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审计的定义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审计的定义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

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解读】

(1)这里的“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

从中外不同国家或地区最主流的对“审计体系”的划分中,审计体系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大领域构成。这里的“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非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

(2)这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通用目的的财务报表审计,不是广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3)广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①特殊目的财务报表审计,包括:

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对应的审计准则是第1601号);

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特定要素审计的特殊考虑(对应的审计准则是第1603号);

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对应的审计准则是第1604号)。

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注册会计师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执行审计)。

(二)审计定义的理解要点

1.审计的用户(谁需要审计?)

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1.2),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解读】

“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降低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这里的“提高”说明的是,注册会计师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错报,只能合理保证经过其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这里的“降低”说明的是,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做到帮助审计用户消除财务报表的信息风险,但是需要做到将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信息风险降至审计可接受的低水平。

这里的“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说明的是,注册会计师不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如何使用财务信息提供建议,也不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信息做出决策的未来结果作出任何保证,财务报表使用者自己承担其使用已审计财务信息的所有责任。

2.审计的保证程度(审计工作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当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时,就获取了合理保证。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1.5),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的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解读】

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这里的“合理保证”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应当接近百分之百的保证,比如注册会计师可能有95%至98%的把握。

3.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审计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来执行,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1.2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解读】

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产生就是基于其独立于“使用者和经营者之外”,独立性是其“灵魂”和“生命”。同时,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保证,这个质量保证的基础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一整套的“职业规范体系”

4.审计报告(审计的最终产品是什么?)

审计报告就是注册会计师把审计结果传递给有关财务报表使用者。

【解读】

审计报告的定义、作用、基本要素以及参考格式举例,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审计的定义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审计的定义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定义 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解读】 (1)这里的“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 从中外不同国家或地区最主流的对“审计体系”的划分中,审计体系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大领域构成。这里的“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非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 (2)这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通用目的的财务报表审计,不是广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3)广义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①特殊目的财务报表审计,包括: 对按照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对应的审计准则是第1601号); 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特定要素审计的特殊考虑(对应的审计准则是第1603号); 对简要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对应的审计准则是第1604号)。 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注册会计师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执行审计)。 (二)审计定义的理解要点 1.审计的用户(谁需要审计?)

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1.2),即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解读】 “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降低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这里的“提高”说明的是,注册会计师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错报,只能合理保证经过其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这里的“降低”说明的是,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做到帮助审计用户消除财务报表的信息风险,但是需要做到将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信息风险降至审计可接受的低水平。 这里的“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说明的是,注册会计师不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如何使用财务信息提供建议,也不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信息做出决策的未来结果作出任何保证,财务报表使用者自己承担其使用已审计财务信息的所有责任。 2.审计的保证程度(审计工作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当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时,就获取了合理保证。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1.5),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的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解读】 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这里的“合理保证”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应当接近百分之百的保证,比如注册会计师可能有95%至98%的把握。 3.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审计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完整版)审计名词解释(参考)

审计: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职能: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它是由审计本身的特征和地位所决定的,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经济评价的职能和经济鉴证的职能。 审计作用: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审计实践证明,审计具审计作用:有制约、促进和证明的作用。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而不只存于某一审计阶段或某几个环节。审计工作从制定审计计划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意见书、依法做出审计决定和最终建立审计档案,都有运用审计方法的问题。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独立: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如果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不能保持独立,存在经济利益、关联关系,或屈从外界压力,就很难取信于社会公众。 客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

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注册会计师在许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不同情况下均应表现出其客观性。 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 或有收费: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计划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作的详细规划与说明。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

审计名词解释

审计: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会计账目审计:在此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特点是:审计逐渐由任意审计转变为法定审计;审计的目的在于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逐笔的详细审计;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企业股东。 财务报表审计:亦称会计报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进行的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现代审计中理论最完备、方法最先进的一种审计方式。 合规审计:是为查明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或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协议和有关控制标准而进行的审计。 经营审计:是为了评价某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在业务、经营、管理方面的业绩,找出改进的机会并提出改善的建议,而对一个组织的全部或部分业务程序与方法进行的检查。 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相关服务:是相对于鉴证服务而言的,是指那些由注册会计师提供的、除了鉴证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主要包括:1、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2、代编业务。审计动因: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受托责任论、保险理论和冲突理论等。 审计基本假设:亦称审计假定、审计公设、审计假说、审计公理、审计前提,它是指对审计领域中存在的尚未确知或无法论证的事物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做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或判断。 会计咨询:包括但不限于: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内部控制、战略管理、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业绩评价、投资决策、政府购买服务等会计管理咨询服务。 会计服务:代理公司注册;代理报关;代理招投标;代理记账;代理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尽职调查、社会责任调查、职工社会保障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价;培训财会人员;其他会计咨询与服务业务。 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多个合伙人通过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来组建事务所。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由两位或多位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 行业管理: 政府干预型:是指在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具有较大的影响和作用的管理体制。 行业自律型:是指政府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中较少发挥作用,主要依靠行业自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及性质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及性质: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即通过客观的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2.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种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 3.注册会计师产生和发展不同时期的审计目标: ①账项基础审计:旨在发现和防止错误与舞弊 ②制度基础审计:检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和公允。 ③风险导向审计:综合考虑企业的环境和面临的经营风险,分析企业经济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制定审计策略,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4.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时,CPA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报表出错,CPA说没错) 【固有风险】:实质不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该错报单独或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审计前客户自己有问题:如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连同其它错报可能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治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内部控制无效错报重大)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将为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内部控制实施,有错报但没发现) 5.社会现状: ①深口袋:当注册会计师作为“保证人”被看做一个拥有经济实力的团体时,投资者和债权人在每次遭遇困境时,往往将注册会计师作为索取的对象,当作承担责任的深口袋,即任何看上去拥有经济财富的人都有可能受到起诉,不论其应当受到惩罚的程度如何。 ②风险社会化;即把责任推向那些被认为可以避免损失货可以通过向其它人收取更高的费用转嫁损失的人。 ③诉讼爆炸: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重大损失,注册会计师因而被指控未能及时揭示或报告这些问题,并被要求赔偿有关损失。 6.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违约 过失 欺诈 7.【利害关系人】:因合理信赖或者使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不实报告,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易或者从事与被审计单位的股票。债券等有关的交易活动而遭受损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认定为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利害关系人。8.民事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一般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 )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9.事务所的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 【连带责任】是指债务人为多数的情况下,债权人即有权请求所有债务人清偿债务,也有权请求其中任何一个债务人单独清偿债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清偿了全

审计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说题(每题2分,共5小题,共10分) 1.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察、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鉴证及咨询活动。 2.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加强除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相信程度的业务。 3.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证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成立和实行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4.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5.审计业务商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署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拜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两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6.审计凭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建议而使用的全部信息,包含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余信息。 7.审计依据:是注册会计师权衡审计对象公允性、合法性、向来性的尺度,是注册会计师据以提出审计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8.审计工作稿本: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行的审计程序、获得的相关审计凭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9.重要性:指在详细环境下的财务报表中错报金额和性质的严重程度。假如一项错报独自或连同其余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议,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10.审计风险: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要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宣布不适合审计建议的可能性。 11.风险评估:是指以认识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内容,以鉴识和评估财务报表重要错报风险为目的,在设计和实行 进一步审计程序从前实行的程序。 12.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靠谱性、经营的效率和见效以及对法律法例的恪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余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3.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行审计程序,使全部抽样单元都有被采纳的机会。经过获得和谈论与被采纳项目的某些特点相关的审计凭据,以形成或帮助形成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整体结论。 14.核算偏差:核算偏差是因为公司对经济业务进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惹起的偏差,用审计重要性原则来权衡每 一项核算偏差,又可把这些核算偏差划分为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不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 15.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依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宣布审计建议的 书面文件。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达成审计工作后向拜托人提交的最后产品。 五、简答题(试题中一般为3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的详细内容。 答:由审计批阅与其余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大多数构成。 第一部分审计、批阅与其余鉴证业务准则(45个),详细包含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4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批阅业务准则(1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余鉴证业务准则(2个); 第二部分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2个); 第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个)。 2.简述鉴证业务的定义、因素和目标。 答: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加强除责任方以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相信程度的业务。 因素: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规范了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凭据和鉴证报告等鉴证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圆满的“鉴证链”。 目标: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踊跃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目标是注册会计师讲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就收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悲观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审计学知识点

审计学知识点 第一章审计概论 (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审计定义包含的内容:审计的主体、审计的授权者或者委托者、审计的客体(对象)、审计依据、审计的目的、审计的本质。 审计独立性:1、机构独立2、业务工作独立3、经济独立审计权威性:指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独立性决定了权威性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者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二)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详细审计阶段产生于英国,又称为英国式审计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美国先实施的,又称为美国式审计 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4、现代审计阶段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勒 (三)审计分类和审计方法 (四)按审计的主体分类: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按审计的内容和目标分类: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按审计的实施时间分类:事前、事中、事后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审计的方法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按照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 法证实客观事物形态、性能、数量和价值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五)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审计的三种职能: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三种作用: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基本原则 职业道德是指某一职业组织以公约、守则等形式公布的,其会员自愿接受的职业行为标准。三个基本原则含义: 1、独立: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2、客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者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

2020注会(CPA) 审计 第一篇 基础概念篇——第一节 审计基本概念

考情分析 本篇内容属于审计课程内容的最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审计基本概念、审计基本要求、审计目标和风险模型等基础性内容。 考试中,本篇的相关知识主要是以客观题目进行考查,但是对于认定与审计目标以及重大错报风险,通常还可以结合风险评估内容来考查主观题目。因此在复习中,除了对相关内容进行一般的理解和记忆外,对于认定和审计目标以及重大错报风险还应当加强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本篇目錄 第一节审计基本概念 知识点1.1.1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概念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审计的概念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理解:审计概念的理解 相关角度具体内涵 审计的用户 >>审计的用户是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 程度; √审计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 议。

【2019年·单选题】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B.审计的目的是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信赖程度 C.审计只提供合理保证,不提供绝对保证 D.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财务报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审计的最终产品只有审计报告,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编制的。 【2018年·单选题】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B.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 C.财务报表审计可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D.财务报表审计提供的合理保证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消除审计风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审计风险不可能消除,只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 知识点1.1.2 业务保证程度 一、鉴证业务与服务业务 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鉴证业务与服务业务的内容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

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审计是注册会计师考试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涉及到对公司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的独立核查。202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审计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审计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财务信息核查过程。审计师需要遵守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财务记录、报表以及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2.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师要独立于受审计单位,能够自主决策和进行审计工作,不受其他利益关系的干扰。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3.审计的风险导向 审计师需要关注审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水平。审计风险包括审计程序风险、控制风险和检验风险等。 二、审计程序与方法 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以有效收集、分析和评估相关的财务信息。以下是常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 审计师需要对受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业务风险、控制风险和检验风险等。通过评估风险,审计师可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范围。 2.内部控制评价 审计师需要评估受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定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 3.抽样测试 抽样测试是审计师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样本的测试来评估总体的特征。抽样测试需要审计师根据风险评估和目标进行样本选择,并进行相应的测试。 4.分析与验证 审计师需要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与验证,包括对财务报表的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通过分析与验证,审计师可以确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审计报告与意见 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需要向受审计单位提交审计报告,并发布审计意见。审计报告和意见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1.审计报告的要素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题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题【单选题】 考点:审计的定义 1,以下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可能消除财务信息的所有重大错报,只能降低财务信息的风险 B,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一种有偿服务 C,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的一种保证服务,但不能降低财务信息风险 D,注册会计师审计体现为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又独立于委托人的双向独立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财务信息风险的一种保证服务,故选项C不正确。 考点:合理保证与有限保证 2,审计和审阅分别属于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下列关于审计业务和审阅业务的区别,恰当的是( )。 A,合理保证的目标是将审计业务风险降至具体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有限保证的目标是将审阅业务风险降至具体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 B,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的检查风险和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检查风险相同 C,有限保证的审计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合理保证的审阅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D,合理保证的审计业务运用各种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主要采用函证程序获取证据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由于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的证据收集程序在上述方面受到有意识的限制,因此,其检查风险高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相应地,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的风险水平高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风险水平,选项B错误;合理保证的审计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要求注册会计师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选项C错误;合理保证的审计业务运用各种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程序获取证据,选项D错误。 考点: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3、对于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下列说法中恰当的是( )。 A,在某些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不能存在重叠 B,注册会计师通常只包括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 C,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组织或人员,所以管理层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 D,三方关系人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在某些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可能存在重叠,例如在某些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可能包括管理层,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业主兼经理,选项A错误;注册会计师通常是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选项B错误;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组织或人员,由于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有可能对管理层有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也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所以选项C不恰当。 考点: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4,以下关于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B,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编制基础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C,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概述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概述 注册会计师作为向社会提供审计、咨询等*服务的执业人员,应适应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下面梳理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考点:审计概述,供大家参考借鉴。 审计概述 一、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历年考题情况看,各种题型在本章均可涉及,而且经常将目标理论与审计实务结合考查主观题。在今年的考试中,考生应注意把握:第一,审计要素;第二,结合管理层的认定,确定具体审计目标,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实质*程序;第三,审计基本要求。 二、重点和难点 (一)审计的*质 注意:合理保*与有限保*的区别 (二)审计要素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1)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2)三方关系 (3)管理层会成为预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如果某业务不存在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则不构成一项鉴*业务 (4)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第一,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 注意: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的内容;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责任是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 第三,两者的关系 2.财务报表(鉴*对象)

3.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 (1)标准是用于评价或计量鉴*对象的基准; (2)适当标准的特征:相关*、完整*、可靠*、中立*和可理解*; (3)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标准就是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4.审计*据 5.审计报告 (三)审计目标 1.审计的总体目标 2.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及具体审计目标 (四)审计基本要求 1.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2.保持职业怀疑 (1)职业怀疑的内涵 (2)保持职业怀疑的作用 注意: 保持职业怀疑对于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 3.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五)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的含义 2.重大错报风险 (1)含义及*质;(2)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3.检查风险和含义及*质 4.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5.审计的固有限制

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与性质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与性质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控制。 上述审计定义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1.审计的主体是“专职机构或人员”。在这里,专职机构指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专职人员则指专门从事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和依法经批准执业的注册会计师。 2.审计关系可由“接受委托或授权”形成。一般来说,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都是接受委托来进行的,而政府和内部审计则多由上级管理部门或领导授权。 3.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审计对象应具体为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管理和财产资源使用情况的经济活动,但这种活动要通过会计、统计等资料,主要是会计资料反映出来。 4.审计工作的执行和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要“按照经济法规和一定的标准”。经济法规和一定的标准既是对审计工作有效控制的依据,也是对审计对象进行判断的依据,只有对审计工作和审计对象都有鲜明的判断依据,才能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使审计结论更好地被有关各方所接受。 5.审计工作的核心是“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这是审计工作区别干其他经济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特征,也是实际进行审计业务工作的主要线索。 6.审计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要通过其自身的工作对被审汁单位的相关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判断,并将作出的判断,亦即形成的审计结论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转达给委托或授权单位。 7.审计的本质应概括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从这种概括中可以看出,审计职能主要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三种,其中经济监督是其第一职能;审汁职能的发挥要建立在独立性的基础之上,由此独立性在审计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8.审计的最终目的是“确立、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控制”。由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委托者或授权者承担着经济责任,其责任的执行结果须经审计机构或人员审核检查后才能确立或解除;而委托者或授权者则通过审计,达到了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控制的目的。 二、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亦即审计的本质特征。如上所述,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因此,其本质特征又可集中体现于独立性方面。 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颁布的审计法规和注册会计师法等,也都对各审计机构、人员的独立性给予了明确的说明。审计的独立性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概念及简答

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依据的含义: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切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 重要性的定义: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的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要的。 错报的定义:是指某一项财务报告项目的金额,分类,列表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做出的必要调整。审计风险的定义: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报告的定义: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审计关系人有哪几个方面 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关系人,即审计主体(审计机构或人员),他们根据审计委托者的委托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人员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情况进行验证、审查,并提出审查报告书或证明书;第二关系人,即被审计单位,它们对审计委托者承担的受托经济责任,须经审计机构或人员验证后才能确定或解除;第三关系人,即审计委托者,被审计单位对它们承担某种受托经济责任,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责关系。审计关系必须由委托审计者、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三方面构成,缺少任何一方,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审计将不复存在。 2、审计的属性 答: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正因为审计具有独立性,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确认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所以,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审计的属性。审计的属性,明确揭示了独立性是审计的特征,经济监督是审计的性质。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机构独立、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3、审计的目标

审计名词解释

1.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 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CPA: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 4.CPAO: 5.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 论的证明材料。 6.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audit working papers)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 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术语之一。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7.重要性:在确定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估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错报 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在考虑重要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并评估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预期使用者的决策。 8.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 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9.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10.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 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11.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 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2.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格式的措辞不统一,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问题来决定的审 计报告。它包括一般审计报告和特殊审计报告。这种审计报告,一般适用于非公布目的。 13.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及实收 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 14.财务报表审阅:是指CPA接受委托,主要通过实施询问和分析程序为主的审阅程序,获取充 分、适当的证据,对财务报表提供有限保证。 15.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 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16.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 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一、审计的概念与保证程度 审计的定义(高频考点) (一)审计的含义 财务报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传统核心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二)审计含义的理解 (1)审计的用户: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 (2)审计的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内涵,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即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3)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4)审计的基础:独立性和专业性。注册会计师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和预期使用者。 (5)审计的最终产品:审计报告。 [例题1.单选题]下列有关财务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的目的是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B.审计只提供合理保证,不提供绝对保证 C.审计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D.审计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财务报表 [例题2.单选题]下列有关财报表审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 B.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 C.财务报表审计可以有效满足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的需求 D.财务报表审计提供的合理保证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消除审计风险 保证程度(高频考点) (一)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业务种类 鉴证业务:(1)审计业务 (2)审阅业务 (3)其他鉴证业务 相关服务:(1)代编财务信息 (2)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对特定财务数据、单一或整套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执行与特定主体商定的具有审计性质的程序,并就执行的商定程序及其结果出具报告 (3)税务咨询和管理咨询等 [例题3.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鉴证业务的有()。 A.财务报表审计 B.代编财务信息 C.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审计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1 1 .审计: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受委托的专业人员,以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确定其实 际情况,对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以判断被审单位经济活动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经济监督、评价 和鉴证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审计的定义:主体、授权者或委托者、客体、审计依据、目的、本质等。 2 2 .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3 3 .审计主体: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4 4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政府审计的对象为国 务院各部门及地方财政收支、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内部审计对象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 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社会审计对象是委托人指定的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5 5 .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6 6 .审计的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 7 7 .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 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 个人的干涉。 8 8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 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9 9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10 .事前审计:目标、计划预算等审计。进行事前审计的目的是加强预算、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以防止错 误和舞弊,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避免被审计单位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 11 .事中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通常是指对工期较长的基建项目和承包合同期中执行情况等进行的 审计。 12 .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以后所进行的审计。事后审计的范围非常广泛,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 一般于事后才能进行检查、鉴证和评价。其主要目的是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会计资料和内部控制制度 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从而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政府审计和 社会审计一般都是事后审计,内部审计也经常进行事后审计。 13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

审计名词解释

1.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与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CPA: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 4.CPAO: 5.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形成审计结论 的证明材料. 6.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 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术语之一.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与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7.重要性:在确定证据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评估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错报 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在考虑重要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并评估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预期使用者的决策. 8.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 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9.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以与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10.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 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11.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 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2.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格式的措辞不统一,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问题来决定的审计 报告.它包括一般审计报告和特殊审计报告.这种审计报告,一般适用于非公布目的. 13.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与实收 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 14.财务报表审阅:是指CPA接受委托,主要通过实施询问和分析程序为主的审阅程序,获取充 分、适当的证据,对财务报表提供有限保证. 15.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 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16.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 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17.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 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