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艺术研究报告特殊内容方法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报告特殊内容方法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报告特殊内容方法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容与方法

许鹏

容提要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泛艺术层面的要素,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层面上的要素,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层面上的要素,即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当前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以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应该提倡整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互动的方法。艺术与当代社会The main objects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one is the extensive element in artistic level, which means any article characterized by artistry in new media title. Second one is the element in broad sense, representing all sorts of artistic works recorded by the approach of new media. The last factor is the element in narrow sense, namely, the new type of artistic modalit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digital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innovating entirely in the fashion of artistic behavior of creating, recording and disseminating, and consequently generating profou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perception, experience and thought about artistic aesthetics. Discussing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ing into the record and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art, interpret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rt, and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be regarded as currently critical missions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new media art. The study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place emphasis on coordinating methods, parison approaches, and interaction techniques.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一、新媒体艺术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初,在美术馆一间展厅里展示了一组别开生面的美术作品,其中一部作品利用视频技术,将展览现场同500多千米之外的著名民居群——西递宏村连接起来,使两地能够即时沟通。两边的主持人不断地邀请观众到镜头前,和屏幕中的另一边的观众对话。[1] 2004年10月,作曲家程伊兵的多媒体计算机音乐作品《乐中书》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首演。作品将书法家现场书写《前赤壁赋》(节选)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实时地转换为控制电子音乐的信息,与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作品的视频部分着力表现书法艺术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化的下笔、提笔、运笔的轻重、疾徐等过程,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为细腻丰富的元素。

2004年12月,著名新媒体舞蹈实践者和理论家布林格教授到舞蹈学院举办新媒体舞蹈(Video Dance)教学工作坊。在15天,布林格教授举行了8场讲座,上了10次排练课。学生们在布林格教授指导下,创作了一批新媒体舞蹈的作品,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展示播放研讨会。

略举上述事例,意在说明:第一,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第二,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涵、思维和存在方式,但它并没有割断我们民族的血脉;第三,新媒体艺术作为成长中的新的艺术形态,还在实验和探索中,还不完善,但充满新鲜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而这正是包括新媒

体艺术在的一切艺术的神髓。

随着新媒体艺术创作与欣赏实践的发展,新媒体艺术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研究兴趣。大学黄鸣奋教授著有《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2000)、《超文本诗学》(2002)、《数码戏剧学:影视、电玩与智能偶戏研究》(2003)、《网络媒体与艺术发展》(2004)、《数码艺术学》(2004)等,在国新媒体艺术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和奠基性的工作。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著有《网络文学论纲》(2003)、《网络文学本体论》(2004),带领他的学术团队对网络文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索。王秋凡的《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2002),介绍了西方当代的新媒体艺术。许江、吴美纯主编的《非线性叙事:新媒体艺术与媒体文化》(2003)设“主题”、“线索”、“文化分析与人文思考”、“新媒体的创造性机能”、“新媒介现场”等专栏。朝晖、徐翎的《新媒介艺术》(2004)是概论性的新媒体艺术教材。燕翔的《新媒体艺术》(2005),将新媒体艺术按照技术手段分类整理,以书配盘的方式出版。童芳的《新媒体艺术》(2006)广泛研究了全球围的新媒体艺术家及其成果。这些无疑都是新媒体艺术研究重要的资源积累。①

但在这看似繁荣的景象后面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主流学界的误解与漠视,有一部分学者仍然怀疑新媒体艺术作品算不算艺术,是不是文艺学研究的对象,新媒体艺术现象至今仍未纳入文艺学学科的主流视野;甚至因为新媒体艺术研究论文的题目中带有“媒体”一词,在学科分类中往往被纳入新闻传播或文化研究领域。其次是新媒体艺术研究本身的粗浅与浮泛,数量急遽膨胀而质量不高,像上述列举的成果实属凤毛麟角;多数侧重于介绍国外的创作实绩和理论研究成果,仅有很少一些涉及国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又因受限于研究者自身专业及兴趣、能力,其成果与结论往往仅从某一艺术类型出发进行现象分析和理论概括,有些则主要介绍设计、制作软件的性能与应用,造成了诸多明显的理论缺陷,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基本的理论畴不清,概念及逻辑混乱。例如,对于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的称谓及其涵与外延不仅众说纷纭,而且许多研究者根本不加任何分析,就望文生义地进行讨论。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方法的问题:有些研究者对新媒体艺术的新形态、新属性估计不足,简单套用传统艺术理论的概念畴批评新媒体艺术不规、无品味;有些研究者不加分析地援引西方学者针对彼时彼地彼事的学说、观点,去阐释、定性我国当前的新媒体艺术现象;还有些研究者未能深入了解新媒体艺术的整合特性,片面固执于某一艺术门类的经验,或将不同艺术门类的传统特性简单叠加,用以代替对新媒体艺术新特性、新规律的深入探讨,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了阻碍新媒体艺术研究提高水平的瓶颈。这些问题不解决,要深入探索新媒体艺术规律,进而促进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便不可能。

鉴于此,笔者试就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容与方法问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二、新媒体艺术研究的具体对象

1. 关于新媒体艺术的含义

媒体也叫媒介,是指用以负载与传播信息的材料与工具。媒体有广义与狭义两层含义:媒体的狭义含义相当于英文的media,特指负载信息的介质,即记录、存储信息的物质材料,如刻字的竹简、石碑、甲骨,书写的丝帛、羊皮、贝叶,以及印刷的纸、录音录像的磁带、数字化的光盘,等等;媒体的广义含义则相当于英文的munications,泛指一切传播信息的工具、设施和机构,如书籍、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等。

作为信息传播的必备机制,媒体与人类同时诞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仅靠打绳结只能记录非常简单的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记录与表达更加丰富复杂的信息,于是语言文字应运而生。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武传》中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2] 后合称书信为“鱼雁”,而有“鱼雁传书”的典故。随着人类的发展,媒体不断地更迭与进步。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的概念具有相对性、时间性和发展性。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在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新媒体涌现出来,报纸相对于图书是新媒体,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新媒体又是个时间的概念,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总有一种代表这个时间段的媒体形态。今天,互联网是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媒体。新媒体还是个发展的概念,当前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整合媒体,主要表现为数字化、互动化、宽频化、移动化和人性化。

笔者同意上述观点,并认为,今天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新媒体指的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数字化信息存储与传播媒介。新媒体艺术就是指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

2. 新媒体艺术实践及其研究的三重结构

当我们面对具体的新媒体艺术现象时,常常会发现:完全符合上述定义的新媒体艺术现象是很少的,大量存在的是在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上符合上述定义的不那么“纯粹”的新媒体艺术。例如:采用了一些新媒体的技术手段,但总体上还是属于传统艺术的作品;完全依托数字技术,但并非纯粹的艺术品;以数字方式复制的传统艺术作品,等等。我们既不能将它们一概排除在研究视野之外,那样将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极为狭窄;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将所有这些艺术现象等量齐观地纳入新媒体艺术的研究畴,那样将使新媒体艺术概念变得含混不清,不利于揭示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

新媒体艺术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从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的,故其在自身品质和表现形态上与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十分自然的;新媒体艺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表现力,故其被人们用于非艺术信息的传播中去强化传播效果也是十分自然的。我们既要承认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必须揭示出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特殊本质;既要面对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段被广泛应用于非艺术信息传播的现实,又不能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正确的做法是科学地分析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的复杂结构,对于其中的各个要素准确定位,区别对待。

笔者认为,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泛艺术层面,即指新媒体节目(title)中一切具有艺术性(审美性)的东西。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的泛艺术层面的要素较为典型地体现于新媒体广告、电子(网络)游戏和电子出版物中。人们称这类节目为“新媒体××艺术”,此所谓“艺术”乃是一种泛指,它与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即“文学艺术”的“艺术”)有两点不同:(1)日常生活意义上的“艺术”与文艺学意义上的“艺术”不同。生活中我们常将巧妙而富于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以及独特而美观的样式称为“艺术”,前者如所谓“领导艺术”,后者如“这棵松树的样子挺艺术”。文艺学意义上的“艺术”则是指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与接受活动。正如托尔斯泰指出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情感重新唤起,然后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语言等塑造形象,将这重新唤起的情感体验融进这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欣赏者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说艺术活动的本质就是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艺术传达的情感体验是审美的,与一般的情感体验有根本的区别:一是它是被重新唤起的,二是它不具有直接的功利目的。显然,无论是新媒体广告、电子(网络)游戏还是电子出版物,其基本属性都是功利的,而不是审美的。(2)“艺术性”与“艺术品”不同。新媒体广告、电子(网络)游戏和电子出版物都不是艺术品,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可能具有(甚至是很高的)艺术性。例如广告可以做得赏心悦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设计者的审美体验,但这都是手段,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所以,它仍然是一则有艺术性的广告,而不是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审美(而不是求知)成为第一目的,艺术性(而不是知识性)成为基本属性和主要追求时,这样的创造物才可能成为艺术品。对于这类有艺术性而非艺术品的研究对象,新媒体艺术研究关

注的是其表现手段的艺术性,是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与表现的审美手段的艺术表现力;它虽然不是纯粹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却是新媒体艺术实践中的拓展性应用,是新媒体艺术实践对相邻社会实践的有益辐射。对这类艺术实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新媒体艺术的广阔的社会应用价值与规律,因而是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广义层面,即指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主要是指以数字方式复制的传统(即不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创作的)艺术作品。正如一般新技术应用于艺术实践往往是从记录而不是从创作开始一样,新媒体技术最早也是被用于记录传统艺术作品的。例如新媒体与音乐最早的结合产物是刻录着古典乐曲的CD唱片,新媒体与影视最早的结合产物是刻录着传统影片的VCD和DVD,而新媒体与文学的最初结合是名著光盘与名著上网。一方面,新媒体上的艺术品不等于新媒体艺术品,这就如同画在纸上的图形不等于绘画艺术,拍在胶片上的“定军山”不等于电影艺术一样。因为,纸、胶片以及新媒体,都不过是负载艺术形象感官属性的一种信息载体,其物理特性(如宣纸的水墨晕染效果、胶片连续播放的视觉停留效果以及新媒体的超媒体和实时互动效果等)能够影响艺术形象感官属性的展现与传播。当着这种特性及其效果仅仅在负载与传播的意义上发生作用时(即利用新媒体技术去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表现传统艺术),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上的艺术品,这其中已经实现了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不过只是表层的、外在的结合;艺术部最重要的东西——含有艺术家审美体验的审美意象并没有变,所以,这种新媒体上的艺术品从本质上讲仍然属于传统艺术,尚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但是,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品又是从新媒体上的艺术品发展而来的。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从表层的、外在的结合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在的、本质的结合,逐渐从传播领域向前深入到创作领域,向后延伸到接受领域。一旦在艺术实践中新技术、新手段催生出了新语汇、新意象,真正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便诞生了。新媒体上的艺术品是新媒体艺术发展中的新与旧的结合与过渡,因而也是新媒体艺术研究的重要对象。对于这类对象,新媒体艺术研究关注的是:新媒体艺术与新媒体上的艺术的区别是什么;新媒体上的艺术是如何发展成为新媒体艺术的。

第三,狭义层面,即指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之所以这样定义新媒体艺术,是要凸显其与传统艺术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区别的基本特征:(1)新媒体艺术是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基于此种技术的科学模拟、多媒融合、实时互动、平等共享等诸多功能尽可以用来为艺术审美创造服务。(2)新媒体艺术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这种出新从艺术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与复制开始,进而引发艺术活动整体的“链式反应”,艺术活动已经可以全面依托于数字化的新媒体平台,活动形态本身发生着重要变化。例如,“创作—传播—欣赏—批评”不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历时性过程,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界线也不再泾渭分明,等等。(3)艺术活动形态的变化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引发了深刻的变革,形成新的审美机制。(4)新媒体艺术作为新型艺术形态,其艺术理念、审美理想乃至评价体系都会发生相应的嬗变。这种严格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与核心资源。对于这类对象,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其一,新媒体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特殊本质;其二,新媒体艺术独特的艺术语汇;其三,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机制;其四,新媒体艺术的评价体系。

三、新媒体艺术研究的主要任务

回顾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有成就,也有缺憾;有进展,也有困惑。对实践中的成就与进展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深入探究,发现规律,以解决实践中的缺憾与困惑,指导实践。对于今后我国新媒体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来说,下列课题应被视为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

1. 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

许多学者在论及新媒体艺术的文化本质时首先将计算机、多媒体光盘和互联网定位于大众传媒,进而将新媒体艺术的文化属性定位于后工业文明的大众文化,继而沿用西方文化批评学派学者对于大众文化的批评话语——“复制的”、“消费的”、“读图的”、“平面的”、“消弭个性的”、“话语霸权的”等来阐释新媒体艺术的文化本质与特征。只要我们对新媒体艺术不抱偏见就不难发现,这一阐释与新媒体艺术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新媒体艺术复制的不是模拟信息,而是数字信息(正是它造就了新媒体艺术多媒融合和实时交互的传播机制,进而赋予了新媒体艺术前所未有的广泛参与、深度体验的审美特质);不是单纯读图的,而是图文并茂的(它告诉我们,被人们刻意描绘得那么鲜明对立的“读图”与“读文”,其实并非冰炭不容,反倒是合则双美,离则两伤);信息的结构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传播渠道不是金字塔状的权威结构,而是网状的多元结构;接受心态不是群体的广场狂欢,而是孤独的心灵狂欢。尤其是当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时,它的信息传播方式便不再是复制,而是共享;不是单向的强力灌输,而是交互的心灵沟通。那么它的文化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2. 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

艺术作为一种人的社会活动有它的过程(心理过程)和外过程(社会过程)。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属于各自相对独立的过程,前者是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过程,后者则是接受者欣赏活动的过程,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而要把它们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活动,就必须有外过程的参与,就必须借助艺术载体与传播才能实现。

艺术的载体经历了由实物到符号,又由实物介质符号到电子介质符号,再由电子介质模拟符号到电子介质数字符号的演变历程;与此同时又经历了由多媒到单媒,再由单媒到多媒循环往复的过程。艺术的传播也经历了在场的(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在案的(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和在线的(不同空间、同一时间)等不同的传播方式的演变。[3] 从对历史的追溯研究中我们将会发现文艺的传播机制与意象的负载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种互动所造成的文艺社会心理效应往往会对文艺的创作、传播、欣赏和批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从诸多方面塑造文艺的审美品性与特征。

应该强调指出,正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对艺术传播方式的介入,改变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活动方式,进而影响和改变了艺术的思维方式,从而最终催生了新媒体艺术。因此,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对于新媒体艺术的整体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 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

每一艺术门类的特征有本质性特征和功能性特征之分,审美特征属于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而其中造型机制、活动方式和交往机制的特征又是构成艺术审美特征的基本要素。新媒体艺术的这种审美本质特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媒体艺术多媒融合的造型机制实现了艺术表达语汇的变化,形成了新媒体艺术审美趣味的特征。所谓多媒融合的造型机制就是将众多媒体的艺术元素有机整合,产生每一独立媒体单独所不具有的新的意义。类似依靠镜头整合产生新的意象的蒙太奇,可称为“媒体蒙太奇”;包括共时叠加的媒体蒙太奇和历时的媒体蒙太奇,它是最基本的多媒体编辑手法和新媒体艺术语汇,并由此生成了新媒体艺术创作上新的艺术追求和欣赏中新的审美趣味。

(2)新媒体艺术实时交互的参与式艺术交往机制实现了艺术活动方式的变化,形成了新媒体艺术美感激发模式的特征。新媒体艺术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与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产生更为强大的综合艺术功能。例如,将多媒体的虚拟现实功能与互联网的远程传播、实时互动功能有机整合,打造成优质艺术资源共享的远程交互审美平台,如BBS的网络文学“复调文本”的群体写作、远程现场演奏会、互动式展览会、全球化的网络舞蹈,等等。这将引发艺术创作与欣赏活动方式一系列重要变化,如随着创作门槛的降低和欣赏者参与性的提高,使得创作与欣赏的界线不再泾渭分明。

(3)新媒体艺术瞬时远程的传播机制不仅造就了新型的艺术交往方式,而且改变了艺术

存在的环境模式,并将导致人们审美意识的深刻变革。新媒体艺术将成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渠道与机制,它有可能带来文化间的相互融会与整合(整合并不意味着同化、同一甚至兼并,它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和而不同),也有可能造成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从而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结构以及世界的文化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作为环境因素必将波及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理想。

4. 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

艺术需要批评,批评需要标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我们必须考虑批评的对象。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新质的艺术类型,对之一成不变地沿用传统艺术批评的标准无异于削足适履。了解并尊重新媒体艺术的自身规律,构建适合于新媒体艺术的评价标准体系,是推动新媒体艺术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艺术评价标准有三种层次:个人自发批评行为中的自然形态的评价标准、针对某一特殊艺术类型的具体形态的评价标准以及针对全部艺术门类的抽象形态的评价标准。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不排除第一、第三层次评价标准的影响,但它应定位于第二层次,它应该是具体的和可操作的。

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应该包括基本标准和优化标准:基本标准用以判断是不是新媒体艺术(包含有多种媒体要素的作品不一定就是新媒体艺术);优化标准用以判断新媒体艺术的品类(新媒体艺术作品也有高下文野之分)。在评价对象上,应该包括三组评价要素:针对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段的评价要素,针对新媒体艺术个别创意的评价要素和针对新媒体艺术整体理念的评价要素。

四、新媒体艺术研究的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利器”的前提是“选器”——选择对“善其事”最为得心应手之器。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类型,这种“新”既表现在媒体材质上,也表现在行为方式和理念趣味上。面对这种“新”,如果研究者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念头,完全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走出这一观念上的误区,需要以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即整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互动的方法。

1. 整合的方法

(1)不同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尤其是技术研究与艺术研究的视角整合。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强大平台迅速发展起来的艺术形态,作为研究者,我们必须始终从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深层互动的理论视角来审视新媒体艺术现象。这种审视依赖对于人类自身追求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情感、认识与体验的完美统一的思想历程的深刻理解。关键在于在的“整合”,而不是外在的“相加”,目的是对于新媒体艺术现象多元成因与多重属性的真实还原。人文社会科学部的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应被吸纳整合,如对于文化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借鉴就十分必要。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艺术的深层互动是新媒体艺术滋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与环境,这一互动在其实现过程中必然经过许多中介环节:时代、民族、风俗、舆论、时尚、角色,等等。因此,应该借鉴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和研究成果。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不仅承认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且要研究这种影响是如何实现的,尤其注意这一过程中各种中介环节如心理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只有打通学科壁垒,建立综合研究的全息视角,才能准确把握新媒体艺术这一复杂现象的多元本质。

(2)要实现各艺术门类研究方法的整合,以适应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整合特征。新媒体艺术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就是多媒融合,这一本质特征外在的形态表现就是多种艺术门类的整合:网络文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形态,电子音乐不再是单纯的音频形态,网络编舞融入了更多的行为艺术的成分,而新媒体视觉艺术和环境艺术更是不断将非艺术要素纳入到自己的创作畴中。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艺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一样,习惯于“分门别类”和“各自为

战”,习惯于纯粹的、分析的思维与研究方法,研究设备、课题与项目申报及管理方式都将我们严格限制在某一艺术门类之中。不打破这一界限,便不能适应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需要。

(3)要实现研究群体的整合,建立跨学科、跨艺术门类复合型的研究群体。由于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与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研究者中长期参与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很少,其中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艺术实践保持理论思考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同时具备较深厚的实践与理论积累的研究者成了稀缺资源,制约着新媒体艺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而新媒体艺术研究所需要的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不但应掌握两门以上艺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历史学科的功底,而且还应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但现有艺术研究模式的专业分割,不但文理分割,文理与艺术分割,而且同属艺术类的各门类也大都独立设院校,此种体制非常不利于新媒体艺术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因此,实现研究群体的整合,形成跨学科、跨艺术门类复合型的研究群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这是解决跨学科、跨艺术门类复合型的个体研究者不足的一种补充性的工作方式,即以群体优势弥补个体劣势;另一方面,这也是催生跨学科、跨艺术门类复合型的个体研究者的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合作研究中,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拓宽视野,整合能力。

2. 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是在一切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具体的思考与表述的手段。在新媒体艺术研究中,我们特别强调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新媒体艺术现象的复杂性和其发展的变化性。对于这样一种发展变化中的新媒体艺术现象,笔者主从三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

(1)以媒体(艺术载体)为同一性,对新媒体上的艺术与非艺术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区分出研究的真正对象(并非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有艺术性的节目都是新媒体艺术品),同时也是为了见出新媒体艺术品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审美机制与价值。

(2)以艺术(审美价值)为同一性,对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区分出新旧艺术形态的诸多特征差异,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见出技术(载体)的演变对艺术发展的推进和艺术形态嬗变的影响。

(3)以艺术的数字化载体为同一性,对不同体裁的新媒体艺术进行比较研究。例如,可以对网络文学、动漫艺术、电子音乐、数字电影的造型机制与审美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对同属网络文学的不同体裁(如接龙小说、超文本小说、多媒体诗歌等)进行超文本修辞学的比较分析。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对新媒体艺术进行多层级的微观分类,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揭示出新媒体艺术语汇的结构与功能。

3. 互动的方法

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互动方法,主要是针对文艺研究中简单套用、自我封闭的不良倾向,强调新媒体艺术实践中“创作—欣赏—批评—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说,有三层含义:

第一,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互动方法强调创作与欣赏实践对于批评与研究的基础制约作用,强调新媒体艺术自身的发展性、创新性,反对简单套用传统艺术理论和文化批评理论来处理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问题。正像新媒体艺术是从传统艺术中借鉴发展而来的一样,新媒体艺术研究也不是与传统艺术理论和其他学科理论完全绝缘的,新媒体艺术研究极为重视对包括传统艺术理论在的各种理论资源的借鉴与整合。但借鉴不等于套用,整合是为了创新。我们的理论研究在指出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联性的同时,更应该深刻地揭示二者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关联与差异的深层原因,揭示新艺术形态的本质和特征、审美结构与功能。为此,就必须面对新的艺术现象,尊重新的艺术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去发现新的艺术规律,让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成为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基础和第一推动力。

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1)

关于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 术设计(1) 论文摘要: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对其形式特征、关学理论和知识结构的研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解决新媒体艺术设计面临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产业发展瓶颈等问题,通过调研相关产业,分析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并结合长期实践,得出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解决好学科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人才的培养平台才能得到高效快速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 “数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 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

我眼中的新媒体艺术

我眼中的新媒体艺术 如今, 互联网已经被公认为继电视、广播、纸质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 手机媒体也被冠以“第五媒体”的称号。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颠覆了大众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方式,而且给人类传播活动及生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人文精神和人的个性化共存是21 世纪的鲜明特征。机器大工业的没有人性化标准模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人性化的追求。新媒体的发展正是满足了人们对人性化的要求。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迎合以人为本的需求之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比如透视学和几何学的发展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矿物和油料的提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北部欧洲明朗而富有层次的油画塑造风格;机器生产的颜料和光学的研究的成果促成了外光写生和印象派的发展。在20世纪,在艺术和科学技术之间最大的发展就是图像技术对于艺术语言特殊影响作用。艺术不仅要为社会创造视觉财富,同时也必然要对社会文化进行视觉化的思考。只有这样,艺术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功能。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流行文化的发展和商业性电视节目的普及,艺术家们开始了对于图像化的视觉接受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另一方面,开始了用实用包括摄影、电影、电视在内的各种图像技术来从事这种思考和创作。在整个20世纪,摄影和电视乃至电影胶片都被从流行文化改造成艺术创作媒介。摄影本来是记录性和纪念性的工具,而艺术家则从中抽离出了摆拍和拼贴的技术手法,结合图像的本身的客观性,将其发展成为独特的个人叙述方式,从而出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摄影等等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亦称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像CG。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就艺术本身而言,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而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 从新媒体艺术在欧美的发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开始就与商业利益紧密地挂在一起。所以,它更多的不是展示艺术,而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这些问题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专家们很少谈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更多的是谈新媒体的技术应用和掌握问题,以及新媒体艺术的市场问题。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不是艺术上的创造,而是如何引导艺术应用新技术占领市场。当然,这也许与新媒体艺术一诞生就与商业化结下不解之缘有关。 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伴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以一种加速度在向图像化方面发展。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在近乎朦胧的状态下起步,像一江春水一样缓缓地流淌在中国大地上。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报告特殊内容方法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容与方法 许鹏 容提要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泛艺术层面的要素,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层面上的要素,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层面上的要素,即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当前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以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应该提倡整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互动的方法。艺术与当代社会The main objects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one is the extensive element in artistic level, which means any article characterized by artistry in new media title. Second one is the element in broad sense, representing all sorts of artistic works recorded by the approach of new media. The last factor is the element in narrow sense, namely, the new type of artistic modalit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digital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innovating entirely in the fashion of artistic behavior of creating, recording and disseminating, and consequently generating profou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perception, experience and thought about artistic aesthetics. Discussing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ing into the record and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art, interpret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rt, and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be regarded as currently critical missions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new media art. The study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place emphasis on coordinating methods, parison approaches, and interaction techniques.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一、新媒体艺术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初,在美术馆一间展厅里展示了一组别开生面的美术作品,其中一部作品利用视频技术,将展览现场同500多千米之外的著名民居群——西递宏村连接起来,使两地能够即时沟通。两边的主持人不断地邀请观众到镜头前,和屏幕中的另一边的观众对话。[1] 2004年10月,作曲家程伊兵的多媒体计算机音乐作品《乐中书》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首演。作品将书法家现场书写《前赤壁赋》(节选)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实时地转换为控制电子音乐的信息,与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作品的视频部分着力表现书法艺术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化的下笔、提笔、运笔的轻重、疾徐等过程,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为细腻丰富的元素。 2004年12月,著名新媒体舞蹈实践者和理论家布林格教授到舞蹈学院举办新媒体舞蹈(Video Dance)教学工作坊。在15天,布林格教授举行了8场讲座,上了10次排练课。学生们在布林格教授指导下,创作了一批新媒体舞蹈的作品,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展示播放研讨会。 略举上述事例,意在说明:第一,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第二,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涵、思维和存在方式,但它并没有割断我们民族的血脉;第三,新媒体艺术作为成长中的新的艺术形态,还在实验和探索中,还不完善,但充满新鲜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而这正是包括新媒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对新媒体艺术的思考 一、概念界定 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现在已经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 特点: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过: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体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可以让使用者和作品之间进行直接互动,而不是简单地让艺术家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公之于众,有时还会需要参观者的加入,这样才能将作品的真正内容更好地展现出来。新媒体艺术作品更多的是与科技相结合,有时,新媒体艺术更像是展示新技术产品,参观这种新媒体艺术展,给人的感觉更象是参观商品展销会。 我认为新媒体艺术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通过数字化合成技术,来虚拟现实,然后重构世界。现在有很多加入了虚拟艺术的艺术作品,在建筑、雕塑、绘画、电影、摄影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 在之前参观的一场新媒体艺术展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新媒体艺术。当时参观时的感觉就是那些展品都很新奇,也很吸引人。新媒体艺术给人的感觉是类似于3D错觉艺术,但是比那更加高级,艺术家们能把一些科技结合进自己的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画纸上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而在课上,老师对新媒体艺术的简短介绍,又使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二、对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考 新媒体艺术的特殊属性对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为艺术与技术的探索带来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在现代的社会,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学艺术的发展,相对地美学艺术的发展又能使新媒体艺术的技术快速革新,两者相辅相成。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型工具的出现又对美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将新技术融入其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计算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

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及发展意义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新媒体艺术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感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目基本定历发现评接定表现形 基本定 历 发 现状 评价 接受 定位 表现形式 评论?相关书籍?展开 基本定义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 术 新媒体艺术作品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 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新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人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象。cg(computer graph)即许多业内人亲切地对其简称道的CG。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

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

新媒体艺术 20150647 马维全经过一学期的社团课程的学习,我对新媒体艺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我就谈谈对新媒体艺术的认识。 一般而言,人们把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称为新媒体,而将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推陈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称为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根本理念是尽可能地用艺术反映真实的思想和创造思想产生的情景。也可以说,新媒体艺术用艺术反映思想的理念,透过艺术所表达的思想与观念,而这正是现代人的内心所看到的世界,媒体艺术家则使用媒体艺术使这些观念和思想情景再现,演示给观众。新媒体的发展和观念对传统媒体进行了反叛,是全新的颠覆与革新,对以往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超越,也带来了许多影响。 新媒体艺术带来的几点改革: 1、产生全新的时空观念: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信息在全世界触网之处流动。 2、提供人机对话的可能性:现代科技与IT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作的机会,特别在视觉艺术的表达形式上。要实现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必须要为善于人际互动和沟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还需要充分掌握有关艺术与人性的相关

知识,需要有一颗开放并富于想象的心。只有这样,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内容及其表现方式才会更有效果。 3、推动新媒体广告艺术的发展:新媒体动画在网络广告艺术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媒体艺术的应用给广告艺术的动画展示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网页中闪动的标识,漂浮的广告,游行于画面之间、行踪不定的标题,这些都是以往传统广告艺术中所没有的。 4、新媒体艺术对文化产业复兴的推动:在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相关。 5、催生人类新的生存观、价值观:网络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生存观和价值观。通过QQ、网络游戏等“网络交往”,人们可以把自己人生面孔的另一面展示出来,这种虚拟空间中的交往无形中必然改变人类感知及认识世界的方式。 一个全新的网络世界在慢慢的形成,将来的科技可能达到人们现在无法预测的高度,但我觉得那其中必有新媒体艺术的存在。

新媒体艺术在国外的发展 论文

新媒体艺术在国外的发展 蒋颖超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新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新媒体艺术设计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中的艺术类型。它颠覆了传统美学概念及体系,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是全新的视觉体验。 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概况 新媒体艺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美国艺术家最先使用便携式摄像机拍摄艺术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模拟信号的摄像机和录像带,所以这种艺术最初也被称为录像艺术。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的许多大众电视台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尝试接纳这些实验性的艺术作品。这一举措为新技术与艺术思潮的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其中较著名的有波士顿的WGBH电视台,旧金山的OQED电视台,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视觉研究中心(WⅣS),美国国家艺术基金(NEA)资助的全国实验电视中心(NCET)等。这些实验电视中心不仅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最新的技术设备,而且可以为他们与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合作提供便利,从而刺激了新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促成了许多耳目一新的电子视觉语言成熟起来。如1973年,录像艺术家白南准和电子工程师舒亚·阿贝共同研制了用于图像处理和着色的合成器,使其跻身于第一批新技术发明者的行列。到了

20世纪70年代末,许多非赢利性的媒体艺术中心开始得到赞助,它们的发展使得艺术家更频繁的接触到数字化技术。尽管在这些媒体艺术中心里创作的录像作品不是以在电视网中播放为主,而主要是在博物馆和画廊展出,但它促使艺术家开始思考如何将电子媒介体与传统视觉艺术相结合,从而促成了录像装置艺术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录像艺术挟新技术之威,开始在各种国际大展上出尽风头,并逐渐成为与架上艺术、雕塑并驾齐驱的主要艺术形式。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投影技术的发明和普及,新媒体艺术在技术上取得了巨大飞跃。这尤其表现在计算机图像、影音编辑和游戏互动技术方面,前者如三维虚拟、计算机动画、图片修改等,后者如数字编辑、影音互动和感应、游戏程序等。当录像艺术的传统技术被数字技术替代后,艺术家开始普遍采用数字摄像机、数字编辑、DVD光盘刻录和投影仪播放技术。在播放技术方面,投影仪、电脑程控、DVD光盘被大量用于新媒体艺术的播放。目前,运用电脑和媒体新科技进行创作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普遍,在国际艺坛上也日益得到首肯。 二、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及类型 关于新媒体艺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概念。当前所使用的新媒体艺术一词,大多是以马克·崔波(Mark Tribe)的界定为基准,他在1996年将新媒体艺术定义为光盘(CD—ROM)、网络艺术(Net Art)、数字录像艺术(Digital Video)、网络广播(Net Radio)等艺术作品的统称。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则提出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1]180而清华大学的鲁晓波教授对新媒体艺术的定义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为依托,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为载体,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的一种艺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调观念性、艺术性、思想性

《新媒体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美术学(综合美术)本科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培养美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新媒体艺术涉及交互性、网络和计算,并且比起物质本身,它更重过程,新媒体艺术作品,很难用传统艺术博物馆的介质、地理和年表类别进行分类,融合时代和社会的综合性艺术,是当下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反映。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方式与哲学、生活美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学、光学、数码科技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程从新媒体艺术的欣赏方式、传授模式、创作目的、艺术媒介及空间与运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的论述;详解新媒体艺术特征的开放、体验、虚拟、超时空等个性要素,将艺术带入了与公共对话的领域,使受众的个性体验在公共性的基石下拓展了更大的自由文化空间。它既赋予了个体不同的体验感受,亦重构了公众的知觉经验与时空观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及了解更多的媒介去进行自身的实验性创作脉络。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媒体基础理论和新媒体创作理念及技法,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创作技能。熟练、灵活的掌握自己所选择的新媒介创作手法。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科技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能把新媒体技术应用到所学专业中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广阔自由的进行艺术创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每个部分先从理论和实例讲解入手,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经由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包含技术和理念两方面,以发掘兴趣点为桥梁,去扩宽自身的创作范围和找寻新的切入点,它对于艺术创作尤其重要,是新的艺术创作表达手法,并理解“公共性”与“个性体验”融合的观点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是一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艺术的整体感知系统,也是崭新的学术研究观点。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新媒体艺术的定义(2学时) (一)什么是媒体艺术 1、新媒体艺术定义 2 、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3 、新媒体艺术类型 4 、两种关系 5 、继承还是颠覆 6、早期的新媒体艺术 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

新媒体艺术研究

新媒体艺术研究 摘要:每个时代的生产力特征都影响到艺术的特征,数字化是一种无从逃避的时代趋势,作为艺术门类中最前沿、最具先锋性的现代艺术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新媒体艺术家使用最新的现代科技成果创作他们的作品,在这一领域里出现了许多超前的、有趣的、奇异的景象,这些作品开始进入美术馆或画廊,它们正在影响我们的观看视野,改造我们的视觉经验,进而丰富着人类的感受力。通过自己选修课中的一点了解加上个人好奇心自己查找,本文主要是以说明为主。首先给大家带来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与兴起。其次给大家介绍一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再次给大家带来一点合成艺术的内容。最后就是简单较少一些作品。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起源,对比影响,合成艺术

目录 1.引言 2.新媒体艺术的定义与兴起. 3.新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 4.合成艺术 5.相关作品 6.结语 7.致谢 1.引言

每个时代的生产力特征都影响到艺术的特征,数字化是一种无从逃避的时代趋势,作为艺术门类中最前沿、最具先锋性的现代艺术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新媒体艺术家使用最新的现代科技成果创作他们的作品,在这一领域里出现了许多超前的、有趣的、奇异的景象,这些作品开始进入美术馆或画廊,它们正在影响我们的观看视野,改造我们的视觉经验,进而丰富着人类的感受力。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是综合了多种学科的合成艺术,艺术与当代最前沿的科学相结合,数字技术、生物科技、量子理论、经济学、语言学都可以成为艺术实现的媒介(体)。 2.起源与兴起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个以硅晶与电子为基础的媒体,正与生物学系统,以及源自于分子科学与基因学的概念相融合。最新颖的新媒体艺术将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学和“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这种刚刚崛起的新媒体艺术被罗伊·阿斯科特称之为“湿媒体”(MOIST MEDIA)。 英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新媒体部主任BENJAMINWEIL,曾于1998年在上海策划了《数字艺术新媒体展览》,他认为:艺术作品首先需要提出艺术家的观念,然后再由技术提出最为巧妙和聪明的解决方法,将其完成。艺术作品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由观念驱使的创作是艺术性的创作,而如果仅仅通过技术实现的创作就不能称为艺术创作。这恰好阐明了新媒体艺术中,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的关系问题。1996年,《ETIME》杂志曾经探讨过NETART和ART INNET两者概念的差别,这首先取决是技术,还是艺术家的观念,来有效地确定和影响艺术的创作。前者是技术性的,而后者强调了创作的人文观念性,这就像在录像艺术(VIDEO ART)出现的早期同样发生过类似的争论一样,究竟是以观念利用技术,还是以技术的利用作为艺术分类的纯粹标准。 网络艺术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多不同的感受,比如有的作品利用文本与表演相结合,互相阐释作品,并且向观众提供机会,制作和共同完成作品。与传统艺术不同的是,网络艺术可以让作品与更多的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在一些国际性的网络艺术展中,提供一种叫做网络虚拟建筑(WEBARCHITECTURE)的展示作品方式,观众在艺术家的指引和带领下看作品,并由艺术家来介绍作品的创作意图,艺术批评家也可以同时进行评论。在整个网络建筑的参观过程中,观众网上的行为方式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不会太大,就像我们平时参观其它艺术展览一样。 就艺术本身而言,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的代表演艺术等。沟通与合作,成为艺术家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新的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而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也不再决定于它的实体形式,更多在于它的形成过程。总之,整个20世纪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的着迷,尤其是世纪初的量子物理和世纪末的神经科学与生物学,大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想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创造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新媒体艺术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开始在近乎朦胧的状态下起步。什么是新媒体艺术?我们准备好了吗? 什么是新媒体艺术?不但中国的大众感到陌生,就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同。但是,和世间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一样,新媒体艺术也不是等你完全理解和接受,才走进你的世界,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总是按着自己的规律破门而入。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一批较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艺术家。1996年9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的中国第一次录像艺术展。这个展览包括十几件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该展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各地传媒以极大幅面加以报道,更有《文艺报》把这一事件评为当年中国美术十大新闻。该展被许多批评家定位为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里程碑。 1997年,在北京涌现了数个纯粹由录像艺术组成的个人展览,如《王功新个展》,宋冬的《看》录像艺术展,邱志杰的《罗辑:五个录像装置》个展。这标志着中国新媒体艺术家不但作为创作群落成为焦点,也开始以个体的方式冲撞着当代中国艺术市场。更多受此影响的艺术家开始投入录像艺术创作,他们的成果在《97中国录像艺术观摩展》中得到了体现。至此,录像艺术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点,

《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年鉴》特辟一章,叙述录像艺术的兴起。与此同时,中国录像艺术的活跃引起了国际艺坛的瞩目,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重要的媒体艺术节上。随着IT产业的发展,个人电脑上的编辑设备廉价并得到普及,不但录像艺术进一步得到繁荣,而且更多的艺术家着手探索互动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算起来不过十来个春秋,但是,它却和产生它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声、光、电和IT产业一样,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MOMA录像部主任芭芭拉·兰登认为:“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活跃,是在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圆周闭合之后划出的一个新圆的起点。”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定义新媒体艺术,也不论现在有着怎样的见仁见智的评论,更无须担心历史将怎样回眸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新媒体艺术为了画好这刚刚起点的圆,在努力着,前进着。 ● 应该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了解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出现。首先必须连结,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与意识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我们一般说的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然而,这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

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 许鹏 内容提要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第一,泛艺术层面的要素,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层面上的要素,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层面上的要素,即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当前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媒体艺术文化本质的探讨、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的阐释、新媒体艺术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以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应该提倡整合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和互动的方法。艺术与当代社会The main objects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 include three aspects. First one is the extensive element in artistic level, which means any article characterized by artistry in new media title. Second one is the element in broad sense, representing all sorts of artistic works recorded by the approach of new media. The last factor is the element in narrow sense, namely, the new type of artistic modalit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digital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innovating entirely in the fashion of artistic behavior of creating, recording and disseminating, and consequently generating profound reform in the aspects of perception, experience and thought about artistic aesthetics. Discussing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new media art, researching into the record and dissemination of new media art, interpret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rt, and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be regarded as currently critical missions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new media art. The study of new media art should place emphasis on coordinating methods, comparison approaches, and interaction techniques.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一、新媒体艺术现象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初,在上海美术馆一间展厅里展示了一组别开生面的美术作品,其中一部作品利用视频技术,将展览现场同500多千米之外的著名民居群——安徽西递宏村连接起来,使两地能够即时沟通。两边的主持人不断地邀请观众到镜头前,和屏幕中的另一边的观众对话。 [1] 2004年10月,作曲家程伊兵的多媒体计算机音乐作品《乐中书》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首演。作品将书法家现场书写《前赤壁赋》(节选)的动作通过传感装置实时地转换为控制电子音乐的信息,与其他音乐声部进行现场合成。作品的视频部分着力表现书法艺术随着音乐节奏不断变化的下笔、提笔、运笔的轻重、疾徐等过程,为音乐的表达提供了更为细腻丰富的元素。 2004年12月,著名新媒体舞蹈实践者和理论家布林格教授到北京舞蹈学院举办新媒体舞蹈(Video Dance)教学工作坊。在15天内,布林格教授举行了8场讲座,上了10次排练课。学生们在布林格教授指导下,创作了一批新媒体舞蹈的作品,并且成功地举办了展示播放研讨会。 略举上述事例,意在说明:第一,新媒体艺术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艺术舞台上;第二,新媒体艺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现出具有新质的艺术内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影响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影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传统的媒体艺术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要想更好地满足时代的需求,新媒体艺术就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向新的方向转变。不仅要强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要加入人文理念,使技术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新媒体艺术与技术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艺术概念还会有新的内涵,促使新媒体艺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影响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等现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他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眼下它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1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和重要性 1.1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特点 连接性:超越时空限制、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的电信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使用者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找寻远方的信息档案,渗透到各国文化中,产生新的社群。 互动性:无论是显示在屏幕上的多媒体、机械操控的系统或环境式结构,使用者或关于经由作品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

造型甚至定义。艺术家不再是创作人的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 1.2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共通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使用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不论与作品之间的接口为键盘、鼠标、灯光或声音感应器,抑或其他更复杂精密,甚至是看不见的板机,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互动。联结性乃是超越时空的藩篱,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在这些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搜寻远方的数据库、信息档案,了解异国文化并产生新的社群。 艺术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艺术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同时也将传统艺术和新时期的艺术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在融合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其中,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新的形势体现出来。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载体,能准确地反映出现代艺术的特点: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增强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媒体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不再是一种艺术,而渐渐成为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成为当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艺术手段将会越来越发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也将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文化将会成为人们交流的重点。只有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新的形势

谈谈对新媒体作品的体会

谈谈对新媒体作品的体会 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的。这样说起来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抽象,感觉上新媒体艺术离我们还有些距离,其实不然,新媒体艺术说白了就是数码艺术,其表现手段主要为电脑图形图像。其实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具有“与时俱进”的确定性,眼下他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象、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因此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媒体艺术”这个名称对于艺术界来说已经并不算陌生,但对于这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依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甚至,对于“媒体艺术”的基本要素的确认也十分具有挑战性。因为新媒体艺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诞生以来就注定具有了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特征。在当前的新媒体艺术领域,科技和艺术观念已经变得浑然一体,而媒体艺术的理论应该说还并没有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 翻阅资料无意中看到迪特?容的全息影像艺术作品《宫服》,这应该也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这件作品中,他所表达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服饰,但通过全息影像技术的支持,在亦真亦幻间,“宫服”的传统美学概念得到了一种有效的置换,使得传统的艺术符号具备了当代的精神。在他的光影背后除了表现出新媒体艺术家特有的审美特征以外,它带给观众的是艺术家自我的一种意识的轨迹,是一种观念的力量。相对于利于科技使观众互动与介入,艺术家更加在乎的的是作品能否达到对新媒体艺术进行思考的目的。在对新媒体艺术还认识不深的中国,还存在一些学术定位和表达方式上的误区,而迪特?容先生的艺术尝试在某些程度上做到了相对的先锋性。 我认为,艺术无论如何高尚、高深,都是来源于生活,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脱

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理论设定与网络文学的研究视野_许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No.1 2013 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理论设定 与网络文学的研究视野 许 鹏 [基金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12XNL006 )[摘要] 技术对艺术的支撑主要表现为技术决定了艺术的造型方式、记录方式与传播方式。以技术对艺术的造型、记录与传播功能为经,以艺术与技术关系类型的历史演变为纬,能够透视新媒体艺术种种特性间的内在结构关联,在学理结构层面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中国的网络文学为分析对象,一方面可以印证新媒体艺术学理结构的合理与适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揭示中国网络文学的独特发展轨迹。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技术与艺术;造型方式;记录方式;网络文学[作者简介] 许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中国新媒体艺术经历了近30年的艺术实践和近20年的理论探索,期间历经命名的困惑、文化的定位、概念的界定和范畴的建构。时至今日,我们可将新媒体艺术界定为新媒体所催生的一切艺术现象而不仅仅是“新的媒体艺术”。具体来说,就是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接受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而这一新型艺术形态包含三个层面的概念外延:第一,泛艺术的层面,即新媒体节目中一切具有艺术性的东西;第二,广义的层面,即新媒体上负载的一切艺术类节目;第三,狭义的层面,即 符合上述新媒体艺术基本内涵的艺术形态。 [1] 现今,新媒体艺术尤其是我国的新媒体艺术及其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说在谈到新媒体艺术时,学者大都会总结它的特点,例如数字化、个性化、在线性、交 互性、体验性、多媒融合、远程传播、虚拟现实等。但是这些特征彼此间关系是什么?是平行、等价的,还是递进、序列的?是唯一、排他的,还是复合、叠加的?这些都尚未廓清。问题的症结在于部分研究者思维较为单一,这就很难把握新媒体艺术的复合本质以及新媒体艺术的跨界趋势。 如果说数年前的问题主要是廓清新媒体艺术是什么或者什么是新媒体艺术的话,那么今天的任务则是对这一问题在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上展开讨论。所谓逻辑维度,即要把新媒体艺术置于整个艺术的学理逻辑结构中进行定位分析,证明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是艺术在新媒体技术作用下内外系统发生嬗变的结果。所谓历史维度,则要把新媒体艺术放到整个艺术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通过梳理这一内在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规律性嬗变,揭示技术(尤其是媒体技术)与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彰显艺术与技术内在联系 — 73—

新媒体艺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新媒体艺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亦称:“全息照相”,一种利用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全息摄影是通过一束参考光和被摄物体上反射的光叠加在感光片上产生干涉条纹而成。全息摄影不仅记录被摄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强度),而且还记录反射光波的相对相位。 2、CG(电影、动画) CG 原为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印刷品的设计、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 3、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 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 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 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雅明:德国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和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 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名副 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地球村”“始 作俑者”就是麦克卢汉。 尼葛洛庞帝:MIT媒体实验室的主席和共同创办人,并且是媒体科技的Wiesner教授. 投资超过40个(包括三个中国的)企业的”天才投资家”。他帮 助建立了”2B1基金”,并出任该基金的主席。 二、思考题 1、简要说明什么是媒介、媒体和大众传媒以及数字媒体。 答:(1)媒介:传播信息富豪的物质载体,是信息传播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它扩大并延伸了人类的信息传播能力。 (2)媒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 (3)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新闻传播工具(news media),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 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 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4)数字媒体: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为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 2、简述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五阶段,及各阶段特点。 答: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几乎与人类发展同步,与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亲身传播时代(符号与信号媒介时代) 传播媒介:表情、声音、肢体动作 特点:开始于从早期人类灵长类动物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 (二)口头语言时代(说话与语言媒介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