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方法论问题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方法论问题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方法论问题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2期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

方法论问题

崔永华

零 引言

0.1“科学方法是科学的灵魂。”(高兴华等1991:164)在科学发展史上,一门学科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总是包含着方法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可见学科方法论,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极为重要。

0.2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科方法论的建设,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过去讨论方法问题,一般集中在教学理论、方法、技巧和汉语语音、语法分析、文化因素等问题上。通常是在强调对外汉语教学的复杂性时,指出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学科,常常是点到为止。对于与各学科的实质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解决本学科的问题,还缺少深入的研究与论述。

可喜的是,近年来,这种状况已经开始转变,有的学者已经开始学科方法论方面的研究,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也开始有人探索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方法,解决本学科的一些问题。这使对外汉语教学这门交叉学科,开始实实在在地“交叉”起来,大

大丰富了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打开了本学科方法论建设的新局面。

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说明自己对本学科方法论问题的一点粗略的看法。

一 关于学科方法论①

1.1方法论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学说。

1.2对于学科方法论,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本文把学科方法论理解为关于学科方法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方法论包括四个层次。

其一,哲学层次。哲学层次的方法论解决语言教学的价值观问题,包括对语言教学的基本看法,对教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论原则等问题。

其二,一般科学方法层次。这包括所谓次哲学范畴的系统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耗散论、协同论等)和数学、逻辑方法,是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语言教学问题的基础方法的一部分。

其三,通用方法层次。即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实验法、观察法、社会调查法、历史法、文献法等。

其四,学科方法层次。即本学科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本学科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助于其他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另一部分是本学科特有的理论和方法。比如语言教学中的直接法、功能法、沉默法,研究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语言习得、语言能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3本文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方法论在上述四个层次上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相关问题。不讨论具体方法。

二 哲学层次

2.1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最根本的方法,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方法论。当着人们用它去说明世界的时候,就是世界观,当着人们用它去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时候,就成为方法论。”(吴元木梁1991:134)唯物辩证法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所揭示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以及关于因与果、必然与偶然、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诸种关系的观点,都是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哲学的指导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2形成科学的学科的价值观。即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语言,对待教育,对待学习者,对待语言教学,正确认识学科的性质,形成科学的语言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

学科的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科方法论的原则。因为“研究对象对研究方法影响极大,它的特点规定和制约了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有什么样的研究对象,就会形成相应于它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吴元木梁1991:6)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内容包括学生、教师、语言、教材、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等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显然,研究这个过程涉及多门学科,需要多学科的方法。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交叉学科”。交叉是指所涉及的领域和方法论的交叉。交叉学科,要以交叉学科的方法对待,不仅能说出是哪些学科的交叉,而且要学习、研究、搞懂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与研究。

2.3树立科学的态度。科学态度,首先表现在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

一方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学科发展的根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它的学科建设离不开教学实际,它的理论、结论都来源于教学实践和科学实验,理论研究者要做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而不应单凭良好的愿望或主观臆想。

另一方面,要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当前的学科建设需要在真正认识学科交叉性的基础上,切实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描述科学规律并进行研究,避免单纯经验主义的摸索。经验是宝贵的,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把经验升华为理论,这才是经验最好的归宿,才能更有力地推动学科的发展。

2.4指导科学的认识和实践。哲学揭示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原则。多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是在自觉不自觉地或遵循或违反着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事物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规律等。当我们遵循这些规律时,事情就做得好一些。相反,就可能遇到挫折。

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语言教学中常常遇到种种关系,例如教和学、讲和练、教师和学生、知识和技能、此技能和彼技能、新知识和旧知识、课内和课外等等的关系。关系就是矛盾。但是,我们对它们还很少自觉地从对立统一规律的角度去分析。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们需要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科建设的自觉性。

2.5无疑,哲学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有重大理论创造的科学家,包括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语言教学流派的创始人,很多人都同时是哲学家或对哲学问题有深刻的见解者。当然,“哲学对语言教学法的影响有直接的,有间接的。哲学观点先影响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转而影响语言教学法。”(王武军1987:6)

三 一般方法层次

3.1这里说的一般方法指被某些学者统称为系统科学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耗散论、协同论和逻辑学、数学、信息科学(包括中文信息处理),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横断科学。尽管关于一般方法的范围和学科地位②各家说法有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它们已经成为各学科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以系统论和数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为例,稍加说明。

3.2系统科学为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种普遍适用的思想方法和认识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跟其他领域一样,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和认识对外汉语教学呢?

比如说,大家都认为语言是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在语言教学中是怎样运作的?在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这些关系加以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诸多的因素,如从管理上说,有招生、编班、教师、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学管理、考勤、考绩、考试、课外活动、教书育人等;从办学条件上说,有科研成果、经济实力、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宣传和公共关系、实验室、图书馆、出版社、宿舍、伙食、电教设备、交通、气候、语言环境、校园环境、跟家长的联系等;从组织系统来说,有国家、教育部、学校,学校有教务处、科研处、外事处、各教学单位、后勤单位等等。我们应当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分析、描写、改进这个复杂的系统,使它能够尽可能合理地、有效地运转。

事实上,语言教学的程序教学法就是根据控制论的理论建立起来的。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对编排最优化的教学程序,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最佳的教学

方法,都有重大意义(参看王武军1987:6)。

3.3再说数学方法。“数学是关于量及其关系的科学,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工具。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就是同数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紧密相联的。科学数学化成了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吴元木梁1991: 154)。语言教学领域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已经大量地使用了数学方法。例如信息处理手段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运用,数学模型在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和描写中的运用,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在汉语考试和有关研究中的运用等等。事实上,数学方法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不可缺少的科学语言和工具。

这里举一个笔者亲历的例子。为研制汉字教学的部件系统,笔者用计算机对“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使用的每个汉字的部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涉及500个部件、2866个汉字、8822个词。如果靠人工来做比较和统计,则一回需要做上百亿次比较: 500×2866×8822=12641926000

(一百二十六亿四千一百九十二万六千)

若按一秒钟比较一次计算,则需要400年时间:

12641926000/60秒/60分/24小时/365天/=400年

这还只是比较一回。实际上,要制定一个系统,要进行多次比较、统计,那么就需要若干个400年。当然,人做事可能不像计算机那么机械,但是人也不可能每天工作24小时,更不可能像计算机那样准确无误。而使用计算机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在已有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程序,只要几十分钟便可以进行一回统计(参看崔永华1997b)。

四 普遍方法层次

普遍方法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都普遍使用的方

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文献法、历史法等等。这些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都经常使用。(本节论述从略)

五 学科方法层次

5.1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对此说法是不存在争议的。尽管人们对所涉及学科的范围看法不一,但认为它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一致的看法。所以我们只讨论这三个学科理论和方法与本学科的关系。

多年来,人们一直把对外汉语教学看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应用语言学。对此,已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一个学科的性质是根据其研究对象决定的。很明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跟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一回事。尽管汉语教师要有汉语知识,应当对汉语有所研究,甚至是汉语专家,但是研究汉语教学,不是研究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是汉语教学的过程和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汉语作为教学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汉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研究对象。

交叉学科本身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不应是所涉及学科中的一个。粗略地说,在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中,语言学规定教学内容,教育学规定教学的基本原则,心理学参与规定教学顺序和方法。无论人们自觉与否,任何汉语教学,都是这三个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其中教育学、心理学的比重有时还可能占得更多一些。所谓的教学经验,本质上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探索。这是为什么一个语言学基础未必很厚的语言教师,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一位功底深厚的语言学家,却未必能成为优秀的语言教师的原因。

5.2对外汉语教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从事和研究语言教学不能不懂语言学,特别是不能不懂所教的语言。语言学跟语言教学

的关系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作为教学内容。教师、研究者应当了解其基本规律,以合理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语言教学研究者、教材编写者和优秀的教师,还应当关注语言学领域的新成果。近三十年来,语言理论、汉语研究都取得很多新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汉语教学的各方面吸收新成果甚少,在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方法上,对于转换生成语法、系统语法、话语分析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很少反映。

作为教师的知识背景。优秀的教师应当是汉语专家,至少应当具备正确使用汉语的能力和必备的语言学知识。

作为分析语言教学过程的方法。分析语言教学,常常需要懂得语言学的方法,比如语言教材的编写、教学中所需的汉外语言对比、偏误分析、中介语描写、语言能力分析,都离不开语言学的方法。但是,这已不是纯粹的语言学方法,不是用来追求语言学上的突破。

5.3对外汉语教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是关于教育一般规律的科学。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叫做“汉语教育学”。因此它必须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教育学为学校教育规定的道德养成、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目的,教学的一般原则(如思想性、科学性、直观性、量力性、自觉性、巩固性、系统性诸原则),一般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归纳法、演绎法),以及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一般原理等,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指导意义。教育学的各分支大都跟本学科相关,这里试举几例说明。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讨论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问题。作为大学教育的语言教学,应当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参看崔永华1997a),在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利于学生道德、智力、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不能顾此失彼,舍此求彼。笔者看到某国的一种教材,可能是为了增加情趣,其中有的课文污秽得令人不忍卒读,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论。也有称为“课程学”③,被认为是教育学的核心。目前国内流行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实质上应当是教学论一般原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教学论讨论学校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主体、课程编制和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的一般原则。我们应当在这个基本框架下,进行本学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建设。另一方面,近十年来,国内外教学论(包括分科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和专著、译著大量出现。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科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结合教学本身的发展,积极从教学论科学中吸取营养,改进和完善对本学科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和研究的实践。

教育管理学。在语言教学中,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也包括生活和其他管理。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以汉语速成教学为例,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把握住招生、编班、授课、预习、作业、考勤、测试、升级、语言实践、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甚至宿舍、食堂都构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国内外的办学经验都证明,只有一流的管理,才能获得一流的教学质量。

外语教学的教学和研究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与外语教学隶属同一上位学科。我国的英语和其他语种的教学与研究,成果甚丰。其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无疑是我们应当借鉴的。

教育心理学。这是心理学和教育学交叉而成的一门学科(将在下文中说明)。

5.4对外汉语教学与心理学的关系。语言学习是一种心理过程,它一方面同心理活动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联想等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又时时受到动机、信心、兴趣、情感、意志、注意等心理现象的制约,同时学习者的个性和认知方式对学习也有重要的影响(胡春洞1996)。可见,语言学习是一种完整的心理

过程。

语言教学发展史说明,语言教学跟心理学关系极为密切。40年代风行的听说法,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学说为其支柱。认知法也与认知心理学有很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直接参与外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当代外语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认知法、自觉实践法、暗示法的首创人都是心理学家。

跟外语教学相关的心理学分支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外语教育心理学等等。这些分支在不同的层次上为外语教学提供心理学的依据,是语言教学原理的心理学来源,对语言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语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育心理学跟语言教学的关系更为密切。语言心理学是以研究和认识这些语言机制的功能、作用及其发展为对象的。“研究语言的获得就是语言发展心理学,它是心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靳洪刚1997:1)认知心理学是研究大脑思维、记忆、问题处理的科学。根据彭聃龄(1997)的说明,汉语认知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第一,揭示汉语信息加工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第二,研究汉语、汉字在头脑中储存的特点;第三,研究汉语句子和课文的理解;第四,研究儿童学习和使用汉语、汉字的规律;第五,研究汉语识别的脑机制;第六,进行汉语识别的计算机模拟;第七,进行跨语言文字的比较研究。外语教育心理学则更直接“研究外语教学的心理基础,为建立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并正确组织外语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论据。”(朱纯1994:12)运用这些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揭示语言学习的过程、规律,为语言教学的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教学管理、语言测试提供重要的依据。

朱纯(1994:9)说,“近来直接对第二语言学习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已为更多的人所承认。”“这意味着人们将继续多年前已

开始的工作,涉足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领域,了解与语言教学有关的理论、概念和研究发现,由此推断并计划运用于语言教学理论。另一种情况是,近十年来发展了一种更专门的第二语言学习心理学,直接对第二语言学习、教学和使用进行实验研究。”

当前,随着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汉语认知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探索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规律。

六 学科方法层次

6.1一般把汉语语言学、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这三种理论和所提出的教学与研究方法,构成本学科的方法论体系。

做简单的说明。

6.2关于汉语语言学。前面已经说过,在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论体系中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是服务于汉语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它不以语言本身研究的突破为主要目标,而主要是把汉语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汉语教学中去,从教学的角度,即从如何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研究汉语。当然,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过程,会给发现汉语的规律很多有益的启发,反过来丰富汉语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6.3关于汉语教学理论。汉语教学理论,大致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教育学分支———教学论(或课程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其基本框架、基本原理来源于教学论。应当承认,这在我们现行的著述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汉语教学理论结合汉语教育的特点,规定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价值、原则和方法论体系。

6.4关于汉语习得理论。全称可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理论”,以区别于母语的习得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

学、心理学、认知学、社会学、文化学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它虽然只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但其理论基础已经相对比较雄厚。第二语言的研究,从两个角度对语言习得进行研究。一是对语言学习者的研究,二是对语言学习过程本身的研究。心理测试和统计学的方法,在语言习得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参看袁博平1995)。当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习得过程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参看王建勤1997)。

6.5本学科的上述三个基本理论,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联系可以表述为:

教学逻辑=语言本体逻辑+语言习得逻辑④

其中教学逻辑指语言教学原则、顺序、方法等;语言本体逻辑指语言项目(语音、词汇、汉字、语法、功能等)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学习的难易度)和运用的轻重缓急等;语言习得逻辑指学习者习得语言项目的自然顺序和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汉语教学(教学逻辑)理解为由语言本体逻辑和语言习得规律构成的对立统一体。其对立表现在二者的矛盾上,有时结构简单的语句,并不易学;交际上急需的项目,由于其表达方式难度较大,教学中可能要较晚安排。其统一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二者在难易、缓急上有不少一致之处。二是二者缺一不可地共同决定着汉语教学的逻辑。

七 小结

7.1学科方法论的建设关乎学科发展的根本,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当尽快建立自己科学的方法论。

7.2学科的基本性质,决定着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体系的理论和内容。

7.3学科的综合性决定着学科方法的综合性,要提高综合运

用各层次的科学方法的自觉性,全面地掌握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方法,而不应囿于单纯的语言学方法。

附注

3本文承刘王旬、王旭东先生提出宝贵意见,特致谢忱。

①两部辞书对“方法”和“方法论”的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方法论:1)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2)某一门具体学科上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方法等的综合。

 《辞海》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一般来说,对世界的基本观点怎样,观察、研究、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就怎样。……各门具体学科还有自身的方法论。

②有人认为系统科学属于“次哲学”范畴,有人认为属于一般方法论范畴。

③有人将二者视为一,有人认为不同。

④这一表述受到廖哲勋(1991:217)论述教材顺序的启发。其原文为:“教材顺序是由分科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结合而成的各科教材内容外在的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安文铸1997 《教育科学学引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查有梁1993 《系统科学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嘉明1991 《当代西方哲学方法论与社会科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崔永华1996 略论汉语速成教学的设计,《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崔永华1997a 关于汉语言专业(对外)的培养目标,《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崔永华1997b 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高兴华等1991 《科学认识论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

胡春洞1996 《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金吾伦等1997 《跨学科研究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靳洪刚1997 《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苏]柯普宁1989 《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李秉德等198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秀林等199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廖哲勋1991 《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楚明1994 《教育辩证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德]莫泽克1980 《论科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彭聃玲等1997 《汉语认知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沈克琦1991 《系统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建勤199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王坤庆1996 《现代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武军1987 《日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元木梁1991 《科学方法论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殷正坤等1996 《科学哲学引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袁博平1995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朱 纯1994 《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崔永华 100083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责任编辑 李清华)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进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展 ①初创时期(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什么缘故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进展时期(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为要紧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对外汉语教学法之视听法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 20081103011 黄姗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世界上各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或多或少地对其产生过影响,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法。了解和熟悉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对教学法流派加以综合分析,我们可分成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等,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视听法就是属于经验派。视听法是讲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以主张视听并用而得名。由于它强调耳、眼、脑等感官作为整体去感知语言材料,而语言材料的三要素、形、音、义、词、句、话也要联为整体而被感知,故还称整体结构法。又由于它强调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行教学,故称情景法。 视听法的代表人物有:古根汉,法国人,“全世界普及法语研究所”负责人,学者。吉布里纳,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萨格勒大学语音研究所主任。 一、视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视听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是当时法国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速成教学的一种方法。听说法发展到二十世纪中期已暴露出它的一些弊病,脱离上下文语境的机械句型操练,不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视听法对直接法和听说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吸收了直接法用直观手段、以外语教学外语、加强模仿、口语领先、句本位原则等长处,也继承了听说法以口语训练句型结构的基本特点,在吸收和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景视觉感觉的效应,通过用幻灯片和同步录音等教学手段,将情景视觉和录音听觉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法体系。视听结合的方法比单纯依靠听觉或视觉来理解、记忆和储存的语言材料要多得多。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 视听法初期主要培养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法语跟法国人进行交际,以训练听说技能见长,是一种成年人的语言短期速成教学。后来视听法在国际上广为运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国际上采用这种方法学习外语的约占50%”,影响极为广泛。 二、视听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理论基础 视听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之上。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原理,可以把某一种语言中的句子层层分析描写,分解成句型、短语、音节等多种层次结构,从而描绘出语言词汇句子的总貌。索绪尔认为,如果以实际掌握外语为目的的话,那么教学内容应该是言语,言语活动,而不是语言科学。一些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还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口语体系。因此视听法强调听说优先于读写,口语领先原则,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是第二位的。视听法也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制定出最低口语词汇量和最基本的句型,在具体教学中也依照层次结构要求学习者掌握语音、节奏、句子,反复练习,熟能生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文案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填空:2*5 1、汉语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3、语言学的发展流派及代表人物:历史比较语言学学派:琼斯;结构主义语言学学派:索绪尔;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乔姆斯基;功能主义语言学学派:韩礼德 4、英●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5、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建立教学论的开始。 6、习得理论代表人物及观点:刺激——反应论,斯金纳;先天论,乔姆斯基;认知论,皮亚杰;语言功能论,韩礼德;社会相互作用论,贝鲁姆。 7、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家之首。 名词解释:5*4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5、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在国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因此从1982年提出一直使用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更能为大家所接受的表达法。 6、关键期假说:伦尼伯格于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或称“临界期”假说。所谓语言习得关键期,就是指在青春期以前,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尚未完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精心整理打印版-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一)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叫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划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指人们的第一语言,但不能等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4、目的语 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第二语言是指母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而外语是指别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向。这是因为,各国间交流与合作加强,世界正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称“外国人”和“外语”就显得见外了;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说包括外语、非本

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包括母语。广义地说,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的关系。 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做了区分: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成为外语。综上所述,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基本上体现了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局限: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2、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海外同行有的叫“中文教学”(美国),有的叫“中国语教学”(日本),也有的叫“华文/语教学”(东南亚)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从学术上较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该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这一名称能统指以上各名称,但名称太长不上口。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所谓的内部因素主要指:(1)学习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即学习者和教师;(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即所教授的目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3)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所谓外部因素是指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以及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 1、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或叫做支撑理论。 2、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应用研究是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对外汉语教学浅谈 凤凰传奇的一首《最炫名族风》不仅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也“炫”到了欧美听众的耳。在中国你可以说这首歌的流行归结于它的亲和的旋律、曲风、曲词和演唱者,但对于外国听众,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文化已备受外国瞩目。音乐无国界,而语言是无界“桥梁”。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近半世纪的摸索和探求,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学,不同时期出现了许多很好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但时代的发展是不停息的,与此同时对外汉语言学习者与日俱增的学习要求亟需更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接下来先简要阐述近半世纪对外汉语言教学发展历程,包括从上世纪50初年代至70年代末的对外汉语教学开创阶段和从1978年到至今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然后介绍当下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浅谈。 一、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创期,在这20年的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新事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曲折发展,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验,基本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大方向,加上政府的支持,逐渐让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走上了正规的教学道路。初级阶段具体分为三个时期:初创时期、巩固时期和恢复时期。 初创时期对外教学事业的重要开端是1950年,应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要求,我国分别与这两个国家互换了5名留学生,同时又主动和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朝鲜等国进行学生交换总共接收了33名留学生。自此开始了对外留学生的教学,目的为学生以后专业的学习克服语言障碍而掌握基本语言规范和技能的汉语预备教育。虽然开创阶段的教学规模和师生数量都比较小,而且教学类型比较单一。 经初创时期的艰苦摸索和经验总结后,到1962年至1965年的巩固时期,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呈现了良好发展趋势,从教育规模上就可以看出,在这四年间我我国所收外国留学生3944名,比前11年的总和还要多,而且1965年的在校留学生数是1961年的7倍多。同时国务院在1962年正式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所对外汉语教学为主任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北京语言学院前身)。这些都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然而遗憾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我国不仅停止了接受外国留学生,还令国内外国留学生陆续回国。所以在1966到1972年,对外汉语教学处于中断阶段。 随着70年代初的国内形势转变,对外汉语教学出现了转机,然后就到了1972年至1977年的恢复时期,对外汉语教学重整旗鼓,留学生招生工作在国内各大高校陆续恢复。1973年12月28日,2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工作语言之一,将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推进了一大步,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助力器。从1973年到1977年,全国共接受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名留学生,分布在9个省市的28所高校。这一时期尽管招生和教学工作经过艰辛努力逐渐恢复,但由于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各个高校接收学生的能力极其有限,教学规模也远未达到“文革”前的水平。 初创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强调语言技能培养,文化尚未纳入教学目的。主要强调汉语的应用功能,突出汉语的工具作用,文化是语言相伴而生的产物,由于人们当时的认知局限,文化未被重视。当时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是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文化内容是自发进入教材,交际文化的教学更是少之又少。1958年由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国内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这部教材几种体现的是当时语言理论教学成果。全书包括绪论、语音、语法三部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只是逐渐由重视语言理论学习向在语言理论指导下培养语言技能的方向转变。然而,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固有联系,有关文化的内容还是不自觉地进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这些文化的内容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纳入到教学实践,但是在教材中文化与语言自然融合,这是不争的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 前言 一、本大纲的制定 对学习者来说,其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基本言语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高级阶段则是交际能力逐步熟练的过程,是使语言成为言语习惯、言语行为的过程。在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课堂教学的交际化,这一认识是我们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总结。在20多年的课堂教学和教材缩写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仅理解和掌握某些词汇和言语知识是不够的,如:课文练习中的词语解释、理解重点词、近义词辨析、联词写话等练习对扩大词汇量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使用起来常常出现偏误,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语法、语义、语境的有机结合,就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制了这部包括功能、意念、情景、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下称《大纲》),以作为对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指导和规范。 二、中高级功能顶目的分类及功能大纲的等级特性 《大纲》在选择功能项目时充分考虑了交际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汉语的功能项目浩繁、复杂,功能项目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此,我们所选取的功能项目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筛选出来的。 《初级功能大纲》(杨寄洲主编)共选用121个功能项目。根据中高级阶段学习者的交际需

要,本大纲在《初级功能大纲》基础上有所增补,扩展为152项,归纳为7大类。这7大类是: l.社交活动中的表达功能; 2.对客观情况的表述; 3.对理性认识的表达; 4.对主观感情的表达; 5.对道德情感的表达; 6.表达使令; 7.交际策略的表达。 本大纲中的许多功能项目与《初级功能大纲》是共同的,其差别体现在言语形式的简单与复杂及出现的先后顺序上。有些较简单的言语形式,由于重音、语调乃至语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功能会产生变化。在中高级阶段,由于学习者的语感能力增强,对这样的言语形式,只要教师稍加提醒和引导,学生就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我们的大纲中没有将其全部列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自行补充完善。 另外,许多功能项目用以表达的言语形式繁多,不能在初级阶段不加控制地给予学习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在不同阶段。我们的选择和分配依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制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超纲部分浮动在20%左右。 语段和语篇所表达的功能近年来在教学中引起普遍关注。我们在编写《大纲》的过程中力图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哪怕是点滴的,或许还没被语言学界普遍承认的,只要对教学有利,也编入了《大纲》。但语段的功能多数不是单一的,选择起来难度较大。我们的做法是确定其语义中心或焦点,以此定位其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再加以调整。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一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母语和外国语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外国语:指外国的语言 2(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本族语:指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民族语: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3( 目的语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二、判断正误 1. 母语就是第一语言。错 2. 对我校的英语系的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对 3. 中国移民在英国学习英语,英语是他们的外语。错 4. 对正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目的语。对 5. 汉族的孩子出生后,他的第一语言是汉语,入学后,他学习蒙语或者藏语,那么蒙语或者藏语是他的第二语言。对三、问答题 1( 对外汉语专业的理论基础(支撑理论)有哪些, 理论基础包括与本学科发展关系最紧密的7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这七个学科本身是独立学科,其理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本学科的语言教学,但是他们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当然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对这些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者叫做支撑理论。

2(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理论包括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学科研究方法学。作为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以后研究及运用影响深远。 3( 对外汉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有何区别,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研究,也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客体的研究。而汉语语言学因为已经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这将对对外汉语语言学研究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替代,因为对外汉语语言学需要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这一新角度描写研究汉语。 不同对外汉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 1.研究目的培养运用汉语交际对语言规则系统的 的能力理性的认识 2.研究内容通过与学习者母语追求理论知识的系 对比得出的汉语特统性与完整性 殊规律,并研究如 何将这些规律、知 识转化为学习者的 技能 3.研究的侧重点从意义表达出发,单纯从语言结构出 突出用法和功能研发,集中于描写、 究,多讲句子条件,分析语言现象 建立汉语组装规则 体系 4.研究的角度从语言学、汉外对从语言学角度 比、跨文化交际、 语言习得、学习者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1、语言四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和文字。 2、言语技能:听、说、读、写和 译 。 3、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性和得体性 。 4、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 和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5、知觉的特性:组织性、整体性 和恒常性。 6、中介语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塞林克_。 7.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_.。 8.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的测试叫___分级测试 ____。 9.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深度的焦虑,这一阶段称为跨文化交际的_挫折_阶段。 10.文化的属性有民族性、社会性、_系统性_和阶段性。 1.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外语教学,又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练习时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感知性、应用性)练习。 3.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 4. 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5.中介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提出的, 6.新中国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 7.一般来说,在留学生课程中综合课是主干课程。 8.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9.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0.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是课堂。 1、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 2、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 和成绩测试。 3、课程设计 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连接总结设计、教材编写的

论初级对外汉语教学顺序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初探 ——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习得顺序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关键词:先语后文字本位组合汉语 随着汉语走向世界的进程不断加快,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来华的留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区域,而且在数量上也较少。现在来华留学生多是来自不同国家内单一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就来我校巴基斯坦学生来说,他们同为巴基斯坦人,同讲官方语言乌尔都语,都能熟练掌握英语,汉语基础都为零。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都不吃猪肉,有着相似的婚恋观……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客观认识医学院目的语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汉语学习、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特点,吸收借鉴对外汉语已有的先进教学理念,摸索适合医学院校留学生(汉语授课)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即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强调听说,先语后文,科学测评。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留学生早日、熟练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实现方便留学生学习生活、辅助临床实践的对外汉语教学目标。 第二语言教学所面对的学习群体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一国家,同一母语背景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迅速引起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高度关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国别化工具书的编纂、国别化的教学词表的制定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国别化教学目前还没有探索出好的方案。 就语言本身而言,语言是思想、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多项折射,包含着文化的深层奥秘,语言也是一种世界观的含义。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要经历诞生、成长、兴盛、衰微、消逝的过程。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是思维在语言上的反映,文化也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而得以表达、保持、发展和传播。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就得用心帮助他们掌握好汉语,熟练掌握汉语发音、听写等基本技能。 在这一点上,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许多学者都达成了广泛共识。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罗常培先生已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成《语言与文化》一书。美国语言教授萨丕尔也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近些年更是不乏对语言与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比如,朱瑞平先生认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文化赖以构建和传承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而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积淀,是文化的映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由美国教育部门以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研制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中更是提出5C的核心主题,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之术语解释

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 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 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 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 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 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 特点:(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2)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4)中介语的偏误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 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 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 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 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 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 “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 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 —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 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 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 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 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 以 , 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语言学习和获得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对语言教学至关重 习者的情感因素( 或个体因素), 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 , 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 持综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下面本文将会介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方法与技巧,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同学快快收藏起来吧。 一、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 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二、演绎法 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 化为一些范句。 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 A比B+形容词 “他比我高。” 三、归纳法 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 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 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四、对比法

有点儿 比较 贵 这儿东西有点儿贵 这儿的东西比较贵 便宜 ------------- 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 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五、情景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 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六、实例: 怎样教“着” 1、通过师生的一问一答引出经典例句: 教师:我手里拿着什么? 学生:你手里拿着一支粉笔。(板书)

基础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1

基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1.学科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赖以形成的基石。 2.各自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有各自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3.和对外汉语教学关系最直接的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 一.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Stern: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基础理论;应用型理论;实践型理论 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1)吕必松:(1996)基础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法。 (2)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结构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崔永华:(1997)学科支撑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学科应用理论。 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刘珣:(2000)理论基础(七大学科); 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 教育实践: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教育;未来汉语师资的教育。 (一)哲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深厚的理论基础 1.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供指导 2.认识语言本质和二语习得过程的本质 3.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4.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 (二)语言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第二语言教学以语言为教学内容;语言学研究语言是什么,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怎么教和怎么学,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指导和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也是根本性的。

二、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1)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启示:a 音义联系;b 语言系统及各分支系统;c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启示:a 教学应以言语为对象,培养言语技能。 b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教学和自觉掌握。 (3)语言具有生成性 启示:a 教学目的: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用有限的材料表达丰富的思想。 b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communication:传递与获得信息。 启示:a 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b 技能训练。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反映思维,影响思维。 启示:a 教学中介绍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 b 培养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用语目的语。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 启示:教授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启示:a 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b 二语教学注意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c 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和规律有助于 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影响 (1)古代语言学三大中心:中国、印度、希腊 (2)近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1)历史比较语言学德国Historical and Commparative Linguistics 琼斯(W.Jones)1786 揭开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拉斯克(R.Rask)、格里姆(J.Grimm)、葆朴(F.Bopp); 施莱赫尔(A.Schleicher)19世纪中“谱系树”理论; 洪堡特(W.Humboldt)19世纪下半叶普通语言学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周小兵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笔记 周小兵,李海鸥 上编主要介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中编主要介绍语言要素以及文化教学,下编主要讲语言技能教学机测试。 第一编 一教学简论 1.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 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是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者周围其他人哪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目的语目的语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的涵盖性强,可以包括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母语,外语,本族语,非本族语,标准语,方言等。不管是什么语言,只要是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最终掌握的语言,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习得与学习 习得是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过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幼儿站立,行走,饮食的能力,就是自然习得的。习得无需专门的教师,专门的教学。习得理论包括强化论,传递论,内在论,认知论等。 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训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多数情况下,学习是指在专门场所由专门教师实施的专门教学,应该有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实施和测试。学习包括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多种辨别学习,言语联结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等。 2.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主体,动机,环境,方式,教育者及相关因素,过程和文化等方面。 3.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产生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相关学科主要有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很快成为应用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部分。 1.对比分析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习惯和偏误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比分析的内容对比分析假说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说有两派: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强调对语言进行细致描述。 对比分析遭遇的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比分析假说在发展中受到的批评主要来自一下三个方面:非干扰性偏误的事实,理论批评和来自实践的批评。 对比分析的发展对比分析在三个方面有了明显发展:回避,相似等级和干扰是学习者的策略。汉外对比分析汉外对比有宏观、微观两类。 2.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Corder曾详细描述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语料选择,偏误识辨,偏误分类,偏误解释和偏误评估。 偏误类别包括语际偏误、语内偏误和认知偏误。 3.中介语及其变异 中介语中介语的概念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