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逼尿肌压力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排尿情况相关性分析

膀胱逼尿肌压力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排尿情况相关性分析
膀胱逼尿肌压力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排尿情况相关性分析

影响前列腺手术疗效的逼尿肌因素解读

影响前列腺手术疗效的逼尿肌因素 为探讨逼尿肌功能受损对前列腺手术疗效的影响,我们对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尿流动力学测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40例。年龄60~83岁,平均69岁。5例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35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40例均排除神经系统疾病,肾功能正常,均行B超或CT检查并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手术前、后采用尿动力学分析仪测定充盈期膀胱压、压力流率、尿道压、膀胱等容收缩压。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结果有逼尿肌功能受损(A组)的19例BPH病人中11例逼尿肌功能不稳定或痉挛(8例同时有逼尿肌顺应性降低),6例逼尿肌收缩乏力(1例逼尿肌顺应性增高),2例单纯性逼尿肌顺应性降低。逼尿肌功能正常或亢进者(B 组)21例。 术后IPSS A组平均15.2,B组平均7.6,二组相比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 <0.005);MFR A组平均11.91ml/s,明显低于B组24.71ml/s,二组相比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 将MFR>20 ml/s、尿流曲线呈标准形态、IPSS<6分者作为判定疗效显著的标准,A组有2例,B组有12例。 讨论BPH患者除膀胱颈部梗阻外,常合并逼尿肌功能改变[1]。有人报告42例BPH患者中18例逼尿肌代偿,9例逼尿肌无力,15例逼尿肌不稳定[2],提示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最高。逼尿肌痉挛被认为是逼尿肌不稳定独有的表现[3]。逼尿肌低顺应性可单独出现,也可与逼尿肌痉挛同时出现(本组8例),两者可能为逼尿肌受损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前者更为严重[4],如不及时解除梗阻,逼尿肌损伤将进一步加重。 逼尿肌不稳定、痉挛或低顺应性可导致患者排尿梗阻症状加重,膀胱最大容量减少,最大尿流率降低[1,2]。术后虽可解除膀胱颈部机械性梗阻,但逼尿肌功能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有人报道术后6个月恢复率为68.9%,有剩余尿、高龄、病程长者术后恢复慢,逼尿肌收缩乏力及逼尿肌高顺应性者术后恢复的可能性很小[2,5],远期疗效差。本组资料显示,术前对逼尿肌功能进行测定和分析可预示前列腺手术的疗效,尤其对手术的近期疗效更为敏感。 作者单位:陆洪兵(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12002) 张顺兴(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12002) 陈向东(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12002) 卜强(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12002) 顾斌(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12002) 参考资料

最新膀胱功能训练

1 膀胱功能训练 2 1.脊髓休克期的膀胱功能训练 3 在留置导尿第二天可训练膀胱功能,采取定时开放,定时夹闭方法,避免膀 4 胱过度充盈输液患者每2小时放尿一次,未输液患者每私枭时放尿一次。放尿 5 前瞩患者及家属抚触腹部,了解膀胱充盈状态,放尿时指导患者有意识的进行 6 排尿动作,保持每次放尿300~500毫升,以逐步建立膀胱容量进行放尿的机制。7 2.建立自律性膀胱的训练 8 留置尿管2~3周后试行拔管,拔管前夹闭尿管3~4小时,瞩患者饮水1000~1500 9 毫升,使膀胱充盈后再拔除尿管。此后可采取间歇导管,每4~6小时时导尿一 次,2次导尿之间帮助患者排尿,定时使用便器。起初每一到两小时一次,以后 10 11 间隔时间逐渐延长,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同时行盆底肌肉锻 炼,患者取坐或卧位,试做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紧盆底肌肉锻炼,再缓缓放松,12 13 每次十秒连续十遍,每日数次以不觉疲乏为宜,经过间歇导尿膀胱训练残余量 14 小于300毫升者每天导尿2次,小于100毫升者每天导尿1次,小于50毫升者 15 可以停止导尿。停止导尿后膀胱逼尿肌收缩仍不强,应用手法辅助排尿,在膀 16 胱充盈膀胱抵达脐下2指时,将一手掌触摸涨大的膀胱,由底部向体部环形按 17 摩,动作要均匀,由轻到重,待膀胱缩成球状,用手托住膀胱底部向会阴部挤 压,挤压使瞩患者使用腹压,直接排除尿液。 18 19 3.留置导尿期间注意点 20 严格导尿术和定期更换尿管,注意尿道口的清洁消毒。正确进行膀胱冲洗, 21 鼓励患者多饮水。日间饮水大于3000毫升包括饮食含水量以利于增加尿量,稀 22 释尿液减少细菌进入的机会,维持每4小时理想尿量350~400毫升,达到刺激 23 膀胱壁逼尿肌的反射性收缩,若尿量小于300毫升不易诱导自解,亦无法充分 24 稀释膀胱内的细菌与沉錠物,发现导尿周围有尿液流出,说明膀胱以建立反射 25 排尿机制,可予拔管。本组12例留置尿管2~3周拔除,采取间歇导尿,两次导 26 尿之间帮助患者自行排尿;8例不能自行排尿患者继续留置尿管,每1~2周更换 27 1次导尿管,80d内均可拔除尿管。 4.建立自利性膀胱训练注意点 28 29 腹部按摩时注意患者排尿后再加压一次,力求排尽;对尿失禁患者,用力要 30 稍大,方向朝向会阴,防止不正确方法挤压膀胱导致尿液逆流;寻找扳机点,

完全推理·排尿过程

一、膀胱的分层: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层,肌层和外膜。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称为逼尿肌,逼尿肌收缩,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尿液由尿道排出。在膀胱与尿道交界处有较厚的环形肌,形成尿道内括约肌。在括约肌收缩能关闭尿道内口,防止尿液自膀胱漏出。 二、膀胱的神经支配(这是推导的基础) 1、交感的运动纤维:作用于α受体→效应: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这样是有利于尿液的储存的,咱用老贺的方法记忆挺有意思的,就说打架的时候(交感兴奋)咱是不会去尿尿的。 交感的感觉纤维:感受痛觉 2、盆神经的运动纤维:副交感→作用于M受体→效应: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位于后尿道),这样是有利于尿液的排出的 盆神经的感觉纤维:感受膀胱壁的牵张,诱发排尿反射 3、躯体神经:阴部神经→尿道外括约肌的收缩 4、中枢:第2-4骶段(副交感)、脑桥(有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大脑(抑制作用) 三、推理排尿过程压力的变化和排尿反射,以及相应的一些排尿障碍 1、当膀胱储尿在300-400ml以下时,膀胱发生应力舒张。什么意思?也就是膀胱随着尿的积聚,如果膀胱体积不变的话,内压应该是增加的;但是膀胱平滑肌是会松弛的,随着尿的

积聚,膀胱的体积要增大,这样一来就缓冲了尿量的增加,所以压力并不因为尿量的增加而增加很多。 2、但是当膀胱储尿在400-500ml以上时,膀胱的内压会因为尿量增加一点而增加很大!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尿量在400-500ml时发生了排尿反射(反射也就是引起电活动,而引起电活动是需要一定阈值的,所以在300-400ml时还不足以引起这个反射),也就是说这个排尿反射的结果就是引起了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这就相当于尿量是增加的,而膀胱的体积是变小的,所以膀胱内压的增加是很大的!所以如果这个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话,反射就不能完成,也就是不能引起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一直松弛,所以就会有尿潴留,当尿潴留到一定程度,内压>尿道阻力时,就会发生尿液的溢出,称为溢流性尿失禁或充盈性尿失禁。 3、排尿反射 尿量增加到400-500ml时→膀胱壁受到牵张→盆神经的感觉纤维兴奋,发出冲动→冲动传到第2-4骶段(副交感)这个脊髓中枢完成正反馈的排尿过程,与此同时,也有冲动往脑桥(有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大脑(抑制作用),再由后者来调节排尿反射。所以说为什么昏迷的病人、高位脊髓受损的常有尿失禁?昏迷也就是大脑反应不起来了,失去了对排尿的抑制作用,正反馈一下子完成了,故而尿失禁。

尿潴留

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按其病史、特点分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两类。急性尿潴留起病急骤,膀胱内突然充满尿液不能排出,病人十分痛苦。常需急诊处理;慢性尿潴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下腹部可触及充满尿液的膀胱,但病人不能排空膀胱,由于疾病的长期存在和适应痛苦反而不重。 病因 常见原因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造成尿道或膀胱出口的机械性梗阻,如尿道病变有炎症、异物、结石、肿瘤、损伤、狭窄以及先天性尿道畸形等; 膀胱颈梗阻性病变有膀胱颈挛缩、纤维化、肿瘤、急性前列腺炎或脓肿、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等;此外,盆腔肿瘤、妊娠的子宫等也可引起尿潴留。 还有由于排尿动力障碍所致的动力性梗阻,常见原因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或马尾损伤、肿瘤,盆腔手术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以及糖尿病等,造成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还有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东莨菪碱等松弛平滑肌的药物偶尔可引起尿潴留。 临床表现 急性尿潴留发病突然,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排出,胀痛难忍,辗转不安,有时从尿道溢出部分尿液,但不能减轻下腹部疼痛。 慢性尿潴留多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常有尿不尽感,有时有尿失禁。 少数病人虽无明显慢性尿潴留梗阻症状,但往往已有明显上尿路扩张、肾积水,甚至出现尿毒症症状,如身体虚弱、贫血、呼吸有尿臭味、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贫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 必须指出的是,病人没有排尿不等于就是尿潴留。 检查 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人,可作B超检查。 鉴别诊断 尿潴留应与无尿鉴别。有些人出现无尿的症状,并不是尿潴留,往往是由于肾功能衰竭、肾脏不能产生足够的尿液的缘故。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人,

可作B超检查。如果膀胱内没有尿液,可能因为肾功能受损造成的,应对其积极治疗,尽快恢复肾脏的功能。 治疗 1.急性尿潴留 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恢复排尿。如病因不明或梗阻一时难以解除,应先做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膀胱尿液解除病痛,然后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若经耻骨上膀胱区热敷或针刺等治疗仍不能排尿,可行导尿术,尿潴留短时间不能恢复者,应留置导尿管持续导尿,视情况拔除。急性尿潴留病人在不能插入导尿管时,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若无膀胱穿刺针,可手术行耻骨上膀胱造口术。如果梗阻病因无法解除,可永久引流尿液,定期更换造瘘管。 急性尿潴留放置导尿管或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时,应间歇缓慢放出尿液,每次500~800ml,避免快速排空膀胱,膀胱内压骤然降低而引起膀胱内大量出血。 2.慢性尿潴留 若为机械性梗阻病变引起,有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者,应先行膀胱尿液引流,待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改善后,针对病因解除梗阻。如系动力性梗阻引起,多数病人需留置导尿管,定期更换;上尿路积水严重者,可做耻骨上膀胱造口术或肾造瘘等尿流改道术。 根据病情,治疗原发病,解除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可行前列腺摘除术;不能耐受前列腺摘除手术者,可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对膀胱颈部梗阻者应行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或膀胱颈成型术。对尿道狭窄者,可行尿道扩张术或经尿道镜窥视下冷刀内切开术。膀胱结石应去除结石。膀胱肿瘤应作相应处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可先用药物治疗,若无效需行膀胱造瘘术。 尿潴留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尿潴留往往是在排尿困难的基础 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而来。 尿液完全不能排出者,称为完全性尿潴留;若排尿后膀胱内仍留存尿液者,称为部分性 尿潴留。各种尿潴留,均属于病态,并且极易并发尿路感染;长期尿潴留还可引起膀胱过度

泌尿外科考试题

泌尿外科出科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15题,共计45分) 01.如果在一周内进行过前列腺按摩,会影响下列哪项检查的结果() A. CEA B. AFP C. PSA D. 膀胱肿瘤抗原 E. 以上都不是 02.右输尿管中段结石急性梗阻后并右肾积脓、高热,左肾完全鹿角结石应如何处理() A. 右肾切除术 B. 急诊右输尿管取石 C. 急诊右肾盂造瘘 D. 抗炎治疗,体温控制后再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E. 右肾包膜下切除 03.肾结核无功能并对侧肾积水,肾功能代偿不良时应() A. 切除结核肾 B. 抗结核治疗 C. 引流积水肾 D.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E. 以上均不是 04.治疗尿路感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 确定感染的部位 B. 根据致病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C. 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D. 除去引起感染的各种诱因 E. 以上都是 05.下列哪种疾病易致阴茎癌() A. 包皮龟头炎 B. 尿道外口狭窄 C. 包茎 D. 尿道下裂 E. 尿道结石 06. 30岁男性,于3小时前在5m高处跌落,无昏迷,血压正常,左腰部疼痛,并轻压痛,无包块,超声双肾形态正常,排尿一次,尿检查RBC 16-20/HP,最

可能的诊断是() A. 肾挫伤 B. 肾部分裂伤 C. 肾全层裂伤 D. 肾蒂损伤 E. 肾裂伤并输尿管损伤 07.诊断膀胱破裂最简便的检查方法是() A. 耻骨上膀胱穿刺 B. 插入金属导尿管 C. 膀胱造影 D. 导尿及膀胱注水试验 E. 腹腔穿刺 08.30岁男性病人,被大石块压伤下腹部,造成排尿困难,尿潴留,肛诊:前列腺触摸不清有浮动感,直肠前壁饱满,下列哪一个是最有可能的诊断() A. 前尿道损伤 B. 后尿道损伤 C. 膀胱损伤 D. 尿道球部损伤 E. 膀胱尿道混合性损伤 09.肾损伤的晚期病理改变,不包括() A. 肾积水 B. 尿毒症 C. 动静脉瘘 D. 假性动脉瘤 E. 肾血管性高血压 10.女性,24岁,自出生后,有分次排尿同时伴有尿失禁。饮水后尿湿裤子更明显些,该患者尿失禁属于下列哪种疾病() A. 膀胱阴道瘘 B. 输尿管阴道瘘 C. 输尿管开口异位 D. 压力性尿失禁 E. 膀胱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 11.前列腺增生症伴有尿潴留,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最理想的处理方法是() A. 留置导尿 B. 膀胱穿刺排尿 C. 射频治疗 D. 前列腺切除术 E. 雌激素治疗

排尿障碍评定

排尿障碍评定 一、概述 1、排尿的生理在正常的情况下,膀胱逼尿肌在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下处于轻度收缩状态,膀胱内压保持在10cmH2O以下。当膀胱内尿液增加时,膀胱内压也增高,但是由于膀胱壁的适应能力,因此内压无明显升高,保持在15cmH2O以下。当膀胱尿液增加至350-550ml,膀胱内压力超过15cmH2O,刺激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盆神经传导至骶髓的初级排尿反射中枢,同时将冲动上传至大脑的高级排尿中枢,从而产生尿意。当条件允许,则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内括约肌松弛,则尿液排出,反之,大脑便抑制骶髓的初级排尿中枢直到有合适的机会抑制才会被解除。此外,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增高也促进膀胱内尿液的排空。

排尿的生理 2、神经源性膀胱时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或受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内尿液排空。 3、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可根据尿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分类 (1) 根据尿流动力学的检查结果分类:①逼尿肌过度活跃性膀胱(痉挛性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调性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性膀胱;

痉挛性膀胱 ②逼尿肌活动不足性膀胱(弛缓性膀胱) 弛缓性膀胱

逼尿肌过度活跃性的神经源膀胱又称为痉挛膀胱,多见于病变部位在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S2~S4)以上的中枢神经损伤。痉挛型膀胱病人的膀胱逼尿肌出现不自主收缩、膀胱内压力增高、膀胱容量减少、膀胱顺应性降低等,表现为尿失禁。当合并有括约肌不协调时,逼尿肌收缩同时括约肌并不不松弛,从而导致膀胱压力会更高,有发生尿液反流的危险。表现为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 逼尿肌活动不足性的神经源膀胱又称为弛缓性膀胱,弛缓性膀胱

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弹性值与膀胱容量的关系

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16期 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厚度及剪切波弹性值 与膀胱容量的关系 刘敏薇,徐盼,周爱云,张妍,郭素萍,张诚,刘娟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探讨正常人膀胱逼尿肌厚度(DWT)及剪切波弹性(SWE)值与膀胱容量(BC)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的156例健康志愿者,通过超声诊断仪自带软件测其BC,根据BC结果分为5个等级:1级<12mL,2级100-199mL,3级200-299mL,4级300~399mL,5级>400mL。采用配备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功能的超声诊断仪测量DWT及其SWE值,分析不同BC等级健康志愿者的DWT及SWE值变化。结果因肥胖、呼吸配合差等难以完成二维成像及SWE共21例,最终成功完成逼尿肌的二维成像和SWE156例,成功率约88.14%。BC1级38例,2级34例,3级30例,4级26例,5级28例,BC不同等级者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C1~5级者DWT分别为0.99(0.86,1.07),0.88(0.60,0.91),0.61(0.57,0.64),0.44 (0.39,0.48)、0.33(0.23,0.37)cm,BC各级别DW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1~5级者逼尿肌 SWE弹性值(横切)分别为2.68(2.30,3.35)、3.30(2.60,3.90)、3.93(3.60460)、6.30(5.20,13.20),12.45 (7.32,16.4)kPa。BC1~5级者逼尿肌SWE值(纵切)分别为3.24(2.30,4.30)、4.40(3.60,5.20)、5.30(4.45, &32)、10.15(7.75,14.70)、12.98(9.30,25.8)kPa。BC各级别者逼尿肌SWE值(横切、纵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级BC者纵切和横切逼尿肌SW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纵切SWE 弹性值大于横切SWE弹性值。曲线回归分析发现,DWT与BC呈负相关关系(疋=0.744,F=166.667,P<0.01),逼尿肌SWE纵切弹性值与BC呈正相关关系(T?2=0.702,^=203.352,P<0.01),逼尿肌SWE横切弹性值与BC呈正相关关系(K2=0.655,F=164.395,P<0.01)。结论正常人BC与DWT、逼尿肌SWE弹性值(纵切、横切)有关,BC越大,DWT越稳定,逼尿肌SWE值(纵切、横切)增加速度越大。 关键词:膀胱;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剪切波弹性成像;逼尿肌厚度;膀胱容量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16.014 中图分类号:R32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16-0051-04 膀胱逼尿肌承担膀胱的重要生理功能,逼尿肌的收缩压迫膀胱内尿液从尿道排出⑷。膀胱疾病如糖尿病性膀胱病(DCP)等可引起逼尿肌中组织学成分的改变,引起逼尿肌厚度(DWT)及硬度的改变。尿动力学检查是对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手段,但该检查费时、有创且费用相对较高⑵。研究发现,膀胱DWT可评价膀胱功能障碍,超声因其无创、简便、经济等优势被认为是测量DWT的一项重要检查。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弹性成像技术,通过该技术,可获得组织的SWE值,即其软硬程度[3'4]O膀胱逼尿肌的弹性主要来源于其中结缔组织比例。研究表明,膀胱功能障碍相关的病理改变可引起膀胱逼尿肌中结缔组织比例升高,使得逼尿肌硬度增加,顺应性减小等⑴。因此,对于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85133)o 通信作者:徐盼(E-mail:xupanl989_@https://www.360docs.net/doc/f67181793.html,)正常膀胱DWT和弹性模量值的探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测量正常健康人不同膀胱容量(BC)时膀胱DWT及SWE值,探讨膀胱DWT及 SWE值与BC的关系,建立正常人DWT及其SWE 值,为临床研究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提供前期基础与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6~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的177例 健康志愿者,年龄16-54(36±5)岁,均排除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手术史、骨盆骨折病史、神经功能异常及糖尿病病史等。所有志愿者入选前应用超声诊断仪测定膀胱残余尿(BRU)<10mL。 1.2BC、DWT及其SWE值测定选用法国Su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超声诊断仪,配备SWE功能,SL10-2宽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2-10MHz。所有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位具有3年以上G作经验且熟练掌握弹性成像操作技术的超声医师 51

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它是泌尿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依靠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及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2.它是一种方法学,具有所有方法学所共有的特点,因此,掌握尿动力学检测方法十分重要 二、尿流率测定(Uroflowmetry)Flow 1.概念尿流率(flow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体积(ml/s),是排尿状况的量化指标 2.原理:多种,目前常用两种: 1)重量式测定法 2)转盘式测定法 3.检查方法: 1)在预约检查时,要求受检者记录至少2天的排尿日记 2)受检者在测试当天离开家时饮水约1升,到达医院后由护士检查其饮水量,饮水不足者立即补充,以便在第一次测定时获得合适尿量(200~400ml),必要时可口服速尿20mg

3)使受检者熟悉环境与尿流计,当其达到最大尿意后,将尿流计设计在预备状态,所有人员离开检查室,让受检者采取平时习惯的排尿体位开始排尿,尿液尽可能固定冲击集尿器壁的某一点 4)最好重复3次检测 5)使用尿流率列线图分析3次测定结果,更正尿量、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最大尿流率的影响 4.尿流率测定的参数 1)最大尿流率(Qmax):指尿流率的最大测定值,是尿流率测定中最敏感、最有价值的参数。正常成年男性最低值为15ml/s,成年女性为20ml/s 2)平均尿流率(Qave):尿量除以尿流时间所得的商 3)尿流时间(FT):指在测定过程中确切测到的时间段。在间断排尿模式中,中间无尿流出现的时间段必须被减除 4)达峰时间(TQmax):指尿流出现到尿流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间隔。它无确切的正常参考值,正常男性不低于尿流时间的1/3 5)尿量:指测定过程中所排出的尿液容量。必须与排尿日记所得的尿量接近,使测得的尿流率能代表受检者排尿的真实状态 6)排尿时间:指整个排尿过程所持续的时间。在排尿无间断

逼尿肌不稳定症状起因1

逼尿肌不稳定症状起因 *导读:逼尿肌不稳定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引起逼尿肌不稳 定症状的疾病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前列腺增生必备条件是高龄和有功能的睾丸,但真正病因尚未阐明。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双氢睾酮学说、雄-雌激素协同学说、胚胎再唤醒学说、干细胞学说、间质-上皮相互作用学说。其中 双氢睾酮的作用最受重视,目前各种抗雄激素疗法以此为理论基础。 (二)发病机制 前列腺是男性一个管腔状腺体,位于膀胱和泌尿生殖膈之间,成年男性的前列腺形态似倒置的栗子,可分为底部、体部和尖部3部分,前列腺的纵径为3cm,横径为4cm,前后径为2cm,前列 腺底部朝上,且粗大,其前部与膀胱颈紧密连接,尿道贯穿其中,后部有精囊附着,前列腺尖部朝向下,尖部细小,且与尿道膜部融合,止于尿生殖膈。底部与尖部之间为体部,体部的前面较隆凸,后面较平坦,正中央有一行浅沟,称为前列腺中央沟,此沟将前列腺后面分为左右2叶,可经直肠指诊隔着直肠前壁触及前列腺左右叶的后面及前列腺中央沟,以了解前列腺的情况,成年人前列腺的重量20g左右。 1.病理人类的前列腺主要由腺体组织和非腺体组织2部分组成,

与前列腺功能及疾病有关的主要是腺体组织部分, Mcneal(1988~1990)将前列腺的形态功能和病理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前列腺各部分命名,腺体部分可分为4个区,周边区占腺体的70%~75%,中央区,占腺体的25%(二者为前列腺的外周部分),移行区占腺体5%~10%,尿道周围区则占不到1%,移行区、尿道周围区是前列腺增生发生的特定部位。 在病理学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结节状增生,是前列腺中最常见的产生症状的瘤样病变,结节开始发生可能是基质细胞自发逆转至胚胎阶段,其生长潜力可能是基质-上皮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所致,最终形成前列腺增生。此病变在50岁以下年龄的人很少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直至70~80岁,前列腺内的结节状增生即开始在前列腺移行区和尿道周围组织中发生,尿道周围组织中的结节与胚胎期的间质成分相似,为基质成分,而移行区结节则为腺体成分,前列腺增生症生长有3个独立的过程:①结节形成。②移行区弥漫性增大。③结节增大。Mcneal 发现,50~70岁年龄的病人,虽然移行区增大1倍,但结节仅占14%,移行区弥漫性增大的部分人年龄都小于70岁,70岁开始,直到80岁结节显著增大,是这段时间里前列腺增生的主要原因。 大体观察:增生的前列腺一般有核桃或鸡卵大,甚至更大者,似鹅卵大小,表面光滑,呈结节状,质韧,有弹性感,正常前列腺重约20g,增生时可达30~80g,甚至可重达100g以上,在体内,

排尿障碍诊疗方案

1.3.1.中医诊断标准:①参照1995年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中风病中医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诊断为中风病。②在清醒状态下小便不能自主控制而自行流出,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夜尿多等症状。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即可确诊。 1.3.1.1.中风病诊断标准 ①主要症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神识昏迷,舌强语蹇或不语,口眼歪斜等。 ②伴随症状:弦晕头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饮水哈咳、吞咽障碍等。 ③起病方式:起病较急,发病前多有诱因,常常出现有先兆症状。 ④发病年龄:一般多集中在在40岁以上。 主要症状结合伴随症状、起病方式、发病诱因、先兆症状、发病年龄等便可确诊;若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也可以确诊。 1.3.1. 2.分期标准 ①急性期:发病在一个月以内; ②恢复期:发病一个月以上至半年以内;

③后遗症期:发病超过半年。 1.3. 2.西医诊断标准: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均进行头颇CT或MRI 检查,同时进行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全面评估。 ①参照1995年举行的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确诊为脑卒中; ②依据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中关于尿失禁的诊断标准,尿液不受主观意志控制而从尿道自主流出,有随意排尿活动或随意排尿活动不完全; 抑制排尿功能减弱或丧失;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伴或不伴尿频、尿急 等症状; ③经彩超确认无残余尿量或残余尿量小于5ml、膀腕容量减少; ④确定是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尿失禁程度评估方法[65]:(见附表1) I度:无尿失禁;

II度:用力,屏气时尿失禁; III度:行走,活动时尿失禁; IV度:直立,翻身时尿失禁。 3. 3.参照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 I-Q-SF)评定, 计算评分:(见附表2) ①漏尿次数。0分:自始至终都没有漏尿;1分:1星期内大约出现1次 漏尿或常常不到1次;2分:1星期内出现2次或3次漏尿;3分:每 23 天大约出现1次漏尿;4分:每天漏尿很多次;5分:经常漏尿,漏尿 次数非常多。 ②漏尿量。0分:没有漏尿;2分:有少量的漏尿;4分:有中等量的漏 尿;6分:有大量的漏尿。 ③总体上看漏尿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程度:患者在0(表示没有影响)至10(表 示有很大影响)之间的某个数字分值上作出选择。

期末复习-8章-泌尿3

170尿液的稀释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不易被重吸收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能主动重吸收NaC1,而对水不通透,故水不被重吸收,造成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为低渗液。在体内水过多而抗利尿激素释放被抑制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非常低。因此,髓袢升支粗段的小管液流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时,NaC1被继续重吸收,而水不被重吸收,故小管液渗透浓度进一步下降,可降低至50mOsm/kgH2O,形成低渗尿,造成尿液的稀释。 尿液的浓缩是由于小管液中的水被重吸收而溶质仍留在小管液中造成的。重吸收水的动力来自肾髓质的渗透梯度,即髓质的渗透浓度从髓质外层向乳头部不断升高。在抗利尿激素存在时,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小管液从外髓集合管向内髓集合管流动时,由于渗透作用,水不断进人高渗的组织间液,使小管液不断被浓缩而变成高渗液,最后尿液的渗透浓度可高达1200mOsm/kgH2O,形成浓缩尿。 171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主细胞重吸收Na+,同时促进K+的排出。其作用机制是:醛固酮进人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者通过核膜进人细胞核,调节特异性mRNA转录,最后合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醛固酮诱导蛋白可能是:①管腔膜的Na+通道蛋白,从而增加管腔膜的Na+通道数量;②增加线粒体中ATP生成,为上皮细胞活动(如钠泵)提供更多能量;③增强基侧膜钠泵活性,促进细胞内的Na+。回流入血和K+进入细胞,提高细内K+浓度,有利于K+的分泌;由于Na+的重吸收,造成管腔内负电位,有利于K +的分泌和Cl-的重吸收。由于远端小管和集台管对Na+重吸收增强,Cl-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加,故细胞外液量增多;K+的分泌量增加。 172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位于下丘脑前部室周器(可能是终板血管器)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这种变化,并反射性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在抗利尿激素缺乏条件下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于是尿液被稀释,尿量增加,从而使体内多余的水被排出体外。这就是水利尿的产生机制。 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渗透压加大,由于小管液中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因此,肾小管特别是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就会受到妨碍.从而使尿量增多。这就是渗透性利尿的产生机制。如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由于肾小管内葡萄糖含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葡萄糖将不能完全被重吸收,小管液渗透压升高,结果导致尿量增多。 173大失血低血压时尿量减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而实现:①肾交感神经兴奋。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容量感受器反射减弱,可使肾交感神经兴奋;也可因动脉血压下降.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肾交感神经兴奋。肾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一是引起人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且前者收缩比后者更明显,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二是增加近端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重吸收Na+、Cl-和水。最终导致尿量减少。②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循环血量减少,使左心房的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人中枢抑制下丘脑-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冲动减少,结果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动脉血压下降,使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作用减弱,也可反射性地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抗利尿激素提高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肾交感神经兴奋可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导致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当动脉血压下降,循环血量减少时,人球小动脉血压下降,血流量减少,对肾入球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也可激活牵张感受器,使肾素释放增加;同时,由于人球小动脉血压降低和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滤过的Na+量减少,以致到达致密斑的Na+量也减少,于是激活致密斑感受器,也可使肾素释放。肾索释放增加,导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血

针灸治疗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TURP术后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TURP术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逼尿肌无力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效果。方法选择因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充盈致逼尿肌损伤,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38例患者,术后采用电针刺激关元、中极、肾俞、次髎、三阴交、足三里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35例TURP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1~8)周后全部拔除,排尿通畅。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长期留置膀胱造瘘治疗。结论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致膀胱逼尿肌无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疗效明确,可以减少膀胱造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手术仍是治疗BPH的主要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列为治疗BPH 的金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少数患者因长期下尿路梗阻、膀胱过度充盈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萎缩变薄或肥厚,收缩力下降,膀胱内出现较多的残余尿,逼尿肌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甚至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合并膀胱逼尿肌无力者为10%~20%[1],此类患者TURP术后仍出现尿潴留或残余尿增多。为提高术后疗效,根据针灸调节膀胱功能障碍的机制[2],结合功能性锻炼和骶神经刺激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原理,我院2005年4月至2011年8月采用针灸治疗TURP术后伴有膀胱逼尿肌无力出现尿潴留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BPH患者,年龄55~83岁。合并伴有原发性高血压11例,冠心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糖尿病8例,肾功能不全5例,脑梗死4例,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超声、肛诊、前列腺CT、尿流动力学检查。经超声、CT 测量,前列腺体积48~130 ml,平均68.5 ml。采用Laborie尿动力仪行尿动力学检查分别作充盈期、排尿期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明确有不同程度膀胱逼尿肌无力。术前均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临床排除前列腺癌。25例入院前已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所有患者均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无造瘘者术中同时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5~7 d拔除导尿管后依然尿潴留者,排除尿道狭窄、前列腺腺体残留。 1.2 方法 1.2.1 采用电针刺激关元、中极、三阴交、足三里穴。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0.38 mm×40 mm毫针,针关元、中极穴,针尖呈45°角向下斜刺,进针0.5~1.0寸,有针感后,再针刺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穴,得气后大幅度捻转0.5~1 min,留置20 min,7~10 d为一疗程,最长4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一周,如第一疗程无明显改善后,改将穴针柄接上G6805-11型电针仪,连续脉冲,针刺后用艾灸热敷任脉上的关元、气海穴。同时每日行提肛锻炼,20次/组,5组/d。 1.2.2 疗效标准判定 以能否自主排尿和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查为标准判断治疗效果,治愈:

尿流率和超声残余尿评估BPH逼尿肌收缩功能

尿流率联和超声残余尿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逼尿肌收缩功能 文建国1)2)3)娄安锋1)2)3) 王庆伟1)2)3)王焱1)2)3) 张国贤1)2)3) 张瑞莉1)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尿动力学中心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学中心小儿外科3)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 验室) 摘要:目的尿流率联合超声残余尿量测定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 t atic hyperplasia,BPH)逼尿肌收缩功能。方法对150例BPH患者分别用自由尿流率联合超声残余尿量测定方 法(Uroflowmetry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residual urine, UCURU)和压力-流率测定方法(invasive pressure flow studies, IPFS)评估逼尿肌收缩功能。依据自由尿流曲线形状、最大尿流率和超声残余尿量将患者 逼尿肌收缩功能分为增强、活动低下和正常,并与IPFS结果进行比较。结果UCURU结果显示逼尿肌 收缩功能增强90例、活动低下34例、正常26例;IPFS结果显示逼尿肌收缩功能增强100例、活动低 下20例、正常30例。两种方法评估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UCURU诊断逼 尿肌活动低下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86%、准确率为86%。结论UCURU可为评估BPH逼尿肌收 缩功能提供依据。 关键词:尿动力学;BPH;逼尿肌;超声;残余尿 Uroflowmetry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residual urine:good approach to evaluate detrusor function for benign prostateic hyperplasia patients WEN Jian-guo1)2)3),Lou An-feng1)2)3),Wang Qing-wei1)2)3),WANG Yan1)2)3),ZHANG Guo-xian1)2) 3),ZHANG Rui-li1)1)Urodynamic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2)Department of Pediatric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3)Key-Disciplines Laboratory Clinical-Medicine Henan,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uroflowmetry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residual urine in evaluation of detrusor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Methods Uroflowmetry combined with ultrasonic residual urine (UCURU) and invasive pressure-flow studies (IPFS) were performed in 150 cases with BPH. Detrusor function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detrusor overactivity, underactivity and normal according to flow curve shape, maximum flow rate and residual urine. The results from both urodynamic studies were compared using X2 test. Results In UCURU, ninety patients had detrusor overactivity, thirty-four patients detrusor underactivity and 26 detrudor nomal. In IPFS, one hundred patients had detrusor overactivity 20 patients detrusor underactivity and 30 patients detrusor normal.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etrusor activities diagnosis between UCURU and IPFS (P > 0.05).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by UCURU were 75%, 70%, 73%in diagnosis of detrusor overactivity, 80%, 86% and 86%, detrusor underactivity, respectively.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IPFS, UCURU is also a useful tool in evaluation of detrusor function in patient with BPH. Key words:Urodynamics;BPH;Detrusor function;Uroflow;Ultrasound hyperplasia,BPH)总患病率高达43.68%, 其引起

(完整版)生理学第8章泌尿系统习题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肾小球滤过分数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4.肾小管重吸收 5.排泄 6.肾糖阈 7.球管平衡 8.水利尿 9.渗透性利尿 二、填空题 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25.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26.水利尿时,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减少的感受器是_____。 27.尿液的浓缩主要是小管液在通过集合管时完成,其关键因素是_____和_____的作用。 28.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第8章第6-7节练习题

一、概念和要点 1.清除率:在内能将血浆中所含的某种物质,这个能完全清除某物质的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2.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是_____和_____。 3.交感神经兴奋时,膀胱逼尿肌_____,尿道内括约肌_____。 二、问题 1.何谓清除率?如何利用对清除率的测定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 2.脊髓腰骶段损伤或胸段损伤对排尿功能有何影响?为什么? 三、选择 (一)单选 1.阴部神经兴奋时( ) A.膀胱逼尿肌收缩 B.膀胱括约肌收缩 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 D.尿道内括约肌收缩 2.关于排尿反射,下述哪项不正确( ) A.排尿反射的基本中枢在骶髓 B.排尿时阴部神经抑制 C.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 D.交感神经兴奋膀胱逼尿肌 3.正常肾对葡萄糖的血浆清除率为() A. 70 ml/min B. 125 ml/min C. 660 ml/min D. 0 ml/min 4.用于测量肾血浆流量的物质() A. 葡萄糖 B. 碘锐特 C. 肌酐 D. 菊粉 5.下列哪种情况尿量不见增加() A. 饮入大量清水 B. 糖尿病 C. 交感神经兴奋 D. 静脉滴注甘露醇 6.高位截瘫病人排尿障碍表现为() A. 尿频 B. 尿潴留 C. 尿失禁 D. 尿崩症 7.关于尿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每昼夜尿量为1500~3000ml B.正常人尿液中可检测出葡萄糖 C.正常人尿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和红细胞 D.尿量多少与机体代谢终产物排泄无关 8.无尿是指每昼夜的尿量不足于() A.1000ml B.500ml C.100ml D.20ml (二)多选 1.排尿过程是( ) A.膀胱内尿量增加,内压升高,刺激膀胱壁牵张感受器 B.传入冲动传至脊髓排尿中枢 C.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D.环境适合排尿时,盆神经兴奋,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抑制 E.膀胱收缩,括约肌舒张,尿液排出 2.关于排尿反射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感受器在膀胱壁上 B.初级排尿中枢位于骶髓 C.反射过程存在负反馈控制 D.排尿反射受意识控制 E.反射过程存在正反馈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