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

流程长,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引发和培养;

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形成“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灰色作文。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

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著名作家巴金

也讲过:“必须有话要说,有情感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可见,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学生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

一.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察生活,在生活中孕育写作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克也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

作的根本和源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体验和感悟生活,直接与生活对话,从而积极地孕育写作情感。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孕育写作情感。《现代

汉语词典》对“观察”一词的解释为:“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观察,能够因“仔细察看”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一件事物或现象,因而也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描绘一样事物

或现象。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教会学生细致、全面、认真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且让学生明白,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景物、四时变化,大至宏观宇宙,小至微观粒子都可以纳入观察的范围,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写了,也不会不乐意写了。

2.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孕育写作情感。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和社会都是学生酝酿写作情感的沃土。我引导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走出封闭的课堂,深入日常的生活,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体验生活。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文,我就利用劳动课安排学生

在炎炎烈日下进行劳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这种艰苦的情景中诱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来之不易的果实的珍惜。没有生活经历就没有写作,要想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让学

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孕育写作情感。

3.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在感悟中孕育写作情感。作文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为并非有了生活的积累就能写出好

文章。学生生活相对而言比较单调和狭窄,但在他们单调的生活里一样能产生喜怒哀乐,狭小的天地中同样能发现善恶美丑,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作文里鲜亮的材料,也都能够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情感。可遗憾的是,较多学生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反映冷淡,不是视而不见,就是见而不思,对生活中的真善美缺少发现的眼光。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生活的感悟。没有感悟的生活是苍白的,同样,没有感悟的文章也是无味的。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立足于周围熟悉的生活,融入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才可能与众不同,也才可能吸引读者,所以强调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更要注重感悟生活。

二.创设情景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写作要有情感冲动,才能激起灵感的火花。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基础上,我千方百计地通过自己的诱导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奋和激情,从而使学生的感情冲动起来,甚至于达到“不吐不快”、欲罢不能的境地。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多媒体教学利用图音文交互的特点,不但可以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而且

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事物,帮助学生在特定氛围中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例如,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根据地震情况制作了PPT课件。在作文课堂上,首先播放汶川地震时人们抗震救灾的纪录片,让学生在关注受难同

胞的不幸遭遇中,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壮志豪情;然后以《汶川地震之我见》为命题作文。这样,学生完全进入情感状态,自然水到渠成地写出一篇篇美文佳作。再如指导写“思念”的作文,首先播放电视散文《天净沙?秋思》和配乐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设想游子思乡之情;接着让学生深情歌唱《故乡的云》、《梦驼铃》等歌曲,让学生的心头涌起思念之情;最后让学生在深切的感受中以“思念”为话题展开讨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一篇篇文章感情真挚,甚至有的读起来催人泪下。

2.引发学生的情景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例如,“敲门声”是一种很普通的声响,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心情,门声可能不同。同一种“敲门声”,个性不同的学生所激发想象出来的意境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精心启发学生: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有何感想?这样,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写出不同的作文。再如写“流水声”,我启发学生联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恢弘气势;也让学生置身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安逸的意境中,从而激起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寄托保护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中学生天天生活在学校中,生活单调,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

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即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们很少去接触自然,体验社会生活。因此,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

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参观名胜古迹、田园风光;到访市场商厦、旧城新村;进行歌咏比赛、田径运

动会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

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因为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这样,多方面创设情境,学生的感性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

便会水到渠成,“文思泉涌”,获得写作的主动权,获得语言思

维和作文智能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勤写深思,在写作中升华情感。

有了真情实感,学生还应该勤写深思,在写作中升华自己

的情感。作文仅靠浅尝辄止得来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感动作者,更不可能感动读者。反过来说,要深层的思考,要深刻的认识,

要升华情感,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写作,可以促

使学生深思再深思,认识再认识,感知再感知,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浅层次低层次的情感上升为深层次高层次

的情感。

1.重视摘录小故事,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秀丽的江山,这些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阳光、春天、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这些美妙的意境对于学生积累情感作用很大。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历史人物为我们提供了教材,那一个个鲜活的文人志士: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意气豪迈又浓郁冷峭的陆游、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这些历史名人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

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

2.重视日记写真,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日记可以表达学生的心声,抒发情感,培养观察力,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等。日记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忠实朋友,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轨迹,书写他们的辉煌人生,宣泄他们的忧愁烦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砥砺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向前。陶行知先生认为日记“是学做文章的一个最好方法”。因为

日记是一天心灵的写真,也是每天生活的写实,把这些写出来,“便自然产生出活的文章”,“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够使每天的文字不同。要有活的日记,就要有活的文字记载。进步一定比以前死的‘作文’当然好得多”。魏书生老师在他的《谈语文教学》中也明确地表示:“写日记,显然是一种比写作文更有效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形式。”

3.教会学生把笔触向心灵深处,净化自己的感情。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做人的一种历练,是他们心智的反映,人格的体现,是他们内心深藏着的情感的冲动。因此我注重在作文中教会学生表述自己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教会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航向。只有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把笔触向心底写出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才能感动别人、净化自己的感情。

综上所述,作文的每一过程都渗透着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就有了写作的推动力,就能视作文为乐事,全力以赴之;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就能写出具有强烈思想感情的文章,文章也就有了灵魂,有了生命。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所以,教师只有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充满活力。

黄永升,教师,现居广东东莞。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07-07T17:27:25.7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7月总第197期作者:黄晨晃[导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广西德保县那甲初级中学533703 摘要:语文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情激情,深化情感体验。 关键词: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升华情感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重视知识目标的贯彻落实,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的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这一句话既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揭示了积极情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情感要以认识为基础并伴随认识活动产生、发展和变化。学生对某事物的知识掌握得越多,懂得的道理越深刻,情感积累就越深厚。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文中的感人情节和重点词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斑羚飞渡》是沈石溪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讲的是作者亲眼目睹了斑羚群在遇到困难时飞渡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教学中,老师可以这样利导: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最危难的关头毫无畏惧,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小斑羚的生命呢?让学生们满含深情地朗读课文,自由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加深,情感会得到向理性的高度升华。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就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终身受益。” 二、以情激情,深化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要教师感动。”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真实情感来感染学生,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记得在上《背影》时,配乐朗读课文后,崔京浩的《父亲》音乐悄然响起,父亲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定格,我读着读着,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许多学生的眼角也都闪烁着泪光。随后让学生齐唱这首歌,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是那拉车的牛……”几乎是从心中迸发出来的声音。就这样,教师由心而发的真挚情感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把教学效果推向最佳境界。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而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场所。 比如教学《与朱元思书》一课,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统领全文的句子,让学生找自己喜爱的句子默读。教师可抓住“异水”“奇山”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脑海中,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之后又让学生听教师配乐朗读,闭眼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兴致更浓了,在他们的描述中,山水都是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从对山水的描写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机会去富春江,你准备选择什么季节去?为什么?让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反复吟读,促进情感体验 情感是渗透在语言文字这一载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对于表达思想感情强烈的课文,通过诵读的训练,能够有助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情感激发起来了,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活动,可以推进情感涟漪的深入。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进入作品情境,唤起与作者的共鸣。古人写文章就有“感情凝于胸,而吟于笔端”之说。 教学课文《安塞腰鼓》,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去感受高原生命的火烈,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通过读来悟出,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实现整体感悟。从美读中体味文章表现的气势,感觉其中的生命律动,进而理解语言中包孕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正是反复的吟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领会到课文的蕴意,灵魂得到荡涤。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是播散在这土壤里的。”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原来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人的歌。参考文献 [1]富维岳唱印东《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184。 [2]张静《让情感在体验中升华》。 [3]方国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 流程长,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引发和培养; 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形成“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灰色作文。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 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著名作家巴金 也讲过:“必须有话要说,有情感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可见,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学生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 一.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察生活,在生活中孕育写作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克也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 作的根本和源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体验和感悟生活,直接与生活对话,从而积极地孕育写作情感。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孕育写作情感。《现代

汉语词典》对“观察”一词的解释为:“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观察,能够因“仔细察看”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一件事物或现象,因而也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描绘一样事物 或现象。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教会学生细致、全面、认真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且让学生明白,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景物、四时变化,大至宏观宇宙,小至微观粒子都可以纳入观察的范围,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写了,也不会不乐意写了。 2.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孕育写作情感。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和社会都是学生酝酿写作情感的沃土。我引导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走出封闭的课堂,深入日常的生活,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体验生活。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文,我就利用劳动课安排学生 在炎炎烈日下进行劳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这种艰苦的情景中诱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来之不易的果实的珍惜。没有生活经历就没有写作,要想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让学 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孕育写作情感。 3.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在感悟中孕育写作情感。作文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为并非有了生活的积累就能写出好

《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2013年6月

《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提出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题从研究小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体验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克服学科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家园。 二、课题的界定 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

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激动、抑郁、仇恨、悲伤、厌恶、美感等等。 积极情感:是指正向的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人是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情知合一的高级动物。由此可见:积极情感就是鼓励人们上进,激励人为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支柱,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之源。积极情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实施教育和定向培养。 小学生积极情感培养策略研究:学校教育绝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仰和力量。本课题将研究学生情感态度的发生与发展,坚持以理育情,以美育情,以行育情的基本策略,进一步探索培养小学生积极情感的方法、途径。努力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情感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免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

注重情感培养焕发课堂活力

注重情感培养焕发课堂活力 【摘要】现代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生活要求有良好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都呼唤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培养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有赤子之心、朋友之情、手足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天地动容的悲惨;有开怀的笑、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因为,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才显活力。所以,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 1.1 走进教材,发挥作品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走进教材,品味诗词字里行间的韵味,感受语言潜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验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宏伟抱负;杜甫《石壕吏》中“独与老翁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这些都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深深的震撼。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操渐渐内化为学生的情操境界,启发学生思考,涵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修养。 1.2 钻研教材,抓住情感的触发点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把那些富含情感的语句找出来,深入悟读,让学生发挥想象,感悟作品的人文价值,体验人类的情感因素。例如,藏克家的《有的人》中有这样几句话:“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几句话写两种不同阶级的人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而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很鲜明,一个“摔垮”一个“记住”。通过对比研析,学生内心的情感自然被触发起来,是非自明: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将永远值得并得到尊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将是遗臭万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3 诵读教材,利用作品的怡情作用形成学生情感。

注重情感教育 优化教学效果

注重情感教育优化教学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其中情感教育则是主要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于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珠玉满盘、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沈复笔下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腔难言的委屈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景,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

浅谈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师自身素质等教师层面以及现阶段学生所处的社会现状对其作文素质的影响方面分析中学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为了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和作文水平,提出了诸如归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作文源于生活以及引导学生积极积累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做好作文常规等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一、前言

基础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作文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一些学生甚至出现对作文课的惧怕心理和厌烦心理。同时,部分作文教师依旧持有陈旧的作文教育观念,没有在作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同步更新,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中学作文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中学生作文能力偏低的现状。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写作和作文课的兴趣,从而把写作变成自愿的行为、快乐的行为,构建一套使中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策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积极推进中,中学语文教学的确取得了不少突破,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课改的重点大都聚焦在诸如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具体到中学作文教学,则效果不是很明显,属于薄弱环节。整体来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取得质的飞跃,中学作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没有对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产生有效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层面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对有些教师的传统的作文观念形成有效的影响,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较肤浅,只重视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是对学生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过多地干涉。文字训练模式单调,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在作文课上,教师没有给学生以充分自由讨论、表达的时间,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精分析细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自由表达,并导致学生的兴奋点与教师教学作文的侧重点不在同一个方向。在针对句子和篇章的讲解练习时,教师忽视了作文题材特有的真情实感,而仅仅要求学生对句子的语法、材料的安排、文章的中心等进行考虑,这种忽视学生所表达的喜、怒、哀、乐,而只重视写作技巧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享受到畅所欲言的乐趣。 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的一大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有些教师对于作文的评语完全采用“公式化”,如“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描写细腻……”等泛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初中阶段的作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起小学作文从形式到理论都需要一种飞越。而现阶段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令所有老师棘手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能力低下,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呢?下面把我的作文教学上不成熟的做法在分析作文现状后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分析现阶段作文现状 从老师来说,当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就教给学生一些应试作文的方法。把作文固定成几类:三点式、分类式、开头式、结尾式等,甚至给几篇例文给学生背诵,以应付考试,但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学生作文雷同性的越来越多,这几年来的中考、高考的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难道我们的学生这样会写新时代的“八股文”不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悲哀吗?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评估没有一套好的方案,由于中考的指挥棒,追求高分仍然是每所学校趋之若鹜的事。就作文教学来说,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靠的是多积累和多写。但教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想尽方法搞一些所谓的提高作文的“格式”和“技巧”来训练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学习能力、智力等的发展,也造成他们学习写作能力畸形的发展。 从学生来说,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与否对成绩影响不大,作文

只要把字写得漂亮就可以得高分;还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生活单调,作文缺乏热情,作文时就说些空话、假话,表现做作,不能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文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毫无感情抒发;有的寻章摘句,机械模仿,甚至胡编乱造,感情失真失度。学生对付作文形成了“套子”模式。如思维套子;选材套子。还有的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更是无从下手,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架势。对作文他们是既害怕,又无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境地。 二培养学生学生写作情感,感悟生活。 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作文作出了要求:要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然而,在我们传统作文教学中,忽视了作文内在审美价值,扼杀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和思维创造能力,功利色彩浓重,致使有些中学生的作文矫揉造作,没有真情实感,写的都是些与自己的年龄结构,心智水平不相契合的文字。而一篇好的作文犹如一部精彩的影视作品,留住生活的精彩,让人感受人间的真情.那,末,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呢?这是大多数同学都要求回答的难题: 1丰富生活,增加积累 这是针对那些对生活缺乏体验的人来说的,让他们在人生百态中体味作文的乐趣。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学生的随笔写作往往是性灵之作,洋溢着作者的真实情感。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随笔可采用以下手段:

杨明顺-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龙塘小学:杨明顺情感教育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和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情感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线,在学校教育背景中进行较为系统的情感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还不多见。积极探索小学阶段情感教育的应用性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初步形成小学生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操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中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现在小学生经常发生离家出走引发悲剧,有的小学生出现情感发育障碍等等,往往这些孩子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以前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只重视智力教育,轻视情感的教育,导致孩子们偏离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教育好孩子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如何正确认识并促进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践,促进小学生身心情感发展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情感在小学生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刚满六、七岁的儿童,刚离开幼儿园,第一次踏入校门,常常怀着愉快而自

豪的感情来对待新发生的一切。他们喜欢学校,感到自己长 -1- 大了许多,一种自豪感逐渐成长起来,尤其是成了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以后,这种自豪的感情更会进一步发展。孩子们渴望改变像幼儿园那样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像一个小学生的样子,一切都要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这样的情感是一种极其可贵的上进因素,作为家长和教师如何能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一点,就会大大加速儿童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的转化,为儿童后在学校生活的漫长道路创作一个良好的起点。在学习活动中,情感因素也常常对认识过程有很大影响。不论是感知、记忆过程,还是思维、想象过程,都可以看到情感因素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他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其发展的状况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有意的培养学生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学过程。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日益丰富的,是他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情感是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孩子的心是多变的,我们要防止学生最大的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教育不能重智轻情,必

重视情感教育唤醒学习兴趣

重视情感教育唤醒学习兴趣 1、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认知情感。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多方面、多形式、多途径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吃透教材,不仅对教学内容而且对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都要作深入具体的分析以准确选择着眼点、启情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既具有知识性、教育性,又具有情感性、艺术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我们可以采用生动讲述法、观察演示法、组织讨论法、质疑问难法、联系实际法、音美配合法、实物刺激法、师情感染法等来创设情境。我在教授“人类的过度捕猎”时,向学生提供了动物被捕杀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上可怜的动物,听着悲惨的音乐,很多学生居然留下泪水。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他们有多激烈。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交往双方是否民主平等,和谐融洽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保证。有人把教育界定为“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人本主义心里学家罗杰斯批评传统教育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完全忽视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课堂教学的单调乏味。他认为作为一种认知活动的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的,当情感因素受到忽视、压抑甚至抹杀时,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教师只有用真实的、对学生尊重的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信心。同时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性只有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导致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只由发挥,并使学生产生戒备心理。 3、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可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而我们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如何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正是在帮助学生的成功过程中实现的。很多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成功,因而,他们在课堂中也表现的非常自信与投入,而一些学习能力不高或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很难体现他们的优越性,这让他们很多时候成为学习的旁观者,甚至表现出课堂好像与他们无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

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研课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观察积累;提高能力 作文难,难作文。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指导,而教师教学时时常抱怨学生写作基础不好,作文素养不高等。的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我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 模仿范文、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训练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由教师提供一些模仿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先品位、鉴赏,然后再去学写、仿写,以达到模仿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同学克服语言呆板、不够生动,谋篇布局杂乱无序的毛病,提高其写作能力。如: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仿写三句形成排比句: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经过反复的句、段模仿训练后再进行全篇训练,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就会消除,模仿起来也如鱼得水,写作能力也会像诗句中写的一样“润物细无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走进生活,培养观察力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学生就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无货,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写作与生活脱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叶老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章就会写到什么程度。”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可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我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上传: 喻安更新时间:2013-1-18 18:47:00 新课改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大的困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观目标缺乏具体直观的衡量指标,而且在短期内难以见效果。二是整个社会层面基本坚持以分数为本位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重视知识的再现与应用,忽视价值观引导。从价值观目标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有效考虑价值提升的衡量维度,探索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个性价值取向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和谐统一,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个人的 价值,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确立维度,全面衡量价值观的落实。 1、学科价值维度。 2、课堂价值维度。 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教师特别是学生应该对自己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与反思。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引导行为、自己参与教学过程的行为对于完成课堂任务、对于自己的长远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能够坚持这些行为,认同这些行为取向的实际价 值。 3、思想价值维度,即形成积极的态度,内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目标的最高层次就是在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领悟学习、工作、生活的积极意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公民意识。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 二、在体验、渗透、反思、践行中实现价值提升。 由于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要通过体验、反思等而逐渐形成与提升的,所以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感与价值的冲突点,并提供学生尝试选择、参与体验的机会,从中得以提升与内化。在此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更应充分发挥教师在价值引领中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可以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点,利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尊重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基础上,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价值方向。 1、挖掘价值引导的基点,确立价值引导的路线图。 针对价值观目标的自身特殊性,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主导过程与学生经历过程有机衔接,坚持生活主题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把生活与理论相融,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确认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浅谈

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浅谈 发表时间:2018-05-31T09:33:37.30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作者:魏冠华 [导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农垦五九七农场中学魏冠华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写出立意深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作文来呢?我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到了较欣慰的成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也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为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才能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来对待,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激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以优秀的作品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课上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朗读一些历届中考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者与学生们有着相似的生活阅历与认知水平,学生易于接受,容易产生心理认知。此时教师再加以鼓励,如“只要我们用心,一样可以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来”,这样就会让学生消除写作难的心理,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激起写作的激情。 2、改变单一的写作模式。学生多畏惧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局限于条条框框中,思维和个性得到抑制,写出来的文章多是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教师要让学生看到作文丰富的样式,如用多媒体展示漫画、图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题目,这样更具开放性,利于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提出有创见的看法,从而写出更富有个性的作品。 二、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己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这样教学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重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组织学生郊游,观看展览,去街道做好事,绿化植树,卫生大扫除,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我还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地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这些有益的活动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渠道,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学生由“怕写”到“爱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流露"。 三、加强写作训练 1、仿写。我们提倡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要有个性,但对于写作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如果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不妨试试仿写。仿写并不是全套照搬,而是让学生在多看同类作品的基础上加强自己的文字力度,写出自己的文章。 2、以说代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或课后的几分钟或其他课余时间,让学生以说来代写。说的形式与内容多样,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学生讲述生活中的趣事,有的学生简述电视与报纸上的新闻,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描述自己所钦佩的人……。 3、课外小练笔。教师应鼓励学生记录下每天生活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印象深刻的事情与人物都可以记录其中。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 四、修改作文,提高分析能力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历代文人为使一个字、一个词运用恰当,仔细推敲、琢磨的故事不胜枚举,可见,作文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一)指导学生自改 自改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草稿完成后,自己反复地检查文章还存在哪些问题,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前后语句、语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是否清楚。许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如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草稿多修改几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二)指导学生互改 互改是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改作文的活动。当学生几次自我修改一篇作文后,再找不出问题,或者在自改过程中虽已发现问题而不知如何修改,这时,学生可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向他人请教,采用他人意见来修改作文的过程,实质就是互改过程。教师可让学生交换修改,通过交流,双方可在想法和意见上达成共识。这样,学生自改发现不了的问题,大都可以通过互改来解决。 (三)师生评议 经过自改、互改后交上来的作文就不仅仅是原作者的作文了,还是多了评改者意见的作文。所以,教师在批阅时不仅仅要批阅作文,还要客观、公正地点评作者和评改者双方的修改意见。在作文讲评时,首先,教师可抽出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念给全班学生听;然后,就某个学生的作文及评改意见让其他学生评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修改意见或写作思路。注重作文的自我修改 总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相信,只要学生做到以上几点,坚持写作,就能写出富有感情与个性特点的优秀作品来,真正的成为一名作文高手,甚至于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浅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中学生情感教育的发展和策略 百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成为教学的主导思想,渐渐的摆脱了传统的以单纯传授知识的旧的教学思想,然而这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在老师的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的知识,还得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尽管现在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所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一直是教育的重点,以致现今的教育体制与学校的实际教学并没有接轨。学生的成绩会影响着自己的情绪,使学生的自卑感、挫折感、焦虑感、烦躁感及叛逆情绪普遍存在于学生中,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学生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如:考试不理想压力大跳楼、心情不好打架、不听家长的劝告和教育而跟父母动手、与老师出现敌对心理等等,这些现象直接导致现在学生难教。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想,反思学生的种种表现,不难发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情感教育,以上学生的表现都是缺乏情感教育的表现,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情感的缺乏比知识的缺乏具有更大的危害。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功,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只有依靠智商和情商,才能攀登成功之顶。所以,要想素质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上,要想取得成功,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学生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1、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情感的需求主要是以快乐为主,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老师及家长看重的是高分,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所以对学生的影响是压力很大,压力和紧张的情绪笼罩在孩子身上,一次考试的不及格或不理想,孩子的挫折感、自卑感、自然而然就产生,再加上老师和家长不正确批评和教育,再加上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属于独立个性和叛逆心理比较强的阶段,直接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态。 2、现在的家庭,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而在外地奔波,很少在家和孩子沟通谈心,孩子有疑虑或困惑没地方讲,内心的压抑感自然产生,在没有亲情的教育的情况下,孩子孤僻的性格表现出来,还有些孩子靠爷爷和奶奶的照看,孩子本身疑虑或困惑无法跟他们沟通,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很自然的让孩子形成一种放纵的个性,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梁琼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会影响语言学习。 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寓学于乐。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着眼于高效率,用最少的教学投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应。这就必须设法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目标更好的达到。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为保证学生乐学愿学,我注意调控学生学习的意识:(1)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对象,评价效果的课堂教学三要素来增强学生的向心意识,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凝聚力,求得“高效低耗”;(2)课堂教学有轻重缓急、波澜起伏,让学生的情感意识随课堂气氛的开降而起落,以求得“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3)朗读意识。英语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机会,由教师的“导”,进行默读、朗读、齐读、角色读,以加深对课文对话的理解,提高目标成度。课堂设计,我采用“四连环”授课法。第一环:认定目标,明确任务;第二环:实施目标,逐一达标;第三环:

达标深化目标串联;第四环:目标检测,矫正补偿。讲课时,用最精练习语言,重点讲解,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是通过表演、操练、举例等,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观察、对照、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方法、思路、特点、规律。例如:教现在进行时,我先要学生听读。我演示:I 'm stan doing/ walking.边说边板书,待学生听懂后,我就让学生演示动作。我叙述She's reading……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理解内容,我就启发他们自己归纳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动词构成形式,常用时间状语等,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学习效果很好。达标深化,我也不直接给学生归纳总结,而是变讲授为讨论;题目设计,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己完成,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注重趣味教学,寓教于乐。 夸美纽斯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可能的形式,如父母、教师、学校、学科、教育方法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由此可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很注重趣味性,力求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科学态度。当学生对学习深感兴趣时,他就觉得所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处在愉快的氛围中,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在无意中掌握所学知识。 1、置情于景,培养兴趣。 情景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