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设计思想和哲学【非常值得深思】

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设计思想和哲学【非常值得深思】
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产品设计思想和哲学【非常值得深思】

张小龙的产品设计哲学

15 年前,张小龙是中国Top10 的程序员。他一个人写代码,完成了Foxmail 的头三个版本。Foxmail 如此受到欢迎,以至于他不得不外放了语言包,让各种忠实粉丝翻译为十几种语言。

直至今日,Foxmail 被收购,QQmail 推出,Foxmail 的企业用户依然有数百万。从Foxmail 到Foxmail 被腾讯收购,再到QQmail 以及现在极为火爆的微信,张小龙做为互联网圈一位极其低调的产品经理,渐渐被揭开面纱,甚至开始被罩上光环为圈内人推崇。尤其是最近和菜头在知乎上一篇文章:腾讯的张小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是让张小龙近乎成为一个传说… 以下是一篇张小龙关于产品方面的经验分享,程苓峰更是把它概括为张的产品心法:说这是张小龙的产品心法。

张说的“产品经理的心态”,其实我觉得也是记者的心态:求知,而非任务;辩驳,不为自尊心而战。

张说的“产品的人性”,其实也是新闻采写的人性: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的是对的。

张以“我说的都是错的”开头,这也是和菜头和Keso 的自我标签。职业有不同,境界无不同。

以下转自互联网:一个笑话: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只有一个按钮?一个笑话:为什么苹果的手机只有一个按钮?-Martin:一个按钮容易坏——你懂得- 小龙:白底+按钮,就是马桶→iPhone 的主设计师原来设计厨卫产品-IOS 的哲学思想值得思考:

1.为什么简单是美?

- 比如夏天女孩子穿得少(就是美),而windows 的多任务切换alt+tab 就很不人

性。

- 任何一个好功能,不需要任何文字来解释【我们有很多细节可以反思,比如】- 如果做到最简化,就可以让别人无法超越(和米聊等的竞争为例)微信摇一摇的设计

- 代号撸一撸- 来福枪的声音(最早对女生是丁玲声之类,后来发现这个更好)- 过程动画由“维纳斯”变为“小花”(大家对维纳斯这种艺术有挑战,so 花,即菊花)- 摇的过程可以“插”(即换背景图,很多女生都发现了)

- 这里的体验是最原始的(性),体验要让你很爽

- 在研发一个“摇动能量采集器”的特性,采集后会捐赠做公益

2.PM 是站在上帝身旁的人

为什么女生愿意用微信——女性会比收到多少个“打招呼”,她们不怕骚扰-推荐书目:《女人的起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d683594.html,/subject/2222424/

- 上帝建立简单规则,让世界演化- (让他们)stay hungry,stay foolish

- 满足他们的贪嗔痴(即贪婪嫉妒欲望)

- 对人性的洞察,胜过对管理,对产品的洞察

- 一个字来形容产品体验:爽。两个字:好玩。

- 用户看到的重点和你看到的不一样【对于女生为什么用微信,让小龙很震撼】- 360“口信”省钱的方向是无法和微信竞争的

- 找到用户心理诉求的本质。微博:炫耀,害怕孤独,害怕利群,有罪感。。。如何化解?

-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写微博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fd683594.html,/s/blog_4701280b0102dxmp.html(韩寒)

- 一般人做不到自言自语

3.互联网产品和传统工具的区别

互联网产品和传统工具《失控》https://www.360docs.net/doc/fd683594.html,/subject/5375620/【小龙说微信的每个PDM 都要求读一遍】

- 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上微博越多智商越低)

- 群体是个完整生命

- 群体反应是难以预测的:实验,而非策划

- 产品规则越简单,越能让群体自发形成互动(摇脑袋实验)——会议室里一起摇微信,所有人都能被发现

- 做让群体产生活力的工作,做加速器

- 让一只蝴蝶引发一场风暴案例:人海进去后先问是男是女

4.产品定位

- 功能不等于产品

- 功能是满足需求,定位是满足心理诉求

- 定位是单一的,功能是多元的

- 功能很难取胜,定位可以

- 思考:QQ 和微信的区别是什么?

- 小龙:微信不是QQ→微信不是一个聊天工具→微信不仅是一个聊天工具- 思考: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区别是什么?

- 微信3.5,开始我的“信”生活

- 一般的升级都把用户当成专家了

- 尽可能不要把技术指标暴露给用户,比如不用“下载”【我们有很多细节可以参考,比如】

- 微信做了个很扭摆的创新,即可以抠GIF 动画为透明背景

5.设计,而非功能设计

- 设计围绕定位而作,功能围绕需求而作

- 设计的目标是体验,功能的目标是kpi

- 产品是功能,体验,品味的有机结合(Q,微)

- 产品是个创作过程你在完成kpi,还是在创作?

6.产品的人性

- 有bug 也是一种人性的体现

-Jobs: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 允许人性的缺陷,勿将人机器化。(微信没有做“已读”)

- 人性化用户交流。(微信通知邮件的末位,署名一个真实的产品经理)【我们可以在官方博客和官方邮件时都借鉴下】

- 产品是我们和用户交流的媒介。(找到同类)自然原则。(看看iOS 和windows 的区别)

- 腾讯用户低端的辩证:我们本身不是低龄的人,为什么要做成低龄化的产品

7.只做一件事情

- 一个产品只有一个定位

- 一个定位只有一个主线功能

- 一个功能只做一件事情

- 勿将所有功能都罗列在主界面。

- 回顾:微博上有多少功能了?微信(小龙向tony 保证两年之内主TAB 不超四个)案例:两行按钮很不好,需要用户思考

8.如何聚焦?

- 如果核心功能没有活力,增加再多辅助功能都于事无补

- 新功能真的有助于提高用户活跃度吗?做之前这么问自己(假如不上,会有什么影响?)

- 新功能会破坏产品架构吗?(滤镜)

- 每增加一个功能,都带来了长期的产品维护成本。

9.如何获取用户心理?

- 研究用户心理,就是研究自我。

- 让自己用得爽起来

- 傻瓜心态来体验产品(Jobs 可以马上变为傻瓜,pony 可以1 分钟,小龙自称5-10 分钟)

- 逻辑推理,不如CE 用户,感知趋势;数据不一定对,不一定有CE 有用

- 习惯决定意识。多用好产品。

-1000,100,10 每周,长期坚持(每周看1000 篇帖子或微博、100 篇博客,做10 个CE)

- 移情:将酣畅淋漓的体验移植到产品中(mj)案例:QQ 邮箱左侧右下的“我的附件”,这种产品思路是不对的【经典案例】

10.做人人都想用的产品

- 用户是懒惰的:面向懒人做设计(reader,twt,爱看,20 篇马桶阅读)

- 用户不愿意想(don‘t make me think)

- 让普通大众用户用起来

- 省钱适用不如花钱时尚

- 找到功能背后的心理驱动力

11.碎片化产品

- “web 已死”,app 来了

- 每个明星都是一个app

- 用完就走,给用户自由

- 插件,而不是集成

12.要避免的习惯

- 产品之初就开始拉动

- 打通,整合

- 向竞争对手学习(不要把跟随做为一种策略,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个人理解是不要直接学习国内竞争对手,但可以多学习国外同类产品,比如QQmail 高度学习了Gmail 1.0,iPad 版也高度学习了Gmail iPad】

- 按规划行事(小龙不知道微信的下下个版本有哪些功能)

- 看重注册用户(Email 活跃定义为1 个月内登录过三次且发过一封邮件)

- 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

- 嘲讽别人抄袭。那只是给自己的平庸找到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 重视评论家的意见

- 定义复杂的逻辑和形态(清晰,保留变化)

【先把最基础的体验做好,尽量简单】案例:漂流瓶web 版的当前方向是不对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变成一个强运营产品,这不是最好的方法,应该把底层规则梳理得越来越清晰简单。【经典案例】

13.产品之美

- 产品是有人流动的建筑

- 系统是由独立的子系统连接而成。一个功能不是简单叠加,是影响整个系统的。

- 可以没有文档,但心中要由架构

- 隐藏技术细节

- 如果不能做得优雅,就放弃

- 你的品位,决定了产品的品位

14.PM 的心态

- 求知,而非任务。

- 辩驳,不为自尊心而战

- 可以偏执,前提是你富于远见

- 时刻怀疑自己的偏执,因为那可能是错的

- 实验者心态

- 面向两年后的环境来做设计

- 错的可以证明为对的(启动画面)

- 机会在路上

15.微博案例

- 重点用户是谁?普通人

- 核心需求?自我存在感

- 核心粘性?好友圈

- 好友多少?三五好友

- 如何口碑传播?产品时尚

- 如何滚动?时尚带来的口碑,以及系统推荐

- 如何方便互动?手机,分享生活- 重点用户群?行业精英- 你爽了吗?

如何描述你的产品

有没有给你娃或亲戚朋友家的娃取过名字,翻了新华字典,又翻英汉大字典? 有没有在绞尽脑汁想页面中的某个按钮到底是叫“取消”还是叫“放弃”? 有没有给某个心仪的姑娘写过信,总是想写一些深情款款又打动心弦的话语,可还没写完一句话,就撕了一地的信纸? 有没有对别人的设计评头论足,然后忍不住骂**产品设计人员真是个大傻逼,这个词明显不能代表**功能嘛? 有没有某天心血来潮,很有feel,想在QQ签名上写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有没有策划过专题页面,一直在想某煽情的词语,一个又一个总是没法让自己或别人满意? 嗯,这人就是我们,设计师,每次产品设计时,我们还需要为产品想名字,描述产品的功能。 产品的文案设计一般属于产品经理的工作范畴,但是由于分工的不明确,很多时候,产品的文案设计都是UCD完成的。 下面分享自己项目中的一些文案设计和当时的思考的过程,没有任何广泛适用性,只是记录。 几个案例 苹果:乔布斯一直强调苹果的产品设计来源于技术与艺术的交叉,在强调良好的技术工艺,苹果产品更体现一种人文情感关怀。就像张玮玮米店的歌词一样,“你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命运,在寻找你自己的香”,我YY的。 苹果产品的文案设计也是如此,情感语义化很强烈,尤其是字号大的标题文案;比如下面的4S展示页面,即强调了产品的扩展延续了4的产品功能,又在情感上柔和过度,从精彩之处再续精彩,意境营造滴啊,用户一看这几个字,再对于下面灰色调的小字,就啥也明白了。 微信:微信是一个半工具半社交的应用产品,刚开始的时候偏工具性,方便了我们的移动通讯,提供一种新的通讯交流体验,尤其是可发一段即时的语音。但现在的微信做成了一个大平台,越发偏向社交产品,尤其是摇一摇。 我理解的微信产品还是以通讯工具为基础,社交为主要发展目标,所以微信的这句文案设计也很贴切“微信,超过一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言下之意,大家都安装了,为了更方便交流,还不赶紧下载一个。 小米:雷军一直强调小米是为发烧而生,所以你很轻易就看出来,这个页面极具烧包性

【干货】微信产品原则(大神分享)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干货】微信产品原则(大神分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推出产品经理培训课程,让BAT 产品总监手把手带你学产品吧! 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每天都会需要做各种决策,这种决策如果没有一个产品原则指导的话根本做不下去,因为往往两个方案都各有利弊,你的取舍没有依据。对于产品原则的理解,在这次听genie分享有了非常深的感悟,干货和大家一起分享。 Genie是腾讯唯一一个p4(专家级)女产品经理,也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p4产品经理,是从无到有搭建出微信的产品负责人,如果张小龙是上帝,那genie就是为上帝造人的那个人,坊间称之为“天朝第一产品经理”,这是第一次genie 和大家系统的讲述微信的产品原则吧,这要感谢“产品+”这个课程,不仅都是干货,而且都是高品质的精华。 最难的是大概道理我们都懂,但没抽离出来形成自己的产品原则,更难的是,你都知道,但是没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做产品策划的时候还在不断犯这些错误。 废话不说,直接来吧。

对于熟人社交而言,三个价值导向: 越亲密的关系越有价值 越近的消息越有价值(所有最近的消息倒序在最顶上) 越原创的内容越有价值 根据这三条,在创建产品时很多产品逻辑和后台算法就能清晰的做出权重分配排序了。 微信十条产品原则: 1.隐私vs便利:隐私重要性大于便利。案例:常有用户抱怨为什么换一台手机所有聊天记录都没了,为什么登陆网页版每次聊天记录都是从零开始,为什么聊天记录不能每次同步存储,因为一旦换设备/微信网页版每次登陆都显示之前的聊天记录,很可能别人在其他设备登陆你微信,所有记录都看到了,这种隐私泄漏给你带来的风险比聊天记录清零带来的伤害大得多,基于隐私性大于便利性原则,即使聊天记录清零可能带来不便利,依旧优先隐私性。所以微信在手机本地聊天记录不保存,宁可不够便利,也不牺牲隐私体验; 2.发送方vs接收方:你觉得发送方和接收方哪个更重要?保护两端感受,但当两方有冲突时,更保护的是接收方,微信的产品理念认为接收方体验大于发送方。 案例: a.因为这个产品原则,所以微信到现在没做已读体验。而阿里做社交的产品理念认为发送方比接收方重要,所以之前阿

张小龙:微信不是建造自己的宫殿,有八个原则

张小龙:微信不是建造自己的宫殿,有 八个原则 微信官方公开课年度收官之作:微信公开课 Pro 版今日在北京举行,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小龙在开场的视频连线中,就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他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理念和方向。 钛媒体注:微信官方公开课年度收官之作,主题为““微信·思维·智慧”的微信公开课 Pro 版今日在北京举行,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小龙在开场的视频连线中,就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他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理念和方向: 第一点,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第二点,希望公众平台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第三点,希望能够消除中介 第四点,希望系统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 第五点,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 第六点,希望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第七点,关于社交流量 第八点,所有的考虑都会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用户价值第一 张小龙提到几年以前博客时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的也就衰退了。而做了公众平台以后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而且微信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他还表示在当时设想使用场景时,地理曾经是过去的一个商业上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商铺可能要找一个非常好的地段那么它才会有价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流其实不太依赖于一些地理位置的限制。 而微信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张小龙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 以下为张小龙演讲全文,经钛媒编辑: 各位参加微信公开课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很遗憾这一次不能来现场跟大家交流,因为一些近期的事情。但是我也非常荣幸地能有这个机会,通过视频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一些理念和方向。在微信公众平台里面我们有一个口号: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就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很多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这句话是来自于我们最早的在设计这个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在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最终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想法提炼出来这样一句话。今天我想通过几点来把我们这样一个口号,作一个比较细致的阐述。 第一点,我们是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那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 举个例子,譬如说在几年以前博客时代,当时博客曾经非常的红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的也就衰退了。那我们做了公众平台以后我们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非常优秀的文章能够出现在公众平台里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因此也卷入到了非常多的其他各式各样的一些内容进来。那对很多的内容大家也会发现,我们平台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它。譬如说,各种诱导类的,诱导用户去分享朋友圈的,又譬如说,可能有一些版权问题或者一些H5的游戏,我们最终都做了一些限制。我们会一直把握一点,哪些内容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一些是没有价值的。这是第一点,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产品设计的反思:大而全VS小而美

改版后,新增了视频、拍照和背景乐等功能,而且在同一排,表示他们在软件中所占的权重是一样的。我不禁要问,这些功能真的重要吗?

从产品角度分析“微信电话本” 用户需求 微信电话本主要解决用户的那些需求呢?打电话,免费电话。那么视频、拍照和打电话有什么联系呢?ok,有以下用户场景: (1)老婆“喂,亲爱的,干嘛呢?” 我“加班呢” 老婆“真的?” 我“千真万确” 老婆“那我看看” 于是我点一下“视频”按钮,老婆就看见我在办公室加班的情形啦。 (2)我“老婆,你在哪儿呢” 老婆“我和朋友吃饭呢,这里的菜真的很好吃,色香味俱全哦” 我“是吗?” 于是老婆给我发过来一张他们正在吃饭的照片。 (3)背景音是什么鬼?和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播放优美的音乐?我有几个耳朵啊,难道还嫌我周围不够吵吗?每次打电话吼出来对方才能听得见。 (4)普通电话就是在幸好不好或者没有wifi和流量的情况下使用的,在第一版中就有。 可见微信电话本已经满足其免费电话的功能。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一些功能。 黏性 微信电话本是在微信和QQ的基础上诞生的,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 ,在发布后,一跃成为下载量第一的APP,但是仅此一天。而且今天我也从我的手机上删了它。

用户体验 整体来说,觉得新版微信电话本的用户体验是比较糟糕的。 首先,它的背景色为黑色,而且按钮也是黑色,很难分辨清楚。我让老爸在他的手机上装了一个微信电话本(老爸最近才使用智能手机),家里面的网速不是很好,有时候电话听不清楚,就想转为普通电话,可是找了好长时间都不知道怎么操作。 其次,按钮比较小,而且重点不突出。把微信电话本必做一篇文章的话,那么你将很难总结出他的中心思想。OMG,也许这时候真的该抓狂了。 最后,既然一个微信电话本有那么多功能,那请问他和微信有什么区别呢?而且现在很多人在使用微信,既然有了微信为什么还要使用微信电话本呢?多此一举。 大而全VS小而美 很多产品在不断迭代中成长,有些产品却渐渐灭亡了。产品之所以要不断的进行迭代更新,是因为人的需求或者关注点在不断的进行改变,只有在不断的与时俱进和创新,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抛弃。但是,与时俱进和创新不是想到什么功能都往上去加,人的需求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太多的功能反而会使用户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个产品是用来干嘛的。 我个人还是觉得微信电话本适合一个小而美的产品,它的核心功能就是免费电话,为用户提供方便,而且为用户节省money。 从方便的角度讲,电话簿里有“免费”和“全部”,免费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电话本进行联系,而没有注册为新电话本的用户则可以在全部内找到,如果通话对方没有进行注册微信电话本,则直接跳转至普通电话,省去了点一下才能跳转的麻烦,而且“普通电话”的按钮也不容易区分;如果对方注册了微信电话本,但是没有开通流量或这wifi,最好把“普通电话”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这样就可以直接使用普通电话进行通话了。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对于产品的一点见解,而且受个人条件的限制,无法写的很深刻,希望各位多多见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s://www.360docs.net/doc/fd683594.html,)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张小龙:微信发展的八大趋势及解读

第一: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那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 举个例子,譬如说在几年以前博客时代,当时博客曾经非常的红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的也就衰退了。那我们做了公众平台以后我们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非常优秀的文章能够出现在公众平台里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因此也卷入到了非常多的其他各式各样的一些内容进来。那对很多的内容大家也会发现,我们平台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它。譬如说,各种诱导类的,诱导用户去分享朋友圈的,又譬如说,可能有一些版权问题或者一些H5的游戏,我们最终都做了一些限制。我们会一直把握一点,哪些内容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一些是没有价值的。这是第一点,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解读:用平台吸引用户,用内容留住用户 公众平台的诞生,很大一部分是博客的衰退,让一群“无根”的自媒体人无枝可栖。如果说新浪博客成就了一批意见领袖,那么微信公众平台成就的更多的是草根的自明星。微信公众平台使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到来。 光有平台和用户也不行,关键是要源源不断地创造内容。为了保护内容生产者和用户的利益,微信公众平台出台了各种措施,发现侵权举报、禁止诱导、恶意营销等,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得以流传。 点评:注重原创的公众账号和自媒体将会在微信上铸建自己的平台。 第二点: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那什么是地理的限制?当我们在构思微信的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想我们希望促进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我们知道,在互联网其实带动人们的交流跨越了一种地理上的一种限制,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来,所有的人都能够卷入到一种跨越时空的一种交流里面。地理曾经是过去的一个商业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譬如说,一个商铺可能要找一个非常好的地段那么它才会有价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流其实不太依赖于一些地理位置的限制。当时我们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我们就用

微信功能开发介绍

一、背景介绍 原则上讲,我们接受定制性功能开发,也就是说由客户提出针对自己行业,服务和产品的需求,我们完成定制化开发,以便能开发出让客户满意的系统。 但是,有很多客户由于不太明白微信到底能提供哪些功能,以及哪部分功能适合自己,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编排了此文档来对微信的一些功能进行简单的说明,并且也做出了几个功能组合型套餐报价,以供参考。 二、功能介绍 下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将能开发的功能做一些描述 1)二维码功能 可以为任何一段文字和网址生成二维码,当然由于微信的空前火爆,所以很多人把二维码就和微信连接起来了。其实除了微信,你的网站也是可以拥有二维码的。 2)微信公众帐号的拥有 公众帐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服务号需要用到公司的信息去注册,所以个人是注册不了的,而订阅号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证去注册的,所以我们一个企业可以拥有多个订阅号 3)自定义菜单 最早一批的订阅号由于拿到了微信的内测资格,所以目前是有一批订阅号拥有自定义菜单功能的,而现在想要拥有此功能,只能申请服务号。 4)微网站 微网站原则上来讲是在微信里面打开的,和微信建立连接的网站,程序员通过调用微信的API来实现和微信的连接。大多数经过开发的服务号都拥有自己的微网站,微网站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而订阅号由于其不能自定义菜单,所以一般是通过发图片消息来引导进入微网站。 微网站可以为企业展示动态信息,服务信息,产品信息,互动论坛等等等等,几乎互联网上一切形式的网站都可以在微信上体现。 5)微商城 微商城无非就是把微网站做成一个电子商城,让用户可以在网站里下单,购买。但是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支付问题,虽然微信有微支付功能,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面向大众开放,我们一般是采用支付宝和网银在线等在线支付接口来解决支付问题。 6)微论坛 论坛只不过是想让用户在网站里进行互动,其和微网站的区别主要在于形式上的不同。

微信订阅号图形类产品设计流程

微信订阅号图形类产品设计流程摘要:微信订阅号的图形类产品虽然是一个短、平、快的轻量级产品,但背后却有着巨大商机。微信订阅号的图形类产品前期策划包含用户需求分析、主题筛选以及制作进度规划等;图形类产品界面设计首先应保证界面风格的统一性,再利用颜色对比起到突出和分块的作用;文案排版的核心在于“精”耕“细”作,要对文案表述进行精准把握,戳中用户的痛点和笑点,要“皮”中带“梗”,词语表达要富有画面感;交互测试也是微信订阅号的图型类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产品上线之后,还需要在产品数据后台查看产品相关数据,来决定对产品的优化迭代。 关键词:微信订阅号;图形类产品;设计流程 微信公众号是运营者与订阅者之间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融合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网络社交工具。微信公众号根据不同的功能类型又可分为微信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微信(原企业号)和小程序。微信订阅号因其入门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通过关注量即可创造收益,吸引了大批自媒体爱好者纷纷投身于微信订阅号,特别是情感类微信订阅号增长迅猛且粉丝基数庞大。以星座、性格为题材内容的运营方,从传统的纯文字或者图文并茂的传播方式,转变为图形类产品以微信订阅号作为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目前发展势头迅猛。 一、图形类产品在微信订阅号中的发展现状 图形类产品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设备的迅猛发展为图形类产品的产生奠定了硬件基础;第

二,微信公众平台独特的传播模式与媒介平台特征为其发展提供了软件基础;第三,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以及读图时代的到来为图形类产品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第四,图形类产品自身具有轻量易迭代、生命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为其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从2019年上半年微信朋友圈的爆款产品可以看出,图形类产品正朝着多样化、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文案内容上,三维度的产品相比二维度的产品更容易吸引用户而出现爆款。但是目前图形类产品存在的问题也亟待改正,问题主要集中于内容同质化、题材单一以及抄袭现象严重。由于图形类产品受自身属性局限,一张图无法承载过多的内容,形式也相对固定,导致一张图火了,很多类似的产品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有的甚至一成不变,生搬硬套。 二、基于微信订阅号的图形类产品特征分析 根据以往用户群体特征分析,依托于微信订阅号进行推广的图形类产品用户的年龄层以20-35岁的年轻用户为主。但近两年以来微信月活跃人数持续上升,其中55周岁以上用户数量增长迅速。从中可以看出,微信不仅拥有巨大的活跃量,其用户群体跨度也很大,所以对产品进行分析时还要综合把握所有用户群体特征,尽可能多地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审美认知。此外,鉴于图形类产品轻量和快速迭代的特点,产品的制作周期不能过长,一般产品的制作周期不超过一个星期。 三、基于微信订阅号的图形类产品设计流程 (一)产品策划 微信订阅号的图形类产品前期策划包含用户需求分析、主题筛选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张小龙是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张小龙在广州的经典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第一,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wj;这句话也是腾讯内部的宗旨。真正把用户价值做到产品里的人不多,很多产品只是以此为口头禅,但微信是真正这么坚持的。 无论内部外部的"资源互换"合作,往往都是把用户价值放在末位。微信现在最难得的不是做多少事情,而是挡掉多少事情。在微信里不会突然有系统信息出现,会尽量保持系统的纯净。早年有些腾讯内部的事,说通过微信官方发一下就可以了,但微信没有同意。有一个故事,腾讯微博已经停止运营,但其公众号还在发信息,而且拥有1 亿粉丝。但这从用户角度来说已经没有意义,对用户只是骚扰,张小龙发现当天就将其关闭了。也就是说,即使是内部的号,只要妨害用户价值,就会被封掉。 外部也要有公平公正的规则来对待用户。微信不会提供特权,没有可能让好友超过5000人。白名单是系统的瑕疵,比如提高微信红包的限额。白名单从技术上来说其实是举手之劳,本来有这样一个名单,但前不久关闭了,因为这会在用户中会造成攀比现象。如果这个需求真的很强,系统会通过指定规则来满足,而不会以白名单实现。这不是微信产品的方向。

第二,凸显出有价值的内容。 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要聪明就可以了。曾经在公司内部传过一篇亚马逊CEO 的文章叫《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欺骗用户可能可以带来流量,但对用户不好。 我们对于订阅号里的下发消息非常严格,为什么一天只能发一次,每次还要限定几条,外界难以理解,但微信看过来,用户真的没有时间看你发那么多内容。如果你拥有非常多的粉丝,但不是吸引过来的,而是骗过来的,也违背了用户价值第一的考量。微信鼓励用户去退订对他没有价值的公众号,不去关注骚扰自己的信息。微信绝不允许骚扰用户,很多人会想用各种方法去欺骗用户,获得流量和点击,但最终会把用户赶走。 很少有人想过,什么是公众平台的价值观,从它诞生的第一天,我们就决定让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它的价值。 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更多的是有价值的人和团队! 张小龙希望所有第三方开发者思考,想在微信平台上做什么:是为用户做服务,还是做导流的渠道。微信去年花了很多时间去扶持原创。在BBS、博客年代,写得好的人并没有得到足够好的回报。微信把原创作为重要的事来做,好的作者会获得上万的打赏回报。原创更符合微信和用户的价值,下方的广告条分成也会倾向于原创。 第三,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 大家可能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大家做的更多的可能是黏住用户,但是从微信角度来说,我们更希望用户去忙别的事情。一些数据

微信之父张小龙告诉你产品经理必看的书籍

微信之父张小龙告诉你产品经理必看的书籍 2014-05-14 10:26 佚名 TMT观察字号:T | T “微信之父”张小龙会要求他的产品经理人手一本《乔布斯传》,也曾有人说过,如果求职者说自己看完了凯文·凯利的《失控》,面试就可以结束了。不禁让人好奇,张小龙平日里会看哪些书?这些书又如何影响着他对“微信”的构想? AD:WOT2014课程推荐:实战MSA:用开源软件搭建微服务系统 “微信之父”张小龙会要求他的产品经理人手一本《乔布斯传》,也曾有人说过,如果求职者说自己看完了凯文·凯利的《失控》,面试就可以结束了。不禁让人好奇,张小龙平日里会看哪些书?这些书又如何影响着他对“微信”的构想? 本文主体部分根据《壹读》“失控的微信先生”与《商业周刊中文版》“张小龙的盗梦空间”整理。 1.《失控》

凯文·凯利,一位在亚洲游荡了近10年的美国人,东方激发了他对于技术的思考,最终通往哲学的终极命题。在他笔下,失控,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性,容易使人感到不安,但正是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成就了创新的源泉与进化的动因。 在广研,产品经理们人手一本《失控》,因为张小龙说过:不读《失控》的产品经理,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在腾讯内部的演讲中,张小龙反复提及这本书启发了他的产品观:不与用户产生互动的产品,是失败的产品。产品规则越简单,才越能让群体形成自发的互动。产品上线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会自己与海量用户互动,最后会互动出什么结果,是产品设计者不能控制的。 张小龙:凯文·凯利的《失控》我给很多人推荐。这本书很厚,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耐心的看完它,我自己也是,可是如果我们面试一个大学生,他告诉我他看完了这本书,我肯定就录用他——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个秘诀。如果做互联网产品的不看一下这本书,我认为知识是不全面的。他从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描述了一种群体效应,总的来说,结论是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体智商。这个观点不在那本书里,而是在另外一本书里,我不记得书名。一个人在组织里,组织的平均智商是低于个体智商的,个体的智商更高一些,群体会拉平这个智商。比如说在微博里,微博上多了你的智商会降低,大家认同吗?你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因为你每天降低一点。很简单的,你每天在微博上说的话,你会发现跟大众越来越一致,别人在说什么,你也在说什么。 2.《科技想要什么》

微信产品设计与介绍

1微信6.1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1功能结构 1.1.1微信 该页面为微信平台最为重要的页面,即即时通讯功能,通过该页面用户可以与好友进行聊天,可以收到已关注公共号推送的消息,腾讯推送的新闻等。

页面顶部为固定的搜索和更多,点击更多里面包括发起群聊、添加朋友、扫一扫、帮助与反馈的功能。点击搜索弹出搜索页面,可以对朋友圈、文章、收藏、餐厅等进行快捷模糊搜索。 1.1.1.1即时通讯(私聊) 打开一个与好友的聊天页面,可以看到之前的聊天记录,并且可以快速发送免费语音信息、视频、图片和文字。通过屏幕左下方的按钮,可以快速切换语音或文字输入,提供表情图片(很多模板可以下载,有收费有免费),最右边的加号为发送按键,可以为对方发送图片(拍照或本地图片)、小视频、免费表情、红包、转账、我的收藏、位置信息和视频聊天。 点击右上方小人头像为聊天信息设置功能,用户可以设置置顶聊天、消息免打扰,查看聊天图片,设置聊天背景、快速查找聊天记录、清空聊天记录和举报等功能。

1.1.1.2发起群聊 发起群聊页面可以选择已有的群进行即时通讯,可以和身边的朋友输入同样的数字进入同一群聊,也可以直接勾选好友重新建立新群进行群聊。 点开群聊后与私聊页面相同,点击右上角的多人头像,可以对群所有人进行查看,并且可以可以邀请其他好友进入该群,可以设置修改群聊名称、查看群二维码、查看聊天图片,可以设置置顶聊天、消息免打扰、保存到通讯录、修改我的昵称、设置聊天背景、快速查找聊天记录、清空聊天记录和举报等功能。 1.1.1.3添加朋友 该页面可以添加好友以及公共号。 添加好友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对用户进行搜索,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进行添加好友,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录或QQ好友进行导入,可以雷达加身边好友和面对面建群。

从新浪微博与微信谈产品设计

格局。 从他的判断可以看出两点,首先是市场发展趋势:电脑的构造方式与手机大体相同,CPU、内存等原器件也会越来越精细,因此电脑上能做的,今后手机基本上也都可以实现;其次是用户原始需求:用户讲求的是便捷、高效。手机可以随身携带,非常便捷,另外通过手机把人们可以将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大大提高效率。如果手机可以实现电脑的功能,那将会极大地满足用户讲求便捷与高效的需求。乔帮主把握了这两点,所以他走在了别人前面,并通过 iPhone 卓越的设计引领了 潮流。 用户原始需求都有哪些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指导方向。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级别,依次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个需求包括了大多数原始需求,但标准和程度比较模糊,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多观察人性的特点。乔帮主曾去印度修行 7 个月,他这种追求精神体验的态度让他超越了外在物质的干扰,能直达人性的深处,深入了解人的原始需求,这是他可以不做市场调查却能知道用户需求的重要原因。 谈完了用户需求,回到新浪微博与微信这两个社交产品上来。用户使用社交的原始需求是什么呢?一个是圈子内部的:抒发情感、与朋友保持沟通,互相关心。一个是圈子外部的:希望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并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知道用户需求之后,产品设计的第二个要点就是要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将用户需求进行下分类,主要分为三种:抒发情感、好友互动、对外拓展。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对比下新浪微博与微信的特点与差异。 从以上三个列表可以看出,新浪微博与微信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都做得不错,但彼此的特点也较为鲜明。新浪的好友互动方面稍弱,对外拓展方面很强。微信好友互动方面很强,但对外拓展方面稍弱。这与彼此的优势及市场环境有关,新浪的媒体能力较强,因此在对外拓展方面做得也较强。微信的 SNS 很强,因此从 SNS 切入是很好的选择。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创业故事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创业故事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创业故事发布时间:2015-07-22 电脑版“张小龙: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 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主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腾讯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在微信商业价值爆发的今天,张小龙选择走出孤独。他走到了商业第一线,走上了马化腾走过的那条路。人人都爱张小龙。作为微信的缔造者,他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张小龙也在这17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多年前被以1200万元人民币卖掉的Foxmail与其说是他产品上的成功,不如说是商业上的失败——相比这点金钱,更值得惋惜的是他错过的巨大商业机会。这就是张小龙1.0,关键词是产品和技术。在微信初期,他将工具上升为平台,将服务用户的简单需求变成引导他们

的喜怒哀乐,完成了第二次升级。现在张小龙正处在自己2.0到3.0版本的当口,只有完成商业的第三级跳,他才能真正主宰自己和微信的命运。孤独的艺术家孤独是所有艺术家的天性和宿命,他们只擅长通过作品来与世界和用户沟通。1998年的秋天,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张小龙。他看到这名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的程序员正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周遭烟雾缭绕。看到周鸿祎之后,张小龙掐灭了手上的烟,面无表情地向他走来。张小龙所开发的Foxmail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而当年周鸿祎还仅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之后他偶尔到广州时会和张小龙一起买盗版碟。周鸿祎告诉记者,他们被小贩引导着走过七拐八拐的街巷,最后到达一个小黑屋里,屋内全是港台电影影碟。当时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的张小龙,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周鸿祎喜欢看动作片,张小龙什么都看,但他总是会忘记他看过什么买过什么,下一次再买碟时你会发现他买的还和上次一样。当年的张小龙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名优秀而落魄的技术人员,外在开朗,内心保守。周鸿祎说,当年Foxmail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这一点,说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这样的一个人

微信之父张小龙内部演讲全是干货已转疯!.doc

微信之父张小龙内部演讲全是干货已转疯! 一方面,张小龙重申了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他强调了不应该从 KPI 、而是从用户角度来出发来考虑产品和 业务。 以下为张小龙演讲全文: 各位 WXG (微信事业群)的同事们,大家早上好!又到我 们一年一度的领导力大会。 大家都看到,我们微信团队膨胀还是比较快的,有 1500 多人 了。对此,我昨晚跟 Tony 聊了一会儿,大家都有一个很大的担 心就是,当一个团队规模特别特别大的时候,很多行 为方式一定会进入一种“组织化”的行为方式,要想保持自己 特别好的一些特色就变得特别不容易。 在这里,我跟大家特别推荐一本书,叫《人类简史》。 之所以刚才想到这本书,是因为这个书里面揭开一些事情的 谜底,比如,他说当人类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村落只有 150 人左右,因为当时没有语言这样一个工具,一旦超过 150 人,就没有办法维系起来一个人群。 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语言做工具的话,确实只能存在非常 简单的交流方式。所以他说,我们的记忆里面只适合处理 150 人 以内的人际关系,一旦超过 150 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社会化 的组织。这个时候对个体来说是不太舒适的,已经超

过了他的舒适区。当超过 150 人,这个时候就要靠一种语言能力、想象力或者一种对规则的想象力来维持这种关系。 我们其实就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当我们人数超过 150 人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方式已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记得在南通的时候,包括这里很多从南通过来的同事,都 会有很深的印象,觉得有一些反差。在南通的时候大家都在 一层楼里面,每个人都是随便走几步就到另一个人座位上去 了,要讨论问题随便找一个白板就开始讨论了,那个时候大 家感觉有特别高的效率。 但是现在大家觉得要做一个沟通还要先做预约,或者先开一 个视频会议等等,这里带来一个对不光是我们组织、对所有 组织都有很挑战的事情,对于几百上千超过人类自然承受能 力的这个规模来说,大家怎么样能够保持一个很高的沟通效 率、或者一种很紧密的人际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仔细探讨的 话,所有组织行为学、各式各样的公司管理的哲学都会讨论 的是这个问题。 我担忧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上千人的组织,如果当成10 个 150人团队的话,我认为它会有非常高的创造力,如果当成 整体1500 人,我特别担心它在创造的能力上会不会反而有 一些衰退。我今天就想这么两个主题跟大家做一下我自己的 思考和分享。 做什么取舍是有意义的

张小龙阐述微信公众平台:80%阅读量来自朋友圈

张小龙阐述微信公众平台:80%阅读量 来自朋友圈 搜狐IT消息 12月11日上午,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以远程连线的方式在北京召开的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发表演讲,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理念。 他在演讲中表示,推出公众平台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和去中心化。其像订阅号一样符合2/8原理,即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阅读内容,而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聪佶、翰阳) 以下为张小龙的演讲全文: 各位参加微信公开课的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很遗憾这一次不能来现场跟大家交流,因为一些近期的事情。 但是我也非常荣幸地能有这个机会,通过视频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微信对于开放平台的一些理念和方向。 在微信公众平台里面我们有一个口号: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就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很多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这句话是来自于我们最早的在设计这个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在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做一个什

么样的事情,最终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想法提炼出来这样一句话。 今天我想通过几点来把我们这样一个口号,作一个比较细致的阐述。 第一点,我们是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那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 举个例子,譬如说在几年以前博客时代,当时博客曾经非常的红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的也就衰退了。那我们做了公众平台以后我们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非常优秀的文章能够出现在公众平台里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因此也卷入到了非常多的其他各式各样的一些内容进来。 那对很多的内容大家也会发现,我们平台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它。譬如说,各种诱导类的,诱导用户去分享朋友圈的,又譬如说,可能有一些版权问题或者一些H5的游戏,我们最终都做了一些限制。我们会一直把握一点,哪些内容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一些是没有价值的。 这是第一点,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第二点,我们是希望公众平台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那什么是地理的限制? 当我们在构思微信的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想我们希望促进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我们知道,在互联网其实带动人们的交流跨越了一种地理上的一种限制,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来,所有的人都能够卷入到一种跨越时空的一种交流里面。 地理曾经是过去的一个商业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譬如说,一个商铺可能要找一个非常好的地段那么它才会有价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流其实不太依赖于一些地理位置的限制。当时我们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我们就用这个来举例。譬如说一个盲人的按摩师,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个铺面,只要他的手艺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个不是很好的铺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那些没有地理优势的商家也能带来一种非常好的顾客访问量。 在移动互联网世道我们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点,我们希望能够消除中介 消除中介可能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因为所有的商业可能都依赖于非常非常多中间的环节,但是我们自从做公众平台以后,我们是希望商家能够通过公众平台直接提供一种服务。那这种服务之所以有可能是因为如果商家也卷入到公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文档

2020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文档 SPEECH DRAFT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 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魅力演讲可以 让演说者能够更好的抓住核心,把握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演讲的效果,发 挥到极致,充分展现演讲魅力,释放能量,从而产生最大影响力!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张小龙演讲: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第一,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这句话也是腾讯内部的宗旨。真正把用户价值做到产品里的人不多,很多产品只是以此为口头禅,但微信是真正这么坚持的。 无论内部外部的“资源互换”合作,往往都是把用户价值放在末位。微信现在最难得的不是做多少事情,而是挡掉多少事情。在微信里不会突然有系统信息出现,会尽量保持系统的纯净。早年有些腾讯内部的事,说通过微信官方发一下就可以了,但微信没有同意。有一个故事,腾讯微博已经停止运营,但其公众号还在发信息,而且拥有1亿粉丝。但这从用户角度来说已经没有意义,对用户只是骚扰,张小龙发现当天就将其关闭了。也就是说,即使是内部的号,只要妨害用户价值,就会被封掉。

外部也要有公平公正的规则来对待用户。微信不会提供特权,没有可能让好友超过5000人。白名单是系统的瑕疵,比如提高微信红包的限额。白名单从技术上来说其实是举手之劳,本来有这样一个名单,但前不久关闭了,因为这会在用户中会造成攀比现象。如果这个需求真的很强,系统会通过指定规则来满足,而不会以白名单实现。这不是微信产品的方向。 第二,凸显出有价值的内容。 欺骗用户是最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只要聪明就可以了。曾经在公司内部传过一篇亚马逊CEO的文章叫《善良比聪明更重要》,欺骗用户可能可以带来流量,但对用户不好。 我们对于订阅号里的下发消息非常严格,为什么一天只能发一次,每次还要限定几条,外界难以理解,但微信看过来,用户真的没有时间看你发那么多内容。如果你拥有非常多的粉丝,但不是吸引过来的,而是骗过来的,也违背了用户价值第一的考量。微信鼓励用户去退订对他没有价值的公众号,不去关注骚扰自己的信息。微信绝不允许骚扰用户,很多人会想用各种方法去欺骗用户,获得流量和点击,但最终会把用户赶走。 很少有人想过,什么是公众平台的价值观,从它诞生的第一天,我们就决定让有价值的东西发挥它的价值。 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更多的是有价值的人和团队! 张小龙希望所有第三方开发者思考,想在微信平台上做什么:是为用户做服务,还是做导流的渠道。微信去年花了很多时间去扶持原创。在BBS、博客年代,写得好的人并没有得到足够好的回

浅析_微信_产品的交互设计_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164 2012.03 2012年03月 浅析“微信”产品的交互设计 ——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文/王传龙 韦娜 摘 要:在网络社交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讯及社交产品的人机交互设计越来越体现为一种人与人的交互设计。在网络环 境里面,现实的人是在跟形式上虚拟的人进行交互。本文力图站在微信交互设计的角度阐释其如何引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微信;交互设计;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64-01商业文化 在这样一个“信息就在指尖”的网络时代,许多新兴移动即时通讯工具迅猛发展,当今此类产品鳞次栉比、参差不齐,并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国外的Kik、WhatsApp和国内的微信、米聊、Youni、口信。对于产品而言,能够被用户广泛接受且能通过优秀的体验留住用户即不失为一款好的产品。它们不应是设计者自己的灵感乍现,而是必定经由一个团队,在设计开展前,对真实使用者做出翔实的研究,真正了解使用者所需,为他们考虑,然后再进行的大胆创新。在国内,微信从面世至今短短时期内以其良好的交互体验坐拥了庞大的用户群,并在人与人的“口碑相传”中,继续整合用户并领先于其它几款产品。 一、立足用户需求,创建新的用户体验 不同地域的用户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行为方式,因而产品也有其独特的市场环境。这决定了中国的移动即时通讯产品的交互设计应符合大众特定的使用习惯、思维模式以及大众审美。微信丰富和简化了手持设备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富有弹性——在实时或异步沟通的前提下,既可以和熟人联络也可以与新朋友互动。让用户从容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社交关系。 (一)简约新平台 目前,国内的Q Q、邮箱、手机通讯录、微博等产品中饱含了网络平台化的人际关系。微信打通此类产品,并随之加以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摇一摇、漂流瓶等社交手段,以及语音对讲、二维身份识别、动感表情、小游戏等功能。微信的通讯形式则融合了文字、照片、声音、视频,已经将短消息的形式从文字时代带入了多媒体时代。此举帮助用户有效整合和管理了关系链,是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关于沟通内容与方式的有效整合,满足了用户深度和多层次的沟通需求,丰富了用户体验。与此同时,微信也自然转化为一种新颖的通讯产品。微信的界面尊崇“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功能设计较为简洁清晰、规范统一,使任何功能都保持在在“点击三步”以内。 (二)社交多维化 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正在构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仿佛很熟悉,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但仿佛又不太熟悉,也许到老都没有见过面。这种关系社会被称之为“半熟社会”。在当下“半熟社会”比较突出的环境下,微信打造并管理了一个全新、多维的熟人与陌生人并存的社交关系圈。全民社交圈的表征是一种点对面的交流,LBS、摇一摇、漂流瓶等社交手段的出现,让用户获得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方式。LBS通过搜索开放位置信息用户寻找附近交流对象并通过摇一摇与漂流瓶,整合了具备地域特点的群体传播功能,带来了全民社交的热潮。由此可见,微信产品构架在用户需求化和社会化方面。 二、创新生活方式 一种新产品的问世可能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人在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上都发生着改变。微信自问世以来,版本快速地迭代发展,因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受众范围越来越广泛,价值 也在不断增大。“按着手机对讲”的全民社交热潮开始替代传统的联系方式,并使用户的关系发生改变。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微信无疑也悄悄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用户关系上的革命 微信交互方面强大的可用性表现在,它“描绘”了一种“没有陌生人世界”的场景。用户在维护亲朋好友的基础上,也可以即时结交远在天涯的新朋友,或随时认识近在咫尺的陌生人。也可以说,未来的可移动“短信服务”,已经不仅仅是通信形式和内容,而是基于用户关系的多媒体信息传递。传统信息的一个很大缺点就是私密无法保障,微信通过加入手机认证、用户关系验证,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的隐私,杜绝了基础通讯领域的垃圾广告和恶意骚扰。还通过添加手机绑定功能,进一步将用户实名化,使强制性的推广和广告无能为力。由此给营销界带来了问题,迫使他们只能采用更好的服务。从这一点上来讲,微信更为符合社会化原则的人性化方式,体现了它交互设计的友好性。 (二)新生活方式的创新 当前微信的用户体验还在不断提升,无论是语音对讲,还是LBS交友,或是其它互动功能,都创造着一种轻松、有趣的掌上社交生活。这也正体现出其交互设计的趣味性。如果其能与手机直接结合并集成到低端手机,并通过按键与语音直接选取通信对象,那么微信还将进一步普及到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微信以人为中心的交互设计理念,带来了一种简约、无拘无束、与众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社交手段实现海量信息的大面积共享,扩大了用户的体验范围。这也正好满足了人们对自由生活态度的追求并成为一种时尚,随着沟通和社交模式的群体化变革,微信自然也引领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三、微信狂欢 微信作为现代众多沟通产品的一种补充和创新,就像Apple 产品带来了一种音乐行走的生活方式一样,它创造的是一种随性的通讯和社交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反过来也在继续推动着微信交互体验的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设计者与用户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交流,注重用户意见的反馈以及设计者对产品的优化。 微信作为一种随时随地的廉价文字信息、语音、图片、视频、LBS产品,将会颠覆过去十年的电话、短信服务,成为各年龄层、各地域、各阶层的通讯手段。其可用性、易用性、友好性和趣味性更加缩短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更加随意和亲昵地接触,“人人微信,展示自我”的局面带来微信的狂欢。届时,微信的用户体验必然会引领新时代的社交沟通趋势。 但是,类似手机的普及给特殊人群带来负面影响一样,微信的狂欢必然会引起用户的群体效应。为了避免产生“卡夫卡式的噩梦”,就更需要将微信的交互设计引向超人性化的层面。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匡冬芳.半熟社会[J].IT经理世界,2011,19. [2]李万军.当代设计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化设计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