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案设计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案设计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总第17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我会拼图

总第18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4、取出四个长方体,(学生操作)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

2.完成教科书P37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37第5题。

4.完成教科书P38第7题。

5.完成教科书P38第6、8题。

四、课外实践作业

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拼出你所喜爱的图形。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案设计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案设计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总第17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 借助整理房间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2. 让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对物品整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3. 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在家帮妈妈整理过房间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生1:没有。 师:你们已经长大了,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所以老师希望从今以后你们能多帮助爸爸妈妈,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 生2:有,我自己的玩具我自己收拾 师:真是好孩子,懂得自己整理玩具,减少妈妈的负担,同学们要多向他学习。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两位新朋友笑笑和淘气的家,看看他们的房间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先看看笑笑的房间,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笑笑的房间好看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笑笑的房间很整齐、干净,很漂亮。 师:我们再一起去看看淘气的房间吧!出示淘气房间图片,你们看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淘气的房间乱糟糟的。 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住在谁的房间里? 生:笑笑的房间,因为他的房间很整齐,很干净;淘气的房间太乱了。 师:淘气的房间太乱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帮淘气整理一下房间。板书课题:整理房间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师:淘气也是一年级的学生,清晨他急急忙忙去上学了,来不及收拾房间,你们看,书本、衣物、玩具到处都是,非常杂乱,谁来帮他整理一下呢? 我们再来看看笑笑的房间是怎么整理的,出示课件观察。 边看边总结: 1、桌子和椅子放在一起,摆放整齐。 2、玩具放在第一格,书放在第二格,衣服放在第三格。 3、床铺得很整齐,很漂亮。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笑笑的房间这么整齐的原因是笑笑把物品中的同一类放在了一起,没有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笑笑这样整理自己的房间有什么好处呢? 生1:这样摆放,房间看起来很整齐、很宽敞。 生2:这样找东西就很容易,不用到处乱翻,越翻越乱。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案设计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案设计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总第46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个录音机,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这是什么?这钟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认识整时练习课 总第47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拨钟游戏 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问:怎么认? 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上台拨)问:怎么拨? 2、表示时间 教师拨钟,学生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点人演板,其余做在本子上)。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理房间)教案与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理房间)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分类是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学好分类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较大的作用。本节课的分类活动非常简单,仅要求学生把一些原来无序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但却是渗透分类思想的一个启蒙教学,它对学生后续认识数、发觉数的特征、认识图形的特征以及正确认识统计图都有重要的迁移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法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由于一般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如:书店、商店、超市等等,学生也经常在这样的园地出入,有肯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超市物品摆放的观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操作,体验简单分类的标准,学会简单分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拟、操作、商量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拟、推断的能力和言语的表达能力。 感情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依据肯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于 2022-8-26 15:36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整理房间)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课时。在“整理房间〞的情境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对房间里物品的整理过程,体会分类需要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底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我就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与数学实践进行了很好的整合。本节课我以“以图图的妈妈出差〞为教学线索,来组织展开教学活动。教后,我对整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深刻的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 优点: 1、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 上课一开始,我先问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老朋友,快来看看是谁啊!〞引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图图,然后设计情境,置于图图妈妈出差这样一个情境中,营造了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观察、商量、交流中,不但习得知识技能,更获得了良好的感情体验,使知识与技能,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有效地融为一体。 2、教学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通过帮图图整理房间,分水果和蔬菜、分铅笔、教室的人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把一些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在让学生学会分类方法的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X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意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在总结的时候,我让学生把目光转向生活,鼓舞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单元教学时数安排:7课时即: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第二课时:《快乐的家园》。第三课时:《玩具》。第四课时《小猫钓鱼》第五课时《文具》 第七课时:查缺补漏 单元复习二课时。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教学难点: 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教学 教学流程: 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集体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5以内的加减法(一)_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一课时5以内 的加减法(一)_冀教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把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运确实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为大数的加减法运算都要归结为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加减运算。本单元内容编排分为三个知识块:“加法和减法”“6~10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然后安排了以“动物乐园”为问题情境的提问题并解决简单问题的综合应用。本单元还安排了加减法算式的“整理与复习”。综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有味的数字”综合与实践活动。 依照整套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单元教材每课都设计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情境+问题”的方式出现的学生专门熟悉的事例,二是加减运算的直观图。本单元内容具体编排特点如下: 1.加强了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2.注意数和形、式和图适当联系。 3.素材的选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既生动有味又富有思维含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表达运算方法的多样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差不多步骤,同时加强发觉与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5.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专门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专门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会读写加法和减法算式,能口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从不同角度摸索问题。能发觉和提出熟悉情境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对熟悉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爱好,积极参与观看、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共6个单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为父母分忧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课内容,本单元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建立和维护友谊,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冲突,了解冲突解决的不好办法,并知道如何摆脱受欺负的处境,同时每单元的目标也意在培养学生的手信,亦是帮助学生努力做到对人对己守信,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产生共鸣使学生知道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通过聊天是游乐场和明镜台活动环节,使学生在进一步讨论中学会与运用与人相处的准则,学会换位思考。 【学习目标】 1.在生活中能逐步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 2.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失信故事和诚信的故事,从中受到启示,明白失信害人害己,而守信的人得到他人的尊重与敬佩。 3.通过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4.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不同的感受和选择。 5.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朋友之间友好沟通;正确处理朋友间因想法、观点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 6.了解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在生活中也努力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7.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8.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9.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 【重点难点】 1.通过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2.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3.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失信故事和诚信的故事,从中受到启示,明白失信

2021秋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分类 一、教学内容: 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一起来分类(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基本训练内容: 1、知道分类的含义和方法及分类的标准 2、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五、教学具准备: 情境图、图片

课题: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 3、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2、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 情境图、淘气房间物品图片、书中“练一练”第3题的实物 教学日期:2019年11月12日上午第2节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认识两个小朋友,他们的名字叫淘气和笑笑,大家想不想到他们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他们家去参观。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笑笑和淘气的房间谁的整洁?说说你的理由。 1、活动一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笑笑房间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结:笑笑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了一起,把衣服放在了一起,像这样把物品分类摆放,房间显得整齐多了! (4)这样分类整理后,有什么好处? 2、活动二 淘气的房间太乱了,我们来帮他整理吧,大家想一想怎样帮助淘气整理房间。 (1)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桌上淘气房间物品的图片分一分,摆一摆。 (2)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案1认识11~20各数

1、认识11~20各数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认识11~20各数。 ⏹教学提示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把握课时数。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十几支铅笔,能装铅笔的袋子,橡皮筋。口算卡片、其它小奖品等。学生每人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谈话法、教具导入、等。 谈话法: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指名答,回答得好的给予鼓励或表扬。从这节课起我们来学习较大一些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1~20各数” 教具导入法: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设计意图】学生碰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十分积极的。 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1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两根两根地数、5根5根地数、把10根放在一起数等”多种摆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 生回答。 师:对,把铅笔数10支捆起来,1捆就是10支,这样好数多了。 师:一捆就是一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比如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11~19各数。 2、教学例题2. 摆一摆、拨一拨、读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师出示1捆加5根,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师出示1捆加7根,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学生操作后,朗读数字两边。 师介绍:在计数器上不管是1个十还是1个一,都用1颗算珠表示。左边的算珠表示1个十,右边的算珠表示1个一。 师出示2捆,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师小结: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不同的数值。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word版)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1)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明确学习目标。 (预设1分钟) 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提问:可以怎么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二、自主探索实践,研究假设策略。(预设15分钟) 出示例题1,师:还能像刚才那样直接用720÷7吗?为什么? 小结:这些果汁既分给了大杯,又分给了小杯,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的量,不像刚才那样将果汁全部分给了同一种杯子,所以不能用除法直接计算。这种题可以怎么解答呢?今天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出示课题)围绕导学单自学 ※导学单—— (1)先自己静静的思考至少1分钟。

(2)然后拿出信封里的学具同桌互相摆一摆。 (3)独立在作业纸上试着算一算。 (4)完成以后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交流学习收获,完善认知结构。 请学生到前面一边用学具操作,一边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至少请两位同学讲解两种方法。 导学要点:(两种方法,多种思路) 思路一:假设全倒入小杯或全倒入大杯。 思路二:画线段图,再解答。 思路三:列方程解。 指出:不管用哪种思路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假设使原来含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量。 三、回顾解题过程,凸显假设价值。(4分钟) 1、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而体会检验的全面性。 2、没有说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3、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假设?怎样假设?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有什么体会?回顾原来用过这一策略,如果学生想不到,老师先举例,通过交流体会到:无论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怎样的问题,都是通过假设,使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5、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2分钟) 1、完成练一练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后学生独立练习。 介绍不同的方法及解题步骤。 检验。

2022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合与分教学设计(冀教版),教案设计

2022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合与分教学设计〔冀教版〕, 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合与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数的根底上学习的,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是10以内加减法的根底。教材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之后,单独安排这个单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1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不安排数的组成和分解,有利于加强数的抽象过程和理解数所表示的意义;第二,单独设置“合与分〞单元,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与分〞的数学方法,并培养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第三,通过10以内各数的组成和分解,为学习加减法提供数学活动经验,降低学习加减法计算的难度。 本单元的学习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通过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10以内各数组成和分解的过程。“合与分〞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数的组成和分解只是表述的方式不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一样的,都表示数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如:3个和4个合起来是7个,也可以说,7个能分成3个和4个两局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先设计“把两种颜色的花片合在一起〞学习2~7的组成,再设计“同桌两人分8个、9个花片〞学习8、 9的组成和分解,最后通过“小手图〞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双手和数的关系,另一方面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归纳总结10以内各数组成或分解的过程,理解合与分的含义,知道10以内数的组成。 2.在总结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式的活动中,开展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 3.对摆花片、数学游戏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1.按规律写出2~10中某个数的所有组成式或分解式。 2.把两个表示同一种关系的组成式合并成一个。

(完整版)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26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形式训练的方法学习,培养熟练的计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12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三、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9+5= 9+2= 9+4= 9+8= 9+6= 9+3= 9+9= 9+7= 2)9+()=17 9+()=16 9+()=14 9+()=11 9+()=12 9+()=13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出示课本第10页的例1图。 教师:大家会经常去游乐园玩吗?游乐园里除了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还有卖很多有意思的小玩意儿。你看,这几个小朋友正在向小丑买气球呢!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之间互相说图片上的内容,并提出数学问题: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气球图列算式:根据这张图,怎样列算式能求出还有多少个气球?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列式:15-9=。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师:“15-9”,你想怎样算?用学具圆片摆一摆,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2)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圆片,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①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 ②因为9+6=15,所以15-9=6; ③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 …… 3.比较、优化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汇报的几种计算方法:说一说这几种方法中,你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本单元例题的编排遵循整套教科书的编排思路:一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减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二是在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呈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在探究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在教学完某一计算后紧接着教学相应的验算,让学生能在及时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体会验算的作用。最后通过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再次分析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 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加、减法,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如,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的顺序,满十(不够)要向前进(借)1等。学生已经能够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但此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不能够总结出计算的法则,但能理解其中的算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大量计算,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理解算理,逐步抽象概括出笔算加、减法的法则。重点不在计算法则的结语,而是要给学生经历法则形成过程留下空间。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迁移类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逐步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完善认知结构。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对运算法则的抽象与概括,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教学目标。 2.注重实质,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构建和表达算法。教学时要突出基本算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笔算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如果学生计算有困难,可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例如在教学“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可以拿出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通过拆分后再减的形式,让学生经历退位的过程,体会退位的方法,并在竖式中将退位过程反映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多问“怎么算”“为什么要这样算”,逐步将学生对运算的认识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