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精品

高职高专江苏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英语、方案、情况、方法、环节、条件、动力、进展、成绩、领域、文件、会议、效益、质量、模式、增长、行动、计划、监控、监测、运行、地方、问题、战略、系统、体制、机制、有效、大力、密切、自主、主动、继续、充分、整体、现代、平稳、合理、良好、优良、公开、快速、持续、开拓、加大、合作、沟通、执行、保持、提升、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发现、了解、研究、制度保障、措施、规律、突出、支撑、安全、稳定、网络、意识、思想、成果、地位、根本、要素、举措、基础、需要、利益、素质、环境、工程、项目、活力、职能、资源、重点、体系、能力、需求、制度、载体、纽带、主导、方式、渠道、特色、作用、办法、标准、规模、结构、水平、主体、基本路线、体制机制、任务、形势、力度、关系、设置、增强、协商、分析、衔接、营造、培育、借鉴、逐步、形成、树立、丰富、保护、推广、满足、严格、纠正、推行、整合、规划、开展、管理、监督、坚持、引导、维护、确保、服务、指导、强化、帮助、带动、支持、发挥、教育、宣传、解决、优化、调整、改善、崛起、完善、方向、保障、促进、加强、扩大、创新、改革、适应、实现、提高、转变、统筹、协调、健全、推进、深化、实施、改进、落实、影响力、新知识、中心、核心、制度化

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代码 600101

学校名称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683

学校举办单位扬州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江苏省扬州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5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一年九月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组长:石光辉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钱小青扬州市润宇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

项目组成员:刘学方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王奎萍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宋万召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孙成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邱小燕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张扬扬州三友化工有限公司

吴中直扬州琼花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朱光耀扬州市自来水总公司

张颖扬州市汤汪污水处理厂

解建平江苏泽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专业建设基础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以环境资源命名的高职院校,学院立足扬州,面向江苏,辐射长三角,以服务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宗旨,为江苏乃至全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环境要素常规监测分析、“三废”处理工艺运行操作、环保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环保设备制造、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评价、企业环境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环保行业、生产企业(环保岗位)、环保装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等领域提供环保技术服务,适应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和企业环保技术升级改造的需要。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自2003年创建以来,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专业建设发展快、平台多、后劲足,办学水平快速提升,正在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2006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在办学水平评估中,专业剖析成绩优秀;2010年被列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9年“农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实训基地”被列为省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农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两个工程中心分别获得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立项;2010年“水污染控制与农业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团队被列为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2011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9月学院承办了教育部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环境监测技能大赛,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6支代表队108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学院获得大赛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

秉承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以来,共有26人在省级以上英语、数学、人文知识等竞赛中获奖;7名学生毕业设计分获教育部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指委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名学生毕业设计获江苏省三等奖;6个“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获得立项。2007年本专业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被评为全省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2010年在第二届全国环境监测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3人获全能二等奖;2011年在第三届全国环境监测技能大赛中组织两支队伍参赛,分别获得团体一等奖、二等奖,6人次获单项一等奖,2人获全能一等奖。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培养了企业欢迎、家长认可、市场紧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9、2010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100%,总就业率保持在100%, 2011年初次就业率达到97.85%。据麦可思HR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均高于江苏省同类专业。2010年学院获得省级“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2010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被学院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政教产研“多主体”专业建设体制机制开始建立

积极探索政教产研“多主体”专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多年来与扬州市环保局密切合作,发挥“绿音协会”社团的作用,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参与扬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生态城市、绿色社区建设,开展“6.5世界环境日”环保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教师参与扬州运河城市博览会“低碳生活”主题宣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城市的环保形象。组织师生参与扬州市环境监测站开展的环境普查调查工作,参与扬州市土肥站土壤污染普查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在1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表3)。开展产研合作,2010年成为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是全省唯一加入该联盟的高职

院校。2010年与扬州市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江苏省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9年引进扬州三友化工合成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扬子津科教园化工研发中心,2010年引进江苏泽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水处理新技术研发中心在校内共建水处理新技术开发中心。

(二)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显现成效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人员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结合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规律,构建课程体系,创建了“三段三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行动领域,进行学习领域转换,通过教学实施,完成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实行“双证”融通,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近三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计算机、英语平均通过率达85%、81%,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100%,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屡获佳绩(表1)。

表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部分省级以上获奖项目一览表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有专业实训室22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元以上)500多万元;建有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水回用系统,引进扬州三友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泽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表2)。加强校校合作,共享扬州大学“江苏省扬州农业环境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了15个校外实训基地(表3)。2009年“农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实训基地”被列为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农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两个工程中心分别获得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立项。

表2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

表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四)教学团队建设初显成效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5人、助教4人;博士2人、硕士10人;“双师”教师18人,10%专任教师具有企业经历,企业兼职教师15人,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教学团

队。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图图2 “双师”结构图

现有“水污染控制与农业环境保护”省级“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第三届“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A类)1人,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院级校企专业带头人各1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人,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改革与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近三年,教师主持(参与)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3 项,主持教研课题12项,开展横向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4篇被SCI、EI收录,发表教研论文12篇,主编参编并正式出版教材26部,主持院级精品课程9门,其中1门获教育部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4项,专利成果13项。

(五)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双级串联射流泵技术”项目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正在逐步推广,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扬州市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农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获得省科技厅立项,并获得省财政支持经费72万元。引进扬州三友化工有限公司在校内投资108万元,共建扬子津研发中心,开发药物中间体。与江苏泽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学院出场地,企业出资金、设备,在校内共建水处理新技术研发中心。

坚持开展社会服务,与扬州市环境保护局、扬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共建环保设备运营培训基地,组织教师编写培训教材,对扬州市企业环保岗位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年培训150人以上。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帮助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咨询,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结合扬州市“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

界环境日”等大型活动进行环保公益宣传,多次被扬州日报、扬州市电台、电视台报道。结合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高邮市周山镇、宝应县黄塍镇设计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2006年学院被扬州市人民政府表彰为“环境保护先进集体”。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对照教育部和江苏省关于建设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要求,我们在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优化,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力度尚需要进一步加大。

3.校企共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

1.专业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尽管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成为约束经济发展的瓶颈。据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为轻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海水域总体为轻度污染,酸雨分布区域依然不变。

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亦不容乐观。据2009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废水排放量52.3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5.60亿吨,生活废水排放量26.76亿吨。13个省辖市饮用水源主要来自长江、太湖、京杭大运河(苏北段),11个省辖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无锡和盐城饮用水源地受溶解氧、铁、锰、pH值影响,达标率低于100%。太湖湖体21个测点中无Ⅰ-Ⅲ类水质,劣Ⅴ类占66.6%,水体为重度污染;洪泽湖湖体10个测点,水质均劣于Ⅴ类,水体为重度污染。全省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7464.03亿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7.41万吨,烟尘排放总量32.9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6.37万吨。13个省辖市中,11个省辖市(徐州、泰州2市除外)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农业污染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江苏省大多数城郊土壤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某城市连片农田多达7000公顷的面积受镉、铅、砷、铜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

土壤酸化板结,土壤耕地力下降。化肥的过量使用还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加重了水环境污染。研究表明,目前太湖水体富养化过程,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已超过工业的点源污染。

扬州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据2009年扬州市年度环境质量公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酸雨发生频率持续下降。淮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南水北调源头水质较好;境内长江扬州段、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水质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声及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平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内河水质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为有机污染,农村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综合达标率为72.7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3个日供水500吨以上的乡镇水厂中,38个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源地达标率为86.1%,65个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源地达标率为86.3%。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形势,“十一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了“能耗降低20%,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为完成日益迫切的减排任务,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06年,环保支出项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且投资力度逐年增加,2005-2009年环保产业年产值稳步增长,年增长率15%-17%左右,2005-2009年中国环保产业年投资总额与年产值如图3所示。“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环保产业市场巨大且前景良好,预计“十二五”末期年产值将达到2万亿以上,到2020年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图3 2005-2009年中国环保产业年投资总额与年产值2008年,我省节能环保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环保装备产品63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900亿元,环保服务65亿元,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中明确提出了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目标,至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至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00亿元,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将我省打造成产业布局合理、领军企业带动、品牌效应明显、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节能环保产业重要基地。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环保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水污染治理成套设备、大气污染治理成套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已经初具规模,以扬州天雨环保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扬州市江都环保产业园正在迅速崛起。扬州市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使其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扬州杨庙环保产

业园规划3.6平方公里,是以垃圾焚烧发电、灰渣制砖、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业废油处理、餐饮垃圾处理、危险品处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安全化处置产业群。《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节能装备和环境装备及产品,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城市生产、生活与废弃物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同步。到2015年,扬州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

2.专业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和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进行优化调整,以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平台,推进校企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共管专业的运行机制。完善“三段三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环保产业集聚的园区建立“园中校”并设立企业工作站。实行专业校企“双带头人”制度,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保障体系。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国家和江苏环保行业和产业的发展输送大批紧缺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期内,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成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深受社会欢迎,对高等职业学校环境类专业建设起到引领作用的产业支撑型专业。

(二)人才培养

1.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管理越来越严格,环保标准也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必须达标排放,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为了避免停产关闭,开始重视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需要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管理的专业人才,污染治理设备的运行,需要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的专业人才。

江苏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我省节能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就已经达到50多万。目前,环保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技术研发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实验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做环保产业的技术源头,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方案编制、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污染物质监测等方面工作。三是环保服务人才,环保设备和产品的营销,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商务技术沟通能力,依托技术说明,进行市场开拓;随着人们对

居住环境的重视,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公司应运而生;伴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运营公司;社会上各类环保咨询、培训机构不断涌现;建设项目的报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上这些都是与环保产业协调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迫切需要大量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伴随着环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三类人才中,面向生产一线的第二、第三类环保人才的需求比例近80%。以扬州市为例,2005-2010年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招聘的岗位数中环保产业岗位所占比例稳步提升,从业人数逐年增加,我院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也逐年上升,2005-2010年扬州市环保岗位数比例与我院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如图4所示。

图4 2005-2010年扬州市环保岗位数比例与我院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环境要素常规监测分析、“三废”处理工艺运行操作、环保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环保设备制造、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评价、企业环境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环境保护领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环保行业、生产企业(环保岗位)、环保装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等领域提供环保技术服务,适应江苏乃至全国环保产业发展和企业环保技术升级改造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企对接,创新校企合作共建共管专业的运行机制

在学院校政行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依托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校企对接,与扬州市杨庙环保产业园、扬州江都环保产业园、无锡市宜兴环保产业园合作,建立“园中校”,以江苏环保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组建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设立企业工作站,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共建共管专业运行机制。

1.组建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

组建由环保行业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系主任、书记、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坚持以互利共赢为合作原则,成为专业与企业的联络纽带,成为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与协调机构,成为区域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的交流沟通平台。学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开发

和技术服务,为区域内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为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条件,成为专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图5)。

图5 校企合作共建共管专业运行机制

2.设立企业工作站

依托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在扬州市杨庙产业园、江都环保产业园、无锡市宜兴环保科技产业园建立“园中校”,设立2个以上驻地工作站,工作站为专业设在企业的工作机构。通过工作站及时了解行业最新技术进展、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企业生产状况以及企业对学院的人力资源需求、员工培训需求和技术服务需求;开拓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协调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的管理问题,指导学生实习;落实校企合作项目,构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教师定期到企业工作站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双师”素质,把企业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进课堂、进教材;骨干教师利用顶岗实践,以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科研横向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并帮助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校企共同开发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发教材及课件,共同进行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群)、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衔接。

(二)探索系统培养,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发挥学院在地方职业教育中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与扬州市教育局合作,由学院牵头组建扬州市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1.探索中高职三二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由学院牵头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企业对中高职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要求岗位,明确中高职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共同开展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由三方统筹规划设计两阶段的教学内容,共同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施路线,明确中职和高职各自的教学重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使五年两个学段真正实现贯通。

2.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中职学生经过三年中职学段学习,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学历证书,获得国家、

省、市级相应技能证书和技能比赛奖项,可以自主参加学院组织的选拔考核,进入学院对应专业学习。考核方式由中高职对口院校协商确定,要积极探索过程考核和综合评价,突出专业技能,考核形式要有一定的导向性,不能变成应试教育,条件成熟时可直接进行注册入学。

3.开展教研活动,共享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开展与中职校对口专业以3+2课程衔接为主的教研活动,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明确各自教学的重点。共享教师资源,实施合作教学,共享实训条件,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改革高职招生考试制度,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试行注册招生或单独招生,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贯通人才培养通道。

(三)强化实践育人,校企共建校内外功能互补的实训基地

1.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寻找政府、企业多元投资渠道,对现有校内实训室进行布局调整,资源整合,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要求进行改造,添置仪器设备,加强环境监测实训中心和环境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建成后申请实验室计量认证,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与扬州三友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泽江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善扬子津科教园研发中心和水处理新技术研发中心的“校中厂”运行机制。双方实行人员互聘,教师在企业进行兼职,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市场销售工作;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指导学生实训,吸收学生参与企业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与扬州市汤汪污水处理厂合作,创新实训基地共建模式,建立环境工程仿真实训中心。利用对方现有设备和技术优势,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校企共同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对方建设数据采集平台,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程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老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与扬州市节水办合作,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水回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扩大中水使用面,降低运行成本,增加现场教学条件,进一步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项目建成后由后勤处和环境系共同管理,为环境类专业教学提供校内生产性实训场所,并作为本地区“非常规水源利用”示范工程。

2.探索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园中校”的新模式

依托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加强与环保产业园区合作。选

择在环保产业集聚的扬州市杨庙环保产业园、江都环保产业园和宜兴环保科技产业园建立“园中校”,并设立企业工作站。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学院和园区内多家企业进行合作,探索多家企业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共建学生实训、顶岗实习的“园中校”和就业基地,方便企业兼职教师实践教学,解决目前环境类专业由于生产企业环保岗位少,学生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分散、管理困难问题。

表4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四)完善“三段三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三段三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6)。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要求,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建立能实现灵活多样教学组织的弹性课程结构,精心设计各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情境。建设期内,制定13门专业课程标准,建设7门专业核心课程,编写7本校本教材(其中3本公开出版)。

图6 “三段三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三段三进”人才培养模式

“三段三进”中的“阶段一”是第一学年,学生以公共基础课和“绿色教育”课程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主要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一进”是指第一学年暑期安排1周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认知实习,以增加学生对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了解,为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阶段二”是第二学年至第5学期,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此期间,实践技能训练主要安排在校内实训室、“校中厂”和中水回用系统上进行。“二进”是指第5学期安排学生在“园中校”相关企业中,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由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生产岗位操作实训。

“阶段三”是指第6学期,学生“三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内容以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技术、设备安装调试、环保设施运营管理、环境工程设计等职业岗位项目为主。

2.学生能力培养体系

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素质与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创业创新课程体系,以“绿色教育”课堂、校内外实训基地、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为平台,全面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图7)。

(1)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以基础课程系统的模块化课程为主体,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树立绿色教育理念,以“绿色教育”课堂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职业素质与能力培养。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为主体,以“入门、主导、自主、综合”多种层次项目为载体,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整体行动能力。

(3)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学生为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知识整合、技术创新、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构建具有高职学院特色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图8)。

图7 学生能力培养体系 图

3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实行课证融通,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图9)。

图9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4.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组建由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采用课程负责人与企业专家双责任人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引入课程相关的职业工种标准,由课程负责人、任课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项目和内容, 确立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形成实施性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老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围绕专业核心课程,校企双方成员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建设校本教材(表5、表6、表7)。

5.建设共享型课程教学资源库

对《水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微生物应用技术》、《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在资源库的建设上,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使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共享教学资源库(图10)。

表5 专业课程标准建设计划

表6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

表7 校本教材建设规划一览表

图10 专业教学资源库示意图

(五)校企合作,打造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

1.总体建设规划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两双两队”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即“双师”素质、“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一方面从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三个层面培养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具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骨干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教学、专题讲座,参与课程开发或指导实习实训,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期内培养学院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各1名,骨干教师4-6名,新增“双师”教师5-6名,“双师”素质比例超过90%,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的学时比例达到50%,建好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建成1个省级水平优秀教学团队。

表8 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及平台建设方案V1.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1.1建立本方案的背景 (3) 1.2制定本方案的目标 (3) 1.3制定本方案的意义 (4) 1.4制定本方案的过程 (4) 1.5本方案的适用范围 (5) 第二部分教育资源的类型及技术要求 (5) 2.1 教育资源类型 (5) 2.1.1 媒体素材 (5) 2.1.2 试题库 (5) 2.1.3 试卷 (5) 2.1.4 课件与网络课件 (5) 2.1.5 案例 (5) 2.1.6 文献资料 (6) 2.1.7 网络课程 (6) 2.1.8 常见问题解答 (6) 2.1.9 资源目录索引 (6) 2.2 教育资源的技术要求 (6) 2.3 教育资源的属性标注 (7) 2.3.1 必须的数据元素 (7) 2.3.2 可选的数据元素 (8) 2.4 专业教学资源的分类体系 (8) 第三部分建设方案 (10) 3.1 数字化学习体系构建 (10) 3.2 功能模块列表与用户角色 (11) 3.3 专业资源库的建设规范 (13) 3.3.1 专业资源库建设原则 (13) 3.3.2 运行环境要求 (13) 3.3.3 专业资源建设内容 (14) 3.3.4 专业资源库功能要求 (15) 3.3.5 性能要求 (18) 3.4 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规范 (19) 3.4.1. 运行环境要求 (19) 3.4.2. 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内容 (19) 3.4.3. 网络学习平台功能要求 (19) 3.4.4. 性能要求 (21) 3.5 课程展示平台建设规范 (21) 3.5.1. 运行环境要求 (21) 3.5.2. 课程展示平台建设内容 (21) 3.5.3. 课程展示功能要求 (22) 3.5.4. 性能要求 (23) 3.6 专业资源库开放访问接口规范 (23) 3.6.1. 专业资源库提供接口场景说明 (23)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申报书 (12)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项申报书 赛项名称: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赛项类别:常规赛项■行业特色赛项□ 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 涉及的专业大类/类:水利大类 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 手机号码: 方案申报单位(盖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委员会 方案申报负责人: 方案申报单位联络人: 联络人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日期:2017年8月30日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项申报方案 一、赛项名称 (一)赛项名称 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二)压题彩照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期间,“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赛场。 (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环保产业 (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类 现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中的分类、专业代码及全称: 55水利大类 5504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 550402水环境监测与治理

5208环境保护类520801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 520802农村环境保护 520804环境工程技术 520805环境信息技术 520807环境规划与管理 520810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5406市政工程类540603 给排水工程技术 二、赛项申报专家组 三、赛项目的 考核学生的水环境的监测、水样配制与测定、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污水处理设备装调、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环保水、气、声、渣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安全意识、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引领作用,促进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形成了以技能大赛引导、推进和检验课程改革的循环模式,使课程改革能充分反映技能竞赛对教学的要求,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社会培养水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人才。 四、赛项设计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 赛项设计严格执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赛前公开赛项技术文件,公开题库、配分细则等;赛前召开赛项技术说明会,明确操作工艺规范和要求、评分要求,专家与指导教师面对面交流。

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方案--一流专业建设

职业学院优质校建设方案--建设内容 一流专业建设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以立德树人,培养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心,按照“对接产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追求品质”的建设思路,建立高效的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设置紧跟产业调整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药品、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与健康产业相关的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健康服务、药品制造、药品管理、医疗器械四个专业群,培育由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护理三个专业组成的康养专业群,强化办学特色,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示范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同类专业建设发展。 三年建设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主持建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1个、子项目2个,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二等奖及以上等21项;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名、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品牌专业群4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门;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级学徒制试点项目4个,中高职贯通专业6个,专本贯通专业2个;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专业项目1个等标志性成果。将药品制造、药品管理专业群建成国内一流专业群,将健康服务、医疗器械专业群建成省内一流专业群,将群内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中药学、食品营养与检测、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六个专业建成国内一流专业,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群特色和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

二、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服务区域经济,布局一流专业群 立足食品药品行业,对接XX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威海市打造“四季威海、康养福地”品牌,学院以优质校建设为契机,以产业链为依托,分链组群,打造药品制造、药品管理、健康服务、医疗器械四个专业群,培育由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与护理(拟增)三个专业组成的康养专业群,各专业群求同存异,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XX乃至全国健康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1.药品制造专业群 本专业群由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和药品质量与安全四个专业组成,牵头专业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专业群四个专业同属于食品药品粮食大类药品制造类专业,与药品生产岗位群“化学原料药生产、生物药生产、制剂生产及药品质量控制”紧密对接,人才培养方向和服务面向一致,专业特色鲜明。专业群各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可以互相选修,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等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实践教学能在同一实训体系中完成。组建该专业群可以更好地整合、优化专业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为XX省乃至全国医药行业发展提供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药品管理专业群 本专业群由药品经营与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流管理3个专业组成。面向医药行业,培养从事药品购销、药品储存管理、药品运输配送、药品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岗位面向与服务面向相近,课程体系相通,教学资源互补。以省级特色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为龙头,带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实现集群发展。 3.健康服务专业群 本专业群由中药学、药学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三个专业组成。本专业群以“药食同源、中西结合、服务健康”为理念,进行课程及教学资源整合,打造XX省

高职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9507127.html, 高职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作者:李慧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30期 摘要:文章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背景入手,以《环境工程CAD》课程资源建设为例,提出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步骤及建设内容,以实现建立优质、高效的共享型教育资源库,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环境工程CAD;国家教学资源库;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67-02 一、建设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示范校引领辐射作用、推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教高[2012]4号文件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行业企业联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于2012年开始筹建,2013年获教育部正式立项 [2],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3]。建设团队联合了23所全国高水平职业院校和23家环保行业知名企业,在教育部环保行业指导委员会、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等5家行业协会指导下,以“能学、辅教”为功能定位,经过系统化设计和碎片化、功能化、智能化加工,形成了内容丰富、功能完整、使用方便的专业资源库。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由10门专业课程组成,其中《环境工程CAD》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绘图实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AutoCAD 软件的各种基本操作命令和使用技巧。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和环保行业相关标准,掌握环境治理工程相关图纸的绘制。本文以国家教学资源库中《环境工程CAD》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为例,讲解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步骤及内容。 二、《环境工程CAD》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步骤 《环境工程CAD》课程教学资源库是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站为平台建设的开放、共享、智能、动态的资源库。将职业岗位能力作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中心点,遵循“设计—制作—集成—应用”的技术路线[4],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加工,最终形成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建的互动式、共享式教学资源库。《环境工程CAD》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技术路线如图1。 (一)课程设计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加强我校的专业建设,完善和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 围绕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建好: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化技术、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化工与环境工程技术8个专业群。使专业群在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服务区域或行业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专业群建设的具体目标 1.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每一个专业群有1-2名优秀的具

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及到企业一线实践等方式,在2年的时间内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校级示范专业群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 力争培养1--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以上校级骨干教师。 2. 课程建设目标 着力于群内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方向的共享课程建设。提倡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在专业群建设期间编写1-2门体现专业群特色的共享教材。 3. 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加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力度,改善专业的办学条件。将现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完善和升级,每个群建设1个校内服务性或生产性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建设至少5个以上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校外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环境科学研究人与环境旳关系,在探索环境演变以及人与环境关系演变规律旳基础上,通过技术、管理、法律和教育旳手段,调控人类旳生产 活动和生活活动,到达人类活动与自然友好相处。环境科学不是单一旳技 术学科或管理学科,它是一门集多种学科内容在一起旳综合性学科。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重要依托金陵学院化学与科学学院。该院具有国家级大学化学类试验室综合平台,尚有设备完善旳化工 基础综合试验平台和生物科学综合试验平台。此外,本系建有设备完善旳 环境监测试验室、环境工程试验室、环境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试验室。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旳重要依托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该院环境科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 试验室、有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旳雄厚旳师资力量。 本专业设有两个专业方向。 1、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市政工程方向。该方向以废污水、废气、固废等污染控制工程 技术为重要内容。其中以废、污水处理为主,兼有生产企业废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 2、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该方向以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与生态规划编 制、环境管理为重要内容。 二、培养目旳与思绪

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市政工程方向:培养旳学生规定到达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熟悉、动手能力较强旳业务水平。通过理论知识旳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旳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学等方面旳基础理论,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旳理论基础、环境污染控制旳技术措施;通过试验操作和社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处理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方面旳实际问题旳能力;同步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索和分析问题、独立开展工作旳基本素质和能力。 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培养旳学生规定到达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熟悉、动手能力较强旳业务水平。通过理论知识旳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旳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学等方面旳基础理论,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旳理论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措施;通过试验操作和社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处理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方面旳实际问题旳能力;同步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索和分析问题、独立开展工作旳基本素质和能力。 三、课程模块设置与学分课时分派 1、通识通修模块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分层次通修课程、军 事课程和新生课程共59学分; 2、学科关键模块——包括学科平台课程、环境科学专业必修课程共48学分 3、选修课程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

《环境监测》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学时数:136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曹兵2010年8月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定位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也是该专业的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的环境监测岗位人才过程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环保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 《环境监测》是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从事环境类相关工作岗位所需学会的必修课程。 环境监测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环境监测岗位工作。其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表1 职业能力分析表

《环境监测》课程是以《仪器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本课程与岗位实际环境保护行业技术规范、成才志向相对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加强,为就业、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促进作用,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本课程要求在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由此开发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 1.2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是学校与环保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合作开发的,由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设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合作建设教学文件、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制订学生工作和学习成

技工院校环境保护与检测培养方案

技工院校环境保护与检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环境监测与检测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通过本方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胜任环保行业的相关工作,如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环保设备运行管理等。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基础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 2. 专业课程: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工程原理、环保设备运行与管理、污染物处理技术等,重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室技能训练、环境监测实习、污染治理工程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环境保护与检测的基本理论。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环境监测与检测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师资队伍 本方案的实施需要一支具备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教师应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与图书: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和图书,涵盖环境保护与检测的各个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包括环境监测仪器、污染物处理装置等,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 校外实习基地:与当地环保企业、监测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加深对环保行业的了解。 六、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反馈机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七、校企合作 加强与环保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展实践教学。企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山东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简介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简介 一、专业概述 该专业连续多年在山东省同类院校中排名前茅,拥有中水处理站、工业分析与检测中 心等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施总价值达400余万元,同时与上实环境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水处理厂、潍坊市环境监测站等企事业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该专业具有 较强的科研实力,已承担省教育厅省高校科技计划、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及省企业培训与 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近三年完成了企业横向科研(技术服务)3项,到位 科研经费(技术服务经费)20余万元。在教学方面,专业现建有校级精品课程三门,编著工学结合校本教材9门,参编出版教材2部,同时还承担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 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清洁生产》课程建设任务,专业完成的《企校合作 模式下高职环保类专业建设研究》课题获得2021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潍坊市环保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获前环保教指委教教改论文一等奖。 山东省拥有全国最大的环保市场,在良好的政策和就业背景下,该专业毕业生连续多 年就业率99%以上。目前毕业生多从事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运行管理、环境监测、室内污染 物检测与治理、环保设备安装与营销、环境评价与管理等工作。(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环保设施运行与管理、环境污染与治理、环境监测与分析等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二)主要专业 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制图、给排水管道工程、水处理 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环境工程设备安装调试与运行管理等。 (三)可考取的相关资格证书 学生毕业除获得毕业证外,还可获取化学分析工、环境监测工、水质检验工、废污水 处理工、锅炉烟气处理工、水质连续自动监测工、锅炉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工、CAD绘 图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或多种。 1 山东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简介 (四)就业领域与方向

新产业形势下基于“1+X”证书导向的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新产业形势下基于“1+X”证书导向的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作者:鲍家泽马玉银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04期

摘要:在“1+X”证书制度试点以及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1+X”证书导向下高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以扬州市职业大学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1+X”证书制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与过程,并从产业业态及技术需求调研、培养目标与规格及职业面向确定、课程体系构建、保障体系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新产业形势下基于“1+X”证书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内容,为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1+X”证书导向; 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高职 一、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形势与必要性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1],提出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探索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以提高人才培养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发展的适应性,我国“1+X”证书制度由此启动。紧接着,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提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培养与“1+X”证书制度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3],要求促进书证融通,将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提出要强化课程思政、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组织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4],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在推进“1+X”证书试点和实施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得到空前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产业链条进一步扩展细分、产业技术跨界交融,市场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新形势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及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及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专业课程及教学要求 1、无机化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摩尔、反应热、物质结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电化学、卤素、碱金属、重要的金属、非金属。 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去研究和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条件等;并为后续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有关专业课程打下较为广泛而扎实的基础。 2、分析化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定量化学分析,重点介绍滴定分析法,特别是容量分析、重量分析、定量分离等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规的基本分析法(如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有机化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官能团、化学键与分子的理化性质,烷烃和环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苯,卤烃,醇、酚、醚,醛和酮,羧

酸及衍生物,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有机含硫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对有机物和某些有机污染物有较全面的认识。 4、环保概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环境学概述、环境及环境问题、生态学基础知识及在环保中的应用、人口与环境、能源与环境、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污染及防治、大气污染及防治、其他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及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树立环境意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5、环境生态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主要讲授生物与受人类干预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以及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的对策。

2022年扬州市职业大学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扬州市职业大学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 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环境监测技术包括______技术、______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2、水中溶解氧的测定通常采用______法及其修正法,其中叠氮化钠修正法主要消除______ 的干扰,高锰酸钾修正法主要消除______的干扰。 3、土壤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对角线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______和______。 4、大气污染监测中主导风向明显的点源污染多用______布点法。 5、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水环境化学包括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6、在生化处理过程的设计、运转和控制过程中,保持微生物正常生长的条件是控制 BOD5∶N∶P为______。 7、在车间内测量某机器的噪声,机器运转时声压级为95dB,关掉机器后的车间本底噪 声83dB,则机器发出的噪声级为______。 8、准确度用______来表示。 二、判断题 9、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或次声。() 10、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时间定为48h或96h。() 11、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执行时应首先考虑国家标准。() 12、环境样品预处理目的:使欲测组分达到测定方法和仪器要求的形态、浓度,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 13、CODMn测定时,KMnO4和Na2C2O4可互相滴定。() 14、挥发性有机物指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物。()

15、测定硫酸雾时,实际测定的是硫酸根离子,即测定结果包括硫酸雾和颗粒物中的可溶性硫酸盐。() 16、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时,加入氨磺酸钠的作用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扰。() 17、空白实验值的大小只反映实验用水质量的优劣。() 18、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是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 三、选择题 19、25℃时,Br2在CCl4和水中的分配比为29.0,当水溶液中的Br2用1/2体积CCl4萃取,其萃取率为()。 A.92.8% B.93.5% C.96.7% D.9.2% 20、下列特性中,可作为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是()。 A.含闪点高于60℃的液体的固体废物 B.经口摄取,LD50≥600mg/kg的固体废物 C.浸出液的pH≤2或pH≥12.5的固体废物 D.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钢材具有腐蚀性的固体废物 21、在环境监测的分类中,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都属于()。 A.研究性监测 B.污染事故监测 C.例行监测

职高中专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优质课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职高中专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优质课环境监测 与治理技术 环境工程是当下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领域之一。而在职高中专 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是其中一门优质的课程。 本文将围绕该课程展开讨论,介绍其学习内容和重要性,以及有关环 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学习内容: 1. 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在环境监测与 治理技术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例如,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噪声监测等。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术, 学生将能够了解环境监测的原理与步骤,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与 技术进行实际的监测工作。 2. 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环境监测所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与分析,以获得可靠的监测结果。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例如,使 用统计学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图表和图像展示监测结果,以及 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这些技能将帮助学生对监测数据进行准确 的解读,从而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治理技术与案例分析

环境监测与治理是密不可分的。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各种环境治理技术,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效果。例如,废水处理技术、废气治理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等。通过学习这些技术与案例,学生将能够理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并且具备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要性: 1. 保护环境、维护健康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学习将使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根源,并能够通过科学手段进行监测与治理。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些实践能力不仅在学校实验室中得以展示,而且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拥有这样的实践技能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他们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中坚力量。 三、实际应用: 1. 环保部门与企事业单位 毫无疑问,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需求非常大。学习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学生可以在环保部门从事监测和治理工作,为保

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及预期效果

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进度及预期效果 一、项目建设进度 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分三个阶段,总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个阶段(2008年4月—12月)启动项目申报与前期建设,完成第一阶段建设任务 在省教育厅、财政厅的领导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编制建设方案,制订建设项目任务书,并通过专家论证。制订和完善项目管理的保证体系和相关制度,确定项目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参与示范院校建设,将建设任务落实到人。 全面启动2008年建设项目,按月落实实施计划,以工作周报、月报表的形式检查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情况。 (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 完成4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人才培养模式、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调研报告;通过与行业合作,校企共同研究建立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院级精品课程13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门,编写工学结合特色高职教材10部。 (二)实训基地建设 完成实训条件建设各子项目的论证和实施方案的制订。完成对所有新建项目的布局规划。完成实训室新建项目6个,完成改扩建实训室项目6个;新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新建11个校

外实训基地。 (三)教学团队建设 1、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出台和修订完善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启动院级“教学名师”、“技能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引进和聘用“襄江能人”。 2、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2名,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骨干教师9人。选送27名教师到国内外一流技术大学进修,到企业顶岗实践。聘请“楚天技能名师”1名,聘请“襄江能人”42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 (四)对口支援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对口支援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技术学院3所职业院校,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各类岗位职业技能培训7200人次,鉴定4000人次,师资培训100人次。 (五) 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初步完成教学资源库管理软件的开发或升级,对现有课程包、实训包与相关音频和视频资源进行整理并分类入库。对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和电子图书资源进行升级,建设汽车、医学两个专业文献资源库,数字化图书资源容量达到15TB。初步建成职业资格认证平台。完成校园网主干核心网络建设任务。 (六)做好2008年度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 (2009年1月—12月) 开展项目建设,取得阶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基础 (3) 1.专业与产业建设背景 (3) 1.1汽车维修行业基本情况 (3) 1.2汽车维修岗位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4) 1.3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5) 1.4汽车维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5) 1.5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 (5) 2.专业建设现状 (6) 2.1现有基础 (6) 2.2 存在不足 (7)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7) 1.培养目标 (7) 2.专业结构建设布局 (8) 3.职业范围与职业资格认证 (9) 4.人才规格 (9) 4.1.基础知识结构及要求 (9) 4.2.专业能力结构及要求 (9) 4.3.综合素质结构及要求 (9) 4.4.毕业要求 (10) 4.5、人才成长途径 (10) 4.6、毕业实习 (10) 5.专业发展目标: (11) 5.1人力资源目标: (11) 5.2质量目标 (11) 5.3监测指标 (11) 5.4.实施方案 (11) 三.建设内容 (12) 1.建设目标及建设重点 (12) 1.1建设目标 (12) 1.2建设重点 (12) 2.师资队伍建设 (13) 3.教学生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5) 4.生产实训(实验)装备及实验室建设 (16) 4.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计算机仿真实训室 (16)

4.2.汽车构造与维修实训室 (17) 4.3.整车保养实训室 (18) 4.4.汽车电气结构与维修实训室 (18) 4.5.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 (18) 4.6.实验实训软环境建设 (19)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9) 6.专业群建设 (19) 7.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建设 (20) 8.专业教材建设 (24) 9.课程资源与信息化建设 (24) 四.改革举措: (27) 1.改革措施 (27) 2.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 (27) 3.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28)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28)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29) 3.3评价体制的改革 (30) 五.绩效指标 (30) 1.预期成果 (30) 六.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 (30)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硬件设备预算计划 (30) 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软件配套项目预算计划细节 (34) 七.年度执行计划 (34) 1.建设进度 (35) 2.开发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 (35) 3.探索“教、学、做、考,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35) 4.探索“‘教学质量监控、校园文化薰陶、学生日常管理’三不断线”的管理模 式 (35) 5.探索“学院专业教师+企业汽车维修技师”的专业师资队伍组成模式 (36) 5.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36) 5.2、专业带头人培养 (36) 6.进一步完善与扩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6) 7.建设进度检测指标 (36) 7.1师资队伍建设 (36) 7.2教学实训条件建设 (37) 7.3课程体系建设 (39)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及优势专业 (细选2篇)_1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及优势 专业(细选2篇)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及优势专业1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共有116人认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7[满分5.0]。下面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详细介绍: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建筑行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一线从事施工技术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测量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建筑结构设计所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安装公司从事建筑施工与管理;建筑监理公司从事建筑施工监理;工矿企事业从事基建工作;建筑结构研究所从事科研、开发工作。 2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共有69人认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6[满分5.0]。下面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详细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工业原料及产品化学成分、结构分析及污染监测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进入工矿企业从事化验室、工业产品分析、工业产品检测、工业产品研发以及自各科专项化验,如药品检测、食品检测等。也可通过专接本为高一级本科院校深造。 3石油化工技术专业 共有62人认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6[满分5.0]。下面是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详细介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石油化工生产第一线能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实战”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就业方向:本专业从事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与、从事生产、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从事产品的销售、售后的技术服务、从事新产品的开发、科研以及制图等工作、从事文秘、助理等行政类工作。毕业后适宜到石油化工、石油炼制、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等相关企业及部门从事生产技术操作、技术管理、技术改造、产品质量的、工艺及工程设计、新产品的开发等工作。 4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 共有53人认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5[满分5.0]。下面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详细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高职高专江苏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精品

高职高专江苏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英语、方案、情况、方法、环节、条件、动力、进展、成绩、领域、文件、会议、效益、质量、模式、增长、行动、计划、监控、监测、运行、地方、问题、战略、系统、体制、机制、有效、大力、密切、自主、主动、继续、充分、整体、现代、平稳、合理、良好、优良、公开、快速、持续、开拓、加大、合作、沟通、执行、保持、提升、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发现、了解、研究、制度保障、措施、规律、突出、支撑、安全、稳定、网络、意识、思想、成果、地位、根本、要素、举措、基础、需要、利益、素质、环境、工程、项目、活力、职能、资源、重点、体系、能力、需求、制度、载体、纽带、主导、方式、渠道、特色、作用、办法、标准、规模、结构、水平、主体、基本路线、体制机制、任务、形势、力度、关系、设置、增强、协商、分析、衔接、营造、培育、借鉴、逐步、形成、树立、丰富、保护、推广、满足、严格、纠正、推行、整合、规划、开展、管理、监督、坚持、引导、维护、确保、服务、指导、强化、帮助、带动、支持、发挥、教育、宣传、解决、优化、调整、改善、崛起、完善、方向、保障、促进、加强、扩大、创新、改革、适应、实现、提高、转变、统筹、协调、健全、推进、深化、实施、改进、落实、影响力、新知识、中心、核心、制度化 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代码 600101 学校名称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代码 12683 学校举办单位扬州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江苏省扬州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5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一一年九月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