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精准康复温馨提醒

残疾人精准康复温馨提醒

第一篇:残疾人精准康复温馨提醒

视力残疾人精准康复

温馨提醒

为关怀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落实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实施精准康复到家庭活动。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服务,特予提醒。

一、基础性服务

1、社区卫生全科团队人员入户采集康复需求信息,与您签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协议》,建立档案。

2、优先为持证视力残疾人实施大病救助转介。

3、利用“爱眼日”等开展视力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每年1次。

二、个性化服务

1、转介服务:负责将以下情况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1)辅具适配(助视器等)。(2)0-6岁低视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3)白内障复明手术。

(4)盲人定向行走及适应训练。

2、支持性服务:

对7-17岁视力残疾儿童及成人视力残疾人,入户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康复咨询、中途盲者心理疏导等,每年不少于4次。

咨询电话:康复单位:听力残疾人精准康复

温馨提醒

为关怀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落实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实施精准康复到家庭活动。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服务,特予提醒。

一、基础性服务

1、社区卫生全科团队人员入户采集康复需求信息,与您签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协议》,建立档案。

2、优先为持证听力残疾人实施大病救助转介。

3、利用“爱耳日”等开展听力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宣传教育,发

放宣传资料,每年1次。

二、个性化服务

1、转介服务:负责将以下情况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1)辅具适配(助听器)。

(2)0-14岁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3)0-6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手术。

2、支持性服务:

对15岁以上及成人,入户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康复咨询、心理疏导等,每年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咨询电话:康复单位:肢体残疾人精准康复

温馨提醒

为关怀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落实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实施精准康复到家庭活动。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服务,特予提醒。

一、基础性服务

1、社区卫生全科团队人员入户采集康复需求信息,与您签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协议》,建立档案。

2、优先为持证肢体残疾人实施大病救助转介。

3、开展肢体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每年1次。

二、个性化服务

1、转介服务:负责将以下几种情况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

(1)辅具适配(轮椅、助行器、生活自助器等)。(2)0-14岁肢体脑瘫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2、支持性服务:

(1)15-17岁以上及成人一、二级重度肢体残疾人。入户开展康复护理指导、心理疏导,开展功能评估、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生活能力训练指导等,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15-17岁以上及成人三、四级轻度肢体残疾人。到社区医疗机构精准康复室,开展基础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日常生活能力培训等康复服务,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咨询电话:康复单位:

智力残疾人精准康复

温馨提醒

为关怀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落实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实施精准康复到家庭活动。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服务,特予提醒。

一、基础性服务

1、社区卫生全科团队人员入户采集康复需求信息,与您签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协议》,建立档案。

2、优先为持证智力残疾人实施大病救助转介。

3、开展智力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每年1次。

二、个性化服务

1、转介服务:负责将有需求的0-14岁智力残疾儿童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康复训练。

2、支持性服务:

(1)15-17岁以上及成人一、二级重度智力残疾人。入户开展居家护理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自理能力家庭训练等,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15-17岁以上及成人三、四级轻度智力残疾人。到社区医疗机构精准康复室,开展包括认知、生活自理、职业康复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咨询电话:康复单位:

精神残疾人精准康复

温馨提醒

为关怀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健康状况,落实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实施精准康复到家庭活动。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服务,特予提醒。

一、基础性服务

1、社区卫生全科团队人员入户采集康复需求信息,与您签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协议》,建立档案。

2、优先为持证精神残疾人实施大病救助转介。

3、开展精神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健康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每年1次。

二、个性化服务

1、转介服务:负责将以下情况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康复训练。

(1)0-14岁孤独症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2)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住院(成年精神残疾人)。

2、支持性服务:

(1)15-17岁孤独症。入户开展包括言语沟通、情绪和行为、社交能力、生活自理等康复训练指导,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非贫困精神病残疾人。入户开展心理疏导、家务活动训练、职业康复等服务,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咨询电话:康复单位:

第二篇:残疾人康复

残疾人康复

一、概念:由于躯体功能或精神心理的障碍,不能或难以适应正常社会的生活和工作的人。因病致残称病残。因伤致残称伤残残。残疾人应当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在家庭生活、教育、就业、住房、参加政治社团、利用公共设施、谋求经济自主等方面,有权充分参与社会并获得和健全人同等的机会。

对致残的10大原因(疾病、遗传变异和先天畸形、营养不良、药物毒物伤害、社会和家庭变革中的心理冲击、交通事故、职业病和职业劳动事故、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战争)应进行有地区针对性的逐年的统计分析,为地区具体的预防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两个方面,推行综合性的两级预防方案,并使之逐步落实。儿童残疾预防的关键是控制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严格控制近亲结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妊娠遗传学检查,是预防工作的中心。

二、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伤残的等级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

一级伤残划分依据

a.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b.意识消失;

c.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d.社会交往完全丧失。二级伤残划分依据a.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b.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c.不能工作;d.社会交往极度困难。三级伤残划分依据a.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b.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c.明显职业受限;d.社会交往困难。四级伤残划分依据a.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b.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c.职业种类受限;

d.社会交往严重受限。五级伤残划分依据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

b.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c.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d.社会交往贫乏。六级伤残划分依据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b.各种活动降低;c.不能胜任原工作;d.社会交往狭窄。七级伤残划分依据a.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b.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c.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d.社会交往降低。八级伤残划分依据a.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b.远距离流动受限;c.断续工作;d.社会交往受约束。九级伤残划分依据a.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b.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c.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十级伤残划分依据a.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b.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c.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三、截瘫患者的护理

截瘫病人恢复期较长,往往会产生急躁悲观情绪,对治疗信心不足,影响疗效,家庭护理人员及亲友则应从各方面倍加关心体贴、耐心照料,帮助病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使病人逐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情好转。预防并发症

1.保持褥单及下身衣裤清洁、干燥、平整,易患褥疮的部位要垫以橡皮气圈(充气1/2-1/3即可)、环形棉花或泡沫塑

料圈垫。做到四勤: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换衣。通常每2-4小时翻身一次,用温水或50%酒精做局部按摩,每天至少一次。失去知觉的肢体不宜滥用热敷。必须用热水袋时其温度不宜超过50℃,不能直接贴近皮肤以免烫伤。天冷时注意肢体保暖。如已有皮肤湿疹或早期褥疮,可用红外线灯(白炽灯)照射,每次15分钟,每天3次,以促使干燥收敛。必要时用新鲜鸡蛋内膜结合氟哌酸外敷治疗褥疮效果更佳。

2.预防便秘,饮食应含粗纤维,多饮水,定时排便。也可于晨起空腹时饮用热饮料,促进肠蠕动而刺激直肠上端内容物往下蠕动以协助排便,必要时帮助患者用手指挖出肛门内粪块。如腹泻应及时清洁肛部,涂擦油膏,以保护肛周皮肤。

3.有尿失禁应随时更换尿布,保持被褥清洁干燥,每天清洁尿道口,预防感染。恢复期积极进行瘫痪肢体按摩与被动运动,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肢体挛缩畸形,延缓或减轻肌萎缩的发生。

四、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

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五、残疾人及其亲友如何参与康复训练?

首先应从感情上对残疾人予以支持和理解,使其感到家庭和亲友的关爱及依恋,并及时引导残疾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内疚、焦虑、失望等,帮助增强战胜残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下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才可能最理想、有效。

由于残疾人亲友最了解残疾人,也是康复训练全过程最忠实、可

靠的督促、监护和辅助训练人,因此,应积极配合和参与医学康复人员制定康复目标、进行康复评估、实施康复训练计划,并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各种方式学习与其残疾有关的医学、康复理论知识和训练技能,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接受专业的培训指导,以便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技术,在家庭和社区中帮助残疾人进行长期的康复。残疾人亲友还应学会观察残疾人的一些常见病情及残障变化,在训练中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和向康复人员报告,以避免因某些病情发生变化,却未能及时报告、处理而导致残障程度加重和出现意外,如脑血管病后遗症再次发生脑梗塞或脑出血等。另外,在协助康复人员实施康复训练时,应做到耐心、细致,既不能急于求成,也应适当调整训练速度,以保证其训练效果。特别要提请注意的是训练中的安全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残疾人在家庭使用的专用康复设施一定要牢固,并经康复人员认可,以防止残疾人在训练时摔倒和发生意外。

(完)

第三篇:残疾人康复知识

残疾人康复知识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残疾人。任何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社会的需要。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数以千万计的人不幸残疾。为解决急剧增加的残疾人的康复需要,导致了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现代康复医学在概念上和体系上是对传统医学的革新,它的工作对象不是疾病而是障碍,它的工作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和保存伤病员的生命,而主要是强调功能训练,整体康复,最终重返社会。现代康复的概念是:综合地协调利用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它一切可能利用的措施,使残疾者的功能复原到尽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最终目标是使残疾人成为自立于社会的人,与健全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我国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从1988年以白内障复明、儿麻后遗症矫治和聋儿语训等三项“抢救性”康复开始,到“九五”期间已扩大到低视力康复、肢残手术与系统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等九项康复。经过多年的努力,已使300多万残疾人得到了不

同程度的康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不断的深入发展以及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不断扩大,为残疾人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康复服务日显重要。

(一)、康复的基本概念

康复的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和其它措施,对残疾者进行治疗、训练和辅助,尽量补偿、提高或者恢复其丧失或削弱的功能,增强其能力,促进其适应或重新适应社会生活(见图)。

在现代社会中,残疾人和任何健全人一样,都有作为人所与生俱有的生存权利,但是身体和精神的障碍却使其权利、资格和尊严遭到损害。康复的意义就在于恢复这种做人的基本权利,因此,康复的含义不仅包括预防、治疗、训练等方面,还包括恢复人类天赋权利的意义。

康复对象

康复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慢性病和老年病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康复的对象还应包括老年人及慢性病人。

常见的康复病种为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颅脑损伤、截肢、手部损伤、关节炎、脑性瘫痪、智力发育低下、情绪及行为障碍、心肺疾患、营养不良性残疾以及盲、聋、哑等残疾。

康复的原则

残疾使残疾人暂时离开社会生活的主流。对残疾人通过功能训练,整体康复,最终目的是使其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成员,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在康复工作中为残疾人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使其获得重返社会的功能,因此提出全面康复。现代康复遵循的全面康复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医学康复

凡是医学上为达到康复的目的而应用的功能诊断、治疗、训练和预防的技术和科学,称为医学康复。医学康复的工作内容包括功能测

定和康复治疗。医学康复的主要手段有: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营养治疗、康复工程等。必要时还应用手术治疗。

医学康复在康复的全部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残疾者得以全面康复的基础,对于康复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康复

教育康复的内容包括对肢体残疾者进行普通教育及对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者进行特殊教育。教育康复的主要对象是残疾儿童和青少年。

对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应当适应其身心特点和需要,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和身心缺陷补偿的同时,还要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

教育康复是一个需要各有关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关心、协作的重要问题,应列入康复计划之中。

3、职业康复

工作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在康复过程中,为残疾者考虑工作和职业问题,对加速整个康复进程十分重要。

职业康复包括就业咨询,职业能力测定,就业前的职业教育与训练,就业安置,随访等工作。最终使残疾者能切实达到从事某项适当工作的适应能力。职业康复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一个工作安置问题,在职业康复中还要注意启发残疾者对待工作和就业的积极态度,及其对自我价值的认识。

4、社会康复

实现残疾人重返社会的目标,仅靠上述康复措施是不够的。事实表明,决定残疾对于一个人日常生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环境。社会康复则是为消除环境障碍而采取的措施,它是指依靠社会帮助和残疾人自身力量,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和保证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的进行,维护残疾人的尊严和公正待遇,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在交通、住房、医疗、教育、经济、家庭生活、婚姻、娱乐、法律等各方面与健全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其自身价值。

使残疾者获得全面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原则。由于各类残疾人存

在着不同特点和需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对于残疾儿童,则应以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为主;对于功能稳定的而又无经济来源的残疾成年人,则应以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为主。

康复标准

各种因素影响着残疾人可达到的康复标准。这些因素包括功能状况、心理状况、康复措施、社会因素等。但起决定性因素的不一定是功能状况,例如:一个盲人可以有高水平的康复,而一个视力正常的残疾人则可能仅达到低水平的康复。

康复的标准,可根据残疾者的功能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而定为高、中、低三级,见表。

(二)康复项目

视力残疾康复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

常见病因与防治:

1、沙眼--沙眼是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症,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沙眼致盲的主要原因是它严重的并发症,如睑内翻倒睫、沙眼性角膜溃疡。对于沙眼,只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预防,家庭中要做到一人一巾,公共场所要做好毛巾的消毒工作。得了沙眼要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白内障--最常见的致盲眼疾,是我国致盲的第一位原因,它是由于眼内晶状体混浊而造成的。白内障常见的有三种,即老年性、先天性和并发性。

(1)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年龄在45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病率愈高。初时视力逐渐减退,病情发展缓慢。

(2)先天性白内障:可因孕妇在妊娠头三个月内感染风疹而引起。婴儿白内障多为非进行性的,生下来瞳孔内就有灰白色的混浊。对视力的影响取决于晶体混浊的程度和部位,混浊明显或位于中央部的,

影响视力就严重。

(3)并发性白内障:由于眼部其它疾病,如虹膜睫状体炎而发生的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如严重影响视力,则可于患者一岁后进行手术,视力恢复较佳;老年性白内障晶体要全部混浊(医学上叫成熟期)才是最好的手术时机;其它疾病引起的白内障,要根据病情来决定是否手术和手术的时机。任何白内障患者必须具备手术条件才适宜手术,否则手术徒劳无益。

3、青光眼--是以眼压持续或反复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影响视力并导致失明的一种严重眼病,多为双眼患病。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混合性等类型,其中原发性青光眼较为常见。早期往往无自觉症状,有的患者感觉头微痛、眼胀、视力模糊,或看电视后感头痛,经休息或睡眠后可恢复正常,如此反复发作,次数增多,视力逐渐减退,眼压持续增高,压迫眼底神经,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全部丧失,最终双目失明。

青光眼发病常由情绪波动及睡眠不足等原因诱发。因此,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饮食,常服用蜂蜜润肠通便,多吃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和蔬菜。

4、眼外伤--包括角膜异物、眼球钝挫伤、眼球穿孔伤,烫伤及化学烧伤等。

(1)角膜异物:常因处理不当,造成感染而引起角膜溃疡,严重的角膜溃疡有引起失明的危险。

(2)眼球钝挫伤:主要是较大的金属块、石块或工具冲撞眼部所引起,常见于儿童玩弹弓、掷石头或拳头击伤。

(3)眼球穿孔伤:是由锐利的器械(铣、剪、刀、铁片、玻璃等)刺伤或因爆炸时弹片损伤,穿破眼球造成。

(4)化学烧伤:主要有酸碱两类。尤其是强碱溅入眼内后,只要延缓急救数分钟就无法挽救视力,而将导致终身失明。因此,一旦发生,即在现场急救,可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井水、河冲洗,连续冲洗10-20分钟后尽快送入医院治疗。

工作要点

1、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防盲治盲的有关知识,增强人们防盲治盲的意识。

2、对符合复明手术条件的应尽早动员其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城镇要重点帮助无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统筹医疗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视力残疾人士进行复明手术;农村地区可采用在本地医院手术或组织医疗队下乡的形式,有计划地安排和解决白内障患者的手术问题,并在手术医疗费上予以减免。

3、视力在0.05-0.3之间的低视力患者,可让眼科专业人员为其配带低视力助视器,同时辅导患者学会使用助视器。

4、一旦发现盲童,应尽快设法送其到盲人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使他们获得同龄正常儿童应具备的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来发展盲童的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以代偿其视觉障碍,并从中使他们的语言交流、行走活动、生活自理、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

5、成人视力丧失的残疾人,他们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他们能否回归社会主流,职业训练及辅导非常重要。在接受职业训练前,盲人通常要接受康复训练,使他们可以在失去视力后仍能独立生活。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独立行动、社交活动、自理能力及料理日常事务。

智力残疾康复

智力残疾是指智力低下,也称智力迟滞。是指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它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第一,智力功能显著低于一般水平;第二,社会环境日常要求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损害。

智力残疾形成的原因有产前、产程、产后及其它不明原因等因素。弱智一经成为事实,就很难完全治愈。教育虽有效果,但也不能使弱智儿童完全恢复正常。所以,预防弱智的产生非常重要。要做到预防,必须做好优生、优育、优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求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要求:藉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

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语言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语言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语言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人(包括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介,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婴幼儿和小儿时期发生听觉障碍的儿童,由于听不到声音和语言,无法学会说话,因而发生语言障碍。

常见的听力残疾有:

1、传导性耳聋是因为声压波不能通过正常的气体传导途径传至

耳蜗而致聋。

2、感觉神经性耳聋由于内耳的病变或从内耳到脑杆神经通路病变而致聋。

3、混合性耳聋如外、中、内耳均发生畸形、发育不良或病变,则造成混合性耳聋。

4、中枢性耳聋脑杆到大脑皮层聂叶神经通路的病变可引起中枢性耳聋。

5、功能性耳聋常见于成人的伪聋,患病病人的精神性聋。发现小儿听力及语言的发育水平落后于同龄儿的水平,则应提高警惕,及早及时诊断,早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以防残疾的加重。

常用听力检测方法:

(1)行为观察法:在孩子(一岁以下的孩子)睡眠时用哨子或大铃铛发出声音,孩子会猛睁开眼睛寻找声源。

(2)视觉加强听力测验:利用扬声器的声音和灯光的闪动,吸引小孩(1岁以上者)的注意力,可加强孩子的视觉训练。

(3)听力计检查法又称电测听器,现代化的医院均有此设备。至少3岁半以上的儿童才能做此项检查,而且智力要正常。

(4)诱发电位测听诱发电位测听是利用叠加技术,从人的头皮上引导出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客观的听力测试方法,能有效地判断婴幼儿的听力是否受到挫伤。聋人在婴幼儿形成的整个时期内,不断得到医学教育和训练,以及就业技能与文娱的康复指导和实践,使聋人能独立生活于社会中。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助聋儿进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良好交往,补偿其听力缺陷及残疾程度。

通常的康复方法有:

1、早期发现:利用辖内的初级保健网、医疗卫生保健网和行政工作网络早期发现聋儿,早期进行听力测试确定听力损伤程度。

2、早期配带助听器。在我国80-85%的聋(哑)儿童保留有残余听力。如果在他们2-3岁前配用助听器,并长期(少则3-5年,多则10年)坚持听觉语言训练,几乎可以使半数以上的儿童摆脱聋哑状态,甚至可以进学校学习,有的还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助听器的早期配

带对每个聋儿都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3、早期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聋儿在配带助听器之后,尽快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让他们很好地学习语言,掌握言语技巧,这一点对聋儿尤其重要。

训练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听觉训练的原则与方法,目的是教会聋儿注意声音、识别声音、理解声音和语言的含义。利用视觉和触觉去感觉声音。训练中家长的积极性是最重要的,在训练聋儿的同时,还应注意训练聋儿家长,让其成为聋儿最长期、最直接有力的训练老师。

二是语言训练的原则方法,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训练舌、口部的舌操、口操,以便发音器官灵活、协调地运动;然后训练聋儿的“看话”能力,利用“看、听、摸”的学习方式使聋儿能模仿语训者的发音,学会拼读字、词、句,循序渐进地使聋儿获得口语能力。训练中要注意趣味性,使聋儿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游戏中理解和学习语言。

肢体残疾康复

肢体残疾是人体因肢残缺,或因外伤、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躯干麻痹、肢体畸形,导致人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的是由神经系统和骨关节肌肉系统所致的残疾。

神经系统损伤致残:脑血管意外(偏瘫)、脊髓损伤(截瘫、四肢瘫)、儿童脑瘫、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周围神经损伤、颅脑损伤。

骨关节肌肉系统损伤致残:截肢、断指再植术后、腰腿痛、颈椎病、手外伤、骨关节炎、骨折及骨关节术后、脊柱侧弯、进行性肌萎缩。

常见肢体残疾疾病:

1、脑血管意外(偏瘫)

脑血管意外又称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血为特征。

脑血管意外按其病理过程分为出血性(脑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和

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栓塞)两大类,其常见功能障碍为偏瘫、失语及知觉、认识、意识障碍。脑血管意外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

2、截瘫

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伤节段水平以下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截瘫点要分为外伤性截瘫和病理截瘫。

3、脑瘫一般指脑部在发育完成前,因任何原因使脑组织受伤变性所留下来的后遗症。

脑瘫代表脑的一组障碍,绝不是单一的脑病。除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包括精神发育迟滞、视觉、听觉、言语和进食等障碍。

4、小儿麻痹症

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因发病年龄多见于出生后6个月至3岁之内的婴儿,故称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主要畸形表现为下肢短缩,长度不等,导致跛行及马蹄足、膝外翻与屈膝畸形,麻痹性脊柱侧弯等畸形。

5、截肢

因外伤、肿痛或先天畸形等原因造成肢体残缺。对肢体残疾人士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功能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主要训练方法内容:

1、肌力训练

2、关节活动度训练

3、上肢技巧性训练

4、步行或步态训练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6、辅助器具的应用

7、家居生活环境的改造和辅导

训练效果的评估

1、评估的目的:检查康复训练的效果,为制定进一步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的内容:按照日常生活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嗽、进餐、大小便、写字等八个方面进行评估。

精神病残疾康复

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社会对精神病防治康复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实属必要。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对患者进行心理与社会功能训练,调整周围的环境水平,最终目标是尽可能恢复各种功能而回归社会。精神病康复的概念和原则有以下五个要点:

1、认真训练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行为技能,以训练行为技能的康复措施为中心,辅以适当的维持性药物,使精神病患者尽可能恢复参与社会生活的功能,并最大限度重建独立生活能力。

2、调整精神病患者的周围环境和社会条件。调整医院、社区及家庭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谋求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并在服务设备和生活条件上尽可能照顾到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的需求。

3、始终贯彻支持和心理教育。在实行各种康复措施时,始终结合有效的心理治疗,从情绪上和理智上支持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处境,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干预,努力促进心理康复。

4、积极采用家庭教育和干预的措施。动员家庭成员参与社区家庭教育和干预的措施,进一步发挥社区防治康复网络、基层康复队伍在这方面的作用,促进家庭负担起应尽的责任。

5、争取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回归社会。按不同对象和具体条件,尽可能建立有利的社区过渡性康复设施及适当的回归方式,积极寻求不同的途径和方式重返社会,争取社会支持以解决就业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防治康复方法和措施,根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九五”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摸清精神病人的底数,区分病况。各地的管理机构、技术指导机构、治疗康复机构应协同检查本辖区的精神病患者的人数、类型、

病因和患病程度,针对不同对象提出相应的治疗、康复和管理方案。

2、建立家庭看护组和家庭病床,对所有患者提供不同等级的监护。对病情重无条件住院的病人建立家庭病床,由街道、乡镇的精防工作人员治疗,家庭负责护理病人。

3、重症急性病人要转到精神病院治疗。

4、举办工疗站组织开展康复训练,让患者参加适当生产劳动,对基本康复、病情稳定的病人提供就业机会。每个街道至少要有一个工疗站,安排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文娱体育活动,同时进行医疗监护。对病情稳定,有劳动能力的精神病人要尽可能安排就业。对于长期被关锁在家的病人,应组织力量给予治疗,解除关锁。

常见的精神障碍有以下几种: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为5.69%,占精神病住院病人的60-80%。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以16-30岁居多。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精神分裂症可分为传统的四型:①单纯型;②青春型;③紧张型;④妄想型。

2、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精神病。本病具有缓解和复发倾向,缓解后的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正常。治疗效果一般较好,少数病人可以变为慢性。

3、老年性痴呆有少数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脑的萎缩性改变令病人产生痴呆症状,称为老年性痴呆。病人变得自私、固执,或做一些无目的无意义的事。记忆力减退,出门常迷路,夜间不眠而白天蒙头大睡。生活自理能力不断下降,日常生活常要家人协助。

精神病人的康复训练一般有:

1、生活行为的训练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是训练精神病人逐步掌握生活的技能。可分三个方面: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是针对病期较长的慢性衰退患者。具体措施可着重培训个人卫生、洗、饮食、衣着、排便等活动,坚持每日数次督促教导和训练,可结合奖励加强刺激。除了严重衰退者缺乏效果外,大多数在2-3周内即明显改善。

残疾人精准康复五项指标

残疾人精准康复五项指标 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帮助下,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为了让 康复治疗更加科学、有效,我们需要精准测量康复治疗的效果。下面介绍五项残疾人精准 康复指标。 一、自我照顾能力评估(ADL) ADL是指一个人能够自己完成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活动。通常包括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如厕等生活自理活动。通过对ADL进行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 水平,为后续康复治疗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指导。 二、生活质量评估(QOL) 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和感受。对于残疾人而言,生活质量评估是 一个反映患者康复效果的关键指标。QOL测量包括身体功能、情感状态、社会支持、职业 生涯等多个方面。通过对QOL的评估,可以对患者康复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估。 三、肌肉力量评估(ICEP) ICEP是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韧性的综合评估工具。肌肉力量是评定患者是否恢复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ICEP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可以为治疗师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控制。 四、康复成效评估(SIAS) SIAS是康复治疗成效评估的标准工具。它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估,即肌肉力量、身体的协调性和功能活动。这些评估可以帮助治疗师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康复速度和康复方向,同时还可以帮助提供患者的康复建议。 五、社会参与评估(PAS) 社会参与评估(PAS)是一个评估患者参与社交、文化和经济活动的方法。正常的社会参与是人们成功康复的关键之一。这个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社交和经济状况,从而确定治 疗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方向。 综合来看,在残疾人康复治疗中,以上五个指标的综合应用可以使康复治疗更加科学化,同时可以为日后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才 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开始关注到残疾人这一群体的生活和生存状况,而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平等地与其他人共存共荣,精准的康复服务愈来愈重要。而针对这一群体的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的制定也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的实施。 第一,明确对象。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是为残疾人设计的,那么需要先明确这一服务对象的范围。残疾人的范围包括身体、智力、心理、语言残疾等。因此,在制定方案时,需要了解残疾人的具体情况,明确提供服务的对象,分析不同的残疾类型,制定相应的康复服务方案,更好地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第二,做到精准化服务。精准是指康复服务精准地满足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是指康复服务人性化化、治疗方案个性化、操作方式可视化、康复效果定量化等。残疾人需要从医疗、康复、康复评估等各个角度获得全方位支持。在此过程中,不同的残疾人群体,提供的康复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为了达到以残疾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需要设计不同的服务方案,满足不同残疾群体的康复需求。 第三,加强服务创新。当今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需要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康复技术、康复方法、康复设备。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提供更科

学、更健康、更有效的康复服务,让残疾人早日恢复正常生活,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残疾人群体,提高其社会地位,需要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一些人对残疾人的认知和误解,让公众对残疾人更了解和尊重,进而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和广泛参与社会的机会。 第五,加强服务的协调性。为了更好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机制,实现医学、康复、社工等多种服务的整合,提高服务的协调性,切实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总结来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是为残疾人制定的具体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从明确对象、精准化服务、加强服务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服务的协调性等方面入手,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其融入社会,进而实现社会共同发展。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三篇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三篇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三篇 篇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1、康复医疗服务。为偏瘫、脑瘫、截瘫、中风后遗症等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白内障、肢体矫治手术等转诊服务,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病床等。 2、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立足残疾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指导各类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制作训练器具、矫形器使用、评估效果等。具体如下: 肢体残疾:对偏瘫病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训练器具的使用。对脑瘫病人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智力残疾:对智力残疾人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个方面的康复训练。 听力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或聋儿家长开展听力语言训练、耳聋预防、选配助听器转介服务等。 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做好低视力配镜后随防工作及转介服务等。 精神残疾:利用多种形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康复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通过了解、分析、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家属、亲友举办健康等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知识小册子、普及读物等,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状况和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提出选用用品用具的意见、实施转介服务等。

6、咨询转介服务。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不同的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对本社区暂时无法进行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转介,做好登记和跟踪服务。 篇二: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 一、元旦:新年开始以和残疾人见面交谈为主,一方面对上年开展 的工作进行小结,一方面对今年工作进行鼓励、布置,动员其训练、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了解其困难情况,作出对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情况,判定适合残疾人个体的全年计划,重点抓好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的训练工作,对其他残疾人做好康复服务。b5E2RGbCAP 二、二月、春节: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目。 节前:1)访贫问苦,掌握残疾人的困难 2)参与慰问活动 3)为残疾人办实事,如办低保,办年货,处理家务活里的重活 4)电话访谈,嘘寒问暖 5)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 节日期间:1)组织小型的社区活动 2)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及市区内方便参 与的文化娱乐活动 3)参与拜年活动 4)进一步安排一下残疾人社区康复有关工作,多交流多沟通,取得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参与与支持 三、三月:3.3为全国爱耳日,三月是学习雷锋、做好事月。 1.组织动员社区志愿者(各行各业以学生、医务人员,残疾 工作人员为主),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如打扫卫生、做家务、力所能及的助残活动、义诊、健康知识普及宣传、防残治残知识等。p1EanqFDPw 2.爱耳日,组织为听力语言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防聋,治聋,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康复工作不断得到重视。为更好 地促进残疾人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 会参与度,制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为提供 普及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拓宽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渠道和模式,从而实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精准化。 二、工作内容 1、普及化服务 普及化服务是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的基础。我们将通过举办残 疾人康复知识普及活动,普及常见残疾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知识,提 升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在社区中开设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义诊 等活动,帮助残疾人了解自身疾病的情况,能够准确判断自身疾病 的状态,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2、个性化服务 针对不同残疾人的特点,我们将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残疾人 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精准化康复。提供不同定制化服务的方式包括:(1)制定个人化康复方案;(2)制定特殊福利措施方案;(3)制 定服务内容和时间等信息。此外,应用现代化医疗设备,如康复教具、智能体制训练系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3、专业化服务

提供专业化服务是保证残疾人康复效果的一项关键工作。我们将聘请全职或兼职康复医师、心理学家、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融合各方面专业知识,制定更加全面的康复方案,分类别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残疾人的康复效果。 三、实施措施 1、建立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将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将社区居民、医院、社会公益机构、残疾人家庭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完善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 2、开展招募志愿者活动 服务残疾人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不能将全部压在政府等公共机构上。因此我们将积极招募志愿者,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加强志愿者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在志愿者服务中,将严格管理,做好各方面调度工作,确保服务结构合理、服务质量稳定。 3、开发现代化康复设备 现代化康复设备的应用对残疾人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十分重要。我们将积极参与康复设备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开发更加智能化、便携型设备,提高现代化设备的普及效应。 四、工作预期 在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3篇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3篇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第1篇 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切实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要求,结合残联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任务目标 到2020年底,有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100%,有辅助器具需求的适配率达100%。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管理机构。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乡镇专职委员为成员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日常工作。 (二)精准康复服务小组采取入户或集中访问的方式,对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初步评估,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发放《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对于不能确定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可直接转介至级康复服务机构。 (三)实施康复服务。残疾人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卡》到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服务。定点康复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制定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按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要求,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对需要基本型辅助器具的,残联按乡镇组织发放。乡镇残联要调查了解掌握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及时向残联反映情况,帮助残疾人解决好实际困难。 (四)档案管理。以乡镇为单位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进行归档整理,各乡镇汇总统一上交到残联档案室,进行留存归档。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第2篇 为贯彻落实中国残联、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残联发〔20xx〕27号),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工作,陕西省残联、教育厅、民政厅、计生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陕西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

最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3篇 一、救助对象: (1)全市0~6岁(含6岁):脑瘫或脑损伤导致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救助对象患儿。 (2)全市17岁(含)以上;因先天、疾病或事故等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二、救助条件: (一) (1)具有西安户籍、年龄0--6周岁(含6周岁); (2)具有西安户籍、年龄17岁(含)以上; (二)17岁(含17岁)以上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三甲医院诊断书;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或经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 (三)经本人或法定监护人(以下简称申请人)自愿申请,同意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人。 三、康复训练: (1)定点机构为先天、孤独症、脑瘫、疾病或事故等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残疾人,实施功能康复训练、针灸、按摩、理疗、拔罐、艾灸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依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症状选择康复项目,实施免费康复服务。 (2)《西安市困难家庭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方案》名称调整为:《西安市持证残疾人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救助项目实施方案》。救助对象和条件调整为;具有西安市户籍;年龄17(含17岁)岁以上;因先天、疾病或事故等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持有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定点评估医院的`诊断书;有康复潜力和康复必要性;经本人或法定监护人自愿申请,同意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人。救助标准调整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残疾人,每人每年可享受8000元康复训练救助经费;其他持证残疾人每人每年可享受1000元康复训练救助经费。 四、支持性服务: (1)康复机构要为残疾患者康复救助项目所涉及到的救助对象及家长(或监护人)开展支持性服务,儿童少年每人每年一次性补助200元。支持性服务包括: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一、背景分析: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交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得到合理的康复服务,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当前,我国对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开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源分布不均、服务标准不一致等。因此,推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对于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 提供全面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满足不同残疾人的具体需求。 2. 促进残疾人康复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康复服务网络。 3. 提高残疾人的自我康复能力,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社交参与能力。 4. 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实施步骤: 1. 资源调查与整合 建立全面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资源数据库,对现有的康复机构、专业人才和设备等进行调查与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康复服务需求评估

通过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评估工作,了解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具体需求情况,并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3. 康复项目开展 根据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项目,包括生活辅助器具配置、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确保服务精准到位。 4. 康复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对康复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5.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 对康复项目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收集反馈意见,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康复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服务效果。 四、实施方案: 1. 提供多样化的康复服务 根据残疾人的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制定多样化的康复服务方案,包括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满足残疾人不同方面的需求。 2. 建立康复服务资源中心 在各个地区建立康复服务资源中心,提供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信息和咨询,协调资源分配,为残疾人提供便利和支持。 3. 加强康复服务人员培训

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

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 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权利和尊严。为了帮助残疾 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首先,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要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这包括建立康复服 务机构,培养专业的康复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康复项目,满足不同残疾人的需求。通过建立康复服务体系,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康复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康 复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康复的关注度和认识,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同时,加强对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康复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康复知识,提高对康复的重视和参与度。 再次,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康复评估和跟踪。通过建立康 复评估体系,对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康复跟踪机制,对残疾人的康复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果的最大化。 最后,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要加强对残疾人康复政策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完 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康复权利,促进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对残疾人康复事业的投入,提高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确保残疾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康复服务。 总之,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提高他们 的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的全面融入社会而制定的。通过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宣传和教育,加强康复评估和跟踪,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可以有效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为残疾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希望通过残联精准康复实施方案的落实,能够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让社会更加包容和温暖。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 案 一、背景和目标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我国残疾人康 复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仍有许多残疾人面临康复服务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行动,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率,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特制定本方案。 1.1 背景 当前,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服务需求广泛且多样化。为了适应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需求,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行动计划,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由于服务资源不均衡、服务机构分散、服务标准不统一等原因,部分残疾人仍无法享受到有效的康复服务,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康复和社会参与。因此,

制定一项全面、系统、精准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行动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率,促进残疾人优化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全面融入社会的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 提高社会认知和理解残疾人的能力。加强公众教育,促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了解和尊重。 (2) 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3) 建立残疾人精准康复评估体系,确保康复服务的科学性和个性化。 (4) 加强残疾人康复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5) 加强残疾人康复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二、政策和措施 2.1 加强公众教育,推动社会关注度的提升 (1) 制定和实施残疾人教育规划,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2) 加强媒体宣传,推动公众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关心。 (3) 开展残疾人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社会认知和理解。 (4) 鼓励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和培训班,提高公众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认识。 2.2 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1) 加强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优化康复服务机构布局。

残疾人精准康复_温馨提醒

视力残疾人精准康复温馨提醒 为关心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安康状况,落实残疾人根本康复需求,实施精准康复到家庭活动。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效劳,特予提醒。 一、根底性效劳 1、社区卫生全科团队人员入户采集康复需求信息,与您签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效劳协议》,建立档案。 2、优先为持证视力残疾人实施大病救助转介。 3、利用“爱眼日〞等开展视力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每年1次。 二、个性化效劳 1、转介效劳:负责将以下情况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 〔1〕辅具适配〔助视器等〕。 〔2〕0-6岁低视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3〕白障复明手术。 〔4〕盲人定向行走与适应训练。 2、支持性效劳: 对7-17岁视力残疾儿童与成人视力残疾人,入户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康复咨询、中途盲者心理疏导等,每年不少于4次。 咨询:康复单位:

听力残疾人精准康复温馨提醒 为关心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的安康状况,落实残疾人根本康复需求,实施精准康复到家庭活动。我们将为您提供以下效劳,特予提醒。 一、根底性效劳 1、社区卫生全科团队人员入户采集康复需求信息,与您签定《残疾人精准康复效劳协议》,建立档案。 2、优先为持证听力残疾人实施大病救助转介。 3、利用“爱耳日〞等开展听力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宣传教育,发放宣传资料,每年1次。 二、个性化效劳 1、转介效劳:负责将以下情况转介到定点康复机构。 〔1〕辅具适配〔助听器〕。 〔2〕0-14岁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3〕0-6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手术。 2、支持性效劳: 对15岁以上与成人,入户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康复咨询、心理疏导等,每年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咨询:康复单位:

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总结

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注残疾人的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 共同关切。虽然在近些年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残疾人公益 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在如何进行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这一问 题上,我们仍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不仅仅是满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更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健康和尊严的一项工作。现在,我们已经 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打造精准康复工作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 步就是保证残疾人的权益。 首先,在残疾人康复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由于每个残疾人的体质、伤病情况,生理心理意识等方面的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康复上的需求存在很大的个性化差异。因此,我 们应该根据不同残疾人的状况,打造针对他们个性化需求的康复 方案,并且保证方案的执行效果。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需求。尤其是在残疾人 刚刚接受伤残或者患病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拾起信心和勇气,是我们必须

关注的问题。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在实施康复计划的同时,关注 残疾人的心理态度,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最后,我们应该重视残疾人就业安置的方案。尽管社会上已经 有了许多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和安置政策,但是在保证他们基本温 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精神文化生 活等方面,集中发力和落实实绩,帮助残疾人在生活中实现自己 的价值和尊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的康复和就业 的问题,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将开启从市场中获得机会的大门。无论是在康复、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精神关怀还是就业安置等 方面,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共同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 给残疾人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我们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节奏。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支 持并协助他们逐渐实现自主自立。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需要不 断提高残疾人康复事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起更加完善和健 康的康复机构,帮助所有残疾人实现创造自己未来的新机会。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与残疾恢复指导方案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与残疾恢复指 导方案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和残疾恢复指导方案是为了提供优质 的康复服务,帮助残疾人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设计的一系 列措施和计划。残疾人康复服务旨在通过综合的康复手段和个性化的 服务,帮助残疾人实现自立生活、充分参与社会活动的目标。本文将 探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和残疾恢复指导方案的重要性以及 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因素。 一、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的重要性 1. 提高生活质量:残疾人在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 精准的康复服务工作方案,他们能够得到身心的全方位的关注和帮助,提高生活质量。 2. 促进社会融入: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方案不仅注重身体上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促进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其社会融入感和归属感。 3. 减轻家庭压力:家庭是残疾人康复的重要依托,通过提供精准的 康复服务工作方案,可以减轻家庭在照顾残疾人康复过程中的经济和 心理压力。 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方案的实施关键因素

1. 多学科合作:康复服务涉及到医疗、康复、教育等多个领域,需 要不同专业的人才进行协作。建立多学科合作的机制,实施综合性的 康复服务。 2. 个性化服务:每个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都不同,需要根据个体化的 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个性化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 需求,提高恢复效果。 3. 家庭支持:残疾人康复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之一。 提供家庭支持的服务,可以帮助家庭理解和接纳残疾人,共同参与康 复工作。 4. 资源保障:残疾人康复服务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康复设施、康复专业人才等。政府应该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投入,保障康复 服务的顺利实施。 三、残疾恢复指导方案的重要性 1. 个体化康复计划:残疾恢复指导方案通过对残疾人的个体化评估,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根据身体状况、康复目标和特殊需求,指导残 疾人进行恢复训练。 2. 康复效果评估:残疾恢复指导方案能够通过定期评估康复效果,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这样可以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提高康复恢复 效果。

残疾人康复指导简报

残疾人康复指导简报 1.残疾人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⑴截肢和后天性缺肢者:①及早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以增强其四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力;对于因截肢手术不当而造成残肢痛或幼肢痛的人,要及时进行残肢修整和治疗,而后进行残肢训练。 ②及时制作石膏接受腔的临时假肢,使其及早结束卧床生活而开始运动器官的活动,不仅可以使残疾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而且也可以促进残肢的合理定型。③按照残肢的条件,因人制宜地设计制作假肢,假肢的接受腔要与残肢完全适配。 ④安装假肢后,要严格和持久地进行功能训练,使之最大程度地发挥代偿作用。⑵上肢或下肢功能障碍者:①及早进行残肢训练,以增进肌力和关节活动能力。 ②按照其病变、畸形的具体情况,设计、制作合Shi的矫形、辅助器械,并且全天戴用和长期戴用。③配戴矫形器、辅助器后,要及时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要定期复查,根据继续矫正的需要,调整改进矫形器,不断促进矫形作用。 ⑶躯干残疾导致截瘫、偏瘫或四肢瘫者:首先进行加强肌力与关节活动能力的训练。同时根据需要制作矫形、辅助器械,使其能够起坐、翻身,进而借助于学步器、电刺激器练习走路,乘轮椅到户外活动,争取结束长期臣床或静坐的生活,早日进入更广泛的交往中,为回归健康群体作准备。

2.精神残疾人怎样做康复指导 怎样进行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需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施心理康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心理康复系统 ①建立个体心理调节机制心理康复的过程是让残疾者建立个体心理 调节机制的过程,让残疾人通过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逐渐适应生活、学习、家庭或者工作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主要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的健康。 ②建立有关人员(同事或家属等)协助支持系统残疾人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相关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家属、同事、病友等这样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人员的态度对于其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心理康复不仅要重视患者本身的心理及其变化,也要注意这些人员的心理辅导工作,让他们理解残疾造成的心理问题,并且要解除由于家庭与小团体中出现残疾患者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从而为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 ③建立专家协助支持机制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残疾人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专家的指导与帮助,逐渐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建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心理医生是接受专门训练的人员,他们必须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拥有从事心理治疗的技能与临床经验,并且要有极为敏感的观察力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治疗不同于其它临床医疗,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内容 引言 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为残疾人提供精准的康复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残疾人 康复服务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文将介绍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内容,包括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工具等方面。 康复评估 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第一步是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康复评估主要通过身体检查、专业测量和个人访谈等方式进行,旨在评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个体差异。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评估,包括运动功能、柔韧性、协调性等。 •残疾人的认知功能评估,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 •残疾人的心理社会功能评估,包括自我意识、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 通过康复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康复训练旨在通过系统的训 练和锻炼,改善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具体的康复训练内容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但不限于: •运动训练:通过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方式,提高残疾人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功能训练: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功能训练,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特定的功能,比如言语训练、认知训练等。 •日常生活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残疾人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指导和监督,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康复 进展,适时调整训练计划,以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康复辅助工具 康复辅助工具是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辅助工具是指用于 帮助残疾人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的器械、设备和工具。常见的康复辅助工具包括: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简报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简报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简报 【引言】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我 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各地方政府和有关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精准康复服务活动。本文 将全面评估这些活动,并探讨其对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主体部分】 一、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1. 丰富多样的康复服务项目: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不仅包括常规 的物理康复、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等项目,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 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项目,如运动康复、音乐疗法、艺术创 作等,以满足不同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 2. 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为了提高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残疾人精准康 复服务活动采用了多种服务方式,包括线下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站、 互联网+康复等,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3. 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加强了康复服务人员 的培训和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康复服务队伍,为

残疾人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康复服务。 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的影响与意义 1. 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精准度: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通过充分 了解残疾人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服务,提高了康复效果 和满意度,促进了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2. 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创新发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鼓励针 对性康复项目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康复技术和方法的创新,推动残疾 人康复事业向更加科学、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3. 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可持续性: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注重建 立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残疾人提供稳定、连续的康复服务,确保其长期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个人观点与理解】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是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 举措。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尊重了残疾人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还 提升了康复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 步加强各项精准康复服务活动的整合和协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 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权益保障。 【总结与回顾】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活动是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 过丰富多样的康复服务项目、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和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残疾人精准康复宣传标语精选

残疾人精准康复宣传标语 1、身体会有缺陷,心灵没有距离。伸出友爱之手,无数人感激你一生 2、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3、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4、倡导助残新风尚,开辟爱心新天地。 5、我昨天的残缺,是你关注的;我今天的完整,是你修复的。 6、伸出你的手,让别人幸福 7、关爱残疾人,献出一份爱,勇敢尝试,争取胜利 8、关爱残疾人员,共建和谐社会 9、有了你的`关怀,人生路上不孤独! 10、奉献点滴的关爱,共享一样的蓝天。 11、致富路上并肩走,“助残”不分你我他。 12、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 13、给心灵一个空间,给自己寻找一个方向,给生活一份希望 14、手牵手同撑助残保护伞,心连心共筑和谐新家园 15、天空曾有缺,炼石补足;人间总有残,用爱圆满 16、一点一滴关爱残疾群体,一言一行彰显平湖文明 17、爱的世界里没有残疾 18、帮扶残疾人厚德如海深,助残公益心博爱似山重 19、倾注爱心一点,收获温馨无限 20、赵钱孙李百家姓,扶残助残一家亲 21、扶残助残时时刻刻,和谐平湖岁岁年年 22、助残意识人人拥有,和谐家园天长地久 23、生活离不开阳光,残疾人最需要关爱 24、金贵银贵爱心最贵,千好万好助残最好 25、平等共享,促进残疾人就业 26、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提高认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27、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28、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9、弘扬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促进全社会更加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 30、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标致着残疾人事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1、关注残疾人文化需求、打造残疾人精神家园 32、走进残疾人家庭关心残疾人劳动生活 33、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4、文化助残、放飞梦想 35、帮扶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关爱阳光 36、倡导扶残助残良好风尚,营造文明进步社会环境 37、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38、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39、伸出你的手,让别人幸福 40、你我同在一个蓝天下,共享一片蓝天 41、当别人感到幸福你同样是幸福的 42、关爱残疾人,从小事做起。帮助残疾人,给残疾人温暖 43、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44、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45、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 46、关爱残疾人,献出一份爱 47、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48、倡导助残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49、关心、关爱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50、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 【残疾人精准康复宣传标语】

关于帮助残疾人的温馨句子(精选50句)

帮助残疾人的温馨句子 关于帮助残疾人的温馨句子(精选50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句子了吧,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有一定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未有一个较大停顿的语言单位。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句子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帮助残疾人的温馨句子(精选50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身残心不残,身残志更坚,勇敢向前看,自信藏心间,乐观心态见,幸福在手边。国际残疾人日,愿所有的残疾人朋友都快乐幸福。 2、请你伸出手,温暖的是一颗心;请你侧过耳,听到的是天籁音,请你睁开眼,真情便在瞬间传。世界残疾人日到,愿你能早日行动,关爱一方。 3、花朵的美丽依靠雨水的滋润,干涸的心灵需要爱心的浇灌。残疾只是身体的缺陷,志向高远照样一飞冲天。全国助残日,愿大家献出爱心,伸出温暖的双手,和残疾朋友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4、我托小鸟给你带去一份问候,我托阳光给你带去一份温暖,我托微风给你带去一份祝愿,我托天空给你带去一份关怀。世界残疾人日到啦,愿我的问候给你带来温暖,愿我的祝愿给你关怀无限。 5、将善念的心态分享,能让和谐的阳光更加明亮;将助残的快乐传递,残疾人就多一份关注的希望;世界残疾人日,捐献你的爱心,送上你的善举,让大爱铸成新的城墙,让和谐的阳光照亮四方! 6、残疾人需要的是我们的雪中送炭,不是雪上加霜,需要是我们的爱心治疗,不是伤口上撒盐,需要我们的是关爱帮助,不是歧视羞辱。残疾人日,愿大家行动起来,爱心助残,给他们更多关注。 7、你的尊重是他们的幸福,你的帮助是他们的感动,你的关心是他们的快乐,你的问候是他们的温暖,残疾人日,送出一份关心,发送一句祝福,愿他们的生活更幸福。 8、用心握手涌动爱的暖流,用声音开出五彩的美丽,用轮椅丈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4-7-16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印发<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做好我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底,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 (二)年度目标 以上一年度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数据为基数,确定全省本年度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2016、2017年达到76%以上,2018、2019年达到78%以上,至2020年达到80%以上。 二、工作体系 (一)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省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省残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省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组织实施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职责分工如下:

——省残联。牵头制定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督导各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做好年度任务执行情况的汇总和反馈工作;省残联,省卫生计生、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配合,抽取专家成立省级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组,确定残疾人康复评估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含医疗机构,下同)的标准及机构目录,开展技术培训;开展宣传工作;全面深化“量服康复”。 ——省教育厅。加大医学院校康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各级卫生职业技术院校开展康复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全省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提供人才保障。 ——省民政厅。加强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 ——省财政厅。统筹安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残疾人专项康复项目与资金,加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资金保障。 ——省人社厅。落实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政策,加强康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康复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省卫生计生委。参与制定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参与建立省级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组、协助确定残疾人康复评估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将办证残疾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让更多残疾人优先享受约定的家庭医生服务。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儿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儿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 务手册 彩照服务手册使用说明 1.本手册包括残疾人基本信息、康复需求评估与转介记录和康复服务记录。 2.本手册由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他人,遗失请及时补办。 **县残疾人联合会(盖章) 姓名性别民族联系电话家庭住址** 省** 市** 县(市、区) 监护人姓名与残疾人关系监护人联系电话残疾类别视力□ 听力□ 言语□ 肢体□ 智力□ 精神□ (多重残疾可多选) 残疾等级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定级□ 身份证号残疾人证号(持证必填) 残疾人基本信息注:1.非持证残疾儿童可不填写残疾人证号; 2.本页由社区康复协调员填写。 康复需求评估与转介记录康复需求: 是否需转介:是□ 否□ 转介至: (机构)(机构)评估机构名称: 评估人: 评估时间: 注:1.“康复需求”:参照附表《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建议目录》中的服务项目填写。 2.本页由评估机构或社区康复协调员填写。 康复需求评估与转介记录康复需求: 是否需转介:是□ 否□ 转介至: (机构)(机构)评估机构名称: 评估人: 评估时间:

康复需求评估与转介记录康复需求: 是否需转介:是□ 否□ 转介至: (机构)(机构)评估机构名称: 评估人: 评估时间: 康复需求评估与转介记录康复需求: 是否需转介:是□ 否□ 转介至: (机构)(机构)评估机构名称: 评估人: 评估时间: 康复需求评估与转介记录康复需求: 是否需转介:是□ 否□ 转介至: (机构)(机构)评估机构名称: 评估人: 评估时间: 康复服务记录服务项目: 项目单次服务经费: 辅助适配器具名称及型号: 服务频次服务次数: 每次服务持续时间: 服务周期: 年月日至年月日经费总计: 服务机构名称: 服务人员: 残疾人或监护人: 日期: 注: 1.“服务项目”:参照附表《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建议目录》中的服务项目填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