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根底上指明社会开展的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梦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特别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开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开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开展规律把握的根底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根底上提出的。通过探究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觉新世界,即通过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汲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开展中自我否认的力量,发觉资本主义开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

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开展的方向、原则和根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答复。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1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地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方案。恩格斯认为,在新社会没有成为现实而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地设计未来蓝图,其结果只能是越是制定得详细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梦想。经典作家们论述说明,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完成是历史的必定,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完成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第一问参考答案:

共产主义的完成是客观必定和主观追求的统一;共产主义的完成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它是客观规律运动开展的必定趋势,也是先进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自觉追求的结果。

1、完成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开展规律的必定要求

〔1〕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完成的社会理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完成是历史客观规律的必定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肯定会完成,是以人类社会开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开展为依据的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开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完成的必定性。

2、完成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现实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共产主义完成的历史必定性中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社会规律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它本身就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和最后完成共产主义的历史过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自觉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1〕完成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在全世界完成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最高纲领,也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要求和表达。

(2)完成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表达

第二问参考答案:

1,完成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开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在全世界完成共产主义,首先将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固和开展,取决于这些同家所经历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开展和高度兴旺的根底上才能完成。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们精神境地的不断提高,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和成长等,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因而,社会主义的充分开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共产主义只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完成共产主义不仅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固和开展,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开展。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也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在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后,也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阶段,最后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

(三)正确理解“两个必定〞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定灭亡和社会主义必定胜利的“两个必定〞(也称“两个不可防止〞),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定〞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定〞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定性以及这种必定性完成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定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定性完成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定〞的完成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2,完成共产主义是历史开展规律的必定要求,“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第一,他们不了解共产主义的含义。共产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另一方面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当然,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彻底完成,是需要经过假设干代人的不懈努力的,是一个远大的奋斗目标。但是,作为在共产主义思想

体系指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一种亿万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改造社会的革命实践,则是一点也不“渺茫〞,而是实实在在地、每日每时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完成共产主义制度这一伟X想,进行了艰难卓绝的斗争,诸如巴黎公社、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每向前开展一步都意味着向共产主义靠拢一步。今天,我们的一切革命工作都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表达和组成局部。

第二,他们割裂了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互不相干。因此,无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即共产主义运动不仅在全世界,在中国早已存在,而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在中国和世界一些国家建立起来并取得重大开展,从而使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使人民从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旧制度下解放出来,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深刻,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道德水准和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向前推动,共产主义理想逐渐在深刻人心。

第三,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曲折和困难。马克思主义认识现告诉我们,事物的开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是如此,它有成功,也有失误,有前进,也有临时的困难。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人民生活得到了不断改善。人们才能看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期望。只要把社会主义建设好,就为将来的共产主义打下了坚实的根底。我们要继续坚决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勇往直前,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X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观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X想都是社会理想,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完成共同理想,是完成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打算和必经阶段。只有完成了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从而为完成共产主义打算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根底。

(2)完成最高理想,是完成共同理想的必定趋势和最终目的。完成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我们一方面,要胸怀远X想,了解我们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又必须从现实出发,为当前的事业而奋斗。必须用辩证的态度来对待。割裂二者的关系,走向任何一个片面都是错误而有害的。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根底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X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远X想,坚决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因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所以不讲共产主义就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不讲共产主义,共产党是什么也说不清楚,因为共产党的思想体系和最终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回避共产主义的问题,不利于我们坚决正确的理想信念。因而那种以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由认为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X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把共同理想与远X想对立起来,也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X想割裂开来了。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X想,要表达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当前,为完成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集中表达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我们要树立共产主义远X想,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鞭策自己,脚踏实地,为完成党在现阶段的根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忘记远X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4、如何在大学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根底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

理想。这伟X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决这一共同理想,并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X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远X想,坚决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牢固地树立和坚决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对于完成共产主义客观必定性的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经过考察人类社会开展的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展望人类解放的光芒前景,形成了他们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说明了共产主义作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更美好的社会制度肯定能完成。它不是基于良好的主观心愿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论证根底上的必定逻辑。

对于完成共产主义客观必定性的正确认识的掌握,要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通晓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必定性,真正有效地抵抗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X想,要表达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完成,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动,则已熔铸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期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X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特长制造,甘于奉献,做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7章光放大器参考题答案

第七章光放大器 复习思考题答案 1.光放大器在光纤通信中有哪些重要用途? 答:(1)利用光放大器代替原有的光电光再生中继器,能够大幅度延长系统传输距离。 (2)在波分复用系统中,它一方面可以同时实现多波长的低成本放大,另一方面,可以补偿波分复用器,波分解复用器、光纤光缆等无源器件带来的损耗。 (3)光放大器在接入网中使用,可以补偿由于光分支增加带来的损耗,使得接入网服务用户增加,服务半径扩大。 (4)光孤子通信必须依靠光放大器放大光信号,使光脉冲能量大到可以在光纤中满足孤子传输条件,从而实现接近无穷大距离的电再生段传输。 (5)光放大器在未来的光网络中必将发现越来越多的新用途。 2.光放大器按原理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答:光放大器按原理不同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1)掺杂光纤放大器,就是将稀土金属离子掺于光纤纤芯,稀土金属离子在泵浦源的激励下,能够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一种放大器。 (2)传输光纤放大器,就是利用光纤中的各种非线性效应制成的光放大器。 (3)半导体激光放大器,其结构大体上与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相同。如果在法布里-派罗腔(Fabry-Perot cavity,F-P)两端面根本不镀反射膜或者镀增透膜则形成行波型光放大器。半导体光放大器就是行波光放大器。 3.光放大器有哪些重要参数? 答:光放大器参数主要有(1)增益;(2)增益带宽;(3)饱和输出光功率;(4)噪声指数。 4.简述掺杂光纤放大器的放大原理。 答:在泵浦源的作用下,掺杂光纤中的工作物质粒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得到了粒子数反转分布,从而具有光放大作用。当工作频带范围内的信号光输入时,信号光就会得到放大,这就是掺杂光纤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只是掺杂光纤放大器细长的纤形结构使得有源区能量密度很高,光与物质的作用区很长,有利于降低对泵浦源功率的要求。 5.EDFA有哪些优缺点? 答:EDFA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源于它的一系列优点: (1)工作波长与光纤最小损耗窗口一致,可在光纤通信中获得广泛应用。 (2)耦合效率高。因为是光纤型放大器,易于与光纤耦合连接,也可用熔接技术与传输光纤熔接在一起,损耗可降至0.1dB,这样的熔接反射损耗也很小,不易自激。 (3)能量转换效率高。激光工作物质集中在光纤芯子,且集中在光纤芯子中的近轴部分,而信号光和泵浦光也是在近轴部分最强,这使得光与物质作用很充分。 (4)增益高,噪声低。输出功率大,增益可达40dB,输出功率在单向泵浦时可达14dBm,双向泵浦时可达17dBm,甚至可达20dBm,充分泵浦时,噪声系数可低至3~4dB,串话也很小。 (5)增益特性不敏感。首先是EDFA增益对温度不敏感,在100 C内增益特性保持稳定,另外,增益也与偏振无关。

基础物理学第七章(电磁感应)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电磁感应变化电磁场 思考题 7-1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哪一个更能反映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答:感应电动势。 7-2 直流电流表中线圈的框架是闭合的铝框架,为什么? 灵敏电流计的线圈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通入电流线圈就发生偏转。切断电流后线圈在回复原来位置前总要来回摆动好多次。这时如果用导线把线圈的两个接头短路,则摆动会马上停止。这是什么缘故? 答:用导线把线圈的两个接头短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因此线圈在磁场中受到一力偶矩的作用,阻碍线圈运动,使线圈很快停下来。 7-3让一块磁铁在一根很长的铅直铜管内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试描述磁铁的运动情况,并说明理由。 答:当磁铁在金属管中时,金属管内感应感生电流,由楞次定律可知,感生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它所激发的磁场去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通量的变化,即:阻碍磁铁相对金属管的运动。磁铁在金属管内除重力外,受到向上的磁力,向下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相应磁力增大。当磁力等于重力时,磁铁作匀速向下运动,达到动态平衡。 7-4用金属丝绕制的标准电阻是无自感的,怎样绕制才能达到自感系数为零的目的? 答:如果回路周围不存在铁磁质,自感L的数值将与电流无关,仅由回路的几何性质、匝数以及周围磁介质的磁导率所决定。把一条金属丝接成双线绕制,就能得到自感系数为零的线圈。做纯电阻用的电阻器都是这样绕制的。 7-5 举例说明磁能是贮藏在磁场中的。 7-6如果电路中通有强电流,当你突然拉开闸刀断电时,就会有火花跳过闸刀。试解释这一现象。 答:当突然拉开通有强电流电路中的刀闸而断电时,电路中电流迅速减小,电流的变化率很大,因而在电路中会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此电动势可以把刀闸两端间的空气击穿,因而在刀闸处会有大的火花跳过。 7-7 变化的电场所产生的磁场,是否一定随时间而变化?变化的磁场所产生的电场,是否也一定随时间而变化? 7-8 试比较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 答:位移电流具有磁效应-与传导电流相同。两者不同之处:产生机理不同,传导电流是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的,位移电流是变化的电场产生的;存在条件不同,传导电流需要导体,位移电流不需要导体,可以存在于真空中、导体中、介质中;位移电流没有热效应,传导电流产生焦耳热。 7-9 试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定性地说明怎样产生统一的电磁场;并说明静电场和稳恒磁场是统的一电磁场在一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形式。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思考题习题答案—第7章 化学动力学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速率的定义、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机理等。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共同特点,特别是一级反应和a = b的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判断反应的级数,能熟练地利用速率方程计算速率系数和半衰期等。 3.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Arrhenius经验式的4种表达形式,学会运用Arrhenius经验式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4.掌握典型的对峙、平行、连续和链反应等复杂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合理的近似方法(速控步法、稳态近似和平衡假设),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学会从表观速率系数获得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5.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会利用两个理论来计算一些简单反应的速率系数,掌握活化能与阈能之间的关系。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优缺点。 6.了解催化反应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本质。 7.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平衡与热化学平衡的区别,了解光敏剂、量子产率和化学发光等光化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热力学不同,它没有以定律的形式出现,而是表现为一种经验规律,反应的速率方程要靠实验来测定。又由于测定的实验条件限制,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可能会得到不同的速率方程,所以使得反应速率方程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使动力学的处理变得比较复杂。反应级数是用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指数和来表示的。由于动力学方程既有幂函数型,又有非幂函数型,所以对于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可能有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或小数之分。对于非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就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现其级数。对于初学者,要求能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主要是一级反应、a = b的二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探索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发展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 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1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赞成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过于具体、全面地论述,更没有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方案。恩格斯认为,在新社会没有成为现实而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详细地设计未来蓝图,其结果只能是越是制定得详细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经典作家们论述表明,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而应当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纲领与每个阶段的现实纲领结合起来。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第一问参考答案: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和主观追求的统一;共产主义的实现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它是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先进人类特别是无产阶级自觉追求的结果。 1、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氧化还原滴定课后思考题和习题答案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思考题 1.何谓条件电位?它与标准电位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实际工作中应采用条件电位? 答:(1)条件电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氧化形和还原形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 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时的实际电位。 (2)它与标准电位的关系是:OX d d ox n αγαγφφR e Re 0'0log 059 .0+= (3)因为条件电位考虑了离了强度、副反应及酸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应用条件电位比标准电位能更正确的说明氧化还原电对的实际氧化还原能力,正确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和反应完成的成度 。 2.为什么说两个电对的电位差大于0.4V ,反应能定量地进行完全? 答:因为对滴定反应一般要求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 ,反应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条件电位差大于因此,一般认为两电对型的反应:对型的反应:对又因:则V V mn n m m n V m n K n K 4.035.0059 .0)(31035600591log 059 .010'02'01'02'01' '02'016 '<+=-≠≠≈⨯=-===-≥φφφφφφ 3.是否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滴定分析?为什么? 答: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都能用于滴定分析,因为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反应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反应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 (2)反应必须定量的进行完全,通常要求达到99.9%以上。 (3)反应速度要快。 (4)有比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 4.为什么氧化还原滴定中,可以用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两个电对的任一个电对的电位 计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位? 答:因为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逐渐变化,在任一平衡点时两电对的电位相等,所以可用任一个电对的电位计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位。 5.氧化还原滴定中如何估计滴定突跃的电位范围?如何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电位?滴 定曲线在计量点附近是否总是对称的? 答:滴定突跃范围可用下式估计: 。 计量点附近是不对称的型的反应,滴定曲线在对计量点附近是对称的。 型的反应,滴定曲线在对化学计量点的电位:’‘等m n m n n m m n n m ≠==++=⨯-→⨯+ 1059 .03059.0302 01'01'02φφφφφ 6.如何确定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果指示剂的条件电位Φ0’=0.85V ,计算它 的变色范围。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 P 142【综合性思考题】: 给定体系0.02mol/LMnCl 2溶液(含杂质Fe 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已知K θSPMn(OH)2=2.0×10-13,K θSPMnS =2.5×10-13,K θbNH3=1.8×10-5,K θaHAc =1.8×10-5 ①与0.20mol/L 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 2+]=0.01mol/L ,c b =[NH 3.H 2O]=0.10mol/L ∵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 b /K b θ>500 ∴10.0108.1][5⨯⨯=⋅=--b b c K OH θ 又∵ 622108.101.0][][--+⨯⨯=⋅=OH Mn Q c =1.8×10-8 > K θSPMn(OH)2=2.0×10-13 ∴ 产生Mn(OH)2沉淀。 ②与含0.20mol/L 的NH 3.H 2O 和0.2mol/LNH 4C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H 3.H 2O~NH 4Cl 的碱型缓冲液体系 此时浓度减半:c b =[NH 3.H 2O]=0.2V/2V=0.1(mol.L -1) c S= [NH 4+]=0.2V/2V=0.1(mol.L -1) [Mn 2+]=0.02V/2V=0.01(mol.L -1) A 、求[OH -] 用碱型缓冲液计算式求算: s b b c c K OH ⋅ =-θ][ 55108.11 .01.0108.1--⨯=⨯⨯= B 、求Qc 22][][-+⋅=OH Mn Q c =0.01×[1.8×10-5]2 =3.24×10-12 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 故有Mn(OH)2沉淀产生。 ③与0.20mol/L 的NaAc 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aAc 强碱弱酸盐组成的体系 此时浓度减半: c S= [Ac -]=0.2V/2V=0.1(mol.L -1) [Mn 2+]=0.02V/2V=0.01(mol.L -1) 此时有:Ac -+H 2O HAc+OH - A 、求[OH -] ∵c s / K θbAc->500 ∴b b c K OH ⋅= -θ][ 6514 1045.71.010 8.110---⨯=⨯⨯=⋅=θθa s W K c K B 、求Qc 22][][-+⋅=OH Mn Q c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 案第七章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1、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解释相应的TR 曲线、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解答: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第二,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市场的需求量,那么,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量来控制市场的价格,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商品的销售量来提高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来降低市场价格。 关于垄断厂商的TR 曲线、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以图7-1加以说明: 第一,平均收益AR 曲线与垄断厂商的向右下方倾斜的d 需求曲线重叠。因为,在任何的销售量上,都是P=AR 。 第二,边际收益MR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置低于AR 曲线。其原因在于AR 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此外,在线性需求曲线的条件下,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纵截距相同,而且MR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AR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的两倍。 第三,由于MR 值是TR 曲线的斜率,即dQ dTR MR =,所以,当MR>0时,TR 曲线是上升的;当MR <0时,TR 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 曲线达极大值。 图 7-1 垄断竞争厂商的AR 与TR 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为: 25 )515(=-=d e , 或者,2)23(2=-=d e ,根据)11(d e P MR -=,则A 点的MR 值为:MR=2×(2×1/2)=1。 (2)方法同(1)。B 点所对应的MR =-1。 3、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7-23所示: (1)长期均衡点为E 点,因为,在E 点有MR=LMC 。由E 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 0,均衡数量为Q 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如图所示。 在Q 0 的产量上,SAC 曲线和SMC 曲线相切;SMC 曲线和LMC 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 曲线相交。(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 0)- SAC(Q 0)Q 0 图 7-23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 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BaSO4,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著。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效应是配位剂与生成沉淀的离子形成配合物,是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因为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所以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一沉淀,在相同质量时,颗粒越小,沉淀结构越不稳定,其溶解度越大,反之亦反。综上所述,在进行沉淀反应时,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盐沉淀,应主要考虑共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酸盐或难溶酸盐,多数情况应主要考虑酸效应,在有配位反应,尤其在能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沉淀的溶解度又不太大时,则应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4.共沉淀和后沉淀区别何在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对重量分析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共沉淀 答:当一种难溶物质从溶液中沉淀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会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中,这种现象为共沉淀,其产生的原因是表面吸附、形成混晶、吸留和包藏等。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度的差异,而在已形成的沉淀上形成第二种不溶性物质,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特定组分形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中。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和第八章 课后思考题

第七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1.流感病毒包着一层膜,膜上含有能被酸性pH活化的融合蛋白,活化以后,此蛋白质引起病毒膜与细胞膜融合。有一种古老的民间治疗流感的方法,建议患者到马棚内过一夜。听起来可能很怪,但是这项建议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马棚中的空气含有马尿中的细菌产生的氨气(NH3)。请解释NH3如何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感染。 答:流感病毒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然后被递送到内体,在这里它处于酸性的pH中,激活了它的融合蛋白。病毒的膜与内体膜融合,释放病毒基因组到细胞质。NH3是一个可以迅速穿透膜的小分子。因此,它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所有包括内体在内的细胞内区室。一旦区室内是酸性pH, NH3结合H+ 形成NH4+ ,这是一个带电离子因而不能通过扩散作用穿膜。NH4+因此在酸性区室聚集并升高pH。当内体的pH升高,病毒依然被内吞,但是由于病毒融合蛋白不能被激活,因而病毒不能进入细胞质。

第八章蛋白质分选和膜泡运输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correct? Explain your answers. A.The amino acid sequence Leu-His-Arg-Leu-Asp-Ala-Gln-Ser-Lys-Leu-Ser-Ser is a signal sequence that directs proteins to the ER. 氨基酸序列Leu-His-Arg-Leu-Asp-Ala-Gln-Ser-Lys-Leu-Ser-Ser是一个指引蛋白质到内质网中去的信号序列。 错。引导蛋白质到内质网膜的信号序列包括一个含8个以上疏水氨基酸的核心。这里显示的这个序列包括很多亲水氨基酸侧链,包括带电氨基酸组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以及不带电的亲水氨基酸谷氨酰胺和丝氨酸。 B.Transport vesicles deliver proteins and lipids to the cell surface. 转运膜泡将蛋白质和脂质运到细胞表面。 对。 C. Lysosomes digest only substances that have been taken up by cells by endocytosis. 溶酶体只消化那些被细胞由胞吞所摄入的物质。 错。溶酶体也通过自噬作用消化内源细胞器。 D. N-linked sugar chains are found on glycoproteins that face the cell surface, as well as on glycoproteins that face the lumen of the ER, trans Golgi network, and mitochondria. N-连接的糖链见于面向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以及面向内质网腔、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和线粒体腔的糖蛋白。 错。线粒体不参与囊泡转运,因此,纯粹在内质网上装配的N-连接糖蛋白不能被转运到线粒体。 2. Consider a protein that contains an ER signal sequence at its N-terminus and a 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in its middle. What do you think the fate of this protein would be? Explain your answer. 请思考有这样一种蛋白质,其氨基端含有一个内质网信号序列,其中部含有一个核定位序列。你认为这种蛋白质的命运会如何?请解释你的答案。

第七章 表面化学思考题(答案)

第七章 表面化学 思考题 1. 什么是表面Gibbs 能?什么是表面张力?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和联系? 【答】表面Gibbs 是表面积增加时,单位面积Gibbs 能的增加量,可表示为 p T A G ,??? ????=σ。表面张力是单位长度上表面紧缩力,可表示为l F 2=σ。对于液体 而言,采用适当的单位时,两者数值相同。 2. 分别从力和能量角度解释为什么气泡和小液滴总是呈球形? 【答】力:球形时达到力的平衡。 能量:球形面积最小。 3. 两根水平放置的毛细管,管径粗细不同。管中装有少量液体,a 管中为润湿性的液体,b 管内为不润湿性液体。问:两管内液体最后平衡位置在何处?为什么? 【答】对于a 情形,设左侧细管的半径和弯液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r 1、R 1,右侧的分别r 2、R 2,液体和玻璃间的接触角为θ1、θ2,则左、右侧压力差分别为 11 1cos 22θσσr R p == ?左、22 2cos 22θσσr R p == ?右,21r r <,21θθ=, 所以右左p p ?>?,故液体将向左侧移动, 越过粗细管的联结处后,直至完全移动到细管处,此时右侧的管径/ 21r r =, / 右左p p ?=?,此时达到平衡。 对于b 情形,同样分析,液体将完全移动到粗管处。 4. 在装有部分液体的毛细管中,将其一端小心加热时,问:a 润湿性液体,b 不润湿性液体各向毛细管哪一端移动?为什 么? 【答】对a 情形, θσ σcos 2211r R p ==?左, θσ σcos 2222r R p ==?右, 加热使得12σσ<,右左p p ?>?, 液体向左移动。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题答案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在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些加工工序较多的工件,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往往把加工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并用一些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将他们连接成一个整体,使之能够完成工件的指定加工过程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 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机械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1)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2)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 3)工件材料;4)要求生产率;5)车间平面布置;6)装料高度。 7-3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内容和流程 答: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一般可分为准备工作阶段、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 主要流程如下:1)制定生产线工艺方案,绘制工序图和加工示意图;2)拟定全线的自动化控制方案;3)确定生产线的总体布局,绘制生产线的总联系尺寸图;4)绘制生产线的工作循环周期表;5)生产线通用加工装备的选型和专用机床、组合机床的设计;6)生产线输送装置、辅助装置的选型及设计;7)液压、电气等控制系统的设计;8)编制生产线的使用说明书及维修注意事项等。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 a、尽可能在生产线上采用统一的定位面,以利于保证加工精度,简化生产线的结构; b、尽可能采用已加工面作为定位基准;c、箱体类工件应尽可能采用“一面两销”定位方式,便于实现自动化,也容易做到全线采用统一的定位基面;d、定位基准应有利于实现多面加工,减少工件在生产线上的翻转次数,减少辅助设备数量,简化生产线构;e、在较长的生产线上加工材料较软的工件时,其定位销孔因多次定位将严重磨损,为了保证精度,可采用两套定位孔,一套用于粗加工,另一套用于精加工;或采用较深的定位孔,粗加工用定位孔的一半深度,精加工用定位孔的全部深度;f、定位基准应使夹压位置及夹紧简单可靠。 (2)工件输送基准的选择:a、形状规则箱体类工件通常采用直接输送方式,必要时可增加工艺凸台; b、小型回转类工件一般采取滚动或滑动输送方式; c、盘、环类工件以端面作为输送基准,采用板式输送装置输送; d、对于一些外形不规则的工件,由于没有合适的输送基准,采用随行夹具或托盘输送。 (3)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拟定:a、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b、划分加工阶段;c、确定工序集中和分散程度;d、安排工序顺序。 (4)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a、生产线刀具寿命的选择原则;b、对加工时间较长、影响生产线生产节拍的工序,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切削用量以缩短加工时间;c、同一个的刀架或主轴箱上的刀具,确定合理的切削速度和每转进给量使得各刀具具有大致相同的寿命;d、选择复合刀具的切削用量时,应考虑到复合刀具各个部分的强度、寿命及工作要求。 7-5 简述生产节拍平衡和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及相应的措施。 答:生产节拍平衡的意义: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个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提高操作者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单间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有序流动;可以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成,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生产节拍平衡的措施:1)评估优化限制性工序,改善作业;2)作业转移、分解与合并;3)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工序节拍;4)增加顺序加工工位;5)实现多件并行加工,提高单件的工序节拍;6)在同一工位上增加同时加工工件的数目。 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平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缩短限制性工序的工时;使得各工段在相邻工段停产的情况下还能独立运行一段时间,提高生产线的设备利用率;减少工件热变形和内应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生产线分段措施:1)采用转位或翻转装置,分段独立传送;2)对限制性工序单独组成工段;3)对工位数多生产线进行分段,并在相邻段之间设立储料库;4)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件,在粗加工后下线,在储料库内存放一定的时间。 7-6 提高生产线可靠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高频电子线路最新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七章——角度调制与解调答案

第七章 思考题与习题 7.1 什么是角度调制? 解:用调制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频率(相位),使其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线性变化的过程即为角度调制。 7.2 调频波和调相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有何联系? 解:调频波和调相波的共同点调频波瞬时频率和调相波瞬时相位都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体现在m f MF ∆=; 调频波和调相波的不同点在:调频波m f m f k V Ω∆=与调制信号频率F 无关,但 f m f k V M Ω= Ω 与调制信号频率F 成反比;调相波p p m M k V Ω=与调制信号频率F 无关,但 m f m f k V Ω∆=Ω与调制信号频率F 成正比; 它们的联系在于() ()d t t dt ϕω= ,从而具有m f MF ∆=关系成立。 7.3 调角波和调幅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调角波是载波信号的频率(相位)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线性变化,振幅不变,为等福波; 调幅波是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线性变化,频率不变,即高频信号的变化规律恒定。 7.4 调频波的频谱宽度在理论上是无限宽,在传送和放大调频波时,工程上如何确定设备的 频谱宽度? 解:工程上确定设备的频谱宽度是依据2m BW f =∆确定 7.5为什么调幅波调制度 M a 不能大于1,而调角波调制度可以大于1? 解:调幅波调制度 M a 不能大于,大于1将产生过调制失真,包络不再反映调制信号的 变化规律;调角波调制度可以大于1,因为f f cm m V M k V Ω=。 7.6 有一余弦电压信号00()cos[]m t V t υωθ=+。其中0ω和0θ均为常数,求其瞬时角频率和 瞬时相位 解: 瞬时相位 00()t t θωθ=+ 瞬时角频率0()()/t d t dt ωθω== 7.7 有一已调波电压1()cos()m c t V A t t υωω=+,试求它的()t ϕ∆、()t ω∆的表达式。如果 它是调频波或调相波,它们相应的调制电压各为什么? 解:()t ϕ∆=2 1A t ω,()() 12d t t A t dt ϕωω∆∆= =

2011年中国近代史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2011年中国近代史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来源:考试大【相信自己,掌握未来,考试大值得信赖!】 2011年2月28日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人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失去了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把沦陷区的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各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物价飞涨,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 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全民 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作用: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国共产党携手合作”。1949年1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毛概第七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毛概》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思考习题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我国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这种革命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4)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

《运筹学》 第七章决策分析习题及 答案

《运筹学》第七章决策分析习题 1. 思考题 (1)简述决策的分类及决策的程序; (2)试述构成一个决策问题的几个因素; (3)简述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之间的区别。不确定型决策 能否转化成风险型决策? (4)什么是决策矩阵?收益矩阵,损失矩阵,风险矩阵,后悔值矩阵在含义方 面有什么区别; (5)试述不确定型决策在决策中常用的四种准则,即等可能性准则、最大最小 准则、折衷准则及后悔值准则。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试述效用的概念及其在决策中的意义和作用; (7)如何确定效用曲线;效用曲线分为几类,它们分别表达了决策者对待决策 风险的什么态度; (8)什么是转折概率?如何确定转折概率? (9)什么是乐观系数,它反映了决策人的什么心理状态?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不管决策问题如何变化,一个人的效用曲线总是不变的; (2)具有中间型效用曲线的决策者,对收入的增长和对金钱的损失都不敏感; (3) 3. 考虑下面的利润矩阵(表中数字矩阵为利润) 准则(3)折衷准则(取λ=0.5)(4)后悔值准则。 4. 某种子商店希望订购一批种子。据已往经验,种子的销售量可能为500,1000,1500或 2000公斤。假定每公斤种子的订购价为6元,销售价为9元,剩余种子的处理价为每公斤3元。要求:(1)建立损益矩阵;(2)分别用悲观法、乐观法(最大最大)及等可能法决定该商店应订购的种子数;(3)建立后悔矩阵,并用后悔值法决定商店应订购的种子数。 5. 根据已往的资料,一家超级商场每天所需面包数(当天市场需求量)可能是下列当中的 某一个:100,150,200,250,300,但其概率分布不知道。如果一个面包当天卖不掉,则可在当天结束时每个0.5元处理掉。新鲜面包每个售价1.2元,进价0.9元,假设进货量限制在需求量中的某一个,要求 (1)建立面包进货问题的损益矩阵; (2)分别用处理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各种方法确定进货量。 6.有一个食品店经销各种食品,其中有一种食品进货价为每个3元,出售价是每个4元,如果这种食品当天卖不掉,每个就要损失0.8元,根据已往销售情况,这种食品每天销售1000,2000,3000个的概率分别为0.3,0.5和0.2,用期望值准则给出商店每天进货的最优策略。 7.一季节性商品必须在销售之前就把产品生产出来。当需求量是D 时,生产者生产x 件商品的利润(元)为: 利润 ⎩⎨ ⎧>-≤≤=D x x D D x x x f 302)(

毛概第七章到十二章课后思考题

毛中特课后思考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改革是一场革命。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4)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1)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①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的制度体系; ③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