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摘要: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朝鲜族现有1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辽宁省现有朝鲜族人口共23多万,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铁岭、丹东等十个市。

关键词:朝鲜族、饮食、礼仪

一、饮食习惯

首先,朝鲜族的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由于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食用大米自然最多,玉米、小米、高粱米、黄米等次之。米饭由铁锅煮成,这种锅堪称“土高压锅”,具有良好的保气性能,焖出饭来格外肉头、可口。大米通常还和小米或玉米混合而煮成二米饭,味道极佳,营养丰富,别有风味。农历正月十五日吃由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的五谷饭,祈望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糕也是朝鲜族喜欢吃的主食之一。糕主要用米和米磨成的米粉制作。根据风俗和材料不同,品种有五十多个,制作方法有蒸、煮、打等多种。糕中最受欢迎的是打糕和松饼。打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后蒸熟,然后在打糕槽里用木锤打制,打到不见整颗米粒为止,故名打糕。然后,切成块蘸上豆面、小豆面、绿豆、蜂蜜等食用。松饼先是用开水把大米面和好,再将米面蒸熟。然后擀出小片将小豆、芝麻、栗子、枣、糖等做馅包成半月形等各种形状后放在铺上松针的锅里蒸熟,使

之散发出很浓的松香味,故名松饼。

此外,朝鲜族的主食还有面条。面条有冷面、热面、拌面等。主要制作材料有荞麦面、白面、玉米面、淀粉等。其中朝鲜族最喜爱吃的就是冷面。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朝鲜族喜欢喝汤,汤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其种类多达三十余种。其中,大酱汤和狗肉汤最受青睐。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大酱汤通常在早饭和晚饭时喝,一般喝热汤,三伏天则多喝凉汤。大酱汤对朝鲜族人来说是少不了的,会做大酱汤的姑娘才是好姑娘。狗肉汤也称狗酱汤、补身汤,能滋补身体,去热防暑。朝鲜族喜欢吃狗肉,但有一条禁忌:操办婚、丧事或搬家、逢年过节时,不杀狗、也不吃狗肉。

泡菜在朝鲜族菜肴中占有一席之地。她不仅最为普及,而且最富民族特色。朝鲜族吃泡菜有悠久的历史,有“男人可以没老婆,但不可以没泡菜”的俗谚。泡菜是一种发酵食品,大致可分为过冬的泡菜和春夏秋冬随腌随吃的泡菜,其种类也繁多。根据原料、制法、用法的不同,其口味也各异。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朝鲜酸辣白菜,它是将洗

净的白菜用淡盐水腌过之后,再配以辣椒面、蒜、葱等作料搅拌成的底料,装在坛罐里发酵而成的。此外,朝鲜族拌小菜,风味独特,鲜美爽口,酸辣多味,健脾开胃,制作简单,经济实惠,深受欢迎。

最后,朝鲜族还有饮酒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无酒不成礼的文化传统。酒类除白酒外,还有民间酿造的米酒、浊酒、清酒等。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接待亲朋好友时都不能缺酒。饮酒时,大家往往即席唱歌或跳舞。浊酒是用粮食酿造,朝鲜语称“麻克里”,酿造简便,酒精度不高,在乡村仍然流行,多作为清凉饮料。另外朝鲜族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二、饮食礼仪

朝鲜族将尊敬老人当作家庭和整个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礼节和美德,老年人在家庭内和社会中普遍受到尊敬。因此,吃饭时给老人摆上单人桌用餐,等老人先动筷勺之后,其他人才开始吃饭,离席时也要等长辈先离席。晚辈更不得与老人同席喝酒、吸烟,如同席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喝酒时也要举杯转过身背席而饮,以示对同席老人的尊重。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其它的

就餐规矩还有:要讲礼节、分餐就食、口嚼时不能弄出声音、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喋喋不休地说话等。

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不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独特的饮食文化更是鲜活有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的不同造就了朝鲜族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礼仪,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美食。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少数民族的神秘与魅力。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篇一:朝鲜族风俗 , 朝鲜族风俗 朝鲜族是一个古老 的民族,一个勤劳的民族,一个和眭团结的民族,自古就有许多优良的风俗习惯。 高尚的品德 朝鲜族素有礼貌等人、尊老爱幼的美德,与人交往特别注意用语。朝鲜族有三种阶称,即“尊敬称”、“对等称”、“谦卑称”。晚生对长辈须操“尊敬称”,妻子对丈夫也都用尊称,就是兄弟姐妹只要大一岁 也必须用尊称,不能叫名字。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否则是一种失礼,就要受到 舆论的谴责。 老人无论在家晨或 社会上都普遍受到尊敬。老有用餐时不和晚辈同席,到吃饭时全家人必须等老人归来方能用餐。一般父子不同席,同席晚辈不是喝酒,如得到允许,必须转过身去饮用。席间,长辈举 杯后,其余人方能依次举杯。晚辈抽烟时不能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 全家人都要行鞠躬礼,同路时晚辈必须跟在长者后面。 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后,不管儿女多少、生活贫富,必须由大儿子赡养。每缝节假日,其他子女必须携家口前往“大家”(大哥)看望父母共席节日,父母也可到其他子女家走动,但患病时,必须住大儿子处,这是朝鲜族人规定的大儿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老人过“花甲”(六十大寿)是朝鲜族人尊老习俗中的最庄重一项,届时要摆上丰盛的美味佳肴,把全村老 人都请来,共享其乐,在席上频频敬酒,祝愿老人延年益寿。 朝鲜族不但尊老还 爱幼,新的生命一降生,就要举家接连庆贺几天;子女满周岁时,更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亲朋好友都要到场祝贺,以后每年给孩子过一次生日。朝鲜族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无论家 庭是否困难都要全力供孩子念书,甚至为了孩子离学校近一些,可以举家搬迁,注重给孩子 传授礼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妇女,在家里操持家务,在外干体力活,家中的上下关 系和邻里关系,全靠妇女的品德修养。 特殊的房屋 朝鲜族的房屋与众 不同,独具特色,以平房为主,分内部矛盾结构和外部结构两部分。内部结构一般由三部分 构成。中间为灶间,一边是仓库没有炕,有门和灶间相通;一边是住屋,全部铺成炕。住屋 分上屋和下屋,一般下屋是热炕头供老人居住;上屋隔成二间,朝阳的一间作为客房,另一 间作为儿子的卧室,各间用横推的门板隔开,随时能挪走隔板成为一个大间,便于聚众活动。 每屋都有通向外边的门,门上的棂子有各种式样的格纹棂和雕花棂构成,糊窗纸现多改为玻 璃门窗。客人进屋男女有别,男人进客房,女人通过灶间进大铺炕,否则为失礼。进屋都要 脱鞋,过去炕上铺的是芦席或高梁杆编的席子,现在则用人造纤维板或油黄纸,上面刷上炕油,墙壁和顶棚用不同颜色花纸裱湖,满屋既亮堂又整洁。 外部结构也有许多 特点。以前房屋多用木搭架,屋顶用稻草、谷草或瓦盖顶,墙壁是泥墙刷白色,房柱有圆的、 方的,圆柱有鼓肚的也有直的,方柱有四角和八角的,尤其是鼓肚的圆柱将房子装饰得雄伟 壮观,房柱的顶端有梁和檩,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壮斗拱托住屋顶房檐。房顶过去多苫草,现

浅谈法国的饮食文化

浅谈法国的饮食文化 在谈及法国饮食文化,我们先看一下法国的历史地理概况吧:法国先后经历过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波旁王朝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历届共和国期间法国爆发过很多次的革命,也涌现出了很多的历史名人像拿破仑等等。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法国是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加之经济发达,给烹饪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质基础。“法国人是为吃而生存”,这句话将法国人讲究吃的艺术形容得入木三分。那么法国的饮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第一讲究调料:法国菜十分讲究调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叶)、欧芹、龙蒿、肉豆蔻、藏红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种。法国菜中胡椒最为常见,几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极少用芫荽。调味汁多达百种以上,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百汁百味百色,使食用者回味无穷,并给人以美的享受。法国菜具有选料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种繁多的特点。菜肴一般较生,还有吃生菜的习惯。在调味上,用酒较重,并讲究什么原料用什么酒。他们的口味肥浓、鲜嫩而忌辣。猪肉、牛肉、羊肉(肥嫩的)、鸡、鱼、虾、鸡蛋和各种烧卤肠子、素菜、水果是他们喜爱的食品,尤其爱吃菠萝。进餐时,冷盘为整块肉,边切边吃。法国餐在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以及菜肴烹调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它西餐之上。法国美食在整体上包括:面包、糕点、冷食、熟食、肉制品、奶

酪和酒。 第二最求情调:法国人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比如精美的餐具、幽幽的烛光、典雅的环境等等。大一点的餐厅大都布置得富丽堂皇。有的店里还存有16世纪的路易十四时期的豪华家具,精致的银餐具、水晶杯子等昂贵、华丽的餐具。还有的餐馆把艺术收藏品作为店里的主打。墙上的名画是真正的珍品。绝不是牵强的装点门面的一般艺术挂画。也有的餐馆还将自己的收藏爱好放到店里与客人共享收藏乐趣,如果饭店的历史很短,他们也能想办法摆满各式鲜花。与品尝美味是绝好的情景交融。法国人将饮食还赋予哲学的意义,认为个人饮食应符合各自的教养与社会地位并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有一位被称为“世界级膳食家”的人曾说:“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看看法国人的美味佳肴以及用餐方式,不由得会让人想起克莱德曼手指下流淌出来的串串音符,浪漫而隽永,让你充分领略法式大菜散发馨香的艺术情调。 第三菜单简单:法国餐的菜单很简单,主莱不过10来种,但都制作精美,点菜的顺序是:头道菜一般是凉莱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个品种的“头道菜”供你选择,但只能选择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吃完了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菜是一顿饭中的正菜,这是法式菜中最为发挥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细腻、考究,令食客难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种“排”一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也方便。法菜中颇为有名的洋葱汤就是用低廉的洋葱加奶酪和面包片熬制的浓汤。法国的奶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是由牛奶、羊奶混合加工而成,并有半凝固态、凝固态以及干块状的,又由于其颜色、味道的不同,可有上百种不同的奶酪。在就

朝鲜族习俗作文

朝鲜族习俗作文 【篇一: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及民俗文化】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及民俗文化 摘要:了解中国朝鲜族的迁入历史及民俗文化,更多的了解朝鲜族,有利于发展和谐互助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迁入、饮食文化、炕文化 近几年来,韩流之风越吹越猛,说起韩国就离不开朝鲜,还有韩国 和朝鲜的主要民族—朝鲜民族,朝鲜民族是东亚的主要民族,主要 分布在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和日本也有少数分布,现在中国的朝 鲜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的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陆续迁入的。最早迁入并定居的一批, 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明末清初, 朝鲜半岛的朝鲜族开始有规模地 迁入, 或因其他原因被动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其途径主要有两个,一 是因战争而被动迁入中国。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 清军就俘获 5000 名朝鲜士兵, 其中, 仅有部分遣返朝鲜。另有一部分发配为奴, 这部分朝鲜人终生留居中国。1627年, 后金为巩固作战在第一次对 朝战争中获胜, 朝鲜被迫与后金签订《江都会盟》, 在后金军队撤退 过程中, 有 4986 名朝鲜人被掳走, 除被杀 290 人、逃还 623 人外,其 他被带到中国。1636 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为解入关后患之忧, 再度 攻伐朝鲜。朝鲜大败, 被掳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达数十万。这些数量 众多的朝鲜人, 绝大多数成为女真人的奴隶, 自然成为中国朝鲜族的 早期迁入者,。现在东北分布的朝鲜族,尤其是黑龙江的朝鲜族,主 要是在九一八之后日本组织的移民。日本当时有个政策,叫“日人移韩,韩人移满”,组织了大量朝鲜人进入中国东北。曾经东北地区对 朝鲜族人的两种称呼——鲜族和棒子,都和这种移民活动相关。称 朝鲜族为鲜族,会引起不悦——这是日本人对朝鲜人的蔑称,称呼 其为“棒子”“高丽棒子”,那就是要打架。诚然, 这一迁入过程是被动的。中国朝鲜族人口积累的第二个途径是主动迁入的,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朝鲜肃宗二十三年)至1699年,朝鲜全国遭遇 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瘟疫。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700年,在朝鲜北部 首次出现了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我国东北谋生的现象。此后,为 了生计而潜逃越边境者越来越多。

西方餐饮礼仪

西方餐饮礼仪 西餐礼仪出自古代宫廷,其程式化的规定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用餐者严格约束个人举止,力求使之高雅动人。那么西方餐饮有什么样的礼仪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餐饮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西方餐饮礼仪自由、平等 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特点。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大家平等自由地坐在一起享受食物,随便自由。 独立、卫生 与中式的圆桌共餐不同,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西餐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 适度、节俭 分餐制的菜肴和主食由人定量,可以减少浪费。不管是餐前小吃还是正餐主食,所配原料都与就餐者的食量挂钩,菜肴道数尽可能少,但保证每餐吃完。分餐制使每位宾客对个人的用餐数量有了明确的量化概念,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又益于身体健康。 西方饮食文化礼仪各国特色

法国:法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废墟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此以前它是古罗马省,称为外高卢。当时就有一些雅典和罗马的有名厨师来到这里,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烩牛他核、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意大利: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着称于世。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益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英国: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如遇朋友有伤心事,递上一杯好茶,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 美国:由于在美国的英国移民较多,所以美式菜基本上是在英式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由于美国的历史短,传统、保守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美国人

[朝鲜饮食文化起源]朝鲜起源

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理解,下面整理了以供大家阅读。 朝鲜族饮食文化习俗 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朝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杀狗、不食狗肉。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忌讳人称“鲜族”。 朝鲜饮食文化习惯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饮食习惯,而朝鲜人的饮食习惯的确独具特色。这种鲜明的特点体现在副食方面,大概可用腌、生、烤、辣四个字来概括。 腌用盐或酱来腌制泡菜。在以勤劳智慧而著称于世的朝鲜民族妇女的手中,几乎所有蔬菜都可以腌吃,如腌白菜、腌萝卜、腌桔梗、腌黄瓜、腌小青椒、腌紫苏叶、腌沙参等。经过科学配方精心腌制的菜,味不很咸,辣而微酸。朝鲜半岛海产品资源丰富,人们把鱼类、贝壳类也用盐和辣酱腌了吃。朝鲜人较为常吃的鱼贝类腌制品有腌明太鱼、腌鱿鱼、腌虾等。自古以来,朝鲜人每顿饭几乎都少不了腌菜。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提到饮食文化,真正能与中国相比的也许只有法国了。所以,下面就不妨和一起来了解下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法国大餐的盛名远扬海外,除了中国人之外,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法国人那样享受美食的乐趣了。 法国菜注重新鲜、原味。法国菜选料广泛,主要偏好牛肉、禽类、海鲜、蔬菜等,特别是蜗牛、松露菌、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在配料上,酒、橄榄油、鲜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他们的最爱。 一顿标准式法国式大餐的上菜顺序主要为冷盘菜、汤类、主菜和甜品。第一道菜是冷盘菜,一般是沙丁鱼、火腿、奶酪、鹅肝酱和沙拉等,用于开胃。第二道菜是汤类,汤大致分为清汤、蔬菜汤、肉汤、海鲜汤,一般要配面包一起食用。第三道是主菜,一般先上鱼类再上肉类,鱼类包括淡海水鱼、贝类以及软体动物类。肉类有牛羊肉、家禽等,其中牛排是主菜的主打,常用的烹调方式有烤、煎、铁扒等。用完主菜后,便到甜品了。法国人爱好甜食是出了名的,蛋糕、冰淇淋、馅饼、酥饼、布丁等等,种类口味多样。 当然,整顿大餐中,葡萄酒是不可缺少的。吃开胃菜有开胃酒;用餐中也要有酒。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第一、菜肴文化 讲究的调料搭配简单的菜样。法餐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

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及菜肴烹饪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他西餐之上。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欧芹,龙蒿,肉豆寇,藏红花,丁香花雷,调味汁达百种,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相对于种类繁多的配料,菜的类别不过十来种,点餐的顺序是:头道菜是凉菜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种“头道菜”,但只能选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吃完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是一顿饭中的正菜,正菜最多的是各种“排”,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方便。接着便是餐后甜点,可以是水果,咖啡,蛋糕或冰淇淋。法国的特色菜肴有马赛的“普罗旺斯鱼汤”,鹅肝,巴黎龙虾,红酒山鸡,鸡肝牛排,焗蜗牛等。 第二、就餐文化 法国人十分注重用餐的礼仪,餐具的摆放是饮食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法国,最简单的摆放方法是盘子在面前正中位置,餐巾放于盘内,盘子左边放餐叉,右边放餐刀和汤匙。盘子的正前方从左至右依次是水杯,红酒杯和白酒杯。法国人不仅注重用餐礼仪,还特别追求进餐的情调,法国人甚至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将同桌进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一位世界级的膳食家曾说过:“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因此,法国人对于食物绝不只是停留于填饱肚子的阶段而已,

法国饮食文化

法国饮食文化 李子杰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B14020317 摘要:法国的饮食文化是欧洲饮食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法国 饮食文化体现法国人对精致生活的态度。在这个浪漫的国度里,讲究的美食背后体现了法国社会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传统,同时法国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历史发展轨迹等诸多因素都深刻影响着法国饮食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法国,饮食文化,饮食特色 时装、香水、美食,是法国形象的三大象征。在这个浪漫而艺术的国度,饮食早已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它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生活的艺术,是创造的源泉。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人会像中国那样对美食倾注全部身心并乐此不疲,那就是法国人。有人形象地说:如果中国大餐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法国大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 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以及发达的经济,都给法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基础。欧洲人认为法国菜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菜,其选材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类繁多,渗透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有“民以食为天”的饮食观点,类似的“法国人是为了吃而生存”,这句话入木三分地画出法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法国人除了对食物讲究色香味及营养外,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法国人甚至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 一、菜肴文化 法国菜在欧洲负有盛名,在欧洲的一流饭店或者餐馆所雇佣的大厨大多是法国人,由此奠定了法国菜在世界上的烹饪地位。法国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态度在饮食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在十七世纪,法兰西王公贵族因引领着当时的烹饪技术的潮流。精致的法餐主要包括三大因素:食材上等、厨艺精湛的主厨、高雅的用餐环境。在烹调时,火候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牛肉通常是烹制成六至七成熟,而海鲜不可过熟。法餐对火候的讲究,“艺术”般的菜肴搭配,选料的多样,加之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和细腻的烹饪,这无不使得法餐在合理性、艺术性方面都优胜于其他西餐。另外,法国菜十分注重调料,可以说调料的使用是法国菜的精髓。常用是香料有:胡椒、香叶、龙蒿、欧芹、肉豆蔻、藏红花、丁香花等等。调味汁更是多达几百种以上,不仅讲究味道的细微之别,而且要考虑到色泽的不同,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刺激着人的每个感官,完全调动了舌头的每个味蕾细胞,令人回味无穷。在调味方面,法国人比较善于用酒,对酒与菜的搭配很是讲究。通常在餐前,他们会饮用较淡的开胃酒;在食用沙拉、汤、海鲜时,他们会搭配着白葡萄酒或者玫瑰酒;当法餐选材特别,在这里不食用肉类时,他们则会饮用红酒。 二、特色美食

朝鲜族文明礼仪

篇一: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吉林省延边称之为朝鲜族自治州。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7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这几年来人口数是逐渐减少。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着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 用餐礼仪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而要在单独房间的小方桌上进食。 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在酒席上,要按年龄辈分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者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 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遇有佳味,亦须在老人尝用过后,家人才可享用。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 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篇二: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浅谈朝鲜族饮食文化与礼仪

朝鲜族习俗 文档

保安族的风俗习惯 保安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明显地受到伊斯兰教教规的约束。同时,由于历史上与邻近民族长期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族文化,特别是回、汉民族的影响。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由娘家送来。 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 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

各国饮食礼仪文化

法国 法国人对菜肴的要求很高,讲究选料严格,加工精细,花样繁复,保持原味和合理营养。菜式崇尚精美,讲究款式搭配、颜色组合,讲究饮食环境与就餐氛围,对“吃”的里里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 法式鹅肝是与鱼仔酱、松露齐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国的传统名菜,在欧美其他国家的菜谱上极为少见。鹅肝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入口即化、柔嫩细致、唇齿留香、余味无穷的感觉,可以勾起人味蕾的无限欲望。法式菜肴重视调味,调味品种类多样。擅长用酒来调味,什么样的菜选用什么酒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清汤用葡萄酒、海鲜用白兰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兰地等。 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上来,如果要在面包上抹黄油的话,一定要把面包用手掰成可以一口吃下去的小块,临吃前在小块上抹上黄油。切忌把整个面包都涂上黄油。据说:吃面包"吃一口掰一口"的习俗已流传了几个世纪,为的是将吃剩下的面包分给穷人。第二道: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如果汤太热不能喝,不能用嘴去吹,要等到自然凉下来再喝。第三道是主菜。吃鱼的刀叉要小些,左手握鱼叉,叉齿朝下。鱼刀是用来剥离鱼肉,将鱼肉推到鱼叉上。吃肉类的刀叉最大,握刀的右手食指应放在刀背上,离刀柄一英寸远。左手拿刀齿朝下。色拉的刀叉也有专用的,是叉刀中最小规格的。蜗牛钳的使用很简单,将蜗牛夹起,用特别的勺将肉拉出。第四道则是甜品。餐具一旦拿在手上就不能再碰到餐桌;如果中间想休息,又不想拿走盘子,就应该将刀叉交叉放在盘子里呈8:20,刀子在下,叉子在上,叉齿向下,使刀叉看上去像个倒着的V形,就餐结束,刀叉平行斜放在盘子里,刀叉头指向10点。 意大利 意大利美食与法国菜齐名,是当今西餐的主流。意大利的美食就像它的文化一样高贵、典雅、味道独特。精美可口的意大利面食、奶酪、火腿和葡萄酒是世界各国美食家追求的极致。意大利人善用米饭、面条做菜,而不是作为主食。在中国最有知名度的意大利美食就是匹萨和意大利面。意大利面更是有着千奇百怪的形状:通心、螺旋、贝壳以及有馅的小包等。红色面在面中混入红甜椒或甜椒根;黄色面在面中混入番红花蕊或南瓜;绿色面是混入菠菜,甚至还有堪称最具视觉震撼的黑色面,所有的颜色皆来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意大利面搭配千变万化的沙司,再加上海鲜、牛肉、蔬菜,或者单纯配上香料,使得面食都可以有上百种口味。常见的一款意大利面中,橄榄油是不可或缺的美味因子,蔬果可以增加面的视觉美感,配上香浓的芝士或者浓汤,香味袭人,让人忍不住叫好,这才是意大利美食的难忘滋味。 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念历来不强,无论是赴约还是开会,迟到是经常的现象。所以,去人家做客,不要早到,稍晚一点好。但男女在公共场所约会,男方一定不要让女方等候,应该提前到达等待女方。意大利人排座位通常是男女相隔,一般还要把丈夫与妻子分开。在主人家吃饭,传统的方式是,席间由女主人给每位客人上菜,客人如喜欢哪个菜,可以再向女主人要,主人会非常高兴,现在这个习俗也在变,客人可以自己取菜,但不要站起来,够不着时可请主人或其他客人把盘子递过来。意大利饮食有几个特点。首先,意大利菜肴讲究原汁原味,做鱼和鸡大多不放什么作料,只在锅里煎或烤制,然后浇上柠檬汁,或撒点胡椒面和盐即可上桌。吃虾则只在白水里煮一煮;其次,意大利人每顿饭一般只有三道菜,桌上放有面包,可以自取:第一道一般是面条或其它面食,如萨饼、通心粉等。吃面条要用叉子卷起往嘴里送,切忌用嘴吸出声音;第二道主菜一般是肉类,如牛排、烤鸡、煎鱼等,旁边配有一些蔬菜。西餐中的肉通常都是大块的,需用刀叉将其切成小块,边切边吃,吃鸡或龙虾可以用手,鱼类一般都已去了骨刺,吃起来很方便,对少量小刺,应用手捏出放在盘子上,不能直接往盘中吐;第三道是生菜沙拉;餐后有水果和甜品。在家中吃饭,客人可以根据

延边朝鲜族风情风俗

朝鲜族简介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辽宁省丹东地区。朝鲜族比较讲究卫生,讲究礼貌,特别是敬老美德受到各民族人民的称赞。 “都拉吉,都拉吉,都哦拉吉,迎春花开都拉吉”凡是接触过朝鲜族的人,无不对这载歌载舞“桔梗谣”的画面记忆深刻。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这首著名的民歌《桔梗谣》,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也使得朝鲜族的风味小吃愈发沾染上了浓郁的饮食文化色彩。 服饰特色 朝鲜族历来喜穿白衣素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称。在盛大节日,隆重庆典等场合,朝鲜族男女都习惯穿白色衣衫,故又有“白衣之国”的美称。 迁入初期,朝鲜族人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朝鲜族的传统服饰有男女上衣、裤子、裙子、外套、袍、坎肩及笠帽、船形鞋等。除了日常的服装外,还有周岁服装、结婚礼服、丧服等礼仪服装。 男子穿白色斜襟短上衣,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盘结在右襟中上方。他们还喜欢外套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坎肩)。冬天多穿短大衣或棉、毛大衣。下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腰宽,裤裆和裤管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穿时将裤腰前部折起后系上腰带,裤管下口用布带系绑。节日时多戴礼帽。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身穿宽腿、肥腰、大裆的长裤。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 朝鲜族女装多采用丝绸或柔软面料制成,其最大特点为短袄长裙,其色彩和纹饰都很讲究,优雅而漂亮。女袄的袄襟很短,无扣,用绸带系住,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年轻女子喜在袖口及衣襟处镶饰彩色绸缎边。老年妇女冬天外面加穿皮毛为里、绸缎为面的坎肩。裙子分筒裙和缠裙两种,又有长裙和短裙之别。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系宽腰带,内套白色衬裙,再将外面的裙子缠裹下身,最后把裙子左下角提起掖在腰带内,这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年轻妇女可以穿缠裙或褶裙,未成年的少女只能穿褶裙,褶裙为直筒式,腰间有很多细褶,宽大而飘逸。 朝鲜族妇女头饰较简单,女孩多留娃娃头短发,未婚少女梳一条长辫,婚后

朝鲜族的餐桌礼仪

朝鲜族的餐桌礼仪 朝鲜族又称高丽族、韩族,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朝鲜族的餐桌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朝鲜族的餐桌礼仪 朝鲜族的饮食特点 朝鲜族地区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大米是其主要食粮。 爱吃打糕(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的主食,就像汉族人吃饺子一样重要。)、冷面(朝鲜族冷面更是别具一格,朝鲜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认为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能“长命百岁”,故又称“长寿面”。) ,爱喝汤,爱吃狗肉。此外,其传统食品有五谷饭、松饼、药饭;另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副食品为:泡菜。 酒:白酒、“马利格”酒

冬至这天还有喝小豆粥的习惯。 朝鲜族的社交礼仪 朝鲜族人礼貌、好客,非常注重礼节,儒家“孝”的思想对其影响最为深远。 尊老及餐桌礼仪 朝鲜族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以至目送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摘要: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从跨文化的角度揭示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的差异与不同,可以使人们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提高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饮食文化;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进入2l世纪以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其渊源,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鹪,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1.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 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即“营养”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西方国家,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他们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其是既不营养又有副作用的化学产品;生吃的蔬菜,不仅包括西红柿、生菜,甚至是洋白菜、西兰花。因而他们的“色拉” 有如一盘饲料,使我们难以下咽。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保健,也知道蔬菜爆炒加热后会丢失一部分维生素,生吃则避免丢失,可还是宁愿选择前者,因为习惯使然,更是因为味道确实好多了。 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在中国,民间有旬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在中国人的眼里,“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也不是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还要吃,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而尽情进行味觉享受。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昧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其毫无创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都毫无变化。 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和合”与“分别”的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这体现了“西方重分别” 的社会文化。这种重分别的社会文化同样体现在用餐方式上。西方人奉行的是分餐制,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形式更是各吃各的,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法国独特的饮食文化介绍

法国独特的饮食文化介绍 法国料理(法语:Cuisinefran?aise,IPA:[k?i.zinf?ɑ?.s?z])是 一种源于法国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烹饪系统,法国君主具有较强 的王权,在路易十四时达到顶峰,宫廷奢华风气在饮食上十分讲究,各种烹饪方法通过效仿的贵族流入民间。法国烹饪重视烹饪方法和 就餐礼仪,法国盛产葡萄酒(法语:vin)和奶酪(fromage),成为法 国烹饪必不可少的调料,法国各地大约出产450多种不同风味的奶酪,每一种奶酪以最先发明其做法的村镇名命名,有的村镇如Camembert在任何普通地图中都找不到,但在任何一本法语词典甚 至英语词典中都能找到这个代表奶酪名称的词。 法国烹饪在各地区根据其特产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南方沿海多使用橄榄油,南方和西方沿海多水产,北方和东方则多肉食,总的说 法国人不太喜欢素食。 法国比较具有特色的食品有:青蛙腿(grenouille)、炖鸡(coqauvin)、法式田螺(escargot);主食主要是面包,具有法国特色 的面包有牛角包(croissant)和棍式面包(baguette)。 法国人就餐非常讲究礼仪,一般用长条型餐桌,男女主人各坐餐桌两头,家中其他成员或客人在餐桌两旁按从女主人一侧向男主人 一侧重要程度递减方式排列,餐具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餐刀、叉子 和勺子,用餐盘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 第二道,但餐具根据本次用餐情况全部摆放到就餐人餐盘两侧,从 外到里使用。一般第一道菜是开胃浓汤(soupe),然后是冷盘(hors-d’?uvre),接着才是主菜(platderésistance),最后是甜点(dessert),面包随时取用,比英美人消耗多。餐前喝利口酒,餐中 水产和禽类菜配干白葡萄酒。肉类菜配干红葡萄酒,法国人消耗葡 萄酒较多,几乎每餐必备,和英美法律也不同,未成年人也允许饮 用葡萄酒。法国人的就餐礼仪已经成为西方宴会的经典模式。

长白朝鲜族民俗风情简介(饮食民俗)

长白朝鲜族民俗风情简介(一) 饮食民俗 朝鲜族食物种类及结构类型可分为日常饮食和节日饮食,再可分为主食、副食、饮料和糖果类。 日常饮食 主食 朝鲜族的日常主食是米饭。米饭的种类可分为白米饭和杂粮饭,按制作方法和食用方法可分为二米饭(把两种米掺在一起)、豆饭(把米和云豆、豌豆、小豆等掺在一起)、拌饭(在饭里加炒肉、蘑菇、蔬菜等,一起拌起来吃)、包饭等。朝鲜族妇女特别讲究做饭的功底,做出的饭要软硬适度,不糊不稀,连食不厌。 朝鲜族的米饭中富有民族特色的是五谷饭和药饭。上乘的五谷饭是用糯米、粘小米、粘高梁米、大豆、小豆做成的。五谷饭是朝鲜族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吃的节日饮食,这与朝鲜族的崇鸟习惯有关。 药饭类似于汉族的八宝饭,它是用糯米和柿饼、栗子、红枣、松籽、胡桃等做成的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这也是朝鲜放正月十五吃的节日食物。但药饭并没有象五谷饭那样广为流传。 粥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之一。粥既可以代替饭作为日常主食来食用,也可作为滋补身体的补品来食用。粥的种类主要有米粥、大米掺豆类粥、大米掺坚果粥、鱼粥等。 朝鲜族的日常主食又有面条。它按其原料可分为荞麦面条、白面面条、土豆淀粉面条等。按其制作方法可分为压面、刀切面和冷面、温面。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冷面。 冷面是朝鲜族著名风味食品之一,它同泡菜、狗肉汤一道,成为朝鲜族三大特色食品。冷面是把白面、荞麦粉按一定的比例掺在一起和好,再用压面机压成细条煮熟后,装在碗里,加上冷却的牛肉汤或鸡肉汤,在面上放牛肉片、鸡肉丸子、鸡蛋丝、苹果片等佐料,即可食用。上乘的冷面,其面条要筋道,汤汁要清凉,佐料要可口。朝鲜族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冷的冬季也喜欢吃冷面。朝鲜族有在正月十四吃“长寿面”的习俗,就是在元宵节的前一天,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冷面。说是这天吃了冷面,就会像长长的面丝那样长寿。 朝鲜族的日常主食还有凉粉。它分为荞麦凉粉、绿豆凉粉、橡子面凉粉等。 副食 朝鲜族的日常副食为汤、泡菜和酱。这是朝鲜族日常饮食必备的传统副食“老三样”。 在各种汤中,狗肉汤最具特色。它是朝鲜族饮食中的特色食品之一。狗肉汤有滋补强身之效,所以又叫做“补身汤”,民间也有“伏天的狗肉赛过人参”之说。“狗酱”是食用狗肉时的主要佐料。

朝鲜饮食礼仪

朝鲜饮食礼仪 篇一:朝鲜族文明礼仪 篇一: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 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的日常礼仪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吉林省延边称之为朝鲜族自治州。2008年 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 %.这几年来人口数是逐渐减少。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 北方种植水稻着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 方水稻之乡”。

日常礼仪 说话礼仪:朝鲜族讲究夫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人们非常鄙视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在与人 交往时,特别注意用语。朝鲜语有三种阶称,即“尊敬阶”、“对等阶”、“谦卑阶”,以不同的 语法格式,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对长辈一定要操“尊敬阶”,妻子对丈夫一般也用尊称,兄弟姐妹之间,弟弟妹妹对兄姊也要 用敬称,而不能直呼名字。平辈之间初见,也要用敬语,并说些客气话,以示文雅、有礼; 否则就是失礼,被视为无教养,家长也会受到非议。 走路礼仪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如果有急事非超前不 可,需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必须恭顺地敬礼、问安,并且让路

以至目送 用餐礼仪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生活在朝鲜族当中,处处都能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如平日 饮食,老年人不同晚辈同席,而要在单独房间的小方桌上进食。 晚辈若被允许同长辈同席,也不能当着长辈面饮酒;若要饮酒,也须转过身去饮用。在酒席 上,要按年龄辈分依次就座、斟酒。只有长者举杯后,其余人才可以依次举杯。 晚辈不得在长辈面 前吸烟,不准向长辈借火,更不能同长辈对火。老人或长者外出,全家要鞠躬礼送;老人在 吃饭时未归,全家要等老人归来方能进餐;遇有佳味,亦须在老人尝用过后,家人才可享用。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 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饮食是人类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的交流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对象、方式、归属与性质方面产生了差异。本文研究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色及两者间的差异,在研究中找出融会贯通的地方,期望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参考。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交流

摘要 (1) Ⅰ.前言:饮食文化发展 (3) Ⅱ.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3) 2.1 风味多样 (3) 2.2 四季有别 (4) 2.3 注重情趣 (4) Ⅲ.西方国家的饮食特色 (4) 3.1 独特的饮食科学 (4) 3.2 起伏的饮食历史 (4) 3.3 众多的饮食品种 (5) Ⅳ.中西方饮食差异表现 (5) 4.1 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 (5) 4.2 用餐方式及餐具的差异 (6) 4.3 饮食结构不同 (6) 4.4 餐饮礼仪的差异 (6) Ⅴ.中西方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及思考 (7) Ⅵ.结论 (9) Ⅶ.参考文献 (10)

I前言: 饮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手段,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饮食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期的一个永恒话题。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饮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狭义的饮食文化和广义的饮食文化。狭义的饮食文化,是基于饮食与烹饪各有相同而言的,与烹饪文化相对应;广义的饮食文化,包含烹饪文化和狭义的饮食文化的内容,是指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下面根据广义的饮食文化进行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探讨。 世界上有许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的特点,一个民族的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由于中西方国家历史长短、方风俗习惯、经济结构等存在差异,故而中西方饮食文化不一样。 Ⅱ.中国饮食文化特色 我们先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世界上,中国赢得了“烹饪王国”的美誉。以下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2.1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形成了不同地方风味。各地方风味菜中著名的有数千种,它们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2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