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的提取教学文稿

人参皂苷的提取

第一章综述 1.1 人参皂苷的简介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是传统名贵中药,始 载于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其栽培者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 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的治疗。 人参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有皂苷、挥发油、糖类及维生素等。经现代医学和药理研究 证明,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人参的主要生理活性。 人参皂苷(ginsenoside,GS)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明确结果的GS单体约 有40余种;在人参中的含量在4%左右。其中研究最多且与肿瘤细胞凋亡最为相关的为 Rg3与Rh2。众多研究表明,它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与其 他化疗药物(如顺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人参皂苷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 导细胞分化和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成正常细胞有利于控制肿瘤 发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细胞解体后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Popovich等研究认为,人参皂苷可以促进人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途径与地塞米松相识,均为受体依赖性。目前我国对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制剂工艺、抗肿瘤作用机 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且已经有人参皂苷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1.2 人参皂苷成分 人参的根、茎、叶、花及果实中均含有多种人参皂苷(ginsenosides)。到目前为止, 文献报道从人参根及其它部位已分离确定化学结构的人参皂苷有人参皂苷-Ro、-Ra1、- Ra2 、-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Rh2及-Rh3 等50 余种人参皂苷。 Rh2:具有抑制癌细胞向其它器官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体质的作用。 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转移作用,可配合手术服用增强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及体力的恢复. Rg: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改善记忆与学习能力、促进DNA、RNA合成的作用。 Rg1:可快速缓解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延缓衰老,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抑制 血小板凝集作用。 Rg2:具有抗休克作用,快速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治疗和预防冠心病。 Rg3:可作用于细胞生殖周期的G2期,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蛋白质和ATP的 合成,使癌细胞的增殖生长速度减慢,并且具有抑制癌细胞浸润、抗肿瘤细胞转移、促 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Rb1:西洋参(花旗参)的含量最多,具影响动物睾丸的潜力,亦会影响小鼠的胚胎 发育,具有增强胆碱系统的功能,增加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以及改善记忆力作用.

人参皂苷Rg3的抗肿瘤作用及研究进展

人参皂苷Rg3 的抗肿瘤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江昌,缪雨青,周文丽,王杰军单位:上海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会长、上海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综合性医院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常务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 委员( Active member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肿瘤专科委员会荣誉主委肿瘤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恶性疾病,全球年发病率及死亡率还在不断增加,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我国传统中药中有很多都具有抗肿瘤功效,如半枝莲、薏米仁、石上柏、人参、黄芪等。紫杉醇、雷公藤甲素、喜树碱等植物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而人参同样具有抗肿瘤活性,作为最古老的传统中药之一,人参的使用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目前人参已广泛用作医疗用药,用于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人参皂苷Rg3 是从人参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效成分,是一种四环三萜皂苷,因为C20 空间位置的差异,其分为20(R) 和20(S)2 种异构体。Rg3 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功

能。笔者将通过“人参皂苷Rg3”、“抗肿瘤”、“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等作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 、EMBASE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点回顾近10 年关于人参皂苷Rg3 的作用机制及在胃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中的最新科研进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细胞的死亡和更新是多细胞生物整个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及时清除机体内的多余细胞和受损细胞,对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及免疫系统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岩藻糖基化是肿瘤的特征之一,在肿瘤生物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癌症中已经报道了糖蛋白和糖脂的岩藻糖基化水平上升。岩藻糖基转移酶Ⅳ(FUT4 )是催化LewisY 寡糖合成的必需酶,并受特异性蛋白1(SP1 )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 )的调控。SP1 的高表达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而HSF1 则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二者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预后不良相关。Aziz 等预先用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抗原A(CagA )处理胃癌细胞,发现经CagA 处理的胃癌细胞中SP1 表达显著降低,而HSF1 、FUT4 表达明显增高。之后用Rg3 处理CagA 胃癌细胞,结果显示Rg3 可明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同时caspase-8 、caspase-9 、caspase-3 和SP1 表达明显增高,而HSF1 和FUT4 表达明显降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SP1 抑制剂处理胃癌细胞可导致Bax 的低表 达以及caspase-8 、caspase-9 和caspase-3 的失活,而 用

提取人参皂苷并且检验以及在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

1.人参皂苷提取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的干燥根,是传统名贵中药,始载于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其栽培者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的治疗。 人参皂甙和稀HCl在醇液中进行温和酸水解,可得到三种皂甙元,齐墩果酸、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而不能得到原人参二醇和原人参三醇,这是因为在酸水解过程中侧链的20-位碳原子上的羟基(-OH)与该链上的双键(C=C)易闭环,而形成带有三甲基四氢吡喃环的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水解后,除去醇、氯仿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即可得到三种单体皂甙元,经重结晶获得纯品,分别与已知皂甙的红外光谱相一致。 2.人参皂甙提取和甙元分离工艺流程 ①人参皂甙提取工艺: 人参茎叶粗粉20g 热水提取1小时,粗滤,(棉花) 提取液药渣 加0.6g是会乳沉淀,并调至PH9-10,放置10分钟,抽滤 沉淀物滤液 浓硫酸调PH7,放置10分钟。 中性提取液 回收后,上大孔树脂柱,先用水洗至无色,再用 70%氨性醇洗至绿色。 乙醇洗脱液 回收乙醇 人参总皂甙(黄白色) a)人参皂甙元的水解和甙元的分离流程 人参总皂甙 加含5%HCl的50%乙醇液, 加热回流2小时 沉淀水解液 (酸性皂甙元部分)加水稀释,水浴蒸去醇,氯仿萃取 3次(10,5,5ml)

水层氯仿层 干燥, 无水NaSO 4 回收氯仿 总皂甙元 少量苯溶解,硅胶柱 层析,用苯-乙酸乙脂 (8:2)洗脱 组分Ⅰ组分Ⅱ组分Ⅲ95%乙醇重95%乙醇重丙酮结晶 结晶3次结晶3次2次 齐墩果酸人参二醇人参三醇 mp299-301℃mp245-250℃mp244-246℃ 1.操作方法 人参总皂甙的提取:取人参茎叶粗粉20g,放入烧杯用热水(80℃-90℃)提取1小时,然后用棉花粗滤,在所得滤液中加入0.6g水石灰乳除杂并调PH9-10放置10分钟左右,过滤,再将滤液用浓硫酸(少量)调PH7,放置10分钟左右,回收提取液至少量(5-10ml),再上大孔树脂柱(注:此柱应提前洗好,清洗办法略)先用蒸馏水洗至无色,再用70%的乙醇洗至无色,分别用小瓶接收。便得到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便得到了人参总皂甙(黄白色)。 人参皂甙的水解 称取人参皂甙()4-5g(不足时由老师提供),加20倍量含5%HCl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加倍水,水浴去醇,转入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萃取3此(10,5,5ml),合并氯仿层,加少量无水硫酸钠干燥,回收氯仿即得总皂甙元。 甙元柱层析分离 称取100-200目硅胶(105℃活化30分钟)50g,用苯做洗脱剂湿法装柱,柱顶放一层脱脂棉,压上数个玻璃球,放出多余的苯(至高于吸附剂1cm),计算保留体积。总皂甙元用少量苯溶解上柱,用苯-乙酸乙脂(8:2)洗脱,薄层检识(与甙元标准品对照)相同组分合并,回收溶剂。齐墩果酸、人参二醇用95%乙醇重结晶,人参三醇用丙酮重结晶,纯品80℃干燥,收集于小瓶中。 2.人参皂甙的检验 (一)显色反应

【2018最新】关于人参皂苷体外转化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关于人参皂苷体外转化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作为药材使用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书籍都详细的记述了人参的医用价值,一直被视为中药中的翘楚。研究发现人参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人参皂苷、多糖、酚性化合物、多肽及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挥发性油、微量元素、甾醇类及酶类等成分。 其中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是由皂苷元与糖结合而形成的糖苷类化合物,含量约为4%。人参皂苷一般呈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人参皂苷按照苷元的结构不同可分为达玛烷型( Dammarene type ) 、齐墩果酸型( Oleanolic acid type) 和奥克梯隆型( Ocotillol type) 。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又根据苷元上所连有羟基不同分为原人参二醇型( Ra1、Ra2、Ra3、Rb1、Rb2、Rb3、Rc、Rd 等) 和原人参三醇型( Re、Rf、Rg1、Rg2、Rh1) ; 而齐墩果酸型皂苷则是五环三萜型皂苷,人参皂苷R0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该类皂苷。 一般人参所含有的皂苷中,齐墩果酸类皂苷占7% ~10%,原人参二醇类皂苷45 ~60%,原人参三醇类皂苷占12 ~20%。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分离出来200 多种人参皂苷和非皂苷成分并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此外,对人参皂苷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较为广泛,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血栓和动脉硬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等作用。此外,研究发现某些人参皂苷对心肌缺血、烧伤创面愈合、人的精子活力等具有特殊疗效。 近代研究发现,人参中所含有的低极性、稀有人参皂苷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更易被机体吸收,大量制备次级苷和苷元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和商业价值。但其在人参中含量极少,单纯的依靠提取分离技术很难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因此,利用体外转化方法制备人参皂苷具有深远意义。 1 常见的人参皂苷体外转化方法 人参皂苷的体外转化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酶水解法以及微生物转化法,其中微生物转化法又包括液体发酵法和固体发酵法。 1. 1 物理方法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4, 3, 84-90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626603.html,/journal/br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626603.html,/10.12677/br.2014.33013 Advances in the Biosynthesis Research of Ginsenosides and Key Enzymes Jia Liu, Zhonghua Tang*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Plant Ec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Email: *tangzh@https://www.360docs.net/doc/f41626603.html, Received: Feb. 28th, 2014; revised: Mar. 29th, 2014; accepted: Apr. 11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62660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Ginsenosides are the major bioactive ingredients of rar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of Panax gin-seng and belong to specific types of triterpene saponins. There is much evidence that ginsenosides exert beneficial effects in a wide range of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ncer, immune deficiency, and aging. It was reported that about 20 key enzymes and the encod-ing genes related to the biosynthesis of ginsenosides from Panax genus pla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new progress in ginseng secondary metabolic pathways and genes of the key enzyme, focusing on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ginsenosides. In addition, the newly cloned and functionally identified genes encoding those key enzymes in the ginsenosides biosynthesis pathwa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Keywords Ginsenosides, Biosynthesis, Panax Ginseng, Key Enzymes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刘佳,唐中华*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Email: *tangzh@https://www.360docs.net/doc/f41626603.html, 收稿日期:2014年2月28日;修回日期:2014年3月29日;录用日期:2014年4月11日 *通讯作者。

绞股蓝总皂苷提取分离及鉴别方法

绞股蓝总皂苷提取分离及鉴别方法 该药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为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果实(娑罗子)提取物得到的皂苷钠盐,是天然植物药,呈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味苦涩而辣,具引湿性,符合未来用药趋势,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有什么药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七叶皂苷可消退由卵白蛋白,福尔马林和葡聚糖诱导的大鼠爪肿胀。V ogel 等注意到七叶皂苷对正常大鼠有促进钠排泄作用,但排钾维持正常水平,注射七叶皂苷后,立即显示利尿作用。对于七叶皂苷抗炎作用的机理,一些学者认为抗炎作用在于能使炎症刺激剂所致的炎症初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变为正常。另一些学者认为皮质甾类化合物的正常分泌是七叶皂苷抗炎作用所必要。 ②消肿胀作用。七叶皂苷对大鼠脑水肿有保护作用;Siering证实七叶皂苷的抗肿胀作用与改善细胞通透性有关。Mussgnug认为七叶皂苷抗水肿作用机理为:(1)表面张力活性;(2)提高红细胞与水结合的能力,随着边缘血浆流量提高,产生代谢被动钠泵的依赖;(3)使细胞内、外流体交换正常;(4)在结缔组织和细胞膜上有直接作用的位点。 ③抗渗出作用。七叶皂苷对大鼠巴豆油急性渗出和磷酸组织胺引起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强度分别约为氢化可的松的7倍和8倍;并能对抗紫外红斑渗出及缓激肽所致家兔后肢淋巴通透性增加。 ④促皮质甾酮作用。七叶皂苷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抑制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前列腺素F2,减少前列腺素E1的释放量,阻滞细胞的胞苷二磷酸酯的作用,并延缓Na+交换,从而具有抗炎,抗渗出活性,提高静脉张力。 ⑤抗自由基作用。提高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使抗自由基活性增强。 回答者:drinkyle 方法:分别采用无水乙醇回流提取、无水乙醇回流-正丁醇萃取、体积分数为70%乙醇回流提取、体积分数为70%乙醇回流提取-正丁醇萃取、水提取、超声波提取和超临界CO2提取方法,以人参皂苷Re作对照品,比色法测定提取液中山茱萸总皂苷的含量。结果及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皂苷含量有较大的影响,超临界CO2提取技术无溶剂残留,操作温度低,对环境友好,提取效率高,皂苷含量是传统溶剂提取的1.5~2.0倍,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可以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用于提取人参皂甙的分离工艺。现生产工艺已成熟完善。 1、人参提取物回收乙醇后加水溶解通经预处理的吸附柱,先用水洗脱除尽游离糖等非皂甙极性成分,以60%乙醇洗脱下总皂甙,残留于柱层析上的非极性成分则用工业乙醇洗净。树脂可再生重复使用。总皂甙再通过一次吸附树脂即得以精制。 2、在PH<6.5,西洋参总皂甙的水解反应随溶液酸度的增大而加快。在PH6.5~9.00,水溶液中西洋参总皂甙几乎不水解而稳定存在。据此,人参皂甙水提液可调PH值至9上柱,将有利于极化色素等难溶于水的杂质不被吸附而被分离。但需注意采碱性溶液上柱,吸附后需强化水洗(最好仅冲一次),彻底将树脂层碱液洗净,不留死角,否则将会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天然药物化学 第8章 甾体及其苷类

第8章甾体及其苷类 一、选择题 1.甾体皂苷不具有的性质是() A.可溶于水、正丁醇B.与醋酸铅产生沉淀C.与碱性醋酸铅沉淀D.表面活性与溶血作用E.皂苷的苷键可以被酶、酸或碱水解 2.溶剂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总皂苷中各皂苷() A.酸性强弱不同B.在乙醇中溶解度不同C.极性不同 D.难溶于石油醚的性质E.分子量大小的差异 3.可用于分离中性皂苷与酸性皂苷的方法是() A.中性醋酸铅沉淀B.碱性醋酸铅沉淀C.分段沉淀法 D.胆甾醇沉淀法E.酸提取碱沉淀法 4.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所使用的试剂是() A D 5. A 6. A C E 7. A. D. 8. A D 9. A C D 10. A C E 11. A. D 12. A C.E E.分子中常含羧基,又称酸性皂苷 13.水解强心苷不使苷元发生变化用() A.0.02~0.05mol/L盐酸B.氢氧化钠/水C.3~5%盐酸 D.碳酸氢钠/水E.氢氧化钠/乙醇 14.Ⅱ型强心苷水解时,常用酸的浓度为() A.3~5% B.6~10% C.20% D.30~50% E.80%以上 15.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结构的主要区别点是() A.A/B环稠和方式不同B.C/D环稠和方式不同 C.糖链连接位置不同D.内酯环连接位置不同 E.C17不饱和内酯环不同 16.只对游离2-去氧糖呈阳性反应的是()

A.香草醛-浓硫酸反应B.三氯醋酸反应C.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D.3,5-二硝基苯甲酸反应E.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 17.从种子药材中提取强心苷时,为除去油脂,可先采用() A.乙醇回流法B.酸提取碱沉淀法C.大孔吸附树脂法 D.石油醚连续提取法E.水蒸气蒸馏法 18.在甲-Ⅰ型强心苷的水解中,不使苷元发生变化用()水解 A.0.02~0.05mol/LHClB.2%NaOH水溶液C.3%~5%HCl D.NaHCO3水溶液E.Ca(OH)2溶液 19.水解强心苷时,为了定量的得到糖,水解试剂是选择() A.NaHCO3水溶液B.Ca(OH)2溶液C.0.02~0.05mol/LHCl D.3%~5%HClE.2%NaOH水溶液 20.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 A.醋酐-浓硫酸反应B.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C.香草醛-浓硫酸反应 21.Ⅰ- A B C D E 22. A. D 23.2- A 24. A C. E 25. A C. E 26. A C E 27. A. 28. A 29.下列化合物属于() A.异螺甾烷醇型皂苷B.乙型强心苷C.螺甾烷醇型皂苷 D.甲型强心苷E.呋甾烷醇型皂苷 30.下列化合物属于() A.甲型强心苷B.螺甾烷醇型皂苷

人参皂甙体内代谢综述

人参皂甙体内代谢综述 方松 学号:201261930 人参又名人衔、棒锤,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系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在我国的医药学中应用广泛,素有“中药之王”之称。主要产于吉林省长白山一带,是我国“东北三宝”之一。具有抗肿瘤、降血脂、促进细胞再生等多种生理活性。现就人参皂甙在体内代谢作简要综述。 1、人参皂甙分类 现代研究表明,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多种氨基酸、糖类、低分子肽类、脂肪酸、有机酸、维生素B、维生素C、菸酸、胆碱、果胶、微量元素等。皂甙是人参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从其皂甙元母核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1)以原人参三醇为母体的糖甙,以Rg1为代表,为人参的主要成分。(2)以原人参二醇为母体的糖甙,以Rb1为代表,为西洋参的主要成分。(3)以齐墩果醇酸为母体结构的五元环皂甙Ro。 2、人参皂甙的药理活性 (1)对中枢神精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人参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使兴奋和抑制二种过程达到平衡,使由于紧张造成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人参皂甙小剂量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的兴奋作用,大剂量则转为抑制作用。从人参所含的有效成分分折、人参皂甙Rb类有中枢镇静作用Rg类有中枢兴奋作用。 (2)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人参对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各种有害刺激有非特异性的抵抗能力,可以使紊乱的机能恢复正常、主要表现为对血压、肾上腺、甲状腺机能和血糖等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用作:人参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在临床上人参主要用于休克、冠心病、心律失常、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还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衰、记忆力减退等辅助治疗。 3、Rg1的体内代谢 早在1983年,日本学者Odani等在无菌大鼠灌胃实验中发现,原人参三醇型皂甙Rg1

人参皂苷的提取与分离材料

人参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院 摘要 首先认识人参和人参皂苷,了解人参皂苷的详细作用和功效,接着研究了人参茎叶总皂苷含量提取方法,用详细的工艺提取人参皂苷,并且用对显色反应和薄层层析对提取物进行鉴定,为以后的人参茎叶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皂苷;人参茎叶;鉴定。 Abstract The first ginseng and ginseng sapon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and efficacy of ginseng saponin in detail, then study the effect of ginseng stem leaf total saponin extraction method, with the detailed process of extraction of ginseng saponin, and used for color reaction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o extract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future of ginseng stem and leaf development lays a foundation. key words: saponin; ginseng stems and leaves; appraisal;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3) 1.1 ............................................. 人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 人参的化学成分 1 1.2.1人参皂苷 (1) 1.2.2人参蛋白 (1) 1.2.3人参多糖 (1) 1.2.4无机元素 (2) 1.2.5其他成分 (2) 1.3 ................................ 人参的生理功能及药理活性 2 1.3.1增强免疫功能 (2) 1.3.2抗衰老 (2) 1.3.3抗肿瘤 (3) 1.3.4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3) 1.3.5保护心血管系统 (3) 2 实验部分 (5) 2.1 ............................................ 实验材料 5 2.2 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 (5) 2.2.1 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原理 (5) 2.2.2 人参皂苷提取和苷元分离工艺流程 (5) 2.3 ........................................ 人参皂苷的检识 7 2.3.1 显色反应 (7)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 一、名词解释 1.强心苷2.甾体皂苷3.Keller-Kiliani 反应二、单选题 1.区别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的反应() A.3,5-二硝基苯甲酸 B.三氯化铁-冰醋酸 C.α-萘酚-浓硫酸反应 D.20%三氯醋酸反应2.分步结晶法分离甾体皂苷元利用() A.皂苷元的分子量差异 B.皂苷元的极性差异 C.皂苷元的结构类型差异 D.皂苷元的酸碱性差异3. O H O O HO按结构应属于() A.四环三萜皂苷元 B.异螺甾烷醇类皂苷元 C.呋螺甾烷醇类皂苷元 D.螺甾烷醇类皂苷元 4. O O HO按结构应属于() A.螺甾烷醇类 B.异螺甾烷醇类 C.呋螺甾烷醇类 D.四环三萜 6.在甲-Ⅰ型强心苷的水解中,为了得到完整的苷元,应采用() A.3%硫酸水解 B.0.05mol/L硫酸水解 C.Ca(OH)2催化水解 D. 酶催化水解 7.水解强心苷时,为了定量的得到糖,水解试剂是() A.0.02—0.05mol/L HCI B. 3%-5%HCI C.NH4OH D.NaHCO3水溶液E.Ca(OH)2溶液 8.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

A.醋酐-浓硫酸反应 B. 香草醛-浓硫酸反应C.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D.三氯醋酸反应E.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 9.使强心苷中糖上的乙酰基脱掉应采取()水解 A.0.05mol/L HCl B. 5%HCl C.5%Ca(OH)2 D.盐酸—丙酮 E.药材加硫酸铵水润湿,再水提 10.Ⅰ-型强心苷分子结合形式为() A.苷元-O-(2,6-二去氧糖)x-O-(α-羟基糖)y B.苷元-O-(α-羟基糖)x-O-(2,6-二去氧糖)y C.苷元-O-(α-羟基糖)x D.苷元-O-(6-去氧糖)x-O-(α-羟基糖)y E.苷元-O-(α-羟基糖)x-O-(6-去氧糖)y 11.下列提取方法中,溶剂用量最省的是( ) A.连续提取法 B.回流提取法 C.渗漉法 D.煎煮法13.可用于分离螺甾烷甾体皂苷和呋甾烷皂苷的方法是()A.乙醇沉淀法 B. 分段沉淀法C.胆甾醇沉淀法D.醋酸铅沉淀法E.明胶沉淀法 14.强心苷苷元与糖连接的方式有三种类型,其共同点是()A.葡萄糖在末端B.鼠李糖在末端 C.去氧糖在末端D.氨基糖在末端 15.α-去氧糖常见于() A.黄酮苷 B. 蒽醌苷C.香豆素苷D.强心苷E.皂苷 16. 下列化合物属于()

人参皂苷的提取

第一章综述 人参皂苷的简介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的干燥根,是传统名贵中药,始载于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其栽培者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的治疗。 人参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有皂苷、挥发油、糖类及维生素等。经现代医学和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人参的主要生理活性。 人参皂苷(ginsenoside,GS)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明确结果的GS单体约有40余种;在人参中的含量在4%左右。其中研究最多且与肿瘤细胞凋亡最为相关的为Rg3与Rh2。众多研究表明,它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与其他化疗药物(如顺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人参皂苷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成正常细胞有利于控制肿瘤发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细胞解体后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Popovich等研究认为,人参皂苷可以促进人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途径与地塞米松相识,均为受体依赖性。目前我国对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制剂工艺、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且已经有人参皂苷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人参皂苷成分 人参的根、茎、叶、花及果实中均含有多种人参皂苷(ginsenosides)。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从人参根及其它部位已分离确定化学结构的人参皂苷有人参皂苷-Ro、-Ra1、-Ra2 、-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Rh2及-Rh3 等50余种人参皂苷。 Rh2:具有抑制癌细胞向其它器官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快速恢复体质的作用。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转移作用,可配合手术服用增强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及体力的恢复. Rg: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改善记忆与学习能力、促进DNA、RNA合成的作用。 Rg1:可快速缓解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延缓衰老,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Rg2:具有抗休克作用,快速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治疗和预防冠心病。 Rg3:可作用于细胞生殖周期的G2期,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蛋白质和ATP的合成,使癌细胞的增殖生长速度减慢,并且具有抑制癌细胞浸润、抗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

中药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八 甾体皂苷元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实验八 甾体皂苷元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一)目的要求 学习从药材中提取、精制和检识甾体皂苷元,通过实验要求: 1.掌握用酸水解,有机溶剂提取和精制皂苷元的方法。 2.熟悉皂苷及皂苷元的性质和检识方法。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 甾体皂苷主要存在于百合科、薯蓣科、龙舌兰科等植物中。某些甾体皂苷元如薯蓣皂苷元、替告皂苷元及海可皂苷元等是制药工业中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及甾体避孕药的重要原料。穿山龙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的干燥根茎。具有舒筋活血、消食利水、祛痰截疟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劳损扭伤、疟疾、痈肿。常被作为提取薯蓣皂苷元的原料,穿山龙总皂苷水解可得1.5%~2.6%薯蓣皂苷元。 1.薯蓣皂苷(dioscin) 分子式C 45H 72O 16,分子量869.08,针状结晶,mp.275~277℃(分解),可溶于甲醇、乙醇、醋酸,微溶于丙酮、戊醇,难溶于石油醚、苯,不溶于水。 1 42 1 rha O lc rh a 薯蓣皂苷 2.薯蓣皂苷元(diosgenin) 又称薯蓣皂素,分子式C 27H 42O 3,分子量414.61。为白色结晶性粉末(乙醇),mp.206~208℃,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及醋酸中,不溶于水。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根据药材中的薯蓣皂苷,经酸加热水解可产生薯蓣皂苷元和糖。因甾体皂苷元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用石油醚连续回流提取总皂苷元,再用活性炭吸附脱色精制,得到精制薯蓣皂苷元。

(四)实验内容 1.薯蓣皂苷元的提取、精制 略 2.薯蓣皂苷与皂苷元的检识 (1)泡沫试验:取穿山龙的水浸液2ml,置于小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应产生多量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量应无显著变化。 (2)溶血试验:取清洁试管二支,一支加入穿山龙的水浸液0.5ml,另一支加入蒸馏水0.5ml作对照,然后各加入0.8%氯化钠水溶液0.5ml,摇匀,再向每支试管中加入红细胞悬浮液1ml,充分摇匀,静置,观察溶血现象。如试管中溶液为透明的鲜红色,管底无红色沉淀物为全部溶血;如试管中溶液透明但无色,管底沉着大量红细胞,振摇立即发生混浊为不溶血。 (3)醋酐-浓硫酸反应:取薯蓣皂苷元结晶少许,置白瓷板上,加醋酐数滴溶解后,加浓硫酸1滴,观察颜色变化。 (4)三氯醋酸反应:取薯蓣皂苷元结晶少许,置于干燥试管中,加等量固体三氯醋酸,于60~70℃恒温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后,观察颜色变化。 (5)磷钼酸试验:取薯蓣皂苷元结晶少许,溶于乙醇中,用毛细管点于滤纸片或硅胶薄层板上,滴加磷钼酸试剂于斑点上,110℃加热,观察颜色变化,并与空白试剂作对照。 (6)薄层色谱检识 薄层板:硅胶G-CMC-Na板 试样:薯蓣皂苷元精制品乙醇溶液 对照品:薯蓣皂苷元对照品乙醇溶液 展开剂:氯仿-丙酮(93∶7) 显色:喷5%磷钼酸乙醇溶液,110℃加热10分钟显色。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穿山龙经酸水解后应充分洗涤呈中性,以免烘干时被碳化。 2.在干燥水解后的原料时,应注意经常翻动,以缩短干燥时间。 3.石油醚极易挥发和燃烧,必须用水浴加热且水浴温度不宜过高,以能使石油醚微沸即可,并应加大冷凝水流速,以便冷凝完全。

皂素的提取方法

茶壳中皂素的提取 1.皂素的基本性质 茶皂素茶皂素属于五环三萜类皂苷,是由皂苷元(即配基)、糖体和有机酸形成的结构复杂的混合物。从茶皂素中一共分离出7 种皂苷配基,它们分别是茶皂苷元A、茶皂苷元B(玉蕊精醇C)、茶皂苷元C(山茶皂苷元A)、茶皂苷元E、山茶皂苷元B 及山茶皂苷元D。这七种皂苷配基,均为齐墩果烷的衍生物,区别仅在于 A 环上C-23、C-24 及E 环C-21 所接的基团不同。糖体部分包括葡萄糖醛酸、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4 种,构成的有机酸是当归酸、醋酸,因此茶皂素是一种多单糖的配糖体。 纯的茶皂素固体,熔点223℃~224℃,无色微细柱状结晶,味苦而辛辣,平均分 子式C57H90O26,相对分子质量范围1200~2800,水解后皂苷元碳原子数为C30 2..皂素提取的基本方法 2.1超声波提取法 2.11实验器材及药品 药品:茶壳、无水乙醇,丙酮、浓盐酸等均为分析纯 器材:Y98 -3D超声波细胞粉碎机、RE-3000B旋转蒸发仪、JJ -1大功率电动搅器、HDM1000调温恒温电热套。 2.2实验方法:茶壳—粉碎—超声波提取—过滤—干燥—茶皂素。 用粉碎机将茶壳粉碎,并经过20目筛选,然后浸泡于一定体积的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后装入合适的容器中,将容器固定于反应架上,启动超声波(频率20kHz)细胞粉碎机设置提取时间20分钟(不同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超声功率(800w)及提取液温度50度等参数,进行提取,浸提完毕后,进行分离过滤,所得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并干燥得茶皂素,称重,测定油茶皂素的含量以及提取率。 2.2浸提法 2.2.1材料与药品:茶壳、石油醚、不同浓度乙醇(100% 、95% 、90% 、85%)、丙酮 2.2.2实验器材:粉碎机、40目筛子、磨口烧瓶、水浴锅、真空抽滤机、 2.2.3材料处理:茶壳清洗干净后,干燥后粉碎, 过40 目筛备用。 2.2.4茶皂素提取工艺流程:茶壳→粉碎→石油醚回流去油脂→乙醇回流→过滤→浓缩→丙 酮沉淀→真空干燥→粗皂素 2.2.5实验方法 2.2.5.1单因素浸提实验 2.2.5.1.1不同乙醇浓度浸提实验称取磨碎的茶壳10.0g 左右, 置于250mL 磨口烧瓶中, 加入80mL石油醚, 45℃水浴回流2h, 去茶油, 过滤, 残渣用相同方法再浸提一次,过滤, 挥发干残渣中的石油醚。再分别加入80ml不同浓度乙醇(100% 95% 、90% 、85%), 在80℃的水浴下回流2h, 趁热过滤, 并用50mL 相应试剂分两次洗涤残渣。将滤液真空浓缩至20mL 左右, 然后加入40mL 丙酮, 沉淀茶皂素, 过滤,将沉淀于50℃条件下真空干燥即得粗茶皂素。 2.2.5.2.2不同料液比浸提实验脱脂后的茶壳中分别加入不同料液比(1∶8、1:10、1∶12、1∶14) 的95%乙醇, 粗茶皂素的浸提方法同上。 2.2.5. 3.3不同提取时间浸提实验茶壳经脱脂后,加入100mL 的95%乙醇, 在80℃水浴中分别回流不同的时间(1、2、3、4h), 粗茶皂素的浸提方法同上。 1.3.1.4 不同提取温度浸提实验脱脂后的茶籽仁中, 加入100mL 的95%乙醇, 分别在不同

甾体皂苷类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甾体皂苷提取分离方法 甾体皂苷( steroidal saponins) 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大多 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日趋活跃。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0 个科的植物含有甾体皂苷,尤以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科、石蒜科、薯蓣科和龙舌兰科等植物报道最多。由于含甾体皂苷成分的动植物药有相当的疗效。所以,人们在应用和研究方面越来越广泛。例如: Dracaena draco 被用于抗腹泻和止血[1],蒺藜用于治疗眼病、浮肿、腹胀、高血压、皮癣和气管炎[2], Chlorophytum malayense 对肿瘤有潜在的细胞毒活性[3], A gave americana有通便和利尿的作用[4], Solanum nigrum 在中国和日本用于对各种癌症的治疗[5],白首乌民间用于滋补药膳,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衰老药物[6],虎眼万年青民间用于抗肿瘤[7],西陵知 母用于治疗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等[8]。本文就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做一简单综述。 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由于连有糖残基, 一般有较强的极性, 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 不易溶于氯仿、乙醚等非极性溶剂。甾体皂苷不易形成结晶(苷元例外),且有时结构相似,给分离带来一定困难。甾体皂苷提取分离基本步骤为粗提、除杂、分离。 1、提取 目前, 实验室最常用不同浓度的工业乙醇或甲醇提取。也有用水作为溶剂的, 如:Jianying zhang 等用80 - 85℃的水从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的根状茎中提取到六种甾体皂苷[9]。也可以先用氯仿、石油醚等强亲脂性溶剂处理中草药原料, 然后用乙醇为溶剂加热提取, 冷却提取液, 多数甾体皂苷由于难溶于 冷乙醇而作为沉淀析出[10]。 2、除杂方法 无论是用水还是醇作为溶剂提取所得到的皂苷,多还包含许多杂质, 如无机盐、糖类、鞣质、色素等, 尚需要进一步精制。 2.1 液液萃取法 这是一种最普遍的皂苷除杂方法, 利用皂苷一般极性较大, 易溶于水而其 中的一些杂质极性较小易溶于非极性溶剂的性质来去除一些脂溶性的杂质。一般的操作是将醇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的浸膏, 悬浮于水中,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

实验六 人参中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实验六人参中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是传统名贵中药,始载于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其栽培者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的治疗。 人参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有皂苷、挥发油、糖类及维生素等。经现代医学和药理研究证明,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人参的主要生理活性。人参的根、茎、叶、花及果实中均含有多种人参皂苷(ginsenosides)。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从人参根及其它部位已分离确定化学结构的人参皂苷有人参皂苷-Ro、-Ra1、-Ra2 、-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Rh2及-Rh3 等50余种人参皂苷。 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可分为A、B、C三种类型:①人参二醇型-A 型,②人参三醇型-B型,③齐墩果酸型-C型。A型和B型皂苷均属四环三萜皂苷,其皂苷元为达马烷型四环三萜,A型皂甙元称为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B型皂甙元称为20(S)-原人参三醇[20(S)-protopanaxatriol]。C型皂苷则是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的衍生物,其皂苷元是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2.学习和掌握简单回流提取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旋转蒸发器、大孔树脂柱色谱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 人参的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总皂苷含量约4%,人参皂苷大多数是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结晶,味微甘苦,具有吸湿性。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乙酸、乙酸乙酯,不溶于乙醚、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水溶液经振摇后可产生大量的泡沫。人参总皂苷无溶血作用,分离后,B型和c型人参皂苷有显著的溶血作用,而A型人参皂苷有抗溶血作用。 人参中除含有皂苷外,还含有脂溶性成分如挥发油,脂肪、甾体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分解

天然产物化学 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11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 II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3) 2.1人参皂苷 (3) 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4) 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7) 2.2脂溶性性成分 (9) 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9) 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10) 2.3多糖类物质 (10) 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10)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1)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1) 第三章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第一章前言 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其中,皂苷被公认为是人参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2.1人参皂苷 皂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在水中震荡或加热时可以产生胶状溶液和泡沫,因而得名皂苷。人参皂苷为人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由皂苷元和糖相连构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约占人参干重的4%左右。人参皂苷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极性大的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醋酸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