者之所以会表现出某种行为,是因为他们想传达某种讯息。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所想要表达的事情。以下列出了几种常见用意: ?沟通-我累了,我疑惑了,我不喜欢这个,求救! ?吸引注意或者寻求其他正面奖励 ?降低挫折感或者压力

?逃避要求 ?缺乏理解 ?感官刺激 ?失控 3. 当你知道某一问题行为所具有的功能时,那么你便可以去寻找另一个可以提供相同功能,而合乎常理的替代品。举例来说,如果某一问题行为提供的是感官上的刺激,那么你可以选择性地利用另一种可以提供类似刺激, 比较适当的替代物或者行为取代. 4. 通过把你选择的替代行为分解成几个简单步骤,加上视觉上的辅助教学,你可以协助患者学会如何合理运用替代行为,从而取代原本存在的问题行为。 5. 巧妙地运用强化(奖赏)系统,孩子会更有动力学习和合理运用新学的技能。所谓的强化物指的是孩子极其渴望得到的东西。该强化物必须只在某特定情况下才能给出:在孩子尝试适当行为时,当适当的行为成功出现时和当问题行为不再出现时。 具体要如何运用这些步骤呢?我们来看看一个常见的例子:某个孩子每次去到超市里都会咬自己的手: 你分析出该行为的发生是由于感官上的过度刺激(前因):超市让他感到焦虑。 每当孩子咬自己的手时(行为),你就会尽快地把他带离超市(后果)。这个后果实际上是一个鼓励该问题行为(咬自己的手)的强化物,因此孩子就明白了一个事实:当他咬自己的手时,你就会带他离开不舒服的环境。 所以,根据以上提出的建议: 咬手可能诠释着两种功能:降低压力和口感刺激(行为的功能)。你可以选择教导这个孩子如何运用另一种比较适当的放松方式,比如说深呼吸,搓搓自己的小手或者想象自己最喜欢的事物,从而降低他的压力感。你也可以教导他咬另一样比较适当的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