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当中

予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当中
予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当中

予情感教育于化学教学当中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化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离不开化学的进步,具有良好的化学修养,用

化学来充实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丰富人生走向成功的前提。“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化学”情景交融的地步为我们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和完美的生活,所以在化学的教育中有动之以情,用

之以情,有感而发,学好化学和教好化学有一样的重要,以教师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之中理解化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兴趣高涨,提出化学变化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变化。

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种,经过多种教育改革,用情感教育以

成为现在的热潮。化学的教学在课堂内分为理论部分教学和实验部分教学。

一、理论部分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

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

统一和谐的发展。而知、情、意相结合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化学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

情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解读

情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更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基石。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会对一个教学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也能提升一个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语言教学活动内涵,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等领域密切相关”,所以借助语言活动的开展渗透情感教育势在必得。 一、把握教材内涵,激发幼儿情感 教材中的每一个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热情和心血,正确把握教材内涵对激发幼儿情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我们拿到教材时,应该静下心来,反复地研究和品读教材,也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情感处做上记号,帮助记忆和梳理教学思路。特别是对于情感比较内隐的教材,则更应该深入地认真剖析教材,直到心中非常明确教材的情感脉络和线索,以及教材的情感挖掘点所在,才能开始构架教学活动的框架。很多语言教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情感因素,这类教材往往蕴含了作者丰富、多元的情感,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对教材单一的情感体验,把情感定位在唯一的脉络上,而应该多元地感受与把握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情愫,不但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语言学习的丰富性,而且往往还能在教学中产生“曲径通幽”的妙用。 1.情感细节。教师要努力提升对教材细节处教育价值的挖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敏锐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信息,并以细节为突破口,从细节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情感。 上海浦南幼儿园祝晓隽老师执教过小班语言活动《长大真好》,那天的展示活动是面向全市三、四百名教师开放的。当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有一个幼儿说:“老师,我要脱衣服!”祝老师说:“好的。”接着,又有几个幼儿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没过一会儿,全体的孩子都站了起来,喊着:“老师,我要脱衣服!”此时,台下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把目光投向了祝老师,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她的抉择。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是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可能会劝阻幼儿不要脱掉衣服。但是面对公开教学,这样做会显得不尊重幼儿,如果同意幼儿脱掉衣服的话,那么场面肯定会很混乱,而且会影响到课堂秩序。怎么办呢?祝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说:“孩子们,你们像鸡宝宝一样,真的长大了,知道热了,要把外套脱掉。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例如,在讲述"电子云"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叠加法,将氢原子的电子云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一幕微观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入境",领略原子结构的奥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索的欲望,就可在好奇与欣喜中直观地理解原本抽象的"电子云"概念。又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阿付 一、活动目标: 1、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2、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从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古诗中接受教育。 2、时间安排:15天。 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三、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可4—8人一组)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归类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出主持人。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四、成果展示实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主持人: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首先,大家欢迎第一、二、三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有关热爱祖国、家乡、劳动人民方面的古诗名句。 (1)第一组展示: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理念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用心施教,用激情感化学生,用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情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时进行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关系,情感投入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重要影响。“事实上,认知成绩测试中多达四分之一的差异,是由入学时的情感特点造成的。”可见,情感教育在学生认知过程中不可低估,而且要注重培养。 1 注重情感,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教学,应立足于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会引起学生的认真思考,而且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有助于学生尽快达到“懂”的境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可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教学活动中突出的情感性。课堂教学如果能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打动学生的心扉,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 1 “用心”施教,活跃课堂气氛 快乐地当教师,这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追求;舍弃功名利禄的追求,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把教育当成一种美学,在平淡中体会着愉悦。如此一来,倦怠的心理烟消云散了。渐渐地,收获就越来越多,也会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教师和学生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教师只有心情愉快,热情饱满地面对学生,才能让学生同样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课,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教师也会思绪纷飞,灵感闪烁。反之,如果教师心情不好,一站在讲台就流露出郁郁的神情,那学生也会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而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这样,学生的反映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的心情,如此恶性循环,教学效果会如何?可想而知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常常把课堂气氛放在突出方面。常常评价某个老师上课缺乏激情,整堂课教学语气平淡无奇等等。因而学生觉得乏味,觉得厌烦;确切一点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缺乏情感的教学方式,勾不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激不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有时使学生产生恹恹欲睡的情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我们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了一项教学任务——情感教育。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呢?这里我谈谈个人的体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英语教学富含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又是英语教学的先导。 ①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为实施情感教育,一些老师就搞成了刻意的去寻求“情感点”,效果是适得其反。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情感教育的强调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做好“情感”教育呢? 首先,我认为不应该把“情感”教育作为刻意追求的一种教学手段或一个教学过程,而应该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 ②谈到教师作为课堂上的语言输入和教学组织者,不仅是知识和智慧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的榜样,其情感的力量有时比知识本身的传播更能影响学生。记得在原来的教材中,初三年级Have a good time 这部分的教学中,讲到了我们国家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作为著名的旅游圣地,它的民族、人口、名胜、景观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专门上网找到了海瑞、东山岭、万泉河、海南的少数民族等方面的图片,让我们那些几乎没有去过海南的学生大开了眼界,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可是我总觉得还是不够,应该再给学生拓展更高层次的认识着眼点,我找来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海南岛。学生不经意间,很自然的,我的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达到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之一——宾语从句也再次呈现。 再者,我认为情感教育在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每个话题都隐含着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在每节课上,随时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其实,情感教育的内容就是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语。但就是那画龙点睛的一句话,会令那些情商越来越低的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课堂表演过后有更深的情感体会。因为情感因素除了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学习效果和成功程度的重要因素。 ③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核心原则就是寓教于乐。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使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教师让学生在“乐中学”到“学中乐”的情感转化体验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这学期我们学八年级(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许多男孩子对科幻很着迷的,我让他们下去查

课堂教学的情感调控

课堂教学的情感调控 课堂是对幼儿实行教育影响的主要阵地,教师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融教与学为一体的情感激励和唤醒。所以,幼儿园的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情感的课堂,其教与学应是师幼情感的交融与互动。这样,幼儿在课堂中才能够切实感受到自我心灵力量的增长。 一、课前谈话,情在建立 课前谈话能够迅速拉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良好的情感基础。 一次,我园的陆梅老师去乡镇幼儿园支教。面对陌生的老师,二十多名大班幼儿怯生生地坐在板凳上一动不动。陆梅老师靠近他们,蹲下身来,亲切地说:“大家好,不好意思,因为路上耽搁,让你们久等了。”因为面前的新老师不是居高临下,幼儿的表情由紧张转变为好奇。她接着说:“我姓陆,叫陆梅,我们第一次见面,好好看看陆老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谁最勇敢说说看。”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宽松自由起来。 幼1:陆老师胖。(引出笑声) 师:对,很有眼力,我长得确实胖。 幼2:陆老师的嘴破了。(众大笑_) 师:观察得很仔细,这是我前几天感冒,火气冲的。不过,我很勇敢,打针没哭。(掌声) 陆梅老师从自身的形象入手,让幼儿大胆地评价。幼儿是纯真的,他们把老师的“不好”特征说了出来。但老师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表扬他们:“很有眼力”“观察得很仔细”,并把自己变成了小孩:“我勇敢,打针不哭。”这样的情感调控,亲切自然,机智诙谐。老师自觉地与幼儿“相似”,平等地与幼儿交流,不知不觉间与幼儿亲密接触,融为一体。 二、理解尊重,情在深处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虽然有一定的计划性和规律性,但任何简单的教学过程都受制于很多难以预料的变数。这就需要教师能有站在幼儿的高度理解与支持幼儿的教育机智:需要教师能有对当前状态的信息实行即时加工和处理的水平;需要教师能在特定教育情境中创造性地发挥爱的情感和智慧,将教育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灵活自如,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一次公开教学中,我园张莉老师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有两名小朋友在手工操作区太投入了,虽然全班其他小朋友都坐到座位上实行集体交流活动,但他俩却仍在埋头苦干。张莉老师的决策是“边交流边等待”。谁知,交流、讨论、观看录像等环节一个个都结束了,他俩还在手工区继续忙碌着。最后,张老师改变了原计划的结束活动方式,以和小朋友共同欣赏他俩的杰作结束了活动。 张莉老师从支持幼儿的自主选择到中途的等待再到最后的欣赏,充分体现了她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也充分体现了她极富睿智的情感调控之策。 三、表扬鼓励,情在激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高层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受人表扬,能使人感受到动力和自身的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有针对性地利用表扬鼓励的话语,让每一名幼儿都得到尊重和关爱。 大三班的桓桓小朋友是班里有名的调皮王,上课不听讲,小动作持续,但我却发现他的思维很独特,我便想从这个点切入来找时机表扬他,以激励他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专注的水准。在一次语言表演活动“龟兔赛跑”中,我先请几名小朋友分角色表演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他们都能按故事中安排好的情节“兔子骄傲睡着了,乌龟得了第一名”等实行表演。而桓桓小朋友上台表演时却执意要扮演兔子,并说:“兔子没有睡觉,得了第一名。”于是,小朋友纷纷说桓桓表演得不好,态度不认真、胡闹。我问桓桓:“你能说说兔子不在路上睡觉的理由吗?”桓桓大胆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前几次,兔子因为睡觉都输了,太没面子了,这个次,它一定要拿第一名。”我立即抓住这个契机,对全班小朋友说:“我赞成桓桓的意见,小兔子能总结出失败的教训和经验,不再骄傲睡觉了,所以得了第一。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点,而桓桓想到了,好有想象力哦!”活动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此,桓桓小朋友喜欢上课了,而且在回答问题时总能给我一些惊喜。 任何一名幼儿都会有他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出其强大的学习潜能。当幼儿的操作或发言成功时,教师要即时表扬。对那些表面上看似“失败”的幼儿,教师更要从幼儿的“失败”中找出亮点来鼓励幼儿,让其充满希望和阳光,养成良好的情感。

试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试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0-10-11T11:39:14.96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17期供稿作者:魏海连 [导读]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 魏海连 摘要: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情境 作者简介:魏海连,任教于山西省柳林县联盛中学。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课堂教学信息系统是由语言信息、行为信息和情感信息三个要素构成的。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充分发挥语言信息和行为信息的要素功能,而且要发挥情感信息的要素功能,使三者呈立体交叉排列、优化组合、协同作用,以师生紧密合作、共同活动来实现教学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化。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化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加强情感教育。 一、抓住教学情境,培育学生学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在讲述“电子云”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叠加法,将氢原子的电子云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一幕微观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入境”,领略原子结构的奥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索的欲望,就可在好奇与欣喜中直观地理解原本抽象的“电子云”概念。又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现象,增强学科情感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称“情感校正”。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上述提及的“盐类的水解”教学中,可先以“探讨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范例,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逐步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循着一条清晰的逻辑思路,积极思维,深入探索CH3COONa的水解过程,使学生认识到:CH3COO-与H2O电离产生的H+结合成弱电解质CH3COOH,引起H2O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导致溶液中[H+]<[OH-[。然后,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独立探索NH4Cl等其它类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盐类的水解”实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挖掘学科教材德育素材,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富有情感的学科语言,点燃学生对学科的情感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正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克勒沟学区新地小学--朱艳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对情感态度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了,这就告诫我们广大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考虑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用“心”施教,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从而进一步努力使数学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下面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括动的一种反应。情感教育,是在教学情镜中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数学的评价必须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着意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实践证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对三个维度进行了这样的整合: 新课开始,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几个漂亮钟表,让学生欣赏。同学们这些钟表漂亮吗? 生:漂亮! 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自己亲自制作一个钟表? 生:想! 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制作模型钟表。并要求学生在制作好的钟面上拨出一个自己已经认识的时刻,然后展示。 师:哇!真美呀!真是钟表的世界,钟表的海洋!这些都是小朋友亲自动手制作的钟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1:老师,我发现有错误!6号钟表两根针是一样长的。 师:一样长,不行吗?为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 生2:我还发现2号钟面上的数字写成一堆了!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写? 生3:每个数隔开的位置要一样。 生4:我发现8号的9点钟拨得不是很准确,我来给他拨正。 师:你最喜欢哪一号钟面? 生1:我最喜欢3号钟面,因为它的数字写得特别端正清楚,也很平均! 师:也很平均,是吧!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他的意思? 生2:他是说,一个数和一个数隔开的位置都是一样长的。 生3:我喜欢4号钟面,因为它用了两根不一样的针,一根是短针,一根是长针。 师:短针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长针呢? 生4:时针,分针。 生5:我最喜欢5号钟面,因为它刚好是六点整。我喜欢六点整。 师:还有哪几号也是几点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 我通过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亲自动手制作钟表,充分暴露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让学生体验到真正参与活动的乐趣,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拨出时刻,面对自己的作品,自主展开质疑、辨析,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让学生的思维在一轮又一轮的找错、辩论、解析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让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 二、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对某些数学问题作一些变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

化学教学课例分析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俗话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学生总喜欢那些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应主动沟通师生感情,运用情感教育打动学生的心扉,以情感人,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1)微笑:微笑是很有感染力的,教师的微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经常有学生对我说:“张老师,您每天笑眯眯的上课,我们被您看得不好意思走神”。微笑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思想上轻松了,思维上就敏捷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习任务圆满完成。(2)目光:在教学过程中目光的接触也是沟通彼此情感的一条重要的渠道。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目光来组织教学,虽与学生目光接触,但不过多凝视,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视线重点在教室的后排,既可弥补因空间距离形成的与后排学生的沟通障碍,有利于统摄全班。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在回答问题胆怯、畏缩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等。这不仅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产生一种被重视感、被关注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大大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不断产生温暖感、亲切感。充分发挥这种无声的语言在情感交流中的特殊魅力,让“无声胜有声”。 (3)手势:手势既能进行直观教学,又可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讲酸、碱的通性有五点时,教师可以伸出五个手指;当教师讲到某重点知识时,可以用手握拳,表示强调。

手势的灵活运用,不但能增强语言活动的感染作用,而且使学生心领神会、兴趣大增,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由于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贴近了,学生课堂‘插嘴’现象增多了,有时遇上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说:“你真会动脑筋,提了个问题把老师也给难倒了。”从心理上满足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学生觉得教师也和他们一样需要不断学习,然后教师请学生互相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样,一个学生的质疑就激发了全班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被调动了积极性,教师也适时加入进去共同学习。这样处理使教学内容变成完全符合学生求知需要的东西,不仅让学生增知识,长智慧,学会学习,也是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唤醒、激励。再把这样的情感延伸到课外,与学生一起聊他们喜欢的话题,比如兴趣、爱好、交友、学习及家庭情况。这样我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社会等环境对教学的影响的知识,知道学生上课之前,懂些什么?不懂些什么?哪些预备知识需要加强。这样课堂才会比较精彩,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等才不会变成问题。 我们组织教学并不是每堂课都要刻意设计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快乐体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就是看你的学生有没有发展和进步。有效教学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不断地设问自己:“怎样教才是有效的”、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1-05-11T17:15:45.0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7月上作者:陈文艺[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陈文艺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中学056300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里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在讲述“电子云”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叠加法,将氢原子的电子云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一幕微观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入境”,领略原子结构的奥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索的欲望,就可在好奇与欣喜中直观地理解原本抽象的“电子云”概念。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称“情感校正”。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的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 三、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 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情育情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电影的精彩绝伦、惊心动魄,文章的哀感顽艳、荡气回肠,音乐的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绘画的传神达意、气势恢弘,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虽时过境迁,但其景其情其声仍历历在目、言犹在耳,让人记忆犹新,甚至刻骨铭心。为何它们如此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究其原委,其中,始终倾注和贯穿着的是永恒的主题:情。产生吸引,引起共鸣,深刻的感悟,强烈的震撼,无不拔动着心灵的心弦,无不由情而入,无不由情而引,无不为情所动,无不为之动情,无不由情生情。由此可见,情最能感动人,情最能激发人,情最能鼓舞人,情最能激励人。如此而言,我们的教学也应如电影如文章如音乐如绘画。 教学是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师生间复杂的互动与律动过程,是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其内在本质为情动的过程,也就是师生双方围绕着千丝万缕的“情”的展开和延伸。如果在此过程中,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必定会产生融洽、默契、互敬、互爱的良好的师生之情。这样的师生关系、师生之情势必为学生健康的成长、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创造出了各种积极的因素和有利的环境氛围,这会促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走终南捷径,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千方百计融入更多、更广泛、更深刻的情。 一、爱是教育的基点,教育的本质是爱 爱是情的最高境界和表达形式。由爱生情,情真意切,教师用殷殷之情去点燃、去激发、去感染同学们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心灵。 (一)热爱学生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厌恶学生见到的全是不顺眼、不如意,讨厌学生只能看见他的缺点和污点,爱学生就能发现他的优点和闪光点。教师应 有博大和包容的胸怀去热爱所有的学生。爱他们的活泼和顽皮,爱他们的天真和烂漫,爱他们的聪慧和伶俐,爱他们的诚实和灵动,爱他们的优点,同样爱他们的缺点,爱好学生是自然的,爱差学生是可贵的。在爱的环境和氛围中,同学们会倍感温暖和关爱、快乐和舒适,充满自信,追求上进,学习兴趣浓,集体观念强,并从中体验着人生的乐趣和存在的价值·教师之爱点燃了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人生的激情。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同学们也将会热爱之情回馈亲爱的老师,师生间互敬互爱,水乳交融。爱屋及乌,学生不仅喜爱老师,也喜爱其所授之课,喜爱之情已经内化为学习的不竭动力。同学间互助友爱,团结一致,有浓浓的爱意,充满了仁爱之心。 (二)尊重学生 不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打击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伤自尊,尊重学生的思想;不泼冷水,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轻视,尊重学生的观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别具一格和独具匠心。大力支持和发展他们的特长,认真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重视他们对问

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思考

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思考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思考 斗门区和风中学刘结茹 在时间上我算不上一个新教师,因为我出来工作已经有一年三个月了,但在教学经验上我完全是一个新人,刚出来的时候处处碰壁,因为一直以来都活在自己过于理想的状态,以为自己把所有懂的都交给学生就成功了一大半,但现在我发现我错了。曾经有一位前辈说过:“现在学生说好的老师不一定就是好老师,只有当N多年过后,学生仍然记得你好的才是真正的好老师。”而要让学生对你印象深刻,不单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幽默的言谈举止,还必须要懂得如何艺术性的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最后一点才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和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生命线。还记得曾经也是中学生的我在一次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上这样总结道:我们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在课堂,所以我们得充分把握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如今作为一名教师,从听课、备课、讲课到评课,我深深的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各种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都是为了把握好课堂的短短40分钟,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我们必须向课堂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使教师对学生掌握主动权。 以《全球气候变化》的教学为例,反思早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情境创设:最近炒得热烘烘的全球气候大会将于哥本哈根举行,各国针对当前全球变暖的现状以及提出各自的减排目标进行了激烈地争吵。(课前可让学生上网或通过报刊了解情况)另外,通过播放电影《2012》,让学生对我们当前的气候变暖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世界有一种忧患意识。 反思:对于导入这一部分由于是有关最新的资讯,所以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谈 化 学 教 学 中 情 感 教 育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克服传统教育中的师生不和谐关系,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关键字:情感,情景,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新教材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而知、情、意相结合是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和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是使化学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笔者认为下面所列情况是学生乐于学的几种情形: (1) 当学生有兴趣时; (2)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 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呈现时; (4)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5) 当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6)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