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部公房

安部公房
安部公房

阿部公房小説家?劇作家

1924年(大正13年)東京生まれ

中国の瀋陽で育ち

成城高校

東大医学部

「近代文学」同人

「夜の会」花田清輝

新日本文学会?記録芸術の会

昭和31年チェコスロバキア作家大会

安部公房原籍为北海道旭川市,生于东京泷野川一个医生家庭,次年其父在中国沈阳满洲医科大学任教,安部公房小学、中学在满州就读,1940年,初中毕业回国求学,考人东京旧制成城高校攻读理科。1943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系。

他对大东亚共荣圈极为反感,1944年,曾伪造病历逃避兵役,休学回到沈阳。1945年日本战败后,同年冬天父亲因病去世,46年和母亲一起被遣送回国。次年会东京大学复读。战后初期靠卖咸菜和煤球为生,亲身体会到战后日本的动荡和不安,

他喜爱文学,学生时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迷,也大量阅读尼采、海德格尔、雅斯倍尔斯的作品。在战后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自费印刷了描绘在中国生活和战败后的苦闷的诗集《无名诗集》(1947)。但他文学生涯的转机是1948 年,有两件事决定了他的未来方向。一是参加入野间宏、佐佐木基一、花田清辉等现代主义作家组织的现代派文学团体“夜之会”,尤其深受先锋派评论家花田清辉的影响,对超现实主义特别关注,使他的创作打上超现实主义的烙印。二是当年发表了处女作《终道标》,表现他整个创作的基本主题:探讨人的生存状态和自由。从这一年开始,他弃医从文,走上专业创作的道路。

他是继野间宏、椎各麟三、梅崎春生等构成的“第一次战后派”之后, 加人这一行列的“第二次战后派”作家,相继加入的还有三岛由纪夫、大冈升平等。

1992年12月25日深夜执笔时,安部公房突发脑内出血入院,1993年1月22日因心律不整去世。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说:“如果安部公房先生健在,这个殊荣非他莫属,而不会是我。”

在安部一生的写作生涯中,重要作品比如《终点的道标》《箱男》《诗人的生涯》等,至今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由于安部在《诗人的生涯》中独辟蹊径的温暖和乐观,1974年,日本著名导演川本喜八郎将此作搬上银幕,并荣获每日电影奖(《每日新闻》,日本五大报纸之一)。

昭和22年「無名詩集」

昭和23年「終りし道標に」

《终道标》是一篇存在主义小说。它描写主人公因失恋的苦恼和对生活的绝望而出逃,离开祖国故土,去寻找自由的天地。他四处飘泊,在中国山海关外成为土匪的俘虏而被囚禁,身患重病。病危中他写下了三本回忆笔记,第一本叙述被囚的经历,第二本追溯在故乡的恋爱和出走,第三部记录在囚室中听到的其他两人的经历。最后描述土匪内讧溃逃,匪巢成为一片废墟。这时他拖着病弱的躯体,看着眼前瓦砾狼藉的场景,弥留中感到没有束缚压迫的自由,并找到了自我的王国:“这一下我可以完全占有了自己,再也不会有什么人来抢我了。”小说采用存在主义常用的日记体裁,风格晦涩阴暗,表达了作者对战后社会现实的感受和心灵上的阴影。小说以“人为何非如此不可?”的哲学疑问开头,到“现在我才真正是我的国王”结束,探讨人的个体自由是小说的中心主题,这是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当时著名的作家殖谷雄高读了小说后说:“面对面地处理了可以称之为存在感觉的事物,我感到有一个我所期待的作家出现了。”

昭和25年「赤い繭」第二回戦後文学賞

《赤茧》描写主人公“我”无家可归, 在楼宇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里四处寻找属干自己的家。走着走着,“我”的肉体逐渐分解为纤维, 结成了一颗赤茧,成为“确实不受任何人干扰的我的家”,然而“却少了一个可以归家的‘我’”。作者以奇特的构思, 变形的手法, 通过人变成茧来寓意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环境的不合理性, 表现了人在社会存在中的孤独和与世隔绝。

昭和26年「壁―Sカルマ氏の犯罪」第二十五回芥川賞

S·卡尔马先生一早醒来,感觉有些异样。经过一番体察和思索,发现是因名字丢失而引起的不适。他照常

到公司去上班,但名片变成的人形占据着他的位置,他因而被人们逐出公司。他苦闷窒息,来到医院就诊。不料由胸中空虚而产生的强大负压将医院画报上的沙漠风景吸入体内。S·卡尔马因此被控受审,但因为没有名字而无法判决,最后被送往世界的尽头——一片无垠沙漠中的一间小屋。他长时间面壁凝视,墙壁遁隐不知去处。而他体内的沙漠风景在不断膨胀,结果他变成了一堵高墙。

这是安部公房于 1951 年发表的小说《墙》的基本情节。小说以其离奇怪诞的情节和隐晦表达的某种思想而轰动日本文坛,也令读者感到耳目一新。小说获得当年上半期的“芥川奖”。但当时“芥川奖”评委之一的宇野浩二认为,这是“不可理解的小说”,指责它“写实的地

方几乎没有,完全没有”,然而赞赏小说的人占绝对优势。舟桥圣一评论说:“这是以否定实证主义为构图的抽象主义的艺术品,……作者自由而健康的批判精神跃然纸上,在这一点上,暗示着新小说的典型出现。”这篇小说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安部公房成为名声大震的现代派作家。

《墙》是安部公房的成名作。通过主人公丧失名字,名片化作人形,吸入外界物体,变成荒漠中的高墙等描述,用传统眼光看,显得离奇荒诞。但它真实地表现了在荒谬的现实世界中,地位低下的下层人物遭受的欺凌与捉弄,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本性”丧失殆尽的现实小说中运用了一系列象征性的寓意形象:“名字”是“自我”的象征,名字的丧失寓意着自我的丧失;“名片”是人生异化的直喻,它本为表示人物身份而设置,但现实中只看名片不看其人的事实大量存在,在现实中它压倒了、排斥了人本身;最后S·卡尔马幻化成无垠荒漠中的高墙,这一意象给人以凄凉、孤寂的感受,成为徒劳无益的反抗的悲剧性象征。由于作品在怪诞情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尤其是与战败后不久日本普遍的社会心理合拍,因而受到读者欢迎,获得评论界的赞赏。

《赤茧》与中篇小说《墙一S卡尔玛氏的犯罪》使安部公房一举成名, 从而确立了他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闖入者」

昭和29年「飢餓同盟」

昭和30年「奴隷狩り」

昭和32年「獣たちは故郷を目指す」

「棒になった男」芸術祭奨励賞

昭和33年「幽霊はここにいる」岸田演劇賞

昭和34年「第四間氷期」

安部公房没有辜负前辈的期望。在处女作之后,他勤奋创作,出版了一系列作品:《饥饿同盟》(1954)、《野兽们奔向故乡》(1957)、《左眼》(1960)、《沙漠之女》(1962)、《他人的脸》(1964)、《火星人》(1966)、《箱中人》(1973)、《密令》(1977)、《方舟樱花丸》(1984)等。这些作品虽然表现了作者不同时期风格的变化和艺术的探索与追求,但总体上都是以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表达存在主义的思想内容。安部公房将《终道标》探索的个体自由,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不仅写个人的内在感受,也描绘外部环境,强烈地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他的笔墨集中在自我的丧失、人性的异化、个人的孤独等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在主题的揭示中可以看到压迫剥削、弱肉强食等外在的社会现象。

昭和37年「砂の女」読売文学賞

小说描写仁木顺平到海滨沙漠中采集昆虫标本,被世人鲜知的沙漠部落带到一个沙穴的寡妇家中,部落为保证村庄不被飞沙湮没,强迫他和寡妇一起淘沙。开始他假装顺从,暗中伺机企图逃离。然而时光的流水冲刷了他逃跑的愿望,他慢慢适应了沙漠生活,抛弃了离开沙漠的念头,留下来开创新的生活。7 年后,社会按照有关规定,正式宣布仁木顺平失踪。

作者在这个虚虚实实的故事中,形象地探讨一种人生哲理:人类的生存环境是荒谬丑恶的,“沙漠就像我们的社会”,这里有压迫、有欺凌、有惩罚,没有自由幸福,只有孤独寂寞。但怎样面对这种现实?生存的基础在哪里?小说的答案是:在眼前的现实中寻找生机,不要逃离现实而转向幻想。结合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的社会条件看,也就是不必从喧闹混乱的城市转向农村的自然环境,要勇敢地走向生活,走到城市的“沙漠”中去。

小说副标题“没有惩罚就没有逃脱的乐趣”,富于哲理地解释了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谬与努力奋斗的关系,这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小说在日本获第十四届读卖文学奖,很快译成英、法、俄等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作者将小说改编成的电影,获1964 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小说获1968年法国的最佳外国文学奖。

映画:「砂の女」「他人の顔」「時の崖」「燃え尽きた地図」「箱男」

安部本人酷爱摄影, 而且造诣颇深。在电影方面, 1964年他本人亲自把『砂之女』改编成了电影, 由勒使河原宏执导。影片公映后好评如潮, 不仅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 还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奖。安部此后的好几部作品如『落とし穴』『他人の颜』『燃え尽きた地図』也都是由勒使河原宏执导的, 同样也是大获成功。他们和音乐家武満徹(たけみつとおる)的铁三角共同构筑了日本电影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引领了日本电影的新浪潮。另外「勒使河原宏」还是日本花道三大流派之一「草月流そうげつりゅう」的第三代掌门人, 他大胆地把传统的插花和现代崭新的艺术理念相融和, 并使之走向世界。他在陶艺、舞台设计等领域也是功绩卓著。

他的目标是用日常感情中捕捉出生活虚妄性(虚假性),用周密细致的观念挖掘出的前卫手法社会变革为目标?这种手法也适用于生动地戏剧、电影、广播剧和电视剧中。

安倍公房远离日本的文学传统,用寓言和讽

刺的手法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被排挤的人类的各种状况。

虽说是观念小说,但这种挑战未开拓的世界的热情收到很高评价。

《棒》这部作品是昭和30年发表于《文艺》的短篇小说。由三个场面构成:第一个是主人公“我”从车站前的商场屋顶掉下来,成为了一根棍子,插在人行道和车道中间的沟里的低洼处。第二个场面是老师和两个学生出现,对棍子进行研究,宣判了刑罚。第三个是孩子大叫着父亲冲出去的场面。

作品的超现实世界是由超越于日常伦理的感性所构成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匆忙生活着人类的沉于意识的底部的世界,或者是意识觉醒所创造的出来的幻想的世界。沉睡于人类心中的梦幻的世界。

具体从作品来说的话,被“这个男的成为了棍子”、“诚实而单纯的心”、“抛弃不顾”这三句话触发而形成的世界就是《棒》的世界。

究竟是什么精神从底部支撑着《棒》,以及从日本读者中寻求着强烈的自我否定,把每个工薪人员的人生平均表现为一根一米长的棍子,从这根棍子的形象中引出,根据不能裁决的东西来进行裁决,也就是做出放任不管的刑罚。作者存在于这个作品中某处深奥的地方,对棒子似的人类做出冷静而透彻的否定。人类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只能像棍子一样,甚至连死都不能死(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只能像棍子一样被抛弃。如果不把这些情况明确地理解成异化状况那么就不能活下去。人类屈服于强制下,一边为人一边成为人类之外的棒子,因为抛弃主体的懦弱而被判刑的精神,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没有了持续为人的热情那么就活不下去。

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描写了人类发现了作为棒子的自己,以及永远被缠绕在各种状况之中的自己的危机,然后在自己的危机感中急切盼望回归真实的人类。

安部公房

阿部公房小説家?劇作家 1924年(大正13年)東京生まれ 中国の瀋陽で育ち 成城高校 東大医学部 「近代文学」同人 「夜の会」花田清輝 新日本文学会?記録芸術の会 昭和31年チェコスロバキア作家大会 安部公房原籍为北海道旭川市,生于东京泷野川一个医生家庭,次年其父在中国沈阳满洲医科大学任教,安部公房小学、中学在满州就读,1940年,初中毕业回国求学,考人东京旧制成城高校攻读理科。1943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系。 他对大东亚共荣圈极为反感,1944年,曾伪造病历逃避兵役,休学回到沈阳。1945年日本战败后,同年冬天父亲因病去世,46年和母亲一起被遣送回国。次年会东京大学复读。战后初期靠卖咸菜和煤球为生,亲身体会到战后日本的动荡和不安, 他喜爱文学,学生时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迷,也大量阅读尼采、海德格尔、雅斯倍尔斯的作品。在战后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自费印刷了描绘在中国生活和战败后的苦闷的诗集《无名诗集》(1947)。但他文学生涯的转机是1948 年,有两件事决定了他的未来方向。一是参加入野间宏、佐佐木基一、花田清辉等现代主义作家组织的现代派文学团体“夜之会”,尤其深受先锋派评论家花田清辉的影响,对超现实主义特别关注,使他的创作打上超现实主义的烙印。二是当年发表了处女作《终道标》,表现他整个创作的基本主题:探讨人的生存状态和自由。从这一年开始,他弃医从文,走上专业创作的道路。 他是继野间宏、椎各麟三、梅崎春生等构成的“第一次战后派”之后, 加人这一行列的“第二次战后派”作家,相继加入的还有三岛由纪夫、大冈升平等。 1992年12月25日深夜执笔时,安部公房突发脑内出血入院,1993年1月22日因心律不整去世。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说:“如果安部公房先生健在,这个殊荣非他莫属,而不会是我。” 在安部一生的写作生涯中,重要作品比如《终点的道标》《箱男》《诗人的生涯》等,至今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读者群。由于安部在《诗人的生涯》中独辟蹊径的温暖和乐观,1974年,日本著名导演川本喜八郎将此作搬上银幕,并荣获每日电影奖(《每日新闻》,日本五大报纸之一)。 昭和22年「無名詩集」 昭和23年「終りし道標に」 《终道标》是一篇存在主义小说。它描写主人公因失恋的苦恼和对生活的绝望而出逃,离开祖国故土,去寻找自由的天地。他四处飘泊,在中国山海关外成为土匪的俘虏而被囚禁,身患重病。病危中他写下了三本回忆笔记,第一本叙述被囚的经历,第二本追溯在故乡的恋爱和出走,第三部记录在囚室中听到的其他两人的经历。最后描述土匪内讧溃逃,匪巢成为一片废墟。这时他拖着病弱的躯体,看着眼前瓦砾狼藉的场景,弥留中感到没有束缚压迫的自由,并找到了自我的王国:“这一下我可以完全占有了自己,再也不会有什么人来抢我了。”小说采用存在主义常用的日记体裁,风格晦涩阴暗,表达了作者对战后社会现实的感受和心灵上的阴影。小说以“人为何非如此不可?”的哲学疑问开头,到“现在我才真正是我的国王”结束,探讨人的个体自由是小说的中心主题,这是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当时著名的作家殖谷雄高读了小说后说:“面对面地处理了可以称之为存在感觉的事物,我感到有一个我所期待的作家出现了。” 昭和25年「赤い繭」第二回戦後文学賞 《赤茧》描写主人公“我”无家可归, 在楼宇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里四处寻找属干自己的家。走着走着,“我”的肉体逐渐分解为纤维, 结成了一颗赤茧,成为“确实不受任何人干扰的我的家”,然而“却少了一个可以归家的‘我’”。作者以奇特的构思, 变形的手法, 通过人变成茧来寓意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环境的不合理性, 表现了人在社会存在中的孤独和与世隔绝。 昭和26年「壁―Sカルマ氏の犯罪」第二十五回芥川賞 S·卡尔马先生一早醒来,感觉有些异样。经过一番体察和思索,发现是因名字丢失而引起的不适。他照常

安部公房作品《棒》——解读普通人的命运

安部公房作品《棒》——解读普通人的命运 作者:郭丽 作者单位:宁夏北方民族大学,750021 刊名: 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10(13) 参考文献(2条) 1.于荣胜《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上卷)》(增补版) 2006 2.叶渭渠日本小说史 200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讴琳.LI Oulin安部公房前期作品初探[期刊论文]-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5) 2.庄苹.ZHUANG Ping安部公房小说艺术特色初探[期刊论文]-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 3.邢林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听力教学环境[期刊论文]-零陵学院学报2002,23(3) 4.王涛从逃亡走向寻找——论安部公房小说人物存在性行为的根本模式[期刊论文]-东京文学2009(6) 5.肖晓花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技能[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10) 6.季红.Hong JI日语自发语态的表达方式[期刊论文]-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7.邹波"存在"与"异化"--安部公房作品之存在文学特征[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6) 8.李华.李斌试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及其启示[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 9.黎跃进安部公房:日本典型的现代派作家[期刊论文]-世界文化2009(11) 10.方舒从《赤茧》看安部公房的创作理念[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51364561.html,/Periodical_dzwy201013047.aspx

(完整word版)日本小说赤茧及解析

高中生经典阅读训练 赤之茧(日)安部公房 日暮时分,人们赶回自己的居所,而我却无家可归,只好继续在房子与房子间狭窄的夹道中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街上房屋鳞次栉比,却没有一个容许我栖身的地方,这到底为什么呢?我又开始念叨着这个早已重复了千遍万遍的疑问。靠着电线杆,我发现旁边有一截被人落下的绳子。我突然产生了上吊自尽的想法。绳子斜着眼睛盯着我的脖子,一边说道:兄弟,休息吧!的确,我也想休息啊,但是却不能休息。因为我还没找到能够让自己满意的,我之所以没有家的缘由。夜幕每天都会降临,人们每天都会休息,为了休息就必须有一个家。 看来我应该也有一个家才对。猛地,我发现自己也许从根本上误解了什么。说不定我不是没有家,而仅仅只是忘记了拥有家这个事实而已。没错,就是这样。比如我在偶然路过的一座房子前停下了脚步。很可能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心里想着。于是,我鼓起了勇气,走,去敲门半开着的窗户里探出了一张亲切的女人的笑脸。希望的微风涌进我的胸膛,我的心脏化作一面舒展着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我也堆起笑容,绅士般地点点头。对不起,请问,这里是我的家吗?那女人转瞬间板起了脸:啊?你是谁?我莫名其妙地语塞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向她说明。我是谁?在此时此刻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可是,怎样才能让她明白这一点呢?我有点自暴自弃了。不管怎样,如果你认为这里不是我的家,请拿出证据来。啊女人脸上流露出恐惧的神色,这让我感到有些恼火。没有证据的话,就可以看成是我的家了。可,这是我的家啊!那又怎样?是你的家,不见得就不是我的家,是吧?代替回答的是女人冷若冰霜的面孔和随即关闭的窗户。啊,这就是女人笑靥的真实面目。难道某种东西属于他人,就不能同时地为我所有吗?从刚才那个女人表情的转变之中,我已经充分地感受到这一荒谬论调的本质。但是,为什么一切都是别人的,而不是我的呢?哪怕至少有一个既不是我的,也不是别人的东西也好啊!我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施工现场和材料堆置场的水泥管就是我的家。但那也正逐渐地成为他人的所有物,最终完全地被占有,从我的眼前消失,丝毫没有顾及我个人的感受与意愿或者说,在他人干涉下,那些水泥管彻底地转变为与我的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那么,公园的长椅呢?当然很棒。如果那里真的是我的家,如果没有人拿着棍棒赶我走的话没错,长椅是大家的东西,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可是他却对我这样说道:喂,起来!长椅是大家的东西,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更不可能是你的东西。日暮时分,我不停地往前走。房屋不曾消失,不曾改变,伫立在地面之上纹丝不动的家家户户。在那之间是一条不断变化着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裂隙夹道。我不停地往前走。 我还没有理解自己之所以没有家的缘由,因此我还不能把自己吊死。啊!是什么东西缠住了我的脚?若是吊颈的绳子,请不要这么心急地催促我嘛!不,好像是具有粘性的丝线。捏着线头拽过来一看,线的另一端在鞋子的破洞里,随着我的扯动一点一点地往外冒。这玩艺真奇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用上双手不断地把丝线拉出来。紧接着,更加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身体渐渐地偏向一侧,无法与地面保持垂直的状态了。是因为地轴倾斜,引力方向改变了吗?啪的一声,鞋子离开我的脚掉落到地面上。我终于明白,那是我的一只腿短了一截。在抽出丝线的同时,我的腿变得越来越短。不知所措的我茫然地单脚站立在原地,在我的掌心,已经化为丝线的我的腿同样不知所措地独自蠕动起来,顺溜地从我的指缝间滑落,自行地开始分解,像一条蛇似地紧紧地缠绕着我的身体。在左脚全都脱落之后,丝线自然地转移到了右脚。不久,丝线就像一个口袋裹住了我的全身,即使如此,身体的分解也仍然没有停止,从腹部到胸口,再从胸口到肩膀,丝线依序地脱落,再从内部加固整个口袋。 最后,我消失了。只剩下一个没有任何内容物的茧。啊,这下总算可以休息了。夕阳把空茧染成耀眼的赤红色。这才是我的家,确确实实地,谁也无法干扰,谁也无法妨害的,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家。然而,拥有了这个家以后,能够入住的我却已经不存在了。茧内,时光

棒 安部公房

棒ぼう 阿部公房あべこうぼう 蒸むし暑あつい、ある六月ろくげつの日曜日にちようび ??? わたしは、人ひとごみに埋うまった駅前えきまえのデパートd e p a r t の屋上おくじょうで、二人ふたりの子供こどもの守まも りを しながら、雨上あめあがりの、腫はれぼったく浮腫むくんだような街まちを見下みお ろしていた。 ちょうど人ひとが立たち去さったばかりの、通風筒つうふうどうと階段かいだんの間あいだの一人用ひとりようの隙間すきまを見 み つけ、素早すばやく割わり込こんで子供こどもたちを順じゅんに抱き上げてやったりしているうちに、子供こども た ちはすぐ飽あきてしまって、今度こんどは自分じぶんが夢中むちゅうになっていた。しかし、特別とくべつ なことで はなかったと思おもう。実際じっさい、手てすりにへばり付ついているのは、子供こどもより大人おとなが多おお い。子供こどもたちは大抵たいていすぐ飽あきてしまって、帰かえろうとせがみだすのに、仕事しごとを邪魔じゃま されで もしたようにしかりつけて、うっとりと、また手てすりの腕うでに顎あごを乗のっけるのは大人おおひと たちなのである。 むろん、尐 々しょうしょう、後うしろめたい楽たの しみかもしれない。だからといって、ことさら、問題もんだいにするほどのことだろうか。わたしはただぼんやりしていただけであるけで。尐すく なく も、後あとになって思おもい出だす必要ひつように迫せまられるようなことは、何なにも考かんが えていなかった はずだ。ただ、湿しめっぽい空気くうきのせいか、わたしは妙みょうにいらだたしく、子供こどもたちに対 たい して腹はらを立た てていた。 上うえの子供こどもが、怒おこったような声こえで、「父ちゃん。」と叫さけんだ。わたしは思おも わず、その声こえから逃のがれるように、ぐっと上半身じょうはんしんを乗のり出だ していた。といっても、ほんの気分上きぶんじょうのことで、危険きけんなほどだったとは思おもえない。ところが、ふわりと体からだが宙ちゅうに浮うき、「父ちゃん。」という叫さけび声ごえを聞ききながら、私わたしは墜落ついらくし始はじ めた。 落おちるときそうなったのか、そうなって落おちたのかは、はっきりしないが、気き がつくと、

红茧

红茧 [日本] 安部公房 一、作者介绍 安部公房(1924年-),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一个医生家庭,曾随父亲移居中国东北,在沈阳度过中、小学时代。1947年自费出版油印本《无名诗集》。1948年参加由现代派作家组成的?夜之会?。同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后弃医从文,成为职业作家。他的成名作,是超现实主义中篇小说《墙壁》。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砂中的女人》、《旁人的脸》等。短篇小说《红茧》,发表于1950年,获得第二次日本战后文学奖。 安部公房是日本战后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在创作上借鉴西欧现代派表现形式。他以荒诞离奇的寓意手法和机智多变的嘲笑,来刻画讽刺非理性的现实社会。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描绘了现代城市文明中人的自我丧失和异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丑恶,同时也有一定的思想局限。 二、有关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简介 现实主义: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精确地描写现实。即恩格斯概括的,?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作品,如中国《诗经》中的部分作品,杜甫的诗,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在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它的进步意义在于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揭露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描写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资产阶级兴起与没落的过程。其中有些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作品中真实深刻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扩大了真实地描写现实主义生活的范围,达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文艺发展的高峰。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txt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txt 点击可进入全文阅读 日本作家。1935年1月31日,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岛的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在七兄弟中排行老三。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1944年丧父。战争结束后,大江健三郎于1947年进入战后设立的新制中学——大濑中学接受民主主义教育,并以同年5月颁布的新宪法作为自己的道德规范。1950年入县立内子高中,翌年转入县立松山东高中,在校期间编辑学生文艺杂志《掌上》。1953年高中毕业后大江健三郎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做报考大学的准备。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1955年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并创作剧本《死人无口》和《野兽们的声音》。大江健三郎积极从事文学活动,于1957年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奇妙的工作》并获该报“五月祭奖”。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在《文艺、时评》上谈到该短篇小说时,认为这是一篇“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作品”。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者的奢华》、《人羊》

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其中《死者的奢华》被荐为芥川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该作品显现出作者 “异常的才能”。自此,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得以与石原慎太郎、开高健和江藤淳等人齐名,同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1959年3月,大江健三郎完成学业,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其毕业论文为《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当时,这种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者也受到了种种攻击性批评。1960年2月,大江健三郎与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长女伊丹缘结婚,积极参加“安保批判之会 ”和“青年日本之会”的活动,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并因此而与石原慎太郎和江藤淳等人严重对立。在这一年里,大江健三郎还发表了长篇小说《青年的污名》,虚构性自传体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也于9月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具有较浓厚的民主主义色彩,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我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中日两国的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日本文学脱胎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给了日本文学丰富的营养。 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中国的维新志士认识到自己的国家与西方列强的距离,为“师夷长以制夷”,开始大量翻译西方书籍,起初以翻译政治、自然科学为主,后来在梁启超的倡导之下,文学翻译也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日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翻译日本文学,或者通过日语转译西方文学成为一种风潮。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掀开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崭新一页。 分为三个时期: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三、新中国成立之后。 一、维新运动——五四之前 远在三四百年前,我国就开始翻译日本文学作品,中华书局1983年版的《日本考》一书的“歌谣”部分,刊载了日本短歌39首,为明代李言恭、郑杰编纂。但这样的翻译活动显然并不具有自觉的意义。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翻译则有着极为鲜明的自觉意义。1898年翻译了东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说《佳人奇遇》,该小说发表于1858年,主要表现的是争取祖国独立解放的情绪,强烈反对专制政治。之后,翻译小说之风大为盛行,评论小说的文章也纷纷问世。据记载,“当时翻译压倒了创作,影响了创作,翻译与创作的比例为二比一”。此外,他翻译的《经国美谈》也曾引领潮流一时。这也是篇政治小说,它叙述了古希腊的爱国历史故事,因为与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相配合,所以很受当时青年的欢迎。 要评价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翻译文学史上的功劳,可引当时吴趼人的话为证:“吾感夫饮冰子《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说出,提倡改良小说,不数年而吾国之新著新译之小说,几于万牛充万栋,犹复日出不已而未有穷期也”。因此,若论日本文学翻译在中国的近代历程,梁启超当为第一人。东海觉我(徐念慈)在1908年《小说林》第七辑上刊载的《丁未年(1907)小说界发行节目调查表》也值得一提。文中指出该年出版的日本小说有八种,这也应该算是日本文学翻译活动在近代的源头。 林纾、魏易合译的德富芦花的长篇小说《不如归》颇有影响,被称为“家庭小说”的代表。小说批判了歧视妇女的封建观念,也触及当时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因而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短期内曾数次再版。 大量的翻译作品给死气沉沉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虽然这股风一开始吹进来时便夹杂着强烈的政治气息,但这并不妨碍翻译文学前进的脚步。它开拓了国人的眼界,也开拓了国人的思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了一场漂亮的“准备战”。 二、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之前 此时期的新文学最大的特色是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学的翻译和通过日语转译的欧美文学,这些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大大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日本文学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日本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状况大致体现为三个方面:(一)译作大量出现。厨川白村、武者小路实笃、秋田雨雀、芥川龙之介、有岛武郎、夏目漱石、谷崎润一 郎、佐藤春夫、菊池宽、小川未明、藏原惟人、小 泉八云、林房雄、本间久违、宫岛新三郎共15位 作家在20年代至30年代被翻译的作品达五种以 上。这其中又以厨川白村和武者小路实笃为最多。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日本作家的文学作品被翻译 介绍到中国。 (二)文学理论翻译繁荣。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丰子恺也译过此书)、《出了象牙 塔之后》,仲云翻译的厨川白村的《文艺与性欲》、 《病的性欲与文学》,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的新村》、 《思想革命》,张娴翻译的《与谢野晶子论文集》, 谢六逸翻译的松村武雄的《文艺与性爱》等。这些 理论既作为中国的借鉴,也用以指导现实。 (三)众多中国作家参与翻译活动。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未名社是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 这些文学社团的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郁达夫等 均积极参与翻译,也熟谙日本文学,为日本文学在 中国的翻译开辟了坚实的阵地。除了翻译日本文 学,他们还通过日语转译俄国文学、欧美文学作品。周氏兄弟的翻译: 五四运动爆发后,鲁迅译介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剧作、小说和文艺理论。厨川白村、鹤见佑辅的理论翻译得最多。作品则有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和《罗生门》,夏目漱石的《挂幅》和《克莱喀先生》,有岛武郎的《与幼小者》和《阿未的死》,菊池宽的《三浦右卫门的最后》和《复仇的话》等。 五四时期周作人翻译的日本文学亦包含小说、戏剧、文艺理论等不同形式的文学著作。在文艺理论方面,他除了翻译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论》外,重点是翻译“白桦派”的理论。这其中主要以《思想革命》、《旧日的新村》、《新村的理想与实际》为代表。与这种文艺理论指导相适应,周作人大量译介了白桦派作家的作品。例如:志贺直哉的《到网走去》、《清兵卫与壶卢》,武者小路实笃的《一日里的一休和尚》、《某夫妇》、《婴儿屠杀中的小事件》、《武者小路实笃集》等。另外他还翻译了江马修的《小小的一个人》,国木田独步的《少年的悲哀》,石川啄木的《两条四痕》。他与鲁迅合译了《现代日本小说集》(内收国木田独步、夏目漱石、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15位作家30篇作品)。 其他作家的翻译: 文学理论方面有:罗迪先译《近代文学十讲》(厨川白村),李达发译《日本文坛之现状》(宫岛新三),樊仲云译《文艺思潮论》(厨川白村),徐祖正译《爱与认识的出路——失了恋的人的道路》(仓田百三)。 文学作品方面有:夏丐尊译《女难》、《夫妇》(国木田独步)、《棉被》(山田花袋)、《秋》(芥川龙之介);田汉译《菊池宽剧选》、《海之勇敢者》、《屋上的狂人》(菊池宽)、《桃花源》(武者小路实笃);张资平译《不幸的男子》(武者小路实笃)、短篇小说集《别宴》(谷崎精二等)、《和解》(志贺直哉)、樊仲云译《桃色女郎》、《剧

安部公房资料

安部公房(1924~1993) 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生于东京,在中国沈阳度过小学中学时代。194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科专业;50年代初即在文坛崭露头角。由于长期接受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派影响,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特殊的场面、奇怪的情节、象征的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力图揭露社会的不合理性,并且探求解决问题的出路。短篇小说《墙壁》是他获得芥川奖和确立文坛地位的作品,主旨在于表现人的孤独感。此外的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闯入者》、中篇小说《野兽们向往故乡》、长篇小说《砂女》、长篇小说《旁人的脸》,剧本《幽灵在这里》和《朋友》,评论集《沙漠的思想》等。70年代以后的新作则有《梦的逃亡》和《笑月》等。其处女作《赤茧》、《墙》分别获得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其小说和剧本代表作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与大江健三郎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构成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其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 作家经历:安部公房生于东京泷野川一个医生的家庭,原籍北海道。公房出生翌年,举家到了沈阳。小学、中学在沈阳就读,已经开始阅读家中收藏的《世界文学全集》、《近代戏剧全集》,对表现主义的作品深感兴趣。1940年,公房16岁中学毕业后,独自回国入东京成城高校,攻读理科。 不久得了肺病,又回到沈阳的父母身边,疗养了一年。1942年春,再次回国复学。这时东京的战争气氛更加浓厚,学校加强军事训练,他十分嫌恶。面对时代的不安,他埋头研读尼采、雅斯贝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倾倒陀思妥耶夫斯基,涉猎了他的许多文学作品。 1940年回日本升学。1943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医学系,喜爱搜集昆虫标本和醉心于里尔克的《形象诗集》。1944年10月,东京战局日趋紧张,全国总动员,全面征兵,他估计日本将败,便伪造诊断书,休学到了沈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1945年冬上,其父感染斑疹伤寒而亡故。他与作为作家的母亲被遣返回到故里北海道石狩川流域的祖父母家,然后自己只身上了东京。可以说,他幼少年时代从出生地。成长地、原籍地来回过着游移不定的生活。他自己也说,写自传开头总是无从下笔,因为他是个没有故乡的人。在他感情底部流动着对故乡的一种憎恶,也许他的文学思想是由于这种背景而来。 安部在东京,继续学业,同时开始写诗,自费出版了《无名诗集》。战后初期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半工半读,靠卖咸菜和煤球为生。但通过这段艰苦的生活和奋斗,培养了乐天而又孤独的性格,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热情,也给他提供

高中语文课后必读之经典小小说 棒〔日本〕安部公房素材

棒〔日本〕安部公房 闷热,一个六月的星期日……我在人群拥挤的车站前百货公司的屋顶上,一面照顾两个孩子,一面俯视雨后浮肿的街道。看到人刚离去后通风管和楼梯间的空隙,立刻挤过去,依序抱起孩子,孩子很快就看腻,反而自己全神贯注。其实,并没有特别的事。老实说,趴在栏杆上的,大人比孩子多。孩子大都很快就厌腻,吵着说要回去,却像妨害工作似的,受到斥责;茫茫然把手搁在栏杆上支着脸颊的都是大人。当然,也许会有一些内疚的愉悦,不过,这也不成问题。我只茫茫然而已。至少并不认为有事后回忆的必要。也许因为空气潮湿,我竟然焦躁异常,对孩子发脾气。大孩子以愤怒般的声音叫喊:“爸爸……”我仿佛想逃离这声音似的,不由得探出了上半身。不过,只是心境上如此而已,并不觉得危险。身体轻轻浮在空中,一面听着呼唤“爸爸!”的叫声,一面开始往下堕落。不知是落下时变成这样,还是变成这样之后才落下,总之,发觉时,我已变成一根棒,不粗不细,适于拿在手中,约一米长,很直。第三次呼叫“爸爸”的声音发出了。下面人行道的人潮刚好动了一动,留出了空隙。我朝那空隙旋转着直落下去,发出干枯尖锐的声响,反跳起来,碰到树木,插在人行道与汽车道间的洼处。大家很生气地睨视上方。我的两个孩子,小脸苍白,端庄地并排站在屋顶上的栏杆旁。入口的警冲声称要严罚淘气的小鬼,往上奔去。众人昂奋地挥动拳头威吓。我却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依旧插在那里。终于有一个学生注意到我了。这学生和另外两人在一起;其中一个是穿同样制服的学生,另一个可能是老师。这两个学生从身高、脸形到戴帽子的方式,都像是双胞胎。老师留了白胡髭,戴度数很深的眼镜,是身长而且非常沉稳的绅士。第一个学生把我拔出来,用带着几分遗憾的口气说:“被这种东西打中就糟了,一定会死了。” “借我看看。” 老师微笑,从学生手上接过我,看了好几遍,说:“比想像的要轻。不要贪心。这正是你们最好的研究材料。以首次的实习来说,也许相当合适。大家好好想想看,从这根棒子可以知道什么?”老师带着我走,两个学生跟在后面。三人避开人潮,走到车站前的广场,寻找长椅坐,但椅上都坐满了人,只好并排坐在绿地的边缘上,老师把我捧在手中,眯眼照着阳光看:这时,我发现了一件奇妙的事。学生们似乎也同时发现了,几乎同时开口说:“老师,胡子……”那胡子似乎是黏上去的。左端剥落,在风中颤动。老师沉静地颔首,用沾在

日本著名作家及主要作品介绍(读书笔记)

日本著名作家及主要作品介绍(读书笔记) 源氏物语 紫式部(约978-1016),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和歌(一种要吟唱的诗)作家。她自幼被称为才女,熟读汉语诗文,通音律。著有《紫式部日记》和《紫式部集》,前者是她在皇宫做女官时的日记,后者收录了她的和歌作品。 《源氏物语》直到作者去世前才完成,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源氏是这部作品的中心人物,他的父亲是桐壶帝,虽然母亲的身世不好,但他因清秀无比的长相和聪慧得到了父皇的宠爱。他很快成长为一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在他周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男女,让他应接不暇。最终,他终于明白自己喜欢的女性是谁了。 怪谈 小泉八云(1850-1904),日本著名作家,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他生于希腊,长于英法,后来加入日本国籍,从妻姓小泉,取名八云。

《怪谈》是日本鬼怪灵异小说代表作,日本近现代怪谈文学的鼻祖,被誉为“日本的《聊斋志异》”。其中《百合的 故事》《第六感生死恋》《雪女》三个故事最具有代表性,都曾被搬上荧屏。这些故事均讲述了人与鬼怪之间的离奇恋情,悬疑重重,令人叹为观止。 舞姬 森鸥外(1862-1922),本名森林太郎,号鸥外,日本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作者年轻时曾经赴德国留学,创作上深受叔本华、哈特曼的影响。代表作有《舞姬》《泡沫记》《信使》等。《舞姬》被 称作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太田丰太郎是一名年轻的日本官员,被派往德国工作。在德国,太田丰太郎思想上得到解脱,不甘心再做一个被上司操纵的机械木偶,与上司的关系不断恶化。后来,他又爱上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德国舞女爱丽丝。上司抓住把柄,将他开除公职。后来,他的老同学相泽为他争取了一个重返公职的机会,但须割断与爱丽丝之间的感情,而就在此时爱丽丝却怀孕了。在爱人和前程之间,太田丰太郎必须做出选择…… 我是猫

赤茧

《赤茧》一文中的寓意表现 康娇 摘要:安部公房是日本现代派代表作家之一,《赤茧》是他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文章运用了超现实的寓意,来表现和揭示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人的在这种情况下的种种生存困惑。创作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人物形象。 本篇论文根据先行研究,揭示了赤茧一文中的寓意表现并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做了深刻的分析。他在作品中通过变形成赤茧来象征性地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孤独、苦闷和归属感的丧失,督促人们反观自我,认清自身所处的社会的荒谬,而开始与命运抗争。 关键字:寓意表现归属感社会的即成秩序赤茧的深层含义社会的态度 1、引言 安部公房(1924~1993)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50年代初即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受到了存在主意和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他的处女作《赤茧》《墙》分别获得了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界的地位。短篇小说《墙壁》是他获得芥川奖和确立文坛地位的作品,主旨在于表现人的孤独感。此外的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闯入者》、中篇小说《野兽们向往故乡》、长篇小说《砂女》、长篇小说《旁人的脸》,剧《幽灵在这里》和《朋友》,评论集《沙漠的思想》等。70年代以后的新作则有《梦的逃亡》和《笑月》等。他的小说和剧本代表作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和大江健三郎以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成为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他的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 2、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者“我”,“我”在无边的都市中漫无目的的走着,却找不到自己的家,夕阳西下,人们都急于回家休息的时候,“我”却无家可归。“街上有那么多的家,为什么惟独没有我的家呢?”我一边询问着自己,一边在街上徘徊着,想要寻求一个答案。我突然想到:“也许我并非是没有家,只是自己不小心忘了吧”。于是我鼓起勇气敲响其中了一家的门,“我”对着女主人提出了的一连串的问题,“虽然说这是你的家,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这就不是我的家啊”,本来还笑脸相迎的女主人板起了脸孔,将我拒之门外。“我”仍旧坚持寻找着我的家,哪怕不是房舍也好。可是甚至连“工地,建材场的水泥管”“公园的板凳”都不能成为我的家,我本以为它们是属于大家的,可是这些居然也不是我的家。而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腿和身体逐渐变成了纤维般的东西,慢慢缠绕了起来,“我”最终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空茧——这时候,我终于找到了我的追求,而那个想要回家的我却消失了。“我”似乎如愿以偿,找到了归宿,但却永远的丧失了自我。 3主人公在寻找“家”的寓意表现 《赤茧》这篇短篇小说是在1950 年发表在《人间》杂志上的,这是安部公房第一次表现出自己鲜明的存在主义的小说风格。二战后日本国内秩序崩溃,被美军长期占领,日本处于一个急剧的历史转折时期,无法把握历史进程和个人命运。而安部走上文坛的50年代,正是日本战后时代的终结。日本社会开始摆脱战后的混乱、贫困和战争的阴影,经济进入复苏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又面临新的矛盾和危机。这时期,日本的存在主义作家将目光关注着整个资主义社会的状况和不合理现象,并表现出一种悲观的情绪。而安部一直热衷于揭示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诞和人存在状态的不合理性,同时又在积极地寻找着出路。 文章的开始,主人公便开始寻找自己的“家”,无家可归的苦闷和彷徨感一直伴随着主人公,安部公房对于这种感受的深刻理解和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安部公房曾明言:“我

日本现代文学选读自考内容与答案

高等教育自考日本文学选读题库(含答案) 重点课文 1.得到善意的评价,为他打开了进入文坛的道路。 2.1924年,与等创办同仁杂志《文艺时代》,成为的代表作家之一。3.1926年,成名作。其抒情的笔调,清纯的青春描写赢得了读者的欢迎。4.1931年, 主义小说 ,是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5.与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他的代表作的问世,并使他的文学创作走上了新的巅峰。 6.1957年,被推选为 ,为日本的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许多贡献。 7.年,成为日本的人。年,自杀身亡。 8.川端康成是日本 ,早期作品中居多。显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表现细腻情感的能力。 9.时期,短篇小说集中不乏新感觉派特点的作品。 10.川端康成更注重将与紧密而有机结合,开辟了极富的天地。是其一次成功的尝试。 11.《伊豆的舞女》被认为 , , 的一部作品。12.《伊豆的舞女》,发表于1926年,是川端康成 ,被认为是。. 13.着意表现“我”的内心变化、情感波动这一重要内容的同时,在身上,花费的笔墨更多。 14.以“我”为 ,以“我”的视线去观察,用眼光去寻找,用心去感受。这种手法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乏见。 15.作品构成的“核”: 16.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一环境,体现着作者的 ,也是所追求的的重要条件。 17.川端康成对的追求,体现在的追求, 体现在的追求上。 18.孤儿根性: X19.主题思想: X20.日本传统美意识 21.情景结合的描写手法 22.《伊豆的舞女》产生的根源 23.小说效果成立的重要条件 24.川端康成小说的创作特点 画册(田宫虎彦) 1.1947年,在上发表小说 ,获得文坛的承认,由此开始其专业作家的创作生活。 2.1951年,短篇小说集《画册》,获。

终助词

終助詞「ね」について 要旨本稿では、日本語のおける終助詞「ね」について先行研究を概観した上、「ね」の意味用法、男女の用法の違いなどが検討してみたものである。 キーワード終助詞「ね」;意味;用法;婉曲 一はじめに 終助詞は新聞や論文のような書き言葉ではほとんど使われないが、日常会話の中では頻繁に使用され、また会話文で終助詞を伴わない場合は不自然な印象を与える場合が多いことは以前から指摘されていた。そのなかに、「ね」は代表的な終助詞の一つとして、たくさんの学者に研究されている。本稿では、「ね」の基本用法について論じていきたいと思う。 二終助詞「ね」について先行研究の概観 日本語の終助詞「ね」については、伝統的な研究として主に四つの観点がある。⑴「聞き手目当て」の説である。この観点の説明について渡辺〔1968〕では、「聞き手めあてに発せられる言葉であり、叙述内容は無関係の存在であり聞き手に対する呼びかけをになうものである。その意味的な役割としては、聞き手に同意を期待しながら発する言葉であ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る。⑵「共有情報」の説である。この観点の論述について神尾「1989,1990」では、「『ね』は、、現在の発話内容に関して、話し手の持っている情報と聞き手の持っている情報とが同一であることを示す必須の標識であ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る。⑶「内部確認行為」或いは「話して自身の情報の捉え方」の説である。この観点の説明について蓮沼〔1988〕では、「発話時において自分が述べようとしていること、ほかの何らかのよりどころとなるものとの間に、食い違いがないということを、話し手が話の場に持ち出し確認とす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る。⑷「意識面から伝達面に転化する」の説である。この観点の論述について宮崎(2002)では、「終助詞『ね』の諸用法が、その場で確認したことを述べる(認識の現場性) という中核的な意味を独話助辞?な?と共有しつつ対話助辞として、独自に様様な聞き手めあての機能(同意要求、確認要求、行為実行の約束の要求)を獲得していく様相として記述でき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る。その他、宮崎(2002)では、「『ね』は、文の内容を、何かと一致させながら聞き手に示すときに用いられる。聞き手の知識や意向との一致を問う用法や、話して自身の記憶や結論との一致を示す用法などがある。」と指されている。この観点が⑴と⑶を総括した上に提出られていると思う。本稿はこの論述を採用する。 三終助詞「ね」の意味 ⑴軽く主張する意を表す。 「その辺の心配は要らないんだがね。」(芥川龍之介?路上) 「僕なら、あの時、一緒に皆と散歩するね。君が帰ると云えば君を帰らして」(武者小路実篤?友情) この二つの文は、話し手が自分の行動を判断する同時にその判断を聞き手に伝える。すなわち、話し手はその主張を一致させながら聞き手に示す。 ⑵相手に同意を求める。 「ありゃおもしろい本ですね。」(夏目漱石?道草)

战后派文学

战后派文学 本文是关于战后派文学,感谢您的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一批中、青年作家所形成的文学流派。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创作手法和风格等方面,都同战前作家迥然相异,富于战后的时代特色。战后派作家共有两批。 第一批战后派作家是战后初期崛起的中、青年作家,代表人物有野间宏、椎名麟三、中村真一郎、梅崎春生等人。他们在军国主义统治的黑暗岁月中断送了青春,或因参加进步活动身系囹圄,遭受法西斯警察的摧残与迫害;或被征兵驱往战场,心灵饱受创伤。他们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从本身的经历中,对军国主义祸国殃民的罪行逐渐有了认识,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他们描述战争的悲惨景象和人们的精神创伤,提出了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和感情同人民大众有相通之处。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1946)、埴谷雄高的《死灵》(1946)、中村真一郎的《在死亡的阴影下》(1947)、梅崎春生的《樱岛》(1946)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作品。长篇小说《死灵》和《阴暗的图画》主题大体相同,描写战时几名学生参加进步活动,暴露法西斯势力统治下的黑暗生活,表现了对摧残他们生命和青春的军国主义的愤恨。《樱岛》以日本军国主义覆灭前夕的1945年为背景,反映驻扎在鹿儿岛南端樱岛上的海军士兵的厌战情绪。这些小说所描写的战时生活都是作者所经历过的,流露了作者的愤恨心情,具有较大的感染力。 第一批战后派作家的文学活动是在《近代文学》杂志文艺批评家

的影响下进行的。《近代文学》创刊于1946年,成员有本多秋五、平野谦、埴谷雄高、山室静、荒正人、佐佐木基一、小田切秀雄等。他们都是在战前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遭到挫折时从事文艺评论活动,经历同第一批战后派作家大同小异。他们提倡艺术至上主义,强调尊重个人,并主张摆脱党派的束缚,保证个人的创作自由。第一批战后派作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力图摒弃从大正年代起就在日本文学中流行的“私小说”的传统,主张“在观念中探索世界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反对描写“人物行为的表面现象,而重视其心理动机”。在创作手法上宣称要突破现实主义,确立新的表现形式和文体,使用抽象语言。椎名麟三是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开拓者,野间宏和中村真一郎在思想倾向和艺术手法上都模仿英美的意识流小说。他们大量采用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以表现日本的社会生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朝鲜战争爆发前夕,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岛尾敏雄、堀田善卫、安部公房、大冈升平、井上光晴等为第二批战后派作家。他们在选择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同第一批战后派作家有一脉相承之处。堀田善卫在短篇小说《广场的孤独》(1951)中,以朝鲜战争前后的日本社会为背景,描写日本知识分子对国际形势和日本前途惶恐不安的精神状态。在几篇以中国为活动舞台的作品中,堀田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政策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他的小说《时间》(1953)是描写日本法西斯军队制造南京大屠杀血腥罪行的第一篇小说。剧本《命运》(1958)的主人公,战前曾是侵华军队的一名下士,战后随代表团访华参观,当他看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一个

日本文学流派

日本文学流派:自然主义文学 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20世纪初在“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主要限于小说。作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声、岩野泡鸣、正宗白鸟等人。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实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旧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在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之所以成为日本现代文学确立时期的主导理论,是由于自明治维新以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不彻底性,使得现代文学迟迟未能形成。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社会现实的阴暗气氛日益沉重,在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之前流行的“砚友社”形式主义的文学和初露苗头的追求积极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阴暗现实的摧残下相继夭折。日本作家们对时代普遍感到悲观与幻灭,他们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和世纪末思想中发现了投合他们兴趣的观念。这就是自然主义在日本成为风靡一时的文艺运动的缘故。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最初是由几个作家按这种文学理论进行模仿性的创作开始的。1901年小杉天外的作品《流行歌》,1902年永井荷风的作品《地狱之花》,都是按照左拉所提出的自然主义理论写成的作品。小杉在他的作品序言中指出,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无所谓善恶美丑,作家的责任就是按照“自然”的现象如实去写。永井则在他的作品的跋文中,主张作家应该着力去刻画由“祖先遗传”带来的“动物性”。这一时期,作家们对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还只停留在对左拉的理论的介绍上。1906至191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评论家,最有影响的是美学家岛村抱月与文艺评论家长谷川天溪,还有片上天弦、相马御风、中村星湖、本间久雄等人;鼓吹自然主义,以长谷川最为热心,他的代表论文有《幻灭时代的艺术》、《排除逻辑的游戏》、《现实暴露之悲哀》等。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破理显实”和“觉醒者的悲哀”等口号。所谓“破理显实”,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客观主义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写“真实”;所谓“觉醒者的悲哀”,即认为作家在“发现了毫无虚假的现实”之后,“其背后则是深刻悲哀的苦海”,并鼓吹“这种有增无减的背后的悲哀,才是真正现代文艺的生命”。岛村抱月在《代序·论人生观上的自然主义》一文中,从对一切道德、义务和理想表示绝对的怀疑出发,主张作家写自己来进行忏悔。他说:“摒弃一切虚伪,忘掉一切矫饰,痛切凝视你自己的现实,先是凝视,然后你就忏悔。”岛村抱月的这一主张,为日本文学中形成根深蒂固的“私小说”传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日本的自然主义作家在这种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种种消极因素。在题材上,他们从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那里接受了“只有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才是‘确实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认为只有写自己才能保住文学的生命──真实。他们并从岛村那里接受了“自我忏悔”的主张,从而把写作范围限制在个人的,平庸的、琐细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创作方法上, 由于坚持“经验”、“感觉”,否认想象力在文学中的作用,甚至否认理性的作用,从而排斥概括、夸张等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他们强调生理遗传或性欲的作用,致力于描写在这种作用下的黑暗现实,并从“觉醒者的悲哀”的角度,将作品写得十分灰暗,充满了悲观与绝望的色彩。 但是,不能据此来概括日本自然主义作家的整个创作倾向,也不能据此全盘否定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品。如岛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乡村教师》,都是采用典型化的方法而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和富于批判精神的作品。岛崎的《春》、《家》,山田的《生》、《妻》、《缘》,尽管在创作方法上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但仍有揭示现实、批判社会的一面。至于岛崎的《新生》和田山的《棉被》,则属于描写个人生活的所谓“忏悔文学”的作品。这说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