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法

1. 平面镜成像实验目的

平面镜成像实验用来模拟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探究反射法则以及证实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2. 平面镜成像实验准备工作

(1)准备实验器材:光源、平面镜、支架、胶布等;

(2)调节实验器材:将镜子用胶布固定在支架上,确定光源的位置,使光源与镜子的距离和镜子的朝向符合实验要求;

3. 平面镜成像实验操作步骤

(1)测量实验器材的位置及距离:测量镜子支架上的物体离光源的

距离,镜子距离支架的高度,镜子朝向的角度以及支架的位置;

(2)调节实验器材位置:将物体进行拉远或拉近,观察反射光线的

路径,调节镜子的高度和朝向,目的是让反射光线得以直线传播;(3)安放物体:将物体放置在光源和镜子中间,检测光线传播的方向,重复调节实验器材位置,直到光线得以直线传播,测量和确定实

验器材两端的距离;

(4)拆卸实验器材:测量完成后,将实验器材拆卸;

4. 平面镜成像实验记录数据

把所测的距离、角度、位置都精确记录下来,并将实验结果用折射

试验结果图概括展示出来,以便比较实验前后的变化。

5. 平面镜成像实验解析

(1)测量实验器材的位置及距离:根据实验前后实验器材的位置及距离,可以得到物体与反射面的距离,镜子距离支架的高度,镜子朝向的角度;

(2)计算折射率:根据反射定律,入射光线的出射角度=反射面的入射角度,计算对应的出射角度和入射角度之比;

(3)比较理论与实验结果:将理论计算出来的折射率与实验结果比较,以此验证实验结果是否符合折射定律。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定义: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如: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光滑的金属面等。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体大小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以上可以缩句为:“物像等大、连线垂直、等距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 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点光源s在镜后的像s’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反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s’叫做s的虚像。如果把光屏放在s’处,是接收不到 这个像的,所以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而不能成在屏上。 解释: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 平面镜成像是中考物理的必考知识点,你掌握的如何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中考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 一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二成像特点: 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白纸(记录平面镜,物、像的位置)。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⑵操作:①在白纸上画一直线,把玻璃板竖直的放在直线上。 ②把一只蜡烛放在板前,记录好位置。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没有点燃的蜡烛,直到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看上去也被点燃了),记好像的位置。 ③把一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没有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成在光屏上。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成在光屏上。 ④移动前面蜡烛的位置,再做几次得到白纸上的信息。 ⑤处理白纸上的信息,链接AA′,BB′,C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像距,物距填入表格。 物到镜面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镜面的距离叫像距。 ⑶结论:由完全重合得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由光屏上没有像得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由测得的物距和像距得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综上(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正立,等大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

1. 探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实验】如图2-4,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实验现象和结论】(1)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注意】 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因为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 刻度尺的作用: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关系。 两根蜡烛大小必须完全相同的原因: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验证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方法: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如果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那么平面镜成虚像。 在选择玻璃板时,要选择比较薄的一个。目的:防止烛焰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 重做实验的目的:防止误差(最好是3~5次)。 在实验中找不到像的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玻璃板位置放置不当) 2. 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3. 平面镜的作用:① 成像; ②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物点到对应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是对称的。 5.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一、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包括玻璃板、蜡烛、光屏、刻度尺和白纸或坐标纸。 二、探究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验证平板玻璃是否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桌面上,然后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通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合。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

在实验中,刻度尺用于测量距离,白纸或坐标纸用于记录像的位置,而选择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我们选择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因为透明的玻璃板能够观察到像的位置和大小,而茶色玻璃板则能减少反射光的干扰。我们选择较薄的玻璃板,是因为较薄的玻璃板能够减小像的畸变。 五、注意事项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会出现像的畸变。我们需要记录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大小,并且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在实验中,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字母“F”来表示。 六、题精练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而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在观察像时,我们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

实验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解析版)

实验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基础考点梳理 1.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 2. 实验装置图 3. 实验器材:透明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或方格纸)、笔 (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利用玻璃的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较薄玻璃板的目的:避免出现重影,方便找到像的位置 (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5)光屏的作用:检验是否能承接到像 (6)白纸的作用:便于记录像、物、平面镜的位置,从而确定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及像、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4.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①用较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①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用未点燃的蜡烛等效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 5. 实验环境: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6. 实验过程 (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的原因:若玻璃板倾斜一定角度,物体的像会上升到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降到水平桌面的下方,不能使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完全重合,如下图所示 (2)代替像的蜡烛不能点燃的原因:若点燃,将会再产生一个像,不利于观察蜡烛像的准确位置(3)平面镜成虚像的判断:用光屏在像的位置承接不到点燃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中应该在物的同侧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像的原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 (5)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7. 实验结论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虚像. 8. 实验评价 (1)测得的像距和物距不相等的原因: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①玻璃板太厚;①测量误差;①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没有完全重合 (2)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使像与物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9. 实验改进 (1)选择透光性差一点的玻璃板(如茶色玻璃)的原因:使像更清晰 (2)用LED灯代替蜡烛的原因:①亮度大,成像稳定且明显;①可避免蜡烛因燃烧变短而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关系;①更环保 (3)用方格纸比白纸更好的原因:能更方便、更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 典型例题赏析 实验结论: (1)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总述: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带底座的玻璃板(薄厚不同的两块玻璃板)、白纸、两支蜡烛A和B、笔、光屏,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小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完全相同。 (2)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最好选用茶色(选填“茶色”或“无色”)玻璃板. (3)如图甲先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带支架的薄(选填“厚”或“薄”)玻璃板沿直线MN垂直放置在白纸上.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你的方法是:用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水平放置,将另外一条直角边贴近玻璃板,若三角板的竖直直角边和玻璃板贴合,则说明玻璃板是垂直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课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探究方法等效替代法,归纳法 探究过程1.验证玻璃杯是否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回。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满分归纳——考点方向 器材作用1.刻度尺的作用:; 2.白纸或坐标纸作用:; 3.为何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4.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原因:; 5.为何选择茶色玻璃板:; 6.为何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注意事项1.为什么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出现什么现象: ; 3.记录物体与像的方法:; 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 5.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 6.字母“F”相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经典例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 (1)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 (2)为了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蜡烛放在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 (3)将蜡烛远离平面镜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一光屏放在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实验装置 二、探究过程 1.验证玻璃杯是否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回。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的作用:; 2.白纸或坐标纸作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何选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4•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的原因:; 5.为何选择茶色玻璃板:; 6.为何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五、注意事项 1•为什么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出现什么现象: ; 3.记录物体与像的方法:; 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 6.字母“F”相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六、习题精练 1.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 段等长的蜡烛A和B—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平面镜成像(实验)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实验) 导学目标知识点: 1、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难点: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前导学】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 2、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平面镜的像实际上是来自物体的光经平面镜。 3、虚像:由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课堂导学】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将大玻璃板垂直竖放在白纸中间; (2)将2支蜡烛固定在小玻璃板上;在大玻璃板两边一边放一支;并点燃_______支; (3)将_________的蜡烛移到白纸上某一点,做好记号;然后再移动另外一支蜡烛,直到能透过大玻璃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也在白纸上做好记号, (4)将两点连线;并用刻度尺测出两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5)重复上述步骤3次 3、进行实验 按照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做好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象与物的大小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在蜡烛这边通过玻璃看 (填“有”或“无”)像,再观察屏上 (填“有”或“无”)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4、分析论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所记录的数据,可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 如下几点: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右图,原理是,S’为S的 像。

课堂练习 1、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站在镜子前成 (填“实”或“虚”)像,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将。 2、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1m B、0.5m C、0m D、2m 2、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立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是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 m。 3、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行,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鸟的影子,后者是鸟的像; 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子;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4、照镜子时,平面镜中“人”的大小取决于( ) A.人本身的大小 B.平面镜的大小 C.人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是,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 (3)选用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器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 像; (5)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7.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使铅笔与它的像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____度,当铅笔跟平面镜成α角,笔和像之间的夹角应为____度. 8.下图“T” 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最全(有答案)

!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 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铅笔、两只完全相同的模拟蜡烛、光屏。 。 四、实验步骤 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 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 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 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 五、实验处理 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10\相同 10 第二次1515相同 第三次20, 20 相同 六、分析论证 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四大特点): 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①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同; ) ③物和像的对应点的连线跟平面镜垂直;④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七、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 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 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 示.在此实验中: 1、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_便于找到像的位置_ 2、用薄的玻璃的目的:_防止前后两个面各自反射成像_ 3、选两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_便于比较物体和像大小关系 4、刻度尺作用:_测量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_ 。 5、白纸板作用:_相当光屏,探究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 6、反复做三次目的:__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__ 7、玻璃板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是为了:防止成像在斜上方或斜下方,物象不能重合 8、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或者说遵循的规律)是;光的反射规律。 9、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不能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虚_像.

八年级物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器材 平面镜、物体(如钢尺等) 三、实验原理 平面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形成一个像,即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投影。根据反射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镜面法线的夹角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 3.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等于物体与像之间的夹角 四、实验步骤 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固定好。 2.将物体(如钢尺)竖立在平面镜前,调整其位置,使其与平面镜的 法线垂直。 3.观察在镜中的物体像的特点,记录下来。 4.调整物体的位置,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下不同位置的物体像。 5.对观察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第一次实验 物体与镜的距离:30cm 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5cm 物体高度:10cm 物体像的高度:5cm 2.第二次实验 物体与镜的距离:20cm 物体像离镜的距离:10cm 物体高度:10cm 物体像的高度:10cm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物体与其像在镜面上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 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 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 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即物体与其像在平面镜上的位置和形状是相似的,只是方向相反。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根据实验结果,平面镜成像具有以下特点:

1.物体与像的距离相等 2.物体与像的高度相等 平面镜成像的这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过程以及光线与平面镜的反射关系。而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进行相关计算,求解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形状的关系。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镜子的制作、光学仪器的使用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应用,我们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初中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 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1、平面镜成像原理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人的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初二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1)探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2)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4个特点; (3)感受并体会什么是“虚”像。 二、实验原理: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三、实验器材: 玻璃板、光具座、刻度尺、圆珠笔、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光屏。 四、实验步骤 利用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 ①在桌面上铺上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③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 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 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④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第③步。 ⑤熄灭蜡烛,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五、实验处理 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出他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六、分析论证 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① ; ② ; ③ ; ④ ;① 像 和 物 的 大 小 相 同 ; ② 像 和 物 到 镜 面 的 距 离 相 等 ; ③ 物 和 像 的 对 应 点 的 连 线 跟 平 面 镜 垂 直 ; ④ 所 成 的 像 是 正 立 的 虚 像 。 七、习题 1、本实验应用了的研究方法。 2、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 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 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 __接收到蜡 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3、为什么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玻璃板(作平面镜)、2只大小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其它:笔、火柴 3.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在A一侧能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A的像A′; 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拿着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B与A′重合,即B看上去好像被点燃了。此时,B的位置就是像A′的位置。 -—等大

探究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 (3)用刻度尺量出A、B分别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等距 记录数据: 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1 2 3 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4)在A′一侧放一张白纸作屏幕,眼睛直接观察白纸,则看不到A的像A′,说明:平面镜成虚像.(将手放在A′处,感觉不烫,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3)(4)对称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试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3、实验时将光屏放在未点燃蜡烛的位置,从玻璃板上方看光屏,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实验中选择厚玻璃还是薄玻璃?选择较薄的玻璃;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考试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