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1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牙齿化石、使用粗糙石器

二、北京人

时间:70万年-20万年前

地点:北京西南的周口店

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的区别)

1、手脚已经分工,上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2、下肢与现代人也无多大区别,不过微微有点弯曲;

3、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与现代人有明显差别。

4、个子比现代人稍矮,骨骼粗壮

5、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特征,但任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复原头像

生产生活情况: 旧石器

1、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如:用简陋工具猎取动物,从事采集,维持所需食物

2、北京人住山洞里,会使用自然火,会保存火种,吃熟食

三、山顶洞人

时间:约18000年前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特征:没有猿类的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

生产生活情况:

1、使用的工具仍然比较粗糙,但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有孔器物

2、人工取火,还用兽皮等缝制衣服,抵御寒冷。

3、山顶洞人已有爱美的意识,

1-2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一、河姆渡遗址

时间:约7000年前

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一带

特点:在我国南方留下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生产生活情况:新石器

1、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骨、木、石质及陶质工具

2、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在湖泊和沼泽边种植水稻

3、饲养水牛、猪、狗等家禽

4、木头制成简陋的小船

5、居住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干栏式建筑)

二、半坡遗址

时间:约6000年前

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

生产生活情况:

1、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刀等工具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植粟(粮食作物)、

麻、蔬菜

2、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禽和家畜,经营原始的畜牧业,

3、把粟加工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生活,

4、制造多种样式的陶器,彩陶

5、住在半地穴式房子

三、大汶口遗址

时间:约6000年-4500年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生产生活情况:种植粟,饲养猪、牛、羊,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1-3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

A 炎帝姓姜,他制作来耜,与民耕种被尊称“炎帝神农”;他遍尝百草,发现很多

治病的药物

B 黄帝姓姬,创制历法,指导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还制作加工谷物

和蒸煮食物用具

为争夺土地和财富,双方激战于阪泉(今河北涿zhuo鹿东南),三场恶战,黄帝取胜-----黄炎联盟与蚩尤(战败被杀)战于涿鹿

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祖先二、禅让的传说

尧—舜—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称“禅让”

三、治水的传说父子坚持不懈公而忘私勇于创新

2-4第4课夏朝和商朝

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统治地区: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禹死-----启继承,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修筑城堡和宫殿

铜、青铜铸造器物

凿井灌溉

二、商朝的建立于迁都

商朝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战争:战于鸣条;夏朝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e 建立者 :成汤

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四、商朝的盛衰

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规模已相当大,种植的粮食有粟、稻、麦等

2、畜牧业发达,饲养有马、牛、羊、猪、犬、鸡等

3、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狠发达

4、商业也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以海贝、骨贝、玉贝、铜贝等作货币

2-5第5课西周的兴亡

一、西周的建立

时间: 月公元前1046年人物:周武王姬

战争:牧野之战;临阵倒戈反戈一击

都城: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统治,建立西周,镐Hao京

二、分封制

分封制重要性: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这一制度历史上称为----分封制,重要有:鲁、齐、燕、

晋、宋等,

古人对西周政治格局描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诸侯的权利与义务:1、国君享有统治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2、他们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

3、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

4、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三、西周的结束

原因:西周末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尖锐起来。

时间: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2-6第6课春秋争霸

一、“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elv)和越王勾践

古人描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二、齐桓公首霸(齐国,今山东北部)

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的内容: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齐桓公打出尊敬周王和阻止周边民族对中原侵犯的旗号,团结一些诸侯国,

1、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di)对中原进让扰:--------------

------历史称(尊王攘rang夷)

2、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大会诸侯,周王派

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葵丘会盟

三、楚争霸

晋楚军队在城濮(pu)(今山东鄄juan城西南)决战,

时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

相关成语:退避三舍

楚庄王---邲(bi)之战,胜晋军,

相关成语: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五、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helv)称霸原因:1、改革内政,壮大军队,建设城郭,

2、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将军,使吴实力大增

2-7第7课战国争雄

一、战国七雄

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特点:1、战争不断;

2、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称为主要兵种;

3、组织庞大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坚固的城防工事;

4、交战双方投入兵力越来越多,战争规模很大,

5、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围魏救赵”-时间:公元前354年,孙膑 -齐国

战争:桂陵之战

双方:齐魏

战术:批亢(kang)捣虚

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

双方:赵(败)秦

战术:反间计

成语:纸上谈兵

三、合纵与连横------之争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

连横:--秦国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

研究纵横之术最突出是:张仪(秦)、苏秦(齐)

2-8第8课商鞅变法

一、秦孝公求贤

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

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商鞅变法的原因:

1、政治落后,当年各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认为它是边远地方的一个野蛮国家,

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

2、魏国军队渡过黄河,张玲秦国大片土地,秦国无力还击

二、商鞅主持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1-1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元谋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历史地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牙齿化石、使用粗糙石器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上复习资料 公元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1世纪=100年。每个世纪每十年为一段,第几个十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和现代人基本相同。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四、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五、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对比 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三、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异同?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都从事农业生产;都过着定居的生活;都使用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不同点: (1)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2)房屋样式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而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主要种粟,而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水稻; (4)陶器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而河姆渡人制作黑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七篇】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区房屋样式半坡人距今约6000千年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千年长江流域的余姚干栏式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角器等原始农业(种植作物)原始畜牧业(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制衣种植水稻种植粟饲养猪、狗;打猎捕鱼饲养猪、狗和水牛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距今时间: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结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体质形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2)过着群居生活(3)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体质形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状况:(1)会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3)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4)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5)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生活活动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农业:种植水稻; 畜牧业:饲养家畜; 手工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磨制石器、骨器(耒耜耕地)、木器主食大米,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陕西 西安农业:种植粟和蔬菜;畜牧业:饲养猪狗,渔猎; 手工业:制造彩陶(有最早文字雏形—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器、木器主食粟(小米),副食鱼、肉、蔬菜;住着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供炊煮和取暖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采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 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进行,这次起义的发起者是() A.陈胜、黄巾 B.陈胜、李自成 C.吴广、陈胜 D.吴广、程咬金 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问声中,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请问这次起义发生在()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下列关于如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B.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起义领导人是陈胜和吴广 D.起义过程中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张楚政权 5.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 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秦的军队不够强大 B.秦皇骄傲自大 C.秦的暴政 D.农民起义的打击 8.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主要内容是“秦的暴政”、“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由此可以得出他们学习的课题是()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大变革的时代 C.秦王扫六合 D.“伐无道,诛暴秦” 9.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20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10.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大败秦军主力,使得秦朝名存实亡。巨鹿之战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B.以少胜多 C.灭亡了秦朝 D.争夺皇位 二、读图说史题: 11. 观察《楚汉战争形势图》(前206-前202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北京人山顶洞人 约 70 万年前 -----20万年前生约18000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店龙骨山顶部 具备人的基本体质特征 , 保留一些猿类和现代人基本一样的 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 伸牙齿粗大。 能打制石器 ( 称为旧石器 )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生活掌握了磨光 , 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 有衣服 , 装饰品 , 产生了爱美的要求 过着群居生活,已进入了氏族公社 原始农耕文化遗存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约7000 年前生活在今天浙江余姚河 6000 多年前生活在今天陕西西安半姆渡。属于长江流域。我国南方留下的坡。属于黄河流域。我国北方留下的一 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①使用骨,木,石质工具。(石器经①最早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过磨制,被称为“新石器”)②从事原刀从事农业,种植粟,麻,蔬菜。②饲始农业生产,种植水稻。③饲养水牛,养猪狗牛羊鸡等,经营原始的畜牧业。猪和狗等。④利用简陋的小船采集,打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改善了鱼,渔猎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⑤住生活。④能制造各式各样的陶器,取水 在木头建造的房子里。的尖底瓶独具特色,彩陶美观实用。⑤ 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远古的传说 ①约 4000 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 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尝百草发现治 病的药物。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 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 一制度称为“禅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2.距今约有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6.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7.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8.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9.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0.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3.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4.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4.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6.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云南元谋人 我国最早的人类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手脚分工明确,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留火种. 山顶洞人 距今三万年, 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磨光,钻孔.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氏族:有血缘关系的一个群体.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在长江流域) 距今七千年前,用耒耜耕地,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的草棚,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还会制造简单的乐器和玉器.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距今五六千年,普遍使用磨制工具;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窖式的房子,会纺线制衣,饲养猪狗,打猎捕鱼.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第三课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联盟形成华夏族 黄帝----“人文初祖”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部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尧舜禹的禅让制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朝的兴衰 禹死后,启继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工具. 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汤是位有作为的国君,他关心百姓,任用贤才,商朝迅速强大起来,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盘庚迁都到殷,因此得名殷商。它的遗迹被称为殷墟。 最后一个王------纣是有名的暴君,他尽情享受,镇压人民. 西周 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姜尚等,国力逐渐强大;周武王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 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社会组织 元谋人170万年(最早)知道用火群居 生活原始人群 北京人70万年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山顶洞人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会人工取火 血缘 氏族 氏族公社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社会) 氏族遗址距今年代生活地域生产状况生活状况河姆渡遗址约七千年长江流域耒耜、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遗址约五六千 年 黄河流域 磨制工具 粟 半地穴式房屋、彩陶 第3课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涿鹿中原),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 族。 2、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 3、尧、舜、禹的传说: 1)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2)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 辛,为民造福。 3)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传启建立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建都阳城。 2、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 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暴君名臣备注夏约前2070年阳城禹桀———— 商约前1600年殷汤纣伊尹殷朝 西周约前1046年镐京武王幽王、厉王姜尚—— 3、★★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2)主要措施: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 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 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即隋文帝)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全国。 ★隋朝实现统一全国的原因: ①经过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不断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在位时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人口大幅度增长。(2)长安洛阳修建了许多仓库,储积了大量粮食布匹。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涿郡——洛阳(叫永济渠);洛阳——淮水(叫通济渠);淮水——江都(叫邗沟);江都——余杭(叫江南河) 2、隋炀帝在位时期605年开凿。 3、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隋朝灭亡的原因:(1)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2)修建大运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负担;(3)手下部将反叛。 四、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 (1)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短期统一的朝代。(2)都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 (3)都修建了许多浩大的工程。(4)都是因为统治残暴而亡。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①注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繁盛一时,二世而亡)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死。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文帝在位时期,历史称为“开皇之治” 1、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2、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口大幅增长。 3、粮食储备充足。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意义、作用: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问题探究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几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开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它的消极作用)。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的发展。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3.隋朝大运河地图识别: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 4.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 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2018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1)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3、○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3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4、: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三、文景之治: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表现(治国效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 (1)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措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栽培水稻和粟的最早起源地。 2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3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4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神农氏)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轩辕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禅让制的特点:民主、平等 5、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6、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7、传说: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实时耕中; 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导洪水入海,治水有功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元谋人 北:P2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河姆渡遗址: 北:P9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北:P43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