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液体的热胀冷缩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热”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水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

2.通过对水等液体在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观察,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保持研究物质热胀冷缩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老师:一杯冷水、一杯热水、锥形烧瓶+膜、带细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热水瓶。

学生: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两套装置(水和其它液体)、一条干抹布、记录纸。

教学思路:

本课从身边的常见而又奇怪的现象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总结概括”的过程。本课设计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实验探究得出“水

受热,体积膨胀,水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第二个实验是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每次实验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热胀冷缩的概念。

课前谈话:

1、出示一盒装牛奶,当着学生插上吸管。问:你能让牛奶流出来吗?(热胀)

2、出示一瓶冷开水,发现杯子是扁的,问: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冷缩)

预设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猜测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玻璃器皿,叫锥形烧瓶,里面加满了水,用气球膜把瓶口扎好,把这个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你们说会看到什么现象?

(预设:气球膜会鼓起来。提问:是谁让气球膜鼓起来了?那你说说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水受热体积膨胀。)

从热水中拿出来放到冷水中,锥形烧瓶中的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谁能把你们猜测的水的这种变化概括一下?(水的体积会热胀冷缩)

[板书:水(体积)热胀冷缩?]

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想要知道猜测是不是正确,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做实验)

对啊,科学是讲证据的,那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今天这堂课我们先来研究水受热受冷后体积有什么变化。

二、水热胀冷缩的探究

1.改造水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

(1)首先,来看老师做一做这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瓶口的气球膜。

(2)说说你们的发现。(认识到水体积的热胀冷缩不是很明显)

(3)分析、发现问题:水体积热胀冷缩的现象在这个实验装置中不是很明显,不利于观察,那么,你认为放在烧瓶中的水受热以后的体积变化最明显的现象是什么?(让水上升)

(4)提出要求:大家想想办法,要能清楚地观察到水上升这种受热后的体积变化,我们要怎样对这个实验装置进行改造?老师给你们提供实验材料超市,这些材料供你们自由选用。(课件出示)

(5)小组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课件出示:设计实验方案中……)

(6)分组讨论: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或许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课件出示:我汇报,我倾听,我改进……)

(7)交流。引:其他小组有不一样的吗?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水不装满可以吗?为什么要装满?为什么要用橡皮塞呢?(密封)[老师已经把这样的装置带来了,想想看,这样的水和这个装置,对我们观察到清晰的水上升现象有帮助吗?]

(8)分组完善实验方案。

将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塞在装满红水的锥形烧瓶口,使水柱高出塞子;作好标记;将锥形烧瓶装置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进行观察;到时间从热水中拿出,作标记;测量后在记录纸上记录;然后放入冷水中重复上面的操作。引:应先把它浸到哪种水中?热水还是冷水?(热水中)

2.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设计好了,是不是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呢?你觉得在实验前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五年级科学下册2.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教科版

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二单元第3课的内容,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使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课围绕液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两个活动三个实验,三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水的热胀,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水体积膨胀的原因。第二个实验探究水的冷缩,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最后一个实验是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实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不仅让学生比较饮料、醋、酱油等液体和水受热、遇冷时有什么相同的性质,还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液体受热受冷有什么不同。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热胀冷缩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受冷、受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了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本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节课我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已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意识到要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如下

液体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平底烧瓶一个,玻璃管一根,橡胶塞一个,抹布、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喜欢) 2、老师也喜欢喝牛奶,但是老师有点粗心,今天早上老师把 吸管插进盒子里了才发现牛奶还没有加热呢!怎么办?只 好马上把这已开封的牛奶拿去加热,结果发生了奇怪的事 情。请看大屏幕!(示课件一牛奶加热的视频) 3、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这奇怪的现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牛奶受热后体积膨胀) 4、既然同学们各有各的看法,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实验) 5、做实验必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也用牛奶吗?你舍得吗? (引出用水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实验的公平性,我们的研 究条件也要受热)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 1、老师这里的材料有烧杯、带塞的烧瓶、吸管、红墨水、水等。请同学们选出有用的材料,设计出既简便又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示课件二) 2、小组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3、学生汇报方案,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补充改进方案: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 改进方案二:开口太大了,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上就会上升一大截。(师边引导边出示

《科学》五年级下册:2.3《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热 第3课时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2.3液体的热胀冷缩

2.3《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学情分析 1、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2、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二、设计思路 1、科学来源于生活,导入用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 2、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 3、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再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4、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5、课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可安排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回事?……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下节课,老师还可以就此现象的分析,进入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探究。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五、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六、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热牛奶 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内容。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

最新《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五年级科学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下面我从教学分析、实验材料、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把我设计的这一课向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教学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这四个方面。 1、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热”主要研究液体、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传递现象。通过第二课“给冷水加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将进一步研究水和其它液体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分析: 对于大部分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头脑中早有了热胀冷缩这个概念。这堂实验课,重要的不在于得出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掌握细致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论证假设、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解释。 4、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水以及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液体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②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改进实验装置和探究水、牛奶等液体受热或受冷后体积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使本节课有序有效的进行,我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平底烧瓶1个,玻璃细管1个,橡皮塞1个,量杯1个,量桶1个,水槽1个,高锰酸钾,暖瓶,记录表1张。 教师准备材料:“试管气球皮”实验装置、酱油、醋、牛奶、料酒、红茶、露露等液体。 为了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这节实验课能有序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我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我事先准备好实验物品,先在办公室做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实验前让学生做到:实验目的明确,小组分工明确,注意事项明确。在实验中让学生做到:规范操作实验仪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等观察完实验现象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在实验后我要求学生整齐地摆放好实验物品。总之,本堂实验课我力求围绕着“有序有效”来开展实验活动。 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二、小组讨论,改进装置。 三、自主探究,实验验证。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在第一个程序中:我首先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试管气球皮”的实验,然后,我往这2个杯子里倒入温度不同的热水,把这2个装满凉水的试管,同时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时候学生发现两个气球皮都稍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元坝区实验小学金瑜 【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液体的热胀冷缩》是物质科学领域中“物质的特 征”重要内容。在“热”单元中,教材以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为切入点,探究发生热胀冷缩现象背后本质原因是热量变化引 起的,热量变化是有规律的,热量变化引起了物质微粒的变化,即体积、状态的变化。所以这单元也是对三年级下册《温度与 水的变化》单元的深化,引导学生以“温度变化”向“热量变 化”方向发展,由低到高从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建构起热量是一 种能量形式这一核心概念。本课是在学习了《热起来了》、《给 冷水加热》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前两课分别从热量变化可以通 过温度变化被观察到,而本课作为热胀冷缩现象的第一课,又 为后面学习空气、固体的热胀冷缩作为知识和方法上铺垫。本 课主要活动有两个,一是观察水的体积的变化;二是其它液体 的热胀冷缩。在第一个活动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要对 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材的第二个大 活动,观察可乐、牛奶、绿茶、酱油、食用油、醋等液体热胀 冷缩现象,教学时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前,已经对水的特征有所了解,在三年 级学过了水和空气单元,对“体积”一词有所涉及。本单元的 第一课已经开始从“热量”的角度渗透关于热量知识,也为解

释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作了知识上铺垫。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 说,也积累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他们对热胀冷缩现象还不会 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它的内涵,更不会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它。 因此,本课的教学无论从完善结构,还是学得科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具有积极意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水槽,冷水,酒精灯,记号笔,温度计。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水槽2个,冷水,热水,记录表,记号笔。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2)(总 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醋、牛奶、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其它饮料等,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一个,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热牛奶

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的发现 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出示平底烧瓶,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爱护公物财产,一定要正解使用实验仪器。(并向学生说明怎么使用,)往烧瓶里加水时,烧瓶一定要倾斜而且瓶口不能对着人,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水温差明显一点。

五年科学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

《液体的热胀冷缩》课堂实录

《液体的热胀冷缩》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既能呵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又能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持续热情呢我认为学生对周围自然事物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们的科学教学就应该把握这份可贵的好奇心,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在动中学习浅显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在动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科学的解决问题;在动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严谨、缜密的思考。从而敢于大胆猜想、敢于创新。下面我结合《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课堂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一、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课堂学习行之有效,必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就得让孩子们心动。为此,教学中我常常会努力挖掘教材,采取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的心理,让孩子们心动起来,我在上《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导入部分,是运用到了常用的谈话教学法,但是我结合了多媒体以及出示实物的方法来创设如下情景:在天气有点冷,老师想喝热牛奶,于是我把牛奶连盒子一起放在热水里热一热,(同时演示加热牛奶)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生:“牛奶鼓起来了!” 师:(拿起管子插入牛奶,牛奶喷出来了!)“怎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 当牛奶喷出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惊奇的声音的时候,我从学生好奇的表情中,我知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也高涨了,对这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学生有一种本能的求知天性的。在这样一个勾起强烈探究欲望的课堂起始,孩子们哪能不心动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知道!那么想让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吗”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这时我出示上节课所用到的“试管气球皮实验”。 师:“你能回忆下这个实验怎么做的,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醋、牛奶、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准备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其它饮料等,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一个,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热牛奶 1、天气冷的时候喝牛奶,我们会把牛奶连盒子一块在热水里热一热,你有没有试过?有没有什么的发现?

2、有时候,我们忘记了,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出示平底烧瓶,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爱护公物财产,一定要正解使用实验仪器。(并向学生说明怎么使用,)往烧瓶里加水时,烧瓶一定要倾斜而且瓶口不能对着人,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水温差明显一点。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

人教版小学科学 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是原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的内容。 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1、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2、其它液体也热胀冷缩吗;3、空气是否热胀冷缩;4、观察固体(铜球)的热胀冷缩。4个活动内容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第一、二两个活动,第二课时解决第三、四两个活动。 新教材把这块内容放到了五年级下册,把《热胀冷缩》课文中的前面两个活动单独区分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结构更加清晰。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来改进实验装置,以及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来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则通过这个装置来研究更多的其他液体,看看它们是不是也热胀冷缩,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最后得出“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概念。 设计思路 科学来源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 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

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 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课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事?……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下节课,老师还可以就此现象的分析,进入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教学过程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多数液体受热后体积变大,受冷后体积缩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探讨设计一个简易的能验证液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 2、经历用猜测、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全过程。 3、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要用于生产、生活中。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良好的科学研究品质。 3、学习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水以及其他多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1、设计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2、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习惯的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自身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针药瓶、小吸管、红墨水、热水瓶、小烧杯、乒乓球等。 2、为每组准备:水槽内装好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根小吸管、红墨水、一个小针药瓶、一条干抹布、记号笔、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在家里用水壶烧过水吗?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现象?(看烧水视频,观察现象) 2、交流:水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3、引入探究:要证明水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就要设计一个新装置测试一下。 4、怎样设计新装置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水的体积的变化呢? 二、设计实验装置 1、出示提供的材料,提示:分别用提供的哪些材料替代壶嘴壶身,思考红墨水和透明细小管子的作用与好处 2、小组讨论分析如何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新装置。 3、汇报总结组装方案,抽生演示装置。 4、课件展示装置图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变小。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2、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3、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 水受热受冷过程中所发现现象的描述并尝试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课前准备: 演示器材:150毫升的平底烧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热水、冷水、500毫升的烧杯、温度计、可乐、雪碧、醋、酱油。 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组装实验装置、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装置、喷泉装置 学生器材: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记录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前分组摆好桌椅,分发实验记录表,各组一杯冷水(出示上节课的试管气球装置在讲台桌上) 1 复习:上节课我们给冷水加热,为了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做了“试管气球皮实验”,把它放在热水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皮会有什么现象? (师出示装置。)(气球皮鼓起) 2这种现象是水受热以后什么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大还是变小? 3、但是这种装置能使我们清楚地观察到水的体积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如何改进这个实验装置?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水受热或者受冷后的体积变化。 2、生思考,师出示器材引导: (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冷水、平底烧瓶、橡胶塞、细玻璃管、红墨水、胶头滴管、烧杯、热水) 参考上节课的试管气球皮装置,在此基础上可替换或添加器材进行改装。 师指导 3、组装具体指导如下:(按器材放置的顺序指导) 1)试管可用平地烧瓶代替;气球皮可用橡胶塞代替; 2)细玻璃管有什么作用? (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3)红墨水有什么用? (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墨水看的更清楚,待会可以先用胶头滴管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再加冷水) 4)水是否需要装满?为什么? (研究的是水受热或受冷的体积变化,不装满会混进太多空气干扰实验) 5)最后盛放热水的烧杯不变 4、师总结组装步骤:①往烧瓶里滴入红墨水②烧瓶内装满冷水③将橡胶塞和玻璃管套上④将烧瓶放入烧杯中,最后由教师来倒热水 生上台组装 生代表演示实验一:组装改进装置。 三、水的热胀冷缩实验 1、这位同学的改进装置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问题,现在先猜测一下水受热时体积如何变化?在记录单上先写上你的猜测。时间半分钟。 2、生回答,师板书:水----受热-----体积增大? 3、师演示实验二:往改进装置中倒水 热胀 是否真如同学们所猜测的,现在老师往烧杯里倒水,仔细观察,水受热细玻璃管里会出现什

3.液体的热胀冷缩

3、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 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的演示实验1、和小助手一起完成演 示实验。 2、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水 在受冷和受热时产生的 不同的体积变化,得出 结论。 仔细观察水在 受冷和受热时产 生的不同的体积 变化,汇报观察 到的现象,得出 结论。 让学生用设计的实验 方案体会水受热以后体 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 积会缩小,也为下一环 节的自主探究做铺垫。 自主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1抛出问题:其他液体有 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呢? 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步 骤和注意事项。 3、组织学生自主动手, 分组实验。 4、巡视指导,提醒学生 完成实验表格。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实 验结论。 6、引导学生理解,不能 根据几种液体的热胀冷 缩就得出所有液体都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培养 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1、小组讨论实验 步骤和注意事 项。 2、小组实验,观 察记录。 3、小组汇报实验 情况:我们组是 用什么液体来实 验的实验看到什 么现象说明这种 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 验的基础,这里放手让 学生自主提出实验步 骤,理清实验的思路, 自主动手实验,体会许 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 明白不能以偏概全,要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拓展延伸,实践应用1、出示一个实验装置, 抛出问题:如果给这个 实验装置标上刻度,它 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温度计的原理 2、出示一张超市的饮料 图片,提出问题:为什 么瓶装饮料都不装满? 引导学生用热胀冷缩的 原理来解释这个问题。 思考汇报。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解 温度计的原理,思考解 决“瓶装饮料为什么不 装满?”这一问题,加 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的认识,意识到只 要细心观察,认真思 考,就能发现生活中很 多的科学奥秘。 九、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膨胀热涨许多液体(水)

五年级科学下册 液体的热胀冷缩1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 培养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并热爱科学。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教学过程: 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师:我们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 同样的两个试管,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你们看到了什么? 换过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实验研究: 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材料 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步骤: 1 .试管的水要装满,盖上盖子后不能漏水。 2.插上细管,黑色的小圈放在细管原水位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3.把试管放到热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4.把试管放到冷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 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小结: 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 (板书:热胀冷缩) 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师: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除了水,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说明该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思考: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第三课 液体的热胀冷缩

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小玻璃瓶(加盖),吸管,烧杯两只,冷水,热水,红墨水。 为全班准备:装有不同液体的小瓶子和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 师:五(4)班的同学在家有没有帮妈妈做过家务? 生:有。 师:那你们有没有烧过开水? 生:有。 师:真勤快。张老师认识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她非常懂事孝顺,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有一次,她帮妈妈烧开水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播放视频)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谁为什么溢出来了?有没有哪为同学帮这个小朋友解开疑惑? 生:是因为她开始水灌太满了,烧开了水就溢出来了。 生:是因为热胀冷缩,水加热后膨胀了,所以溢出来了。 师:不愧是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不仅有生活经验,而且课外知识丰富。 二、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1、设计实验 师:那你们能不能设计个实验,证明为什们水受热会膨胀?请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四人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我相信每个小组都已经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了。现在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在一只烧杯水倒入一些水,然后用尺子量一下水的高度,把水加热后,再用尺子量下水的高度。 师:这个同学想了个好办法,但是如果水受热体积变化不大,你觉得能量出来么?生:找一个瓶子往里边凹进去的,灌满水后加热,如果水的体积变大了,这个瓶子凹进去的地方就会恢复正常。 师:这个办法非常新颖,不过张老师不能马上给你找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瓶子。生:一个小瓶子里边灌满水盖上盖子,放入热水中加热,如果瓶子里边的水受热朋友,盖子就会冲出来。 师:水受热膨胀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么,能把盖子都冲出来?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排。 生:准备一个带有橡皮塞的小瓶子,在橡皮塞上插入一根吸管,在下瓶子里边灌满水后对它加热,看吸管上有没有水升上来。 师:这么好的办法。我们4班的同学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实验方案。要实验,必须要有实验材料,现在张老师带大家去材料超市选购一下材料,然后我们再决定到底采用哪个实验方案。 2、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 (出示ppt) 师:材料超市有两个小瓶子,里边装有颜色的水和没有颜色的水,有两个不同大小的吸管,还有烧杯。你会选取哪些材料?并说说理由。 生:选装有红墨水的小瓶子,因为这样实验现象明显。选粗吸管,这样水溢出来了看的清楚,还有烧杯。 生:我会选细的吸管,细的吸管水冒出来比较快。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不妨都来试一试。选好了材料,张老师把实验步骤也整理了一下。(ppt出示实验步骤) 师:那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生:要注意安全,小心被热水烫伤。 生:认真观察受热和受冷时液柱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师:张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实验的时候认真安静的观察记录,实验结束后希望大家能收拾好实验材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听清楚要求的同学可以开始实验了。(ppt出示注意点) (学生实验) 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实验结果。 生:加热时,红墨水液柱升高,放到冷水中,液柱慢慢下降。 师:这个小组记录非常认真。还有其他发现么? 生:我们发现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很快,冷水中,液柱下降很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