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音乐

《锦绣江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音乐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锦绣江南、风光旖旎、人文荟萃,这里的富饶美丽,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映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江南的音乐,如同江南的山水般秀丽柔美。本单元引领学生比较集中地感受我国民族音乐重要代表之一的江南音乐的魅力。本课选用《无锡景》、《太湖美》、《紫竹调》,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的特色风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和家乡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完整充分的聆听中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探究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

3、知识和技能:了解江南丝竹的有关知识,认识丝竹乐器。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感。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和演唱

教学难点:用歌声唱出《无锡景》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江南

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江南美景(江南园林、水乡景观),让学生充分领会江南景致清新、柔美、秀丽、婉约的特点。(音乐背景:琵琶独奏《太湖美》)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为音乐课创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在舒适、松驰的精神状态下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用音乐直接导入课题,明了直观。

二、唱江南

1、《无锡景》

(1)教师范唱《无锡景》问:歌曲介绍了无锡哪些美景?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3)随音乐学唱。(熟悉后注意引导学生婉转轻柔、流畅连贯地唱出江南民歌的特色)

(4)尝试用无锡方言演唱《无锡景》,教师特别指出一些字的发音,为了使它更柔和,与平时讲方言稍有区别,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虽然有录音带的范唱,但老师的范唱更能吸引学生,它犹如一道门槛,让学生觉得可以逾越,师生也会更亲近。

因为是无锡人,所以学生用吴方言唱问题不大,但为了追求歌曲的美感,教师必须做相应的指导。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充分体验到家乡民歌的魅力。

2、《太湖美》

(1)学生欣赏汤灿演唱的《太湖美》MTV,并思考其风格。

(2)集体交流欣赏心得。

(3)师讲述: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江南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风清新秀丽,曲调柔美流畅、迂回婉转,易于上口。2002年成为无锡市市歌,无锡地处太湖之滨,素有“太湖明珠”的美誉,经济实力雄厚,民众生活富足。无锡因太湖而驰名,太湖因无锡而更美丽。太湖是无锡的母亲湖,无锡与太湖血脉相连。市歌是一个城市的标志,能反映一个城市独具的特色和魅力,能凝聚人心。歌曲《太湖美》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太湖美景,抒发了无锡市民对母亲湖的热爱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经过二十余年的传唱,流传甚广,影响远及海内外,在江南更是家喻户晓,曾入选江苏“二十世纪经典音乐”作品。

(4)集体跟唱《太湖美》。

【设计意图】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

三、听江南

1、多媒体展示主要的丝竹乐器

[通过听、看,了解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

2、听赏江南丝竹《紫竹调》

(感受江南丝竹的轻、细、柔、美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体验江南音乐的特点。强调以音乐为主的理念就必须让学生多种途径接触音乐。

四、品江南

1、探究讨论:江南音乐有哪些特点?

2、江南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要求:与就近的同学讨论2—3分钟然后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补充。

【设计意图】音乐的核心是审美教育,音乐与文化会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生通过听唱欣赏,进一步升华自己的体验,通过分析交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使教学深度有所拓展。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无锡或江南文化方方面面的资料。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江南戏曲。2、江南建筑。3、名人佳作。

五、小结(播放结束音乐《紫竹调》)

无论是民歌、戏曲还是曲艺,都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江南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去接近和了解民间歌曲、民间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设计意图】音乐是美的,音乐课堂的语言也要追求美,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再加上优美的结尾,这一堂课就是一部完美的师生协奏曲。

《锦绣江南》教学设计

[年级] 初一年级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

乐》七年级下册,根据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锦绣江南》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能力发展目标:

在完整和充分的聆听和欣赏中,引导学生听、唱、思、议,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增进参与合作的能力获得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情感培养目标:

培养音乐兴趣以及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联系:

内容的选材,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初中以前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并能在学生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自己的家乡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演唱和欣赏过程中让学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通过体会与感受,比较研究其他地区的民歌。

2、难点:对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教学程序〕:

[典型情境]

在导入阶段,我创设了音乐之旅的情境,带学生进入了新疆、内蒙、东北朝鲜族几个有特色的民族地区,让学生回顾了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学演唱时,媒体播放歌曲《太湖美》,随着优美的歌声响起时,同步显示太湖美好风光,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学生带领学生用形体动作表现太湖的美丽景色。情境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发现”。因此,这种情境教学法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教学反思]

在学校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的课——《锦绣江南》被评为优秀课,还在外省上了几次展示课,受到一致好评。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思:

一、课前虚心请教

好课是不断磨砺出来的,我精心备课,课前广泛听取意见,通过讲课、说课、交流,又重整教案。如:黎族地区的音乐与舞蹈,是否让学生体会与江南音乐的不同,竹竿舞是否要让学生来试试跳跳,而且需加到何处,花多长时间才适合。我结合了他们的意见,最后决定加到拓展部分。再如:其他几个有特色的民族歌舞,我应该放在哪个环节妥当等等问题,我都是不断重复着修改——请教——试上——评课——再修改的过程。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使学生能够视听结合,将所讲的东西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他们更加形象的了解音乐知识,也乐于去接受我所讲的东西。例如:我通过多媒体聆听《太湖美》,欣赏太湖风光,学生随着音乐情不自禁的唱起来,而且十分投入。在比较黎族音乐时,我播放了平时录下的中央三套的舞蹈影片,学生兴趣高涨,以至于下课后都不愿从音乐教室离开。

三、充满激情上课

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下,必须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上课之中。教师是否充满激情,教态是否自然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在一些小细节上,我也十分注意,课前改了许多的毛病,例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口头禅不应长挂在嘴上;语气应该如何,眼神如何等等都必须考虑进去,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要肯定他的优点,如果在提出问题没学生举手时,或者要求学生活动无人敢出来时,要循循善诱,用鼓励的话激发他们,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就如:我让学生即兴演绎《太湖美》舞蹈时,一开始没有学生愿意,我先给他们示范几个动作,在我的鼓励后,许多同学都愿意出来表演,其中一个男生的划船动作给在座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细心耐心的去发现解决。

四、教师仍需示范

虽然现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经十分普遍,但仍然需要教师的示范表演,而不能一味地依赖多媒体。例如:在播放了《太湖美》之后,我自己又弹古筝范唱,这样更能打动学生,在情感上和学生产生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