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吕炳奎)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吕炳奎)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是指如何教人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以达到长寿的目的,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会重视的大问题,尤其是中老年人。但如何养生,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理论。中医学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顺其自然以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符合生命规律的养生方法和理论,则是中医学"上工治未病"宗旨的由来。养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特别是中医学"上工治未病"即教人不生病的宗旨,使它有着一整套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

任何学说均是由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其养生方法和理论,也同样如此。它包括二个方面:第一,是以其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首先阐明人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如,日夜与四季变化、人的情绪变化及行为的不当等等因素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第二,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当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获得养生的最佳效果。

现今,大多数人对养生很投入,但由于不懂得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不知道中医学中对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的认识,结果,虽然投入很大,其效果甚微,并没有远离疾病获得健康。中医学治未病的宗旨,为此提供了使人不生病的理论与方法。

(一)

为使读者有一完整的的、详尽的有关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的常识,先简单介绍这一学说。无此学说,中医学的养生理论就成为空话。

首先,必须明白,阴阳五行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两个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中国哲学方法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阴阳五行是对地球万物宏观的表述。宏观,简而言之就是绝对真理。由于宏观是由思维即哲学方法把握到的,属于形而上的范畴。故如何说明宏观是一个难题。中国哲学方法运用了中华民族思维和语言上的独特方法--形象化方法,解决了在对宏观表述上的困难。

阴阳五行就是运用形象化方法表述的结果,用现代语言讲:阴阳是对地球自转的形象化表述,地球自转带来了日夜的更替;五行是对地球公转的形象化表述,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不可分的,故阴阳五行也是不可分的。

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与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宏观相对的微观。因为地球万物均要随地球一同自转和公转,在这种旋转运动中,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在变化,致使地球万物也因此变化而形成各自独立的阴阳五行属性。中医学中的药物归经理论,就是对已经被认识到的药物阴阳五行属性的认识,归经是指药物与人体经络的关系,或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运动方向,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的核心是气血,并且认为气与血是相互作用的,有"气行血流,气滞血瘀"的概括。中医治病的原理就是让病灶处滞停的气血重新流通起来,而药物归经正是使病灶处的气血重新流通的关键。中药是行气的,行气的目的就是让血流起来。中药的归经,是指药之气在体内向与自己所属经络的运动,并能促使此经络停滞的气行起来,把血调过来,目的是将所属经络中的滞气打通,使正气行起来,血流起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并不去直接杀菌、止痛。

中医学的养生之道,以阴阳五行与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首先教人重视的是饮食起居。因为,饮食起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即阴阳五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今,由于中国哲学方法鲜为人知,一般都以西方逻辑方法来解释阴阳五行,结果将以形象化方法表述的阴阳五行,即地球万物的宏观,木火土金水,说成是具体微观的五种元素,这就将阴阳五行的宏观内涵彻底否定了。阴阳五行就是指地球万物的宏观,它包含有时间、

空间、方位、运动方向、动物、植物、矿物、情感、颜色、气味、声音以及静的状态等等。这些内涵没有具体所指。而在其具体的每一行中,这些内涵就有了具体所指,这就是微观了。所以,阴阳五行学说是对阴阳五行的微观。五行中的每一行所包含的属性即具体所指,是必须弄清楚的,否则,就无法理解中医学的养生观。另外,阴阳的概念在此也说明一下。阴:除了黑夜、雌性、静外,凡是可以看的着、模的着的物质都属阴;阳:除了白天、雄性、动外,凡是看不见、模不着的物质都属阳。在人体中,气属阳,血属阴;脏属阴,腑属阳。

五行各行属性简介如下:

木行:春天、东方、向上的运动方向、青色、酸味、在脏为肝;

火行:夏天、南方、浮在上方的运动方式、红色、苦味、在脏为心;

土行:土旺四季、中位、上下左右运动兼有、黄色、甘味、脾脏;

金行:秋季、西方、向下的运动方向、白色、辛味、在脏为肺;

水行:冬季、北方、沉在下方的运动方式、黑色、咸味、肾脏。

从五行各行的内涵看,就可以知道,季节、气味、颜色等均有了具体所属,并与各脏均有了关系,中药中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也均被包括在内了。这些关系正是我们养生所要遵循的法则和理论依据,是必须牢记的。

(二)

除了阴阳五行外,最重要的就是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气,用现代语言讲可以说是人体的生命力,它是看不见模不着的,但可以感觉到。人体内的气,中医学又称为真气,它属于正气,与它相对立的是邪气,邪气在中医学中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火),它们也都是看不见模不着,但可以感觉到的。

气或者真气,它在人体生命中与血成为一阴一阳的组合,气为阳,血为阴。气的作用是引导血在毛细血管中的微循环,使动脉血所带的养分被细胞吸收并带走废物,中医学将细胞的这种吸收与排泄废物的运动称为气化功能。而心脏的运动只负责血在动脉血管的循环,毛细血管内的微循环,则是由气来负责的。中医学将气对血的作用称为气行血流、气滞血瘀、气为血帅。人体生命的这种气化功能越强,说明身体越健康。中医学根据气血为人体生命核心的认识,得出凡是生病的部位和脏器,均是此部位和此脏器的气化作用停滞的结论。气不通血就不到,血不到,细胞就无法得到养分,无法正常工作,人体生命也就生病了。气滞有多种因素:

1。因情绪变化造成的。情绪变化对人体内气的运行是有干扰的。中医学对此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忧伤肺"的认识,对情绪的控制,使人的心态保持静的状态,中医学有气功方法给以解决。遇事心平气和,就避免了情绪变化带来的气滞,也就避免了疾病;

2。因六淫邪气造成的。六淫以风邪为最,中医学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论述,说明了风邪对人体生命的危害是首要的,其实,其它五种淫邪,也可以认为是以风的形式存在并对人加以危害的。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就会将它所到之处的气路(经络)堵住,造成局部的气血不通,于是病就来了。在中医学中,对风引起的疾病有很多,其中致命的也不少,像高血压、心肌炎、肾病、面瘫等等,如何防止风邪引起的疾病,在现今完全被忽视了,如高血压在中国现今的高发病率就是证明。在穿衣上也存在招致肾病高发病率的潜在危险,当今年轻女性喜欢穿露腰及肚脐的短衫的趋势,正是招致肾病的主要原因。具体致病原因后面将详细道来,有关高血压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是笔者的最新发现,并在临床上已有大量的治愈病例;

3。由细菌、病毒入侵人体造成的,中医学称之为温病。细菌及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马上释放毒素,去堵塞人体内气的通道,扩大空间,阻止血的到来。然后细菌、病毒就可以安营扎寨,人的病也就越来越重,中医学治疗此种疾病仍是行气活血,而不用去杀灭它们;

4。行为不当也会引起疾病,中医学对此有"久走伤筋,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久卧伤气"的认识。有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人躺久了就会感到虚弱,尤其是病人,能坐就不

要躺,其原因就是躺久了会伤气。也告诉我们,做事不要一个姿势太久,太久了就会引起身体不适。

当我们明白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六淫致病的原因,还有行为姿态上持久不变而造成的危害,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防病祛病了。

(三)

光懂得一些中医学理论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的懂得中医学对各种具体病症来源的认识。这些致病原因的认识和中医学的一般常识,却恰恰是被当今人们所忽视了的,人们只知道得了病去看医生,而不知道如何使自己不得病。而且在现今中医界,中医师们似乎也不太重视"治未病"是中医师的本分,大多中医师只讲自己会治什么什么病,而不讲如何预防,用什么方法不得病。又由于中医学对各种病症的认识与西医学不同,也造成人们不知按照哪个医学的理论办。这点是不要紧的,两种医学的存在,通过平等竞争,谁认为哪个有道理就听哪个医学的。但有关中医学的,还是要以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这是中医学的灵魂所在。

(四)

前面将中医学对病症的认识,与气血在人体内的作用等做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先从中医养生学中至关重要的饮食起居开始,对如何养生,如何防病逐一介绍,以飨读者。

1。饮食:饮食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但它并不只是指吃饱肚子而已,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除了要有吃饱饭的经济基础外,还指如何吃的好,吃的健康即食补。中医学本身就有"医食同源"的认识,食物虽然不是药物,但从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看,食物同样有药物的行气功能,中医有许多偏方均是以食物为药给以治病的,效果还相当好,这是对医食同源最好的证明。

首先,时间对饮食有着制约作用。例如,每天的三顿饭,要求做到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晚上不要吃夜宵。这个规律是适合人体本身在一天中的变化需要的。其次,四季对饮食也同样有制约作用。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中五味所属,春季多食酸,夏季多食苦,秋季多食辛,冬季多食咸,甘以调之即甘味四季均可用。多食某一种味,并不是只食这一种味,只是加重点而已。根据五脏归属,肝属木,木在春季,酸入肝,故春季食酸对肝有益;心属火,火在夏季,苦入心,故夏季食苦对心有益;肺属金,金在秋季,辛入肺,故秋季食辛对肺有益;肾属水,水在冬季,咸入肾,故冬季食咸对肾有益;脾属土,土旺四季,甘入脾,故四季均可食甘以利脾脏。

另外,就是五行中五色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由阴阳五行学说五色分主可知,青入肝,红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由此,食物颜色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也就不说自明了。青即绿色,入肝,各种绿色蔬菜均可;红色入心,红米、赤豆等;黄色入脾,小米、黄豆、金针菜等;白色入肺,葱白、白萝卜、白木耳等;黑色入肾,黑米、黑芝麻、龙眼干等。中医学养生最注重养肾,但一般不主张吃药去补肾,而主张食补。有谓"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补肾食补最好的食品是黑芝麻。将黑芝麻拣净沙粒,炒熟不糊,然后舂成粉或磨成粉,稍加些糖拌匀,装入容器内,每天服食两调羹,在嘴中干嚼至糊状后咽下,然后漱口,干嚼的目的是让唾液搅拌均匀,这对人体吸收有益。中医学有"肾主骨"的理论,在实用中也证明这是正确的,肾强壮了,就会从肠中把钙抓出来去主骨,这对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是一极为方便有效的方法;煮食龙眼干也同样可以补肾,尤其对儿童则更好。肾强壮了,失眠症就会消除。

对五色的作用,民间还有许多偏方和简单易行的方法。如凡是黄色的均有消肿的作用,在野外如果摔跤摔肿了某个部位,可用黄色的花揉碎后敷在摔肿处,可消肿;如崴肿了脚,马上用一把黄豆煮一锅水,开后十分钟,用黄豆水烫脚,一般一夜即可消肿。民间还有红糖补血的方法,在妇女来月经时,一般要喝红糖水以补充血的流失,等等。中国民间对食补的

方法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但这要在生活中注意收集才是。

现在许多人不懂得五味与四季的关系,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这是中医学常识没有在小学中学中宣讲的结果,除了上述四季与饮食的主味关系外,食物还有寒热之分。属寒的食物,到了秋冬季就不能吃了,如绿豆、西瓜、苦瓜、菊花等等;属热的食物,除了春夏季少吃外,上火时也不能吃,如上火时不要吃橘子、辣椒、荔枝等等。另外,许多少女、少妇在夏天极喜欢吃冰激淋和冰镇的食物,结果带来了妇科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甚至会患上红斑狼疮,原因很简单,我们知道,从冰箱中拿出的物品,很快就会有许多水珠结在上边,这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冰后的反应,当冰镇食物吃到肚里,肚里的水汽也会结水珠,这些水珠会停留在脾脏内,造成脾脏的气血通道堵塞不能正常工作或停止工作。脾脏停止了工作,不会像其它脏器病了会直接危及生命,例如,西医对脾脏的疾患可以直接切除而不必置换。但是,脾脏停止工作后,会带来其它疾病。故建议少吃冰镇的食物,不要为了一时的痛快,把身体健康破坏了。还有,现今在中国发病率一直攀升的高血压病,从中医学的观点说,高血压不是因为生活好了,吃肉、抽烟多造成的,而是风寒造成的,是科技发达(空调)带来的。后面会详述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再者,现今肥胖症比率上升的很快,原因很简单,即口渴时以饮料和果汁代替水造成的。因为人口中的唾液含有分解糖的酶,喝饮料和果汁,躲过了酶对糖的分解作用,造成大量糖分进入体内致使肥胖。。

中医学要求在进补时必须在秋冬季,因为这两个季节在中国人眼里是收藏的季节,中国哲学方法要求认识事物要顺其自然,对春夏秋冬四季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补必须使体内能够将其收藏住。秋冬之所以能进补,关键在于收与藏,万物的变化是顺其自然的,人体也同样如此,一收一藏就把所补之物全吸收了。当然,大虚之人不受补与大实之人不宜补,又是例外。

还有一些人认为要健康就要食素。这个认识是错误的。中医学要求人们要杂食,但不能过量,要保持中庸,即要有一个度。比如,每日除了要吃蔬菜外,还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而且要带皮的。首先这对胆囊有益,能促进胆囊运动分泌胆汁,可防止胆囊疾病;其次对脑力有帮助,通常老人和小孩喜欢食肉,是因为老人需要补脑,小孩需要长脑。

吃的学问很多,就中医学而言,人体生命有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之分,先天之气是指遗传而来,后天之气则是靠饮食而来,饮食方法是否正确,影响着人体生命的健康与否。以此而论,脾胃、也就是五行中的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脾胃健康,就能有好的吸收。如何使脾胃健康是个关键。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保脾胃的方法:中医学讲求温中,中即指脾,意指脾胃不能多食冰冷的食物,在夏季很热的情况下,少吃一些还是可以的。患有胃病的人,靠药是不能根治的,有时反而会越吃药越重,有了胃病或不想有胃病的人,只要做到吃饭按时定量,量最好在八成饱左右,有胃病的人要做到吃饭时不喝汤和水,即食干的食物;没有胃病的人要做到饭前喝汤,坚持几个月,胃病就会慢慢好起来,长此下去,胃病就能彻底根除。其道理是,胃在消化时是要蠕动的,只吃干的食物并且只吃八成饱,对胃的蠕动大有帮助,每日如此进食,胃就会在蠕动中逐渐恢复健康。中医学反对暴食暴饮就是要保护胃的健康。

又如,对妇女的乳腺增生,有一非常简单的菜肴就可解决,并且履试履爽。这就是金针菜(黄花菜)炒绿豆芽。

饮食对健康是最重要的环节,民间有许多饮食偏方可以治疗大病而不用服药。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起居。除了饮食外,起居也同样对保持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今,人们往往不知道起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工作一忙,就更不管了,等到得了大病,真是后悔莫及。

根据阴阳五行学说,起居同样与四季变化有关。根据中医学理论,起居一般为春季早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晚睡早起,冬季早睡随太阳起。这里的早,是指早上5~7点,晚指晚上11~12点以前,随太阳起指冬季早上7点左右。起居的时间性,是与气有关系的。

每日凌晨是大地阳气回升的时间,5~7点,正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起床,外出散步或做些轻微的运动,就自然而然地补充了阳气;睡觉时间一般在晚上11点以前为好,因为11~1点是子时,这个时辰是养肾的时辰,此时睡觉正好补肾。现今许多人早上睡懒觉,晚上不睡觉,使得早上该补阳气时补不上,晚上该养肾气时养不了,造成肾虚症。

起居不当不但对肾脏有极大的影响,对肝脏也同样,中医学有肝肾同源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不注意保护肝肾是非常危险的,如糖尿病就是肝肾同时虚弱造成的。许多人工作时没有节律,该休息时不休息,疲劳作战,这样首先对肾有损害,其次会使肝火上亢,轻者造成上火,如口腔溃疡,口舌生疮,鼻脸牙龈肿胀等等,长此下去,就会造成肝虚。就中医学而言,糖尿病是肝肾两虚造成的。现今,中国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笔者认为,是由于不懂或不知道中医学的养生方法造成的。

正当的起居应该按照中医学的起居时间作息,如在中午再能有20~30分钟午睡,那是再好也不过了。当然,起居的内容还有如卧具软硬的要求,床的朝向,远离潮湿的居室等等,但起居的时间则是最重要的,不能忽视。

当我们懂得和了解了中医学有关饮食起居的内涵后,只要认真遵循去做,就会远离疾病。当然,除了饮食起居外,还有其它具体的防病常识,如果不知道或不懂得,也会招致一些伴随终生的疾病。要防止疾病,首先要知道疾病的致病原因,这样去防病才能有的放矢,下面将由因风(六淫)、因伤(经筋)两大类致病原因,逐一介绍给读者。

(五)

1。因风(六淫)致病的预防

中医学谓"风为百病之长"。意思是指由风造成的疾病是最多的。俗语把感冒说成是伤风,就说的是受风的意思。现今,许多由风而得的病大多人们都不知道,又由于中西医在认识上的不同,西医根本不承认气的存在,也造成人们不懂中医学对由风引起的疾病的防范,使得本因可以防止的疾病,反而是发病率上升;不但不能治愈,反而要病人终生服药,如高血压症和糖尿病症是也。这对中医的故乡是一个极大的讽刺。现就因风而起的疾病从头说起。(1)偏头痛

许多患有偏头痛的人,以为是脑子出了问题,其实不然,这是由于风寒进入头皮内,堵塞了气的通道而形成的。中医学有"气行血流,气滞血瘀"的认识,是指当风寒将气路堵塞后,被堵塞的部位血流也就停止了,使得这部位的细胞没有了养分,就会产生疼痛的症状,这个原理对因风造成的疾病都适用。如何区别是偏头痛还是脑病,只要用手指按压疼痛部位,如有压痛和肿胀的感觉,有时甚至像按在海绵上一样,就是风寒造成的偏头痛。治疗时可以用湿烫毛巾热敷,按摩或擦风油精等追风药,严重的话,还是要服中药和按摩治疗。预防此病,首先,睡觉时不要开窗或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头部;其次,在秋冬,尤其在冬季,要戴帽子或头巾,以防风吹头部;其三,在冷气间工作,要注意保持精力,切忌疲劳和瞌睡,这种状态风极易趁虚而入;

(2)面瘫

受风部位在脸部,轻者嘴角微微上翘或下斜,重者嘴呈倾斜或竖直,一只眼睛无法闭合,干燥疼痛,或伴随有一侧脸面麻痹。面瘫患者既不能安睡,说话漏风,吃东西也会漏掉下来,口水不断。

预防面瘫,最重要的是防风,尤其在疲劳时,更要注重防风;不要在风头里睡觉;夏天最好不要开着风扇睡觉;也不要在大开的窗下睡觉;过去,中国的房间里都有气窗,并且不是直开而是向上斜开的,这就避免了风直接吹到人体上,现在这种气窗已经很少见了。体育运动后,因为疲劳也容易受风而引发面瘫。每日早晨用冷水洗脸;外出归来用热毛巾敷脸,都能起到防风的作用。

(3)高血压症

当今,中国的高血压症人群已达到一亿二千万之多,并且呈上升的趋势。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高血压症患者,是因为现今世界医学界没有找到引起高血压症的真正原因,因而防不胜防。而从中医学"风为百病之长"的认识,和笔者长期研究和临床的治愈率看,高血压症同样是由风寒造成的。有高血压症的患者,一般均伴有偏头痛和面瘫的症状,并且,高血压症在早期表现是低血压症(贫血),待积累了数年后就会突然转为高血压症。

中国高血压症的高发病率,除了由糖尿病引起的外,是随着空调的普及带来的。因此,在空调房间里工作或生活,一定要注意头部的防风,并保持旺盛的精神,如果感到疲劳,最好不要打瞌睡,或离开冷气间,因为疲劳或打瞌睡时是人体卫气虚弱的时候,此时风邪最容易入侵人体。这也是高血压症趋向年轻化的原因。

中医学的"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每一个中医师懂得把握各种疾病的病因,知道了病因,才有可能去教人如何防病祛病。现在,高血压症的病因找到了,防病的方法也就在其中了。这就是防风。

治疗高血压症的方法就是祛风。将病灶部位的风寒去掉,血压就会降下来。中医学可用中药治疗,也可用气功医学的点穴方法治疗。

(4)落枕

造成落枕的原因很简单,仍然是由于风邪入侵颈肩部位将气路堵塞引起的。睡觉翻身时使被子与肩膀分离,风邪趁机入侵颈肩部,或当风工作时风邪进入颈肩部造成局部的经筋收缩,使得头颈无法转动并且疼痛不已。此症不治疗几天后也会自然好转,治疗也是以祛风和松懈紧缩的经筋。

(5)五十肩

此症西医称为肩周炎。其实,它并没有所谓的炎症,仍然是由风邪入侵肩关节与颈部造成的。此症有时可以不治而愈,有时又会发展为锁肩症,即手臂无法前后运动像是被锁住了一样。并且十分疼痛。故防止它仍然是以防风为主,治疗也是以祛风松懈经筋为主。

(6)心肌炎

在此借用西医学的病名。此症也是由于风邪入侵心脏,造成心肌的气路堵塞,心肌无法得到动脉血而不能正常工作。故,此症并不是心肌发炎,而是心肌缺血,也不是病毒引起的。风邪侵入心肌,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少儿在剧烈运动后,浑身热汗当风;一种是疲劳过度当风。并且发病症状极似感冒,往往被误诊。中医治疗仍以祛风为主,一旦风邪被祛除,心肌重新获得新鲜血液,心脏就会正常工作,病也就痊愈了。

(7)感冒(伤风)

风邪入肺,就会造成感冒。在民间,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是煮姜汤加红糖,趁热喝下,然后捂上被子发汗,如果10分钟后仍未出汗,再加饮一杯开水,以补充体内水分。汗一旦发出来,所受风寒也就随同汗液排出体外,病也就好了。如果是病毒性的流行性感冒,则要服些中药,轻微的或刚刚得的,可服感冒冲剂,严重的则要看中医了。预防它有一简单易行的方法:在室内烧醋少许,让蒸发的醋味熏满空间,人在吸入醋蒸气后,就会有抗病毒的能力而避免染上它。

(8)肾病

肾病与风寒十分密切。一旦风寒进入肾脏,就会有腰膝酸懒,浑身无力,尿频等症状。因此,中国人传统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肚子和腰部,就是在夏天,睡觉时也要用毛巾盖在肚子上,以防风邪入肾,尤其是儿童特别要注意。前面所讲的穿露肚脐的服装也不要忽视。(9)类风湿症

类风湿症中医学认为是由于风湿进入到关节内与骨液结合,造成骨液钙化,将关节接缝处的缝隙铸在一起,造成患者行动困难,疼痛无比。

治疗此症中医学一般贴膏药,服汤药。刚刚得的,可以服用乌稍蛇酒祛风。

预防类风湿症除了防风外,主要是不能在草地、地板和水泥地上睡觉。草地上湿气大,而地板和水泥地则不透气,使得身体排出的水气转变为湿气;还有,睡觉的床垫和沙发不要包裹塑料布,这同样是不透气的。

总之,风寒可以从人体的任何部位入侵,许多症状都与它有关,中医一般是以拔火罐、刮痧、放血等方法去祛除造成疼痛的风寒的。风瘫是最典型的风寒症,它是人在当风处睡觉风寒侵入人体,造成周身瘫痪,失语,稍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可见,睡觉时绝对要避开当风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

2。经筋病的病因与预防

中医学中的气功医学有一独特的学说--经筋学说(见拙著《气功医学之经筋学说》中医古籍出版社)。它笼括了与腰腿痛症相应的全部病症。经筋是中医学的名词,它相当于现代的韧带,但在走向和长度上与之有所区别。

经筋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筋一旦受损,经筋就会本能地将受伤部位紧缩形成筋结保护起来,经筋只要没有治愈,就不会停止收缩。人体最容易受损的经筋是足太阳经筋,它从头面经过脊柱两侧到脚。腰腿痛症主要就是足太阳等经筋受损后紧缩造成的。中医称为经筋病。它包括有颈椎病、脊柱变形、脊柱侧弯、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骨盆倾斜和股骨头坏死等等病症。

要预防这些疾病,主要是防止经筋的损伤。首先,体育运动前,一定要认真做热身运动,这样可以使经筋柔韧,能应付关节的突然变位;其次,劳动时,不要干与自己体力不相称的活,以免使经筋受损;三者,长期伏案或长时间一个姿势不变的行为,一两个小时一定要活动,如做工间操等,它会造成经筋的静力或疲劳损伤。

现就上述各病症详细介绍如下:

(1)颈椎病

现代医学将颈椎病分成4~5个类型,而且都是从颈椎骨的变形去区分的,它忽视了经筋的主要作用。其实,颈椎病完全是由于经筋的收缩造成的,椎骨的变形也是经筋的收缩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划分,只是经筋收缩强度的不同而已。还要明白的是,颈椎部位经筋的紧缩,不完全是此部位经筋受损,而是整条经筋受损收缩后影响到颈椎部位的。一般颈椎病患者,以伏案工作的居多数,这是因为当经筋受损后,伏案造成颈椎部位受力强度大,再加上静力损伤的因素造成的;

(2)脊椎变形

脊椎变形有两个类型,一个是侧弯,一个是生理曲线变形。但二者均是由于经筋受损后收缩造成的。

生理曲线变形主要有颈椎、胸椎和腰椎,三者变形均有向内(前)和向外(后)之分。颈椎的向前和向后变形,是颈椎病加重的证明;胸椎除了前凸后凸的典型驼背外,生理曲线的向前和向后变形,均会造成胸口的不适,如心脏早博、胸区疼痛、呼吸紧张,甚至有短暂窒息状况等等,从临床上看,许多心脏病的原因是在胸椎生理曲线变形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脏病;腰椎的生理曲线变形,患者往往长久站立腰就会酸痛。三者的变形,是经筋收缩严重的症状。治疗时要有耐心地逐步将生理曲线恢复到原位,并以松筋为主。

侧弯也同样有颈椎、胸椎和腰椎。初生婴儿有斜颈病症,这是在胎内颈椎受压,造成颈椎骨呈梯形状,颈椎像拱旋一样使头歪斜。此症在两岁以内运用气功按摩是可以治愈的,千万不要动手术校正。一般颈椎侧弯,还是经筋收缩造成的;胸椎和腰椎侧弯须有一条件:当脊柱两侧经筋的收缩力不平衡的时候,外力作用在紧缩的一侧经筋处,脊柱受力后会顺着力的方向弯曲,一侧紧缩的经筋借此将弯曲的脊柱固定住,造成侧弯。治疗时首先要将侧弯正直,然后就是松筋。腰椎侧弯容易造成环跳处疼痛,即所谓现行的坐骨神经痛。原因是经筋紧缩造成的。中医可以用手法进行脊椎复位,西医手术治疗预后不好。

(3)骨盆变形(倾斜)

当经筋的收缩力量增大时,还会将腰四五椎间撕开拉成楔状,造成骨盆倾斜,一腿长一腿短,并且短腿髂骨及环跳处会疼痛不已,以及整条腿都感到紧缩疼痛而屈伸不利。还有的患者伴有脚后跟痛,也有所谓的坐骨神经痛的症状。顺便提示一下,神经是人体的信息传导系统,哪里有不适它就会以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觉通知大脑,故所谓神经痛其实是所痛部位有了麻烦,而并不是神经有了问题。

中医手法也可以对骨盆倾斜进行复位,手术对此无计可施,笔者只是知道美国西医有对此症进行切换半个骨盆的手术。而仍不能对4~5腰椎进行复位。

(4)椎间盘突出与椎管狭窄

当脊柱两侧的经筋收缩力不同的情况下,在外力从侧边向腰部作用下,脊柱会顺着力的方向弯曲。如果力在紧缩力大的经筋一侧,脊柱的弯曲,正好使紧缩的经筋有了紧缩量,外力与经筋的紧缩量结合,形成一股挤压力,正好将椎间盘挤压出去,形成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与突出的原因差不多,只是椎间盘不是被挤压出去,而是被挤压变扁变大,进而挤压到椎管,造成椎管狭窄。这里的原因仍然是经筋收缩造成的。

(5)股骨头坏死

此症是由于股骨头即大转子与骨盆臼槽之间的缝隙没有了,走路时二者相磨,把股骨头的软骨层磨坏,疼痛无比。这仍然是由于经筋收缩造成的。西医一般对此症均以手术置换人造的股骨头,中医则可以服中药和手法治疗。

………

总之,懂得了如何保护经筋,是防止上述各症的关键。还有就是女性的高跟鞋,长期穿高跟鞋会使脚踝骨处的经筋受损,造成踝骨部位疼痛和垂足。可以说,现代的高跟鞋与中国古代的裹足,异曲同工。

为了使读者明白中医学的养生方法和理论,列举了上述两大致病体系,中医治未病的宗旨,就是要人们懂得顺其自然的养生方法,而达到健康长寿。愿每一个读者读后都能多多少少的获得些中医养生的知识,并能重视健康长寿的问题。这也是笔者的心愿。

_黄帝内经_中的养生之道

GUOXUE 《黄帝内经》 中的养生之道 致用·养生ZHIYONG ·YANGSHENG ·君主之官: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像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全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 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 鸡鸭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 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 《黄帝内经》。中的 之道 YANGSHENGZHIDAO ZHONGDE 。。 HUANGDINEIJ ING (76)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_41_欲求长生不老_清心寡欲是法宝

家庭中医药 !!!!!!!!!!!!!!!!!!!!!!!来春茂,男,汉族,生于!"!#年$月。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来老养生注重养性修身,提出养生一要“戒郁”,二要“安心”,三要“耐性”。把佛教的“三戒”作为做人的规范。来老平时爱唱京戏,常操琴自唱,怡然自得。来老年近九旬,患原发性高血压已$%余年,经练气功、服中药已控制正常,至今身体尚健。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坚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至’小时,从不午睡。每早(时起床即解大便,洗漱毕,练气功,打太极拳约)小时。每晚"至*+时入睡,很少失眠,偶尔失眠时也不紧张,想些愉快的往事,自然就睡着了。我的食量很好,以吃饱为止,没有特殊嗜好,也不挑食,喜吃蔬菜。’%岁以后,食量有所节制,每餐二两,晚餐吃得少些,长年如此。经常吃苦荞面粉(生粉做成饼,蒸熟蘸蜂蜜吃;或生粉炒香后调成糊状吃),不论咸甜均可。我从不吸烟,不饮酒,喜饮云南绿茶,特别是粗加 工的大叶子茶,茶 水较浓,每日换两 次茶叶,饮(磅开水,已有(%多年的习惯。 我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为指南,预防感冒等疾病注重保肾固精。保肾固精 的关键在于节制房事,房事要双方和谐,以身不疲倦、头不昏沉、精力充沛为度。每于气候交替时服几剂玉屏风散,以预防感冒发生。经常食用苦荞面以预防肠炎。我常间断口含云南 三七,每次含!,-,(克,待含软嚼碎吞下,每月$,-,.次,可畅血脉、强身体。 我认为养身重在养性修身,《医学入门》云:“医家既知修德,又当爱惜自己精神,医之难者,难于此也。”我喜欢的养生方法一是“戒郁”,即《丹溪心法》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我在平时遇有不顺心之事时,常唱几段京戏,心情就比较舒畅了。二是“安心”,东坡诗云“安心是药更无方”。“文革”期间,我住“牛棚”,只要心安,也并不感 到多大痛苦。三是要有“耐性”,正如《老老恒言?戒怒》所说:“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气血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可养生兼养性。”发怒像一只螫人的蜂,在伤害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生命赔进去了,得到的回报倍于你所伤者。我把佛教的“三戒”作为做人的规范,一戒“贪”,不食非分利禄;二戒“憎”,不嫉妒别人,仁爱是生命的源泉,给人一份爱心,自己将增添十分生机;三戒“痴”,不痴心妄想,不热衷名利,心情舒畅,便能健康长寿。我的养生经验就是:童稚之时,脏腑娇嫩,重在调寒暖、适饥饱;少之时,血气未定,重在戒色;半年之至,精力充沛、血气盛,重在戒逞强好斗;老年之时,血气渐衰,重在戒急躁、练耐性。应以仁爱之心对人,豁达开朗,笑口常开,生病时注意休息好,健康时运动莫忘了。如此必获健康长寿。(编辑舒晓奋)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 颐年有道来春茂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 ) !"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中医十二经络养生法 1、小指尖端——心脏健康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 2、拇指尖端——呼吸系统健康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 3、手掌中央——宁心安神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具体方法: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 4、肩窝——增强免疫力 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具体方法: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

中医12经络养生法 5、屈肘外侧凹陷处——小肠保健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具体方法: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 6、鼻翼两侧——大肠健康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具体方法: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可按压此处。 7、脚底中心——改善过敏体质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具体方法:睡前按摩脚底中心,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脚底中心,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经常按摩脚底中心,可改善过敏体质,同时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等也有较好疗效。 8、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调理脾脏功能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具体方法: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袋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以有酸胀感为宜,具有调理脾脏功能的作用。 9、大腿根部——促进肝脏排毒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讲课讲稿

黄帝内经-五脏-春夏秋冬顺其自然养生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春夏秋天顺其自然养生智慧 1,简介黄帝内经 2,古人如何顺其四季自然 3,现代人起居思考 4,春夏秋天养生智慧 春风、夏暑、长夏湿、秋燥、冬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很少人会去了解和认识我们中国先人们留给我们的知识财富(古籍)。当今中国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许多人都认为西方文化是高雅的,难道只有不断的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才能生活的更美好?其实不然。今日契机走近黄帝内经:把自己放到天地自然里,把人自然化、自然人化,把地球人化、人地球化,经典国学+养生结合,体验易经哲学思想和中医人体健康。 大家会觉得黄帝内经难懂,老师告诉我:不要担心自己太年轻读不懂,只要懂生活,注重思考人生,有修为学识能读懂,内经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 ① 《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中国远古时期黄帝轩辕氏,人文初祖, 轩辕 ,5000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 是农历三月初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今年4月9、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黄帝内经》的“经”是指经验、终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的著作“经”是经典的意思。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佛家经典如《心经》《金刚经》而“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 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中国最著名、最古老的中医典籍之一,也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奇异之书。非一人一时之作。 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总在解析生理、病理等专业词汇,它帮助我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真切的智慧,本次分享为大家都觉得很熟悉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四气调神 大论》讲述的就是顺其自然四季。下面让小秋来为大家一起解读下《黄帝内经》中古人四季智慧。 ② 天地万物的变化都围绕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奏进行。人是地球的孩子,饮食、起居也必然遵循这个节奏来变化。我们通常都知道一个“养”,即“养生”。其实,在内经里,应该是四个“养”,即:养生、养长(ZHANG )、养收、养藏。这四养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可不能单打一哟,要全面理解黄帝内经,四养都要重视啊, 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合理安排饮食:春季宜补温养生;夏季宜清热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补温去寒,如此才能真正达到目的。3 4、5月份属于春天,6、7、8属于夏天,9、10、11属于秋天,12、1、2属于冬天。3月10日立春,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的特性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也要养生、养长(zhang 使生长壮盛)、养收、养藏 以二十四气中安装农历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为四仲(见四季的划分今年立春2.4农历腊月 春天树木发芽新生、生长,所以春天可以用木字来概括,春属木。 夏天特别炎热,我们总是说,太阳真大呀,火球当头,所以夏属火。 脾主运化,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运不健,则面色萎扉,易长斑,脾主肌肉,其华在唇,脾气虚少则全身无力,口唇干裂 秋天总是一片金灿灿世界,形容秋天总是用金秋十月来形容,所以秋属金。 冬天会下很多雪,雪是水凝结成的,天气也很冷,跟夏天相反,又联想到水火不相容这一句,所以水可以用来衬照冬天,冬属水(也可用其它字来代替水,但是水字较符合我们的固有印象和思维习惯)。 ③ 现代人越来越能吃,越来越能睡? 没有节制吃自助餐,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皆因欲望所至

十二经络养生方法

每日十二经络养生 每日的十二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联系在一起,而这些经脉又和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寅时梦里深呼吸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寅时03:00-05:00 肺经 人体状况:肺经最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肺朝百脉,气运输于全身.肝脏在头两个小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如果家里有肺衰竭病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观察他此时的反应和症状。很多肺癌病人,心脏病人都在寅时去世。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在这个时候,如果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卯时记得上厕所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卯时05:00-07:00 大肠经 人体状况:大肠经最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这是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茅房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又因为肾脏系统此时最弱,所以很多人在此时嘿咻的话,会一整日精神不振,久之,还会有因为气不足而阳痿可能哦。所以要注重自己的肺脏保养。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老中医:“三伏天”养生之道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日子,并且潮湿闷热,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此时气候闷热潮湿,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因此,关于“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向大家介绍“三伏天”的有关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提醒大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安然度夏。 一、什么是“三伏天”? 从夏至开始,我们就进入到了真正酷暑难耐的夏季。到底什么是三伏天呢?三伏天是如何计算的? “三伏天”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二、“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 在“三伏天”这个特殊的时节要注意养生保健之道。总的来说,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一)三伏天的饮食之道 民以食为天,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

三伏天的中医养生之道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此时气候闷热潮湿,最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疾病,因此,关于“三伏天”的养生保健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向大家介绍“三伏天”的有关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提醒大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安然度夏。 “三伏天”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10天,有时是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因此,由于中伏的时间不确定,三伏的总长度,有时是30天,有时是40天。 “三伏天”在这个特殊的时节要养生保健之道。总的来说,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的饮食之道◎ 民以食为天,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三伏天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 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均是夏季最好的食品。 三伏天的运动之道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肯定不太适宜。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最好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之一,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君主之官: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像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全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舌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 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 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九十岁老中医的养生长寿之道

九十岁老中医的养生长寿之道 朱良春教授是一位著名老中医。虽已九十高龄,但其思维异常清晰敏捷,行动也利落自如。其秘诀是 秘诀1:运动 ——要想活得好,天天练“慢跑” 朱良春: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见了我,都喜欢问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我则以“动可延年,乐则长寿”八字赠之。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则可延年。要活就要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畅,增进体力,加强抗病防御机能,从而达到延年的目的。但动要适度,不可超量。 我每天生活节奏较紧凑,以前都坚持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活动也骑车,这是一种不占时间的锻炼方法。现在每天早晨或晚上做5~10分钟四肢活动的自由操,即左右摆动四肢,用手指梳头发,然后两手擦面部、摸耳翼,左右缓慢转动头颈,这样能使头目清爽,两腿轻健,减少面部皱纹,控制颈椎病。 散步、慢跑都属于“慢运动”,可以让全身的经络、气血、骨骼、肌肉动起来,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但是,运动要注意适量,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青壮年运动量可大一些,老年人适合散步、慢跑、太极拳、自我按摩等慢运动。 我还利用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的时间,一边看电视,一边做简单的运动。我的四肢都会动:手臂来回摆动,有点像是打太极拳;腿下沉、弯曲,呈半蹲姿势,就这样坚持锻炼十几分钟。 秘诀2:睡眠 ——要想白天不累,晚上“子时”前入睡 朱良春: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 以前在我担任院长的20多年中,白天既要上门诊,又要体会、处理行政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写文章,给患者回信,但是我都尽量在晚12点之前入睡,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时都补不过来。 现在我每晚的入睡时间要早些了,我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睡得太多,人的精力易于懒散。美国心脏病专家韩明发现,每晚睡10小时的人比睡7小时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比例高一倍,因中风而死亡的比例则高出3.5倍。失眠时不要急躁,全身放松,听之任之,恍恍惚惚,也可起到同样的睡眠效果。 秘诀3:用脑 ——要想长生不老,越老越要会“用脑” 毛嘉陵:很多老人喜欢享坐着“清福”,既不愿运动,更不愿多动脑。 朱良春:“若要长寿勤用脑,颐养天年贵在勤”,确是经验之谈。俗说:“脑子愈用愈灵。”我长期坚持“每日必有得”的习惯,如果哪天没有什么新的见见闻或心得体会,晚上就无法入睡。我每天都要看书读报,有了新的所得才能酣然

中医十二条经络养生知识

中医十二条经络养生知识 经络养生方法一:梳 “常梳发,头不白”头为“精明之府”,它汇集五脏六腑的精气,有50多个穴位与全身器官关系密切。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经常梳头,不仅可以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气,调理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改善神经功能,帮助睡眠。梳头时从一侧鬓角开始,逐渐过渡到头顶,再到另一侧鬓角。其中,鬓角和额顶是易生白发之地,要多梳几次。注意动作要轻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觉头皮发热即可。此外,还可以用梳子轻叩头顶百汇穴、两侧天冲穴及脑后风池穴,有助于加强头部经络系统与全身器官的联系。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动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头屑产生。 经络养生方法二:搓 “搓面庞,洁脏腑”脸有多干净,脏腑就有多干净。”光洁红润的面部不仅使人精神焕发,还是脏腑功能状态良好的表现。人体的主要经脉大多经过面部,分布着十几个保健要穴。经常搓面,可以起到美容养颜、整体保健的作用,但是,搓脸有讲究,不能像搓澡那样用力,要顺肌肉纹理、逆皱纹方向,即两手轻轻地贴住脸颊,向上、向外搓摩,然后手指由内向外轻按眼角鱼尾纹处,最后用两掌心交替在额头从下向上摩擦,至脸部发热微红即可。脸上有伤口或明显痤疮时,要注意避免这个动作。

经络养生方法三:熨 “熨双眼,能明目”很多人时常感觉“累从眼入”。的确,“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周围有多条脏腑的经脉,它们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觉得疲惫不堪。“熨目法”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眼部保健法,双手搓热后,用掌心轻捂眼睛,就像给双眼盖上一床温暖的棉被。两眼自然闭合,眼球先顺时针慢慢转动几周,再相应地逆时针转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掌心的温热,再加上眼球的转动伸拉,会使眼部代谢加快,气血充足,视力改善。但要注意,熨目转睛时需保证手部和眼部的清洁;且手法要轻柔,按得太紧会使眼球受压,导致视力突然模糊,就像趴在桌上午休后看不清楚的感觉一样。 经络养生方法四:扬 “扬脖颈,护颈椎”脖子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及三焦经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通过。但是,此处“路窄车多”,气血很容易淤滞,久坐不动、频繁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也最伤颈椎。最简单有效的颈椎保健方法就是多抬头,这个动作被古人比喻为“仙鹤饮水”:脖颈扬起、挺胸抬头,下颚向前探出;接着收回下颚、微微低头,再抬头挺胸重复上面动作。这样做相当于颈椎的向上牵引,有利于伸展颈椎周围组织,疏松黏连在一起的小筋节,刺激督脉等经络系统。练习时越慢越好,每次8-10次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患颈椎病的人,动作要更轻柔,量力而行。

85岁老中医养生之道(关于陈彤云医生的两篇专访)

85岁老中医养生之道(关于陈彤云医生的两篇专访) 问:作为一个85岁的老人,您究竟是怎么样让自己能够保持这样一个年轻状态呢? 答: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也都非常关心,特别是当前生活越来越好,物质越来越丰富,大家都希望一个是健康,一个是美容,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要求。其实这个问题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从内到外的问题。必须首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很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健康的精神状态,我觉得美就会产生,这是我对美的认识。我之所以有今天的健康,大家认为我的年龄和我的外貌好像有一点差距,最主要还是来自健康,来自心理的健康。 问:为什么您脸上除了有一点点抬头纹之外,一点斑都没有呢? 答:斑不是每个人必须都长的,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应该长斑的,那不是必然的。我们常见的就是黄褐斑,这个黄褐斑比较复杂了,多半都是由妊娠、日晒、月经不调、内分泌的障碍,还有吃避孕药等等引起,可以出现黄褐斑,这样的中年妇女比较多。所谓的老年斑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老年斑跟日晒有关系,跟遗传体质有关。雀斑也不是人人都有,而且雀斑是一个遗传的。但是所有的斑都不是必然的。 我没有老年斑也没有日晒的斑,这当然也跟我平常的保护有关,我是怕晒的。我是避免光照,多少年来夏天一直都是要打伞,因为日光的照晒,不仅仅使皮肤衰老,皱纹增加,而且也会长斑,所以我在这方面是比较注意的。 问:很多老年人在选择服装的时候,都特别喜欢深色的,为什么您好像跟他们正好相反呢? 答:我的心里有点不一样,我是喜欢穿艳色一点的。我觉得这个代表一个心态,代表我对生活多么热爱,我觉得是热情的表现。我从来不买灰颜色的衣服,我觉得代表心情比较灰暗,所以亮丽一点代表我的心情是高兴。这种衣着表示一种年轻的心态,我虽然人85岁了,但是心态很年轻。 问:作为陈老的学生您发现除了我们提到的防晒、注重着装之外,陈老能保持这么年轻的状态的秘诀是什么? 答:我觉得刚才陈老提到了一句,就是由内而外,要重视身体健康的修炼,俗话说穿在身上,吃在脸上,这个就是营养,陈老对营养上也很讲究。 陈老一日三餐安排: 陈彤云的一日三餐依次安排在 ⑴早上6:30,中午12:00多和晚上18:00。早餐很简单,喝一点牛奶吃一点麦片, ⑵午餐的种类会多一些,以绿色蔬菜为主,另外还可以吃一些豆腐,豆腐所含的植物蛋白对人体非常有用,荤菜不太喜欢吃肉就多吃鱼,像胡萝卜、油菜这样的蔬菜也要多吃一点,这样可以补充体内的维生素,陈彤云的午餐一般不会吃太多,吃到八分饱就可以了, ⑶晚餐一般吃六分饱,用黄米、红小豆、大麦、黑米等杂粮煮一碗粥,满足人体营养的多种需求, ⑷每天晚上20:00左右,是陈彤云的水果餐时间,她会吃一个苹果两个猕猴桃或两个橙子,来补充身体的维生素,自小学习中医理论,告诉陈彤云饮食上酸甜苦辣都不宜过头,食物要因季节的变化而应时而吃,这样才能调和体内,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 问:陈老,刚才介绍的一日三餐,是不是你保养皮肤的秘诀? 答:这倒不是什么秘诀,我吃饭首先注意青菜,青菜第一需要,菜的颜色我注重,比方绿色的蔬菜,红色的,那种颜色比较杂一点的,因为按照中医的五色可以入五脏,我也按照中医的理论在选择蔬菜。另外豆腐我是常吃的,它的植物蛋白很高。早上的牛奶我一定要喝半斤的,加上麦片,加上一个水果,和一点点心,这个热量已经够了,而且我维

98岁老中医的8条养生秘方

98岁老中医的8条养生秘方 高寿,秘诀就在于“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此为五难;五难绝,寿自

世界上最长寿老中医112岁老中医王昌松的养生之道

世界上最长寿老中医112岁老中医王昌松的养生之道 厚德为基清心为上 湖南省岳阳市著名老中医王昌松于今年1月1日,因病辞世,享年112岁。 王昌松1902年农历7月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文桥镇一中医世家,10岁从父学医,15岁独立行医,于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退休,退休后继续行医。上世纪50年代就成为屈指可数的“湖南省名老中医”之一,1999年被载入《世界神医》大辞典,被列为世界名中医、中华传统医学专家。因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而享誉遐迩。他曾获“中南区种痘特等模范”、“湖南省名老中医”、“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全国优秀公益人物”、“全国健康老人”、“岳阳市建市30周年感动岳阳人物”、“岳阳市首届道德模范特别奖”、“岳阳市终身名医”等荣誉称号。

这位在全国中医界享有声誉的老人,医术精,人品好,医得高,医风正,几十年如一日,心系百姓,从不分地位高低、身份贵贱,王昌松把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树起了一面旗帜。诊所内挂着对联:“历三朝变幻风云活国活人德高望重千秋远;享百岁霞觞福寿祝公祝裔柱馥兰香万古长。”此联道出了王老的心声:长寿之道,厚德为基。 他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8点准时步行至诊所,上午就在坐诊看病中度过。午休过后,他有时呆在家中看书、听听戏曲、看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有时去逛逛药材市场或图书城……这是他每天的大致日常生活。 他悬壶济世90余载。90多年来,王昌松始终视病人为亲人,注重高疗效低费用的原则,扶危济困。他1988年从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退休后,自费租房义

诊,平均每天为20多位病人把脉看病,从没休过节假日;从不收取挂号费用,拒收红包,至少接诊病人15万余人次,免收挂号费80多万元。面对经济困难的病人,他更是分文不取,甚至还资助其生活费及往返路费。他言传身教,不仅让女儿、孙子孙女传承其衣钵,更带徒20余人,弘扬医术医道。湖北监利县农民邹文忠患病前来求医,由于家境贫寒,在以后长达30多年的日子里,每次过来看病,除了看病开方,临走时王昌松都要送他回家路费;36岁的四川人陈名,来岳阳打工,患有“肺结核、乙肝大三阳”,因经济拮据,精神几度崩溃,王昌松又慷慨解囊,给予他长达5年的免费治疗,又让他的妻子在诊所中免费学医,并每月发给她800元工资,以此资助他们生活;91岁高龄的葛正湘因当年战事连年,亲朋失散,劳苦一生,疾病缠身,长年居住在敬老院,王老念其伶仃孤苦,十几年来嘘寒问暖,免费为其治病,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王昌松老人的家族不仅是医学世家,还是长寿之家。父母都活了99岁,他的老伴也是97岁才去世。“薄滋味、少愠怒”是王老的养生秘诀。他一辈子没和别人红过脸,妻子16岁嫁给他,相处81年,两人从未红过脸、吵过嘴。在饮食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十二经络图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少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阴肾经图)。奇经八脉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1、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

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2、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3、胃经:功效:胃为后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经络养生

神奇的经络 ——人体健康的调控中心 经络源自《黄帝内经》 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说:“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即,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从主干线经脉上发出的分支就是络脉。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直行的主干,分布在比较深层的叫做经脉;由主干分出的,横斜行的,分布比较浅表的支脉叫做络脉。 经脉和络脉的区别在于:经脉是纵行主干,络脉是横行主干的分支。 经络是什么? (1)在人身体上穴位与穴位之间以及穴位与脏腑之间,脏腑与感官之间以及脏腑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沟通的途径叫做经络。 (2)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起网络全身的作用,将外在的筋、脉、肉、皮、骨,五官、九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等连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灵枢,海论》篇讲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3)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 十二经脉运行气,络脉除十五络运行血,所以“经主气,络主血”。经络运行气血。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下内外的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 只有经络畅通,气血畅通无阻,人的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 (4)经络是人体的山川大河,无端水溪。 经络就像山川大河,无端水溪一样,川流不息,奔腾无阻,运营气血,无端如环!(5)经络是人体健康的调控中心! 《灵枢、经脉》中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意思是十二经脉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可以用来治疗调整人的虚实和治疗百病,老百姓不可以不知道,医生不可以不精通。 因此说,经络是人体健康的调控中心! (6)经络就是我们的随身御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经络是我们健康的晴雨表! ?经络养生不仅治已病,还可以治未病! ?穴位是我们随身的药囊! ?学会经络养生,每个人都是药师佛!

老中医陈潮祖教授谈养生之道

老中医陈潮祖教授谈养生之道 陈潮祖,男,1928年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是两部一局(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选定全国500名带学术继承人的中医专家之一。从医近五十年,穷究方理近四十年,考据千家,集古论今,著成《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详论治法与方剂,于197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后,已历时31个春秋,经过先后四次出版,10次印刷,已逾40万册,影响甚大。陈教授一生虚怀若谷,谦虚容让,成人之美,淡漠恬然,不计得失,所治病患无法计数,其精湛的医术,高风亮节的医德无不为弟子所称道。 陈老学以致用,平时注重运用中医药知识进行养生防病,至古稀之年,仍撰书立作,修订出版《中医治法与方剂》第四版;现已年届八十,仍每周三次门诊给病人看病,临床带学生实习讲解,闲时继续著书立作,虽工作量不亚于中青年医师,但鹤发须眉,精神矍铄,无大病缠身。陈老总结其一生养生之道,认为人欲长寿健康,重在:淡泊宁静,清心寡欲,情绪稳定;饮食合理有度食疗;注意护顾人体“阳气”;有病早治;适当锻炼五个方面,具体如下:1.淡泊宁静,清心寡欲,情绪稳定 陈潮祖教授认为,养生之首要,要特别注意调养精神,精神内守,心神安宁方能五脏安和。所谓淡泊宁静,清心寡欲,情绪稳定,就是对事物应该正确对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争名夺利,避免不良的心理冲突,使心神安定,气机不乱。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只有这样,才能气从以顺,各从其欲,提高体质,健康长寿。 自古以来,养生学家十分重视精神修养,《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谓“精神内守”,即指调整精神,防御神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美其食,任其服,高下不相慕”,“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清心寡欲是道家最重要的养生理论,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言“为无为,则无不治”“,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刻意》提出“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这是要求人们节制贪欲,目的在于实现心旷神达,使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平和,精神不散而安定内守,正气充旺,抗御病邪,避免疾病发生。 此外,还可通过调息法、数息法、存想法或默诵法来达到“精神内守”、“神凝气聚”的作用,其中调息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陈老介绍,所谓调息法,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使之深、慢、细、匀,可以每日早晚各1次,在调息之时,同时闭目静养,把守神与呼吸、守窍协调的结合在一起,使神息相依,神气合一,而得到身心健康的效益。 2.饮食合理有度,善用食疗 饮食是脾胃化生精微之源,为全身气血充养之根,然人食五谷生百病,若饮食不节或不洁,轻则损伤脾胃,重则亏耗五脏。而现代人错误理解了饮食食疗的作用,认为要“吃得好”,多食“补品”、“高蛋白食物”,身体才会好,但根据陈老经验,饮食食疗在养生中的作用主要可以用以下原则概括: (1)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 (2)食宜清淡,忌膏粱厚味; (3)不可偏嗜,多食五谷杂粮; (4)饮食有时,切勿过量:即饮食要有规律,不勉强进食,以免“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5)怒后勿进食,古人常说食后不怒,怒后不食; (6)饮食不可过冷过热,过冷易伤胃气,过热易灼内膜; (7)食后不要做剧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