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2月

273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庄 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215123)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各类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政府和学院针对校企合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管理办法以积极推动合作的开展。但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深度广度不够以及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文章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及改进建议,探索新思路,挖掘新方法,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学校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双赢互利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互利 双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2—0273—02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职业教育和企业原本就存在天然的渊源。职业教育最初的产生,是从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内部需要某种技能型的人才,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需求,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出来,满足企业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的教育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才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规模的教育体系。然而最初,一些企业只是设置实习工场来培养技术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雏形。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倡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明确职业教育要实行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标志着职业教育变革的开始,这也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步入新台阶的开始。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概念理解及历史变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1],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达成共识,明确“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其基本内涵是生产和学习的紧密结合,学习是为了能迅速上手工作;工学结合表明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的是学生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的是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应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2]。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发动、高速发展、完善等三个阶段。就校企合作本身而言,最初出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当时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主,主要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因此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主,读书和学习兼顾,是以企业为教育主场所、技能学习与普通文化知识学习并进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当然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只可能是少量的,非标准化的,技术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扩张所需,社会急需大量的标准化、专业化劳动力,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教育内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同样也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摸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颁布后,“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成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具体类型也出现了政府主导型、高职院校自我控制型、以及学院自我控制为主,政府扶助为辅的不同类型。这几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这些年的检验,虽然当地政府和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完善,仍然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 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缺乏法律的根本保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环境与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除却历史原因之外,主要是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有一种主要的类型是政府主导型,这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以行政指令代替学校意愿,也不能适当考虑企业的利益,因此既不能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其次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没有法律的根本保障。1996年9月1日,虽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这仅限于宏观指导层面,并未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来规范、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甚至没有明确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这就使得从法律层面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2.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不能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

企业为什么愿意进行校企合作?除了能获得短期效益,如免费的场地、低廉的劳动力外,最大的愿望还在于长期效益,即学校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型人才。这样,既能帮企业省却大额的培训经费,也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引进劳动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明确企业需要,即要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何种人才。但现在的状况却是,高职院校的许多课程还停留在象牙塔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其结果就是毕业生与企业岗位不能完全适应,导致企业在是否留用毕业生上裹足不前。

除上面两点主要不足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合作深度不够,没有实质性突破;资金渠道狭窄,经费不能保证;思想僵化,只停留在培养操作工的层面上这些缺陷。

三、我国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建议及措施 1. 政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出台法律细则保障校企合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2月

274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推手,而不能是全盘主导,采用的应该是学校自我控制为主,政府扶助为辅这一类型。这种类型的科学之处在于先期介入的只是企业和学校两个关系体,都在自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挑选学校,学校也能根据自身条件和考虑选择企业。双方依据出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既可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又可以充分保护合作各方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学校或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政府扶助了。政府的扶助只是帮助解决难题,而不是越俎代庖,把企业和学校硬性绑在一起。

同时,应尽快出台具体的法律细则来指导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违约方的处罚条例,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为企业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扫除后顾之忧。

2. 高职院校主动出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1 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寻求当地政府的支持 政府支持不等同于政府的全盘主导。在校企合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出现了企业和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政府支持。政府支持具有直接迅速、长久持续、资源丰富三大优点,对于推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是有力保障。

2.2 高职院校群策群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选择校企合作项目之前,学院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于传统校企合作项目的目标、制度、管理方法,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项目,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4]。

在确定校企合作项目后,校企双方可以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双方共同制定针对项目开设的“定制班”的管理办法;校企双方还可以共同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以及优质核心课程,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依据岗位工作实际进行改革的新课程等。

在进行校企合作项目中,校企双方还应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如考核评价与企业录用提拔相结合、在合作企业进行实战演练,由企业资深员工打分评判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

3.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本性是趋利的,以往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校企合作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在此看不到利益所在或利益太少,不足以打动。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才能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学院拟与苏州园区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华星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中小企业财务外包”合作项目。该项目由学院提供办公场地,与财务工作相关的设备、学生,由华星会计师事务所接单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业务,指派会计师指导学生进行做账、出具财务报表、外汇核销、税务申报等相关工作。通过这一项目的合作,学院可以培养出一批毕业后能迅速上手工作的财务人员,而华星会计师事务所则节省了办公室租赁费、人员培训费、招聘费等费用,还保住了中小企业财务外包这块已经在逐渐壮大的收入。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企业角度看,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不再仅仅是“社会责任”或者“投资方”,而是拥有明显的可预期收益,无论是从利润方面还是企业声誉方面。从学院角度看,既能保证学生的就业率,也能提高教学质量,甚至还能创收。通过这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共赢关系,达到“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校企双方互利的理想状态[5],校企合作才能长久、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四、结论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现代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6]。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促使学校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社会发展需要,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有效缓解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同时,在项目合作中能够结合企业的文化背景,可以使学院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使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和企业家,增进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7]。从企业角度来看,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高职院校角度来看,现今国内高职院校竞争激励,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校企合作能促进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因此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动力。那么,在突破上面所述的不足和缺陷之后,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定能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 赵爱琴.“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

[3] 徐建华.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9(7):30

[4] 赵爱琴.“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

[5] 江玲.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前途[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

[6] 郑旭辉,刘松青.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素质教育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7

[7] 王玉栋,张莹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3).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样本

学校校企合伙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摸索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伙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实现生产育人目的,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企合伙是适应技工学校人才培养规定一种 办学模式,是技工类学校标志性内涵体现。在校企合伙中,技工学校是积极方,专业及专业教师是主体。校企合伙目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第二条校企合伙重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公司在实习 实训、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合伙与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人才就业工作等方面能力和水平。 第三条校企合伙坚持“互利双赢”原则。校企合伙项目必须符合人才培养和生产育人规定,全过程贯彻人才培养教学功能。学校着力发挥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实训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公司发挥实践经验、设备和技术等方面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伙处,负责学校校企合伙工作。 校企合伙处重要职责: (一)组织、编制学校校企合伙规划; (二)起草和修改学校校企合伙管理制度; (三)对各系部带队教师和顶岗实习学生状况进行检查,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系部反馈。 (四)督促和指引系部校企合伙方案实行; (五)建立校企合伙信息化平台,管理好重要校企合伙客户; (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协调解决校企合伙重要问题等。 (七)组织市场调查,为人才培养、专业设立、教学改革提供参照。 第五条教务处重要职责: (一)制定学校校企合伙教学管理制度; (二)协助系部与公司共同制定并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依照市场需要,增进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1年12月 273 关于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庄 严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苏州,215123)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办学模式目前已经在国内各类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政府和学院针对校企合作也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管理办法以积极推动合作的开展。但校企合作仍然存在深度广度不够以及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企业需要的问题,文章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及改进建议,探索新思路,挖掘新方法,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学校发展和企业壮大的双赢互利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互利 双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2—0273—02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职业教育和企业原本就存在天然的渊源。职业教育最初的产生,是从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内部需要某种技能型的人才,有着明确的目标和需求,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培养出来,满足企业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的教育意识也在逐步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才从企业内部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规模的教育体系。然而最初,一些企业只是设置实习工场来培养技术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雏形。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倡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明确职业教育要实行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标志着职业教育变革的开始,这也是“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步入新台阶的开始。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概念理解及历史变迁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1],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达成共识,明确“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其基本内涵是生产和学习的紧密结合,学习是为了能迅速上手工作;工学结合表明学习者的劳动和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的是学生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的是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应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2]。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到现在经历了发动、高速发展、完善等三个阶段。就校企合作本身而言,最初出现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当时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主,主要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因此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主,读书和学习兼顾,是以企业为教育主场所、技能学习与普通文化知识学习并进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3],当然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只可能是少量的,非标准化的,技术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扩张所需,社会急需大量的标准化、专业化劳动力,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规模、教育内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挑战,同样也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摸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颁布后,“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成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具体类型也出现了政府主导型、高职院校自我控制型、以及学院自我控制为主,政府扶助为辅的不同类型。这几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经过这些年的检验,虽然当地政府和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完善,仍然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1. 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缺乏法律的根本保 障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环境与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除却历史原因之外,主要是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有一种主要的类型是政府主导型,这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以行政指令代替学校意愿,也不能适当考虑企业的利益,因此既不能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成功。其次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没有法律的根本保障。1996年9月1日,虽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但这仅限于宏观指导层面,并未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来规范、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甚至没有明确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罚规定,这就使得从法律层面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2.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不能满足校企合作的需要 企业为什么愿意进行校企合作?除了能获得短期效益,如免费的场地、低廉的劳动力外,最大的愿望还在于长期效益,即学校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种技能型人才。这样,既能帮企业省却大额的培训经费,也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引进劳动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明确企业需要,即要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何种人才。但现在的状况却是,高职院校的许多课程还停留在象牙塔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没有很好的效果,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了。其结果就是毕业生与企业岗位不能完全适应,导致企业在是否留用毕业生上裹足不前。 除上面两点主要不足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合作深度不够,没有实质性突破;资金渠道狭窄,经费不能保证;思想僵化,只停留在培养操作工的层面上这些缺陷。 三、我国高职院校深入校企合作的建议及措施 1. 政府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出台法律细则保障校企合

校企合作协议书(通用模板)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学院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乙方:公司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 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企业发展所起的服务作用,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广州**职业学院(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宗旨和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意就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 一、合作基本目标: 甲方自***年起在3至5年内将***专业办成规模稳定、社会声誉良好、学生技能和素质稳步提升的重点专业;****(企业)将积极参与相关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并大量吸收该专业毕业生成为本企业员工。 二、甲方承诺: 1、自***年起将开展与***企业联合办班形式,方式可以采用“一对一”冠名办班、“***”冠名加强办班、“***”校企联盟办班等一种或多种形式; 2、负责“***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等有关管理、服务事宜; 3、负责“***班”学生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教学; 4、利用所拥有的教学场地和乙方提供设施设备、模拟流水线、仿真营业部等资源建成***专业校内实训室以开展教学; 5、与乙方选定技术人员来校讲授部分专业课。对乙方授课技术人员按规定提供服务、进行教学管理并发给课时费; 6、与乙方合编适合行业、企业的特色教材,并纳入教学体系;

7、与乙方共同进行“***班”学生在乙方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8、向乙方提供学生在校操行、学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帮助其遴选学生入职、就业;9、允许乙方在相关宣传活动中使用“与广州***职业学院合办***专业(班)”及类似表 三、乙方承诺: 1、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和课程内容的选定、增删; 2、参与特色教材的编写; 3、“***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甲方选定的技术人员前往学院讲授部分专业课; 4、提供设施设备、模拟流水线、仿真营业部等资源以建成***专业校内实训室,为“***班”学生校内实训提供必要的材料; 5、与甲方共同进行“***班”学生在乙方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6、选派高层管理干部出任“***班”的导师,参与开学及毕业典礼和专业教育等活动; 7、设立“***”班奖学金并与甲方确定方案、予以发放,以鼓励“***班”品学兼优的学生; 8、学生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后,企业经过面试及考核,可以提前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并明确薪酬及福利待遇,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可直接上岗; 9、允许甲方在相关宣传活动中使用“广州****职业学院与***合办专业(班)”及类似表述; 10、允许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广州***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11、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符合劳动生产安全的基本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按规定为顶岗实习学生发放实习补贴或工资。 四、合作时间: 本协议有效期为三年,自***年**月至***年**月止。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续签合作协议。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调查论文.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现状调查论文 2018-11-10 摘要:为深入了解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高职院校、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校企合作松散、效率不高,有很大的局限性,被调查者都对第三方校企合作新模式充满了期待。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第三方 当前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新解决当前职业教育诸多问题的关键。校企合作如何取得更深入、更持续的发展,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难点。为了找到一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钟立群教授主持立项课题“基于4Rs理论的第三方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研究”,意在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学校和企业在各个环节搭建合作平台,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目的。第三方机构是指为高职院校、生产经营性企业提供人才选拔招录、实习培训、岗位技能教学、考核评价、就业咨询指导等服务的专业化盈利性组织。为了深入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笔者拟定了调查,编制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学生卷)》和《“校企合作”调查问卷(高校卷)》,于2014年6月至8月间对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和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许多有益的信息。 1关于企业 课题组对河北省内部分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校企合作”调查问卷(企业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54份,问卷共涉及了17个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涉及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现状、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企业对第三方机构介入校企合作的态度等问题。 1.1关于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调查 从收回的企业卷来看,有44.44%的企业与高校有过合作,55.56%的企业从未与高校进行过合作办学。从合作的方式上来看,62.96%的合作方式是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委托学校对员工进行培训和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的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了12.96%,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和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只有3.7%的比例。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方式上,55.56%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指导,31.48%的比例是学生顶岗,师傅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 1.2关于企业招聘、培训员工的方式 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渠道中,30%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16%是通过院校招聘,16.67%的比例是高校学生在公司顶岗实习后被留用。被企业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对公司工作比较满意,70~90%能长期留任的占59.26%,而能长期留任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安图县职教中心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校企合作是学校办学优良传统和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校企合作建设,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与国内的企业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培训、文化建设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以下简称校企合作)。 第三条机构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招生安置处,其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校内合作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二)负责重大校企合作项目的运作及管理;

(三)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合同管理及统计、总结等工作; (四)负责对校内合作单位工作的考核、评价,检查履约实施情况; (五)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合作 第四条条件 (一)合作企业的基本条件 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二)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 促进教学、提升科研水平,带动学校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适应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三)不宜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范围 1、拟引进的校企合作项目中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材料、工艺或技术; 2、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

3、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情形。 第五条审批 (一)提出申请 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相关部门在与意向合作单位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前,需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 (二)审查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校企合作项目初审后,提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各自部门职责进行相应审查。 (三)批准 校企合作项目审查后,提交校长审定通过,由校长代表学校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后生效。 第三章管理 第六条日常管理 每学期末,对口联系部门应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时反映校企合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上交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登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推进校企合作是当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就要明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意义,分析、找准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探究其对策,有的放矢,才能构建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使之更好地达到院校和企业“双赢”的目的,只有“双赢”才能实现合作的真正目的,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是规律性需求 校企合作不仅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一种育人模式,更是一个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而且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还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使其实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提高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养使其成为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强有力的生命军。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性强、技术 过硬、管理水平高、岗位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必须贴近社会需求、生产实际,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相结合,学校教育环境和与企业生产环境相结合,教育、科研和生产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发挥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行业协会企业校企合作协议-标准

金家律师修订 本协议或合同的条款设置建立在特定项目的基础上,仅供参考。实践中,需要根据双方实际的合作方式、项目内容、权利义务等,修改或重新拟定条款。本文为Word格式,可直接使用、编辑或修改 行业协会企业校企合作协议 甲方(企业):_________ 乙方(院校):_________ 丙方(行业协会):_______ 为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和企业服务的功能,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经三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以“______职教集团”为基础,以“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抓手,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立足产业、携手行业、服务企业、成就职业”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三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进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一)共建研发平台 科研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校企双方有着课题研发的共同愿望。在课题研究中,或侧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或侧重于企业的经济运营,或侧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或侧重于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等,由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教益的“多赢”。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确定科研项

目,以职业技术院校先进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为纽带,以科研项目转化和运用为共目努力方自,在高职院校中建立一个研发平台,让企业的工程师、高职院校师生都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制作和应用,实现以项目为驱动,共同提高师资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软件”能力。 (二)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条件,是学生提高技能、培养综合素质的保障。共建,就是彼此分工合作,从各自教育资源的优势出发,在不同的教育教学阶段,或侧重物质条件,或侧重师资队伍,或侧重教学内容,或侧重教学管理,或侧重质量评价等,实现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健全有效的实践教学场所。 (三)订单培养、双向委培 双向委培包括校内定向委培和企业定向委培两种方式,前者以学校学生为生源,根据企业导求,定向培养,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后者以企业招聘员工为生源,根据企业要求,完成企业员工基本技能、基本素质要求等前期培训,为企业员工培训缩短时间,节约成车。校企双方的“定向委培”不仅是“订单预购”性质,“委培“方必须是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育教学质量各环节的考核评估,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双方定向委培过程中,双方可以相互成立冠名班级。为了学校能更好的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出人才,企业可口提供助学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 (四)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学校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体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最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 (五)就业推荐、优先录用 对于学校优秀毕业生,企业要落实学生。落实学生就业是建立在合格标准基础上,按市场“双自选择”的要求而彼此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企业录用具有相应岗位职业技能的合格毕业生,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这些就业能力。校方要把好人力资源输出质量关,企业在充分提供就业岗位的前提下也要把质量关,而学生本人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在选择的自由。 (六)提供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 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实施和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往往逊于企业方,企业方优势在于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企业方必须投入相应的兼职师,或课堂、或工厂,给予学生渐进而全面的企业文化、实践技能的教育

高职高专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 商贸与电子信息系校企合作工作小结 2017-2018学年是我系与武汉伟创聚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办学的第二学年。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双方的共同付出下,从摸索到进入正轨,在教学、管理上初步展示了特色和优势,无论是教学管理效能、学生技能比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第一届校企合作班从16年开始招生,第一届学生共招收了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共计31人;2017级共招收39人,人数略有增长。本学期,2016级进入实践实训的收尾阶段,即将开始顶岗实习。 二、相关工作总结 1、企业领导高度关心,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体现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素质修养。 3月20日,公司总经理陈强、副总经理石勇一行来我校调研,并得到了校长沈波的亲自接见,双方就专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深入交换了意见。这体现了校企双方领导对合作工作的高度关心和支持。 负责具体对接合作工作的企业方负责人刘照明,工作责任心强、为人谦虚诚恳,经常性来校与我方研讨相关工作,遇到问题从不推诿,总在第一时间牵头解决,也高度重视我方提出的一些建议并及时落地生根;专业教师周跃教学态度端正,教学能力突出,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成果显著,他一直任劳任怨、不计得失、默默付出、勤勤恳恳,其成熟的项目教学方法也大大启迪了我校教师同行,其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让我校教师深受感动;辅导员马艳的管理规范、有效,企业式的

管理模式高效实用,对学生几乎实现了管理上的全覆盖、零间断,既严格督促学生学习,又亲切关心学生生活,打造了和谐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 2、项目化教学模式贯穿课堂,凸显了前沿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理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专业课教学中,企业教师大量使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去参与真实的项目,为了更加接近工作环境,在教学管理中采用了企业的任务数据化管理模式,要求每天提交学生的任务完成率和任务合格度至总公司审查,并对任务完成困难的同学进行小班辅导,督促指导其早日跟队。项目化教学模式更有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 2018年3月,校企合作班学生团队代表我校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比赛,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也创造了我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而获奖同学仅是该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更加可贵。另,合作班学生团队又在六月份夺得“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铜奖。技能竞赛水平是实践技能水平的体现,也充分证明了校企合作办学在教学模式上的诸多优势和亮点。 3、企业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展示了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水平。 在常规管理中,辅导员和教师使用了严格规范的企业管理模式,营造了浓厚的企业氛围,将学习环境转换为工作环境,督促学生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打卡形式上下课,上课必须上缴手机统一管理等等,其管理强度和管理效能均有很多特色,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本学年来校企合作班所有同学各门考试科目再次实现零挂科,两学年均如此,非常难得。 三、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完整word版)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学校的高职教育,实现学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

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2017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书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就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如下合作协议(或意向):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合作 1、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甲方在乙方挂牌建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 2、甲方所属系部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派遣学生到乙方实习,乙方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 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组长视实际情况由双方协商确定。 3、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 确定基地名称和牌匾的制作,并负责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企业知名度。 (2)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并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事务。 (3) 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4) 在职业培训等方面优先安排乙方。 4、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 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 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3) 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4)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在乙方就业。 (5) 学生在使用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二、双方人员互派合作 1、为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甲方邀请乙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甲方的客座教授或外聘专业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专题讲座和校内实训指导课教学工作,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2、甲方教师亦可根据乙方的需要担任一定生产或工作岗位的相应职务,同时提供专业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 三、科研合作 1、甲乙双方可依靠各自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科研项目研究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提高双方的科研水平、人才素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甲方有责任向乙方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援助。 四、工学交替与招生、就业合作 1、根据乙方的需要,甲方可推荐优秀学生在乙方带薪顶岗实习,具体安排由乙方确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心得体会 “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仅仅把校企合作当成解决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把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合作的全部内容,“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初级阶段或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深度和范围离深层次的合作相距甚远;产业部门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把培训学生视为额外负担;国家出台的政策依据并不缺乏,但缺乏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搞好“校企合作”,值得广大职教同行思考和探索。我院开展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做法,也取得了不少体会。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实践和开拓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针对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院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学院主动与世界和国内知名企业加强合作,探索形成了“引企入校”、“进企办学”、“订单培养”等比较成熟且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开辟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新途径。一是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习工厂(校中厂)。二是进企办学,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三是订单培养,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订单式)。 只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实践。 一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院长赵学通说:“学院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企业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量体打造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探索形成了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学院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率先在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中,开展了以多学期、分段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改革,由传统的“2+1”教学模式(前两年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三年集中顶岗实习),改革为分段式、工学交替模式: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第二学期进入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工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三年级第一学期根据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技能再进行有针对性专业学习,三年级第二学期再到实习工厂进行半年的顶岗生产,从而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二是构建“三层次、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学院把改善教学条件,打造一流的实训中心,作为办好职业教育重要突破口。一是建设了国家一级图书馆。二是建设了省内一流的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三是建设了高标准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四是建设了职业教育园区。突出于“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办好人民满意高职教育的同时,学院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服务济源“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抢抓机遇,穿针引线,成功助推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投资项目落户济源,包括富士康产业园、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校办工厂和培训中心项目。 尽管我院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距离所期望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在学校、企业、社会以及政府之间

校企合作协议书(知名大学与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经典示范版

校企合作协议书(知名大学与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经典示范版 甲方:XXX 学院 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向企业输入所需应用型人才,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同时为进一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为企业培养大量潜在人才,以达到相互支持、实现双赢的目的。宁波大红鹰学院高职学院(以下简称甲方)与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就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施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教育、科研、设备、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在信息、技术、生产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甲、乙双方本着互相支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通过学院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合作办学的相关信息,将与乙方联合办学作为学院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 2.利用学校的技术优势,为乙方提供有关专业的新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协作。 3.优先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为转岗工人提供服务。 4.根据乙方提供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以适应企业需要。 5.在学生实习阶段,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二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

事务,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负责实习学生的往返交通和其它教学工作。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6.在乙方有用工需求时,应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录用。 7.甲方每年派遣2-3名教师到乙方下企业锻炼,并聘请乙方2-3名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8.双方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利用甲方的设备、资源联合开展面向第三方的各种培训,双方也可联合进行产品开发。 (二)乙方: 1.乙方作为甲方的就业实习基地,在甲方有实习安排时应尽量满足实习需要,并在乙方加挂甲方校外实习基地牌匾。 2.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3.学生实习期间,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并与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 4.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设备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5.协助学院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实习内容,为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基础。 6.负责向甲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信息;协助甲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 7.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当地《劳动合同条例》的相关程序,签订就业协议。 8.每年接收1-2名甲方教师参与乙方的生产、管理和研究,同时派遣2-3名技术人员到甲方从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三、合作时间

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人才的实用型要求就是人才的实际动手技能,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存在先天的不足,而企业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开展校企合作十分有必要,文章就校企合作当前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途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能力 在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重新调整的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教育的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内在特质,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基层人才的需求服务,因而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融入职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融入对学生真实环境的岗位锻炼,就会成为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力机制。校企合作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我们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规律要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技术升级对新进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要求也需要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完成。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坚实的合作基础。只有深化合作力度,开发有效的合作路径,明确办学思想,校企合作才能向深度发展,才能适应企业随经济形势而发展变化的需要,才能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一、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实状况 (一)经济与教育的发展都需要校企合作的加深 1.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经济联系也不断加深,竞争在不断加剧。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经济链中,我国主要就业途径是处在最低端的简单制造业,虽然换来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种速度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要遭遇瓶颈,中国制造必然向中国创造转变。特别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的制造业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制造的产品甚至我们整个以制造为主的产业类型,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因而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经济必须调整结构,不断升级,加大二、三产业的发展力度。①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以适应这种设备、技术、和理念的升级。以往的那种简单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国东部各省,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屡屡发生“技工荒”,现有的技术人才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例如,2009~2011年,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人才短缺现象,而且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求人倍率(需求人数/供给人数)越来越高。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由表可知,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求人倍率最高的是高级技师。

校企合作课题项目建议

校企合作课题项目建议 一、课题名称: 低碳水泥行动计划 二、课题提出基础: 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第一大国,年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是排名世界第二国家印度的13.8倍,而水泥行业一直未能解决耗能高、污染重、二氧化碳排放多等难题,碳排放量几乎占全国总量的1/5,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为完成国家提出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重要改造任务之一。 近年来南京工大、西安建筑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水泥低能耗制备和高效应用的基础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仅是水泥生产的单体部份,对于水泥原料加工-物流运输-水泥生产-散装水泥的产业链的研究低碳经济研究,未进入整体介入的空白状态,为此,我们提出“低碳水泥行动计划”项目的校企合作建议。以高校技术、投资方经济实力,EMC公司市场运作能力,三方组合开应水泥链节能改造工作,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的目标而奋斗。 三、课题运行特点: 1、项目运行针对具体企业采用EMC方式运作,减少企业减排的经济负担。 2、整合国内外最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实验论证,总结出一套最好节能减排技术,推动我国低碳水泥经济的发展。 3、其它详见附件资料。

四、课题组的组成单位: 1、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保工程学院 2、晟冉(上海)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3、茂臣集团公司 4、专有技术EMC企业 五、课题项目内容: 1、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 2、球磨机综合节能技术开发; 3、水泥窑炉节煤技术的整合应用; 4、水泵修复技术与润滑技术的搭档应用; 5、柴油运输车的节能组合技术的确认; 6、清洁煤加工的微波烘干技术的应用; 7、推广煤矸石的开发利用; 8、水泥厂照明节能技术的应用; 9、氢动力装置在天然气发电方面的应用。 六、课题工作进度: 1、组建课题工作班子; (1)由电力学院、晟冉投资、茂臣三方组建核心工作班子;(2)制定工作计划; (3)用户能耗诊断工作。 2、应用技术审查: (1)应用技术拥有单位提供原能资料;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实现生产育人的目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企合作是适应技工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办学模式,是技工类学校标志性内涵的体现。在校企合作中,技工学校是主动方,专业及专业教师是主体。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第二条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人才就业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条校企合作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校企合作项目必需符合人才培养和生产育人的要求,全过程贯彻人才培养的教学功能。学校着力发挥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实训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发挥实践经验、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处主要职责: (一)组织、编制学校校企合作规划; (二)起草和修改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三)对各系部带队教师和顶岗实习学生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系部反馈。 (四)督促和指导系部校企合作方案的实施; (五)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管理好重要的校企合作客户; (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协调解决校企合作的重要问题等。 (七)组织市场调查,为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第五条教务处主要职责: (一)制订学校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 (二)协助系部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根据市场需要,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四)指导系部制订校外实训教学计划等。 (二)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双师教师队伍培训; (三)协调系部聘请或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等。 第六条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系部主任或书记 为组长。系部主要职责: (一)按照系部和专业教育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年度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搞好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并督促实施; (四)制定系部校外顶岗实习工作方面的目标责任和考评机制等。 (五)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的调研与合作项目的洽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