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 教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第一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节选片段。课文用激情磅礴的语言,热情地赞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非常富有感染力。本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理解课文意思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通过小组合作去理解课文,这样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着重在诵读中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结合注释初步掌握课文内容,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激发爱国之情。

2.认读“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在诵读中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熟读成诵。感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初知

1.预习检测:

(1)说说关于本课的典故有哪些?

(2)本课的体裁是什么?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课文的意思。

(4)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你提出来,交流讨论。

2.视频观赏:

教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3.揭示课题:

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左右的阶段。

说:是文体的一种,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节选:为一定目的从完整的文章或著作中截取部分片段、章节、段落……

教师: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4.走近作者——梁启超:生平简介、主要作品。

5.写作背景:介绍当时的国情。

6.感知历史:通过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二)字词拓展

1.随文识字:

教师:结合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四字成语“一泻汪洋、鳞爪飞扬、百兽震惶、奇花初胎、地履其黄”的意思。

2.字词巩固:一泻汪洋、鳞爪飞扬、百兽震惶、奇花初胎、地履其黄.

3.我会写:出示生字“泄、潜、试、胎、皇、履、疆”

教师:说说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有哪些?

4.书写指导与运用:泻、潜、试、皇、疆

教师从“造字”“结构”“部首”“笔画”“辨析”“运用”等方面入手,提示学生重点生字需要掌握及拓展的部分,提示易错点。(三)感知文意

1.朗读欣赏: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2.朗读要求:

(1)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划分节奏。

(2)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如何读出文章的气势?

(3)在不理解的地方批注。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3.视频范例——朗读欣赏:观看视频。

4.整体感知:出示课文内容

(1)教师: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结合注释理解内容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教师:细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师:小组交流,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感情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5.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

教师:反复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气势蓬勃的感觉。

(2)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合作朗读,思考: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韵律美: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干将:(gān) (jiāng)

6.小组互动:

(1)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2)分组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3)朗诵表演:分工合作。

(四)课外拓展

1.神话故事:出示神话故事“干将莫邪”。

2.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五)师生总结

1.阅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我认识了生字词并知道怎样书写。

(2)默读课文,初步知道时代背景和段落大意。

(3)文章主要内容: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重任。作为青少年,中国未来的主人,要从小立志,发愤图强,为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六)素养提升

1.看拼音,写词语。

xièyào qián shuǐ shìyòng

(泻药)(潜水)(试用)

tāi er huáng dìxīn jiāng

(胎儿)(皇帝)(新疆)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选自梁启超所写的一篇散文。文中针对中国现状展开叙述,分析透彻,条理清楚,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寄寓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之情。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2.阅读相关的典故,并与家人分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导学案第1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

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 2.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常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大单元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单元第13课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学习目标: 1.通过选择字音,准确认读“泻、鳞”等6个生字,通过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字形,抄写“履、疆”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3. 能背诵课文。在诵读中,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 目标2:结合注释与相关资料,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目标3: 能背诵课文。在诵读中,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难点: 结合注释和作者当时生活的背景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并能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目标依据: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9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关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1.学习内容 本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不同年代,人物,事件各异的爱国情怀的文章,表

现了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围绕这一要素,本单元安排了1篇古诗,2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主要让学生通过相关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意思,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任务。 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为本单元后面几篇爱国情怀的文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具有了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在理解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的时候,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在于:不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不能很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想表达的感情。教学中,借助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学习过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 教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第一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作者是梁启超,本文是节选片段。课文用激情磅礴的语言,热情地赞美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光明前途的热切希望,非常富有感染力。本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理解课文意思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通过小组合作去理解课文,这样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一课时着重在诵读中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结合注释初步掌握课文内容,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激发爱国之情。 2.认读“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在诵读中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的含义,熟读成诵。感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初知 1.预习检测: (1)说说关于本课的典故有哪些? (2)本课的体裁是什么?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课文的意思。 (4)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你提出来,交流讨论。 2.视频观赏: 教师: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想? 3.揭示课题: 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左右的阶段。 说:是文体的一种,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节选:为一定目的从完整的文章或著作中截取部分片段、章节、段落…… 教师: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4.走近作者——梁启超:生平简介、主要作品。 5.写作背景:介绍当时的国情。 6.感知历史:通过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少年中国说(节选)语文课教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语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以及三个分论点。 过程与方法:掌握分总分结构及其作用,体会本文“总—分—总”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少年中国的伟大使命,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教学重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及其三个分论点。 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分总分结构及其作用。 本文的“总—分—总”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60 年的光辉历程,今天我们已经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中国说》,看看梁启超是怎样说的。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著述颇丰,在思想、文化、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教育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巨匠。 三、讲解课文 总论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少年中国说。

分论点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本分论点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排比、比喻。 分论点二: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本分论点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对比。 分论点三:切切察察,征夫苦。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本分论点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对偶。 总论 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总—分—总。 分论点一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排比、比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3 中国少年说》第一课时教案

13.中国少年说(节选)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感受作者对祖国富强繁荣昌盛的强烈期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和责任之心。 语言应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思维能力: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审美创造: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难点: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感受作者对祖国富强繁荣昌盛的强烈期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和责任之心。 语言应用: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思维能力: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审美创造: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时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的文章意在: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理解题目 少年中国说说:“说”是一种文体,表示议论。

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学设计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它选取了原文第十自然段的后半部分的内容,编者把这一内容分成三个自然段。文章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气势磅礴,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志。因而,在课后习题有这样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课标一贯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篇要求“连贯而有气势”地朗读,足见“读”对学习本文的重要价值。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家国情怀”,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古诗三首》的学习中学会聚焦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去筛选、整理资料,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借助资料体会情感。《少年中国说(节选)》是在第一课学习搜集运用资料的基础上,能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进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目标在单元的层次性很明显,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螺旋上升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期的学生对于爱国这一主题并不陌生,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基础,能借助注释、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较大,学生在结合资料体会作

者的愤慨以及期待等情感这一方面,存在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较弱,自己的积累较为贫乏等问题。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课前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然后进行资料的二次整理,特别是搜集四字韵文中的事物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事物特点与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相似之处。虽然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想要达成“连贯而有气势”的朗读目标,还需要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如对照图片师生合作读,观看视频配乐齐诵,读出连贯,读出气势,直至熟读成诵,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志,真正体会作者心中少年中国的美好前景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时目标 1.通过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随文识记“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意、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课中学习单、希沃课件。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少年中国说(节选)》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泻、鳞、惶、胎、履、哉”,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这几个字,并能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标题含义。 3.读通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少年英雄》歌曲。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2.过渡: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梁启超,他明白只有青少年才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所以写了脍炙人口的《少年中国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节选部分。 3.书写题目,勾出“少年中国”,提问题目的含义。 4.介绍作者梁启超,出示相关课件。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5.课件出示相关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解释“少年中国”的含义:“少年中国”的意思要建立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而不是软弱无能、垂垂老矣的“老大帝国”。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1课时教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这篇课文节选于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激动人心的力量,是学习这篇课文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但是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因此,教师要用视频资料唤醒学生的情感。 1.重温文中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 2.体会文中排比、比喻的表达特点。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师:课件,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学生:预习课文,读一读《少年中国说》原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 重点 朗读课文。 难点 疏通文意。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二、知人论世 1.看视频《戊戌变法》,走近梁启超. 2.出示简介: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康、梁等爱国知识分子怎么会产生变法思想呢? 师: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一篇《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他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 三、初读课文 1.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2.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3.三读: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地读,并请其他同

五年级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鲜衣怒马少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第1课时教学设 计 一、设计理念 少年的未来便是祖国的未来,在铿锵有力的反复诵读中感受少年的朝气蓬勃与担当。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泄、鳞”等 6 个生字,会写“泄、潜”等 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3、背诵第一自然段,体会其表达特点,理解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难点)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名言导入 毛主席曾对青少年说过:“世界是你们青年人的。”100 多年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也把对中国少年的满腔热血写成三千八百多字的《少年中国说》,文章一出,一石惊起千层浪,引无数少年为之振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的节选。 板块二:释词达意

(一)把握文体 师:“说”原来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是借某种事物或现象来抒发感情。 (二)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全文,读准字音。 (三)字词通关 1.读准字音:泻、鳞、惶、胎、矞、硎、履、哉 2.读懂字义 “河”专指的是黄河,同样的,“江”专指的是长江。履——踩踏。(四)梳理文意 出示课文中的注释,学生借着注释疏通文意。跟着音乐朗读课文。 板块三:探究内核 (一)发现规律 师:观察第一自然句式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一段句式统一,句意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加强。因此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大,语调要逐步提升。 (二)把握特点 通过加上关联词理解文意(如果......就;只要......就;只有......才)(三)背诵方法 师:要如何背,才不会混淆呢? 有了智慧,才能创造财富。有了财富,国家才能强大;独立-自由-进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任务一:视频导入,初识作者 1.播放视频,学生看后谈感受。 2.教师引导:今天的中国美丽富饶、兴旺发达、蒸蒸日上……而一百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结合《已亥杂诗》的背景说一说) 3.引入课题:今天的中国像一个健壮的青年,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复兴,走向辉煌,一百多年前,他却像个虚弱的少年,任凭列强欺凌、宰割。今天我们将回首近代的中国,走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简要介绍:说,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可说明。比如《师说》《爱莲说》《少年中国说》等。本文指议论,即表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任务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此文生僻字较多,文意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伊始,先充分让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朗读中完成识字任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词语。 2.初读情况反馈,自学生字。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xiè lín huánɡ 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sǔn tāi yù ɡān jiānɡxínɡ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lǚ 地履.其黄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与国无疆 重点指导:“履”读lǚ;“鳞爪飞扬”中“爪”读zhǎo;“干将发硎”中“干将”读ɡān jiānɡ;“哉”读zāi。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后,指导书写。 ①“泻、潜、试、胎”都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②“试”右边是“式”,不是“”。 ③“潜”第一个“夫”捺笔变为点。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疏通阅读障碍。 4.学生自由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 5.全班齐读。 任务三:借助资料,疏通文意

部编五上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少年中国说(节选)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运用已知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做到连贯有气势。 (二)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插图和想象体会象征义,厘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赞美和期待。 二、教学准备 课件,时代背景资料,朗诵配乐。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象征知识连线游戏。自古以来,人们会用某些事物象征一种精神或品格。请抓住下面这些事物的特点,准确体会其象征的含义。(课件出示,指名连线) 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齐读) 3.根据预习,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说:一种文体) (1)何为“少年中国”? (2)“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特点?

(3)梁启超为什么会提出“少年中国”这一论点?(资料引入,体会那时候中国的老、腐:老大帝国、一盘散沙) 1.(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作业本》第四题(1),将语势图补充完整。 (1)从字里行间你读懂了什么?(圈一圈关键词) (2)交流反馈。(预设: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只有少年做到了,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起来,最终雄于地球) 3.聚焦文本段落,抓句式特点。我们再来看这组句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相机点拨。 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少年( )则国( )。 意思上:层层推进——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2)拓展练习。少年( )则国( )。(预设:少年勤则国勤……)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 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 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 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 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 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

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 2.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与(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与第1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丰富积累。 3. 查阅相关资料,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表达的爱国之情,感受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丰富积累。 2.查阅相关资料,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表达的爱国之情,感受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赞美和向往。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查找字典,找到“说”这个字,并说出它的含义。那,你对“少年中国”又有怎样的理解?同桌讨论交流,指名说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介绍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泻”“履”“哉”等词语的读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 系。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 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 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3.排比、设喻,连珠喷发。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 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4.激情滚滚,一气呵成。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则得力于激情,激情则得 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烈的情感,文章才有了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1.预习提纲 (1)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2)疏通文义,质疑问难。

(3)细读课文,品悟感情。 (4)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5)探究异同,励志豪情。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 7个生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时代背景。 3.读通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少年英雄》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在100多年前,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就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 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课题)。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选文中,作者极力赞颂中国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中国少年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反映了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同时也赞颂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本文不同于现代散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因此本文很适合用于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听音频朗读、自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学生读顺、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并受到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本文中的文字障碍不多,但是很多词句的含义必须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而且不少词语,如“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含义与文章主旨有密切的关系。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理解课文意思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注释,通过小组合作去理解课文,这样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胎”等7个生字。 2.采用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疏通文义。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并能熟读成诵。 4.通过朗读感受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5.感悟文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熟练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语言美。 教学难点: 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受到鼓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试、胎”等7个生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