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环境下发生的状态改变,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固体变液体:这种变化称为熔化,即物质的固态转化为液态。例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

2. 液体变固体:这种变化称为凝固,即物质的液态转化为固态。例如,水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成冰。

3. 液体变气体:这种变化称为蒸发,即物质的液态转化为气态。例如,水在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4. 气体变液体:这种变化称为凝华,即物质的气态转化为液态。例如,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凝华成水滴。

5. 固体变气体:这种变化称为升华,即物质的固态转化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例如,干冰在室温下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这些物态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烧水、冰在夏天融化、雾气出现等。通过了解这些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 1 -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雨 露 雾 雹 冰 雪 霜 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雾淞 五、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原因。 天冷时人嘴里呼出的“白气” 水壶嘴上冒出的“白气” 打开啤酒瓶时,酒瓶口部出现的“白气” 打开冰箱门时,冰箱门附近出现的“白气”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糕周围的“白气”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 2.露 3.雾 4.雹 5.冰 6.雪 7.霜 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最近刚好学完六种物态变化,找了一些有关这六种物态变化在生活的现象和例子,供大家查阅,如果有没有收录进去了,还请各位多多指教,丰富这些实例,谢谢了,呵呵。 1、熔化现象: ⑴、冰激凌变软。 ⑵、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⑶、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 ⑷、用冰棍或雪糕等解暑。 ⑸、用冰袋降温或为高热病人降温。 ⑹、冰或雪慢慢化成水。 ⑺、夏天屋子里放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因发热过多温度达到其熔点而熔断。 2、凝固现象: ⑴、冬天菜窖里放一桶水,保证水果蔬菜的新鲜。 ⑵、医院里用石膏在凝固放热过程中,扩张皮肤血管,增强抗炎作用,对患面部痤疮的病人进行治疗护理。 ⑶、冬天手接触到冰冷的铁制东西会感到“粘”手。 ⑷、在冰箱里冷冻食物,保证食物的新鲜。 ⑸、冬天水结成冰。 ⑹、燃烧的蜡烛蜡油滴到手上,会马上凝固,释放热量会烫到手。 3、既有熔化又有凝固的现象: ⑴、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的时候要注意保暖) ⑵、用铝锻造铝锅,用铜块制造铜像。 4、汽化现象: ⑴、把衣服晾在太阳下、通风并摊开,干得更快。 ⑵、吐鲁番的坎儿井。 ⑶、中暑或高烧病人利用酒精降温。 ⑷、夏天下雨后,地上的水逐渐变干。 ⑸、水或其他液体烧开了。 ⑹、利用湿度计测空气湿度。 ⑺、盘子里的水时间长了变干了。 ⑻、夏天天热的时候,狗经常把舌头伸出来。 5、液化现象: ⑴、口中呼出的“白气”、揭开锅盖冒出的“白气”等。 ⑵、夏天冰棍冒的“白气”向下。 ⑶、下雨、夏天的露水、雾气、高空的云层。 ⑷、洗澡时卫生间里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 ⑸、洗完澡从浴室出来或从水里出来感觉到凉爽。 ⑹、淋雨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容易感冒。 ⑺、天热时扇扇子时感觉到凉快。 ⑻、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 ⑼、舞台上的白雾和人工降雨。 6、既有汽化又有液化的现象: ⑴、戴的眼镜从低温处到高温处镜片变模糊,过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 7、升华现象: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云、雾、雨、露、霜、雪、雾凇、冰雹是水的不同物态,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一、云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二、雾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便形成雾。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三、雨的形成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暖气流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所以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四、露的形成 若空气湿润(一般在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0℃以下空气时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则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当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固成小水滴,若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

第一章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1 .熔化吸热:医疗上用冰袋吸热、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葡萄酒里加冰);冰雪熔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即使有太阳,也使人感到寒冷。 2. 凝固放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 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原因是:微胶囊凝固时放热。 4. 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是因为:寒冷的冬天,用比较湿的手摸金属时,手上的热会迅速传递到金属上,手上的温度下降,使得手上水分凝固,就是粘手现象。 5. 汽化吸热:沸腾;蒸发(蒸发致冷)。 6. 液化放热:100度的水蒸汽烫伤比100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7.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因为: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高温水蒸汽经过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钱,先将手上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 8.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物态变化与生活例子

物态变化与实际生活 1. 熔化吸热:医疗上用冰袋吸热、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葡萄酒里加冰);冰雪熔 化时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即使有太阳,也使人感到寒冷。 2. 凝固放热: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 3. 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 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人们穿上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原因是:微胶囊凝固时放热。 4. 寒冷的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 胶,是因为:寒冷的冬天,用比较湿的手摸金属时,手上的热会迅速传递到金属上,手上的温度下降,使得手上水分凝固,就是粘手现象。 5. 汽化吸热:沸腾;蒸发(蒸发致冷)。 6•液化放热:100度的水蒸汽烫伤比100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7.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因为: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 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高温水蒸汽经过蒸格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钱,先将手上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汽化吸热,使手不会被烫伤。) 8.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 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9.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 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10.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 贝傥得比站着暖和些?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 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11. 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白气”,此过程物态变化为先汽 _ 化 后液化。 12. 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刚出冰柜的冰

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100个

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 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华→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固→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专门多有味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截了当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受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同意。这是什么缘故呢? 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因此并不觉得专门烫。通过一段时刻,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因此感到更烫手。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受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什么缘故? 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因此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如此做的要紧目的是什么? 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大夫看不清牙齿,阻碍诊断。 ●什么缘故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温顺些? 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躯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躯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躯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交就会感受比站立时温顺些了。 ●什么缘故,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专门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子 物态变化与生活 一.熔化: 1.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3.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 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 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 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 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 ,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 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 ,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 ,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 ,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 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 的冰比00C 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二.凝固: 1. 凝固现象: 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3.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 凝固放热:

丑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热) 三.汽化: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 沸腾: ⑴沸腾现象: 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 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 ,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 。-1820C 时,氧为气态。- 1840C 时,氧为液态。-2190C 时,氧为气态。-1830C 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 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 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 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 ,高于780C 时为气态) 2.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 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 。(蒸发要从 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 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四.液化: 1.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 (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云、雾、雨、露、霜、雪、雾凇、冰雹是水的不同物态,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哪些 物态变化? 一、云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到了一定高度〔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C,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C,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 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液化或凝华。 二、雾的形成 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便形成雾。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三、雨的形成 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暖气流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所以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 四、露的形成 假设空气湿润〔一般在春秋季节〕,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外表液 化便形成露。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五、霜的形成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小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 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六、雪的形成 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0℃以下空气时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七、雾凇的形成 雾淞〔俗称树挂〕,是严冬时节出现在吉林松花江畔十里长堤的自然现象,与桂林山 水、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奇观。经常一夜间松花江畔长堤上的大柳树成了“白 发三千丈〞的雪柳,苍松那么成了“玉菊怒放〞的雪松。当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八、冰雹的形成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固成小水滴,假设随著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到达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固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外表会熔化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假设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外表那么又凝固 成冰,如此反覆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 假设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雨。所以冰雹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与凝固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LT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100℃的水蒸气烫得更厉害,因为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程。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因为0℃的冰比0℃的水多了一个熔化吸热的过程。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烧开的油烫得更厉害,因为油的沸点比不的沸点高得多。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锅热得发红温度过高,滴入的水迅速蒸发,水蒸气将水滴托起,使水滴与锅接触的面积减小,蒸发减慢;而滴入热锅里的水在流动,与锅接触的表面积增大,蒸发加快,所以先干。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并没有停止加热,只是暂止住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停止加热,是彻底止沸。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凝固,凝固时向外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熔化,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烟”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雨: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水蒸气先凝华(放热)后熔化(放热)形成。 露: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雾: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