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01讲血常规检查(一)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分值少内容多

有难度真功夫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一、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 /L

儿童:(4.2-5.2)×1012/L

成人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贫血——即RBC及Hb减少。血红蛋白(Hb)比红细胞数量(RBC)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

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

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

极重度贫血,Hb量<30g/L;

→30→60→90→

备注:此处老师说的区间“30至60”具体指“31-60”,“60至90”具体指“61-90”。

三、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炎症——战争

炎症的意义:

一、清除病原微生物!

二、修复损伤!

白细胞计数(WBC)

——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略不同于末梢血)

新生儿:(15.0~20.0)×10 9/L(显著高于成人)

6个月~2岁儿童:(11.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百分率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

1.中性粒细胞增加

(1)生理性(了解)

(2)病理性

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中毒、急性大出血、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

2.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特殊感染

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感冒)、

寄生虫感染(疟疾)

②物理化学损害

③血液病

④过敏性休克、重度恶病质

⑤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3.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

①核象变化

核左移现象:若白细胞总数不增高而核左移,常见于严重感染或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如中毒性休克等。

核右移现象:核右移出现于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急性细菌性感染,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如阿糖胞昔或6-巯基嘌呤等)。

②毒性变化与退行性变

在严重感染或中毒时,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出现中毒颗粒,或胞浆内出现空泡,核膨胀或核固缩等变性。

第02讲血常规检查(二)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区间】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儿童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与前面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相同。

已述。

(二)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5%)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过敏、寄生虫

②药物: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抗生素等

③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伤寒、副伤寒、大创伤;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嗜碱性粒细胞(略)

(四)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病毒、结核)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

(2)血液病(白血病)

(3)其他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

2.淋巴细胞减少

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五)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3%-8%)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五、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区间】

(100~300)×109/L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每个巨核细胞可以产生2000~3000个血小板,生存期为8~11天,具有黏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作用:①营养、维护、保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

②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血液凝固。

“生理止血”过程

(二)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

(1)血小板生成减少——造血功能损伤(再障、白血病)

(2)血小板破坏过多——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亢/体外循环(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

(5)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磺胺药

2.血小板增多(略)

六、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正常参考区间】

男性0~15mm/1h

女性0~20mm/1h

(二)临床意义

1.血沉生理性增快

见于: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2.而病理性增快见于:

(1)炎症结核病、急性感染所致的炎症。

(2)组织损伤及坏死

(3)恶性肿瘤是鉴别恶性和良性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4)高球蛋白血症

(5)贫血血沉增快与贫血程度相关,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

(6)高胆固醇血症。

第03讲尿常规检查、粪常规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了解)

小单元细目要点

尿常规检查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尿液酸碱度、尿比重

(2)尿蛋白、尿隐血、尿中白细胞、尿沉渣管型、尿沉渣结晶(3)尿葡萄糖、尿酮体

(4)尿胆红素、尿肌酐、尿尿酸

(5)尿淀粉酶

尿常规检查

名称正常异常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01讲血常规检查(一)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分值少内容多 有难度真功夫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一、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 /L 儿童:(4.2-5.2)×1012/L 成人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医学科研方法简答题

1.简述医学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 (1)科研选题:确定所要研究的题目是选题的起点 a.准备工作,文献的阅读 b.科研选题的原则:创新性,先进性,科学型,实用性,可行性 c.研究条件和优势。研究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2)科研设计:是对科学研究具体内容与方法的设计和计划安排,分为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 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来进行的设计,即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定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主要解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和独创性,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专业设计的成功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关键。 统计设计:控制误差、改善实验有效性、确定资料分析方法,同时保证展开设计的布局合理性和实验结论的可信性。 (3)实施方法:调查、实验、临床观察 (4)统计分析: A.以正确的方式收集资料 B.描述资料的统计特征 C.统计推断得出正确而结论 (5)总结归纳:需要注意根据已有的数据来推理,按照自己本次研究的范围下结论总结归纳的基本形式:学术论文。 2.医学科研的任务是什么 (1)发现医学中的未知事物和内在规律 (2)寻找医学中已知事物的未知规律 (3)探索生存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联系 (4)开发医学的应用 3.请简要叙述医学科研设计中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来进行的设计,即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订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主要解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和独创性,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专业设计的正确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决定因素。 统计设计:是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来进行的设计。减少抽样误差和排除系统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间的可比性,确保实验观察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使研究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分析,以最少的实验观察次数(例数)得出相对最优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主要解决科研的可重复性和经济性问题,是科研结果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保证。 4.简述医学科研中误差的种类和控制方法 答案一:按误差的来源,误差的性质和误差的可控性等划分,主要可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大类,非抽样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抽样误差的控制主要在设计阶段。为了减少抽样误差,必须注意:①力求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②具有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③在抽样时必须随机化。 非抽样误差的控制: ①调查设计阶段: a在调查设计时,首先应正确确定目标总体。 b在调查计划时,应明确定义调查项目,尤其是可能引起混淆的那些调查项目。 c问卷设计时应紧扣调查目的,合理设置调查问题,在众多问题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这也是保证调查质量的重要环节。 d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以保证调查质量。

电商网站数据分析常用指标

电商网站数据分析常用指标 分类:数据分析2011-08-16 23:44 101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一、网站分析的内容指标 转换率TakeRates (ConversionsRates) 计算公式:转换率=进行了相应的动作的访问量/总访问量 指标意义: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以及网站的宣传效果 指标用法:当你在不同的地方测试新闻订阅、下载链接或注册会员,你可以使用不同的链接的名称、订阅的方式、广告的放置、付费搜索链接、付费广告(PPC)等等,看看那种方式是能够保持转换率在上升?如何增强来访者和网站内容的相关性?如果这个值上升,说明相关性增强了,反之,则是减弱。 回访者比率RepeatVisitor Share 计算公式:回访者比率=回访者数/独立访问者数 指标意义:衡量网站内容对访问者的吸引程度和网站的实用性,你的网站是否有令人感兴趣的内容使访问者再次回到你的网站。 指标用法:基于访问时长的设定和产生报告的时间段,这个指标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绝大多数的网站都希望访问者回访,因此都希望这个值在不断提高,如果这个值在下降,说明网站的内容或产品的质量没有加强。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选定了一个时长和时间段,就要使用相同的参数来产生你的报告,否则就失去比较的意义。 积极访问者比率HeavyUser Share 计算公式:积极用户比率=访问超过11页的用户/总的访问数 指标意义:衡量有多少访问者是对网站的内容高度的兴趣

指标用法:如果你的网站针对正确的目标受众并且网站使用方便,你可以看到这个指标应该是不断的上升。如果你的网站是内容型的,你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来区分不同的积极访问者,当然你也可以定义20页以上的才算是积极的访问者。 忠实访问者比率CommittedVisitor Share 计算公式:访问时间在19分钟以上的用户数/总用户数 指标意义:和上一个指标的意义相同,只是使用停留的时间取代浏览页数,取决于网站的目标,你可以使用两个中的一个或结合使用。 指标用法:访问者时长这个指标有很大的争议,这个指标应结合其它的指标一起使用,例如转换率,但总体来说,较长的访问时长意味着用户喜欢呆在你的网站,高的忠实访问率当然是较好的。同样的,访问时长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自行设定。 忠实访问者指数CommittedVisitor Index 计算公式:忠实访问者指数=大于19分钟的访问页数/大于19分钟的访问者数 指标意义:指的是每个长时间访问者的平均访问页数,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结合了页数和时间。 指标用法:如果这个指数较低,那意味着有较长的访问时间但是较低的访问页面(也许访问者正好离开吃饭去了)。通常都希望看到这个指数有较高的值,如果你修改了网站,增加了网站的功能和资料,吸引更多的忠实访问者留在网站并浏览内容,这个指数就会上升。 忠实访问者量CommittedVisitor Volume 计算公式:忠实访问者量=大于19分钟的访问页数/总的访问页数 指标意义:长时间的访问者所访问的页面占所有访问页面数的量 指标用法:对于一个靠广告驱动的网站,这个指标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代表了总体的页面访问质量。如果你有10000的访问页数却仅有1%的忠实访问者率,这意味着你可能吸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 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1012 女性:(~)×1012 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 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 减少: 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 疾病: 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生成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

医学检验试题库

医学检验试题库-----检验综合题(1)A1型题 1.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肘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2.婴幼儿毛细胞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颈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3.用自动血液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4.下列属碱性蛋白的物质是: A、DNA B、RNA C、嗜碱颗粒 D、杜勒小体 E、红细胞胞质 5.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 A、20%~40% B、2%~4% C、5%~10% D、0%~5% E、0.5%~5%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7.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巨幼细胞贫血时,血液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如下: A、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E、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减低,↓↓明显减低) 9.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0.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核残余物 B、脂蛋白变性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 11.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见25个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为10×109/L,则白细胞计数的真实值为:

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制度

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制度 一、婚前医学检查是婚前保健的核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主检医师负责制,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二、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修定)》和《湖南省婚前保健工作规范(修定)》的补充意见及有关规章制度是质量标准的依据。 三、检查内容与标准: 1、婚前医学检查实行免费、自愿的原则。 2、疾病诊断准确有据,病名规范有序,与异常正确区分。 3、检查表书写符合要求,无缺项、涂改,辅助检查项目符合要求。 4、婚检证明书写正确,项目齐全,医学指导意见科学正确。 5、婚前医学检查体检表及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有主检医师审核、签名。 6、各种登记本填写及时,正确、内容完善。 7、宣教室按时宣教,形式多样化,效果好。定期进行宣教效果评估,有记录。 8、做好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工作。 9、坚持无菌观念,用具消毒、污物处理合格。 10、婚检人员须持证上岗,保证婚检质量。

四、检查方法和时间: 1、定期检查各种表格、登记本。 2、婚检医生每天对当日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及时纠正错误。当日工

婚检质量检查制度 一、婚前医学检查的质量是婚前保健的核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主检医师负责制,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二、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修定)》及有关规章制度是质量标准的依据。 三、检查内容与标准: 1、登记室按照相关身份证明登记,无差错发生。 2、疾病诊断准确有据,病名规范有序,与异常正确区分。 3、检查表书写符合要求,无缺项、涂改,辅助检查项目符合要求。 4、婚检证明书写正确,项目齐全,医学指导意见科学正确。 5、体检表及证明有主检医师审核、签名。 6、各种登记本填写及时,正确、内容完善。 7、宣记时可同时进行宣教,形式多样化,效果好。定期进行宣教效果评估,有记录。 8、咨询有记录,解释准确。 9、坚持无菌观念,用具消毒、污物处理合格。

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配备、设备和技术条件要求

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人员配备、设备和技术条件要求 1.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技术的人员配备要求: 有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男、女专职检查医师和高年资的主验医师。 婚前医学检查人员基本标准: (1)工作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应当做到严肃、认真、亲切、守密; (2)婚检医师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的医学专业学历证明,并具有三年以上妇产科或泌尿外科临床经验,已取得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者; (3)主检医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并已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 (4)婚前医学检查医生必须经过由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母婴保健知识和婚前医学检查专业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书。 2.开展婚前医学检查技术的设备配备要求 婚检门诊房屋要求: (1)分设男、女专用婚前医学检查室,并具备婚前卫生咨询服务的条件; (2)设婚前健康宣教室,室内有性生理、性卫生、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知识挂图、模型、音像等宣教设备。 婚检设备要求: (1)女婚检门诊:妇科检查台、检查床、妇科检查器械、听诊器、血压计、体重计等;

(2)男婚检门诊:检查床、听诊器、血压计、体重计等; (3)具有开展血、尿常规、阴道分泌物涂片、乙肝两对半、肝功能、梅毒、淋菌涂片或培养等化验设备和X光机等辅助设备。

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目录 一、婚前医学检查转、会诊制度 1、婚检医师必须坚持质量第一,遵循“严肃、亲切、认真、守密”的工作守则,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2、经婚前医学检查出现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首先应由主检医师和相关科室人员在一起会诊。还可请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的专科医师进行会诊。 3、对于会诊意见进行详细记录,认真执行。 4、经婚前医学检查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及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转诊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确诊。 5、对下级婚检机构婚检转诊来的疑难病症,认真检查、咨询,并将确诊结果书面反馈到转诊单位。 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对《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暂缓结婚和不宜生育的疾病以及不能确诊的疾病,作为特殊病例进行登记。 2、每半年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同时作好讨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讨论的疑难病例由婚检医师提供,主检医师组织实施。 4、参加讨论的医师要熟悉疑难病例的病史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等,讨论时有理论、有分析、有婚育指导意见。 5、做好每次讨论的详细记录,并从中获取收益。

“婚前医学检查表”填写说明

“婚前医学检查表”填写说明 填写日期:受检者婚检日期。 身份证号:受检者身份证号码,如为现役军人请填写士兵证或军官证号,并在号码前注明证件名称。身份证遗失的,应由当地公安部门出具证明。 职业:受检者现从事的职业,如工人、农民、教师、会计、学生、个体等。如系无业或待业填“无”。 文化程度:受检者受教育程度,如小学、大学、研究生等。 民族:受检者所属民族,如汉族、回族等。 户口所在地属:受检者户口所在地。 现住址:现住址与身份证地址不一致时,填写现在居住地址。 邮编:现居住地的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受检者工作的单位,如系待业或无业人员填“无”。 联系电话:单位或家庭电话均可。 对方姓名:对方的姓名。 编号:与受检者本人《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编号一致。 对方编号:与对方的《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编号一致。 检查日期:受检者实际检查的日期。 病史部分: 采用选项划圈和填写具体情况的方法。既往病史指以往曾经患过,但现在已治愈的疾病。现在病史指目前患的疾病,包括病程很长,仍在治疗中的疾病。 1、血缘关系、既往病史和现病史:如乙肝,在肝脏病周围划圈后在其他栏划线上填写“乙肝”。如选择先天性疾患应在划线上填写具体疾病名称。表中未注明的疾病亦填写在其他栏内。 2、月经史:如为原发性闭经在初潮年龄划线上填写原发闭经,如为绝经或已手术切除子宫的对象,在末次月经栏填写绝经或手术日期并在后面注明绝经或子宫切除。

3、既往婚育史:流产次数包括自然流产、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及引产次数。 4、与遗传有关的家族史:有家族史的应注明患者与婚检对象的关系。 5、病史询问完成后,由受检人知情签名,若受检人无书写能力,由监护人签名。 体格检查部分: 1、体格检查中未发现异常,应在“无”、“正常”或相应的情况周围划圈;数字部分应根据检查结果如实填写,如血压、心率等。 2、有身高和体重异常的请在特殊体态“有”栏内注明。 3、如有异常应在空格内详细描述;但不能将疾病名称作为检查结果填写。 4、有听力、视力、语言障碍的在五官异常栏内注明。 5、在检查中发现的特殊情况,若体检表中无相应栏目,请在其他栏内描述。 第二性征、生殖器检查: 应根据检查结果在相应的情况周围划圈或在相应的划线上填 写检查结果,不能将疾病名称作为检查结果填写。 检查医师签名:综合体检医师及男女婚检医师检查后在各自检查项目后的签名栏内签全名,不能用盖章代替。

住院医师培训课程-常用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1

1、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 *c ? A.t值变小 ? B.t值变大 ? C.t值不变 ? D.t值变小或变大 2、作单组样本均数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时,正确的理解是() *c ? A.A.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B.B.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 C.C.统计量t越大,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 D.D.P值就是αa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用于() * ? A.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 B.比较各个区组间的样本均数有无差别 ? C.比较各个区组间的总体均数有无差别 ? D.比较各个处理组间的样本均数有无差别 4、各组数据方差不齐时,可以做() *D ? A.近似检验 ? B.秩和检验 ? C.数据转换 ? D.ABC均可 5、第I类错误的概念是() *D ? A.H0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未拒绝H0 ? B.H0是对的,统计检验的结果未拒绝H0 ? C.H0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拒绝H0 ?

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代替率 ?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7、配对计量资料进行假设检验时() *Dd ? A.仅能用配对t检验 ? B.仅能用成组t检验 ? C.仅能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 D.用配比t检验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均可 8、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A ? A.计量资料非参数统计的 ? B.正态性 ? C.随机性 ? D.方差齐性 9、设配对设计资料的变量为X1与X2,则配对设计的符号的秩检验() *B ? A.把X1与X2的差数军队之从小到大编秩,排好后秩次保持原差数的正负号 ? B.把X1与X2的差数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秩次不保存正负号 ? C.把X1与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 D.把X1与X2的差数从小到大编秩 10、对于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对于配对设计资料应作配对t检验,如果作成组t检验,不但不合理,而且平均起来统计效率降低 ? B.成组设计的资料用配对t检验,不但合理,而且平均起来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 C.成组设计的资料,无法用配对t配对t检验 ?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婚前医学检查表

女性婚前医学检查表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近期一寸 姓 名: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免冠正面 身份证号: 照片加盖 职 业: 文化程度: 民族 : 户口所在地属 省 市 区(县) 街道(乡) 现 住 址: 邮 编: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对方姓名: -------------以--下--由--医-生--填--写-------------- 编 号: 对方编号: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血缘关系: 无 表 堂 其他 既往病史:无 心脏病 肺结核 肝脏病 泌尿生殖系疾病 糖尿病 高血压 精神病 性病 癫痫 甲亢 先天疾患 手术史:无 有 其他: 现 病 史:无 有 月 经 史:初潮年龄 岁 经期、 周期: / 量: 多 中 少 痛经:无 轻 中 重 末次月经: 年 月 日 既往婚育史:无 有(丧偶,离异) 足月 次 早产 次 流产 次 子女 人 与遗传有关的家族史:无 盲 聋 哑 精神病 先天性智力低下 先天性心脏病 血友 病 糖尿病 其他 患者与本人关系 家族近亲婚配:无 有(父母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受检者签名 医师签名 体格检查 血压: / mmHg 特殊体态:无 有 精神状态:正常 异常 特殊面容:无 有 智力:正常 异常(常识、判断、记忆、计算) 皮肤毛发:正常 异常 五官:正常 异常 甲 状 腺:正常 异常 心:心率 次/分 心律 杂音:无 有 肺:正常 异常 肝: 未及 可及 四肢脊柱:正常 异常 其他: 检查医师签名: 近期一寸 免冠照片

第二性征:阴毛:正常稀少无 乳房:正常异常 生殖器:肛查(常规):外阴:分泌物: 子宫:附件: 阴道检查(必要时):外阴:阴道:宫颈: 子宫: 附件: 其它 同意阴道检查,本人签字:检查医师签名: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异常情况: 疾病诊断: 医学意见:①未发现医学上不宜结婚的情形;②建议暂缓结婚;③建议不宜生育; ④建议不宜结婚⑤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 受检双方签名: / 婚前卫生咨询: 咨询指导结果:①接受指导意见;②不接受指导意见,知情后选择结婚,后果自 己承担 受检双方签名: / 转诊医院:转诊日期:年月日 预约复诊日期:年月日 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日期:年月日 主检医师签名:

常用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1)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 1.从同一总体抽样,则样本标准差() A随着样本含量增大而增大 B样本含量增大而标准差不变 C随着样本含量减少而减少 D随着样本含量增大而减小 2.用图表示某地区近30年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动态发展速度情况,宜绘制() A普通线性图 B.直方图 C.百分条图 D.半对数线图。 3.均数与标准误的关系() A.均数越大,标准误越大 B.均数越大,标准误越小 C标准误越小,用均数推测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E标准误越大,用均数推测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度量一组自变量与应变量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量是() A.负相关系数 B.决定系数 C.偏相关系数 D.偏回归系数 5.变异系数cv的数值()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1 C.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D.一定小于标准差。 6.在样本量为n,自变量个数为3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中,回归变异和剩余变异的

自由度分别为() A. 3和n-3 B. 3和n-4 C. 2和n-2 D. 2和n-3 7.比较某地区解放以来三种病的发病率在各个年度的发展速度,应该绘制() A.半对数线图 B.圆图 C.直方图 D.普通线图 8.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则估计精 密度高的是() A.均数小的样本 B.标准差小的样本 C.标准误大的样本 D.标准误小的样本 9.均数的标准误反映了() A.个体的变异程度 B.集中趋势的位置 C.指标的分布规律 D.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 10.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可靠性大小的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方差 D.变异系数 11.表示血清抗体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不同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成人体重(kg)×40(ml) 10~14岁体重(kg)×[50~80(ml)] 8~9岁体重(kg)×[70~100(ml)] 4~7岁体重(kg)×[90~110(ml)] 2~3岁体重(kg)×[100~110(ml)] 1~2岁体重(kg)×[120~160(ml)] 肌酐清除率计算 肥胖中度:=SW+SW×(0.31~0.30) 重度:=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BSA(m2) 正常值: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 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BSA=0.0061H+0.0128W-0.1529 新 30公斤以上:(W-30)*0.02+1.05 30公斤以下:W*0.035+0.1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993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96

临床检验基础--常用医学检验学英文缩写

检验学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DC 白细胞分类计数 dsDNA 双股去氧化核糖核酸 EGT 血浆乙醇凝胶试验 EU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T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ERFT B花结形成试验 ESR 血沉 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g 血浆纤维蛋白原 FM 纤维蛋白单体 GHb 糖化血红蛋白 GOT 谷一草转氨酶 G-6一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Pr 糖化血浆蛋白 GPT 谷一丙转氨酶 γ-GT γ-谷氨酰转肽酶 GIT 葡萄糖耐量试验 HAV 甲型肝炎病毒 Hb 血红蛋白 HBc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b 乙肝病毒e抗体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V 乙型肝炎病毒 HCT 红细胞压积(比积) H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ch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IcG 靛氰绿潴留试验 IF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g(A、D、E、G) 免疫球蛋白(A、D、E、G) IHA 间接血凝试验 Ⅱ黄疸指数 KPTT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7-KS 17一酮类固醇 ICA 扁豆凝集素

LDH 乳酸脱氢酶 LDL 『氐密度脂蛋白 LDL-ch 嘛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TT 林巴细胞转化率 SPE 特异性酯酶染色 SIB 血清总胆红素 STGT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UN 血清尿素氨 T4 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 T3 三碘甲腺原氨酸 TBG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BT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TC02 二氧化碳总量 TG 血清甘油三酯 TT 凝血酶原时间 TTT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XA2 血栓素 UA 血清尿酶 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WBC 白细胞计数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ASMA 抗平滑肌自身抗体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 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1~0.08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淋巴 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4.5~5.5)×10*12;女性:(3.5~5.0)×10*12;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很理想 已打印汇总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为我所用!!!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小单元细目要点 (1)红细胞计数 (2)血红蛋白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4)血小板计数

)RBC一、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10 新生儿:(6.0-7.012/L 10)婴儿:(5.2-7.0 ×12/L 10 4.2-5.2)×: 儿童(成12/L 人12(男:4.0-5.5) 10/L× (女:3.5-5.0 10×/L 12) 1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 【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10 /L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2。× 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 2.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 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与贫血/红细胞数量(RBC 3.血红蛋白(Hb) )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比红细胞数量(RBCRBC及Hb减少。血红蛋白(Hb贫血——即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 90 g/L;轻度贫血, Hb量在> 90g/L;量在61~中度贫血, Hb ;31~60g/L 重度贫血,Hb量在;量<30g/L 极重度贫血,Hb →→→6090→ 30 ”。具体指“”至”,“”具体指“至备注:此处老师说的区间“ 306031-606090 61-902 三、白细胞计数(WBC)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以下疾病是引起白细胞生成减少的是() A.流行性感冒 B.粒细胞缺乏症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以上都是 2.血红蛋白Hb量在30~60g/L为() A.极重度贫血 B.重度贫血 C.中度贫血 D.轻度贫血 3.水杨酸钠可使粪便成() A.白色 B.红至黑色 C.灰黑色 D.橘红色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LT和AST正常值均为<40U/L B.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 C.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 D.AST/ALT比值越高,肝脏病变越慢性化。 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肌酸激酶(CK/CPK)说法正确的有() A.参考值:男性:25~200U/L,女性:25~170U/L B.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C.是脑梗死诊断指标之一 D.他汀类和贝丁酸类药联合应用,若CK升高,则提示发生了肌损害(横纹肌溶解)。 2.下列疾病可引起血清尿素氮(BUN)增高的是() A.慢性肾炎 B.前列腺增生 C.尿路结石 D.急性肝萎缩 3.医学检验两大功能是指() A.凝血功能检查 B.肝功能检查 C.肾功能检查 D.脾功能检查 4.下列疾病可出现脓血便的是() A.急性胃肠炎 B.溃疡性结肠炎 C.阿米巴痢疾 D.细菌性痢疾

5.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是指() A.血常规检查 B.尿常规检查 C.粪常规检查 D.肝功能检查 6.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LT升高常见于() A.急性心肌梗死 B.心肌炎 C.胰腺炎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