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的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的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的乐府和乐府诗

从秦代开始,就有了掌管乐舞的机关——乐府。1977年,陕西秦始皇陵墓旁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就篆刻有“乐府”的字样。但秦代的乐府规模很小,主要是为皇宫祭祀礼仪中组织乐舞表演而设立的。

到汉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乐府开始逐渐扩大。尤其是汉武帝时乐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光是乐府的大小官吏和属下人员就曾达到过八百多人。在这些人中,有谱曲、编导的“专家”,有演奏、演唱和舞蹈的演员,有化妆师、道具师、布景设计等专职人员。乐府的职能也从过去单一的组织皇宫祭祀音乐,发展为还要为朝廷的集会、饮宴、迎宾、巡游等项活动奏乐和歌舞。

这时的乐府机关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每年都要派出一些人员去各地采集民谣、民曲。采诗的目的,虽在于了解民情民意为统治者服务,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流传光大。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各地的民歌,共计有一百三十八首。但这些篇目没有完全流传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民歌(包括东汉时期的作品)约为五六十首。后人就把这些由乐府机关采来的民歌,连同汉代模仿民歌体的文人作品,称作汉乐府民歌,是乐府歌曲中最具价值的一部分。它与其他题材形式的乐府诗歌一起又都叫乐府诗,或干脆叫做“汉乐府”。

这些乐府诗,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积极的思想性,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两汉的社会生活。

其中,有写人民的贫贱生活状态和因此而对统治者的压迫剥削进行反抗的。如《东门行》写一个城市贫民在缺衣少食、难以养家糊口的情况下,不甘心再受官府的残酷压榨,终于“拔剑东门去”,走上了抗争的道路。原诗是这样的: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诗作的一开始就推出了一个去留两难的丈夫形象:他想不顾一切,

离家出走,但出了城东门后,因为还是放心不下妻子和孩子,又折回了家门。然而一看到家中的那惨不忍睹的境况,就不禁悲从中来。究竟为什么呢?通过下文的描写可知,原来是他的家境太贫寒了。环视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墙角边放着的一个小口大腹的瓦罐子,也只剩下罐底可怜的一点点米了;看看墙边的衣架上,早已是空空如也,没有一件衣服。妻子和孩子,都是像黄花一样瘦削的脸,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都快不能遮羞蔽丑了。自己也因为生计愁苦,过早地就白了头,显得老气颓唐。这样的日子可怎么过呢?他实在想不出一点好办法。

在绝望中,他可能想起那些可恨的豪强地主和营私舞弊的官僚们,他们霸占着土地,肆意欺诈百姓,聚敛钱财,弄得民不聊生。于是长期积压在心中的无奈以及仇恨的火焰,再一次爆发为“拔剑东门去”的抗争行为。

对于丈夫这种走投无路下的决绝选择,妻子、孩子是恐惧和担心的。“看在苍天的份上,看在年幼的孩子的份上,你还是别这样吧。咱不管人家怎样荣华富贵,我心甘情愿跟你一辈子吃糠咽菜过苦日子”。妻子的话凄惨的令人不忍卒听,一种贫贱夫妻的关爱情感也溢于言表,她实在不愿丈夫拿生命去冒险。但丈夫呢,却心意已决,势在必行:“不要再说了!我早就该走了,这样的日子我实在熬不下去了!”看似绝情粗暴的回答,其实是难以形容的痛苦和无奈。不到迫不得已的地步,谁愿意舍弃家庭、抛开骨肉,走上一条用生命做赌注的谋生路呢!

这首诗反映的是东汉后期下层社会的生活状况。这个时期,土地兼并的形势越演越烈,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压迫和剥削十分惨重,加上连年战乱,城市百业凋敝,普通的城市贫民空有力气,也赚不到钱,普遍过着缺吃少穿的饥寒交迫的生活。诗中写的这户人家就是生活贫困群众的一个代表。全诗虽只短短的几句,但蕴含的意味是深长的。它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揭示了人民群众被迫走上“犯上作乱”道路的原因。

全诗采取杂言的形式,句法不拘一格,长短相济,灵活多变,语言极为生活化,保持了汉乐府民歌特有的质朴风格。其在写法上的突出特征,一是成功地运用了简洁的对话来刻划人物性格特征和表达主题思想;二是成功地运用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出东门”、“来入门”的动作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犹豫,“还视”、“拔剑”的动作写出了主人公由反复犹豫到终于还是下定了造反的决心,从而鲜明地刻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而最后走上反抗道路的被压迫者的形象。

写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是乐府民歌的又一重要内容。如《战城南》,诗中通过描写阵亡战士暴尸荒野,田园民生荒芜凋敝的情景,谴责了战争的罪恶,堪称一曲诅咒战争的悲歌: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汉代虽是我国封建大一统社会的第一个盛世,但也是一个多战的朝代,一个老百姓饱经战乱之苦的朝代。自从秦末群雄起兵共同灭秦以来,天下就一直兵戈不断。经楚汉战争,到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虽然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但是诸侯之间的土地纷争,藩王边将作乱,对少数民族的用兵等等,可以说入汉以来,从未停止过。过于频繁的战争,造成了经济的凋敝、社会财富的匮乏。据说汉朝最初立国,皇帝出行连几匹一色的驽马都找不到,宰相、公卿外出,也只能用牛来驾车。所以,从汉高祖到文、景时,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老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积极恢复生产。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确实起到了作用,人口渐渐增加,财富也逐渐增多了。可是到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时,又积极向外扩张势力。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八十年的时间内,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对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这些战争有的是为了巩固边疆、反对匈奴的侵扰,当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死伤了无数的生命,消耗了大量的财物,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战城南》这首诗所描写的正是这样的情景。

这首诗大致可以分成两层来理解。第一层重点描写和渲染战争过后,战场上凄惨阴沉的景象与氛围。由三个镜头组成。第一个镜头展现的是战争结束后,战死者尸横遍野,仿佛到处都充溢着刺鼻的腥臭味。成群的乌鸦盘旋来去,发出了不祥的凄惨叫声,觊觎着死者的腐尸成为自己的美味。第二个镜头是虚拟的人与乌鸦的一段对话,祈求乌鸦在恣意享用无法埋葬的死者的腐肉之前,权且用悲哀的号叫为那些客死的士卒们招魂。原来,古人迷信地认为,人死异化为鬼;非正常死亡、尤其是战死沙场的鬼,可能还会异化为殇为煞。所以必须加以招魂、祭奠,即由死者的亲属一边号哭一边呼唤,意思是让死者的灵魂尽早安息,免得成为孤魂野鬼,无处归宿,或者变成翻脸不认人、甚至害人的恶煞。可是

这些客死他乡的征夫、战士们,连掩埋都不能够,谁又来为他们招魂呢?那就只有求乌鸦的哀鸣声来作他们的招魂曲,把乌鸦的腹中当成他们的安葬之地了。第三个镜头展现的是幽深清冷的的水流如咽如泣,暮色苍茫中,一丛丛蒲苇远远看去,幽暗、深邃。营造了一种沉郁的自然环境气氛。第四个镜头表现的是战马,那些和主人一起战死的,同样留下一堆尸骨,只有那些瘸的病的驽马望着满眼惨不忍睹的景象,在空旷的战场上落寞地徘徊,发出凄厉的哀鸣,与乌鸦的叫声彼此呼应。在这一层,作者虽然没有正面叙写战争的具体过程,但通过这样几个战后的镜头,战争场面的惨烈与残酷已经不难想象。

第二层是写战争带给社会生活的恶劣影响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冷峻思考。连年的战争给人们的田园生产、家居安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到处是荒芜,到处是废墟。土地无人耕种,庄稼没有收获。人们期盼着和平,期盼着安定的生产、生活,渴望着在四海承平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长久供奉着君主和朝廷,做个忠顺臣民,可在这样的战乱年头,年纪轻轻,正值壮年就已经战死沙场了,这一切又怎么可能?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确实也都是国家的好臣民,是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但这又是些怎样让人心痛的“良臣”啊:早上还是生龙活虎的去出征,晚上就永远地埋骨荒野,一去不返了!这一层由三个反问句,一个感叹句构成,充满了愤激、沉痛之情,蕴涵深刻,富有极强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此外,乐府诗中具有永久价值,传诵不衰的动人篇章还有表现男女爱情和婚姻题材的。如《有所思》就是一首情感真挚、热烈的民间情歌。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写来: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秋风肃肃晨风験,东方须臾高知之!

全诗展现的都是女子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对远在天涯海角的心上人的痴情相思。相思到什么程度呢?相思到常常彻夜难眠,相思得痛苦而又幸福。她想着如何与心上人见面,又怎样和他互通音讯。她想要把自己最心爱的那个两头缀着珠子的玳瑁发簪送给他,上面再缠绕着些漂亮的玉环、玉带。想象他看了之后一定非常喜爱,会和对自己的深情一样永远珍藏。第二层是一个心理大转折,写听

到爱人变心的消息后,立即发生了由爱到恨、由幸福到痛苦、由缠绵痴情到激烈决绝的心理转变。你看,精心挑选的珍贵礼物被撕扯摔碎了,可并不解气;又拿起来统统烧掉,直到完全化为灰烬,还是不解气;再把烧成的灰都拿出来随风吹扬,直至吹得一干二净。爱之深,则恨也深,这几个干脆、激烈的动作,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女主人公那种失望、委屈、痛苦、悔恨的心情。她悔恨自己以前的自我多情,悔恨自己对爱情和爱人的轻信,致使自己诚挚的心灵受到欺骗和创伤。她甚至赌咒发誓:从今往后我再也不要想念他了,要是我再思念他的话,就让我去死掉算了!然而一旦真心付出,沉溺于爱情之中,要想自拔,谈何容易。当她回忆起以前相亲相爱的情景、想到今后真的要永远分手时,她又陷入了矛盾之中,不知如何是好了。她像许多女子那样,恨起来时恨得要命,但真正要决绝时却还是下不了狠心。所以接下来的第三层,表现的就是她在爱恨交加中的犹豫踌躇心态和两难困境。她前思后想、辗转反侧,整整考虑了一夜,仍不能作出最后决定。各种感触,满腔心思,搅在一起,令她心乱如麻,无可投诉。眼看着就要天明了,哥嫂知道了,可怎么办,那该是多么的难堪啊。窗外秋风萧萧,伴着晨风鸟求偶的啼鸣,更让她感觉到寂寞和悲凉。她只有无奈地叹息着:还是等天明再说吧,天明后,也许会有办法的。诗歌到此结束了,留给人们的是对女主人公的无限同情与担忧……

全诗三层,虽篇幅短小,却起伏跌宕,情节前后对比反差,从“柔”到“刚”再到“柔”,语言风格也随人物情感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如怨如诉,把一位热情、痴情、任情,敢爱敢恨,却终于还是陷入情网难以解脱的女主人公形象,活灵活现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可见,汉乐府尤其是汉乐府民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是非常广阔的,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非常生动与鲜明的。它继承与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对汉代社会生活本质作了真实的描述,表达了汉代人民的特有感情与愿望。它的语言朴素自然,句式不拘一格,长短随意,是当时的新体诗歌。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堪称汉代诗歌最艳丽的奇葩。

论汉乐府诗歌

一、汉乐府的发展 汉乐府,是设立于两汉之际的音乐机构——乐府机关搜集、保存,因而流传的民间歌谣。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汉武帝是“始立乐府”的人。乐府机关的主要工作是:定制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这个机关最鼎盛时期,人数多达八百余人,其中设立的官吏职位也是各司其职,层级分明。 乐府的设立并不是统治者的一时兴起,而是具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班固的《两都赋序》这样写道:“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结合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长达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此时的汉武帝,在国力渐强,开疆辟土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与西北外族有了进一步的交流,西北外邦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入了中国,这些音乐,形式新颖独特,得到了统治阶层和王公贵族的热烈欢迎。而另一方面,汉武帝推崇儒术,以森严的等级观念进一步巩固统治,“礼乐制度”具有其需求必然性。乐府便在统治需求和物质基础的双重支持下,诞生了。 《汉书·礼乐志》中有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由此我们可知,汉乐府诗便是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的叙事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历史上闪耀的明珠。武帝通过设立乐府,得以“兴乐教”、“观风俗”,时至今日的我们,通过汉乐府,也可以还原出当时百姓生活的情况和当时社会的风貌。 然而,乐府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汉哀帝“罢乐府”使乐府民歌有所失散,而到了魏晋,乐府机关虽然没有被废除,却没有了采诗的制度,只沿袭了已有的乐府歌辞,乐府诗的创作和搜集收到了阻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使已有的两汉民歌诗辞得以推广和传播。 南朝是新声杂曲大量产生的时代,细读歌辞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代歌辞的搜集仅限于城市,而内容又无外乎是恋情,其规模和内容的丰富性都是不能和汉朝的采诗相提并论的。 综上所述,汉乐府诗的主要搜集和保存,是依靠政府的乐府机关,然而,传唱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则得力于民间歌人和百姓的口头传唱。 1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汉代的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的乐府和乐府诗 从秦代开始,就有了掌管乐舞的机关——乐府。1977年,陕西秦始皇陵墓旁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就篆刻有“乐府”的字样。但秦代的乐府规模很小,主要是为皇宫祭祀礼仪中组织乐舞表演而设立的。 到汉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乐府开始逐渐扩大。尤其是汉武帝时乐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光是乐府的大小官吏和属下人员就曾达到过八百多人。在这些人中,有谱曲、编导的“专家”,有演奏、演唱和舞蹈的演员,有化妆师、道具师、布景设计等专职人员。乐府的职能也从过去单一的组织皇宫祭祀音乐,发展为还要为朝廷的集会、饮宴、迎宾、巡游等项活动奏乐和歌舞。 这时的乐府机关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每年都要派出一些人员去各地采集民谣、民曲。采诗的目的,虽在于了解民情民意为统治者服务,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流传光大。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各地的民歌,共计有一百三十八首。但这些篇目没有完全流传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民歌(包括东汉时期的作品)约为五六十首。后人就把这些由乐府机关采来的民歌,连同汉代模仿民歌体的文人作品,称作汉乐府民歌,是乐府歌曲中最具价值的一部分。它与其他题材形式的乐府诗歌一起又都叫乐府诗,或干脆叫做“汉乐府”。 这些乐府诗,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积极的思想性,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两汉的社会生活。 其中,有写人民的贫贱生活状态和因此而对统治者的压迫剥削进行反抗的。如《东门行》写一个城市贫民在缺衣少食、难以养家糊口的情况下,不甘心再受官府的残酷压榨,终于“拔剑东门去”,走上了抗争的道路。原诗是这样的: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诗作的一开始就推出了一个去留两难的丈夫形象:他想不顾一切,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继《诗经》、《楚辞》以后,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一下是对两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一次简单的概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歌作者关注现实、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造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大多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当中的内容包括了对当时社会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的人生态度,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a、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在《东门行》中“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衣裳”,逼得男主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的道路;《妇病行》写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妇病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孤儿行》写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人间心酸。这些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队会,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而《相逢行》、《鸡鸣》、《长安有侠斜行》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反应的是富贵子弟的奢侈生活。《相逢行》描写的是一个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的富贵家庭的生活。《鸡鸣》和《长安有侠斜行》则对富贵家庭地位进行了大肆渲染,“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展现了一个富贵家庭不只是一人做官,而是兄弟几人同时做官,所任官职也不限制在俸禄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高达二千石的大官。一面是饥寒交迫,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养活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群,一面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的富贵人家,两组诗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让读者领略到人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 b、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中接连例举了5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有所思》反映的是未婚女子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后由爱变恨的变化和表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当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依然决定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女主人公爱得热烈,恨得痛彻,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 c、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薤露》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在表达人们对死的厌恶之情的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日出入》就是一个典型,由太阳的升降联系到人的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尽头。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变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大胆地想象,期待能够驾驭六龙在天国遨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把自己载入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艳歌》则描绘出衣服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

汉乐府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历年真题

汉乐府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一、单项选择题 06.4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A.《玉台新咏》B.《文选》 C.《乐府诗集》D.《古诗纪》 07.4 20.《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09.4 7.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著作是() A.《后汉书》 B.《乐府诗集》 C.《文选》 D.《汉书》 8.下列作品属汉乐府民歌的是() A.《涉江采芙蓉》 B.《上山采蘼芜》 C.《陇头流水歌》 D.《子夜四时歌》 9.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 A.《枯木期填海》 B.《驱车上东门》 C.《北方有佳人》 D.《艳歌何尝行》 10.4 14.“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 A.《国风》B.《九章》 C.汉乐府民歌D.《古诗十九首》 11.4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二、多项选择题

05.4 33.下列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西汉中期的“苏李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B.先秦时期的五言民谣,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C.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D.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 E.王言诗的形成,是文人创作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40.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05.4 41.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05.4 4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1.4 五、论述题 08.4 44.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也具备民歌的鲜明色彩。试以《东门行》、《艳歌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鸡鸣》、《有所思》、《上邪》、《陌上桑》等名篇为例,具体论说汉乐府民歌在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色。 10.4 44.试以《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迢迢牵牛星》为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

第五讲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 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二、汉代文人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三、《古诗十九首》选析 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把现实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像《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也忠实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的现实。可以说,《诗经》民歌中反映到的,乐府民歌都有所表现,而《诗经》中没有或较少接触的主题,汉乐府却又有了新的开拓。例如,对于剥削阶级家庭内部生活的揭露。《相逢行》、《鸡鸣》、《长安有狭斜行》等揭露了他们奢侈荒淫的生活;《孤儿行》、《淮南王歌》揭露了统治阶级家庭里的兄弟骨肉相残,这都是在《诗经》民歌中少见的主题。就是相同主题的作品,汉乐府民歌在思想深度上也有新的开掘,弃妇诗在《诗经》民歌中往往就事论事,谴责的常只是男子的无情和变化,很少接触剥削阶级的伦理道德等社会原因。汉乐府的民歌中的弃妇诗就不仅把矛头指向男子本身的薄情和见异思迁,而更把矛头指向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伦理和封建纲常的社会因素,因而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像《孔雀东南飞》就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体现了更强烈的现实精神。汉乐府民歌的一些题目和题材被后世文人反复摹拟过,建安时代直到六朝,出现了大量的拟乐府,唐代大诗人李白几乎写尽了乐府古题,杜甫推陈出新,即事名篇,写出了《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白居易等人发起“新乐府”运动,写作大量揭露社会、反映现实的作品,其精神虽上绍《风》、《雅》,但更近承汉乐府。这就使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绵绵不绝的传统。 2、汉乐府的第二个成就是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中叙事诗的成熟。 我国的叙事诗萌芽于《诗经》,但其成熟是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诗经》中称得上叙事诗的是《大雅》中的《大明》、《緜》、《皇矣》、《生民》、《公刘》等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作品。其中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但总的来说还缺少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叙述。至于《诗经》民歌中的作品,则很少有可以被正经地称为叙事诗的。一些有一定叙事内容的作品,一般缺少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只有《氓》是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可以说是初具规模的叙事诗。但叙事中,主观感情的直接抒发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不是主要由客观的叙述来表达主观的感情。所以我们说叙事诗在《诗经》民歌中还处在萌芽状态。如果说《诗经》民歌标志着我国抒情诗的成熟,那么,叙事诗成熟的标志就是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中虽也有抒情诗,像《悲歌》、《古歌》、《白头吟》等,但占突出地位的还是叙事诗。 汉乐府本是“缘事而发”,因此,作品中多叙事。一般来说,叙事的情况可分两类,一是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场面叙事,另一个是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前者可以《上山采蘼芜》为代表,后者则可以《孔雀东南飞》为代表。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共同的特点是叙述得比较详细,情节比较完整。《上山采蘼芜》写的是“故人”在上山采蘼芜归来时与“故夫”相遇时一番问答。但却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动、言语。情节是完整的,人物的形象是鲜明的,表现了叙事的高度技巧。至于《孔雀东南飞》,篇幅之长,叙事之纷繁,人物之众多都是古代叙事诗中无可比拟的。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正是肯定了它作为叙事诗的成就。作为叙事的基本方式,汉乐府民歌的特点是不用或少用作者叙述性的语言,而是多用故事中的人物的说话、对话来开展故事情节。《东门行》、《妇病行》、《陌上桑》、《孔

汉乐府诗集卷一

卷一·郊庙歌辞一 卷一 郊庙歌辞一 《乐记》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是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明其有损益。然自黄帝已后,至於三代,千有馀年,而其礼乐之备,可以考而知者,唯周而也已。《周颂·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之乐歌也,《清庙》,祀太庙之乐歌也,《我将》,祀明堂之乐歌也,《载芟》《良耜》,藉田社稷之乐歌也。然则祭乐之有歌,其来尚矣。两汉已后,世有制作。其所以用於郊庙朝廷,以接人神之欢者,其金石之响,歌舞之容,亦各因其功业治乱之所起,而本其风俗之所由。武帝时,诏司马相如等造《郊祀歌》诗十九章,五郊互奏之。又作《安世歌》诗十七章,荐之宗庙。至明帝,乃分乐为四品:一曰《大予乐》,典郊庙上陵之乐。郊乐者,《易》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宗庙乐者,《虞书》所谓“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也。二曰雅颂乐,典六宗社稷之乐。社稷乐者,《诗》所谓“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礼记》曰“乐施於金石,越於音声,用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是也。永平三年,东平王苍造光武庙登歌一章,称述功德,而郊祀同用汉歌。魏歌辞不见,疑亦用汉辞也。武帝始命杜夔创定雅乐。时有邓静、尹商,善训雅歌,歌师尹胡能习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总领之。魏复先代古乐,自夔始也。晋武受命,百度草创。泰始二年,诏郊庙明堂礼乐权用魏仪,遵周室肇称殷礼之义,但使傅玄改其乐章而已。永嘉之乱,旧典不存。贺循为太常,始有登歌之乐。明帝太宁末,又诏阮孚增益之。至孝武太元之世,郊祀遂不设乐。宋文帝元嘉中,南郊始设登歌,庙舞犹阙。乃诏颜延之造天地郊登歌三篇,大抵依仿晋曲,是则宋初又仍晋也。南齐、梁、陈,初皆沿袭,后更创制,以为一代之典。元魏、宇文继有朔漠,宣武已后,雅好胡曲,郊庙之乐,徒有其名。隋文平陈,始获江左旧乐。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宾祭用之。唐高祖受禅,未遑改造,乐府尚用前世旧文。武德九年,乃命祖孝孙修定雅乐,而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杂胡戎之伎。於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唐乐,贞观二年奏之。按郊祀明堂,自汉以来,有夕牲、迎神、登歌等曲。宋、齐以后,又加祼地、迎牲、饮福酒。唐则夕牲、祼地不用乐,公卿摄事,又去饮福之乐。安、史作乱,咸、镐为墟,五代相承,享国不永,制作之事,盖所未暇。朝廷宗庙典章文物,但按故常以为程式云。 汉郊祀歌 【练时日】 练时日,侯有望,爇膋萧,延四方。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灵之车,结玄云,驾飞龙,羽旄纷。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虎。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灵之至,庆阴阴,相放怫,震澹心。灵已坐,五音饬,虞至旦,

汉乐府诗两首

汉乐府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 2.诗歌中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 ①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②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③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 ①读音。 上邪yé雨雪yù饮yìn马夙sù夕 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 调 ②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③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④语段积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

汉乐府诗的三大种类

汉乐府中有抒情诗与叙事诗,还有寓言诗。抒情诗清新活泼,情韵盎然;叙事诗情节完整,形象生动;寓言诗奇思妙想,寓意深刻。这三类作品,手法各异,各臻其妙,而以叙事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诗经》与《楚辞》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诗经》中的一些作品虽然也叙事,但浓郁的抒情气氛,淹没了故事的完整性与情节的连贯性。汉乐府中涌现了一批叙事诗,叙事的艺术技巧十分熟练,标志著中国叙事诗的成熟。汉乐府诗的叙事技巧,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 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被休弃、焦仲卿求情、夫妻告别、兰芝被遣返娘家、县令求婚、太守求婚、被迫改嫁、夫妻诀别、双双殉情,跌宕起伏,波澜横生; 2. 详略有致:如《十五从军征》仅以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交代一个老兵六十五年的经历,然后用十四句的篇幅,详细描写他归家后所看到的凄惨景象; 3. 擅长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在叙事诗中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使情节更丰满,又可使人物更生动。如《陌上桑》、《孤儿行》、《艳歌行》中,都有很精彩的细节描写。 汉乐府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坚贞刚烈的刘兰芝、忠厚柔韧的焦仲卿、专断蛮横的焦母、势利的刘兄、荒淫无耻的太守、仗势欺人的贵族奴才、美丽机智的罗敷等等,无不个性鲜明,神情毕肖。这些形象,构成了汉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画廊,展现出当时社会林林总总的众生相,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生活实况。汉乐府善于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和语言,展现他们各自的性格与心态;又擅长运用细节描写、陪衬烘托等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突出。 汉乐府的作者,好像高明的摄影师,善于发现富有价值和诗情画意的生活镜头,并选择最佳的视角,把它们摄取下来,组合成一幅幅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情感的画面。汉乐府来自民间,人民的语言永远是质朴自然、新鲜活泼、无比丰富的,这是汉乐府得天独厚的语言宝库。汉乐府叙事,语言极洗炼,如《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仅仅十二个字就写出一个男子铤而走险的过程和心态。汉乐府的描写,极富感情色彩,如《孔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浅谈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两汉乐府诗从整体上看,不同于辞赋写作,极力描绘京都的繁华,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 一、汉乐府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 (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 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1、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2、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中接连例举了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3、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艳歌》描绘出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 (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1、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故事情节的描写都很完整、细致,诗中故事性、戏剧性加强了,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 2、叙事诗详略得当,繁简有法。如:《十五从军行》对复员老兵家园荒芜的景象渲染得非常充分,对老兵回家后的行动也有详细的叙述,老兵内心的感受病没有进行详细的描写,全诗以叙事为主;《孔雀东南飞》首尾略写,中间太守家迎亲的场面详写,铺张扬厉,大肆宣扬。 3、叙事时注意场面描写。例如:《战城南》描写了将士战死后的景象:“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驾马徘徊鸣……”作者极力渲染战场变成牧场之后死寂、悲凉的战场画面,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汉乐府《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作品简介]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崔”。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译文]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歌是继以四言为主的《诗经》、骚体为主的《楚辞》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乐府是秦代设置的政府机构,一九七七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铸有“乐府”二字,可见它是执掌音乐的部门。西汉设立的乐府职能是管理音乐、舞蹈、杂戏等工作[ ],负责朝廷典礼时歌舞音乐杂戏的编集、排演和演出工作。乐府所用的乐章一部分是帝王后妃以及文人所作,如汉高祖的《大风歌》,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17章[ ],还有武帝时文人所作《郊祀歌》19章等,很大一部分是采自民间,《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汉书?艺文志》也载:“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些记载说明乐府除负责组织文人制作歌诗,采集各地民谣加工制作成供朝廷宴飨、朝会、祭祀等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音乐外,还通过“采风观政”、“观风俗、知薄厚”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情绪,修正统治政策的得失。 西汉乐府自武帝始规模日益庞大,空前繁盛。虽经汉宣帝、元帝两度下令裁减乐府人员[ ],但至成帝末年人员最多时仍达八百多人[ ]。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 ]。东汉虽然没有乐府名称的音乐机构,搜集和制作演唱歌诗由黄门鼓吹署负责[ ],但人们习惯上仍沿用乐府旧名称之,其采集的歌诗仍被后人称之为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题写作的诗也称为“乐府”。唐代的“新乐府”具有乐府诗的某些特点,但不用旧乐府题而自创新题。宋元以后又将乐府作为词、曲的别称。我们所说汉乐府诗常指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 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汉乐府诗现存四十余首,主要分布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中。大多数乐府诗都是东汉的民歌。 第二节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乐府诗的产生用“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指出了汉代乐府诗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汉乐府诗是汉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 一、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 《汉书?食货志》记载了汉代下层人民贫困无助,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事实:“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乐府诗中的一些诗正与这些史实相映照。《妇病行》中那个连年累岁卧病的贫妇行将告别人生时最不放心是身后孩子无依无靠,嘱托丈夫:“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孤且寒。有过慎莫笪笞。”然其担心却成现实,家中孩子“抱时无衣,襦复无里,”丈夫只好“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去沿街乞讨,归家“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丈夫无可奈何,无路可走“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令人不忍卒睹。《孤儿行》中的孤儿“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将他视同奴婢,令其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头多虮虱,面目多尘,”还“不敢自言苦”。兄嫂命其冬天行汲“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夏日收瓜,“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孤儿无告,只得“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反映了封建剥削奴役关系也渗透到家庭伦理中来。封建的官僚统治更是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平陵东》中的义公,被官吏逮至大堂下,要他“交钱百万两走马”,因“顾见追吏心中恻,”只好“归告我家卖黄犊。”人民不堪忍受非人的生活境况和残酷的欺压,不得不铤而走险。《东门行》中的汉子,想追随造反的队伍,但转念家人,

乐府诗经典古代诗歌大全

乐府诗经典古代诗歌大全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其中曹操所作的《观沧海》便是其中的经典。临川文学人物 王安石也有古诗歌大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1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译文及注释 「翻译」 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 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 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注释」

(1)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2)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赏析」 《诗集》归入《杂歌谣辞》。《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李延年也更加得到宠幸。 古代诗歌2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译」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赏析」 《大风歌》是一首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凯旋而归故里,击筑而歌的歌词。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起兵反汉,刘邦抱病御驾亲征。公元前195年,刘邦凯旋而归,途经故乡沛县,乃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子弟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击筑(按:一种古乐器)而歌。当时,刘邦且歌且舞,由120 名少年儿童伴唱,群情为之激昂,刘邦歌毕,流下行行热泪。【《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驾崩之后,又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庙里歌唱舞蹈。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把它作为在乐府里经常练习的旧乐章。故汉朝人称之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并纪其盛,曰“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古代诗歌3 李夫人歌 「原文」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诗歌赏析」 李夫人有沉鱼落雁之美,且精通音律,擅长歌舞,不幸沦落风尘。其兄李延年为内廷音律侍奉,一日为汉武帝歌唱新作:“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高一语文汉乐府诗两首

18.汉乐府诗两首 ◎课前自主 【识记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夏雨.雪()(2)饮.马长城窟行()(3)夙.昔梦见之()(4)入门各自媚.()(5)遗.我双鲤鱼()(6)呼儿烹.鲤鱼()(7)宿.昔()(8)星宿.() 2. 辨析字形 鲤鱼烹饪丘陵江水为竭 俚语享受欺凌昭然若揭 锂电大亨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我欲与君相知 ..; (2)长命.无绝衰; (3).夙昔 ..不可见; ..梦见之; (4).展转 (5)谁肯相为言 ..读素书; ..; (6)长跪 4.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2)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5.名句诵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6.文学常识 1.关于汉乐府 (1)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的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简介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课文初探】 1、《上邪》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2、《饮马长城窟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两汉乐府诗歌

两汉乐府诗歌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两汉乐府诗歌是由朝廷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一.乐府的兴废: 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这个分类很全面,也系统。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一类,全是文人所作,其中惟《郊祀歌》的某些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练时日》之创为三言体,《景星》等篇之多用七言句,《日出入》之通首作杂言。 二.两汉乐府诗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汉书.艺文志》说西汉乐府诗歌:“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歌都是创作主体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两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的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生活层面。也体现了许多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首先,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这更多的体现于相和歌辞中,典型的诗篇是《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以及表现富贵之家的《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等诗歌。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麋。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孤儿行 孤儿生,孤儿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霞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非。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蝶蝶,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着少,啗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心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妇病行 妇病连连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涕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

《汉乐府诗两首》学案

《汉乐府诗两首》学案 ◎课前自主 【识记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夏雨.雪()(2)饮.马长城窟行() (3)夙.昔梦见之()(4)入门各自媚.() (5)遗.我双鲤鱼()(6)呼儿烹.鲤鱼() (7)宿.昔()(8)星宿.() 2. 辨析字形 鲤鱼烹饪丘陵江水为竭 俚语享受欺凌昭然若揭 大亨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我欲与君相知 ..; (2)长命.无绝衰; (3).夙昔 ..不可见; ..梦见之; (4).展转 (5)谁肯相为言 ..; (6)长跪 ..读素书; 4.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展转,“展”通“辗” (2)词类活用 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 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 5.名句诵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6.文学常识 1.关于汉乐府

(1)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的不同 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 浓厚的生活气息 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简介 《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课文初探】 1、《上邪》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2、《饮马长城窟行》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 ◎堂上演练 【夯实双基】 1. 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A.敛裾.(jū)落寞.(mù)猗.郁(yī)骇.人听闻(hài ) B.刀俎.(zǔ)肄.业(yì)霎.那(shà)义愤填膺.(yīng ) C.估量.(liáng )芜.杂(wú)诅.咒(zǔ)蓊.蓊郁郁(wēng ) D.嫉.恨(jì)平仄.(za)嘶.叫(sī)卓.有成效(zhu?) 2.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崭新落蕊幽闲自在浅尝辄止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

汉乐府诗集_汉乐府民歌_古诗大全 乐府初设于秦,为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汉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长歌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郭茂倩。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翻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相逢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汉乐府古辞。其古诗全文如下: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翻译】 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你家有三个弟兄。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