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穿衣镜)

2.改变光路(海底潜望镜)

3.扩大视野空间(商店装饰)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家庭用的穿衣镜、练功房里墙壁四周的镜子、牙医检查牙齿时放入口中的小镜子等都是平面镜;潜艇用的潜望镜、显微镜、投影仪等里都有平面镜。

1.利用平面镜成像如:照镜子,商店里墙上的平面镜。

2.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可看它成的像。”如: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用潜望镜观察敌情。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讲解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编稿:张天宝审稿:郭金娟责编:史会娜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3、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6、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7、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学习重点 1、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学习难点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4、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知识要点梳理: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计算中取C=3×108m/s。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km。 二、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 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平面镜和凸透镜作为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 过了解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光学 系统中的作用和特点。本文将分析和比较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1.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平面镜是一种光滑的金属或玻璃表面,可反射光线并产生反射图像。它的成像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 (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 射角,并且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关系可以 描述为θi= θr,其中θi是入射角,θr是反射角。 (3)根据成像原理,对于一个离平面镜较远的物体,它会通过平 面镜的反射产生一个虚像。虚像的位置与实物的位置在镜面法线上, 并且与实物的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4)平面镜对于平行入射光线会产生一束相交于焦点的反射光线。这个焦点就是平面镜的焦点,也称为虚焦点。 2. 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两侧薄、中间薄两侧厚的透镜,通过折射光线 来实现成像。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

(1)入射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凸透镜时,会因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而发生折射。 (2)凸透镜的中心光线(通过透镜中央)直接通过而不发生折射。 (3)接近光轴的光线在透镜中会发生折射,使得光线向透镜中心 偏离。 (4)通过成像原理,我们可以观察到透镜界面上的物体成像。对 于一个距离凸透镜较远的物体,它会在凸透镜的对焦面上产生一个实像。 (5)凸透镜有一个焦点,可以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来实现清晰成像。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前时,形成放大的正实像。当物体位于焦点 后方时,形成缩小的倒虚像。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有 明显的区别。平面镜产生的是虚像,而凸透镜则可以产生实像。此外,平面镜的虚焦点位于镜面后方,而凸透镜的焦点位于透镜的同一侧。 总结起来,平面镜和凸透镜作为光学器件,分别通过反射和折射来 实现成像。它们的成像原理有些许差异,平面镜产生虚像,而凸透镜 则形成实像。了解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光学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字数:533字)

镜子的成像和镜子成像规律

镜子的成像和镜子成像规律 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之一,它具有让我们能够看到自 己的独特功能。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镜子的成像原理和镜子成像规律。 一、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平面镜是最简单的镜子,也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一种镜子。当我们 站在一面平面镜前时,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倒影。这是因为光线在平 面镜上发生了反射。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根据光线的反射定律来解释的。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光线照射到平 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形成一个虚像。虚像的特点是与物体间隔相等、形状相似,但是左右颠倒。 二、镜子成像规律 镜子成像规律是用来描述镜子成像特点的定律。根据镜子成像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镜子成像时的一些基本性质。 1. 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 根据镜子成像规律,物体与镜子的距离叫做物距,成像位置与镜子 的距离叫做成像距离。当物距变大时,成像距离也会变大;当物距变 小时,成像距离也会变小。物距和成像距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2. 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根据镜子成像规律,镜子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当物体变大时,成像也会变大;当物体变小时,成像也会变小。镜子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3. 实像和虚像 根据镜子成像规律,像位于镜子同一侧的成像叫做实像,像位于镜子另一侧的成像叫做虚像。实像能够被屏幕捕捉到,而虚像无法被屏幕捕捉到。 4. 成像形状 根据镜子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形状与物体相似,但是左右颠倒。凹镜的成像是一个小而直立的虚像,而凸镜的成像是一个大而直立的虚像。 5. 可视角度 根据镜子成像规律,镜子成像的可视角度由物距和镜子的曲率半径来决定。当物距增大或镜子的曲率半径减小时,可视角度也会增大。 三、应用 镜子的成像和成像规律不仅仅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家居装饰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小组讨论: 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 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 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教师点拨: 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 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 跟踪训练: 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 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 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 小组讨论: 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 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

平面镜成像教案

1、平面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向学生展示潜望镜,给学生体验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潜望镜光路图。 拓展:球面镜 阅读课本科学世界,回答球面镜的种类,作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达标检测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2.一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_m,若他沿着与平面镜平行的方向以1m/s的速度运动了3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m. 3.铅笔尖垂直接触玻璃镜面,笔尖的像到笔尖间的距离为4毫米,由此可估算出镜子玻璃的厚度约为__毫米. 4.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使铅笔与它的像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___度,当铅笔跟平面镜成α角,笔和像之间的夹角应为____度. 5.下图“T” 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6.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3:40 B.4:20 C.8:20 D.9:40 7、(92南京题)在图2中,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8、(95广西)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 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9.作图:(1)作出下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2)图乙中S为镜前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有一条经过A点,试作出这条光线. 10.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A.1m B.2m C.3m D.4m 小结 小组内交流你的收获,提出你的疑惑。 板书设计一、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与物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三、平面镜的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后反思

【光现象】第17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四)

【光现象】第17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四) 编者荐语:新的学期在无尽期待中迎来了新一届的孩子,或许是对于教育教学的思考在不断深入,渐渐体会到——做教育真的需要你的良知。 你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 都是某些人的整个世界。 当你清楚了这个事实 你就不会再为家长们的 “挑剔”、“多疑”、“多事”、“矫情” 而斤斤计较、委屈难平 当你用五十分之一的精力 去关照那个某些人的百分之一百时 他们自然会有 担心,甚至疑心和戒心 解决五十分之一和百分之一百的矛盾 其实很简单 你的精力只能是五十分之一 但是你的爱 却可以和孩子的亲人们一样 百分之一百 的确,也许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眼里,你放弃一个孩子对你没有多大影响,可对于孩子的家庭却是全部希望的落空,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必须全身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求做名师,但愿做明师。踏踏实实为孩子们上好每一节物理课,让每个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真,学会宽容,学会真爱,我将用我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我幸福,因为我真爱我的孩子们;我快乐,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让孩子学会物理的正确学习方法,从做好家庭自主创新小实验开始,我们一起努力,让“真学习”成为你成长路上最好的助推器!

【光现象】第17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四)探究轿车的玻璃为什么是倾斜的(8.4杨春源) 物像互相垂直(8.7毛晗屹) 浇不灭的蜡烛(8.7毛晗屹) 往期推荐: 【走进物理】第1期:有趣有用的物理 【走进物理】第2期:奇妙的物理世界(一) 【走进物理】第3期:奇妙的物理世界(二) 【走进物理】第4期:奇妙的物理世界(三) 【走进物理】第5期:奇妙的物理世界(四) 【走进物理】第6期:奇妙的物理世界(五) 【走进物理】第7期:眼睛的视错觉(一) 【走进物理】第8期:眼睛的视错觉(二) 【走进物理】第9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走进物理】第10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二)【走进物理】第11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三)【走进物理】第12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四)【走进物理】第13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五)【走进物理】第14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六)【走进物理】第15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七)【机械运动】第1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机械运动】第2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机械运动】第3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机械运动】第4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四)【机械运动】第5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机械运动】第6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二)【机械运动】第7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三)【机械运动】第8期: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四)【机械运动】第9期: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机械运动】第10期: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二)

光现象及应用

光的现象及应用 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花草树木的光合作用、太阳能、光导纤维。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都沿直线传播。 现象及应用:1影、2日食、3月食、4小孔成像、5激光准直、6步枪三点一线 7排队、8使用激光开凿隧道。 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我们能看见身边的物体时因为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光的反射规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现象及应用:1湖面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4光导纤维、5万花筒 镜面反射:1反光的黑板、2平静的湖面、3镜子、4玻璃 漫反射:1电影的白布、2正常使用的黑板、3桌子、4书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b像于物的大小相等c像与物关于镜面 对称d平面镜所成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因为平面镜成虚像)。 实验:使用等长的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使用刻度尺——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 光的折射: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 和入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者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者玻璃斜射到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 大时,折射角也跟着增大。当光垂直照射到水或者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注意:在空气那边的角始终最大,光折射所成的像是 虚像) 现象及应用:筷子好像被折断、池水变浅、渔夫捕鱼、初生太阳、海市蜃楼。。。。。。) 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 3、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眼睛和光学仪器:1。眼睛:成缩小、倒立、实像。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 (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佩戴凹透镜纠正视力 (2)远视眼(老花眼):成像在视网膜后,佩戴凸透镜纠正视力 2。照相机:成缩小、倒立、实像。镜头——凸透镜,胶片——光屏 色散:把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只有本身颜色的色光能通过,其他色光被 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只反射本身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谈平面镜的作图

谈平面镜的作图 泰州市智堡中学 李爱华 “平面镜”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商场、家中、练功房等处随处可见。平面镜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成像,例如“对镜梳妆”,舞蹈演员借助于平面镜纠正姿势等;二是改变光路,例如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等;三是既成像又改变光路,如潜水艇上的潜望镜等。有关平面镜的作图题是常见题型之一,在各地中考试卷中也是频频出现。这些习题不仅能考查同学们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反射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培养同学们的形象识别能力和绘图基本素养。有关平面镜作图问题虽然题目形式多样,但总的来说还是紧紧围绕平面镜的作用即“成像”与“改变光路”来进行命题。本文将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和评析为同学们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大家能更好地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1.有关平面镜的成像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会运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同学们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已经了解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从数学角度来分析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有关平面镜成像的作图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直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问题;②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共同解决问题;③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光的反射定律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现分别举一例说明: 例1.如图1所示,平面镜MN 前有一个发光点S ,S 1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 2,试作出转动后平面镜的位置M 'N '。 解析:转动前的平面镜MN 的位置和像S 1的位置都已经给出,我 们可以用对称法作出发光点S 的位置。将发光点S 和像S 2相连再作出 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是平面镜的位置。 点评:本题是直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解题,由成像特点可 知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从数 学角度来看平面镜就是像与物体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当我们知道物体和像的位置时可依据此方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例2.如图2所示,平面镜MN 上方有一个物体AB ,要使人眼 在镜前P 点看不到镜中的像,至少应将镜子上的哪一部分遮住? (要求在图上留下作图痕迹)并将遮挡的部分用字母CD 表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物体AB 的像A 'B ',然 后将A 'B '分别和P 点相连,把在人眼视线范围内的部分挡住即 可。 M N .S 1 .S 2 图1 M N A .P B 图2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通过上面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总结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均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3、技巧:平面镜成像形状可从纸张背面看 4、平面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环境:黑暗环境,方便观察 (2)、选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玻璃板的选择: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如果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均成像,在玻璃板后方出现两个相重的影像 (4)、玻璃板的放置:竖直放置。如果玻璃板放置倾斜,则在玻璃板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找不到物与像重合的点。 (5)、蜡烛的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选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目的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6)、实验次数太少得的结论不可靠,因为:试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备普遍性 (7)、玻璃板后蜡烛与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与像大小相等。 (8)、玻璃板后放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平面镜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9)、做完实验,处理白纸的方法:连接物与像的对应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0)、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1)、如果有坐标方格纸,则选择坐标方格纸而不用白纸,因为利用坐标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确定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5、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成像(如:穿衣镜、潜望镜、医学检查牙齿的镜子,塔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反光镜等) 6、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利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反光镜等 7、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应用:汽车前灯反光装置、太阳灶等。 8、平面镜成像作图步骤:引垂线、延长垂线、取等距点、虚线连接像点(注意应用:反射

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

光现象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色散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常见的不是光源的物体有月亮,电影荧幕,钻石等。2.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首先用实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应用有:彩虹,吹肥皂泡,其他经过折射呈现七彩颜色的现象。3.色光的吸收和反射: 透明物体:透过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 不透明物体:反射相同颜色,吸收不同颜色。 白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黑色不透明物体: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复合后中间为白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复合后中间为黑色 色光的复合与颜料的复合结果不一样。 4.光具有能量:光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能量,如电能、内能、化学能。 二.人眼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热都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到地球的。 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主要应用于杀菌,验钞等。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太阳的紫外线主要靠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来吸收。 三.光的直线传播 1.定义: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主要应用有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2.小孔成像:光屏上成倒立的实象。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如:夏天树阴处的光斑都是圆形的,和树叶中间缝隙的形状没有关系。 3.光速:真空中:3×10 m/s,或3×10 km/s 真空中光速最快>空气中>液体中>固体中 光年是长度单位,数值为9.46×10 km 四.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且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概括:虚像,正立,等大,等距,垂直,对称。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3.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集中光能。 五.光的反射 1.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解释: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注:切忌当作和镜面的夹角)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应用:所有镜子,万花孔,潜望镜,反射式望远镜,牙医反光镜,平静的水面等。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六.本章其他相关知识点: 1.看到物体一定是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出来进入我们的眼睛,这个光可能是物体自己发出的也可能是物体反射或折射的,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物体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了。 2.实象是指有实际光线经过,可以用光屏呈现的像,虚象是指没有实际光线经过,不可以用光屏呈现的像。

平面镜的应用球面镜

三、学生实验: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2课时平面镜的应用球面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子和习题了解和掌握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的应用。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平面镜的应用。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凹面镜、凸面镜等。 新课引入 上节课学习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原理,那么平面镜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除平面镜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面镜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平面镜的应用和球面镜。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1)说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 (2)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 (3)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教师出示课件,讲一段故事。 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 教师提问:这段故事里平面镜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制潜望镜,并记录观察结果。

2020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精讲与练习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 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例题1】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m,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2;等大;虚。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他与镜中“自己“的距离是1m+1m=2m;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是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点,所以某同学在镜中的像是虚像;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是等大的虚像。 【例题2】如图,在舞蹈室的墙面上装有一块平面镜,王老师用一激光笔从S点照向镜面,在地面上P点看到一光斑,请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和像点与发光点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S的像点S',连接S'P,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再连接A与入射点连线为入射光线,P与入射点连线为反射光线。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虚像 1.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

交成的像,不是真正的物体,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 2.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平面镜成的像一定要画成虚线。 【例题3】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 B. 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 C. 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 D. 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A 【解析】 A.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A正确; B.为了使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 D.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故D错误. 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考法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里考查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频繁出现,分值是4——5分。考查的要点有(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B;(2)玻璃板要与纸板垂直放置的要求;(3)实验中用到两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4)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性质。2019年或者以后,如果再考这个实验,下列总结出来的命题点需要引起重视: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择玻璃板做为平面镜。 2.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3.对实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是完全相同. 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专题03-光学之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决胜2022中考物理压轴题全揭秘精品(原卷版)

专题03光学之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一、选择题 1【2022•临沂卷】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做多次试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2.【2022•襄阳卷】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3、【2022•江西卷】如图8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8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4.【2022•黔西南卷】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5.【2022•哈尔滨卷】下列光学元件中,成像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放大镜B.自制照相机C.昆虫观察箱D.投影仪 6【2022·宜昌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A.2m B. C.D. 7、【2022·揭阳卷】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 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

将远离玻璃板 8【2022·茂名市】如图1所示,MN为平面镜,一束光线沿AO方向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会通过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9.【2022·广州市】图6,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实验结论 10.【2022•鄂州市】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蜡烛A 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及平面镜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等。 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在水、玻璃等物质中的传播路线也是直的; 3、介质不均匀时,光线会发生弯曲。 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三、光线: 1、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 2、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3、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 四、解释现象: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解释:太阳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地球(月亮),在地球(月亮)后面光无法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月食(日食)。 光的直线传播应用的事例:射击(三点成一线)、排纵队、激光、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 五、光的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为: C=3×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 3、光在水中的速度是上述值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上述值的2/3。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光速 真空3×105km/s 空气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约等于3×105km/s 水真空中光速的3/4 玻璃真空中光速的2/3

基本概念填空 1、能够叫做光源。 2、为了表示,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和,这样的直线叫。 3、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4、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表示。在计算中,真空中的光速取为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 5、光年是指;1光年=km。 选择题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直线传播。 2.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 A.时间B.质量C.长度D.速度 3.关于小孔成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象的形状决定于小孔的形状B.屏离小孔越远,象越大 C.象的亮度和清晰程度与小孔的大小有关D.以上均正确 4.要使眼睛看到一个物体[]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B.物体和眼睛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C.物体和眼睛之间肯定有光线D.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到 5.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5.6米。一位身高2米的人直立时影长是1.5米,那么电线杆的长度是。[ ] A.7.0米B.7.5米C.8.0米D.8.5米 6.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A.影子的形成B.小孔成象C.看不见高墙后在的物体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 7.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A.太阳B.火焰C.月亮D.电灯 8.一根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在地面上投下一个旗杆的影子.自早晨到黄昏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 8.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 9.一根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m,一身高1.8m的人直立时影长为1.2m,可知电线杆的高度是().A.9m B.6m C.4m D.以上均不对 10.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演奏者()A.30m远B.17m远C.约1.655m远D.无法知道 填空题: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光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__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解释3.在日常生活中,______和______证明了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4.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______千米/秒。这个速度相当于l秒绕地球赤道______圈。光在其他透明物质里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光速______。 5.有三根相互距离约1米的长木杆竖直插在地面上,在早晨太阳照射下三杆的影子合在一起,根据______规律可知这些木杆是在同一直线上排列的。 问答题: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算瞄准了.这是什么道理?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且像在原来位置 D.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2.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3.如图所示的是小明从竖直放置的平面镜里看到的对面竖直墙面上所挂电子钟的情景,则这时的实际时间应为() A.10:21B.21:10 C.10:51D.12:01 二、填空题 4.如图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这样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司机前面斜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 (1)请在图乙中画出AB通过挡风玻璃MN所成的像A'B' _____。 (2)行驶中的汽车,若以AB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A B''为参照物,AB是_____(填运动状态)。 三、作图题 5.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片段:当一个人不敢直视另一个人时,通常会利用一块小小的镜子偷偷观察对方的眼睛,然后伺机而动。请你在图中画出A看B的眼睛的光路图(A和B的眼睛用图中点A和点B表示)。 6.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专题03 光学之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压轴题)-决胜2021中考物理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4·厦门)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B 考点:光现象 2.(2014·随州)艾梅同学将一只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大部分重叠但稍有错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烛光经玻璃前表面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经后表面反射又形成了一个虚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 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应选择厚一些的透明玻璃板 D.在水面上方25cm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与A的像重合时,真实的B与水面的距离也是25cm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玻璃有两个面,并且都会将蜡烛的像反射回来,这时便会有两个重叠的像,所以是由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造成的,故选项A正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梳妆镜不透明,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选项B错误.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故选项C错误.

D、在水面上方25cm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与A的像重合时,此时由于折射选项,像的位置偏高,因此B与水面的距离小于25cm,故选项D错误.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 3.(2014·丹东)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是光的色散,A错误,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B错误,不符合题意;C.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正确,符合题意;D.渔夫叉鱼时看到鱼时是光的折射,不是光沿直线传播,D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4.(2014·眉山)如图所示,有一人甲从平直的桥面沿直线从A处走向B处的过程中,在岸边C处的乙可清晰看到平静水面上甲的倒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在桥面上竖直向上跳起来,甲的倒影大小不变 B.甲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甲是运动的 C.当甲刚过B点后,乙就无法再看到他的倒影 D.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和像等大对称,所以无论甲是否跳起,其倒影都不会改变,选项A对。甲沿直线走动过程,甲到水面的距离不变,那么甲到自己的倒影的距离也不改变,即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