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完整版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完整版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完整版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

导流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 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

⒎、术前用药: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⒎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⒏抽吸:2%利多卡因。

⒐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⒑穿刺置鞘:

⒒肝素化:

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动脉→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采用“定向旋转”手法,分别将导管插入左右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进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做两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选择性血管造影

三、术后回监护病房

介入护士、手术者与病房医务人员床旁交接患者,填写交接单。

1、拔出动脉鞘、加压包扎

2、平卧24小时,术肢伸直并制动8小时

3、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穿刺部位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5、术后24小时可拆除绷带。

6、准确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完整版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 导流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 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 ⒎、术前用药: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⒎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⒏抽吸:2%利多卡因。 ⒐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⒑穿刺置鞘: ⒒肝素化: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近年来随着CT、MRI、血管多普勒、CTA及MRA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情况下,CTA及MRA已基本能够获得完整的颈动脉和脑血管的图像。经皮插管脑血管造影由于有一定的创伤性,其检查的应用范围已经明显缩小。但当我们需要精确了解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以更好地指导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时,经皮插管脑血管造影术仍然是其他检查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适应证: 1.寻找脑血管病的病因,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怀疑血管本身病变,如动脉瘤、动脉夹层形成、动静脉瘘、moyamoya病、Takayasu病、外伤性脑血管损伤等。 3.怀疑有静脉性脑血管病者。 4.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5.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6.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7.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8.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禁忌证: 1.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 2.金属和造影器材过敏。

3.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 4.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5.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 6.未能控制的高血压。 7.并发脑疝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术前准备:了解病情、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签署手术同意书、术前术中药物准备、造影剂准备、建立静脉通路。 术前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和既往史,尤其有无药物及造影剂过敏史。虽然目前使用的非离型造影剂比较安全,并不强调一定要做过敏试验,但临床上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了解患者的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一般认为血肌酐≤250umol/L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是安全的;血小板计数≤80×1012/L的患者,即使凝血指标正常,一般不建议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前数天应停用华法令,改用肝素抗凝。因肝素抗凝的患者出血可及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而华法令治疗的患者出血时需用新鲜血浆来中和。 术中注意事项:术中监测以及其他改善操作效率的措施。虽然操作者会在术中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但操作过程中术者会将其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导管的操作及X线显示屏上,有时会忽略对监护仪的观察及与病人的交流。 脑血管造影时,了解主动脉弓上各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的大体情况(包括头臂干、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

【实力科普】脑血管造影原来有这三种方法

脑血管造影原来有这三种方法 脑血管造影是9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X射线检查技术,它是先选一入路动脉(一般选用右股动脉),通过右股动脉放置一动脉鞘,通过该动脉鞘管选用不同导管,在导丝引导下,选进所要显示的动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下面的时间,卡姆医疗小编将首先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为大家解读一下何为脑血管造影? 以下两张图清晰得显示出了脑血管造影的情况 正常脑血管造影正位像; 正常脑血管造影侧位像 任何盲目的治疗都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或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要想实施最有效治疗的前提是弄清发病的根本原因。而全面的脑血管造影就是明确诊断的最佳选择。下面小编就通过两个典型的病例带大家了解一下脑血管造影是如何运用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 典型病例一: 患者,女性,62岁。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经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对患者采取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术后再次造影显示狭窄段血管完全扩张至正常,患者缺血缺氧的脑组织获得了正常血液供应。术后6个月随访,无中风再发作。

术前: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术后: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恢复正常形态 典型病例二: 患者,男性,49岁。头晕、右侧肢体无力、言语笨拙6个月。经全脑血管造影诊为左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采取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术后造影显示狭窄段血管扩张至正常范围,患者缺血缺氧的脑组织获得了正常血液供应。术后12个月随访,无中风再发作。 术前:左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术后:狭窄段血管扩张满意术后:颈内动脉支架影像 卡姆医疗小编相信,以上两个典型病例的介绍已经可以帮助大家对脑血管造影有一个较为简单的了解了。其实,诊断脑血管疾病时有三个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第一种是核磁共振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MRA),第二种是CT机所做的脑血管造影(CTA),第三种是需要大腿根部股动脉插管进行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完成的脑血管造影(DSA),三种造影方法各有特点。 MRA的特点是无创,甚至可以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就可以完成,可以在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同时进行,但是分辨率是最差的,可以作为一种筛查的方法。CTA也是一种无创的方法,需要注射含碘的造影剂,在做之前需要了解肾功能情况(造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1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一、术前准备 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

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 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的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 1、主动脉弓造影: 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 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 2、颈总动脉造影 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

TCCD指南

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 real time sonography,TCCS)是利用低频探头,使声束通过**颅骨透声窗(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颅骨缺损区)而显示颅内实质及血管结构,无创评价颅底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检查方法。 二、适应证 1. 脑动静脉畸形 2. 颅内动脉瘤 3. 颈动脉海绵窦瘘 4. 脑动脉狭窄和闭塞 5. 烟雾病 6. 硬脑膜动静脉瘘 7. 其它脑血管病。广义上脑血管病均可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血流动力学信息。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颅骨较厚,超声衰减严重,透声窗有限,存在一定盲区,对额、顶、枕叶及小脑的部分血管病变显示亦较困难。 四、检查前准备 1、仪器:各种类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均可使用,经颞窗、枕窗检查探头频率为1.8~2.0 MHz,选用仪器配备专门经颅探条件,一般深度范围100~140mm。经眶窗探测、颈部表浅部位探测选用高频探头。 2、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神志不清患者需家属陪同,近期有脑出血患者需临床医生陪同。 五、检查技术 1、检查部位及方法 儿童及**透声窗采用颞、枕、眶窗及颅骨缺损区。 ①颞窗:患者取侧卧位,探头置于颧弓上方,眼眶外侧缘到耳前的区域,一般在耳前1~5cm 颞骨嶙部范围内,又可将此区划分前、中、后3个检测区域,称颞前、颞中和颞后窗,一般中青年在前中窗,老年人后窗。 探头与颅骨表面垂直,进行横断面扫查,首先显示典型中脑水平切面,二维图像标志为“心形”低回声结构,开通彩色多普勒显示,调整彩色标尺及彩色增益到合适的信噪比,同时适当调整探头位置及角度,寻找Willis环血管的彩色血流图像,采用能量多普勒功能可使血管显像更佳,然后以频谱多普勒取样测量血流速度参数。该透声窗可以显示大脑中(MCA)、大脑前(ACA)、大脑后(PCA)动脉及颈内动脉(ICA)末端。正常MCA、PCA的P1段、ICA终末段为红色血流影像,ACA及PCA的P2段为蓝色血流影像,ICA显示多节段的横断面,为圆形血流影像,面积<0.5cm2。 ②枕窗:位于枕骨隆凸下2~3cm,项中线左右旁开2cm区域内,受检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尽量头颈前屈,探头置于枕外隆突下方的凹陷部位,经枕骨大孔,显示低回声的延脑斜切面,稍作角度和方向调整,彩色多普勒显示“Y”字型两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该窗主要探测VA和BA近段。 ③眶窗:位于眼眶眼球上方。选择高频探头、小器官条件,受检者取仰卧位,眼睑闭合,将探头轻置于眼睑上,声束对准眶上裂,清晰显示球后三角,启用CDFI,调节速度标尺到适宜范围,根据探头放置位置分眶前后窗及眶斜窗,显示眼动脉、眼静脉、ICA虹吸部。正常的眼动脉呈红色的血流信号,为外周血管高阻型频谱。正常的眼上静脉呈蓝色血流影像,为低速连续的静脉频谱。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一类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性不强,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由于CT的广泛应用,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凌晨发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所以往往延误诊治时机。要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脑缺血进程和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代影像诊断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CT和MRI诊断新进展 一、头颈动脉血管狭窄影像诊断 (一)头颈动脉CTA 1.基本原理和方法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是螺旋CT 的一项特殊应用,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 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扫描,根据需要头颈CTA扫描范围可从主动脉弓到颅底或全脑;经肘静脉以 3.5ml/s的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50~60ml;选主动脉层面,使用智能触发技术,CT值设为150HU~200HU。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VR)。应用机器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全面显

示血管。 2.头颈CTA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似的诊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报道显示颈动脉CTA和常规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系数达82%~92%。颅内动脉的CTA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血管。可以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及烟雾病或血管狭窄。应用螺旋CT 重建显示脑静脉系统,称脑CT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 CTV)。目前,此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 3.头颈CTA新进展-64排螺旋 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很快,可完成3期以上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和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成像,如脑、颈部、肺动脉、主动脉及四肢血管等,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它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使其在血管成像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其在头颈、脊柱CTA上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或长段脊柱、脊髓CTA; (2)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如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压迫,根据程度可分为级:I级,椎动脉平直,无压迫;II级,椎动脉受压迂曲,管腔无狭窄;III级,椎动脉受压,管腔狭窄。(3)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特别是在颈动脉CTA;0.6mm~0.625mm层厚的原始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CT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流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

⒎、术前用药: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⒎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⒏抽吸:2%利多卡因。 ⒐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⒑穿刺置鞘: ⒒肝素化: 在电视监视下(或导管内插入导丝),将造影导管送入股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 李蕾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李蕾 发表时间:2016-08-07T11:42:37.7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李蕾 [导读] 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中,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5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3例,实施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2例,实施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1例。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使用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脑血管造影术;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在临床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突然关闭而导致脑血管支配区域脑组织的功能障碍[1]。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等,或称之为脑卒中或脑中风。病情较轻的患者常常要经过3~6个月的治疗方可逐渐恢复,实现生活自理;病情较重的往往导致患者昏迷、死亡或产生严重后遗症[2]。目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人口因致残或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700万,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本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及介入治疗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接诊的经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49.8±1.6)岁。主要脑血管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动眼神经麻痹11例,脑室出血8例,缺血性卒中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8例,海绵窦动静脉瘘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修订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 1.2 脑血管造影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术前均向患者及其家属明确告知手术目的、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可能产生的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双方签署医患知情同意书;(2)脑血管造影纳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外血管出血性和缺血性病变、自发性脑内血肿、CT或者MRI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变;(3)脑血管造影排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碘过敏、心、肝或肾功能不全或衰竭、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SA诊断,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实施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中,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5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3例,实施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2例,实施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的1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类,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病变使得管腔变窄、血栓闭塞,进而导致脑局部缺氧缺血和软化坏死[5]。该疾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要积极加强对脑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6-8]。目前,血管内的干预治疗因其具有传统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而逐渐在临床中获得广泛的应用[9]。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类,主要是由于一系列的病变使得管腔变窄、血栓闭塞,进而导致脑局部缺氧缺血和软化坏死[10]。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最佳标准,脑血管造影是各种介入治疗的基础。然而脑血管造影容易带来其他的并发症,因此要加强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主要可以从造影的步骤、完整性、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及造影时使用生理盐水持续灌注动脉鞘等方面出发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11-12]。近年来,我国脑血管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对中年以上人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研究中采用DSA诊断,50例患者中,出血性和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9例,其他脑血管疾病4例。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技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尚未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必将为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本研究对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技术均获成功。 综上所述,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只要严格刷选合适的病症,对其适应病例、材料和方法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结合严谨而成熟的操作技术,对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妥善处理和观察随访,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一定会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带来质的飞跃。这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且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进而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志明,周广怡,卢婷媳,等.后循环缺血患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2(6):986-988. [2]喻茂杰,刘晓华,刘甲辰,等.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92-93. [3]刘武,罗伟良,陈伟奇.48例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8(5):456-457. [4]王鹏,陈波,陆陪松.脑血管造影DSA术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5(12):1947-1948. [5]宋涛,龙丽华,李辉萍,等.40例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04-105.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规范 一、评估和诊断: 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1)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⑵饮水实验。(3)MRS评分。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 (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灌注不匹配(PWI 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MR 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的患者。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2.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MRA和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DSA 的准确性最高,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三)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MRI; ②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常见脑血管病的造影表现5页word

常见脑血管病的造影表现 不良或不显影。 出血征象:畸形团的血管缺乏弹力层,血管壁菲薄,易破裂,形成脑内血肿引起占位效应。 急性出血期内可以影响AVM的显影。 脑膜脑AVM基本病理改变为脑AVM,同时合并脑膜的AVM。在DSA表现方面,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是本病的特征。颈外动脉可见枕椎“危险吻合”。静脉引流可表现为颅内、外静脉引流或双重引流。其他表现与AVM相似。 DSA特征概括为: 1. 供血动脉——粗大、迂曲; 2. 有畸形团(Nidus); 3. 回流静脉——早显,粗大。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CCF) 是指由于外伤或各种原因的海绵窦血管病变,使颈内、外动脉和/或其分支与海绵窦交通。 我们主张颈内外动脉分别造影,除了确定瘘口位置外,还要了解动脉“盗血”情况、静脉引流、静脉窦与海绵间窦发育情况、是否向对侧引流、海绵窦扩张情况、是否进入蝶窦、是否有引流静脉瘤样扩张及假性动脉瘤。 DSA特征概括为: 1. 颈内动脉主干或分支与海绵窦相通,伴有或不伴有颈外动脉供血; 2. 海绵窦早显; 3. 与海绵窦有关的静脉早显; 4. “盗血”现象。

根据DSA的血流动力学可分为高流瘘(大多数外伤性CCF及海绵窦颈内动脉瘤破裂)及低流瘘(海绵窦DAVF),又称为Parkinson I型、 II型。 Barrow根据DSA上病变动脉血管与海绵窦的关系将其分为以下四型: A型:颈内动脉主干与海绵窦交通 B型:颈内动脉分支与海绵窦交通 C型:颈外动脉与海绵窦交通 D型:为B+C型,即颈内动脉分支和颈外动脉同时与海绵窦交通。 根据DSA上的静脉引流特征又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前引流:DSA显示90%以上为眼静脉增粗,面部和眶部静脉血回流障碍,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2,上引流:蝶顶窦(包括外侧裂浅静脉)或深部侧裂静脉引流。常显示为海绵窦湖样扩张。 3,健侧引流:通过海绵间窦(前、后)可向健侧静脉引流。 4,下引流:主要是翼丛。 5,混合引流:最常见。 四、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 是指动静脉直接交通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一类血管性疾病,颅内外供血动脉直接与颅内静脉窦沟通。DAVF的供血动脉相当丰富,在检查时除进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双侧椎动脉外,还应进行双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造影,以全面了解瘘的供血动脉、瘘口具体部位、大小、类型、引流静脉以及瘘口血流流速、颅内“盗血”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吻合。 DSA可见DAVF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的迂曲扩张,当静脉窦压力过高、皮层静脉回流不畅时,特别是直接由皮层静脉引流的DAVF,可见有弥漫性皮层静脉扩张、迂曲呈蚯蚓状或瘤样扩张,引流静脉或静脉窦常在动脉期即显影,但静脉窦循环时间较正常的循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适应症:无创检查(MRA、CTA等)无法确定的脑血管狭窄,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人;欲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碘过敏的病人、严重岀血倾向的病人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病人要慎重。 1?操作前准备 1.1. 患者情况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岀血感染等) 1.2. 实验室检查 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 影像学检查 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包括头CT、头MRI + MRA、头灌注CT、头MRI灌注像、弥散像等。 1.4. 术前准备情况 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1.5. 患者教育 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能体验到的感受。 2. 消毒 2.1. 刷手 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o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 穿刺部位消毒 0.05 %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 1 / 3处,外界为双侧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线。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注意事项: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 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 °,无菌单上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 °,无菌单上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连线。、“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岀患者头部。铺无菌巾示意图', 第6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注意事项: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及患者身体及造影床。' 铺第5、6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菌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4. 造影准备 4.1. 造影常用器械、材料及药品 1 %利多卡因注射液、造影剂(欧乃派克300)、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肾上腺素、罂素碱、尿激酶、 不锈钢器械盆、50ml药杯、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500ml +肝素6000u)、无菌纱布、11号手 术刀片、10ml注射器、止血钳、4F/5F动脉鞘及扩张器、“J”形导丝(含导引子)、穿刺针、4F/5F多孔Pigtail导管、4F/5F选择性脑导管(Headhunter、Simmon、VTK等)、超滑泥鳅导丝、高压注射器。 4.2. 器械准备 检查造影用品是否齐全。(器械护士完成) 在上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器械护士完成) 抽取局麻药物:1%利多卡因8?10ml (可用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稀释)。 动脉鞘及导管在使用前须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 生理盐水彻底湿润导丝。 将动脉鞘及扩张器锁好。

脑梗塞诊治指南

脑梗塞得诊治指南 脑梗塞(Infarction of the brain )脑梗塞就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得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得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少见于儿童少年。 脑梗塞易患人群 1、有脑梗塞家族史得人;2、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3、糖尿病病人;4、脑功脉硬化病病人;5、肥胖病人;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得人);7、高凝状态及血脂增高得病人;8、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得功能下降);9、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得血液粘滞度增高得病人);10、大量吸烟得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11、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12、高龄。 流行病学:近30年来我国得发病率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185-219/10万,每年脑卒中发病200万人,存活得700万人,死亡120万,2/3致残或致死就是发达国家得死亡数得总与。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疾病负担脑血管病得发病率达到49%。 脑梗塞易发时段:人们常会遇到这样得事,一些老年人清晨一觉醒来,却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甚至完全偏瘫,或伴有不会说话等症状。送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为脑梗塞。 目前认为与机体得动脉血压、血浆中儿茶酚胺及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 1、血压波动人由于受生物钟得影响, 血压具有明显得昼夜波动性。总体上说,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随之减慢,于就是便成了清晨发生脑梗塞得生理病理基础。 2、血液凝固性改变有人通过连续抽血化验24小时血液粘度,发现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以及粘度均相对增高,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人经过夜间长时间得睡眠,不吃不喝,没有补充水分,仍继续有肾小球滤过,导致血浆丢失,血液变得更加浓缩,粘度更大,因此易发生脑梗塞。 3、睡眠姿势还有学者指出,可能睡眠时姿势得固定侧卧,使颈部扭曲,压迫颈动脉,造成供血减少或静脉回流不畅,与发生脑梗塞有一定关系。 鉴于以上原因,有人提出,凡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得老年人,在睡眠前适当地喝些白开水,对预防脑梗塞有一定好处,尤其就是对睡前喝酒较多得人更为重要。另外,夜间睡眠姿势也应注意,防止因固定侧卧而引起颈内动脉受压。

常见脑血管病的造影表现

常见脑血管病的造影表现 ?不良或不显影。 出血征象:畸形团的血管缺乏弹力层,血管壁菲薄,易破裂,形成脑内血肿引起占位效应。 急性出血期内可以影响AVM的显影。 脑膜脑AVM基本病理改变为脑AVM,同时合并脑膜的AVM。在DSA表现方面,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是本病的特征。颈外动脉可见枕椎“危险吻合”。静脉引流可表现为颅内、外静脉引流或双重引流。其他表现与AVM相似。 DSA特征概括为: 1. 供血动脉——粗大、迂曲; 2. 有畸形团(Nidus); 3. 回流静脉——早显,粗大。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CCF) 是指由于外伤或各种原因的海绵窦血管病变,使颈内、外动脉和/或其分支与海绵窦交通。 我们主张颈内外动脉分别造影,除了确定瘘口位置外,还要了解动脉“盗血”情况、静脉引流、静脉窦与海绵间窦发育情况、是否向对侧引流、海绵窦扩张情况、是否进入蝶窦、是否有引流静脉瘤样扩张及假性动脉瘤。 DSA特征概括为: 1. 颈内动脉主干或分支与海绵窦相通,伴有或不伴有颈外动脉供血; 2. 海绵窦早显; 3. 与海绵窦有关的静脉早显; 4. “盗血”现象。

根据DSA的血流动力学可分为高流瘘(大多数外伤性CCF及海绵窦颈内动脉瘤破裂)及低流瘘(海绵窦DAVF),又称为Parkinson I型、 II型。 Barrow根据DSA上病变动脉血管与海绵窦的关系将其分为以下四型: A型:颈内动脉主干与海绵窦交通 B型:颈内动脉分支与海绵窦交通 C型:颈外动脉与海绵窦交通 D型:为B+C型,即颈内动脉分支和颈外动脉同时与海绵窦交通。 根据DSA上的静脉引流特征又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前引流:DSA显示90%以上为眼静脉增粗,面部和眶部静脉血回流障碍,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2,上引流:蝶顶窦(包括外侧裂浅静脉)或深部侧裂静脉引流。常显示为海绵窦湖样扩张。 3,健侧引流:通过海绵间窦(前、后)可向健侧静脉引流。 4,下引流:主要是翼丛。 5,混合引流:最常见。 四、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 是指动静脉直接交通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一类血管性疾病,颅内外供血动脉直接与颅内静脉窦沟通。DAVF的供血动脉相当丰富,在检查时除进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双侧椎动脉外,还应进行双侧甲状颈干和肋颈干造影,以全面了解瘘的供血动脉、瘘口具体部位、大小、类型、引流静脉以及瘘口血流流速、颅内“盗血”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危险吻合。 DSA可见DAVF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的迂曲扩张,当静脉窦压力过高、皮层静脉回流不畅时,特别是直接由皮层静脉引流的DAVF,可见有弥漫性皮层静脉扩张、迂曲呈蚯蚓状或瘤样扩张,引流静脉或静脉窦常在动脉期即显影,但静脉窦循环时间较正常的循

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 《中国医学创新》第10卷 第5期(总第251期)2013年2月絮状、带有黏性的液体,其量和形状随着月经周期稍有变化。在雌激素作用下,阴道上皮细胞层次增多,上皮层增厚,乳酸杆菌能分解上皮细胞所含糖原,使其转变为乳酸,产生大量乳酸,使正常阴道保持pH 值3.8~4.4之间,只有阴道杆菌能在此环境中生存,以抑制其他杂菌生长,形成正常的防御功能。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患者念珠菌阳性率为14.4%;明显高于阴道清洁度为I~Ⅱ度患者(3.8%),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阴道内以阴道杆菌占优势,还有少量厌氧菌、支原体及念珠菌,这些菌群形成一种正常的生态平衡[3]。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激素发生变化,或外来因素如组织损伤、 性交,妊娠、糖尿病、应用免疫抑制剂、避孕药、广谱抗生素破坏了阴道的生态平衡时,这些常住的菌群如霉菌(真菌类)会在阴道壁上过度繁殖替代了正常的阴道乳酸杆菌变成致病菌,这些致病原菌消耗了糖原,阻碍了阴道杆菌酵解作用,使之pH 值上升,从而阴道杆菌减少甚至消失,进一步使致病菌霉菌(真菌类)繁殖,刺激白细胞增加,使阴道清洁度下降,导致容易引发霉菌性阴道 [1]。 霉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病原体,其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不仅造成广泛的生殖道感染,并可导致不孕。我国人群中霉菌感染率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已超过其他菌。有的霉菌感染后症状隐匿,不易获得及时诊治,更易传播和蔓延,而且可增加艾滋病、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病的易感性[4]。阴道清洁度升高,霉菌的阳性率随之升高,呈正相关,这本次的研究一致[5]。因此阴道清洁度可以作为霉菌感染的过筛试验,当清洁度Ⅲ度或Ⅳ度时,才对患者进行霉菌的检测,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缩短了诊疗时间。故念珠菌阴道炎与阴道清洁度有密切关系,乳酸杆菌是维持正常阴道生态内环境的关键,当阴道乳酸杆菌群的平衡,增加繁殖念珠菌和念珠菌阴道炎症发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焦啸波. 966例阴道分泌物临床常规检验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 1(6): 79. [2] 叶心梅.296例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8b):2200. [3] 罗金秀,冼坚,李红玉.阴道清洁度与支原体和衣原体阳性率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9(12):1490-1491. [4] 陈丽娟,陈美珠.细菌性阴道病与清洁度相关性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2006,27(16):1708. [5] 王伟敏.认识霉菌性阴道炎学会家庭自我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0,5(11):235-236. (收稿日期:2012-09-24) (本文编辑:车艳) ①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2通讯作者:高彬 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高彬① 【摘要】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数字减影技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66%(3/82)。其中2例患者出现与穿刺点相关的并发症(穿刺点巨大血肿1例,穿刺处股动脉夹层1例);1例患者造影术后出现呃逆症状。全部患者均予以积极的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在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技术成熟,准确率高,尽管为一种有创检查方法,但随着造影设备、操作技术的改进和操作熟练度的加强,常见的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是能够避免的。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全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临床分析; 防治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99 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们对脑血管疾病诊治手段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具有选择性强,图像清晰,且因其直观、准确、动态等特点,为脑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并为进行血管内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1]。但DSA 为脑血管疾病中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当情况严重时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严格掌握手 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对并发症的认识和了解,并及时的进行处理,才能有效的降低其发生率,从而提高操作的成功率[2]。现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DSA 检查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进行总结,保障患者的安全。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采用DSA 检查的8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21~78岁,平均(51.3±9.6)岁,其中14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患者脑梗死,11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患者海绵状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