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导论论文 (2)

海洋科学导论论文 (2)
海洋科学导论论文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

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姓名:

一、试述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你如何理解它是地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板块构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说。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是海地扩张学说的动力支持,加上新的证据(古地磁研究等)支持大陆确实很可能发生过漂移,从而使复活的大陆漂移开始形成,它是海底扩张的具体引申。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表构造、板块划分、板块的边界、板块的运动等内容。

(1)地表构造:板块的基本思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相对于软流层来说是刚性的,它的下面是非常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层。其实岩石圈并不是很完整的一块,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有许多活动带把它们像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裂谷等分割成有多大大小小的块体,这些快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板块。通俗的来说,整个岩石圈可以理解为由若干个板块和起来的圈层,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但是板块的边缘和接缝地带则是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有强烈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生成作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变质作用、地震活动,又是极有利的成矿地带。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是围绕有一个旋转扩张轴在活动的,并且以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可以发生几千米的大规模的水平位移。在漂移过程中,板块或张裂拉开,或碰撞压缩焊接,或平行相错,这些不同的相互运动方式和相应产生的各种活动带,控制着全球的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板块划分:根据学者的研究和资料的整理情况来看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包括大块陆地,又包括大片海洋。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又有人进一步在大板块中划分出许多小板块。如美洲板块分为北美和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分为印度和澳大利亚板块,东太平洋单独划分为一个板块,欧亚板块中分出东南亚板块以及菲律宾、阿拉伯、土耳其、爱琴等小板块。这些板块都是活动的,如太平洋板块,从太平洋东部中隆生长脊新生长出来的大洋壳,平均每年以5cm的速度向西移动,两亿年内可移动10000km。从东太平洋中隆至马里亚纳海沟的消亡带正好为约10000km,而马里亚纳及其附近海底岩石年龄也正好为1.5—2亿年。这雄辩地说明太平洋底大约每两亿年更新一次。(3)板块的边界: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处在慢慢的移动中。由于地球表面是有限的板块相互间存在三种状态:第一种是彼此接近的汇聚型;第二种是彼此远离的分离性;第三种是彼此转换的交换性。地球表面的演变都是在这三种状态下发生:海沟则是彼此的碰撞,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下形成的北美大陆西海岸在分布着一条巨大的断裂圣安德烈斯断裂,它是大西洋板块和北美大陆彼此交错形成的。

(4)板块的运动:板块学说认为,板块的运动来源于地幔,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由于地幔受热不均,在受热强烈、温度比较高的地方,地幔物质上涌的物质受到岩石圈的阻挡,在岩石圈底下向两侧运移,到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沉,导致板块的俯冲和板块的消亡。

对革命的理解:板块构造理论是研究地球演化史、研究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和研究矿产及能源分布规律的新的理论基础板块构造理论用于解释大陆演化,揭示了山脉复杂的构造特征和板块构造的运动历史,产生了大陆演化的全新概念。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进展,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该学说应用到许多方面,例如造山作用,海洋的板块构造理论对造山带形成演化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板块构造理论学说成功解释了许多地理现象,如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问题;非洲与南美洲发现相同的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的亲缘问题;南极洲、非洲、澳大利亚发现相同的冰碛物;南极洲发现温暖条件下形成的煤层等等。

(1)造山作用:在造山论方面,旧的地槽说造山论主张山脉是地壳的垂直运动形成的,否认地壳的水平运动,它已不能完满地解释大多数造山带的发育演变。而新的板块构造学说则认为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在水平运动影响下也引起垂直运动。山脉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几个巨大的岩石层板块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这一观点,目前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板块构造的内容包括海底扩张、板块消亡、大陆漂移、大陆碰撞、转换断层等有关概念。这些动力过程引起了中生代以来世界地理形态的变化,是板块造山说的主要理论依据。自板块构造登陆以来,该理论一直运用于显生宙乃至前寒武纪造山带的研究。经典的威尔逊旋回为解释现代大洋盆地的形成和正在进行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提供了统一的构造模式,普遍认为板块构造造山理论可以应用于古老造山带的研究,甚至可以推演到古元古代或新太古代。

(2)浊流沉积和混杂堆积:在地槽区常形成一些特殊的沉积建造,如复理石建造。地槽说认为它属于地槽型浅海陆屑建造,是在升降运动相持阶段即在振荡运动情况下形成的巨厚的韵律性明显的建造;而板块说则认为它是板块俯冲带的一种典型建造。在板块俯冲带形成深海沟,并在大陆斜坡上因震动、滑动、重力等原因,形成富含悬浮质点及泥砂的高密度水流,在深海盆边缘及近海沟形成浊流沉积,其代表岩石就是复理石沉积。在大陆的地缝合线地带,还常发现一种特殊的岩石,即在某些地层中含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外来岩块(岩块最大可达数千米),其成分不同(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时代不同、原始产地也不同,混杂堆积在一起,这种堆积体称为混杂岩或混杂堆积。板块说认为,板块相向移动,彼此前缘相碰,一方面俯冲板块上边的沉积物被刮下来,堆积在接触线附近;一方面仰冲板块上也有破碎的岩块滑落下来,形成杂乱无章的堆积物。也有人认为板块向下俯冲时,由于受到对方的阻力,致使下部地层翻转过来,从而形成在较新地层中混杂有许多外来老地层的岩块。混杂岩或混杂堆积是确定大陆上地缝合线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近年在西藏、秦岭、川西等地区都发现有混杂岩,说明这些地区曾是不同时代的地缝合线。

(3)蛇绿岩套:在地缝合线地带,常出现一套特有的岩石,称为蛇绿岩套,也叫奥菲里建造。人们很早就发现在一些剧烈的褶皱带,沿着深大断裂常分布有超基性岩带。一般都认为它是顺着切穿岩石圈的深断裂从地幔涌上来的岩浆物质所形成的岩石,但是,这些岩体的围岩一般没有接触带那样应具有的接触变质现象。本世纪60年代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表明,这种岩体的成分相当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层序,自下而上往往是超基性岩、基性深成岩(辉长岩)、枕状基性熔岩(玄武岩)、深海沉积岩(含放射虫硅质岩或大理岩等),同时其中超基性和基性岩多已变为含绿泥石、蛇纹石等绿色岩石,故名之为蛇绿岩套。通过近年的深海钻探,人们发现大陆壳上的蛇绿岩套和大洋壳的岩石剖面非常相似,所以认为蛇绿岩套是板块碰撞带被推挤上来的古海底(即大洋壳),并作为地缝合线的另一种重要标志。例如,在西藏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出露超基性岩带,东西延伸达数百千米,人们认为它就是由蛇绿岩套所组成的蛇绿岩带,而这个地带就是古板块的地缝合线。

(4)双变质带:又称成对变质带。板块说认为,两个板块相撞,在俯冲一侧的上面和仰冲一侧的下面,或者说在海沟的靠陆一侧,由于海沟热流温度较低,带着冷岩石俯冲,再加上下冲的压力很大,常常形成以蓝闪石片岩为代表的蓝片岩带(其中杂有大量玄武岩和蛇纹质岩石),称为高压低温变质带。在仰冲板块的一侧(相当岛弧或大陆边缘的火山岩带),其下俯冲带因摩擦熔化消失,导致岩浆的形成、侵入或喷出,并常在侵入岩的接触带上形成低压高温变质带,也就是常见的接触变质带。双变质带被认为是板块聚合或板块俯冲带的典型标志。

(5)火山活动:火山主要分布在下述三个地带:一是沿着大洋中脊分布,如冰岛火山等。随着洋壳不断产生和扩散外移,活火山逐渐变为死火山,并密集成群对称排列于洋脊两侧。二是沿着大陆裂谷分布,如东非大裂谷北段曾有多期岩浆喷发活动,形成埃塞俄比亚熔岩高原;乞力马扎罗火山、肯尼亚火山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三是沿着板块俯冲带分布,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及古地中海火山带,它们构成世界最主要的火山带。前已述及,在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一侧是海沟,一侧是岛弧火山带,其分界线称为安山岩线,它的内侧为大洋型地

壳,以少含K2O的拉斑玄武岩为主;它的外侧(即靠近大陆一侧),则过渡为大陆型地壳,以喷发大量安山岩(或侵入花岗闪长岩)、火山碎屑岩为主,或喷出含K2O较多的碱性玄武岩,构成有名的环太平洋火山圈。日本的富士山,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和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等都是这一带的知名火山。

(6)地震活动:地震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沿着大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贝尼奥夫带)、大陆裂谷、地缝合线分布。(2)世界上的中、深源地震,特别是深源地震,主要分布于俯冲带倾向大陆的一侧。(3)发生于大洋中脊、大陆裂谷的地震主要由拉张所产生;发生于转换断层带的地震主要由扭错所产生;发生俯冲带、地缝合线的地震主要由挤压、逆掩产生,但发生于海沟附近的地震有许多是因张裂形成。(4)板块内部地震较少。

二、海水有哪些营养元素?它们与生命活动有哪些关系?

在人类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化学元素中,已有80多种在海水中被检出。海水中由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微量营养盐”)或“生源要素”。此外,海水中痕量Fe,Mn,Cu,Zn,Mo,Co,B等元素,也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称为“痕量营养元素”。

海洋中颗粒有机磷化合物(POP)指生物有机体内、有机碎屑中所含的磷。前者主要存在于海洋生物细胞原生质,例如,遗传物质核酸(DNA、RNA)、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细胞膜的磷脂等等。所有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磷化合物,所以,磷是生物生长不可替代的必需元素营养元素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这些要素对生物有重要意义,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与生命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它们对生物有促进生物生长的作用,但是当它们含量很低时会抑制生命的正常生长。在海水中,营养元素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氮、磷、硅等元素不仅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例如:氮是构成海洋生物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主要组分,海水中无机氮化合物被同化为植物细胞中的氨基酸;海洋中颗粒态无机磷酸盐主要以磷酸盐矿物存在于海水悬浮物和海洋沉积物中,其中丰度最大的是磷灰石,约占地壳总磷量的95%以上,磷灰石是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体的牙齿、骨骼、鳞片等器官的主要成分所有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磷化合物,所以,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硅是海洋植物,特别是海洋浮游植物硅藻类生长必需的营养盐,硅藻吸收蛋白石用以构成自身的外壳。含硅海洋生物的残体沉降到海底后,形成硅质软泥,是深海沉积物的主要组分,同时海水中的营养盐是可以再生和循环的,以供海洋生物的需求。这些大量元素对于海洋的循环和不断更新由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各类营养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在海洋表层常常被海洋浮游植物大量消耗,甚至成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素,所以又称它们为“生物制约元素” 。三、概述“海洋科学导论”的基本内容,你如何看待它们与你的专业方向之间的关系?(一)《海洋科学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海洋科学发展史、研究海洋的意义以及海洋未来的发展趋势。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生命的守护神,它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探索其奥秘的文明史;海洋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强大压力,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海洋这一巨大宝库,积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海洋进行研究与开发,同时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的基本状况,我国海洋的现状。

2.地球上海洋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自然效应,地球的结构、海与洋定义及特征,地球上三大洋情况分述。我们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海洋主要有连续性、广大性等特点,用海和洋的基本特征来区分海和洋,地球上洋和海的基本分布。

3.海底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有海底地貌构造及其历史演化,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海底地貌现象的地质解释。这些知识主要是与地质、地貌有关,对于研究海底有很大作用,便

于分析海洋上的一些情况。

4.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海水运动。海水基本的物理性质,海水的运动形式,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及运动情况,水团。

5.海洋的化学资源及生物资源。海水的组成和特性、海水中的化学反应,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学环境及保护及海洋生物的分类系统。

6.海洋高新技术及海洋法与海洋权益。

(二)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学习感受

我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主要注重研究探测仪器的研发、应用。测控技术在海洋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我们专业的老师经常要到海上去实验仪器。通过对《海洋科学导论》的学习,我对海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我的专业发展拓展了一条新方向。

海洋工程概论论文

海洋工程概论论文 15级海洋工程与技术黄嘉荣 内容概论:本文就我国的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与探究,了解到我国的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与未来的发展空间。 海洋工程,从广义上说,所有涉及货与海洋环境有关的工程都可以归入海洋工程研究的范围,如我们经常谈论的海洋平台,系泊系统,海底管线以及其她开发海洋资源的设备与工程建筑,如海浪能源转换系统之类的。海洋工程研究范围有海洋环境动力学,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研究,海上施工技术,以及大部分的船舶工程。 海洋工程,从其所指的建筑物角度来瞧,实际上包括了两类建筑物:沿岸结构物与近海建筑物。 一.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 1、我国海洋石油工程。 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海域辽阔,海安县长达18000多公里,海域面积472、2万平方公里,大陆架为130多平方公里,由于中国沿海大陆架就是世界上最后一批面积大,易于开采而尚未勘探开发的地区之一,而且水深在120m以内的水域占很大一部分,作业条件优于北海油田(其水深在 100m~300m),已经引起全世界的注目1979年以来,经过我国政府批准,利用外资,

同国外联合开发,已经先后与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石油公司签订了在渤海,南海的北部湾,莺歌海,珠江口盆地的合作勘探开发合同。我国目前的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1、我国近海石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如渤海油田的近岸滩涂地区。2、原有性质特殊,轻,中,重三种油质中,中质与重质油储量可能会多一些。3、国际油价起伏不定,不时处于疲乏状态。4、海况条件比中东等地区差,台风,海冰,地震影响较大。另外,较于其它英,美发达国家,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正处于落后的阶段,表现在平台设计,平台材料,平台设备及仪器仪表系统,平台的制作工艺,海上施工安装等方面。 我国海洋工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最早的海洋石油开发起步于渤海湾地区,该地区典型水深约为20m。到了80年代末期,在南中国海的联合勘探与生产开始在100m左右水深的范围内进行。现在我国也准备加快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这一海域水深在500~2000m,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在这样水深海 域进行油气勘探与生产的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深海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鉴于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参与,投入大量资金,共同研究深海海洋油气开发技术。目前,中石油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12万km2 的海域勘探与开发油气资源,并以辽河油田与大港油田为基地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中海油也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7万多km2的海域勘探与开发油气资源,并且已有8个区块开始向全球招商,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另外,其子公司中海油服股份公司也投入巨资开始建造122m(400ft)深水钻井平台,并正积极准备建造1500m作业水深的半潜式平台。中国石化集团根据国家把东海

海洋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2.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它们至少有如下的明显特点。首先是特殊性与复杂性。 其次,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水—汽—冰三态的转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也是在其它星球上所未发现的。 第三,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海洋科学研究也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它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其次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第三,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5.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前景如何? 新中国建立后不到1年,1950年8月就在青岛设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9年扩建为海洋研究所。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部北迁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1959年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64年建立了国家海洋局。此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又陆续建立了一大批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海洋局等,业已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技术队伍。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海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技术研究,海洋仪器设备研制和技术开发研究,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海洋环境科学研究与服务,海水养殖与渔业研究等等。在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及预报、海洋调查、海洋遥感与卫星海洋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某些方面已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3.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地表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108km2,分属于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是相互分离的,故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在地球表面,是海洋包围、分割所有的陆地,而不是陆地分割海洋。

《工业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简述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概论》结课论文一、设计 就一个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而言,对其的认识有两种:一是以科学认识为主,追求理性和定量的,注重功能和实用性的标准;二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追求艺术形式和非定量的,注重个人感受和精神标准。理性代表客观现实,感性代表人类态度。设计恰好是从两种不同的认识标准中是的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设计的文化与价值。设计与艺术在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上有相通之处。设计是科技的载体,科技和技术是开发与适用的关系。 设计是沟通人、事、物之间的桥梁,突显出彼此间的差异与多元,透过有形或者无形的对象,提升人们的生活乐趣和质量。这就是说设计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包豪斯设计学校第一任校长所说:“一般来说,设计这一字眼包含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物品,或者说,包含了人和双手创造出来的所有物品(从简单的日常用具到整个城市的全部设施)的整个估计。”“设计是最基本的人类行为。”(《为现实世界而设计》) 随着世界的发展,现代设计给设计一词赋予了更加具体和丰富的内容。现代设计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源于生活,源于文化(生活的精华),源于思想,人的需求是创意之本。在现代设计中:①设计要反映出工业化大生产(批量生产)和市场经济前提下的各种要求;②设计要反映出消费者(使用者)与生产者双方的利益和生理、心理的要求,是一项综合性计划。 普遍认为人类基本面临着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哲学世界。所以设计也分为三个基本的领域: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产品设计(Product Design)、环境设计(Environment Design)。视觉传达设计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信息传播的信号、符号的设计,是一种以平面为主的造型活动。它包括思考性过程和和视觉化(造型化)过程:思考性过程注重的是设计的目的、背景,将设计计划的目的和效果以及各种条件和制约全部融入到设计过程之中,是一个设计决策的过程,也叫做决策过程;视觉化过程是将拟定的概念通过图像和文字转换成视觉性图像信息。产品设计是人为了生存发展而对以立体工业品为主要对象的造型活动,是追求功能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领域,是人与自然的媒介。本质是人类基于某种目的,有意识的改造自然,创造出自我本体意外的其他物质。环境设计是以整个社会和人类为基础的,以大自然空间为中心的设计,是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媒介,也叫空间设计。 二、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将工业化赋予可能的综合而有建设性的设计活动。 在国际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组织曾赋予工业设计不同的定义,虽然注重的方面不同,但是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工业设计不是单纯的外观造型,它系统地解决产品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工业设计解决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它侧重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可操作性,处理人与产品、社会、环境的关系,探求产品对人的适应形式。它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追求人性化产品。 对于各国所给出的定义中,我认为最精炼最有概括性的就是加拿大魁北克工业设计师协会的:“给特定的功能寻求最佳形式”。工业设计的根本在于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建立人、物、自然的和谐,满足人对物的需求。 工业设计是将生产者与使用者双方的需求具体化,针对在批量生产前提下对产品及系统加以分析,并进行创造和发展,其目的是希望在是产品获得一种广大用户所能接受的最佳形式。 工业设计不同于单纯的工程技术设计,它包含审美因素,并且它追求的是公众审美意识,不是单件艺术品的追求,是追求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并存的实用美的产品。 工业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谨的工作,在新产品的开发规划阶段,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购买者的心理,分析原有产品过去、现在并预测将来的情况,还要对它的功能、结构、工艺、材料、成本、使用环境等作周密的市场调查、分析、比较和设想,得出初步设计规划。在方案构想效果图到模型制作阶段,要最大限度地进行广泛的自由构想、创意,不断展开、评价、集中,让人们能从效果图和模型中把握产品的方向。

海洋科学导论分析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海洋科学研究内容: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海洋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1、地球外部圈层 (1)按自然地理学观点,地球外部分为五大圈层,从外到内: a、大气圈 b、水圈——97%集中于海洋 2%以固态水存在 c、生物圈——渗透在另三大圈层内部 d、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部分 e、人类圈(智能圈) (2)按环境学观点第五圈层为土壤层 (3)按大气科学的观点,第五层为冰雪圈,冰雪圈可包含在广义水圈中 2、地球内部圈层 海洋的划分 1、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全球共4个,远离大陆;占海洋总面积的90.3%;水深>2000m,平均3000m;底质为红粘土和软泥;有独立的潮汐与洋流系统;温、盐要素不受大陆影响;平均盐度35,年变化小。 2、海: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全球共54个,靠近陆地;占海洋总面积的9.7%;水深<2000m;底质:陆沉积;无独立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是大洋传入;温、盐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 3、海湾——外宽内窄,洋或海伸进大陆的一部分。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杭州湾大潮,最大潮差可达8.9m。 4、海峡——两块陆地之间形成的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的分类 1、陆间海:大陆之间的,面积深度较大。例如—地中海、加勒比海。 2、内海: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世家海和波罗的海。 3、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如东海、日本海。 南大洋: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又名南极水域。 2.3 海底的地貌形态 海岸带: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地带即是海岸带。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相互交界的一个地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海岸线:陆地与海面的交线。近期大潮平均高潮面与陆岸的交线。 海岸动力学:下界浅海波浪对海底开始起作用的地方,上界最高潮位激浪还能作用到的上限。 潮间带:高潮时的海岸线与低潮时的海岸线之间的带状区域。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大陆架:大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 大陆坡:大陆坡是一个分开大陆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其上限是大陆架外缘(陆架坡折),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点滴认识 关键字:船舶与海洋工程武汉理工大学认识 一、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概况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为水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部队提供各类装备和进行海洋工程设计建造,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之一,船舶制造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建设是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之一。作为新世纪高新技术之一的海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 二、对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认识 现有办学基础:我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建于1946年,学科历史文化悠久,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结构、水上运动装备工程和流体力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85年被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接受为成员单位,1996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批准为交通部重点学科,2000年批准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点是国内同类学科整体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是我国内河船舶研究的主要力量,是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具实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2001年,本学科“高性能船舶及其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7年,本学科“高性能船舶设计制造关键技术”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60年来培养了大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人已成为工程与研究单位的技术骨干与优秀管理者。 师资力量: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教授占32.6%、副教授占34.9%。具有博士学位16人,达到55.2%;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达到100%,国家级专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本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术梯队,梯队成员的年龄、职称、学历、学位等结构更趋合理,研究方向明确,配备了相应研究方向的责任人。良好的教风与师德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基础,是办学的生命线。本专业教师教学态度严教风谨,为人师表,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实验室设施:1)各类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交通学院实验中心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平台” ,包括船舶性能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和造船工艺实验室。拥有实验室用房5392平方米,所拥有的仪器设备360余台套,总价值2600余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先进大型仪器设备11台套。同时配备专职实验人员15人,高级工程师5人,完全满足本专业全部专业课程的实验要求。2)实验室利用率高通过不断强化实验教学环节,现有实验仪器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凡与理论教学课程匹配的实验均已开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依托实验中心进行。目前,实验中心正在积极推进开放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和创新实验。 三、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1专业概况:该学科为交通部重点学科,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包括船舶及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计算机船舶应用工程、造船技术与管理、船舶运用工程、四个专业方向。现有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实验室和船舶工程设计研究所、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和造船设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设有交通部内河船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有大型深浅两用拖曳水池、深浅两用操纵水池、循环水槽、风洞等齐全的先进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1-10)

试题一 一、填空题(2×10=20分) 1、理论上初一、十五为()潮。 2、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和下降流。 3、海水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在海洋中的具体应用。 4、海水混合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逐渐趋于()的过程。 5、海面海压为0,每下降10米,压力增加()。 6、我们平日所见的“蔚蓝的大海”,蔚蓝指的是大海的()色。 7、引起洋流西向强化的原因是()。 8、开尔文波的恢复力为重力和()。 9、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取决于海面对()摄取消耗的平衡关系。 10、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情况,舟山属于()潮。 二、名词解释(2×10=20分) 1、月球引潮力 2、波形传播的麦浪效应 3、黄道 4、浅水波 5、最小风时 6、回归潮 7、南极辐聚带 8、倾斜流 9、波群 10、海水透明度 三、判断题(对——T,错——F)(1×10=10分) 1、大洋深层水因为发源地影响而具有贫氧性质。 2、无限深海漂流的体积运输方向与风矢量垂直,在南半球指向风矢量的左方。 3、浅水波水质点运动轨迹随着深度增加,长轴保持不变。 4、埃克曼无限深海漂流理论中,海面风海流的流向右偏于风矢量方向45度。 5、以相同能量激发表面波与界面波,界面波的振幅比表面波大。 6、小振幅重力波所受的唯一恢复力是重力。 7、风浪的定常状态只与风时有关。 8、当波浪传到近岸海湾时,波向线会产生辐聚。 9、驻波波节处水质点没有运动所以被叫做驻波。 10、水下声道产生的原因是声线会向温度高的水层弯曲。 四、简答题(10×5=50分) 1、试从天文地理两方面解释钱塘潮成因。 2、试描述世界大洋表层水环流的主要特征。 3、有人说“无风不起浪”,可又有人反对说明明是“无风三尺浪”,你说呢?

海洋工程导论论文

我国潜水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以蛟龙号为例 关键词:蛟龙号安全可靠深海动力水深通信声纳作业系统信息自动化 摘要:潜水器是指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活动深潜水装置。主要用来执行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并可以作为潜水员活动的水下作业基地。本文以蛟龙号为例,阐述了我国潜水器现有的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潜水器在海洋调查研究中具有相当广泛的使用范围和能力,除了能直接进行某些水下工程、救捞作业之外,还能从事各种学科的海洋调查研究工作,如观察海中和海底生物,测绘海底地形地貌,采集海底底质和生物标本等。[1] 潜水器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目标,可以获得更具体、更详尽、更精确的资料,完成水面船只无法胜任的调查研究任务。潜水器的应用还获得了一些近代海洋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例如,美国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断层的2 0 00米深的海底,使用潜水器发现了从海底喷出的岩浆,并在这个海底火山口处发现了“温泉”和我们从未见过的生物。[2] 因此,近年来潜水器在海洋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加强。 我国在这一方面也不甘落后,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之一就算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得研制,其目标是建造出一台可以执行规定使命任务的产品。海上试验是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的关键阶段,2009~2012年间分别完成了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级的海上试验任务。内容包括海上试验的基本情况、海试取得的主要技术和应用成果、海试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及处理情况。[3] 1潜水器现状 1.1. 安全可靠性技术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需要的是安全可靠性。在借鉴国外载人潜水器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采用“冗余设计”、“下得去,上得来”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应急自救手段,包括可弃压载抛载机构、主蓄电池箱抛弃机构、纵倾调节水银的抛弃、机械手抛弃机构、压载水箱排水、应急浮标、采样篮抛弃装置等。[4] 1.2.高能量密度的深海动力技术 经过反复调研和技术论证,在7000m载人潜水器上最终决定采用充油式银锌电池作为电源。为了减轻潜水器的重量,并且考虑到安全的因素,蛟龙号采用滤膜和气帽等创新技术,把银锌蓄电池采用充油的方式放在蓄电池箱内,通过反复的压力筒试验,使银锌蓄电池组的析气量最终小于0.1ml/Ah,确保了蓄电池组在供电时不会产生大量氢气而导致危险,保证潜水器的安全。[5] 1.3.信息与自动化系统技术 在7000m 载人潜水器研制过程中,蛟龙号强调了“人”即潜水器的驾驶员和乘员的因素,且在“机”的设计方面,强调了信息的综合集成和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尽量降低舱内驾驶员和乘员的工作量。同时也确保载人舱内的温度、湿度、舱压、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噪声、有害气体等,载人舱外的海面、风、浪、流、深水压力、海底等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采用了将人、机与整个客观环境联系在一起考虑的新理念,把人、机、环境看作是一个系

工业设计概论(许喜华)复习总结

工业设计概论(许喜华)复习总结 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关于史论的考题整体比较简单,相对于往年来说考的更为具体,对我们对特定 知识点的把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其中关于设计史和材料成型工艺的考查也考的比较具体,对于简答题, 很多知识点如果记得不牢固就会失去一定的分数。而70分的论述题依然保留着原有论述题的特点,考题相对比较灵活,我们都会从一定的角度给出一定的分析,不会严重的失分,但想要得高分同样也没有那么容 易。 考试分析: 北京理工工业设计史论的考查虽然近两年开始了简答+论述的模式,考题趋于具体化,虽然开始注重考一些具体的细节性的东西,但更注重考查的还是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论述题: 论述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考查的题目一般也比较宽,通常是考查设计中各要素的关系或一些设计理念。 由于硕士研究生期间写文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导师也会更加注重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论述题, 我们一定要体现出一定的写作水平,即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由于并无标准答案,我们也只需从一定的 角度分析得合理、有据,就会得到老师的青睐。 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虽然听起来比较难以宽泛,但具体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技巧,这些技巧也是高 中学习写作议论文经常提及到的: 1、列提纲提纲的目的是便于把握文章的结构,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清晰。提纲不必写出,我们在 心里打下腹稿也行,但写作时要记得自己的提纲。 2、分出论点论据论述题一定要写成议论文这是无可争议的,不管你的随笔或者散文诗歌写得多么出色, 但要记得考试一定是议论文,并且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 3、注意合理分段合理分段的目的也是为了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论点更加分明,尤其要注意论点段的 独立性和显著性,须知阅卷的时间短,任务重,老师不会去看冗长的说明,而是去抓鲜明的论点。

海洋科学导论论文

海洋科学导论题目:海水运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姓名曹静逸 学号1012101104 班级测绘一班(10121011)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绪论 (1) Part1 海洋环流 (2) 1.1海流的分类 (2) 1.2海流形成的原因 (3) 1.3地转偏向力与地转流 (3) 1.4上升流与下降流 (4) 1.5风海流理论 (5) Part2 潮汐 (6) 2.1潮汐现象概述 (6) 2.2 潮汐的分类 (7) 2.3 引潮力 (7) Part3波浪与深层水 (8) 3.1 波浪 (8) 3.2 大洋深层水的运动及主要特征 (9) Part 4 海水运动对沿岸的影响 (9) 4.1 气候系统 (9) 4.2海洋对气候系统的作用 (9) 4.3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 (10) 参考文献 (10)

绪论 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在地球上,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与环境相互作用。(1)它占地球表面积70.8%,被陆地分隔。 (2)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高为8848米),(3)海洋中海水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4)北半球,陆地占其总面积的67.5%,南半球占32.5%;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比例为60.7%和39.3%,南半球海陆比例为80.9%和19.1%。 (5)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北半球陆地几乎连成一体,阻挡了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水交换,使北冰洋底层水无法流出、进入其他大洋。其他大洋底层水均来自于南极大陆附近的边缘海。 2、海洋的概述 (1)洋:辽阔连续巨大的咸水体;占海洋总面积的90.3%;全球有4个,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洋的水文特征: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 面积大,水深(平均2~3千米); 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 底质为软泥、红粘土。 平均盐度35,年变化小。 (2)海:陆地边缘的咸水小水体;占海洋总面积的9.7%;全球共54个。 海的水文特征: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 面积小,水浅(小于2千米); 无独立的潮波系统,潮波是大洋传入; 底质为陆沉积;

海洋技术概论论文1

淮海工学院 海洋技术概论课程报告 题目: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海 洋环境保护 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G计131 姓名:陆天豪 学号: 2013150241 2014年11月29日

1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1 海洋资源类型 1.1.1 化学资源: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 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附近的化工厂的原料之一。 台湾布袋盐场: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海南岛莺歌海盐场:位于热带、地势低平、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 1.1.2 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1.1.3 矿产资源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我国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南海的一部分为大陆架。 亚洲东部岛弧链东侧多深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1.1.4 海洋能源:巨大、可再生、清洁;能量密度小,需采用特殊的转换装置。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1.2 海洋渔业生产 盐类。饵料丰富,底部沉积着大陆带来的泥沙,有利于鱼类 产卵发育。 渔业资源分布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上泛的底部海水有丰富的营养盐类。 寒暖流交汇海区或冷海水上泛区:饵料比较丰富,冷水性与暖水性 鱼类在寒暖流交汇处集聚。 主要渔业国:中、日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 海 产消费多;我国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全国最大。 鱼汛: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渤海渔场秋季对虾汛。 1.3 海洋油气开发: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方式。 勘探:利用地震波方法寻找,通过海上钻井估计矿藏类型和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开发价值。 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经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过程。钻井平台是勘探和开采的基地。 输送:油气田离炼油厂都较远,通过船舶或输油管道输送。 1.4 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

设计概论论文

设计概论论文 设计艺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实用性的艺术学科,其内涵是按照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规律,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科学。一般说来,在自然经济体制下,手工艺制品的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设计范畴;现代工业社会批量化或标准化生产的产品设计属于设计艺术范畴,一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观念和生产结合,并在保留手工艺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艺术形态,也属于设计艺术的范畴。设计艺术涉及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是功能效用与审美意识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直接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是以师徒承传的方式进行的,学校方式的设计艺术教育在20世纪初才开始。建国后,该学科在高等美术院校,得到比较正规的发展,50年代中期,设计艺术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得到系统发展,60年代起开始培养研究生,80年代进入包括工业设计及其史论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的培养阶段,该学科得到全面的发展。设计艺术学与相邻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和美术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结合我所学的专业,谈谈我的认识: 我所学的专业是建筑表现,又叫建筑漫游。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建筑漫游动画成为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行业,也成为未来建筑表现的一个发展方向,作为一个三维动画的设计人,掌握建筑三维动画的基本实现方法,在清晰的思路指导下,在短时期内完成未来建筑以及城市的动画展示过程,是获得更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的保障。三维动画是一种用计算机模拟空间造型和运动的动画形式, 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的产物。三维动画的本质即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和

海洋科学导论题目+答案

一、填空题 1、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据此则东海属于边缘海,渤海属于内海,地中海属于陆间海海。 2、一只船在极地融冰区通过时, 船只不能前进或进速甚为缓慢,这就是”死水”现象.其原因是在淡咸水的界面上产生内波。 3、海水的沸点和冰点与盐度有关,即随盐度的增大,沸点升高而冰点下降。 4、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温-盐特性作为分析水团的主要指标。 《 5、根据经典性观点,现代陆架上主要分布着三种沉积物:现代沉积、残留沉积、准残留沉积。 6、海水中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 7、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公转所产生的公转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 8、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海洋生产力。 9、海洋中水的收入主要靠降水、径流和融冰;支出主要有蒸发 ; 和结冰 10、大洋西岸流线密集、流速大;而大洋东岸稀疏、流速小,这种现象被称为洋流西向强化。 11、深水波的群速为波速的一半;浅水波的群速与波速相等,群速也可视为波动能量的传递速度。 12、根据潮汐静力理论,在赤道上永远出现正规半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两极高纬地区出现正规日潮;当月赤纬不等于0时,在其他纬度上出现日不等现象,越靠近赤道,半日潮的成分越大,反之,越靠近南、北极日潮的成分越显著。 二、名词解释 ( 1、饱和水汽压: 水分子由水面逃出和同时回到水中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水面上水汽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水汽压 2、两极同源:主要是指同一属中两个极为相近的种类分别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域,而不出现于低纬度海域。 3、地转流:在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时,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运动的海水,当其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4、科氏力: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或科氏力 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产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 @ 三、简答题 1、简述影响海水对CO2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是海水的静态容量,即达到平衡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多少,即热力学平衡问题; 二是动力学问题,即大气-海洋之间二氧化碳交换速度有多快; 三是海水铅直混合速率。

海洋科学概论论文

《海洋科学概论论文》 考号:28号 生命的起源与发展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生命的起源 内容简介:从地球的演化形成,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生命最初的存在形式及演化、分类。 引言:生命的起源一直是很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他的古老在于,很久很久之前,人们就开始好奇,开始探索:而他的年轻则是因为,直到现在人们还是没有真正探索清楚,并且不断有新的发现。对生命起源的探索是人类认识自己认识自然必须经历的阶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识,更是在积极的寻求自身发展。从地球最初的形成,到第一片海洋,第一片大陆的诞生,再到第一个生命开始,发展壮大,这一切的一切那么自然,又那么神秘…… 一.地球的演化形成 关于地球的演化,科学界也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那就是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发展与演化是相互关联的。地球的演化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冥古宙;(二)太古宙;(三)元古宙;(四)显生宙。 如下图: 根据上面的表格可以很明显的了解到,地球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漫长变化才逐渐形成今天的具有先进系统的地球。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现有的假说并不能作出对宇宙及地球起源以及进化的定论,科学探索仍然在进行中。地球的演化离不开她的载体宇宙,也离不开最基本的结构基础物质。正是在宇宙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和物质无休止的发展变化中,地球一步步的成长演化。如今地球仍然在不停的变化演化之中。很难设想,数亿年之后,地球乃至宇宙将会是什么样子?茫茫宇宙,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这些问题,也是无数科学家不懈研究地球起源与进化的不竭动力。 二.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

当第一只古猿解放双手开始直立行走,进化成人类,当人类不再为食物奔波劳碌,开始学会思考,人便开始好奇,好奇自己从哪里来,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这些学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创造论或神创说 创造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神所创造。比如上帝、阿尔修斯。在《圣经》上说,“起初,神创造天地。这种学说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结于神的创造。 2. 自然发生论 又称“自生论”或“无生源论”,认为生物可以随时由非生物产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体产生。如中国古代所谓“肉腐出虫,鱼枯生蠹”。中世纪有人认为树叶落入水中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等。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但是,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简单但令人信服的肉汤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他的实验为科学家进一步否定“自然发生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生物学,化学的研究结果发现生命的创造只能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以及细胞的分裂过程来实现。我们在生活中所直观观察到的生命“自生”现象,全部都是某种不易发现的复制过程在起作用。这些发现彻底地否认了自然发生论的可能性, 3.陆地起源说 地质学家们于1946年在澳洲埃迪亚加拉山的赤红岩层中发现了最古老的大型多细胞化石,其生存年限要早于寒武纪进化大爆炸(Cambrian evolutionary explosion),先前的研究表明正是在该时期产生了类似于这些化石的现代动物群化石。这些化石要追溯到至今 5.42亿至 6.35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Ediacaran)时期,其中有狄更逊水母(Dickinsonia)化石。埃迪亚加拉纪化石代表了一种独立的陆地生命进化辐射模式,这种模式要比寒武纪进化大爆炸出现的海洋生物至少早2000万年。长期以来,远古时期的多细胞化石被认为是早期海洋生物的先祖,它们生活在海洋里,是一些陆栖地衣或其他微生物菌群的残留部分。但最新的化石研究发现,这些远古时期的多细胞生物与陆生生物具有共性,所以它们很可能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而非海洋里[1]。 4.化学起源说 化学起源说是被很多学者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米勒模拟实验(Miller’s simulated experiment)通过模拟的原始大气中的最初物质,通过通电引爆,合成小分子有机物,进而合成大分子有机物,最终成为生命。这个过程漫长而复杂,因为有比较充分的根据和实验证明,这一学说为多数科学家接受。生命起源是一个自然历史时间,是整个宇宙演化的一部分。但仍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但是米勒实验有如下缺陷:米勒试验提供持续的电能,但是原始时代的地球不一定;不能完全确定米勒试验各物质浓度的配比;氨基酸很可能是宇宙流星和彗星在撞击地球的时候带出的,因为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科学证明氨基酸可以在宇宙的恶劣环境中存在;地球的高温环境和强烈的紫外线会使有机物迅速分解。 该理论的质疑者认为,仅仅能够证明蛋白质大分子可以自然形成便宣称生命可以如此自发产生,就好比给猴子一台打印机,就宣称它可以写出一本红楼梦。形成一个大分子固然简

海洋科学导论期末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 论文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姓名:李宏鹏 学号:1004132227 任课教师:杨娟、刘宝林、周东身 学时:32 开课院系:海洋学院 开课时间:2015.3-5

一、简述《海洋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学习海洋科学的意义。海洋是生命的发祥地,是气温的调节器和大陆水汽的源头,是资源的宝库。海洋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海洋是也兵家必争之地,海洋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主权利益、资源保护、交通通道保护、地缘政治等方面。海洋还是科学的实验室,人们自古就在海洋中探索人类起源。 我们从海洋地质与地理、海洋化学、海洋物理和海洋生物方面详细的学习了海洋的科学。这门课带我重温了初高中时学习的基础海洋知识,例如全球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一些地质成因。同时,更进一步的从自然地理、政治和经济地理方面学习了五大洋。此外我还学习到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学说,以活动论观点为主导,对奠基于大陆的传统地质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一场“地球科学革命”,影响所及,不仅改变了地球科学的结构,还改变了地球科学人员的思维方式。目前,板块构造理论已影响到地球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是研究海底构造的理论核心和指导思想。而且,板块构造学说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全球构造学理论,它吸取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精髓——活动论思想,以海底扩张说为基础,经过威尔逊等一大批科学家的综合而确立的。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在陆上矿物资源已趋枯竭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矿物资源更显得重要。海洋化学是用化学原理和化学技术,研究海洋中物质的性质和它们的化学作用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为海水化学,海洋沉积物化学,活体海洋生物化学,海洋界面物理化学及与界面物相互作用的化学。我们了解了海水的组成和性质,还有其对于生命的重大意义。这也让我联想到高中化学时学到的海水淡化技术。 海洋物理是研究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水体的运动形式和过程,以及它们与大气和海底相互作用的学科。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影响海水的运动,还有科里奥利效应等也会影响,产生波浪、潮汐、洋流和水团等。同时,海气之间有物质、能量交换,海洋对大气有热、水效应及气候效应,如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等。这些气候效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海洋生物是研究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的种类、分布、生理、生化,尤其是它们的生态,即它们的生长、发育、栖息、活动与海洋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海洋生物是海洋中的主要生产力,海洋生物的种类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和食用价值,对海洋环境和全球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指示,对海底沉积物和海洋油气能源形成和开发起到巨大贡献作用。在这里我们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条件,海洋水域生产力和海洋生物资源。 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这个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相信在海洋科学领

地大北京海洋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课程期末考试论文(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科学导论 任课教师: 学时:32 开课院系:海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开课时间:

一、《海洋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学习感受。 二、答:(一)通过学习,我认为“海洋科学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 包括: 三、1.海洋科学发展史、研究海洋的意义以及海洋未来的发展趋势。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是生命的守护神,它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探索其奥秘的文明史;海洋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和空间资源,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强大压力,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海洋这一巨大宝库,积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海洋进行研究与开发,同时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的基本状况,我国海洋的现状。 四、2.地球上海洋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自然效应,地球的结构、海 与洋定义及特征,地球上三大洋情况分述。我们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海洋主要有连续性、广大性等特点,用海和洋的基本特征来区分海和洋,地球上洋和海的基本分布。 五、3.海底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有海底地貌构造及其历史演化,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海底地貌现象的地质解释。这些知识主要是与地质、地貌有关,对于研究海底有很大作用,便于分析海洋上的一些情况。 六、4.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海水运动。海水基本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运动形式,世界洋流的分布情况及运动情况,水团。 七、5.海洋的化学资源及生物资源。海水的组成和特性、海水中的 化学反应,海洋化学资源、海洋化学环境及保护及海洋生物的分类系统。

八、6.海洋高新技术及海洋法与海洋权益。 (二)谈到学习海洋科学导论与我专业的关系,首先二者都是地质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海洋是地质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载 体,海洋中的洋中脊、大洋沉积等对研究现今的地质现象有很重 要的意义。通过海洋生物在岩石中形成的化石判断岩层的形成时 期是当今地质工作中判断地层形成时期的一种简单而有效地方 式。同时我学习的专业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这与海洋科学又有 特别的联系,二者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海洋是地球包含水最多 的地球系统,其他地球系统都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的影响。当今 的缺水问题已成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的问题,陆地上淡水资源(特 别是地下水)的缺乏严重制约影响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解 决陆地缺水问题,已成为现今的重要的议题。学习海洋科学,利 用科学的方法为人类开辟新的淡水资源来源,同时为人类提供更 多的储备淡水,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地质类 专业,特别是以研究水为主要对象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 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学习并研究海洋科学,可以对为临海 地区盐碱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保护临海地区地下水不受海洋咸 水的污染。同时,地质专业的学习中,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在 专业学习中融入海洋科学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扩展我们的知识面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学习 的趣味性,使地质专业的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 九、海洋生物的分类依据?试举例说明。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论文

初识船舶海洋,渐入专业正轨 ————从对船舶工业及海洋开发形势的初步认识到个人职业的定位 班级:船舶1211 摘要:在国家出台《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船舶工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阐述世界船舶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世界范围内对我国船舶工业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解析我国发展船舶工业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最后,在对船舶与海洋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初步认识后,对自己今后的职位生涯进行定位和规划。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业,现状与前景预测,个人定位 正文 一,世界船舶与海洋工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1.世界船舶建造市场 ●新船订单量 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新造船市场在经历2010年的订单量快速反弹后,随后两又出现趋势性下滑(如表4所示),特别是2012 年船舶建造市场受经济增速放缓及欧债危机深化,市场融资环境恶化和船舶供给压力过大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全年新船订单量以艘数和 DWT计分别同比下降30.6% 和42.4%。 从各种主要船型来看,2012年液货船新造船市场表现较好,新船订单吨位量同比有所增加。散货船新造船市场延续下降趋势,新船订单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五成,集装箱船市场同样凄凉。 ●完工量 据 IHS 研究机构统计,2012 年世界造船完工量约为 4 449 艘,16 829 万DWT,同比分别增长 7%,2.4%,同比增幅延续 2011 年的下降态势(见图 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目前的新造船市场环境不乐观。 从世界主要造船国家的完工份额来看,2012 年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完工比例分别占全球造船完工量的 44%,30%和19%。如按船型分析,(参见表 6),据预测,2013 年液货船交付带来的压力不大,散货船虽然交付量下降,但由于总量大,因此运力增长仍带来一定的压力,集装箱船交付带来的压力较大,海洋工程装置主要表现钻井船(22 艘),平台供应船(235 艘),等船型的交付量将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