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总汇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总汇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总汇

1、选择题——理解意思

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书本的东西

活动课程——做中学,玩游戏

分科课程——语、数、英……

综合课程——两个学科领域组成课程。如:品德与社会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

地方课程——某地的特殊情况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为主,三级课程

基础型课程——培养每个学生都会三基(读、写、算)

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艺术团队活动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必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规定要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直接的看到的明显的。如:课程表

隐型课程——潜在的形式,校风,环境,制度,看不到形式

知识中心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

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上

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特别全面

目的游离模式——不按规矩来,中途可能会改

档案袋评价设计——学生的作品

纵向组织——由易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先后顺序,侧重知识的方面对应学科课程

横向组织——以问题为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对应综合课程

直线式——安排过的内容不再重复,一条线前进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及时间分

课程标准——编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材——广义:有关教学的都是。侠义:教科书、课本

感觉——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世界;对客观事物。当前直接发生的事。对个体事物的反应感受性——感受能力的强和弱

感觉阈限——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受性—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

差别感觉阈限—慢反应,

差别绝对性—快反应

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电影院凑出去大街,刺眼睛

暗适应——由明到暗,白天进电影院,过了一会就看得见

听觉适应——工厂强烈的机器声,听久了就觉得不吵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闻久了旧习惯了

继时对比——吃完糖吃橘子感觉橘子很酸,吃完中药喝白开水感觉水很甜

同时对比——两个灰色的图形,在黑背景的没有白背景白

联觉—看红黄橙感觉暖,蓝绿感觉冷。割玻璃声音感觉寒冷

感觉补偿——某种感官系统坏了其他感官补上

知觉——直觉是人脑对当前某个物体的整体反应,如看到一个完整的事物—苹果,就是知觉

第一印象——一次见面、面试、相亲、礼仪

晕轮效应——只看到好的一面,没看到不好的。

刻板效应——固定的看法-以偏概全。如:小明蠢,山东人魁梧,很能干。但并不是每个山东人都能干

近因效应——熟人之间的;以现在的做法覆盖以前的

投射效应——认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识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正方形,散了也是一个正方形

知觉的理解性——要自己理解,落一叶子就猜秋天来了,猜

知觉的选择性——选择部分刺激当人事对象,其余当背景

知觉的恒常性——还是那个东西,永远都不会变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不小心看到的,不需要意志力的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要意志力、的有目的,积极的上课、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要一直努力的。如:电脑打字不看键盘、骑车、织毛衣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如:有人能一目十行,有人不能;出现3秒石头,你一下能数几个

注意的稳定性——看一个东西,你看的越久说明越稳定

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一心多用、边上课,边观察学生

注意的转移——主动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去咯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2秒以内、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图像和声像编码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一分钟以内、时间短、容量有限7+2-2的范围、如打字员打字长时记忆——容量无限;回忆小学时候的事情

外显记忆——有意识的、主动地、自发的、

内隐记忆——无意识的、不自觉产生的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影响后学习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影响先学习一共背几遍×150% 背多几遍×50% 想象——对已知的图形进行加工的心理过程:读诗歌,头脑浮现对应的场景。

再造想象——再一次进行创造的,二手的、如:读红楼梦想到了林黛玉

创造想象——原创的、设计师、没有的、

间接性——不能直接认识的东西、由表及里。医生听诊,把脉、通过言行举止,了解内心世界

概括性——透过事物看本质、不管怎样的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变式——例举无关方面的变化;如:讲直角三角形本质特征有直角,然后讲到非本质特征直角方位去了

概念——给一个东西下定义的过程;如:小学生把乌鸦,燕子,定义为鸟

感知动作思维——感觉自己会了,小孩骑在椅子上说会开汽车了

具体形象思维——算数的时候、数手指头

抽象逻辑思维——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科学假设的提出

集中性思维——一题一解

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

流畅性——短时间内表达很多的观念国家、家庭、庭院、院子、子弹、。。。。。。。。

变通性——举一反三,变化多端,触类旁通

独特性——对问题有了新颖的见解,别人想不到的

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西瓜是甜的,牛奶有营养。

同化——增加对一个东西的看法,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顺应——并不是所有牛奶都是好的、改变原有图式

平衡——通过同化、顺应达到的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靠感觉动作知觉世界、客

前运算阶段2-7岁——思维不可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泛灵论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有守恒关系,可以在被人的角度想事,有抽象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段11、12岁以上——抽象逻辑思维、假设演绎推理

定势——做完一道数学题,有助于再做相同的题目、不利于做不同类型的题目

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得到启发

道德感—看到有人插队就生气、对自己、别人、集体的道德

理智感——智力活动产生的情感体验;做对题了开心上天

美感——根据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现象或工艺品、赞美、歌颂对丑陋、粗野性为蔑视是美感心境——持久型;感觉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激情——短暂的;大喜大悲;重大成果的狂喜,失败悲伤

应激——急中生智、急刹车、考试紧张;立刻下判断

双趋冲突——两个都想要,但只能选其一,出题类型:即想又想、两者取其一

双避冲突——左右为难、两个都不想要,必须选一个

趋壁冲突——既想又怕、对事物选择困难、有好有坏、不知怎么选

多重趋壁冲突——多个事物选择困难,有好也有坏、一定要选一个

自觉性——能够为某些事做出努力,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

果断性——迅速有效的执行决定

自制性——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坚持性——坚持到底、从始至终

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考0分的同学一直考0分

整合性——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格决定不同的命运

权威型(民主型)—这种教养方式出来的儿童独立、自尊、自强、善于交往、社会责任感强专断型——焦虑、退缩、不快乐、缺乏社会责任感、叛逆心

溺爱型——不成熟、依赖性强、缺乏自信、责任感、冲动性

忽视型——具有攻击性、感情冷漠、犯罪倾向

性格的态度特征—对自己、他人、社会、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乐于助人还是自私性格结构的核心意义

性格的意志特征—有人做的好,有人虎头蛇尾

性格的情绪特征—有人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感

性格的理智特征—解决问题了表现出来的一种固有特征

场独立型——不依赖周围的环境,有自己的内在方式

场依存型——参照别人,看到别人是怎样自己则怎样

冲动型——反应快、精确性差

沉思型——反应慢、正确率高

继时型——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时间有明显的前后顺序

同时型——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多种假设

自我认知——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自我体验——自己情绪上面的表现

自我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共同特质——群体共有的,如北方人刚,南方人弱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有开阔性的特质、一个词描述清楚

如诸葛亮机智

中心特质——用一个人的身上要用多个词描述

次要特质——如:一个人在外面粗鲁,在家就孝顺

流晶智力——先天的具有的、非遗传的,如背诵能力强

晶体智力——后天环境的学习

春:胆汁质——精力旺盛、刚强、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狗

夏:多血质——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活泼好动、情绪不稳猫

秋:粘液质——有耐心、踏实、沉着冷静、死板、缺乏生气不灵活的猫

冬:抑郁质——外表温柔、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猪

本我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开心怎么来

自我原则——以社会接受的方式行为、抑制本我原则

超我原则——家长、老师对我的要求的内化、抑制不容于社会的冲动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得到了老师、家长的鼓励认可,越想挑战难的,反之,教育不当,形成自卑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人清自己的性格

特点,兴趣,爱好,反之,角色混乱

学习——后天的、非本能、持久的

语言信息——用语言信息传递知识,是什么,为什么

智慧技能——运用概念,规则办事情的能力,怎么做;如:怎么写作文

认知策略——调控认知过程的方法,怎么写学习的时候做笔记

动作技能——协调肌肉做动作;学习广播体操

态度——观念上的变化

获得——条件反射的形成

消退——狼来了的故事,没人搭理你,不理你

泛化——分不清、对相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如:看到绳子就以为是蛇

分化——分的清、对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分辨是不是妈妈的脚步声回家了

准备律——准备好了去学习,没准备好学习就很痛苦

练习律——准备好了就多练习,多做

效果律——练习完了,效果好,那以后常用

强化——增加行为惩罚——减少行为

正强化、正惩罚—给予:负强化、负惩罚、撤销

正强化——给予他想要的,增加他的行为

负强化——撤销他不想要的,增加他的行为

正惩罚——给予他不想要的,减少他的行为(打你死你,看你还敢不敢犯错)

负惩罚——撤销他想要的,减少他的行为(学生开小差,老师撤销他班干部,减少他开小差的行为)

消退——鸟都不鸟你惩罚——打死你,看你还敢不敢

自我强化——如果我考100分,我去吃屎

替代性强化——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强化

直接强化——自己参加某活动受到强化

参与性学习——在做中学

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进行学习

上位学习——往上学习的顺序,从小概念到大概念

苹果、橘子、水果、乌鸦、燕子、鸟……

下位学习——往下学习的顺序,从大概念到小概念

狗、哈士奇,金毛,阿拉斯加、

并列学习——平行关系。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先行组织者技术——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完形顿悟说——不懂一定要懂,懂了就顿悟了

认知学习理论——主动思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被动反应,把人当狗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动态性,一千个人,一千种思想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发展潜能

学习需要(内驱力)——内在的,发自内心的,自己想学习

学习期待(诱因)——对目标的期待,我期待考过教师证

高尚的学习动机——为别人想的,为中华崛起读书

低级的学习动机——为了自己想的,有利于自己的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当下的,直接的,感觉很近的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将来的,为将来考大学读书,感觉越大

内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自己想学,兴趣等

外部学习动机——不是发自内心的,为了拿证而学习

认知内驱力——我想学,发自内心的(最稳定靠谱持久)

自我提高内驱力——我想要地位;通过学习获得能力、成就

附属内驱力——(小学生)只想让老师家长表扬,赞美

追求成功的人——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50%的难度

避免失败的人——倾向选择简单或很难的任务

习得性无助——我再怎么学习,再怎么努力,成绩还是差

正迁移——积极促进、数学好,物理也好

负迁移——阻碍干扰、学习完英文不会拼音了

顺向正迁移——学习了某事,促进了某事

逆向正迁移——现在学习的知识深化了对以前的知识的理解

顺向负迁移——学习了自行车,干扰了学三轮车

逆向负迁移——现在学习的英文,干扰了以前学习的拼音

顺向迁移——先学习影响了后学习

逆向迁移——后学习影响了先学习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平等关系,学习三角形,圆形……

垂直迁移——难度差异,先学习鱼,促进水鱼、带鱼的理解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事例中,学习力学原理,增进学重力学、听课认真,做作业也认真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动作直接用、字与字的影响,石-磊,金-鑫,eye-eyebell

形式训练说——训练智力、能力、

共同要素说——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

经验类化理论(概括化理论)——概括共同原理

感性知识——通过感知,反应当前

理性知识——反应内在本质属性

陈述性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做”“怎么办”

策略性知识——“怎么学”如何学习

符号学习——字母、单词、实物、图形、历史人物,时间

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掌握概念间的学习、如:铁,是金属

实物直观——感知实物、参观、实验……

模象直观——模型,幻灯片,看视频

语言直观——直接告诉你,感知形象化语气

感性概括—外部特征的概括;小明打球小红听课老师漂亮

理性概况——大量案件,事实总结出来的要求

正例与反例——学习鸟的时候,举一个鸟类的例子;学习鸟的时候举一个非鸟的例子。突出鸟的特征

变式——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讲鸟,以企鹅为背景;举一个例子突出原本的一个事物的牛逼

概括——总结、关键词

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做重要,做时候不需动脑

智力技能(心智技能,智慧技能)思考重做的时候需要动脑

能力——内在、稳定、不可控

努力——内在、不稳定、可控

任务难度——外在、稳定、不可控

运气——外在、不稳定、不可控

认知策略-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复述策略-重复的、死记硬背、画横线

精加工策略-理解、口诀、记忆术、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位置记忆法、做笔记、

组织策略-总结归纳、正理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管理着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人力资源的利用

道德认识--认识到什么是对的、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道德情感-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到底符不符合自己的道德认识

道德意志-客服困难,自觉调节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有道德意义的活动、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依从-行为盲目,被动、不稳定、随情景变化

从众-没有主见,很随意,没有不用意见

服从-有主见、有想法、放弃自己的想法

认同-行为有一定自觉性、主动性、稳定性、认同榜样,向雷锋学习

内化-高度自觉,主动、变成自身的信念,价值体系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组织,无道德,想怎么做怎么做

权威阶段(5-8岁)-对父母老师绝对尊重顺从

可逆性阶段(8-10岁)-规则是可以通过商量改变的,能同时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和结果

公正阶段(10-12岁)-维护社会公平

惩罚与服从去向阶段-受罚的是不好的不能做的,不会受罚的是好的,可以做的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符合我利益的是好的,可以做的,不符合我利益的是不好的,不可以做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别人喜欢的行为是好的,不喜欢的行为是不好的。道德绑架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有了法律观念,理性看待问题,力图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遵守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不是绝对正确的,可以修正,维护更多人的权益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依据个人良心办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价值辨析-围绕该不该扶老太太过马路,进行讨论

政治教育-爱国、爱党、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思想教育-人生观、世界观、理想教育、思想的传递

道德教育-良好的个性塑造和培养,同情的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就算还有半瓶水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说服教育法-语言说服:讲解报告洽谈辩论指导阅读等

事实说服:参观访问调查

长善救失—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意因素

榜样示范法-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

指导实践法-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情感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孟母三迁)

品德评价法-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奖励或惩罚

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自觉学习,自我反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认知模式-提出:皮亚杰深化: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力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性善论;发展道德情感;提出:彼得·德克菲尔

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创立;替代性学习

价值澄清模式-没澄清之前是混乱的状态;选择赞扬实践

学习困难综合证-是一种学习机能发展障碍、如:先天的缺少某种学习机能,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是自己自尊心和信心受挫。如:考试前的时候

心理辅导目标: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

代币奖励法-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如小红星盖章卡片作为代币

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较复杂的行为;多层次的

自我控制法-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系统脱敏法(沃尔补)-建立焦虑层次,从最低级开始;如学生怕猫,先让他看猫照片,戴手套摸猫,最后抱猫

肯定性训练-针对自卑的人,1请为别人为自己做事,2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改善学生认知方法(ADCDE方法或称理性-情绪疗法)

A事件 B观念 C情绪 D这只是我的主观想法 E新观念

绝对化要求-通常以“必须”、“应该”来表示

过分概括化-刻板、以偏概全

糟糕至极-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发生将会非常可怕

来访者中心疗法-没有一件,只有引导,全身心在来访者的角度考虑

移情-咨询师在来访者的立场上体会他们的痛苦,看到问题

放任型-对班级管理不干预,容忍

权威型-老师最大,全班都得听我的

民主型-师生平等,善于倾听学生意见

舆论影响法-建立良好的班风

行为训练法-根据行为、习惯、规范要求

班级常规管理-制定规章制度、行为守则、规范

班级平行管理-通过集体影响个人,通过个人影响集体、马卡连柯提出

班级民主管理-人人参与,平等

班级目标管理-通过小目标形成总目标。德鲁克提出

自愿性-自己选

灵活性-内容形式多样化、不刻板

实践性-自己动手,做中学

自主性-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动手

学科活动-课外活动的主体

群众性活动-很多人一起参加的

小组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形式、

个别活动-单独进行,自己玩

效度-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测验是否有效

信度-又称可靠度,一个测验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今天考几分,明天考几分。一份试卷对水平相当的人,测量结果一致

有效度一定有信度有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难度—试题难易程度。P=0.8,一道题10个人做,只有8个人√

区分度—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认识的间接性-课本知识,课堂知识,二手知识

认识的交往性-师生互动的交往过程

认识的教育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认识的过程性-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形成知识强调过程

认识的简捷性-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少走弯路。强调结果

领会知识是上课的中心环节,上课时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形式教育论—只注重智力发展

实质教育论—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形象语言

描绘,使学生丰富感性认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启发性原则-学生是学习主体,调到学习主动性,引导思考

循序渐进原则-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

因材施教原则-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联系实际解决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用到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量理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合适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接受的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树立马克思思想世界观人生观

讲授法-口头阐述;中小学运用最多的;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谈话法-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单独思考

讨论法-老师提问,一群人讨论群体思考

演示法-课堂上的,老师做,学生看

实验法-老师指导,学生做

参观法-非课堂的,组织学生到一定的地方直接观察

练习法-巩固知识

实习法-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实践

情境教学法-教师主动创设场景,调动学生情绪

个别教学制-一对一的,最古老的

班级授课制-指广泛的教学方式。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未实施)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在全国广泛推行;优:经济有效教师主导班集体作用系统知识不足之处: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独立自主,教学形式不够灵活

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放在一个课室,在我国农村山区人口少复式教学大有可为

分组教学制-外部分组:不分班,先按成绩能力分组。成绩好的在一起,不管年龄多大

内部分组-先按年龄分班,再按能力分组,先按年龄分,再按成绩分

个别教学—一对一的,现场教学,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到实地参观,操作

设计教学法-杜威学生基尔帕克里特提出,主张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道尔顿制-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参考书,和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独立完成作业

特朗普制-大班,小班,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由,两个以上的班一起上课,小班20个人左右;个别教学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一部分老师布置,一部分自己选择

范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选择最典型的材料

抛瞄式教学模式-教学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鲁姆;只要学习时间够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

程序教学模式-操作条件作用的应用,如APP刷题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精髓:给学生安全感

诊断功能-老师教的怎样,学生学的怎样,找原因

激励功能-考好了继续努力,考不好,反思奋进

调控功能-调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学功能-备考,复习,模拟题

区分和鉴别功能-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分优中差

相对评价-拿你去和别人比,选拔性质的、常模参照测验

绝对评价-和客观标准比。标准参照测验,过了就是行,没过不行

自身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自己和自己在比

诊断性评价-教学前“摸底”因材施教,分班,分组

安置性评价(配置性评价)-主要就是分班,分组

形成性评价-教学中进行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小测验

总结性评价-教学后“评定”期中考、期末考

定性评价-平时观察,写评语:该生成绩稳定,能力强

定量评价-分数名次,你是班里的第几名,有90%成绩没你好

观察法-行为日记或写事报告

测验法-考试

调查法-问卷、访谈

自我评价法-用标准答案、核对表、录像机、自己评价自己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整体性原则-不能以偏概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指导性原则-评价促进发展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方式,手段、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精髓,给学生安全

诊断模式—老师教的怎样,学生学的怎样,找原因

激励功能—考好了继续努力,考不好反思奋进

调控功能—调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教学功能—备考,复习,做模拟题

区分和鉴别功能—学校、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分成优、中、差

相对评价—拿你去和别人比、有选拔性质的、常模参照测验

绝对评价—和客观标准比、标准参照测验、过了就行、没过不行、70分合格就行自身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自己和自己在对比

诊断性评价—教学前“摸底”为了更好因材施教,分班分组

形成性评价—教学中进行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小测验

总结性评价—教学后“评定”期中考、期末考

定性评价—评价观察,写评语;该生成绩稳定,能力强

定量评价—分数名次、你是班里的第几名,有90%的学生成绩没你好

观察法—行为日记或写事报告

测验法—考试

调查法—问卷、访谈

自我评价法—用标准答案、核对表、录像机、自己评价自己

客观性评价—实事求是

整体性原则—不能以偏概全、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指导性原则—评价促进发展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方式、手段,教学

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

2.简答题

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级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行动研究特征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

4.研究的循环性

行动研究的步骤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个案研究步骤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叙事研究的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实验研究使用的步骤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以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遗传对人发展的作用

1.遗传的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1.对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由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独特功能有哪些?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中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学校极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

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中长期》

1.优先发展

2.育人为本

3.改革创新

4.促进公平

5.提高质量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教师角色的更换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教师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里素养

5.身体素养

简述教师的成长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2.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

3.参与行动研究,提高d自身素质

4.反思教学经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

1.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治教。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做到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

引路人

2.学生为本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现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内容

专业理念与师德

1.职业理解与认知

2.对小学生的态度行为

3.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4.个人修养与行为

专业知识

1.小学生发展知识

2.学科知识

3.教育教学知识

4.通识性知识

专业能力

1.教育教学设计

2.组织与实施

3.激励与评价

4.沟通与合作

5.反思与发展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确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学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岁-7岁)

没有守恒关系,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泛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具有抽象概念,有守恒关系,去自我为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2岁以上)

具有逻辑思维,假设演绎推理

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整体性4功能性

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1.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2.学生可以自定步调,3.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4.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5.使学生错误率降低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激发动机

2.结构原则-最佳的知识结构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构建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倡导情景性教学和合作学习

学习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一般来讲一般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2.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底,动机水平要高

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

班杜拉: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简述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2.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

3.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增强

4.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

5.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

6.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

简述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表达明确的期望

2.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3.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4.有效的运用表扬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署联合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简述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

1.语言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

3.认知策略的学习

4.动作技能的学习

5.态度的学习

简述知识概括的方法(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使用变式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简述操作技能训练的培训要求

1.准确讲解与示范

2.合理安排练习

3.充分而有效得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简述我国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

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1.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或他律阶段(5-8岁)

3.可逆性或自律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

(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

(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2.道德语言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行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的高度效率

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1.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课外生活,关心身体健康

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5.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

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配合

7.评定学生操行

班集体的四个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健全的组织结构

3.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准则

4.班级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班级管理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全民管理原则

3.自主参与原则

4.教管结合原则

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

课外活动的特点

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

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1.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

2.内容要少而精,要多以正面引导为主

3.及时制定、引导与调整课堂规则

材料分析+简答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调控

4.培养学生自律品质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1.学生方面-主要有挫折、寻求注意、人格因素和生理因素

2.教师方面-教学技能、教学管理、威信

3.环境方面-潜在的学校文化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语言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有效性原则-解决问题

2.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就事论事

3.教育性原则-促进学生发展

4.可接受性原则-学生情感上的接纳

5.冷处理原则-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尽量不影响教学

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晰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者

1.学生在各方面并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

2.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

3.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有较丰富的知识

导入设计要求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

4.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

提问设计的要求

1.问题设计不要过于简单和琐碎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来设问

3.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4.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逻辑性5提问的语言表达要明确课堂小结的基本要求

1.课堂小结要有计划性;

2.课堂小结要及时性

3.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

4.课堂小结要有引导下

5.课堂小结要有简明性

板书设计的要求

1.科学设计,明确目的

2.突出重点,主题鲜明

3.力求新颖,充满趣味

4.重视合作,讲究生成

5.留有余地,自主探究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

教师职业道德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育法律法规

不体罚、侮辱、侵犯隐私;不能侵犯受教育权利

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剥夺学生上任何课程的权利、不以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优势、特长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力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激励后进生,不批评讽刺

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学生聪明,有的笨,有语文成绩好,有数学成绩好,因材施教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激励学生,罗森塔尔效应

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不批评不体罚关心爱护民主尊重

教师观

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启发学生思考,作指导者,促进者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某教师经常读书充实自己做好教学反思日记

对待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和其他老师分享

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上遇到新的问题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评价观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发展——批评成绩差的学生,导致其自尊心受损

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意成绩评价学生

更注重评价过程——不仅以成绩评价学生

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用爱和尊重换区学生的爱戴

民主平等——理解学生,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能够接纳学生不同的思想

教学相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虚心接纳学生自出的错误,不断充实自己、

心理相容——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

德育原则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耐心讲道理

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知行统一原则——讲道理要结合实际生活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长善救失原则——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激励学生改正缺点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家庭、学习、社会三结合教育

教学原则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语文课上爱国主义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像直观

启发性原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教学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直接感知,亲身参与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

榜样示范法—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

指导实践法—组织活动,练习、委托任务

情感陶冶法—人格感化、艺术陶冶、环境

品德评价法—表扬、罚

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材料分析题

提问:1.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2.逻辑性(由易到难)3.针对性4.语言艺术性

总结:有计划性、及时性、针对性、引导性、简明性、

板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充满趣味、简洁

布置作业:1.目的明确、重点突出、2.分量适当、难易适度(针对性)3.作业要有明确性,4.批改及时性5.启发性

通用: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语言艺术性,直观性

综合;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家校,学生共同参与)、更注重评价过程、期望效应、启发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差异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文关怀通用: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素质教育的理念: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教育多元化

一堂好课的标准: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3种角度回答材料分析题—学生角度、教师角度、师生角度

榜样示范法、长善救失、教育性原则

教学实施: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启发性教学原则

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知识,掌握表现/绘制/制作的技能

了解……知识,并能够创作……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欣赏/体验/交流合作的过程,发展/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

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视频导入

1.教师播放《》视频,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畅谈自己的想法。通过播

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用《》的方式来表现,由此引出课题

《》

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观看

视频,相互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课题《》。

导入环节:设计意图

采用XXXX导入的方式,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兴趣,从而使他们愉快地进行学习。

XXXX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准备,把抽象或枯燥的

内容变得形象,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新授环节

活动一/初步感知

展示XX,师生共享。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说一说/谈一谈:……?

引导学生总结:……

活动二/探究新知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欣赏……,在欣赏的同时思考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总结得出……

活动三/拓宽思维

出示名家/学生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他们是怎样在作品中运用……的。

引导学生畅谈对……的想法。

活动四/教师示范(可有可无)

设计意图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

通过欣赏相关的图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万能教案必背满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城堡的外形特征,能够画或贴出一座漂亮的城

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锻炼学生的图形分

析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载体依附性; ③价值性; ④时效性; ⑤共享性; ⑥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的概念 就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被定义为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①感测技术; ②通信技术; ③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④控制技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①为集体、祖国与人类社社会造福。 ②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③抵制不良信息。 ④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 ⑤不损害他人利益。 ⑥不随意发布信息。 ⑦培养合作精神。 ⑧倡导道德自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3)树立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下: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1)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2)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①身体方面的发展,即身体要健康; ②智力方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智力、能力和技能技巧等; ③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包括情感、兴趣、态度、意志及性格等。 (3)教育调查的一般步骤 选定调查对象——编写调查提纲——设计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活动——处理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二必背主观题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0.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知识 11.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总汇

1、选择题——理解意思 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书本的东西 活动课程——做中学,玩游戏 分科课程——语、数、英…… 综合课程——两个学科领域组成课程。如:品德与社会 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 地方课程——某地的特殊情况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 学校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为主,三级课程 基础型课程——培养每个学生都会三基(读、写、算) 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艺术团队活动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必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规定要学习的课程 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 显性课程——公开课程,直接的看到的明显的。如:课程表 隐型课程——潜在的形式,校风,环境,制度,看不到形式 知识中心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论—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 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上 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特别全面 目的游离模式——不按规矩来,中途可能会改 档案袋评价设计——学生的作品 纵向组织——由易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先后顺序,侧重知识的方面对应学科课程 横向组织——以问题为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对应综合课程 直线式——安排过的内容不再重复,一条线前进 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及时间分 课程标准——编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材——广义:有关教学的都是。侠义:教科书、课本 感觉——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世界;对客观事物。当前直接发生的事。对个体事物的反应感受性——感受能力的强和弱 感觉阈限——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 绝对感受性—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 差别感觉阈限—慢反应, 差别绝对性—快反应 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电影院凑出去大街,刺眼睛 暗适应——由明到暗,白天进电影院,过了一会就看得见 听觉适应——工厂强烈的机器声,听久了就觉得不吵了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闻久了旧习惯了 继时对比——吃完糖吃橘子感觉橘子很酸,吃完中药喝白开水感觉水很甜 同时对比——两个灰色的图形,在黑背景的没有白背景白 联觉—看红黄橙感觉暖,蓝绿感觉冷。割玻璃声音感觉寒冷 感觉补偿——某种感官系统坏了其他感官补上 知觉——直觉是人脑对当前某个物体的整体反应,如看到一个完整的事物—苹果,就是知觉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考点]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巧记忆(科目二)

教师资格证必背考点巧记忆(科目二)一、古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记忆技巧: 专(专制)项(象征)班(刻板)街(阶级)道(道统) 二、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全民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现代化 记忆技巧:

全(全民)民(民主)多(多元)献(现代)身(终身) 三、动因说的代表人物 1.内发论 苏格拉底、孟子、弗洛伊德、霍尔、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 记忆技巧:苏孟德有四种耳朵(霍尔、威尔逊、格赛尔、高尔顿) 2.外铄论 荀子、洛克、华生 记忆技巧:外(外铄)出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 四、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记忆技巧: 标(目标)点(重点)表(表达)内(内容)组(组织)气(气氛)法(方法)五、教学原则 直观性; 启发性;

巩固性;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理论联系实际; 量力性;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记忆技巧: 直(直观)起(启发)弓(巩固)寻(循序渐进)找一英(因材施教)里(理论联系实际)以外的狐狸(量力)当粮食(思想性与科学性) 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记忆技巧: 由城(教学程序)内(教学内容)猜(精选教材)测(学习策略)城外

七、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记忆技巧:煮(主体)花(内化)生(生成)特(特定)见(有效监控)效(个人效能感) 八、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承功能; 2.选择功能; 3.融合功能; 4.创新功能 记忆技巧: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其实可以以一条逻辑线进行。 首先文化要先前人那边流传下来(传承)。

教师资格证初中科目二《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一)基本知识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教育学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阶段(单选)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与生产力(单选、一级简答)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助记:龟速构防守) ①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②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③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 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经济功能(助记:两再一新促生产) ①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②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③进行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2. 与政治经济制度(单选,二级简答) ?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助记:体内性质两权一亩地) 政治经济制度①决定教育的性质②决定教育目的③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④决定受教 育权⑤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助记:人鱼公主促政治)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的人才——主要途径 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③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 ④传播一定的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 3. 与文化(单选,简答) ? 文化对教育制约(不需要背诵) ? 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传递、保存文化②传播、交流文化③选择、提升文化④更新、创造文化 学校文化:全体或部分成员习得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设施 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4. 与人口(单选低频,不需要记忆) ? 人口数量制约教育规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 教育①减少人口数量②提高人口素质③改善人口结构 相互影响 社会因素 教育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汇总

20202上小学科二简答题汇总 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 (3)没有专门的教师、固定的学生,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4)没有形成独立的形态 (5)没有阶级性 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6)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记忆口诀:等升内地房租 3. 简述近现代社会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4.简述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5.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记忆口诀:意面特饥渴 6.(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课题选择; (2)查找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5)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6)撰写研究报告。 记忆口诀:可找设施分赚钱 7.简述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 (2)实践性 (3)可行性 (4)适宜性 (5)伦理性 记忆口诀:可教轮椅践行 8.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 (2)逆查法; (3)引文查找法; (4)综合查找法。 记忆口诀:顺逆查文综 9.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9. 昆体良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 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 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 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科目二 1. 孔子 2. 孟子 3. 荀子 4. 朋. 了 5. 朱熹 6. 苏格拉底 7. 柏拉图 8. 亚里士多德

10.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9. 昆体良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 弗洛伊德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学设计”考点分析 (一)文本解读 答题角度: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句(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论述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某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拼音)准确认读书写……等生字词; ()结合上下文了解理解……等重点词句的意义;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背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分角色朗读集体探讨分享经验)……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阅读习惯(低年级) ()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品中语言的优美 ()乐于与他人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好河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美,环保意识,人格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 .新授课 阅读课: ()初读课文(泛读),整体感知 ()细读课文(精读),深入领悟 ()熟读回顾(研读),迁移运用 识字课: ()提出生字 ()教学生字 ()复习巩固 ()运用生字 写作课: ()写作前指导写什么 ()写作中指导怎么写 ()写作后指导怎么样

2019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

2019上小学科目二第一轮必备知识 时间:12月11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一)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 2.教育的起源学说 (1)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利拓尔诺、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3.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4.近现代社会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 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孔子的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夫子教人各因 其材”。 (2)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思结合的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7.《学记》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豫时孙摩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 进性、集体性教育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知其心,然后能就失也, 教也者,张善而救其失者也。 (4)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 而弗达。 (5)课内课外结合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 必有居学。 8.夸美纽斯 (1)《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萌芽 (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9.赫尔巴特 (1)《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独立教育学的诞 生 (2)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3)四段教学法 10.杜威 (1)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2)无目的论 (3)五步教学法 时间:12月12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 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一)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考点汇总

答题模板:观点+理由+呼应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广义狭义教育辨析/教育的属性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例: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例: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可以改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

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遗传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话是过分夸大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无视了其他因素。 (六)教育目的概念的辨析(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1.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2.确立教育目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这句话是正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这种说法错误。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七)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辨析) 1.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2.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3.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整理

科目二 【40位著名人物的相关知识点】 1.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2.孟子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荀子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4.墨子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 5.朱熹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思想教育,讲求教育方法 6.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7.柏拉图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9.昆体良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11.夸美纽斯 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12.卢梭 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13.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14.洛克 “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代表作《教育漫话》 15.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16.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17.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教师资格证 科目一模板+科目二知识点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知识点 一.教育知识与能力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易错题道珍藏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学科目二】50道易错题中学科目二 1.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安排教学所进行的评价称之为()。 A.形成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C 【解析】题目中考查的是配置性评价的含义。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作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2.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 A.意向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意志的发展? D.思维的发展 【答案】A

【解析】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情感、意志属于意向,思维属于认知。所以本题选A。 3.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答案】B 【解析】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有关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课本):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4.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B.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答案】B 【解析】(一)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共有四个:遗传,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而这四个因素中,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为人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科目二知识点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科目 二知识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知识点 一.教育知识与能力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2.生产力对教育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制度对教育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5.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8.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简答题(口诀)-【更新】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13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②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④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p23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3.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p26 (一)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口诀】义务要延长,高等要大众,职业要统一,终身要建立 4.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p33 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 人们的教育思想 4.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口诀】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5.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p47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口诀】两句话+五内容。 6.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p60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口诀】双基+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p62 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口诀】建(间接经验)立(发展能力)主(学生主体)育(思想教育) 8.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p64

2019下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词条

2019上小学科目二第一轮必备知识时间:12月11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一) 1.教育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 2.教育的起源学说 (1)生物起源说: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利拓尔诺、沛西.能(2)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劳动。 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 3.古代教育的特点 (1)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4)身份地位的象征性 (5)教学方法是崇尚书本,要求学生 死记硬背 4.近现代社会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 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孔子的教学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朱熹:“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2)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学思结合的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学记》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原则——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豫时孙摩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性、集体性教育原则。(3)长善救失原则——知其心,然后 能就失也,教也者,张善而救其失者 也。 (4)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 (5)课内课外结合原则——时教必有 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8.夸美纽斯 (1)《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 的萌芽 (2)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3)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 年制。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9.赫尔巴特 (1)《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独立 教育学的诞生 (2)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3)四段教学法 10.杜威 (1)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 (2)无目的论 (3)五步教学法 时间:12月12日 背诵内容:教育与教育学(二);教 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点

精心整理 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4.5.1.2.3.4.1.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 3. 4. 1. 2. 3. 4. 5. 1. 2. 3.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 不利 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教师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 4.反思性教学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 2. 律 3. 4. 规律 1. 2. 3. 4. 5.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5.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影响遗忘的因素 1.定势与功能固着 2.问题情境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与动机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汇总

1.古代教育的特点——简答想等升内地房租 2.近代教育特点——简答公历十一 3.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点—简答全民多现身 4.行动研究的特征牧师内衣循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5.行动研究的研究步骤发了疯的设法研究总会赚钱的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设计研究方案。 (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6.个案研究的研究步骤确实收到分房-赚了 (1)确定个案。 (2)收集个案资料。 (3)分析和整理资料.寻找问题解决方案 (4)方案实施。 (5)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7.实验研究的步骤设施分扩-赚了 (1)实验设计。 (2)实验实施。 (3)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4)撰写实验报告。 (5)进行扩大实验或重复实验,以进一步推广或验证实验结论。 8.简述叙事研究的基本步骤 (1)发现研究问题。 (2)寻找叙事对象。 (3)搜集故事。 (4)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

(5)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9.遗传作用:——简答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记忆技巧:差生成 10.环境作用——简答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 记忆技巧:科技小猪 11.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简答记忆技巧:归家寄腌菜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简答) 1.德育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