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3)、的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4)地球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友谊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千米;地球表面积:平方千米。

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

(二)地球仪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

(3)、地球自转的轴叫做。它是一个 (假想、真实)的轴。

(4)、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叫做;为了区别不同的纬度而标定的度数叫做。

从西向东,西经变小,东经变大从北往南,北纬减小,南纬变大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形成了 。给出某一地点要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读出经纬度;给出经纬度要能找相应的地点。 例:(1)写出图中A.B.C 三点的经纬度:

A 、 、

B 、 、

C 、 、 (2)A.B.C 三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 点位于B 点的 方向;B 位于 (南或北)半球。 (3)C 位于 (东或西)半球。

(4)A 点位于C 点的 方向;C 位于B 的 方向;

(5)在图中找出点M (500N 、1600E )、N (350N 、1700

E ) (2)甲:( , ) 半球、 半球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带

乙:( , ) 半球、 半球 (高、中、低)纬度五带中属 带

1、北极上空看,地球 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方向转。(北逆南顺是东方)

2、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 ;如:北半球为春季,则南半球为 季;

3、当地球运动到C时,此时地球为节气,北极上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当地球运动到B时,此时地球为节气,地球上出现的现象是;当地球运动到D时,此时地球为节气,地球上出现的现象;当地球运动到A时,此时地球为节气,北极上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4、地球上五个温度带的划分:

(1)、填出五个温度带的名称:

A、 B、 C、 D、

E、我国位于温度带;

(2)、A与B的分界线是;B与C的分界线

是;

A与D的分界线是;D与E的分界线是;

第三节地图

1、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2、比例尺的知识:

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

拓展应用: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

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例尺是个分数,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图幅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表示范围大小的关系:

a.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3、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下,左右。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方。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2)量算距离: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

②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内容越

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内容越

(3)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①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单位为。

②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单位为。

③海平面以下,深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叫做。

4、等高线地形图:

(1)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就是等高线,深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叫做等深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相同,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海拔之差叫做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表示坡度的陡与缓: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

A B C

A 山顶:等高线闭合,四周低,中间高;

B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图中虚线是山谷线,也称集水线,易形成河流;

C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图中虚线是山脊线,也称分水线,不形成河流;

D E

D 盆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E 鞍部E 图中A 处,两个山峰之间的平缓部位; (5)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的海拔的最大差值和最小差值; (6)根据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7)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一般在河流流出盆地的出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

(8)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 读右图回答:(1)①和②坡度较陡的是②;理由是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2)①和②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②;理由是:②处是山谷,易形成河流;并绘出河流流向(从高处向低处); (3)C 和D 的相对高度是 200米 。 读左图回答:

(1) 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 山顶 ② 鞍部 ③ 陡崖 ④ 山脊 (2)甲、乙、丙、丁最合适修建水库大坝的是 丙 ,理由是:丙处是盆地出口坝身短,工程量小,投资少,利于蓄水;

判定图形: 图中地形名称A 、 B 、 C 、 D 、 E 、 、F HI 、 MN 、 3、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制成 地形图。在该地图中一般用 色表示平原,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就越 ;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 色表示;海拔越高,

颜色越深;海洋、湖泊一般用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积雪、冰川一般用色表示。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古寺位于雁北湖的方

(2)a河或b河中流速快的一条河流

是。

(3)C处的地形是该处的海拔

高度是

(4)如果沿缓坡爬山,应选择

坡。(A或B)。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所以就有分陆地,分海洋之说。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南)半球,(东、西);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南)半球,(东、西)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

③最大的大陆:;最大群岛:;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半岛:;

④洲界:亚洲与非洲:运河;亚洲与欧洲:山脉、河、山脉、、、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运河;亚洲与北美洲:海峡;欧洲与非洲:、;

(3)、赤道穿过的洲有: 、 、 、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有: 、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洲有: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洲有: 、 、 、横跨东西半球的

洋: 、 、 ; (4)、根据下图,填出对应的地理事物 A 、 B 、 C 、 D 、 E 、 F 、 G 、

①、 ②、 ③、 ④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德国科学家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②根据下图填出六大板块名称:

A 、

B 、

C 、

D 、

E 、

F 、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澳大利亚位于 。 ④、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 — 山火山地震带 b) 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板块与 板块、 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位于 板块与 板块张裂地区。日本、台湾多地震,原因是 板块与 板发生 运

动。

⑤、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板块边缘运动活跃,容易形成、。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在变化的。

3、天气和人类活动: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如人们的生活、生产、交通、旅游、军事等;人类活动也能影响局部的天气变化,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雾等。

知识点二:天气预报图

1、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2、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风向标的读法:要会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尾,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二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

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尾,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例:

(__级)(级)(级)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1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2)温度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观测工具是温度计,气温的单位记作“℃”,读作摄氏度。观测次数:一天4次,分别在北京时间8时、14 时、20时、2 时进行。

(3)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4)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表示。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级别越低。

空气质量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

(2)人类活动——焚烧秸秆、汽车尾气、工业烟尘、家庭燃煤等。

三、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大气的温度,常用℃表示。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观测:百叶箱(人工观测在8时、14时、20时、2时各进行一次)

3、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类似方法可以求得月均温和年均温。

4、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年变化: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5、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

(1)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等温线图中等温线,表示气温差别小,等温线,表示气温差别大。

(2) 判读: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

③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方向存在气温的差异。

(3)世界气温的规律A:纬度因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B:海陆因素: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夏季:陆海;冬季:海陆。

C.地形因素: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海拔越高,气温越。(大致海拔每升高米,

气温约下降℃)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的等级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3)、降水量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日、月、年降水量)(4)、通常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5)、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有季节变化,也有年际变化)

2、降水的分布

⑵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接成线。(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⑵季节变化: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的分布情况。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⑷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四多四少)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岸多;大陆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

④山地的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5)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五、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气候类型分布差异

② 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②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 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

④ ⑤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世界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主要是分布在地中海周边。非洲的热带

面积最大。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总结:热带气候的判断方法:最冷月均温>15℃;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干湿两季—热带草原气候和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更多)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总结: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是温带气候;

3、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分析方法:先看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

第二,看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年较差)——确定所处温度带

第三,看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4、气候类型的识别(1)、根据最冷月月均温度确定温度带①最冷月均温>150为热带气候类型

②最冷月均温在00-150为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③最冷月均温<00为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类型

(2)、根据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

①全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气候②全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寒带气候③夏季多雨型:热带草原、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④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一、世界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①2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

2、人口的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大大加快;二战以后:迅速增长,现在,世界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高达8000万。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大洋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人口密度: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 =

该地区的总积

该地区的总人口数

(人/平方千米)

(3)人口的分布: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原因:①、社会经济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②、自然条件: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B 、人口稀疏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寒、热、干、高地区)

(如:北冰洋沿岸;亚马孙平原;撒哈拉沙漠;大洋洲中西部沙漠;青藏高原等。) 原因:终年严寒;过于湿热;极端干旱等。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 (2)、人口不断减少停止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用于老年人的社会养老等费用增加等问题。 (3)、采取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1

(2

1、 中国、亚洲东南部,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大洋洲等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俄罗斯、亚洲中西部 法国、非洲中西部

法国、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教岛非洲北部和东部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1、聚落: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乡村和城市是人类社会两种最基本的聚落形态)

2、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自然条件优越)

4、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⑴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⑵聚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呈团块状,沿着河流、山麓、山谷等地的聚落一般呈条带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传统聚落有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我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亚例外 --- 在大洋洲)——“北”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南”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